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012年2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F ebruar y 2012 第4期总第254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4T o tal N o .254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X

陈红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从资源流失严重、投入相对不足、产业发展滞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非遗保护力度欠缺、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草原文化;保护;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 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6—0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草原文化为根基,加快了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步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草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造成草原文化资源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1 强势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土默特和蒙古贞地区,随着汉语的强势进入,许多年轻人只会讲汉族,而不会讲蒙古语。这种状况使在同一屋檐下的祖孙,语言交流上出现了隔阂,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这些地域蒙古语的完全流失。再如:蒙古族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是蒙古贞地区传统艺术形式。它以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为题材,通过说书艺人用蒙古语说唱和音乐伴奏,将语言诗歌化,思维哲理化。并通过说书人的表情、唱腔、手势、体态的变化把民间格言、谚语、笑话融为一体,结合故事情节交错运用,以达到娱乐蒙古族群众的艺术效果。但随着这一地区蒙古语言的流失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的淡化,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展示空间逐渐缩小,说书艺术传承人生存出现困难,很难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从而造成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的流失。1.2 传播和开发中保护不当

例如:草原优秀文化资源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界开发和利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如意大利音乐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著名歌剧《图兰朵》;北京麒麟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成吉思汗》;……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不完善,使内蒙古自治区在这些优秀作品产出中没有成为受益者,反成为买单者。1.3 城镇化的发展

例如:作为草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环境。城镇化的发展,使草原文化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各民族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地域性、多样性、活态性以及集体性都发生了变化,也使其传承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速度。1.4 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模式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审美爱好和价值取向,从而造成草原文化资源的流失。例如:历史上草原民族是逐水草而游动的民族,交通工具主要是骑马。因此,衣着主要是着长袍、马靴和带着帽子。而且不同部落其帽子形状和长袍领口样式以及长袍衣边装饰也不同。但随着生活定居和交通工具的改变,以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原来的服饰文化已经流失,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本部落特有的服饰,民族服饰只有在节庆和婚礼中才能看到,而且很难区分出各部落之间的不同。2 投入相对不足

投入相对不足,依然是制约草原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1 从政府对文化事业费投入来看

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省区相比投入仍显相对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是0.42%、0.49%、0.45%、0.51%,同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相比,差距很大,同云南、宁夏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100个旗县图书馆中有57个无购书经费,全区人均图书藏有量仅为0.36册,人均购书费为0.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1元。农村牧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3.4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7.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左右[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增幅较大,居全国第九。这也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底子薄,欠账多,文化服务成本高等,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率很难在短时期见效。再加上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资助力度明显不够,政府直接向文化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较少,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2.2 从金融机构来看,融资非常艰难

一方面,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融资的许多先决条件难以具备。金融机构传统的融资做法是以抵押担保为先决条件,而文化产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知识产权、名牌价值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和担保。

?

6?X

收稿日期:2011-12-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边疆课题前期成果。

作者简介:刘红宇,女,大学本科,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蒙古族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蒙古族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草原是游牧文化的载体,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是游牧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土壤。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牧业旗,拥有悠久的游牧文化历史、独特的游牧文化资源,游牧文化中的生态因素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蒙古族游牧文化,归纳了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因素,分析了游牧文化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游牧文化;草原;生态文明;达茂旗 一、蒙古族游牧文化概述 长久以来,游牧民族世代生活在草原上,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蒙古族是一个勇猛强悍的游牧民族,长期称雄于北方草原,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传承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族游牧文化是指游牧民在蒙古高原地区上千年的游牧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如何协调人与牲畜、牲畜与牧草、牧草与草场之间的矛盾,并且在游牧实践中,逐渐创造了一整套适应内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哲学观念和宗教信仰。”[1]蒙古族游牧文化中处处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头市达茂旗地处大青山北麓,与蒙古国接壤,这里曾经居住在众多的游牧民族,全旗总人口约114312人,蒙古族1969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2%,保留了较为完成的草牧场,面积大约为163.13平方公里。这里的蒙古族绝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继承了和发扬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游牧文化。 包头市达茂旗蒙古族游牧文化具有丰富多彩、历史悠久、保留完整、多元化的特征。这里有传承了几百年之久的哈布图·哈撒儿祭祀,景教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发展的蒙元文化,原生态的蒙古民族风情,独特的敖包祭祀、祭火、祭驼等祭祀文化,传统的蒙古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散落到草原深处的历史文化遗存足以证明这里是蒙古族人的家乡,比如分布在阴山南北的乌兰察布岩画、游牧文化与景教文化融合时期的敖伦苏木古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寺庙普会寺和广福寺等。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应该把游牧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深度挖掘这种古老文化中的生态因素,发挥其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因素 蒙古族游牧文化植根于辽阔的草原之上,草原是游牧文化的载体。蒙古族的游牧活动主要是“逐水草而居”的四季轮牧,在生产生活中注重保护草场,保护牲畜,在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中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民族禁忌和法律制度方面注重环保,努力协调好人、草、畜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物质层面的生态因素 1、生产方式中的生态因素。蒙古族世代居住在广袤的草原上,人烟稀少,

