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教师寄语:维护信息安全,遵守信息道德。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部安全因素;了

解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工具软件清除病毒、木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的意识,集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与探究】

一、自主学习:

1、电脑中了“熊猫烧香”病毒后,会有哪些表现

2、威胁信息安全的问题有哪些

3、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4、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二、有问题,找baidu(上机操作)

1、常用的杀毒软件有哪些

2、找一找,世界各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

3、查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交流:

1、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不遵守信息道德的行为,请举例说明。

2、在遵守信息道德方面,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实践与创新

小刚同学周末早家中上网聊天,有个好友发来一条信息,里面有一个陌生网站的链接,出于好奇,他点击了这个网址,结果刚打开这个网站,忽然屏幕变黑了,机器自动重新启动。重新进入系统后,小刚发现机器运行特别慢,登陆QQ时提示密码错误,试了很多遍还是无法登陆。

1、请试着帮小刚找出密码失效的原因,并使计算机恢复正常。

2、想一想,怎样才能帮小刚找回QQ密码呢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模块章节:《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 2018.5.21—2018.5.2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的内容。之前通过对第六章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了一些信息安全产品,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防治、计算机犯罪及防范等方面的内容,对本章节的学习就有了前提。人不仅是信息的创造者,还是信息活动的参与者。本章节将从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两个方面介绍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能够正常驾驭许多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构建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使用信息技术活动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还可能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良行为,网络道德观念不够强烈,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够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有一个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使他们从身心两方面得到锻炼,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同时,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事例及其危害。 2、掌握网上道德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 1、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会判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2、通过一些案例资料,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3、能够掌握一些国内外的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 2、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予重视。 2、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3、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查找国内外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信息活动过程必须遵守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 1、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 2、让学生通过本节学习后,区分网上道德规范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五、教学方法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案例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案例 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早在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八个部门就联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第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必要的道德规范”。可见,信息伦理和道德规范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今年,笔者执教初中一年级,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一课。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信息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学会病毒防护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熊猫烧香”病毒的危害和防治,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防护。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意识;确立正确的网络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网络环境下应具备的信息道德。 难点: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其行为。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用真实的案例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案例是一段17分钟的视频,选自CCTV-1《法制在线》栏目中的《“熊猫烧香”案件始末》。视频真实、直观,有启发性、冲击力和教育意义。经过教师精心的加工,视频内容紧扣教学活动环节。 五、教学过程 ^ 整个项目活动共需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1.引入课题 师:在上节课学习“信息交流”时,同学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出示因特网模拟图),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人们享受因特网带来的快乐和便捷时,却有人在偷偷地破坏它。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复习题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一、填空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2、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3、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的同时,我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不断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4、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互联网诚信缺失、互联网市场行为亟待规范、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 5、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不仅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广泛、快捷而且也导致有害信息的泛滥。 6、我国互联网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7、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硬件因素有外部不可抗力和信息运行的基础设施。 8、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看,信息安全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分别是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垃圾邮件的泛滥、黑客行为、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9、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际性的互联网管理组织也应道而生,如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协会以便于加强国际间互联网及解决纠纷。 10、网络道德修养网络主体在一定道德思想指导下,在道德层面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活动。 11、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可控性。 12、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是多媒体法。 13、少干预,重自律是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一个共同思路。 14、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三大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发布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15、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16、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从确保在法律上的一致性和建立专门打击跨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内容。第二章前三节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既有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面对海量的网上信息,该如何取舍呢?这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在整本教材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传播病毒,窃取数据等,网络信息的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使用网络。在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的同时,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2、课时安排:1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不知不觉的遭受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很难分辨网上信息的真伪,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有的甚至迷恋网络游戏,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过程与方法。 三、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自主和小组合作性学习展开,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手段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1 课时)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病毒和垃圾一直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职业学校的高一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3、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 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信息安全防护办法。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两个常见计算机病毒演示程序:QQ木马病毒、“落雪”病毒; 2、收集教材案例; 3、制作《计算机安全知识调查表》(见附件),课后将其发放给学生,回收后统计结果。 七、教学过程:

