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政策与法规 (自考)学习笔记

信息政策与法规 (自考)学习笔记

信息政策与法规 (自考)学习笔记
信息政策与法规 (自考)学习笔记

第一章

1.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信息要素广泛的渗透到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中,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不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长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

2.社会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的现象,表现是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

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的降低。

3.社会信息化的层次:①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②通过对生产

行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存力系统信息化③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它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全面信息化。

4.“四金”:金桥,金卡,金关,和金税。

5.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

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6.国家信息化的体系框架:①信息资源②国家信息网络③信息技术应用④信息技术与产业

⑤信息化人才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7.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方针:①坚持面向市场,需求主导②政府先行,

带动信息化发展③信息化建设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④既要培育竞争机制,又要加强统筹协调⑤既要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又要加强自主科研开发。

8.社会信息化引起的社会环境变迁的表现:①社会信息化使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

主流②社会信息化使各行各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推动力③社会信息化推动了国家经济向世纪经济的转型④社会信息化使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增添新内容⑤社会信息化导致了新型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9.我国目前在信息领域面临的问题:①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问题②信息技术引进,开发和

标准化问题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④网络文化问题。

10.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创新以及利用

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储存,传递和利用上的差距迅速扩大,产生两极分化。

11.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信息福利差距的出现会促使权利和个

人地位的急剧变化,从而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诱发因素,导致社会冲突和矛盾。

12.信息技术标准:是指对信息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信息

生产,搜集,处理,积累,储存,检索,传递和消费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

13.信息政策法规:是信息政策,信息法和其它信息法规,条例,规章等的统称。

14.信息政策:是指国家或相关组织为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调控信息和信

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涉及信息和信息活动每个领域。

15.信息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批准制定,并由国家执法机关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节信

息领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16.信息政策与信息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从手段上讲,信息政策侧重于导向作用,信息

法则侧重于制约作用②从内容来讲,信息政策侧重于为社会信息活动提供具有到新兴和约束力的行动准则,而信息法侧重于通过贯彻国家意志,借助于国家强制力,来规范信息行为,保护信息权利,调整信息关系,稳定信息秩序③从稳定性上讲,信息政策作为社会信息活动的指导准则,往往是宏观的方针性号召,允许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和条件改变而改变,而信息法一般是在长期的信息政策实践后总结提炼出来的,内容比较成熟,时效较长,而且他的制定,修改或废除都需要经过严格和复杂的法定程序,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④从强制性上讲,信息法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而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执行的强制性,而信息政策的制定程序相对简易,甚至缺乏必要的审议表决程

序⑤从调整范围上讲,信息法侧重于调整那些能够成为法律事实,能够引起信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信息活动⑥从可操作性,信息法不仅能调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而且能合理,准确的规定信息主体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信息法律部门也有相应的机构,人员,设施来实施信息法条款的各项规定,而信息政策仅仅是一个总的指南或准则,其非强制性和非长效性决定了在具体操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17.信息政策与信息法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①信息政策对信息立法有指导作用②信息法

是信息政策的升华③科学而合理的信息政策应当受到信息法的制约。

18.在信息政策法规的实践中如何正常处理信息政策和信息法的关系:①依法治国是当代社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信息政策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发,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协调作用。

19.信息政策的作用:①告知作用②指导和调节作用③评价作用④预测作用⑤教育作用⑥规

范作用⑦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维护社会秩序。

20.信息政策法规作用的体现:①规范信息活动,推进新型化进程与信息社会发展②保护知

识产权,保证信息的合理使用,推动知识创新③解决信息矛盾,协调信息交流活动④保障信息安全,防范信息犯罪⑤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⑥加快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前进的步伐。

21.信息法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领域矛盾的经济过关系和社会关系作出规定。

22.信息政策法规的类型:①按生命周期不同,分为长期政策法规,中期政策法规,短期政

策法规②按适用区域不同,分为国际政策法规,国内政策法规③按作用形式的不同,分为鼓励性政策法规,限制性政策法规④按作用目的不同,分为保护性政策法规,防范性政策法规,发展性政策法规⑤按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的大小不同,分为总政策法规,分政策法规;宏观政策法规,微观政策法规⑥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分为主体性政策法规,配套性政策法规。

23.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主要是:①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

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②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关键硬件和软件依赖进口③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④信息安全存在隐患⑤信息化人才明显不足。

24.信息政策的发展阶段:①局限于科技信息政策的探索阶段(1980年以前)②科技信息

政策的全面研究与制定阶段(1980年至1992)③信息政策的全面铺开阶段(1992至今)。

25.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研究的关键领域:①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结构研究②信息政策法规制

定与执行的保障机制研究③信息政策法规的国际兼容性研究④开展典型信息部门政策法规应用的仿真研究。

26.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内容:①设计出游信息政策,信息法,行业性和地区性规定三

个层次构成的完整的信息政策法规②完善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内容将其划分为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市场,信息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人才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政策法规,并对其内容和功能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阐释③对现行的信息政策法规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要找出现有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缺陷和不足,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7.信息政策法规的国际兼容性研究侧重于回答以下问题:①我国的信息政策法规如何与发

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国际公约和谐共存②我国信息政策法规与国际兼容时存在哪些障碍③在制定或修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兼容原则④我国信息政策法规与国际兼容的范围,方法和特点有哪些。

第二章

1.信息政策法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①信息政策法规是国家政策法规体系的

有机组成部分②信息政策法规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③信息政策法规是现代信

息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2.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同一种类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或同一方面的经济关

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当前国情的信息化体系涉及的要素:①信息技术应用②信息资源③信息网络④信息技术

和产业⑤信息化人才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4.涉及信息政策法规体系框架时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协调性原

则④稳定性和连接性原则⑤导向性原则⑥周期性原则。

5.信息政策法规形成的阶段:①政策法规需求②政策法规分析③政策法规制定和仿真④政

策法规公布和实施⑤政策法规评价。

6.卡尼信息政策矩阵:1983年,卡尼教授在论文《阐明信息政策的方法框架》中提出了

一种结构化的信息政策体系分析方法

7.卡尼信息政策体系应遵循的步骤:①确定信息政策目标和评价②制定新政策矩阵③明确

信息政策行为和方案④选择最佳信息政策方案。

8.莫尔矩阵:1993年,英国伦敦政策研究院信息政策工作组指导者莫尔教授在主题为“面

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政策与战略”的国际信息管理研讨会上,提出的信息政策体系结构的分析框架。

