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性肠炎概述

放射性肠炎概述

放射性肠炎概述
放射性肠炎概述

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癌症幸存者的数量却在相同的时期内增长了3倍。随着癌症幸存者人群的增大,癌症治疗所带来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放射治疗带来的副反应,在这一方面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的投入也日渐增多,据统计,大约55%的癌症患者会接受腹部或盆腔放射治疗,肠道作为腹腔器官因对放射性敏感,容易受到放射损伤。在美国,一项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60万,超过炎性肠病的患者病人数(140万),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现实问题[1]。

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损害,其发病率与严重程度受多种促发因素影响。治疗相关的促发因素有放射剂量、受照射的肠管面积、分割剂量以及联合化疗;患者自身因素有BMI,现认为肥胖是保护性因素,消瘦者因内脏下垂,使小肠坠入盆腔更易受到放射损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管因手术粘连,活动度下降,易受放射损伤,合并炎性肠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管硬化性疾病患者由于血管容易发生堵塞,易受到放射损伤。

按疾病发生的早晚,放射性肠炎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在急性期,放射线造成肠壁隐窝内大量迅速增殖的上皮细胞以及可以继续分化干细胞死亡,同时在肠壁固有层形成持续的炎性反应。肠屏障的完整依赖于持续不断的上皮更新,当放射剂量增大,肠上皮干细胞不能分化产生足量的更替细胞重新注入小肠绒毛时,小肠绒毛便出现萎缩,最终失去正常功能。致使营养吸收功能降低,水、电解质及蛋白向肠腔渗漏,微生物侵入肠屏障的机会增加。因此,急性期患者多以恶心、腹痛、腹泻、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对于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的症状在放射治疗束后的1-3个月内会自然缓解。慢性放射性炎多在放射治疗后6个月到3年内发生,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肠壁的各个组分,包括黏膜萎缩、透壁性纤维化、微血管栓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道转运改变、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肠动力障碍。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提高,严重慢性放射性肠炎(Grade3-4)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宫颈癌放化疗的患者中,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仍维持在10%左右[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研究者对放射性肠炎的发病机理完全基于“靶向细胞”理论,并在20世纪40年代将这一理论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3]。根据“靶向细

放射性直肠炎的药物治疗

放射性直肠炎的药物治疗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年第21卷第7期 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南通226361)邓锦玲 关键词:肛肠病;放射性直肠炎;药物疗法 放射性直肠为是妇科盆腔肿瘤病人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并发症,病程较长,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治疗颇为困难。现将国内近几年来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中国药物保留灌肠法 1.1 中西药复方制剂邓锦玲[1]用云南白药 2.4g呋喃唑酮3g,肾上腺素1mg,盐酸普鲁卡因5g,羟甲基纤维素钠20g,加蒸馏水共配成1000ml,病人每晚保留灌肠1次,每次50~100ml,5天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共治疗124例,总有效率97.7%。李尚文等[2]研究了药物盐水预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可行性。将74例宫颈癌放疗病人配对分为药物盐水灌肠组(A 组)38例和对照组(B组)36例,两组放疗情况相同。放疗中A组用药物盐水保留灌肠,每日早晚各1次,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每晚1次。药物盐水成份:生理盐水30ml,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0.5g,锡类散2mg。B组放疗不作上述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放疗DT40Gy时,A组为0,B组25%;放疗结束时A组21%,B组50%(P<0.01)。放疗结束后1年A组3%,B组17%,(P<0.05),A组出现症状轻,研究结果表明,药物盐水灌肠可使早期直肠反应推迟,降低早期直肠反应的发生率,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1.2 中药方剂李新民[3]用复方榆黄汤保留灌肠治疗53例,总有效率98.1%。处方组成:地榆、在黄、白及、乌贼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大便带血者加生苡仁或鱼腥草,大便溏薄者加赤石脂,大便血块多者可去乌贼骨,加参三七或血竭。药液用量50~60ml,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症状改善后可继续1~2个疗程。邓权[4]用益肠生肌煎保留灌肠治疗36例,总有效率97.2%,处方组成:五灵脂20g,三七5g,乌贼骨30g,白及30g,黄芪30g。将上药水煎浓缩至60ml,药液温度为37℃左右,保留灌肠2h以上,每晚1次,10天1个疗程,