第八章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1.关于应用防火墙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易于建立和维护 B 造价较高 C 比包过滤防火墙更安全 D 缺少透明性 2.下面不属于可控制的技术是 A.口令 B.授权核查 C.文件加密 D.登陆控制 3.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的途径是 A.从键盘输入系统数据 B.运行外来程序 C.软盘表面 不清洁 D.机房电源不稳定 4.下面属于被动攻击的方式是 A.假冒和拒绝服务 B.窃听和假冒 C.窃听和破译 D.流量 分析和修改信息 5.关于子网屏蔽防火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代价的一般B容易配置C 网络访问速度较快 D 是最安全的一种防火前体系结构 6.计算机安全属性不包括A可用性和可审性B可判断性C完整性D保密性 7.判断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为病毒的最主要依据就是看它是否具有A传染性B破坏性 C欺骗性D隐蔽性和潜伏性 8.影响信息处理环节不安全的因素不包括A网页上存在着许多恶意的热链接 B 输出 设备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或被窃取 C 病毒攻击 D 操作系统有漏同 9.目前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网之间,检查网络传送的数据是否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设 备是 A 路由器B 防火墙 C 变换器 D 网关 10.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控的完整性的攻击是 A 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 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 数据在传输中被篡改 D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11.下列操作中,不能完全清除文件型计算机病毒的是 A 删除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文件 B 将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文件更名 C 格式化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磁盘 D 用杀毒软件 进行清除 12.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实现数据的 A 保密性和完整性 B 可靠性和保密性 C 可用性 和保密性 D 可用性和完整性 13.关于天网防火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适合于宽带上网的个人用户B 能帮助用 户抵挡网络入侵和攻击 C 提供访问控制和信息过滤功能 D 用户可根据自己设定的安全规则保护网络 14.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可用性是指A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B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C 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删除、 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 D 确保信息不被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15.一下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B 计算机病毒 能够扩散 C 计算机病毒时由计算机系统运行混乱造成的 D 可以预防和消除 16.在加密技术中,把加密过的消息称为A明文 B 密文 C 加密 D 解密 17.计算机安全的属性不包括A可用性B可靠性C可审查性D鲁棒性 18.目前预防计算机病毒体系还不能做到的是A自动完成查杀已知病毒B自动跟踪未 知病毒 C 自动查杀未知病毒 D 自动升级并发布升级包 19.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A保密性、完整性B可用性、可控性C不可否认性D正确性 20.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完整性是指A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B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C 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 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特性 D 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21.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的身体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 会感染致病 C 毫 无影响D会有不适 22.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的攻击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过信 息的递交行为 C 给别人的数据插入无用的信息 D 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听 23.目前实现起来代价最大的防火墙是A由路由器实现的包过滤防火墙 B 由代理服务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第6课时 课题: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教学内容: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26页至第32页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从现代信息技术所面临的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安全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病毒,病毒的待征以及计算机感染病毒的一些症状,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增强学生的信息防范能力。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以及遵守信息道德。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问题意识较薄弱,并且自觉遵守信息道德意识较差,而且很容易上网成瘾。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不安全因素;了解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会使用工具软件清除病毒、木马。 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规范操作,律己律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的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养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增强合作交流,争做网络文明监督员。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程序的防范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网络道德意识 【教学难点】1、掌握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2、使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法】采用激趣导入,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合作开展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汲取他人的学习方法,促进了自身学习方式的改进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硬件环境: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视频教材 【评价方法】 评价量规:优秀、良好、一般 评价方式:小组评价与小组评价 四、教学过程

本周教学反思1、上课日期

心得: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对学过的知识抽时间复习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一、信息安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们希望学生可以上网获取教育资源,与专家交流、分享知识和学术观点,但是因特网也会带来诸多侵犯隐私、网络暴力等风险。 黑客(Hacker)原是指那些热衷于电脑,且具有一定编程水平的电脑爱好者。由于系统、软件和网络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安全漏洞,而黑客的出现就是为了找出并弥补这些漏洞。目前在国内黑客也泛指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系统的爱好者,但在国外常把那些破坏者另称为骇客(Cracker)。 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木马是一种能窃取用户存储在电脑中的账号、密码等信息的应用程序。黑客通过木马程序可以轻易的入侵并控制用户的电脑,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用户的电脑进行破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QQ号码被盗的情况,一般都是黑客通过木马进行窃取的。 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病毒和木马的特点容易使我们混淆但是病毒的特点中自我复制的能力是普通木马所没有的,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区分病毒和木马。 二、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交换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信息道德品质。它是对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 信息道德教育包括:防止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不制作、不传播、不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内容。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学习心得

