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学B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B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B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B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B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电磁学;所属专业:物理学;课程性质:大类平台课(B类);学分:3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电磁学课程是十九世纪从发展到成熟的一门物理基础课程,与力学一样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电磁学发展成熟后在辐射和麦克斯韦方程与惯性坐标系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为二十世纪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学好电磁学是学好其它自然学科的基本保证。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为基本电磁现象的实验定律和相关的导出定理以及它们在相应领域,特别实在电路理论中的应用。深刻认识电磁现象的基本性质,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如电势、磁矢势的概念,学会电磁学研究和处理问题方法。课程还适时地将电磁学的理论与其它学科及有关自然现象相联系,以期获得对于电磁学理论较为全面的理解。

从基本的实验事实出发,归纳出理论上的定律,并用数学对之进行准确严密的描述,继之再应用于广泛的科技领域这一物理学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在电磁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熟练应用数学工具等诸方面获得全面的进步。

本课程针对我校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系学生编写。由于我校属于“211”工程院校系统,物理学院为理科学生培养基地,教材的使用考虑到与全国接轨。整个课程总学时54,基本上每小节两学时。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力学。微积分知识及矢量运算是计算电磁场分布问题、学好电磁学的前提。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主要参考书:麦克斯韦《电磁通论》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采用板书与ppt结合方式教学;时间允许时适当合作型教学。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8学时)

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学时)

第三章稳衡电流(6学时)

第四章稳衡磁场(10学时)

第五章电磁感应(8学时)

第六章磁介质(4学时)

第七章交流电路(6学时)

第八章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8学时)

§1-1 静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

§1-2 电场和电场强度

§1-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1-4 静电场的电势和梯度

教学内容:电荷,电荷的量子化,库仑定律,静电场强度及分布求解,高斯定理,电势,静电能。

【重点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连续带电体的电场分布的通用求解方法,用高斯定律求解有特定对称性分布的带电体的电场分布,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

【掌握】:基本粒子的电荷守恒,电场的概念,电场的叠加原理,电偶极子的定义及电场分布,立体角的概念,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静电场的保守性质,用电势梯度计算空间电场分布的方法,电势的叠加方法。

【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场的概念及叠加原理,电通量的概念,高斯定理的证明,等势面和等势体,电势梯度在直角和极坐标系中的表达,自能和互能的概念,带电体的静电能和受力问题。

【难点】:场强和电势的微分关系,电势梯度的物理意义。

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学时)

§2-1静电场中的导体

§2-2电容和电容器

§2-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2-4 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教学内容:静电场中的导体,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电容及电容器,静电场中的电介质,静电场的能量。

【重点掌握】:静电平衡后,导体中电荷的分布和空间电场分布计算;电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平衡后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带点体系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静电能,电介质极化强度矢量的物理意义,电介质极化强

度与极化电荷面密度的关系;电位移矢量的定义,运用电介质存在的高斯定理求解带电体系的空间电场分布。

【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串并联电容的求解,带电体系的电能及其计算方法,静电屏蔽现象及应用;极化的微观机理解释,电介质的极化率和相对介电常数,介质两侧电场的性质,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第三章稳衡电流(6学时)

§3-1 稳衡电流的导电规律

§3-2 电源及其电动势

§3-3 复杂直流电路的求解方法

教学内容:稳恒电流的条件,电流密度矢量,稳恒电流的导电规律,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电源电动势,全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温差电现象。

【重点掌握】:稳恒电流的成立条件,电源电动势的概念,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及在直流电路中的应用。

【掌握】:电流密度矢量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及应用,非静电力与电源电动势的关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源的路端电压。

【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电功率,焦耳定律,电流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电源电动势的概念,利用场的观点阐释稳定电路的性质,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温差电现象。

【难点】: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论。

第四章稳衡磁场(10学时)

§4-1 磁场的基本规律

§4-2 载流回路的磁场

§4-3 磁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4-4 磁矢势

教学内容:基本磁现象,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磁场对载流导体和带电粒子的作用

【重点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在载流直导线、载流圆环、载流螺线管上的应用,磁感应强度的有旋性,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物理意义,安培力的计算公式。

【掌握】: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概念,磁通量的求解方法,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微分形式,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应用,均匀磁场和非均匀磁场中带电体所受安培力的计算方法,洛仑兹力及计算方法,霍尔效应的原理。