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指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由于正常肠道组织受到照射而引起的一类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脓血,迁延不愈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进一步引起肠穿孔、腹膜炎等。 目前对于放射性肠炎尚无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西医主要以营养支持、保护肠黏膜、高压氧及外科手术等治疗为主; 中医予以扶正祛邪,急则治其标为主。西医治疗方法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但临床症状易反复发作。 临床研究工作中,发现针刺结合隔盐灸治疗该病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患者女,50岁,因“放化疗后腹泻腹痛近2年”前来就诊。缘于 2 年前“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放化疗”后出现反复腹泻伴腹部疼痛,泄后痛减,时有便血,伴肛门疼痛。

腹泻每日7~8次,便质稀,含不消化食物。诊断为“放射性肠炎”,予“西药治疗及中药调理”(具体不详),未见明显改善。 门诊中医诊断:泄泻,辨证: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①放射性肠炎;②反流性食管炎;③慢性萎缩性胃炎;④十二指肠多黏膜隆起:布氏腺囊肿? 治疗方法 隔盐灸 取穴:神阙。操作方法: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微炒温之细白盐纳入脐中,在盐上放一薄姜片,于薄姜片上置中等大小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感烫热不能耐受时跟换艾炷,灸3~ 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不起疱为度。 针刺疗法 在隔盐灸同时进行针灸治疗。取穴:天枢、关元、气海、大赫、气穴、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均选用直径0.3mm×40mm 毫针直刺约 1.2 寸,曲池、合谷施以平补平泻法,余诸穴施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针灸1次,连续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 1 个疗程后患者大便成形,腹痛较前减轻,无便血,便次减少至2~3 次每日,睡眠较前改善。休息 2 日后进行第 2 个疗程治疗,患者大便成形色黄质中,无腹

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肠炎怎么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15087577.html, 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肠炎怎么办 作者:苗政张福泉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06期 在放疗中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放射性肠炎。这些放射防护剂,可以保护正常组织,并且不会影响放疗效果。 张女士三年前被诊断为宫颈癌Ⅱ期b,她很快就做了放化疗,正常康复了。这之后她该吃吃,该喝喝,正满世界撒欢儿,忽然有一天,她腹痛难忍,连忙来到医院求诊。 我该不是肿瘤复发了吧?张女士非常担心。经过放疗科医生仔细检查,确诊她是因放射性肠炎引起的肠梗阻。一听不是复发,张女士的心落回了肚子里。可放射性肠炎又是啥?她表示有点蒙圈。不仅患者蒙圈,有的大夫也蒙圈,如何判断不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呢?我们来详细聊聊放射性肠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放射性肠炎是指针对盆腔、腹腔、腹膜等位置的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病变。它可以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根据累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放射性直肠炎、结肠炎、小肠炎。众多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相差较大,约在2%~15%,主要原因是放疗技术、照射剂量、照射范围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 早期表现:多在放疗2周~3周左右出现,个别人甚至可能在放疗数小时后即出现。主要的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次增多、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 晚期表现:一般在放疗后3个月以后出现。因病变部位不同,表现亦不相同。如放射性小肠炎,以吸收不良、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出现慢性营养不良。若肠道出现狭窄,则可能间断出现肠梗阻症状。放射性结肠炎、直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黏液便及里急后重,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瘘道、腹腔或盆腔脓肿及腹膜炎等。 目前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几个事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射线是通过产生电离辐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来起到治疗作用的,而肠道黏膜细胞更新较快,DNA合成也比较旺盛,因此在放射线照射范围内的肠道细胞会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作为肠道细胞更新主力军的肠道黏膜干细胞,治疗中受到抑制,影响了黏膜的更新,导致肠道黏膜发生病变。其次,射线会影响肠道黏膜下小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对放射线非常敏感,一旦出现损伤,可能会形成闭塞性血管炎,也就相当于掐断了供应肠道细胞营养和氧气的途径,细胞当然就会出现糜烂、溃疡。再次,损伤后的肠壁组织会产生多种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又会导致肠道纤维化、肠道狭窄,甚至出现穿孔等病变。这几种因素互相影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病变迁延不愈、愈加严重。