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学习心得 附中姜文凤 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世界继新技术革命以后,又掀起了一场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计算机互连网络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必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部分人也迈入了小康生活并拥有了电脑。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功能的多样化与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上网,通过网络购物,购买虚拟产品等,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的安全和道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被欺骗,有很多的网络诈骗,让人民受害,也有很多负面的网络信息、网络言论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网络是一把举世闻名的“双刃剑”。剑一出鞘就光彩四照,人人都喜欢、赞叹;可挥舞起来就“杀人不见血”,人人谈它色变。所以当我们使用它时一定要慎重:一方面可以利用它好的一面来帮助自己,另一方面要时刻提高警惕,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防止被这把“双刃剑”“刺”伤。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公德自律,个人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正确使用网络工作学习;二是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是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是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另外还要对于网上出现的病毒要加以防范,由于网路储存信息量大,一些东西是有害、虚假、反动的同时信息道德问题应受到关注,例如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都要进行尊重。在网络中,为了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自己电脑上安装能够实时更新的杀毒软件。最好是性能比较高的杀毒软件,诸如卡巴斯基、诺顿、瑞星之类的,虽然这类软件会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但考虑到我们电脑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这些钱花的也是值得的。有了杀毒软件之后一定要定期进行杀毒,而且上网时一定要保证杀毒软件的开启状态,有些人在玩游戏或者使用大型软件的时候为了避免占用内存而把杀毒软件关闭,如果不能及时开启我们电脑还是可能受到威胁的。如果时间允许我认为还可以在安全模式下进行查杀处理,这样有效杀出病毒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有了杀毒软件也不能肆无忌惮的上网,最好能够上一些有一定声誉、安全性高的网站。第二、在安装从网上下载的软件时一定要一步步来,看清楚各个选项。现在很多软件为了自身盈利的需要而夹杂了流氓软件,流氓软件又是极不容易卸载的,这些流氓软件可能会修改你的注册表,修改你的主页,定期打开某一网页,在 IE 中增加令人感到恶心的工具条等等,造成了我们使用电脑时的极

第七讲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第七讲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一、信息安全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使用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信息安全问题也就日益突出起来。 由于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存在着某些不可靠因素(包括软件的、硬件的和使用、维护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危及信息的正常使用和交流。这里所说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对计算机以及存储的信息进行有意或无意破坏的行为。 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是我国保护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法规。 《条例》明确规定: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凡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或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告计算机系统中发生的案件的等等,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停机整顿。任何组织或个人违反规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对信息安全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非法入侵。 二、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通过自我复制来进行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对计算机系统及存储的信息造成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自然界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潜伏并对其宿主造成损害的特点,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信息安全工作中最主要的防范对象之一。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 1)寄生性 病毒大多依附在别的程序之中。 2)隐蔽性 许多病毒通过一定的伪装保护自己,如:一些病毒把自己伪装成一张图片;或者把自身复制在应用程序上,并修改某些代码,使该程序文件的长度看上去并没有发生变化;有些病毒甚至每传染一次就进行一次变形,以逃过一些防治病毒软件的查找。 3)传染性