【了解】:磁感应线,磁矩的概念,平面载流线圈的磁矩和所受的磁力矩问题,运动电荷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洛仑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回旋加速器的原理。

【难点】:安培环路定理求解电流分布对称物体的空间磁场分布,磁矢势。

第五章电磁感应(8学时)

§5-1 电磁感应定律

§5-2 感应电动势

§5-3 自感和互感

§5-4 暂态过程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涡旋电场,自感,互感,RL、RC、RLC暂态电路、灵敏电流计。

【重点掌握】: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的求解方法。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电动机原理,感生涡旋电场的概念及与静电场的区别,电子感应加速器原理,自感系数的求解方法。

【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普遍适用性,电动势,楞次定律,RL、RC、RLC电路的求解方法及暂态过程,磁场的能量、自感电动势与互感电动势,自感系数与互感系数的关系,能量密度及求解方法,灵敏电流计的原理。

【难点】:感生涡旋电场及感生电动势的求解。

第六章磁介质(4学时)

§6-1 分子电流观点

§6-2 磁荷观点

§6-3 介质的磁化规律

教学内容:分子电流观点,磁荷观点,磁介质的磁化机理及描述,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顺磁物质和抗磁物质的磁化现象,磁路定理,磁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重点掌握】: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掌握】:磁化强度矢量的概念和表达,磁场强度的定义,磁偶极子,磁路定理及应用,磁场能量及其求解方法。

【了解】:用分子电流观点和磁荷观点解释磁介质的磁化现象,磁化电流与磁场强度的关系,介质的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及经典解释,铁磁性的宏观特性,磁化特征,磁畴的概念,磁化率、磁导率的定义,铁磁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一般了解】:磁极化强度矢量及与磁荷的关系,磁荷观点及与分子电流观点的等效性。

【难点】:抗磁性的经典解释,磁畴结构的成因。

第七章交流电路(6学时)

§7-1 简谐交流电

§7-2 交流电路的阻抗元件

§7-3 交流电路的矢量解法

§7-4 交流电路的复数解法

§7-5 交流电路的功率

§7-6 谐振电路

教学内容:简谐波的形式,矢量和复数表示,阻抗的概念,电阻、电感和电容的阻抗,交流电路的矢量解法、复数解法,滤波电路和相移电路,交流电的功率和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和电流变比公式,三相发电机,三相交流电的性质、接法。

【重点掌握】:电容和电感器件的阻抗特征,交流电的相位差,实现滤波和相移的方法,三相电路中负载的接法。

【掌握】:简谐交流电的表示方法,矢量图解法求解RL、RC、RLC电路的阻抗特征,RLC谐振电路及Q值得内涵,交流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复阻抗,交流电路的复数解法

【了解】:阻抗的概念,交流电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三相交流电功率

第八章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4学时)

§8-1 麦克斯韦方程组

§8-2 平面电磁波

教学内容: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平面电磁波的性质,偶极振子的辐射,电磁波谱,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动量。