内蒙古的大草原风情

青青草原,源于你无尽爱 ——寻觅内蒙古大草原的绿色源泉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人们总会不自觉的想起那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古歌谣。从此,在人们的心中,青青草原就成了内蒙古的代名词。 而当我们放身于这片绿的外沿时,望着这片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我们难免会发出一声疑问,这样的绿是源自何方呢?经我们调查了解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形成不仅得益于天然的气候、地质地理等条件,还包括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 从气候方面看: 首先,内蒙古大草原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主要位于北纬40—45度之间,所以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并且全年的太阳辐射量从内蒙古的东北方向逐渐向西南方向递增,在这种条件下,内蒙古年平均日照时数基本在3400小时以上。而充足的日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适合独特的饲草类的植物,,尤其是羊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富有奶牛、牧羊等牲畜所需的营养物质,这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在大草原上形成了一条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 其次,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温年际变化非常显著,大部地区的气温的极差普遍为65℃-85℃,而气温日较差年为13℃-16℃,是我国气

温极差与日较差全国最大的地区,而且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有利于草原植物糖分的储存,干物质的凝结,能够让草原植物生长得更绿,更加茂盛。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 内蒙古大草原海拔虽然高达1000多米,但是地势起伏微缓,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都非常的充足,非常适宜禾本科、菊科的生长,从而造就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 当地传承的生活习惯: 最初当人们提及内蒙古大草原,附带着总会有草原上的牛羊群、草原上的白带(河流)、草原上放牧的牧民等等,此类无不成为青青草原上一大靓丽的风景,为什么这些都与“草原”二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原因是内蒙古牧民都知道回归自然,让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和谐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也可以说这片绿是源于这些牧民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 另外,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大草原所赋予当地居民的经济价值就是这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富有奶牛、牧羊等牲畜所需的营养物质,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据数据显示,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占全国国土很大一部分,其中有效的天然牧场面积也十分广阔,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这样天然的绿色宝藏就使得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内蒙古大草原的绿色源泉就由此而源远流长。

草原文化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草原文化》期末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 2005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响起,马头琴大师齐·宝力 高谢幕时说: ------------------和草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 内蒙古大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等草原歌曲 唱响海内外。电影《----------------》、电视剧《东归英雄》、民族舞剧《草原记忆》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舞和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 3. 2004年,宣布了新的史学观: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 4. 蒙古草原是马的故乡。--------------是与野马血缘最近的品种。 5. 《--------------------》“是一部浸透着叙事诗风格,充满着…草原气息?的编年史”。 6. 《--------------》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流传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全诗 共8部 7. 《-----------------》产生于蒙古族卫拉特部,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 同文化特点的各部落蒙古人的传唱,形成了具有157部长诗及异文,约19万行的鸿篇巨制,成为蒙古民族数百部英雄史诗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部长篇英雄史 8. ---------------是草原建筑艺术的结晶。 得分 评卷人 二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草原文化的生活特点 2 简述阴山文化圈的特点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参 考 内 容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所以,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集中在对旅游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上。同时,我们还会在调查中更深入了解历史遗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历史旅游景点在周围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二、活动日程 1、搜集、筛选相关资料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2、走访历史遗迹、采访有关人员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8月13日上午九点,我们出发前往xx镇雕花楼景点。13日最高温度达39℃多,所以我们事先做好了防暑降温的工作。带上了水、毛巾等等。雕花楼在xx镇镇中心,所以我们直接步行前往。 雕花楼门票价格是60元每人,我们出示了介绍信和学生证,并简单介绍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有关负责人同意我们进去拍照、参观并做调查。 上午九点半,我们开始调查。入园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花园,园内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池水清澈,游鱼可数。