_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_教学案例_刘毅然

案 例 园 地 h t t p ://w w w .i t e d u .o r g .c n 信 息 技 术 课 2010.06 29 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早在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八个部门就联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第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必要的道德规范”。可见,信息伦理和道德规范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今年,笔者执教初中一年级,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一课。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信息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学会病毒防护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熊猫烧香”病毒的危害和防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防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意识;确立正确的网络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网络环境下应具备的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案例  /刘毅然 难点: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其行为。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用真实的案例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案例是一段17分钟的视频,选自CCTV-1《法制在线》栏目中的《“熊猫烧香”案件始末》。视频真实、直观,有启发性、冲击力和教育意义。经过教师精心的加工,视频内容紧扣教学活动环节。 五、教学过程 整个项目活动共需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1.引入课题 师:在上节课学习“信息交流”时,同学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出示因特网模拟图),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人们享受因特网带来的快乐和便捷时,却有人在偷偷地破坏它。是谁在破坏网络的安宁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个真实的事件。 设计意图:上节课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因特网”以及“因特网是怎样工作的”,学生看到的是网络积极的一面。通过这节课,希望学生了解的则是网络的另一面。 2.了解病毒知识 教师播放视频第一段。学生观看并做记录。师:电脑中了“熊猫烧香”病毒后,会有哪些表现? 生1:.exe等系统文件变成了熊猫图案。生2:电脑运行速度变慢。生3:出现系统蓝屏。生4:自动重启,死机。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迅猛发展,人们的各种信息活动更多的通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有其本身的脆弱性,存在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制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标准。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做信息社会的和谐公民。 之前通过对第六章《信息安全》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一些信息安全产品,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防治、计算机犯罪及防范等方面的内容,本节将从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两个方面介绍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会上网,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方面的信息。学生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过病毒,但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部分学生使用公用计算机的习惯不是太好,会恶作剧般地将其他人的文件私自删除或是篡改,对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认识。高中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教师的教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关注着信息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1.根据教材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例,上网搜索需要的材料,以便进行分析与讨论; 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3.查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方面的书籍,找出有用的相关内容,穿插在教学中,丰富课堂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危害。 (2)能够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能够掌握一些国内外的法律法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修养。 (2)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3)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予重视。 2.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的养成。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示范文本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网络给 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网络安全带来的许多 困扰。计算机网络安全理由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研究热 点,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 全理由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飞速 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应用于我们 的各个领域,以网络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己成为现代信息 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网络连接更加 容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服务便利性、灵活性的 同时,却也面对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黑客攻击、计算机

病毒扩散、网络犯罪等不仅影响了网络的稳定运转,也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随着计算机使用程度的深入,因网络攻击造成的财产损失越来越大,甚至难以估量。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反面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是: (1)计算机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缺陷:网络硬件是互联网的基础,如果硬件设施方面就存在理由,必定导致网络的安全理由。一般来说,当前最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电子辐射泄露,这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由于电磁信息的泄露使得失密、窃密以及泄密的可能性大增。 (2)电磁泄漏: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端口、传输线路和无限信息传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因屏蔽不严或未屏蔽而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迅猛发展,人们的各种信息活动更多的通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 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 主体的信息系统有其本身的脆弱性,存在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问题日 益突出。所以制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基础,每个国 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标准。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 的一些法律法规,做信息社会的和谐公民。 之前通过对第六章《信息安全》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概念, 了解一些信息安全产品,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防治、计算机犯罪及防范等方面的内 容,本节将从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两个方面介绍在信息活动中 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 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会上网,能 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方面的信息。学生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信息安 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过 病毒,但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部分学生使用公用计算机的习惯不是太 好,会恶作剧般地将其他人的文件私自删除或是篡改,对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缺 乏足够认识。高中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教师的 教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关注着信息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给他 们提供更多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

6.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测试

6.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测试 说明:本节测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总分100分;做完后,选择“提交”,可以查看测试结果;选择“答案提示”,可以显示答案;需要重做,选择“重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体现我国政府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第一部政策法规是()。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 C.《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对计算机软件版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A.计算机软件受法律保护是多余的 B.正版软件太贵,软件能复制就不必购买 C.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正版软件只要能解密就能随意使用 3.我国的()法律首次界定了计算机犯罪。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计算机安全法》 D.《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4.信息安全危害的两大源头是病毒和黑客,因为黑客是()。