放射性直肠炎 护理

放射性肠炎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藕花生煲骨头汤:先将骨头汤烧开去血水,再加清水,放入骨头、及其他材料。大火烧开,放小火炖 2、3个小时即可。 2、乌鸡汤:乌鸡1只(约800克)、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洗干净后切去鸡头和屁股;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斩成6块,生姜一块拍扁;把所有材料放进锅里,加足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后小火煮1个半小时,放盐调味就可以啦。 3、山栗子粥的制作材:栗子(鲜)60克,粳米60克,山药(干)30克,枣(干)20克,姜4克。将栗子去皮与淮山(山药)、生姜、红枣、粳米一起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4、参芪薏苡仁粥:薏米60克,党参12克,枣(干)20克,黄芪20克。把党参、黄芪、红枣、粳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5、丁香酸梅汤:乌梅256克,山楂4克,陈皮2克,丁香1克,白砂糖1280克,桂皮6克。将乌梅,山楂洗净后,逐个拍破,同陈皮、桂皮、丁香一道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备清水约11公升,把药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烧沸再转用小火熬约30分钟,除去药包,静置沉淀,滤出汤汁,加入白砂糖即可饮用。 饮食 1.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 2.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 3.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粮、干豆类等。 4.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以少食多餐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 5.膳食安排: 1.急性发作或手术前后采用流食或少渣半流食,食物内容:米汤、蒸蛋、藉粉、牛奶一般不主张采用。必须禁用蔬菜水果。可将之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果冻等食用。少渣半流可选用含优质蛋白的鱼肉、瘦肉、蛋类制成软而少油的食物,如氽鱼丸、芙蓉粥、鸡丝龙须面及面包类; 2.对病情严重不能口服者可用管饲要素膳或静脉营养支持,待营养状况改善后逐渐增加口服自然食物。 护理 1、避免进食纤维素多或对肠壁有刺激的食物,宜食用少渣、低脂及产气少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既润肠又补充维生素。 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穿宽松内裤。症状明显者,可在肛门、会阴部热敷以减轻症状,口服或经肛门应用消炎药物。 3、有出血者可用消炎药。腹泻明显者,可用止泻药。