雕花大楼又名春在楼,坐西面东。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是xx 香山帮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楼。自西向东依次为照墙、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分布合理,功能分明。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雕花大楼的砖雕、木雕。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分别有:尧舜禅让、文王访贤八仙庆寿、鹿十景、郭子仪庆寿、子孙满堂、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蝙蝠捧寿等。 另外,室内家具的布置也别具特色。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家具都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少爷房里的一张床价值高达一百多万,是江苏省聚值最高的木结构大床。门窗安彩色玻璃,具有西洋色彩。同时,雕花大楼还是一个著名的影视基地,有很多剧组都来这里拍过戏。 奎些年,雕花大楼旁边还建起了宾馆,浴场,饭店等,人们可以在参观的同时消费等。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以前他们还可以在雕花楼里随意进出,里面的水井也是公用的。 参观大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有关领导不同意在我们的实践表格上敲章,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等。 8月17日上午8点,出发前往xx镇启园景区。乘坐629线路公交车,在东山宾馆站点下车,车程大约是20分钟。我们事先了解到启园的门票价格是45元每人,学生票不打折。到达启园后,我们与启园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出示了我们的学生证和学院的介绍信,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简单介绍了我们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主要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 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 着大量的家畜如细毛羊滩羊,伊犁马、三河马,库车高皮羊等。

这些家畜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风沙侵蚀。 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基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蒸发量往往都超过降水量。另外,这些地区的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这种气候条件,使草原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与之适应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奔跑的