A.计算机编程高手 B.Cookies的发布者 C.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D.信息垃圾的制造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网上聊天,因为对方不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可以和他(她)乱聊,如果他(她)骂我,我还要把他(她)骂得更利害 B.我要是能制作几个病毒该多好,说明我很行 C.现在的盗版软件很好用,又可以省很多的钱 D.网上的信息很丰富,我们要仔细辨别,不去浏览不健康和有害的网站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从网上下载的软件都是合法的,都可以随意使用。() 对错 7.王华同学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悄悄取得了别人的上网账号和密码,然后他自己用这个账号来上网,这种做法是违法的。() 对错 8.青少年使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时,要讲究礼貌,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对错 9.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网络进入国家安全机关的网络中心,不能算是违法。() 对错 10.一些黑客认为“是他们发现了漏洞,只有入侵才能提示安全缺陷”。() 对错

信息道德与安全练习题教学内容

信息道德与安全练习 题

信息道德与安全练习题 单选 1.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受到保护。 A.文件 B.信息 C.内容 D.应用 答案:B 2.传播计算机病毒属于以下哪种问题行为?() A.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失范行为 B.侵害他人财产 C.危害国家安全 D.传播有害文件 答案:A 3.以下哪种行为属于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失范行为() A.网恋 B.朋友圈恶作剧 C.网络诈骗 D.网上购物 答案:C 4.科研过程中,随意篡改、伪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属于以下哪种行为() A.管理问题 B.思想问题

D.人事问题 答案:C 5.()是指人,物,事件,方法或概念等因素对某信息资源或系统的安全使用可能造成的危害。 A.信息保密性 B.信息安全威胁 C.信息危害 D.信息系统错误 答案:B 6.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恶意的侵入或者破坏属于哪种信息安全的威胁() A.网络与系统攻击 B.传播病毒 C.传播木马 D.QQ远程协作 答案:A 7.有意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机密或隐蔽的接收远程控制的程序,由怀有恶意的的人开发和传播,隐藏在受害方计算机系统中,自身也可能进行复制和传播,主要包括木马、病毒、后门、蠕虫等的代码或程序叫做() A.黑客程序 B.黑客工具 C.恶意代码 D.计算机犯罪工具 答案:C 8.以下不属于信息安全的威胁的是()

B.病毒 C.系统更新 D.某软件的后门代码 答案:C 9.()指对信息资源实施保护,以防止其未经授权的泄露、修改、破坏,而不管这种行为是偶然的还是故意的。 A.信息保护 B.信息规范 C.信息安全 D.信息授权 答案:C 10.随意下载、使用、传播他人软件或资料属于哪种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失范行为() A.黑客行为 B.侵犯他人隐私 C.侵犯知识产权 D.信息传播 答案:C 11.“能够确保敏感或机密的信息传输和存储不遭受未授权的浏览,甚至可以做到不暴露保密通信的事实。”属于信息安全的() A.可用性 B.完整性 C.非否认性 D.机密性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选择题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选择题 1、计算机病毒主要破坏数据的______。 完整性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信息的泄露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会发生 3、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如果染上计算机病毒,该病毒会马上破坏你的计算机系统 4、网络安全在分布网络环境中,并不对______提供安全保护。 信息语意的正确性 5、下面不属于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___。 正确性 6、下列不属于可用性服务的是______。 身份鉴别 7、信息安全并不涉及的领域是______。 身心健康 8、计算机病毒是______。 一种程序 9、下类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性的是______。 可预见性 10、关于预防计算机病毒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预防病毒 1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隐藏在______ 上蓄意进行破坏的捣乱程序。 外存 12、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是有条件的 13、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是人为制造的 14、计算机病毒按寄生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其中不 包括______。 外壳型病毒 15、下面关于防火墙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防火墙必须由软件以及支持该软件运行的硬 件系统构成 16、下面关于系统还原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还原点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自行设置 17、下面关于系统更新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系统需要更新是因为操作系统存在着漏洞 18、下面不属于访问控制策略的是______。 加密 19、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______。 正确性 20、访问控制不包括______。 外设访问的控制 21、保障信息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是 ______。 信息加密技术 22、下面属于被动攻击的手段是______。 窃听 23、消息认证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消息内容是否正确 24、下面关于防火墙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防火墙可以防止所有病毒通过网络传播 25、认证使用的技术不包括______。 水印技术 26、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计算机病毒不会检查出压缩文件内部的病毒 27、下面不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是______。 安全保卫 28、下面不属于访问控制技术的是______。 自由访问控制 29、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阳光直射计算机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操作 30、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都具有破坏性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同步练习