9.莫尔矩阵的三个层次:产业;组织;社会。

10.莫尔矩阵的5各要素:①信息技术②信息市场③信息工程④人力资源⑤法规。

11.莫尔认为,还有必要让各级组织机构关注信息政策的问题:①信息产业政策②信息组织

政策③信息社会政策④信息技术⑤信息市场⑥信息工程⑦人力资源⑧法规。

12.信息产业政策具体包括:①确保信息服务能够满足工商企业的信息需求②确保信息服务

能够满足用户对社会和政治信息的需求③促进全球信息服务④确保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对国际信息的需求⑤确保信息产业能够从全球性的协议中受益。

13.信息组织政策具体包括:①鼓励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利用②促进管理者的信息利用③开

发使用通信工具和标准,促进组织机构间的信息传输④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提高白领阶层的劳动生产力。

14.信息社会政策具体包括:①开发是所有公民都易于接近的公共信息系统和服务②确保通

信技术和其他技术障碍不在危机某些信息获取所应有的公平性原则③发展信息网络,满足社会团体对信息的需求④详细说明公民权利的范围和国家信息提供的责任。

15.信息技术具体包括:①发资源从通信基础设施,使所有的组织机构能方便地利用信息服

务和工具②鼓励组织机构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及其他信息处理系统③建立法规机制,并考虑信息新技术的特征。

16.新兴市场的具体包括:①制定合适的价格战略,最大限度的促进信息的利用②领会和把

握信息服务市场的经济特征③促进组织机构内部信息的市场化④确认免费利用的信息的类型⑤充分利用国际信息市场开展信息服务。

17.信息工程:是指促进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的所有活动和过程。

18.信息工程具体包括:①发展信息工程能力,鼓励信息产业领域的信息工程开发与应用②

促进信息工程时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交流③促进信息产业领域的信息工程创新④促进研究团体与信息产业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交流。

19.人力资源的具体包括:①确保拥有一定量的训练有素的信息专家,以满足信息产业的需

要②培训管理人员和其他各类人员,使之能将信息作为组织机构的一种资源来加以有效利用③确保拥有一个基本的信息文化水平。

20.法规具体包括:①提供全球可接受的知识产权框架,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②确保信息产

业从全球性的协议中获取最大利益③确保个人信息和数据得到适度的保护。

21.我国现行信息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①我国的信息政策是从科技信息政策入手的,并在

一定程度上局限于科技信息政策领域,体现出狭隘的“小信息政策观”②信息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部门的行政指令往往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③各地区,各部门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信息政策法规,但由于缺乏宏观上的整体协调,地区间,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任表现的十分突出④国内的信息政策法规未能与国际惯例很好的链接⑤信息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⑥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缺乏全面,科学的前期研究支持⑦目标不够明确,导向不够合理⑧政策法规信息反馈渠道不够完善⑨信息政策控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政策手段单一。

22.信息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反映信息政策法规的特性②包含目前一

些核心的信息政策法规问题③体现政策法规问⑩题群之间的关系④开放性体系结构⑤有可能建立一个说明和解释这些关系的学术原理。

23.我国信息政策体系主要包括方面:①政策目标②信息技术政策③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政

策④信息市场政策⑤信息资源政策⑥信息产业政策⑦信息人才政策⑧信息投资政策⑨信息标准化政策⑩国际信息政策。

24.信息市场包含的要素:①必须至少有买卖双方②必须以信息商品为市场营销的对象③

必须有为了实现交易的目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25.信息市场政策的内容:①信息市场的兴建和改建问题②信息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问题③信

息市场交易规则和组织问题④信息市场交易秩序的维护问题⑤信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问题⑥信息市场的准入和收入分配问题⑦信息用户教育问题。

26.信息资源政策内容涉及:①信息资源组织的原则和标准②信息资源的搜集原则和开发利

用策略③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与组织协调④信息资源管理体制⑤越境数据流⑥信息产权与国家主权⑦信息安全⑧信息共享与保密。

27.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正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①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构筑适合长

远需要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②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合理,规模经济的研究与开发体系③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应用④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管,形成依法行政,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⑤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努力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28.信息化:是指国名经济或社会结构框架的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或知识性空间转移的

过程,表现为以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进行改造,改组或重新定向,通过提高产品与经济活动中信息与知识的含量推动全社会达到更高级,更有组织,更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水平。

29.我国当前信息化发展状况的特点:①信息技术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②信息产业正在成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发展④信息网络建设飞速增长,但存在重复建设⑤信息化发展环境需加快完善⑥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30.信息法律制度及其所包含的信息法律规范的内容包括:①信息技术法律制度②信息网络

法律制度③信息市场法律制度④信息资源法律制度⑤信息人才法律制度⑥信息环境法律制度。

31.信息环境:是指与信息的制作,加工,传递,转换,二次开发和消费有关的活动环境。第三章

1.信息政策法规的阶段包括:①制定②实施③评估④监控⑤终结。

2.信息政策法规主体:又称信息政策法规活动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信息政策法规制定,

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3.信息政策主体可分为:①官方主体②非官方主体。

4.官方主体:是指具有合法权威去参与信息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

组织。

5.非官方主体:主要是指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播媒介。

6.信息立法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制定,修改,补充,废止

信息领域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

7.信息政策法规客体:是指信息政策法规所发生作用的对象。

8.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的构成:①信息政策议程②信息政策方案规划③信息政策合法化。

9.信息政策议程:是指政治组织将信息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10.信息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对信息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

动过程。

11.信息政策方案规划的环节包括:①问题界定②目标确立③方案设计④后果预测⑤方案比

较与抉择。

12.信息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①信息政策方案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信息政策问题

②信息政策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③信息政策方案规划既是一种研究

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13.信息政策方案规划遵循的原则:①信息完备性②系统协调性③科学预测性④现实可行性

⑤民主参与性⑥稳定可调性。

14.信息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市信息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5.信息政策法律化:是只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

力发必要的信息政策转化为法律。

16.信息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在信息领域进行的制定,修改,补充和废

止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规范的专有活动。

17.我国信息立法的基本原则: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

出发点,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的原则③法制统一的原则④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相结合的原则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8.信息立法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有:①进行立法预测,做出立法决策,编制立法规划等②

确定立法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调查研究弄清立法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是否已经具备,组织起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班子,搜集和研究各种相关材料等③起草规范性法律文件,逐步形成草案④就规范性法律文件草案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征求意见。

19.信息政策的实施主要包括:①信息政策的宣传②分解③物质准备④组织准备⑤政策实验

⑥全面实施⑦协调与监控。

20.信息政策实施手段:是指信息政策实施机构为完成一定的政策任务,达到一定的政策目

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21.信息政策实施手段主要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思想诱导。