【重点掌握】:位移电流的内涵,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及微分形式

【掌握】:位移电流假设,平面电磁波的形式、性质,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了解】:平面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电磁波的发射,电磁场的动量。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计划总学时:54 实践学时:24 适用专业:种植 制订人:果蔬与花卉教研组 制订时间:2011。4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教材主要系统阐述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任务:教材立足“双带培养工程"教学要求,体现“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适用为宜”原则,书中安排了大量实训内容.本书可作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适用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类、生物技术类、生物工程类专业教材,同时可作为其他专业生态与环保选修课选用教材,也可供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二、课程特色 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环境问题以及农业环境保护。依据生态与环保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在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前提下,根据认知及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三、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模拟生产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学会常见的生态与环保知识,并能结合地的实际情况,会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并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学会与职工、农户交往,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电磁学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电磁学 所属专业:物理 课程性质:物理学 学分:4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电磁学课程是一切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电磁学所涉及的现象和规律贯穿 于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学好电磁学是学好其它自然学科的基本保证。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为基本电磁现象的实验定律和相关的导出定理以及它们在相 应领域和电路理论中的应用。力求通过对于它们的研究,深刻认识电磁现象的基本性质, 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学会电磁学研究和处理问题方法。课程还适时地将 电磁学的理论与其它学科及有关自然现象相联系,以期获得对于电磁学理论较为全面的 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严密的思 维能力,熟练应用数学工具等诸方面获得全面的进步。 本课程针对我校物理学院近年来学生的平均水平编写教材。物理学院为理科学生培 养基地,设有“基地”和“普通”教学班,教材的编写考虑了两部分学生的需求。体现 在:教学大纲中带有“*”号的内容,作为提高课题对基地班讲授。对于普通班,相应 的时间用于习题课,讲解习题中的问题和补充例题。对于大纲中未打“*”号内容的讲 解深度,教师可视两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整个课程总学时72,基本上每小节 两学时。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和部分力学知识为基础,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关的知识做准备。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著 主要参考书: 1.《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著 2.《磁性物理学》宛德福马兴隆著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军军 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合理地组织农、林、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2、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化,水土流失等。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 2、生态位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5、生物的相生相克原理; 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1、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 2、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基质化、能源化); 3、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水土保持技术); 4、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 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第二部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农业资源分类 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Agroec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课程代码:BBXXXX学时:45学时学分:2.5 理论学时:40学时讨论学时:5 适用专业:农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性质:必修 一、说明(500字左右)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是了解并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农业生态学不仅要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明确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生物组分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内部在能量和物质转化方面的特点,掌握建立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如何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建立合理生物结构的理论和技术及调控机理和技术要点。 3、课程教学改革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侧重点有所调整。从讲课内容上,删掉了生态学的产生与分支等有关内容,略讲能量流动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避免与以前学过的知识重复。新增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利用等内容,尤其是生态农业,增强学生对农业生态学应用的认识,通过剖析实例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

段与技术,加大课程的信息容量,使学生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农业生态学的有关术语概念、理论与技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情况,教师提前布置讨论题目,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学生充分准备材料并就题目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大约要2-3次课,即5学时左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h)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Ecology and development 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主要发展阶段、生态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Agroecology and development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学的趋势展望 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Content and assignment of agroecology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1) Ecology and ecologist (2) Concept of agroecology (3) The meaning and principles of agroecology (4) Goals and contributions of agroecology 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概念与术语;掌握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等。 建议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准确地讲解有关概念,通过多媒体的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概念与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 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 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 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电磁学_赵凯华_教学大纲

第1章电磁学教学大纲 (包括讲座共60学时) 第2章静电场参考学时 10 §1 库仑定律 ?扭称实验及其它实验,电力平方反比律?库仑定律的物理内涵 ?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量子性§2 电场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矢量?场强叠加原理 §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源与旋,通量与环流?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关于静电场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几点说明?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5静电场的基本微分方程* 讲座:“电力平方反比律的理论与示零实验”; 第3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参考学时 8 §1导体和电介质 §2 静电场中的导体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导体空腔与静电屏蔽 ?导体的静电平衡的基本性质?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尖端放电及其应用 §3电容和电容器 ?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及其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同轴柱形电容器 ?分布电容?电容器的串并联 §4 电介质极化 ?极化的微观机制?极化的描绘 ?极化强度矢量P和极化电荷q’的关系

?极化强度矢量P和总电场E的关系——极化规律 ?各向异性电介质铁电体?例题 §4有介质时的静电场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应用例举 §5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D的法向分量连续?E的切向分量连续 §5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带电体系的静电势能?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静电场的能量 第4章直流电参考学时 4 §1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条件 ·电流和电流密度矢量·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条件§2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积分形式)·电阻率和电导率 ·欧姆定律(微分形式)·焦耳定律 ?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 §3 电源和电动势 ?电源的电动势?电源的路端电压 ?电源的功率?直流电路中的静电场的作用?温差电动势 §4 直流电路 ?简单电路·复杂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第5章恒定磁场参考学时 10 §1奥斯特实验 ?磁的基本现象?奥斯特实验?相关实验?研究课题§2毕奥-萨伐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磁感应强度?载流回路的磁场§3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 、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 、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

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2、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其类型有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1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9年意大利的()教授正式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并正式出版农业生态学一书。 (5.0 分) a 林德曼 b 阿兹齐 c 奥德姆 d 海克尔 2. 种群增长模型中K代表()。 (5.0 分) a 环境容纳量 b 种群数目 c 增长率 d 瞬时增长率 3. 蚯蚓→鸡→狼→虎这一食物链属于()。 (5.0 分) a 混合食物链 b 捕食食物链 c 草食食物链 d 腐食食物链 4.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5.0 分) a 玉米 b 燕麦 c 小麦

d 油菜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生态学的知识可应用于()。 (5.0 分) 农业发展生态化决策 农业区划;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农业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设计;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几项?() (5.0 分)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边界 生态系统是完全自我封闭的系统 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5.0 分)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4. 有些动物会成为濒危动物主要是由于()。 (5.0 分) 食物短缺不足以维持种群的存活需要 没有足够的栖息条件

