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某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某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某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精品资料推荐…………………………………………………

淮钢安置小区西侧经济实用房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月

1

……………………………………………………………精品资料推荐…………………………………………………

目录

1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2)

1.2.1 项目区位 (2)

1.2.2 功能定位分析 (3)

1.2.3 经济技术指标 (3)

1.3 编制依据 (3)

1.4 研究范围 (4)

1.4.1 研究区域范围 (4)

1.4.2 交通影响分析目标年 (5)

1.5 技术路线 (5)

1.6. 研究主要内容 (5)

2现状分析 (7)

2.1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7)

2.1.1 道路网设施(Facility)现状分析 (7)

2.1.2 交通流量(Flow V olume)现状分析 (12)

2.1.3 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19)

2.1.4 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20)

2.2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21)

2.3现状评价 (22)

2.3.1 道路网现状评价 (22)

2.3.2 道路交通运行评价 (22)

3交通需求预测 (24)

3.1 预测方法和步骤 (24)

3.1.1交通分区 (24)

3.1.2预测步骤 (24)

3.2 项目交通量生成预测 (25)

3.2.1 本项目交通生成预测 (25)

3.2.2 本项目交通分布预测 (29)

3.2.3 本项目吸发交通量分配 (30)

3.3 项目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估算 (30)

2

……………………………………………………………精品资料推荐…………………………………………………

3.4 目标年(2016年)总交通量分析 (31)

3.5 开发项目停车需求预测 (32)

3.5.1停车需求的指标确定依据 (32)

3.5.2停车需求预测 (34)

4项目交通组织分析及影响评估 (36)

4.1 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标准 (36)

4.2 项目生成交通量对周边路网的影响评价 (36)

4.2.1路段 (36)

4.2.2项目生成交通量对交叉口的影响分析 (37)

4.3 项目建设对公共交通的需求评价 (39)

4.4 项目出入口设计及影响评估 (39)

4.4.1项目出入口设计 (39)

4.4.2项目出入口交通影响分析 (40)

4.5项目停车设施设计及影响评估 (40)

4.5.1项目停车设施设计 (40)

4.5.2项目停车设施交通影响评估 (41)

4.6 项目内部交通组织设计及影响评估 (42)

4.6.1项目内部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及影响评估 (43)

4.6.2项目内部非机动交通组织设计及影响评估 (44)

4.6.3项目内部行人交通组织设计及影响评估 (44)

4.7 项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及影响评估 (45)

4.8 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45)

5结论和建议 (46)

5.1主要结论 (46)

5.2 改进措施及相关建议 (47)

5.2.1 基地周边道路交通设施改善建议 (47)

5.2.2 基地内部交通设施改善建议 (48)

附图 (57)

3

……………………………………………………………精品资料推荐…………………………………………………

淮钢安置小区西侧经济实用房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概况

1.1 项目背景

交通影响分析(TLA)是在开发项目立项之前或者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之前,评价和分析由新的土地开发、改造,规划的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及重大的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新增交通需求对周围范围内的交通环境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服务水平下确定对策,以减少因项目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边道路产生的交通压力,交通影响分析是项目建设决策的重要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2007年)》规定,住宅、销售、服务、办公、旅馆类建设项目新增的建设规模达到启动阈值(表1-1)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淮钢安置小区经济实用房建设项目位于淮安市清河区,基地地处西安路东侧,枚皋路北侧,站场路以南,东邻锦华路。该住宅开发项目东侧是淮钢安置区一期,地理条件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总用地面积135100平方米,拟开发建设总建

1

……………………………………………………………精品资料推荐…………………………………………………

筑面积22817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8376平方米,共设计居住户数为2132户。建设规模大于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同时由于项目建设规模较大,项目建设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可能带来区域交通需求增大、交通拥挤加剧、静态交通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建成后产生的交通量及其对周边区域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保证项目投入使用后对周边区域交通影响在允许范围内。

1.2 项目概况

1.2.1 项目区位

淮钢安置小区经济实用房建设项目位于淮安市清河区,基地东侧是淮钢安置区一期,地理条件非常优越。项目地处西安路东侧,枚皋路北侧,南靠站场路,东邻锦华路,交通十分便利。

本项目基地位置见图1-1。

图1-1 基地区位图

2

……………………………………………………………精品资料推荐…………………………………………………

1.2.2 功能定位分析

淮钢二期安置小区项目位于淮安市清浦区,该项目是一个安置小区经济实用住宅开发项目。

1.2.3 经济技术指标

根据项目提供的设计方案,文字说明部分显示,该项目是一个住宅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135100平方米。拟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22817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8376平方米,共设计居住户数为2132户。

本项目的具体经济技术指标表见表1-1。

1.3 编制依据

(1)淮安市规划局关于新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相关文件;

(2)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3

……………………………………………………………精品资料推荐…………………………………………………

(3)淮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淮安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7)淮钢安置小区西侧经济实用房规划设计方案;

(8)项目周围区域道路交通现状调查资料和居民出行调查资料等。

1.4 研究范围

1.4.1 研究区域范围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的原则,在确定项目研究区域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开发总量、区域地理位置以及周边设施等因素,研究区域一般应包括开发工程所在地区和交通影响较大的周围地区,原则上以项目临近的第二条次干路或者其以上等级道路为研究界限。综合考虑项目周边用地性质,道路条件和地理特征,发现北京南路—枚皋路—西安路—枚乘路等将成为项目交通影响较大的主要城市道路,其围成区域也是本案核心分析区域。