22.法律实施的含义:①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的将普遍有效的法

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保证法律的实现②只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组织等准司法机构运用法律规范解决具体的商事和民事纠纷③是指社会主体对的法律的接受。

23.信息法的实施涉及方面:①执法②司法③调解④仲裁⑤法律。

24.信息政策法规评估的类型:①从评估活动所处的阶段,信息政策法规评估可分为事前评

估,事后评估,和实施过程中的评估②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来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③从评估者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25.信息政策法规评估的指标:①成本②效果③效益④效应⑤科学性⑥完备性。

26.信息政策法规评估的内容:①信息政策法规成本评估②信息政策法规效果评估③信息政

策法规效益评估④信息政策法规效应评估。

27.信息政策法规成本评估包括:①信息政策法规制定费用②信息政策法规实施费用③信息

政策法规管理费用。

28.各项分支政策法规间的相互配合策略包括:①时差配合策略②松紧配合策略③功能配合

策略④主辅配合策略⑤更新配合策略。(以上的有机组合式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结构优化的基础)。

29.为什么要监控:信息政策法规监控是为了实现信息政策法规的合法化和保证信息政策法

规的有效执行而对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30.信息政策法规的监控机制:①立法机关对信息政策法规的监控②司法机关对信息政策法

规的监控③行政机关对信息政策法规的监控④执政党对信息政策法规的监控⑤利益集团对信息政策法规的监控⑥社会公众对信息政策法规的监控。

31.信息政策法规监控的功能活动:①监督②控制③调整。

32.信息政策法规监督的步骤:①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②监督信息政策法规系

统的运行情况③对违反制度,法规者加以处罚,以纠正各种错误和偏差。

33.信息政策法规调整步骤:①获取反馈信息②依据反馈信息,对有关信息政策法规的问题,

目标和方案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已确立需要补充什么,修正什么或完善哪些方面③进行实际的修正,调整,补充和完善工作,并将新的方案复制与实践,开始新一轮的监控过程。

34.信息政策法规终结的方式:①替代②合并③分解④缩减。

35.信息政策法规终结中存在的障碍:①信息政策法规的受益者,制定者,实施者等相关人

员的抵触情绪会阻碍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②现存信息政策法规实施机构的惯性,以及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本性会给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带来困难③已经或即将获得利益的行政机关会结成反对联盟,共同抵制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④各种利益集团会千方百计维持现状,阻碍现行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⑤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具有终结程序上的复杂性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可能会形成巨大压力,阻止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⑦信息政策法规终结需要高昂的成本。

36.信息政策法规的终结策略主要有:①向社会公众和有关人员公开信息政策法规的评估结

果,解释终结原因,以消除其抵触情绪②实行旧的信息政策法规终结与新的信息政策法规出台并举的策略,以缓和因终结而带来的巨大压力③在非正式场合有选择性的散播试探性信息,测定人们所持的态度,以防止突发性社会舆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④正确处理信息政策法规终结与稳定,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

1.技术创新的具体包括:①产品创新,即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②过程创新,即产

品在生产技术上有了重大的变革③扩散,即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进行传播。

2.为什么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宏观方面上,

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通常表现为技术水平的宏观递进,以及经济效益的整体和有效的增长。在微观方面,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具体体现为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使经济活动中各种投入要素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总之,经济组织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有效的促使信息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技术创新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信息技术创新做基础和主要支撑手段,信息产业化以及各行各业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就失去了内在的原动力。

3.在制定国家信息技术政策时,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和阐述的问题是:①明确界定国家面

临的有关信息技术政策的问题②说明国家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中现有的信息技术与相关政策的状况③提出更全面,合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的决策方法,提出更加适应于新技术发展,更加有力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与措施④提出能有效的管理与协调全国范围内开发利用信息政策,措施与方法,减少冲突,重复与浪费,以保证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和其他各种资源⑤在信息技术开发,引进,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便在国内促进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国际信息活动中保障本国利益,并同时促进国际信息技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4.信息技术政策的总目标:是确保信息技术政策法规能够在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追求信息福利最大化,实现信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5.信息技术政策得分目标:①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引进,推广和应

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有序运作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④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建立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6.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框架:①信息基础设施政策法规②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政策

法规③信息技术标准化政策法规④信息技术利益分配和平衡政策法规⑤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政策法规⑥其他政策法规。

7.在构建新型技术政策法规内容框架应思考的方面:①是否与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总体目

标和其他分支领域相协调②是否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内在发展特点和规律③是否体现了各信息技术活动主体的政策法规需求④是否可以取得最大化的信息福利⑤是否可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需要⑥是否反映了信息技术当前存在的一些核心政策法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8.信息技术标准的类型:①国际标准②区域标准③国家标准④行业标准⑤地方标准⑥企业

标准。

9.信息技术标准的内容范围(重点介绍):①信息技术术语标准化②信息表达标准化③汉

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④媒体标准化⑤软件工程标准化⑥数据库标准化⑦网络通信标准化⑧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

10.条码技术的标准化:是指在条码技术的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制定,发布

和实施统一的标准。

11.强制性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

12.推荐性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是指在生产,交换,使用等领域,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

调节而由当事人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13.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差异:强制性标准一经发布,便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强制

执行。强制性执行的手段可以是法律性的,也可以使行政性或经济性的。推荐性标准以自愿为前提,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都有权决定是否采用。但是在某些条件下,推荐性标准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14.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①标准项目计划下达②资料准备③标准草案起草和送审④送审稿

的修改和报批⑤标准的审批和发布。

15.违反信息技术标准的行为:①企业未按规定制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依据;企业未按规定

要求将产品标准上报备案;企业的产品未按规定附有标识或与其标识不符;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科研,设计,生产中违反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②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③获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④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⑤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验,管理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

16.违反信息技术标准的法律责任:①行政责任②民事责任③刑事责任。

第五章

1.信息网络政策内容体系:①网络系统建设和发展政策②网络信息资源政策③网络信息产

业政策④网络信息市场政策⑤网络系统的国际合作政策。

2.网络信息资源政策的具体构成:①网络信息政策②网络信息技术政策③网络信息人才政

策④网络信息投资政策。

3.网络信息产业包括:①网络信息提供业②网络信息组织业③网络技术服务业④网络基础

设施提供业⑤网络信息服务业⑥网络管理协调业。

4.网络信息市场政策解决的难题有:①网络信息市场的兴建和改造②信息商品的定价和交

易规则③信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和维护④信息市场收入的分配⑤信息中介的组织和规范⑥信息用户的挖掘和教育培养。