6.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体现我国政府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第一部政策法规是()。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 C.《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对计算机软件版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A.计算机软件受法律保护是多余的 B.正版软件太贵,软件能复制就不必购买 C.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正版软件只要能解密就能随意使用 3.我国的()法律首次界定了计算机犯罪。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计算机安全法》 D.《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4.信息安全危害的两大源头是病毒和黑客,因为黑客是()。 A.计算机编程高手 B.Cookies的发布者 C.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D.信息垃圾的制造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网上聊天,因为对方不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可以和他(她)乱聊,如果他(她)骂我,我还要把他(她)骂得更利害 B.我要是能制作几个病毒该多好,说明我很行 C.现在的盗版软件很好用,又可以省很多的钱

D.网上的信息很丰富,我们要仔细辨别,不去浏览不健康和有害的网站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从网上下载的软件都是合法的,都可以随意使用。() 7.王华同学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悄悄取得了别人的上网账号和密码,然后他自己用这个账号来上网,这种做法是违法的。() 8.青少年使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时,要讲究礼貌,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9.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网络进入国家安全机关的网络中心,不能算是违法。() 10.一些黑客认为“是他们发现了漏洞,只有入侵才能提示安全缺陷”。()

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 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资讯科技部 内部资料,未经同意,请勿翻印 版本修订日期修订人审核人

目录 第一节安全组织原则 (3) 第二节安全组织结构 (3) 第一节概述 (4) 第二节安全规划与建设 (4) 第三节物理安全管理 (5) 第四节人员安全管理 (6) 第五节安全培训 (7) 第六节信息资产安全管理 (8) 第七节安全运维管理 (10) 第八节安全事件处理 (10) 第九节应急计划 (11) 第十节系统开发与维护 (11) 第十一节符合性 (14) 第十二节管理审计与评估 (14) 第十三节奖惩 (15) 第一节概述 (15) 第二节访问控制 (16) 第三节身份认证 (16) 第四节冗余恢复 (17) 第五节日志审计与响应 (17) 第六节内容安全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随着上海世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世茂)信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断增多,为及时快速处理各种故障和安全事件,防范与化解安全风险,保障网络连续性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平,特制定《上海世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参考《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而制定。 第三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上海世茂信息系统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包括组织管理、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架构安全、安全事件处理。 第四条上海世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渐建立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2.三同步原则:安全系统应与业务系统及网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3.适度安全:安全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必须做好安全建设的成本效益分析,在安全性和投入成本之间、安全性和易用性

信息安全和职业道德

教案首页 第_ _次(单元)课授课时间:

基本内容 第五章信息安全和职业道德 第一节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5.1.1 计算机信息安全 一、计算机信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信息系统: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人机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由计算机实体、信息和人3部分。 二、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范畴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和人员安全。 三、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分为4类7级,依照各类、级的安全从低到高,依次是D级、C1级、C2级、B1级、B2级、B3级和A1级(超A1级)。子类的数字越大,承担的安全责任就越高。 第二节计算机病毒 5.2.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是一种属于未经授权的恶意破坏行为。 计算机病毒: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软盘、光盘、网络来扩散。 5.2.2 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主要特点是: 一、传染性 二、隐蔽性 三、潜伏性 四、触发性 五、破坏性 六、不可预见性 5.2.3 典型病毒危害 一、“尼姆达”(Nimda)病毒 二、“求职信”(Klez)病毒 三、CIH病毒 四、网络天空(https://www.doczj.com/doc/3914865564.html,sky) 五、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

六、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七、宏病毒 第五节软件知识产权 5.5.1 软件知识产权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明确指出“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5.5.2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计算机软件 2.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 3.法律责任 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最初发布于1992年4月6日,2002年2月20日发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