内蒙古草原资料

内蒙古草原资料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位置: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部并与俄罗斯和蒙古相邻。 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我国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 马--适于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别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区草原中草场质量最好,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作为蒙古族发祥地之一,其传统习俗保存得较为完好。而草原旅游胜地集中于海拉尔到满洲里之间和著名的呼伦湖周围的草原上。 科尔沁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比较出色,且接近北京及东北各大城市。它集湖泊、草原、森林于一体,还有独特的草原风情节目。 锡林郭勒大草原锡林郭勒拥有多种植被类型,是中国第一个草地自然保护区,草原风情浓郁,素有“摔跤之乡”之称。摔跤,蒙古语又称“搏克”,是蒙古族民间最普遍的运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的草甸草原,可说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精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盛开着艳丽的鲜花,骏马奔驰在莽莽原野,白云似的羊群浩浩荡荡,一座座蒙古包像珍珠般撒落在绿浪起伏的草原上,景色特别迷人。 乌兰察布大草原乌兰察布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有许多大型度假村和旅游中心,其中格根塔拉是我区规模最大的草原旅游点。 鄂尔多斯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属半荒漠草原,响沙湾是游人滑沙、乘骆驼游沙漠的好地方。这里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而驰名。鄂尔多斯歌舞者衣着装饰华丽,这里的祭祀活动礼仪隆重,元代宫廷“诈马宴”非常独特。 阿拉善大草原阿拉善大草原为荒漠草原,中国最著名的“骆驼之乡”。在这里可乘骆驼深入沙漠,探访额济纳胡杨绿洲和神秘的“黑城子”,品尝烤驼峰、烤全羊。 内蒙古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煤、铁、稀土等,适合钢铁、电力、还有纺织等工业发展。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012年2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F ebruar y 2012 第4期总第254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4T o tal N o .254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X 陈红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从资源流失严重、投入相对不足、产业发展滞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非遗保护力度欠缺、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草原文化;保护;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 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6—0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草原文化为根基,加快了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步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草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造成草原文化资源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1 强势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土默特和蒙古贞地区,随着汉语的强势进入,许多年轻人只会讲汉族,而不会讲蒙古语。这种状况使在同一屋檐下的祖孙,语言交流上出现了隔阂,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这些地域蒙古语的完全流失。再如:蒙古族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是蒙古贞地区传统艺术形式。它以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为题材,通过说书艺人用蒙古语说唱和音乐伴奏,将语言诗歌化,思维哲理化。并通过说书人的表情、唱腔、手势、体态的变化把民间格言、谚语、笑话融为一体,结合故事情节交错运用,以达到娱乐蒙古族群众的艺术效果。但随着这一地区蒙古语言的流失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的淡化,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展示空间逐渐缩小,说书艺术传承人生存出现困难,很难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从而造成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的流失。1.2 传播和开发中保护不当 例如:草原优秀文化资源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界开发和利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如意大利音乐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著名歌剧《图兰朵》;北京麒麟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成吉思汗》;……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不完善,使内蒙古自治区在这些优秀作品产出中没有成为受益者,反成为买单者。1.3 城镇化的发展 例如:作为草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环境。城镇化的发展,使草原文化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各民族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地域性、多样性、活态性以及集体性都发生了变化,也使其传承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速度。1.4 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模式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审美爱好和价值取向,从而造成草原文化资源的流失。例如:历史上草原民族是逐水草而游动的民族,交通工具主要是骑马。因此,衣着主要是着长袍、马靴和带着帽子。而且不同部落其帽子形状和长袍领口样式以及长袍衣边装饰也不同。但随着生活定居和交通工具的改变,以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原来的服饰文化已经流失,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本部落特有的服饰,民族服饰只有在节庆和婚礼中才能看到,而且很难区分出各部落之间的不同。2 投入相对不足 投入相对不足,依然是制约草原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1 从政府对文化事业费投入来看 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省区相比投入仍显相对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是0.42%、0.49%、0.45%、0.51%,同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相比,差距很大,同云南、宁夏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100个旗县图书馆中有57个无购书经费,全区人均图书藏有量仅为0.36册,人均购书费为0.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1元。农村牧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3.4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7.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左右[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增幅较大,居全国第九。这也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底子薄,欠账多,文化服务成本高等,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率很难在短时期见效。再加上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资助力度明显不够,政府直接向文化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较少,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2.2 从金融机构来看,融资非常艰难 一方面,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融资的许多先决条件难以具备。金融机构传统的融资做法是以抵押担保为先决条件,而文化产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知识产权、名牌价值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和担保。 ? 6?X 收稿日期:2011-12-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边疆课题前期成果。 作者简介:刘红宇,女,大学本科,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文档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文档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scenic spots 编订:JinTai College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主题简介 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所以,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集中在对旅游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上。同时,我们还会在调查中更深入了解历史遗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历史旅游景点在周围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二、活动日程 1、搜集、筛选相关资料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2、走访历史遗迹、采访有关人员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8月13日上午九点,我们出发前往xx镇雕花楼景点。13日最高温度达39℃多,所以我们事先做好了防暑降温的工作。带上了水、毛巾等等。雕花楼在xx镇镇中心,所以我们直接 步行前往。 雕花楼门票价格是60元每人,我们出示了介绍信和学生证,并简单介绍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有关负责人同意我们进去拍照、参观并做调查。 上午九点半,我们开始调查。入园后,映入眼帘的就是 一个花园,园内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池水清澈,游鱼可数。 雕花大楼又名春在楼,坐西面东。