5.信息网络立法作用:①规范和约束网络信息活动主体的行为②改善网络信息活动客体的

生存和发展环境③促进网络经济的良性循环。

6.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考虑的需求:①投资制度②破除垄断③市场调节和政府

干预④鼓励信息技术创新研究,推动网络升级⑤国际联网监管体制。

7.信息网络犯罪的特点:①隐蔽性②智能性③无国界性。

8.信息网络犯罪的类型:①信息窃取和盗用②信息欺诈和勒索③信息攻击和破坏④信息污

染和滥用。

9.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①立法偏于概括,规范对象狭窄②法规偏重于系统安全

管理,缺少电子商务违法犯罪行为处罚③法律责任有待规范、

10.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法规的法律责任有待于进一步规范:①管辖部门存在交叉②同一行为

的具体处罚不同③罪与非罪,多罚与少罚的界限含糊不清。

11.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对策:①制定信息网络安全统一法②通过司法解释加强执法的统一性

③加强对信息网络应用的规范④强化执法责任追究制度⑤加强国际合作。

12.对ICP提供的服务依照参与程度或提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①信息服务提供者②信

息服务传播者③混合服务提供者。

13.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①横幅式广告②弹跳式广告③邮件列表广告④墙纸式广告⑤互动

游戏式广告⑥电子邮件广告⑦赞助式广告⑧竞赛和推销式广告。

14.网络广告的特点:①传播范围广,速度快②个性化服务③便于组织和检索④制作和传播

成本低廉⑤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15.网络广告中存在的法律问题:①网络广告主体的界定②隐性广告问题③电子邮件广告问

题④插播式广告问题⑤网络广告内容难以监管,虚假广告,违法广告充斥网络⑥网络广告的不正当竞争问题⑦法律适用上的冲突⑧网络广告法律责任问题。

16.隐性广告:是指采用公认的广告方式以外的手段,易使广告受众产生误解的广告。

17.插播式广告问题:是指在下载或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突然弹出的半屏或全屏,可退出或

不可退出的广告。

18.网络广告立法对策:①加快制定和完善网络广告的法律法规②完善网络广告监管制度③

加强网络服务商的行业自律④加强国际协作,实现网络广告的国际保护。

19.越境数据流(TDF):就是点对点的跨越国家政治疆界的数字化电子数据传递。

20.越境数据流的消极影响:①TDF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②TDF增

加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③TDF对各国电子商务的影响④TDF对各国文化的影响⑤TDF对个人的影响⑥TDF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21.TDF对国际信息政策与法规的需求表现的方面:①如何促进获取数据和信息以及有关

的服务,并且避免在数据和信息的国际交流方面设立不正当的障碍②如何寻求对越境数据流产生影响的,与信息,计算机和通讯相关的政策与法规的透明性③如何在适当的时

候找出处理有关越境数据流问题的共同和协调一致的有效方法④如何考虑在处理有关越境数据流问题时对其他国家可能的牵涉⑤如何考虑越境数据流共享着的多样性⑥如何消除信息富有和信息贫穷⑦如何提高信息资源配置和共享效率⑧如何限制信息强国对信息资源的过度控制权⑨如果推进各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维持全球信息市场的正常秩序⑩如何减轻文化侵袭⑾如何保护个人隐私⑿越境数据流下的知识产权保护⒀电子商务法⒁国家主权与安全⒂信息保密与公开。

第六章

1.17世纪,英国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

2.知识产权法:是国家制定认可的,调整在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转让和保护等过程中

所产生的各种知识产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3.我国的立法实践中,知识产权法包括:①著作权法律制度②专利权法律制度。

4.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①专有性②地域性③时间性。

5.对知识产品采取永久性保护的做法,存在的缺陷:①对权利人的回报过高,从而失去公

平②不利于鼓励知识产品的交流和传播,有失知识产权立法的初衷③是没有必要进行永久保护,因为知识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而在保护过程中又往往需要较高的保护成本。

6.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存在的特殊情形:①对于专利权和商标权来说,还具有国家授予性

②商业秘密权不受时间的限制③产地标记不具有严格的专有性。

7.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作者必须具有创作能力②作者必须直接参

与创作③作者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8.一件作品成为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独创性②可复制性③合法性。

9.著作人身权:是制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10.著作人身权包括:①发表权②署名权③修改权④保护作品完整权。

11.著作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某种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取物质利益

的权利。

12.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

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有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3.著作权的限制具体体现方面:①合理使用②法定许可③强制许可。

14.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也就是作品传播者在传播作品时所享有的权利。

15.邻接权包括:①出版者的权利②表演者的权利③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④广播电视组织

的权利。

16.专利权的特征:①知识产权专有性②地域性③时间性④国家授予性⑤客体内容的公开

性。

17.专利权的主体:①发明人或设计人②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③外国人。

18.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①独占实施权②许可实施权③转让权④标记权⑤放弃权。

19.专利年费的作用表现的方面:①是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②是促进专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③增强专利行政部门的经济实力,补偿专利行政部门的开支,提高专利管理工作的质量

和效率。

20.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①专利权用尽②在先使用人对专利权的限制③外国运输工具

使用专利对专利权的限制④非生产经营目的地使用他人专利⑤善意使用或销售对专利权的限制。

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可分为:①根据申请给予的强制许可②根据公

共利益需要给予的强制许可③根据专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给予的强制许可。

22.专利申请的原则:①书面申请或电子申请原则②优先权原则③申请的单一性原则。

23.专利申请应提交的文件:①请求书②说明书及其摘要③权利要求书④图片或者照片。

24.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①初步审查②早起公开③实质审查④授权,登记和公告⑤复审。

25.1970于美国华盛顿签署了《专利合作条约》(PCT)。

26.PCT根据既定目标,有的功能:①建立一种国际体系,从而使以一种语言在一个专利

局提出的一件专利申请在申请人在其申请中指定的每一个PCT成员国都有效②可以由一个专利局,即受理局对国际申请进行形式审查③对国际申请进行国际检索,并出具检索报告说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再决定该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性时可以参考该报告④对国际申请及其相关的国际检索报告,进行统一的国际公布并将其传送给指定局⑤提供对国际申请进行国际初步审查的选择,供专利局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并为申请人提供一份包含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是否满足专利性国际标准的观点的报告⑥有利于国际专利局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处理更多的专利申请⑦有利于发明专利客体内容在世界范围内的到公开,促进并加速工业界和其它相关部门利用与发明相关的技术信息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得到这些技术⑧申请人可以享受PCT申请的优先权。