不能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 种群数量低于正常增长所需的遗传多样性 5.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5.0 分) 微域差异 天然障碍 繁殖特性 动物及人为活动 6. 生态交错带一般具有()特点。 (5.0 分) 边缘效应 环境因子组合多样性 生态类型相对简单 环境多变性 生态系统干扰大,稳定性差 三判断题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同样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0 分) a TRUE b FALSE 2. 动物成群分布原因主要是局部生境差异和配偶和生殖的结果。()(5.0 分) a TRUE b FALSE 3. 种群调节可分为密度调节和非密度调节。()

电磁理论

电磁理论 自人们发现电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以来,对电、磁和电磁感应现象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发现了电磁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电磁理论。电磁理论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电磁理论认为:变化着的电场伴随变化着的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伴随变化着的电场。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基础的电学和磁学的经验定律包括:静电学的库仑定律,涉及磁性的高斯定理,关于电流的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把这四个定律予以综合,导出麦克斯韦方程,该方程预言:变化的电磁场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麦克斯韦进一步将电场和磁场的所有规律综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这个电磁场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由四个微分方程构成,: (1)描述了电场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电场可以是库仑电场也可以是变化磁场激发的感应电场,而感应电场是涡旋场,它的电位移线是闭合的,对封闭曲面的通量无贡献。 (2)描述了磁场的性质。磁场可以由传导电流激发,也可以由变化电场的位移电流所激发,它们的磁场都是涡旋场,磁感应线都是闭合线,对封闭曲面的通量无贡献。 (3)描述了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的规律。 (4)描述了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的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都是用微积分表述的,涉及到的方程包括: 1. 安培环路定理,就是磁场强度沿任意回路的环量等于环路所包围电流的代数和。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电磁场互相转化,电场强度的弦度等于磁感应强度对时间的负偏导。 3.磁通连续性定理,即磁力线永远是闭合的,磁场没有标量的源,麦克斯韦表述是:对磁感应强度求散度为零。 4.高斯定理,穿过任意闭合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闭合面内部的总电荷量。麦克斯韦:电位移的散度等于电荷密度。 高斯定理 高斯定理1 矢量分析的重要定理之一。 穿过一封闭曲面的电通量与封闭曲面所包围的电荷量成正比。 换一种说法:电场强度在一封闭曲面上的面积分与封闭曲面所包围的电荷量成正比 由于磁力线总是闭合曲线,因此任何一条进入一个闭合曲面的磁力线必定会从曲面内部出来,否则这条磁力

电磁场原理教学大纲

《电磁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01140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课程负责人:汪泉弟 学时与学分:64学时,4学分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科电气工程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为电工基本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磁场理论是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必须 具备的知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推理的 特点,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非常有益的。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选课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电路原理 课程教材:俞集辉主编,《电磁场原理》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冯慈璋、马西奎主编,《工程电磁场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谢处方、饶克谨编,赵家升、袁敬闳修订,《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倪光正主编,《工程电磁场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雷银照编,《电磁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Robert R. G.等编著,《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介绍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能应用电磁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工领域中的电磁现象、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描述: 矢量分析 三度(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与旋度)的概念与运算,矢量场的高阶微分运算,三种正交坐标系中三度的表示与运算。 矢量场的高斯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矢量场的分类与赫姆霍兹定理。 静电场 电场强度,电位。电偶极子,电介质的极化,极化电荷。电位移,高斯通量定理及电场的计算。 静电场的基本特性与基本方程。介质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静电场解的唯一性。 一维边值问题的求解,基于唯一性定理的镜象法。 电容及其计算。部分电容。电场能量及其分布的计算。电场力及其计算。

最新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该文旨在对农业生态学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教学;实际应用 农业生态学是应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起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他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着重从客观整体上研究农业生产。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生态农业建设人才,可满足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通过《农业生态学》系统课程建设,可培养不同层次的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生态农业应用人才,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作物生态学》《生态农业设计》3门课程。本课程教