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是xx香山帮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楼”。 自西向东依次为照墙、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分布合理,功能分明。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雕花大 楼的砖雕、木雕。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分别有:“尧舜禅让”、“文王访贤”“八仙庆寿”、“鹿十景”、“郭子仪庆寿”、“子孙满堂”、“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蝙蝠捧寿”等。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摘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Exploration on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Li Guoq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ass one of 09 grade)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support system of life on earth.However,people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s a result,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which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grassland ecosystem,reduces or even deprives som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has affected people 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profound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ealth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hus to realize synchronous increase of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hian;typical grassland;ecological system;service functions; asses 前言: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目前, 随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加剧, 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相比,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仍然不足。 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成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 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它能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及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作用。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不同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不一,下面以何广礼的研究为例简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2.1 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 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作为草原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原牧业生产之前,能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环境的生产开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扩大草原面积的前提下.利用草原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诸多效应,产生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近年来的草坪业销售和经营产值高达74亿美元,且草坪业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是当今美国十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草坪业也是草业各分支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西欧在草原畜牧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后,目前已将草原生产的重点从提高植物一动物生产,转换到提高环境效应和动物保健;1990年.著名的英国皇家草原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境与草原研究所。这些都说明,草原巨大和多样化的环境功能和效应,能够为草原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目前,内蒙古各盟市也开发了一大批草原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及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一)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一)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虽然在一定意义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性或同一性,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 ●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为地域文化之一种,而游牧文化则为经济文化之一型。 ●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则不尽然。 ●从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 ●从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近两年来,随着草原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梳理和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该领域学术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学理问题。虽然学界至今尚未就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展开专题讨论,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或分歧已有所表现,其中较为普遍的倾向是,把草原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游牧文化,从而对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提出质疑。本文试就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内涵、分布、起源和建构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专题讨论并重点说明二者之间的非等同性,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一、研究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 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草原文化和什么是游牧文化。虽然作出这一界定并使之能够得到学界较大范围的认同并不容易,但这是我们必须要作出的尝试。我们认为,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不同族群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它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人们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结果,既具有显著的草原生态禀赋,又蕴涵着草原人的智慧结晶,包括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基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等。可以说,草原文化是一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 所谓游牧文化,就是从事游牧生产、逐水草而居的人们,包括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它的显著特征就在于游牧生产和游牧生活方式——游牧人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等,无不是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反映和写照。游牧文化是在游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游牧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 从上述简略的界定中不难看出,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确实具有一些重要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实际上,不少学者把草原文化直接指称为游牧文化,或者把草原文化视为草原游牧文化的略称,都是从这个特定范围、特定时期出发作出的界定。然而,超出这种特定的范围和时期,再把草原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游牧文化,进而质疑草原文化概念的提出,显然是缺失必要的逻辑基础和科学依据的。因为一旦超出特定的范围,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就完全从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领域。前者从属于区域文化类型,可列入海洋文化、大河文化、森林文化序列;后者从属于经济文化类型,可列入狩猎文化、采集文化、农耕文化序列。明确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不同类型,不只是界定概念的需要,更是从内在属性上把握其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需要。 二、从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区域分布看,二者之间也有 很多不尽相同的地方。由于草原文化是依草原生态环境生成的,因此草原文化实际就是依草地资源的分布而蔓延于世界各地的。现在我们确切知道的是,草地资源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草原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5以上。其中最大的一片是欧亚大草原,从我国大兴安岭东侧到欧洲多瑙河下游,东西跨110个经度,绵延万余里。这些草原由于气候和植被条件不同,又分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及山地草甸类、沼泽类等不同类型。而生活在这些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草原上的人们所创造的草原文化虽然存在地域的区别,但都是以草原这一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的,具有内在的联系与统一性,因而在更高层级上都属于草原文化。