27.商标的构成: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

28.商标的功能:①识别功能②品质保证功能③广告功能。

29.商标注册基本条件:①显著性②视觉上可感知③使用。

30.商标权的保护:①加大行政力度,强调司法的最终判决②财产和证据的保全③销售侵权

责任④刑事责任。

31.共同申请的方式:①亲自申请②代表人申请③代理人申请。

32.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33.域名:是因特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代表着企业或其它组织

在因特网上的身份。

34.由域名而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体现:①域名与商标名称相同问题②域名本身的知识

产权性质问题。

35.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①数据库的版权保护②数据库的反不正当竞争权保护③数据库的

特别权利保护。

36.《欧盟数据库指令》的规定:①关于特别权力的保护对象②关于合法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③关于特别权力的例外④关于特别权力的保护期限⑤关于特别权力的主体。

37.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是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集

成为一个系统的技术。

38.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实意义:①协调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②权利人免责性功

能③保证著作权人权利的实现④减少和避免纠纷⑤降低交易成本。

39.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需具备的条件:①代表和维护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者的权益②

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③具备集体管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员④管理体制健全⑤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七章

1.

旅游政策与法规试题加答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试题加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申请L字签证的旅游者,如人数在(B)以上组团来华可发团体 签证。 三、A.3人B.9人C.10人D.20人 四、2、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在城乡集市贸易中,(B)负责食品 卫生管理工作和食品卫生检查工作。 A.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B.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五、C.人民政府粮食、轻工、商业部门 D.卫生监督机构或防疫站 六、3、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 意思表示是(A) 七、A.要约B.完全同意提议C.承诺D.要约邀请 八、4、日本某旅行社拟在长春市设立常驻机构,根据《旅行社管理条 例》,该机构的设立必须经(D)审批。 九、A.长春市人民政府 B.吉林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C.国务院 D.国家旅游局十、5、根据《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每年累计参加培训不得少于(A)天。十一、A.56B.64C.80D.90 十二、6、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的规定旅行社责任保险期限为(B)年。十三、A.半B.一C.二D.三

十四、7、(B)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十五、A.解放思想,实事求事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六、C.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D.坚持改革开放十七、8、客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影响运输合同的存在或效力(D)。十八、A.客票遗失B.客票不符合规定十九、C.旅客未能出示客票 D.客票上的姓名与旅客本人完全不符。二十、9、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非经(D)特别许可,任何外国人或者外国团体,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和挖掘。二十一、A.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B.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二十二、C.国家建设管理部门 D.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务院二十三、10、旅店甲与旅店乙合并成立旅店丙,此前甲与旅客签订合同不当导致纠纷,承担责任的是(D)。 A.旅店甲 B.旅店乙C.旅店甲或乙D.旅店丙二十四、11、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D)的罚款。二十五、A.500-2000元B.500-30000元二十六、C.1000-20000元D.1000-30000元二十七、12、旅游轻微安全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考试范围:第一章旅游的法律调整与政策调整-第十七章旅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试题总分:100分;使用教材: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旅游政策与法规》,浙江省旅游局编,2014年5月第4版,中国旅游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是指() A.商业贿赂行为 B.限购排挤行为 C.虚假宣传行为 D.通谋投标行为 2.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行为属于() A.行政性限制竞争 B.垄断协议 C.经营者集中 D.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 A.无效合同 B.可撤销合同 C.效力待定的合同 D.有效合同 4.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是指() A.知识获取权 B.维护尊严权 C.知悉真情权 D.自主选择权 5.将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凝结起来的作为典范的共同价值观是() A.人生价值观 B.职业价值观 C.核心价值观 D.理性价值观 6.《旅游法》的核心、基础和灵魂是() A.保护旅游经营者的权利 B.保护旅游资源 C.保护旅游从业人员的权利 D.保护旅游者的权利 7.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两制并存 B.一个中国 C.高度自治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8.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9.就组织性质而言,旅行社属于()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10.旅行社在设立时,应当缴纳符合规定的质量保证金,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增存质量保证金元。()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卷及答案(A)

课程名称: 旅游政策与法规 考试时间: ??? 分钟 考试形式: 闭 卷 试卷总分: ??? 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空 分,总计 ?分)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岁的李某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属于??????的合同。(效力待定) 、??????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关系。(法律关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 、??????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 、 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 、 由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委派访查员进行访查。(白金五星和五星级饭店) 、????????????是指由旅行社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银行开设的专门账户存入的,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旅游质量保证金) 、??????是指一方当事人主动提出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 、 ???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 月 日为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称为??????。(保险合同)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构成了合同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自愿原则 ?、平等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不适用于?? ?。? ?? ?、出版合同 ?、收养合同 ?、土地使用权合同 ?、质押合同 、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 ?的,扣除 分。? ?? ?、有殴打或者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的 、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 、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缴纳?? ?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 ?? ?、 万元 ?、 ?万元 ?、 万元 ?、 ?万元 、导游员张某在带团中,擅自减少旅游项目,应当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暂扣导游证?? ?的处罚。??? ?、一至三个月 ?、三至六个月 ?、六个月至一年 ?、一年 、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是?? ?。??? ?、初中学历 ?、高中以上学历 ?、大专学历 ?、本科

(完整版)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参考课时】:72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王雅楠、郑艳 【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②了解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③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④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 ⑤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法规制度。 ⑥了解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⑦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相关知识。 ⑧了解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二)能力目标 ①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 ④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⑤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②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中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旅游政策与法规复习题及答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16岁的李某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属于______的合同。(效力待定) 2、外国人到未对外国人开放的景点旅游必须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______。(旅行证)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______。(导游证) 4、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的责任机构是,______其职责是领导与监督各级饭店星级评定机构开展工作。 5、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 6、法的发展分为奴隶社会的法、封建社会的法、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 7、导游未按照国家或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标准和要求提供导游服务的,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导游费,并赔偿______违约金。(同额) 8、铁路运输合同是明确运输企业与旅客、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行李票、包裹票和货物运单是铁路运输合同或者合同的组成部分。 9、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______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 10、国际旅行社经营出国旅游业务,必须成立并营业一年以上,而且必须经______批准。(国家旅游局) 二、单选题 1.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 )构成了合同关系的前提和基础。A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合同法》不适用于(? )。B A.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土地使用权合同 D.质押合同 3.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由于托运人、收货人或其所派押运人的过错,造成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害的,承运人(??? )。D A.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B.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C.只赔偿直接损失 D.不负赔偿责任 4、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 )的,扣除10分。A A.有殴打或者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B.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C.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的 D.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 5、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缴纳(? )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B A.10万元 B.20万元 C.30万元 D.120万元 6、一般旅游安全事故是指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 )者。B A.1万元以下 B.1万元至10万(含1万)元 C.10万元至100万元(含10万) D.100万元以上 7、依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娱乐场所,必须经过(? )审核批准。C A.文化、公安、工商部门 B.文化、旅游、公安部门