学在安徽农业大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5年该课程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07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被为安徽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农业生态学是农学、园艺、植保、资环、桑蚕、种子、茶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生态农业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选修课,作物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是作物遗产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研究生课程。现每年选修的人数超过300人。随着我国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全国出现“生态热”,特别是大学扩招以来,我校选修《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的专业和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不同程度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教学手段落后、教材建设滞后、时间湔雪环节薄弱等问题。因此,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1取得成果 1.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适应我国现代农业不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的需要,适应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解:(1)平面电磁波cos[2()]E A t c πν?=-+ 对应有14 62,10,,3102 A Hz m π ν?λ-=== =?。 (2)波传播方向沿z 轴,电矢量振动方向为y 轴。 (3)B E → → 与垂直,传播方向相同,∴0 By Bz == 814610[210()] z Bx CEy t π π===??-+ 解:(1)215 cos[2()]10cos[10()]0.65E A t t c c πν?π=-+=- ∴15 14 210510v Hz πνπν=?=? 72/2/0.65 3.910n k c m λππ-===? (2)8 714310 1.543.910510 n c c n v λν-?====??? 3.在与一平行光束垂直的方向上插入一片透明薄片,薄片的厚度0.01h mm =,折射率n=1.5, 若光波的波长为500nm λ=,试计算透明薄片插入前后所引起的光程和相位的变化。 解:光程变化为 (1)0.005n h mm ?= -= 相位变化为)(202500 10005.026 rad πππλδ=??= ? = 4. 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接收到来自太阳光的功率为 1.33kw,试计算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假设太阳光发出波长为600nm λ=的单色光。 解:∵2201 2 I cA ε= = ∴1 320 2()10/I A v m c ε= 5. 写出平面波8 100exp{[(234)1610]}E i x y z t =++-?的传播方向上的单位矢量0k 。

解:∵ exp[()]E A i k r t ω=- x y z k r k x k y k z ?=?+?+? 0000000000 2,3,4234x y z x y z k k k k k x k y k z x y z k x y z ===∴=?+?+?=++=+ 6. 一束线偏振光以45度角从空气入射到玻璃的界面,线偏振光的电矢量垂直于入射面,试 求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设玻璃折射率为1.5。 解:由折射定律 1 2211221122111122sin sin cos 1.5cos cos 0.3034cos cos 22cos 0.6966cos cos s s n n n r n n n t n n θθθθθθθθθθ= =∴=--∴==-+===+ 7. 太阳光(自然光)以60度角入射到窗玻璃(n=1.5)上,试求太阳光的透射比。 解: 22 2221 2 1112222221 22 111212sin sin 212111.54cos 4sin cos 30.8231cos sin () 2 cos 4sin cos 0.998cos sin ()cos ()() 0.91 2 s p s p n n ocs n n n n θθθθθθτθθθθθθτθθθθθτττ==∴=??= ?==+=?=+-+∴= = 8. 光波以入射角1θ从折射率为1n 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2n 的介质,在两介质的表面上发生反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本科 学时:50 学分:3学分 课程代码:B01000252 一、教学目的、任务与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切电现象,都会产生电磁场,而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规律,更是一切无线电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各国的理工科大学中,《电磁场与电磁波》都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很强,逻辑严谨,学习它不仅可以获得场和波的理论,而且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磁场与电磁波”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它不仅是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而且各种现代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电视、雷达等各种专门学科,都是以电磁波携带信息的方式来实现的。广泛应用的超小超薄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充满了电磁场的问题。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是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两大部分。电磁场部分是在《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描述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基本物理概念,在总结基本实验定律的基础上给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研究静态场的解题方法。电磁波部分主要是介绍有关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天线的基本理论,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内容方面,应使学生牢固掌握矢量运算,梯度、散度和旋度概念,高斯公式和斯托克司公式;掌握恒定和时变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泊松方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等;掌握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有有界空间中电磁波的求解方法等;理解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规范变换、规范不变性、库仑规范、洛仑兹规范、时谐平面电磁波、推迟势、电磁辐射、截止频率和谐振频率等概念。 (二)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一些基本和实际问题,对结果给予物理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而又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 (三)方法方面,着重物理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问题的解释和阐述,注意本课程与大学物理电磁学的衔接,以及与后继课程联系,注重解决常见基本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使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渗透到本课程内容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分析方法,具有基本的电磁问题解题能力,对天线理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矢量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标量场与矢量场的概念,了解标量场的等值面和矢量场的矢量线