发展文化旅游业应注意保护环境

发展文化旅游业应注意保护环境 彭姣飞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8日07 版)文化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业态,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热潮,但因其兴起时间较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有环境问题。例如,在旅游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给景区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于不顾;一些当地居民在经商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等。有鉴于此,应积极探索途径加强环境保护,使文化旅游业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 加强文化资源管理。文化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文化、旅游、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宏观掌控、精准“把脉”,制订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使文化旅游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并完善相关机制,为企业建设旅游文化项目做好指导,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禁止在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加强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设置不得触碰的“高压线”,对破坏文化资源和在文化旅游建设中破坏周边环境的企业进行严惩,对违反法律的企业交有关部门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重在保护。文化旅游企业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体,也是进行环境保护的主体,应增强环保意识,对文化资源多一些敬畏,对当地环境多一些关注。在建设旅游文化项目前,应成立调研组,深入民间对当

石人子沟遗址与东天山古代游牧文化——笔记

石人子沟遗址与东天山古代游牧文化 东天山指天山山脉东段为中心的区域,包括天山北麓的巴里坤-伊吾草原,也包括天山南麓的山前地带和哈密盆地。 游牧中有定居是游牧民族普遍的生活方式,因为纬度高,冬季寒冷时间长。 居住遗址、岩画、墓葬是古代游牧民族聚落留下来的基本遗存要素。 第一类遗存: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墓葬没有封堆(有石头有土,但没有堆起来);岩画:粗线条式、剪影式;大型聚落里,单间房屋的面积大,冬季的居住遗址往往会有石块垒起的墙体,墓葬也会比较多,也会有大量岩画(规模大,数量多是大型聚落特点)。 第一类遗存分布在天山北麓的遗址较少,但规模较大,多属于中型和大型聚落(岳公台—西黑沟遗址、东黑沟遗址:三座石筑高台,中高台、东高台、西高台,有规律分布的倒品字形,有大量用火的痕迹,可能和祭祀活动有关)。 东黑沟所处的地位、环境、居住地的选择、墓葬中随葬品的组合、人骨的分析(人骨可以分析饮食结构和经济形态),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游牧经济。游牧文化特征,称其为东天山地区的第一类早期游牧文化遗存。 第二类遗存:东天山北麓山前地带,主要为夏季的大中型聚落遗址。代表有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群:1号地点可

能为统治者居住遗址,2号地点可能和祭祀活动有关,3号地点可能为驻军场所。 第一类遗存岩画可能由石头工具刻的,第二类遗存岩画可能是有金属工具刻的,所以已经是以动态的剪影式为主,有了细部的雕刻。 第二类遗存发现了重要的现象,它的封堆下发现了被肢解的人骨,人牲同时埋葬有各种随葬品。复原后发现,人牲的随葬品和墓主的随葬品有明显的区别,墓主的随葬品属于第二类遗存,人牲的随葬品属于第一类遗存。所以墓主属于第二类遗存,人牲属于第一类遗存,这代表着第二类遗存代表的古代人群,征服统治了第一类遗存所代表的人群,时间大概处于公元前2世纪。 总结:的的确确存在古代游牧民族的聚落遗址;冬季聚落和夏季聚落的形式有所不同,有季节性的差别,冬季聚落一般分布在山脉的南麓,有大量的小型聚落和少量的大中型聚落,夏季聚落主要分布在山脉的北麓,主要是大中型聚落,小型聚落很少见;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第一类聚落遗址在东天山的南北两麓,公元前2世纪代替它的第二类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天山的北麓,而且都是大中型遗址,与蒙古草原考古资料的对比后,确认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遗存为匈奴文化遗存,根据史书记载,应该属于匈奴右部活动区域。在巴里坤发现的以第二类文化遗存为主的红山口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负责草原监督管理具体工作。下级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接受上级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监督和指导。 苏木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可以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公安、工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草原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草原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承包经营 第五条在草原承包经营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的草原。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草原承包经营权,允许其依法进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草原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依法收回承包的草原。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草原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草原时,承包方在承包草原上投资,建设畜牧业生产设施、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第六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草原。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草原等特殊情形确需对个别农牧户承包的草原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嘎查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嘎查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苏木乡级人民政府和旗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下列草原可以用于调整: (一)集体经济组织预留的机动草原; (二)发包方依法收回的草原; (三)承包方自愿交回的草原;