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旅游政策与法规题库100题及答案(精选)

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旅游政策与法规 题库100题及答案(精选) 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 1. 独立自主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家间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政党间的关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与其他各国政党相互关系的准则。 答案:A 2.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唯一途径。 答案:B 3.平等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答案:B 4.休息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答案:B 5.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 答案:B 6.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 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答案:A 7.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完全由法人的宗旨决定的,并不是无限的。答案:B 8.合同法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关系的协议。

9.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违反自己的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答案:A 10.就消费的客体而言,仅是实物,不包括服务。 答案:B 1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 答案:A 12.旅行社可以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以外设立门市部。 答案:B 13.旅行社分社应当接受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在管理、财务等方面可以和设立社不相一致。 答案:B 14. 旅行社自交纳或者补足质量保证金之日起2年内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而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交存数额降低50%,并向社会公告。 答案:B 15.旅行社自愿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建议旅游者购买个人保险。 答案:B 16.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 答案:A 17.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的,一次扣2分。

旅游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1〕 某高校外语系学生李某先后两次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均未合格。他急于从事导游工作,遂与某国际旅行社多次联系,希望能给予带团导游实习机会。次年7月,正值旅游旺季,该国际社导游不足,遂聘用李某充任导游人员,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获,以其未经导游资格考试合格,擅自进行导游活动给予了罚款处罚。李对处罚不服,认为自己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而是受旅行社聘用从事导游工作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不当,遂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请问: (1)李的看法是否成立?有何依据? 答:李的看法不成立。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李未取得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应属于擅自从事导游活动。 (2)旅行社能否聘用李某从事导游工作?有何依据? 答:旅行社不能聘用李某从事导游工作。因为《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为接待旅游者聘用的导游和为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聘用的领队,应当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依据《旅行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旅行社进行处罚。 ◆〔案例2〕 1998年11月,某国际旅行社在获得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后,为尽快开展出境旅游业务,遂与香港一家信誉不甚良好的旅行社建立了业务联系。同年12月,该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23人赴新、马、泰三国旅游团,委托该香港旅行社接待,因时间仓促,未与该香港旅行社签订书面协议。该旅游团在顺利完成新加坡、泰国两国游程后,在马来西亚入境时,由于当地接待社疏忽,未办妥入境手续,致使该旅游团被作为"非法入境"而扣留两天,未完成马来西亚段旅行而直接返回香港。该旅游团回国后,遂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退还旅行费用并赔偿损失。经查,该旅游团投诉属实,而该国际旅行社则辩称,违约损害旅游者的事实均发生在境外,应由境外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该国际旅行社还是境外旅行社承担?为什么? 答: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该国际旅行社承担。因为《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应当选择有关国家和地区依法设立的、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并与之签定书面协议后,方可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因境外旅行社违约,使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组织出境旅游的境内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再向违约的境外旅行社追偿。" (2)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我国旅行社选择境外不良信誉旅行社,且未与之签订书面协议就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给予何种处罚? 答: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应"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至30天,可以并处人民币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案例3〕 1998年1月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赴长白山旅游团,委派导游黄某作为全程导游随

2021年旅游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50题)

2021年旅游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 答案(共50题) 1.《旅游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B)。 ? A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的原则 ? B依法保护旅游经营者权利的原则 ? C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 D国家鼓励全社会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原则 2.下列关于《旅游法》立法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 B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 C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 D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统筹组织国家旅游形象的境外推广工作,建立旅游形象推广机构和网络,开展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部门是(B)。 ? A国务院 ? B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 ? C外交部 ? D旅游企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的时间是(C)。 ? A2012年4月 ? B2012年5月

? C2013年4月 ? D2013年5月 5.《旅游法》适用的地域范围仅限于在我国境内开展的(C)。 ? A旅游活动 ? B经营活动 ? C旅游活动和经营活动 ? D旅游活动或经营活动 6.景区内的核心游览项目因故暂停向旅游者开放或者停止提供服务的,应当(D)。 ? A公示 ? B相应减少费用 ? C公示或者相应减少费用 ? D公示并相应减少费用 7.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旅游法》,于(D)生效。 ? A2012年3月14日 ? B2012年8月27日 ? C2013年4月25日 ? D2013年10月1日 8.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旅游者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在景区和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设置(C)。

《旅游政策与法规》复习题

《旅遊政策與法規》期末復習 2017.12 一、填空题 1、根据《合同法》第十三条旅游合同的订立,应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3、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4、根据《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底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5、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游客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6、在旅行、游览中,导游人员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游客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游客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7、护照是主权国家发给本国公民(出入境)或在国外旅行、(居留)的证件,护照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等种类。 8、我国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 严格保护)、( 永续利用)的方针。 9、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0、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在( 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遵循( 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促使投诉人与被投诉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 11、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 12、旅行社为散客提供的导游服务主要有三种类型:(旅游咨询服务),单项委托服务和(选择性导游)服务。 13、导游人员在与游客相处时的带团原则是游客至上原则、(履行合同)原则、(等距离交往)原则。 14、我国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 15、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6、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 17、合同解除,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而生的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构成了合同关系的前提和基础。(B)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合同法》不适用于( )。( B) A、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土地使用权合同 D、质押合同 3、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 )的,扣除10分。( A) A、有殴打或者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B、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C、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的 D、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 4、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缴纳( )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 B) A、10万元 B、20万元 C、30万元 D、120万元 5、导游员张某在带团中,擅自减少旅游项目,应当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暂扣导游证( )的处罚。(B) A、一至三个月 B、三至六个月 C、六个月至一年 D、一年 6、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是( )。(B) A、初中学历 B、高中以上学历 C、大专学历 D、本科学历 7、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不得颁发导游证的人员是( )。( C ) A、未满18周岁的公民 B、因过失伤害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者 C、曾被吊销导游证者 D、健康状况不良者

8、下列关于领队人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是依法取得领队证的人 B、是接受组团社委派而从事领队业务的 C、工作地点主要在国内 D、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国公民 9、旅游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由()三大要素构成。(A) A、合同主体、客体、内容 B、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 C、旅行社、旅客、保险公司 D、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 10、旅游行政法规是由()制定的。(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D、地方国家机关 1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C) A、因不可抗力,不承担责任 B、因不可抗力,责任得以减轻 C、不能免除责任 D、责任双方分担 12、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最长不超过(),并不得延期。(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卷与答案(B)