201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ecology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 制定时间:2013年2月25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 兴学科,是农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寻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学习者生态环境自我保护意识,实现生命再生(社会效益)、经济再生(经济效益)与生态再生(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 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关注近年来生态学 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无论在实践和学科层面上都发展得如此之快,犹如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世界各个领域环境与生态学有机 联系的大革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接踵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问题等,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 (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 力与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价值。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包括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园艺专业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本课程共开设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0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生态学、资源环境学、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了解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电磁学赵凯华答案第6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都是半径为的圆导体片,在充电时,其中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 。试求:(1)两极板间的位移电流;(2)极板边缘的磁感应强度。 解: (1)如图所示,根据电容器极板带电情况,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电位移矢量 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因电容器中为真空,故。忽略边缘效应,电场只分布在两板之间的空间内,且为匀强电场。 已知圆板的面积,故穿过该面积的的通量为 由位移电流的定义式,得电容器两板间位移电流为 因,所以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即位移电流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2)由于忽略边缘效应,则可认为两极板间的电场变化率是相同的,则极板间的位移电流是轴对称分布的,因此由它所产生的磁场对于两板中心线也具有轴对称性。 在平行板电容器中沿极板边缘作以半径为的圆,其上的大小相等,选积分方向与方向一致,

则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全电流) 因在电容器内传导电流,位移电流为,则全电流为 所以极板边缘的磁感应强度为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容器边缘处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如图所示。 2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为圆形金属板,面积均为,接于一交流电源时,板上的电荷随时间变化,即。试求:(1)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密度的大小;(2)设为由圆板中心到该点的距离,两板之间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解: (1)由题意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器电位移矢量的大小为 所以,位移电流密度的大小为 (2)由于电容器内无传导电流,故。又由于位移电流具有轴对称性,故可用安培环路求解磁感应强度。 设为圆板中心到场点的距离,并以为半径做圆周路径。 根据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可知通过所围面积的位移电流为

所以.最后可得 3. 如图(a)所示,用二面积为的大圆盘组成一间距为的平行板电容器,用两根长导线垂直地接在二圆盘的中心。今用可调电源使此电容器以恒定的电流充电,试求:(1)此电容器中位移电流密度;(2)如图(b)所示,电容器中点的磁感应强度;(3)证明在此电容器中从半径为﹑厚度为的圆柱体表面流进的电磁能与圆柱体内增加的电磁能相等。 解:(1)由全电流概念可知,全电流是连续的。 电容器中位移电流密度的方向应如图(c)所示,其大小为 通过电源给电容器充电时,使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随时间变化,从而使极板间电场发生变化。 因此,也可以这样来求: 因为由于,因此所以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电磁学》教学大纲解析

《电磁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s 授课专业:物理学学时:72学分:4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适用对象:物理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磁学已渗透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本粒子、静电场、库仑力、电场强度、电通量、电位、电位差、电功、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加速器、静电能、极化强度、电位移向量、电流密度、超导、电功率、经典金属电子论、电动势、非静电力、温差电动势、静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磁通量、磁矩、电磁感应、感生电场、自感、互感、涡电流、趋肤效应、磁能、磁化强度、磁化电流、磁场强度、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磁畴、铁磁屏蔽、位移电流、电磁场、能流密度、电磁波谱。 2 、掌握以下基本规律及分析计算方法 (1)静电场基本定律和定理: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高斯定理、环路积分定理、叠加原理。 (2)稳恒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方程、回路电压方程)

(3)稳恒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毕——伐定律,安培定律、高斯定理、环路积分定理。 (4)交变电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5)掌握以下物理量的分析计算方法:电场强度、电位、电位差、电通量、电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磁矩、电动势、电磁能量等。 3 、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分析电磁运动规律及物理实验构思方法,重视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积极思考并总结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3)灵活有效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2课时) 第二章有导体时的静电场(8课时)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8课时) 第四章恒定电流和电路(8课时) 第五章恒定电流的磁场(12课时) 第六章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12课时) 第七章磁介质 (8课时) 第九章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4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位,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用电力线工具讨论静电平衡的若干电现象,电介质存在时场的讨论方法及场强计算,电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的应用,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示方法,基尔霍夫方程组求解电路,磁感应强度矢量的概念,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