草原文化定义及特征

草原文化是推动内蒙古巨型企业成长的人文密码。 草原文化深远地影响和熏陶着内蒙古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文化。内蒙古企业的成长壮大是草原文化在经济领域的积极体现,是草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现代文明合乎中国国情的、部分实现一次次完美对接。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正是因为草原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发展的特质,才使内蒙古巨型企业在传统产业获得现代性方面成为可能。 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自由、崇拜英雄、倡导刚健有为,这些积极因素是巨型企业健康成长的催化剂。随着内蒙古现代企业的崛起,草原文化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为我国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而伊利、蒙牛、永业等企业深受开放包容的草原文化影响,最终创造了品牌效应,实现了国际接轨,完成了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接。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作为内蒙古企业的杰出代表,伊利开放,实现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对接;蒙牛进取,实现了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对接;永业创造,实现了与科技、管理和组织创新的对接。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仅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而且具有独特的精神禀赋。它是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草原文化的这种基本精神,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概括以下四点: 1、开拓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易经·易传》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这种精神的经典表述。 3、自由开放精神。向往自由,追求开放,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草原民族来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开放的环境,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他们来说,自由开放早已不再是纯粹的精神王国的至上原则,而是人们在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中践行的对象。由于草原民族把践行自由开放的精神融入其民族性格和气质之中,因而在他们那里,自由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这是草原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最具个性的地方之一。 4、崇信重义精神。崇信重义既是草原民族的行为准则,也是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民族以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为荣,以轻诺寡信、背信弃义为耻,为追求这一崇尚的价值目标,他们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因此,守信讲义历来被认为是草原民族最优秀的民族禀性之一,也是草原文化始终高扬的精神旗帜。 2、英雄乐观精神。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籍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

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研究范围 (2) 1.4研究现状、拟解决问题、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2) 1.4.1研究现状 (2) 1.4.2拟解决的问题 (3) 1.4.3研究方法 (4) 1.4.4论文框架 (4) 第二章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6) 2.1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理论研究 (6) 2.1.1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 (6) 2.1.2文化与创意的结合 (6) 2.1.3文化创意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对比 (7) 2.1.4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7) 2.2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8) 2.2.1国内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10) 2.2.2国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11) 第三章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15) 3.1内蒙古游牧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15) 3.1.1内蒙古游牧文化的历史追溯 (15) 3.1.2内蒙古游牧文化发展现状 (17) 3.2内蒙古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18) 3.2.1市场现状 (18) 3.2.2政策导向 (18) 3.2.3设计开发 (18) 3.1.4产品质量 (20) 3.1.5技术应用 (20) 第四章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效应分析 (22) 4.1内蒙古区域经济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22) 4.1.1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22)

4.1.2人才培养和储备库的建立 (23) 4.1.3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定位 (23) 4.2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对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24) 4.2.1文化的开放性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考验 (24) 4.2.2文化间的差异拓展民族地区文化内容 (25) 4.2.3游牧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对民族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弘扬 (25) 第五章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设计与发展策略研究 (27) 5.1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设计 (27) 5.1.1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实用性设计的设计原则 (27) 5.2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策略 (29) 5.2.1内蒙古游牧文化产品的品牌塑造 (29) 5.2.2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政策的扶持作用 (30) 5.2.3与设计教育联手促进游牧文化创意产品发展 (30) 第六章内蒙古游牧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 (32) 6.1设计流程 (32) 6.2产品定位 (32) 6.3产品造型设计 (33) 6.4产品工艺及材料选择 (36) 6.5产品介绍 (36) 结语 (37) 参考文献 (38)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40) 致谢 (41)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主题简介 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所以,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集中在对旅游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上。同时,我们还会在调查中更深入了解历史遗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历史旅游景点在周围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二、活动日程 1、搜集、筛选相关资料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

日 2、走访历史遗迹、采访有关人员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 日 8月13日上午九点,我们出发前往xx 镇雕花楼景点。13日最高温度达39℃多,所以我们事先做好了防暑降温的工作。带上了水、毛巾等等。雕花楼在xx镇镇中心,所以我们直接步行前往。 雕花楼门票价格是60元每人,我们出示了介绍信和学生证,并简单介绍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有关负责人同意我们进去拍照、参观并做调查。 上午九点半,我们开始调查。入园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花园,园内树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