. :名姓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总分:100 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总计20分) 线1、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因双方当事人的协议或者法定事由,而使基于合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行为。合同解除有两种形式:一是协议解除,二 :号学 是。(法定解除) 2、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 益日) 订 3. 是从事导游工作的执照,是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准许进行导游活 : 号动的凭证。(导游证) 班 学 4.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为年。(一) 教 5、由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委派访查员进行访查。(白金五星和五星 级饭店) 装 6、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从效力上看作的___________合同。(可变更或可撤销) :业专级年7、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 8、____________是指由旅行社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银行开设的专门账户存入的, 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旅游质量保证金) 9、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规定》,国内旅游每名游客一次事故赔偿限额为______万元人民币。(8)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5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答案 1、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缴纳( )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B A、10万元 B、20万元 C、30万元 D、120万元 2、某旅游定点商店出售当地特产“某玉石”。该店在店堂告示中表明“售出商品,概不退换”。某旅游团在导游人员带领下购买了该商品,后发现该商品有不显眼的瑕疵, 依法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旅游者纷纷要求退货。此时,依据《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D A、可以坚持“售出商品,概不退换” B、可以坚持不退款,但可更换同种商品 C、可以坚持不退款,但可购买等额其他商品 D、应当负责退货 3、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处理投诉案件的原则是()。D A、公平、公开、公正 B、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C、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D、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我国对导游人员实行计分和年审管理,计分办法实行年度l0分制。不予通过年审的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11105802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适用专业:英语(旅游英语方向) 开课教研室:应用英语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2.课程任务: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我国旅游业的法律、法规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掌握。了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方向,掌握基本规范,提高操作能力,为旅游业输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授课,使学生对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若干重要的旅游法规、文件有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特别是通过对已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调解的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讨论,并能够运用旅游法规中的规定解决日常在旅游行业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能以所学的法律知识、以法律的眼光去认识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的旅游市场,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分析能力。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实训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我国旅游发展与旅游法律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旅游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清楚我国涉外旅游与旅游法律法规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旅游法的基本概念和调整对象。掌握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和法律保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认识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掌握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和法律保护,了解旅游立法;难点是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和法律保护。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基本知识 一、法的产生 二、法的本质 三、法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 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第三节旅游法律关系旅游法概述 一、旅游法的产生 二、旅游法的概念 第四节旅游业的法律调整 一、旅游业的法律调整特征 二、旅游业的法律调整对象 第五节旅游法律实施 一、旅游法律实施的概念 二、旅游法实施的原则 第六节旅游法律关系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复习测试题与参考答案(考试范围:第一章旅游的法律调整与政策调整-第十七章旅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试题总分:120分;使用教材: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旅游政策与法规》,浙江省旅游局编,2014年5月第4版,中国旅游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旅游法》的核心、基础和灵魂是() A.保护旅游经营者的权利 B.保护旅游资源 C.保护旅游从业人员的权利 D.保护旅游者的权利 2.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两制并存 B.一个中国 C.高度自治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4.将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凝结起来的作为典范的共同价值观是() A.人生价值观 B.职业价值观 C.核心价值观 D.理性价值观 5.我国的国家标准在标准号中由字母“”来表示。() A.GB B.DB C.LB D.TB 6.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 A.无效合同 B.可撤销合同 C.效力待定的合同 D.有效合同 7.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是指() A.知识获取权 B.维护尊严权 C.知悉真情权 D.自主选择权 8.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是指() A.商业贿赂行为 B.限购排挤行为 C.虚假宣传行为 D.通谋投标行为 9.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行为属于() A.行政性限制竞争 B.垄断协议 C.经营者集中 D.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0.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这是旅游者的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旅游法律概述 一旅游法律的产生基础 (一)旅游法律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旅游法律产生的政策基础 (三)旅游法律产生的法律基础 二旅游法律的发展历程 1 萌芽阶段(因为交通不发达,参加旅游的人很少,从而限制的旅游活动的规模) 2 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英国出现了旅行社) 3 推动阶段(世界经济和社会新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对旅游业起了很大的推动) 4 高速发展阶段(20世界60年代开始,旅游业发展最为迅猛) 5 鼎盛阶段(因为对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国际、国内旅游企业的无序竞争、利益冲突,所以旅游法律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规范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产生的法律) 三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2013年4月2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月10日实施 (一)专门的旅游法律制度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龙头,以《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方法》三项行政法规为主干,以《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为基础的旅游法制体系 四旅游法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法是指专门的旅游法,如《旅游法》;广义的旅游法是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旅游法》未颁布实施前,旅游法都是指广义的旅游法第一,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旅游法是旅游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节我国现代旅游发展立法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要求有哪些?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志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权利 我国旅游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文件倡导怎样的旅游方式? 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

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1

题库1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1.旅游法共设()。 A、8章110条 B、8章112条 C、10章110条 D、10章112条 2.以下不属于旅游法内容的是()。 A、旅游规划和促进 B、旅游策划 C、旅游经营 D、旅游服务合同 3.旅游法于()生效。 A、2013年4月25日 B、2013年10月1日 C、2014年10月1日 D、 2014年4月25日 4.《旅游法》在权益平衡的基础上注重保护:() A、旅游管理部门 B、旅游经营者 C、旅游景区 D、旅游者 5.《旅游法》在旅游者权益保护方面,借鉴了() A、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丰富经验 B、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者守则》 C、《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旅游政策主张的声明》 D、《欧盟一揽子旅游指令》 6.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制定了旅游法 A、40 B、60 C、70 D、30 7.我国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国参加旅游活动,应当遵守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这是()原则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属国管辖原则 D、国际管辖原则 8.下列哪项不是旅游者的权利:() A、安全配合 B、自主选择 C、被尊重 D、要求履约 9.旅游经营者擅自将旅游者转给其他经营者接待的,损害了旅游者的() A、知悉真情权 B、被尊重权 C、要求履约权 D、自主选择权 10.旅行社未与旅游者协商一致或未经旅游者要求,指定购物场所,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