放射性肠炎概述

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癌症幸存者的数量却在相同的时期内增长了3倍。随着癌症幸存者人群的增大,癌症治疗所带来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放射治疗带来的副反应,在这一方面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的投入也日渐增多,据统计,大约55%的癌症患者会接受腹部或盆腔放射治疗,肠道作为腹腔器官因对放射性敏感,容易受到放射损伤。在美国,一项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60万,超过炎性肠病的患者病人数(140万),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现实问题[1]。 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损害,其发病率与严重程度受多种促发因素影响。治疗相关的促发因素有放射剂量、受照射的肠管面积、分割剂量以及联合化疗;患者自身因素有BMI,现认为肥胖是保护性因素,消瘦者因内脏下垂,使小肠坠入盆腔更易受到放射损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管因手术粘连,活动度下降,易受放射损伤,合并炎性肠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管硬化性疾病患者由于血管容易发生堵塞,易受到放射损伤。 按疾病发生的早晚,放射性肠炎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在急性期,放射线造成肠壁隐窝内大量迅速增殖的上皮细胞以及可以继续分化干细胞死亡,同时在肠壁固有层形成持续的炎性反应。肠屏障的完整依赖于持续不断的上皮更新,当放射剂量增大,肠上皮干细胞不能分化产生足量的更替细胞重新注入小肠绒毛时,小肠绒毛便出现萎缩,最终失去正常功能。致使营养吸收功能降低,水、电解质及蛋白向肠腔渗漏,微生物侵入肠屏障的机会增加。因此,急性期患者多以恶心、腹痛、腹泻、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对于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的症状在放射治疗束后的1-3个月内会自然缓解。慢性放射性炎多在放射治疗后6个月到3年内发生,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肠壁的各个组分,包括黏膜萎缩、透壁性纤维化、微血管栓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道转运改变、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肠动力障碍。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提高,严重慢性放射性肠炎(Grade3-4)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宫颈癌放化疗的患者中,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仍维持在10%左右[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研究者对放射性肠炎的发病机理完全基于“靶向细胞”理论,并在20世纪40年代将这一理论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3]。根据“靶向细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放射性直肠炎治疗综述 放射性直肠炎是指直肠或骨盆内脏器进行放射线治疗时或在放疗后引起的直肠炎,肠黏膜可发生糜烂、溃疡或出血。急性期多在放疗后1~2周,可见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晚期多在放疗的6个月至数年,可出现便血,甚至合并直肠宫颈瘘或直肠阴道瘘,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痛苦与不便。 1 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放射线导致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肠黏膜下小动脉受损,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而产生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肠壁组织病损进展,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和黏膜面扭曲等。中医学认为放射线的电离辐射是一种热性物质,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期,热邪伤及肠道,肠道蕴热,结合肠道内湿,湿热蕴结于下,肠道传化失常,而发生腹泻、腹痛;湿热滞于肠,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伤则便血;湿性黏滞,湿热互结,则出现黏液便或泻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湿热内盛之象。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多处在癌症中后期,体质大多较为虚弱,所以往往表现为虚实相间、寒热交结和瘀滞错杂之象。 2 预防 放射性直肠炎因放射线照射引起,故为减少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在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全盆腔照射时,应避免射野过大,出现严重腹泻需调整放疗计划,单纯盆腔外照射应将直肠剂量控制在5 gy以内[1];腔内治疗时,通过调整腔内治疗分割次数、单次剂量、增加治疗次数及改善后装施源器放置技术等以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发病率[2, 3];一旦出现放射性直肠炎表现,应立即停止放疗。 硫糖铝可激发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微血管损伤。有报道显示,将硫糖铝作为灌肠剂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可预防急性直肠损伤[4]。但一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显示,硫糖铝不能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甚至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腹泻;同时meta分析也提示,预防性应用硫糖铝不能使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得到改善[5]。前列腺癌患者使用一种放置于直肠内的充气球囊可增加作用于前列腺局部的射线剂量,并减少由此导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可能性[6]。氨磷汀是一种肿瘤放射治疗的辅助药物,能保护机体正常组织不受放射线辐射,但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不会妨碍肿瘤对放射治疗的疗效。研究表明,在放射治疗的前15 d内,每次治疗前30 min于直肠内局部灌注氨磷汀溶液,可有效减轻直肠的放射性损伤,并因为是局部用药,未发现与氨磷汀相关的毒性反应[7]。但这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 3 治疗 根据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收敛、解痉、消炎、保护肠黏膜、促进损伤修复和止血为主。 3.1 食疗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其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强于常规流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血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等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疗效好于对照组[8]。 3.2 药物治疗外用4%福尔马林溶液(甲醛)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引起的出血已有20年历史,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甲醛通过使蛋白质凝固,在黏膜层新生血管内产生血栓等起到止血作用,且作用表浅,不超过黏膜层[9]。有学者通过改变甲醛浓度治疗放射性肠炎也取得一定效果。haas等[10]用10%福尔马林溶液局部外涂放射性直肠炎的出血点,93%的患者出血停止,复发8例患者经再次治疗仍有效,认为10%福尔马林溶液是一种可耐受,廉价,无需麻醉、肠道准备及特殊手术器械,可在诊所开展的方法。raman等[11]用2%福尔马林溶液保留灌肠治疗24例患者,78.2%的患者出血停止或明显减轻,且副作用较少且轻微。

放射性肠炎

精心整理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45%) 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 肠壁组织受损(20%) 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黏膜面扭曲和断裂,因此放射

线产生的肠道变化可从可逆性黏膜结构变化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 典型症状:腹胀(70%)乏力(70%)恶心(70%)消瘦(60%)腹泻(60%)低热(60%)一般照射总剂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发病。腹腔内放疗总量超过4000rad时发生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则发病率高达36%。症状可出现在治疗早期,疗程结束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1.早期症状 始后1~2周内。恶心、呕吐、腹泻、 2.晚期症状 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着症状者,均提示病 可在10 (1)6~18个月。症状有腹泻、便血、黏液便和里急后 器形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直肠小肠瘘可出现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也可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脓肿。由于肠道的狭窄和肠袢缠绕可发生肠梗阻。 (2)小肠炎小肠受到放射线严重损伤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血样腹泻。但晚期表现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伴有间歇性腹痛、脂肪泻、消瘦、乏力、贫血等。诊断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手术治疗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手术治疗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期得以延长,慢性放射性肠炎(CRE)这种在放疗结束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在该病的终末期,病人往往因肠道梗阻、穿孔、肠瘘以及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的出血而被迫接受手术治疗。由于病变肠管与周围组织(肠管、盆底)粘连致密,给手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放疗带来的损伤往往造成组织愈合能力欠佳,术后吻合口瘘高发,使得肠吻合口位置的选择成为手术成功一大关键,放疗的损伤有时会累及多处肠管,形成多处狭窄,手术切除这些病变肠管,可能造成术后短肠综合征,甚至出现肠衰竭。因此妥善的围手术期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该病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1.CRE围手术期准备 CRE病人前期经受肿瘤病变及放化疗的双重打击再加上慢性肠道损伤,病人往往合并营养不良、机体内环境紊乱、全身免疫力低下等并发症,故在计划手术前应纠正营养不良、感染和电解质紊乱,CRE的围术期营养支持应以迅速改善营养状况为目的,而不仅是满足于营养状况的维持,应尽可能利用患者的肠道,力争将肠内营养作为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以减少肠外营养的并发症,迅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费用1。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变范围可能多处发生,多见于末端回肠、乙状结肠两处,术前应行小肠造影、电子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等检查明确病人的放射损伤范围,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可排除肿瘤复发。 2.CRE手术方案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有肠切除吻合、肠道转流以及肠造口多类,肠切除吻合能有效避免盲襻形成,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但同时也有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的缺陷。各种术式有其优缺点,手术方案的选择必须依据患者全身条件、肠管损伤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而决定。 (1)CRE 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由于末端回肠及乙状结肠的解剖位置相对固定,肠管的游离活动度小,因此容易受到长时间照射,故CRE并发肠道梗阻以末端回肠及乙状结肠病变继发狭窄梗阻多见,外科手术前明确梗阻位置、有无多处梗阻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病变肠管切除吻合是CRE并发小肠梗阻 1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3.1.1、3.2.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做出必要的规定,以便正确地诊断和处理放射性直肠炎,并可与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志根、张淑兰、周美惠、许康雄、张镇君、冯晓。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proctitis GBZ111-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离辐射所致急、慢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局部大剂量意外照射、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的直肠粘膜损伤者。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Acute radiation proctitis 指直肠(主要是粘膜)受到电离辐射(χ,γ及电子辐射等)超过该器官耐受剂量在半年内所引起的急性直肠炎症。 2.2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Chronic radiation proctitis 由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迁延而来或直接照射半年后引起间质纤维化,闭塞性血管内膜炎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所致直肠慢性炎症、肠道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 3 诊断与处理 3.1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与处理 3.1.1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 3.1.1.1 直肠部位受分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直肠累积吸收剂量范围:45Gy~6OGy。 3.1.1.2 盆腔器官肿瘤,采用腔内照射或外照射(近、远距离照射)治疗或直肠局部大剂量意外照射后数日出现里急后重,排粘液便、腹痛等,数周甚至在半年内,临床上出现肠道功能

个人整理放射性肠炎治疗的护理

个人整理放射性肠炎治疗的护理 放射性肠炎诊断一般不困难,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史是诊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针对放射性肠炎的护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要卧床休息一周。 2、饮食应限制纤维素摄入,避免进食麸质、牛奶及乳糖,以少纤维低脂少渣食物,禁忌产气食物。术后都应尽量食用易消化的流食,腹泻严重者采用不含麸质和乳酸的要素饮食,可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资料整理:①少纤维低脂少渣食物:土豆,西红柿,香菇,木耳,豆腐,红薯,冬瓜可以; ②低渣的食物:低渣饮食也称低纤维饮食,是指食物纤维含量极少、易于消化的饮食。应选用的食物应细软、渣少、便于咀嚼和吞咽,如肉类应选用嫩的瘦肉部分,蔬菜选嫩叶、花果部分,瓜类应去皮,果类用果汁,还有粥、烂饭、面包、软面条、藕粉,蒸鸡蛋,肉末西红柿面条等。 ③禁忌产气食物:易产气的食物有萝卜、洋葱、卷心菜、豆类、白薯、蜂蜜、韭菜、生葱、生蒜、生苤蓝、芹菜等。吃萝卜胀气是因为萝卜含辛辣的硫化物,在肠道酵解后产生的硫化氢和硫醇,抑制二氧化碳吸收。白薯含气化酶和植物纤维,所以肠里产生气体,植物纤维不容易被消化,易被细菌酵解为二氧化碳及氢气。大豆类食品胀气是因为大豆含水苏糖与棉仔糖等聚糖,这些糖不能被消化,故很能容易被微生物发酵产气,但大豆制成豆腐时这些糖类已被溶在水中而流