A、30 B、20 C、15 D、60 11.《旅游法》第32条明确规定,旅行社为招徕、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这体现了旅游者的() A、要求履约权 B、被尊重权 C、知悉真情权 D、救助请求权 12.包价旅游合同必须采用()形式 A、书面 B、口头 C、约定 D、协商一致 13.旅行社应当在旅游行程开始前向旅游者提供()。 A、旅游注意事项 B、旅游行程单 C、旅游包 D、旅行帽 14.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性质上属于()。 A.要约邀请 B.要约 C.承诺 D.合同 15.合同的履行规则中,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 A.在交货当场给付 B.在接收货币一方履行 C.在给出货币一方履行 D.在购买地点给付 16.合同的履行规则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一方负担。 A.履行义务一方 B.履行权利一方 C.购买者一方 D.供货者一方 17.合同的履行规则中,当交付不动产时,给付货币的地点在() A.购买者所在地 B.不动产所在地 C.出售者所在地 D.都可以 18.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 A.终止履行 B.恢复原状 C.赔偿损失 D.要求继续履行 19.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是() A.要约邀请 B.要约 C.承诺 D.合同 20.合同主体发生变化,而合同的内容不发生变化,指的是:( ) A.合同的变更 B.合同的转让 C.合同的解除 D.合同的失效 21.旅游者可以将包价旅游合同中自身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因此增加的费用:( ) A.由旅游者承担 B.由旅游者和第三人承担 C.第三人承担 D.旅行社承担 22.包价旅游合同,指旅行社预先安排行程,提供或者通过旅行辅助人提供交通、住宿、游览等()以上旅游服务,旅游者以总价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 A.两项 B.三项 C.一项 D.四项

2019-2020年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doc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参考课时】:72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王雅楠、郑艳 【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②了解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③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④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 ⑤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法规制度。 ⑥了解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⑦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相关知识。 ⑧了解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二)能力目标 ①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 ④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⑤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②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中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旅游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1〕 某高校外语系学生某先后两次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均未合格。他急于从事导游工作,遂与某国际旅行社多次联系,希望能给予带团导游实习机会。次年7月,正值旅游旺季,该国际社导游不足,遂聘用某充任导游人员,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获,以其未经导游资格考试合格,擅自进行导游活动给予了罚款处罚。对处罚不服,认为自己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而是受旅行社聘用从事导游工作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不当,遂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请问: (1)的看法是否成立?有何依据? 答:的看法不成立。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在中华人民国境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所得的,并处没收所得。"未取得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应属于擅自从事导游活动。 (2)旅行社能否聘用某从事导游工作?有何依据? 答:旅行社不能聘用某从事导游工作。因为《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为接待旅游者聘用的导游和为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聘用的领队,应当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书"。依据《旅行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旅行社进行处罚。 ◆〔案例2〕 1998年11月,某国际旅行社在获得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后,为尽快开展出境旅游业务,遂与一家信誉不甚良好的旅行社建立了业务联系。同年12月,该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23人赴新、马、泰三国旅游团,委托该旅行社接待,因时间仓促,未与该旅行社签订书面协议。该旅游团在顺利完成新加坡、泰国两国游程后,在马来西亚入境时,由于当地接待社疏忽,未办妥入境手续,致使该旅游团被作为"非法入境"而扣留两天,未完成马来西亚段旅行而直接返回。该旅游团回国后,遂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退还旅行费用并赔偿损失。经查,该旅游团投诉属实,而该国际旅行社则辩称,违约损害旅游者的事实均发生在境外,应由境外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该国际旅行社还是境外旅行社承担?为什么? 答: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损害赔偿责任应由该国际旅行社承担。因为《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应当选择有关国家和地区依法设立的、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并与之签定书面协议后,方可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因境外旅行社违约,使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组织出境旅游的境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再向违约的境外旅行社追偿。" (2)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我国旅行社选择境外不良信誉旅行社,且未与之签订书面协议就委托其承担接待工作,给予何种处罚? 答: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应"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所得的,没收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至30天,可以并处人民币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案例3〕 1998年1月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赴长白山旅游团,委派导游黄某作为全程导游随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卷及答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试 卷及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选择题 1、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构成了合同关系的前提和基础。(B)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合同法》不适用于(? )。( B) A、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土地使用权合同 D、质押合同 3、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 )的,扣除10分。( A) A、有殴打或者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B、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C、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的 D、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的 4、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需缴纳(? )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 B) A、10万元 B、20万元 C、30万元 D、120万元 5、导游员张某在带团中,擅自减少旅游项目,应当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暂扣导游证(? )的处罚。(B) A、一至三个月 B、三至六个月 C、六个月至一年 D、一年 6、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是 (? )。(B) A、初中学历 B、高中以上学历 C、大专学历 D、本科学历 7、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不得颁发导游证的人员是(? )。( C ) A、未满18周岁的公民 B、因过失伤害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者 C、曾被吊销导游证者

D、健康状况不良者 8、下列关于领队人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是依法取得领队证的人 B、是接受组团社委派而从事领队业务的 C、工作地点主要在国内 D、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国公民 9、旅游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由()三大要素构成。(A) A、合同主体、客体、内容 B、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 C、旅行社、旅客、保险公司 D、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 10、旅游行政法规是由( )制定的。(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D、地方国家机关 1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 )。(C) A、因不可抗力,不承担责任 B、因不可抗力,责任得以减轻 C、不能免除责任 D、责任双方分担

湖南导游考试政策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年湖南导游考试政策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每空0.5分,共10分。)1、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_____的旅行警告, 同时将其_____名单中排除。 2、2003年8月3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北京天坛公园_____举行的仪式隆重揭晓。会徽图形为中国传统的印章图形中的一种“肖 形印”,其正式名称为_____。 3、2003年_____,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 的第三大航天大国,_____是我国首位宇航飞行员。 4、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_____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_____的决定。 5、2003年11月15日,在_____举行的世界杯女排赛场上,新一代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优异成绩,夺回了阔别_____年的世界 冠军。 6、申请设立门市部的旅行社,应当征得拟设地的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领取_____,并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的_ ____个工作日内报批备备案。 7、_____导游考核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评定;_____导游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 门组织评定。 8、我国对公民自费出国旅游采取的方针是_____,现阶段主要是以_____方式开展出国旅游制度。 9、《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旅游投诉管理机关接到_____,经审查不符合规定受理条件的,应当在_____日内通知投 诉者不予受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_____化石和_____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二、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前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11、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__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执政为民 C.发展 D.社会稳定 ()12、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中的赔偿请求人请求赔偿的时效期限为__天,从赔偿请求人受侵害事实发生时开始计算。 A. 30 B. 90 C. 60 D. 45 ()13、航空客票要变更乘机人必须由购票单位出具证明,并经民航同意且以__为限。 A. 两次 B. 三次 C. 五次 D. 一次 ()14、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旅游安全管理的原则是__。 A.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