失,故较少引起腹胀。除此之外。我们常食用的米、麦、洋葱也是易产气的食物。而果类有苹果、葡萄、香蕉、瓜类(如西瓜香瓜)、柚子等也易产气。 ④补充含谷氨酰胺的食物:每百克食物含谷氨酰胺2000毫克以上的有蚕豆、黄豆、豆制品、核桃、花生、牛肉、鸡肉、鸡蛋、干贝、墨鱼、虾等。) 3、远端结肠病变,可作横结肠造口术以达到永久性或暂时性粪便改道,直肠阴道瘘可自发关闭或作横结肠造口术后关闭。某些有严重盆腔性疼痛的晚期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行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 4、由于小肠感染引起的吸收不良,可口服抗生素。 放射性肠炎的治疗除了治疗症状及并发症外,尚应注重远期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各种治疗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有效性,但循证医学支持的证据尚不多,我们急需更多大型设计良好并且有长期随访的RCT研究来提供更多的治疗证据,以建立放射性肠炎的规范化治疗策略。

做了放疗得了放射性肠炎怎么办

做了放疗得了放射性肠炎怎么办 放射性肠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治疗难度较大,是目前医学界的难题,放射性肠炎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恶心、呕吐、腹泻、排出粘液或血样便,伴有里急后重。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便秘少见,偶有低热。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直至放疗结束6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着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引起纤维化或狭窄。此期内的症状,早的可在放疗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血管炎以及扣续病变有关。在西医学几乎无法治好的现状下,我院专家致力于放射性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放疗复肠法"针对放射性肠炎的现代研究机理,发挥中药治病求本优势,促进患者受损免疫机能的修复,调整机体已被破坏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平衡,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疗与调养相结合,使患者摆脱了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和不可愈性。"放疗复肠法"治疗放射性肠炎三步走: 第一步:促进肠上皮再生: "放疗复肠法"中所含的景天三七、阿胶、西洋参等降低肠粘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促进肠腺隐窝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使细胞再生和凋亡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促进受损肠粘膜的修复。 第二步:消除肠粘膜下小动脉炎症:

"放疗复肠法"含败酱草、天仙藤、忍冬藤、天龙、地龙等有消除肠壁微小动静脉血管内膜炎症,分解血管内膜增生组织,改善肠壁供血,修复肠粘膜下小动脉损伤,从而防止溃疡形成,并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而修复溃疡。 第三步:消除肠壁炎症,阻止肠壁纤维化: "放疗复肠法"中含有大量抑制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成分龟板、鳖甲、虫草菌丝等;同时还含有土鳖虫、水蛭等促进纤维组织分解吸收的成分,因此可有效阻止肠道慢性纤维增厚,防止肠道狭窄梗阻;同时红藤、双花、败酱草等消除肠壁炎症,阻止病情发展。

放射性肠炎吃什么药

放射性肠炎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放射性肠炎吃什么药*二、放射性肠炎的典籍偏方*三、放射性肠炎的护理知识 放射性肠炎吃什么药1、收敛解痉:可用巅茄合剂、复方樟脑酊、石榴皮煎剂(石榴皮30g加水200~300ml煎制50ml,每日1次口服)。阿斯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腹泻,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 2、局部镇痛剂和粪便软化剂:有显着里急后和疼痛者,可用2%苯唑卡因棉籽油保留灌肠。用温石蜡油保留灌肠或温水坐浴。 3、止血:低位肠出血可在内窥镜直视下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剂或出血点作“8”字缝合止血。但不能作烧灼止轿。部位较高的出血点可作去甲肾上腺素4~6mg或新福林10~20mg稀释于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或用凝血酶100~1000单位加200ml 温盐水中保留灌肠,一般在1~3分钟内即可止血。大量难以控制的高位出血需作外科处理。 4、抗感染:有继发性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放射性肠炎的典籍偏方1、黄芪、鳖甲胶、龟板胶、大枣益气养阴;白茅根、丹皮、仙鹤草、小蓟清热止血。中药保留灌肠用白芨60g,地榆炭20g,三七粉3g,加水1000ml,煎至5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

2、青黛3g,呋喃西林粉0.5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加水至500ml,1天1次,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日为一疗程。 3、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 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放射性肠炎的护理知识饮食应限制纤维素摄入,避免进食麸质、牛奶及乳糖。腹泻严重者采用不含麸质和乳酸的要素饮食,可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严重腹泻、吸收不良和明显消瘦者,可予以静脉高营养疗法。严重贫血者可输血。 由于小肠感染引起的吸收不良,可口服抗生素。 肠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等后期病变,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者,需及时手术治疗。远端结肠病变,可作横结肠造口术以达到永久性或暂时性粪便改道,直肠阴道瘘可自发关闭或作横结肠造口术后关闭。某些有严重盆腔性疼痛的晚期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行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