区域项目研究范围见图1-2。

图1-2 研究范围

4

……………………………………………………………精品资料推荐…………………………………………………

1.4.2 交通影响分析目标年

交通影响分析的目标年一般确定为项目建成后的稳定运营期,一般为项目建成后2~10年。根据淮安市总体规划及本项目开发体量,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计划和周围路网的实现阶段,确定2016年为评价该项目对周围路网交通影响的目标年。

1.5 技术路线

本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遵从的技术路线如后图1-3。

1.6. 研究主要内容

根据淮安市交通影响评估的有关规定,本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区域现状交通的分析评定,主要是科维淮安肉联厂住宅开发项目影响区域的交通特征、周边重要道路和节点现状运行状况分析。

(2) 交通需求预测:研究未来项目区域交通出行特征,为准确预测未来区域道路交通量分布奠定基础。

(3) 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影响评估:进行交通预测和有无对比分析,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区域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区域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4) 项目交通改善方案及评价:根据规划条件,对周边道路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并评估交通改善后的服务水平。

(5) 项目内部停车及交通组织的分析与改善: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对项目内部的停车位设计是否合理、交通组织是否流畅等作出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

5

……………………………………………………………精品资料推荐…………………………………………………

图1-3 研究技术路线图

6

……………………………………………………………精品资料推荐…………………………………………………

2 现状分析

2.1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2.1.1 道路网设施(Facility)现状分析

(1)路段设施现状分析

根据项目组对研究区域周边道路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并且针对研究深度的要求对项目研究区域范围内的重要路段和交叉口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同时对项目周围道路网设施及交通运行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勘察,经调查得到本项目研究区域范围内现状路网运营基本正常,大部分路段运行基本通畅。现状道路设施见图2-1。

现状主要道路路况及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

(2)交叉口设施现状分析

项目影响区域范围内,现在有主要3个较大交叉口,均为平交路口,其中北京南路-枚乘路交叉口、西安路-枚乘路路交叉口均采用信号灯控制,维科路-西安路无信号灯控制;而在项目影响区域内的枚皋路、锦华路等尚未建成通车。项目组调查人员对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交叉口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测,分别获得其交叉口主要几何参数和技术指标见表2-2和表2-3。

7

……………………………………………………………精品资料推荐…………………………………………………

8

2

8

1

3

2

1

4

5

3

6

4

5 8

7 7

7

6

……………………………………………………………精品资料推荐…………………………………………………

9

现状主要道路路况及经济技术指标 表2-1

路名 功能等级 双向车道数(条)

断面类型 照片

北京南路

主干路

6

三块板

路况说明

北京南路是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机非分隔,三块板,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清晰,现状交通运营良好。

西安路

次干路

4

两块板

路况说明

西安路是淮安市南北向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机非分隔,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清晰,现状交通运营良好。

枚乘路

次干路

4

三块板

路况说明

枚乘路是淮安市东西向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机非分隔,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清晰,现状交通运营良好。

锦华路

支路

4

一块板

路况说明

锦华路属于淮安市南北向支路,机非分隔,以非机动车为主,路况一般,现状车流量较小。

枚皋路

支路

1

一块板

路况说明

枚皋路属于淮安市东西向支路,项目段尚未建成通车

站场路

支路

1

一块板

路况说明

站场路属于淮安市东西向支路,机非混行,以非机动车为主,路况一般,现状车流量较小。

维科路

支路

1

一块板

维科路属于淮安市东西向支路,机非混行,以非机动车为主,路况一般,现状车流量较小。

……………………………………………………………精品资料推荐…………………………………………………

10

……………………………………………………………精品资料推荐…………………………………………………

11

交叉口编号

交叉口名称

控制类型

交叉口型式

交叉口交通状况

交叉口照片

1

北京南路-枚乘路

信号灯控

十字交叉

此交叉口为城市主干路相交,交通量较大,信号控制合理,道路标线清晰,交通运行良好。

2 西安路-枚乘路

信号灯控

十字交叉

此交叉口为城市次干路相交,现状交通量相对较大,交通标线标志清楚,现状运营状况良好。

3

西安路-枚皋路

无信号灯

控制

T 字交叉 此交叉口为城市次干路与支路相交,现状交通量

相对较小,交通标线标志不清楚,交通运行基本

通畅。

……………………………………………………………精品资料推荐…………………………………………………

2.1.2 交通流量(Flow Volume)现状分析

(1)现状交通量调查

为了科学确定研究范围内主要道路的交通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交通影响分析报告项目组在前期现场踏勘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对与拟建项目密切联系的路段及主要交叉口进行了从早7:00到19:00的全白天的交通调查,并根据研究需要对局部地段交通量进行了补测,取得了真实可信的交通数据,为进一步分析项目周边的交通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各调查点的调查目的见表2-4。

(2)现状交通量分析

a)路段交通流量现状分析

数据分析:根据全白天的现状交通量的调查及预测高峰段的补测数据,对调查数据经过计算与修订,对机动车交通量均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交通量,而对非机动车交通量则统一折算成标准自行车交通量,具体结果如下:

北京南路:对观测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可以看出北京北路项目路段,机动交通流在白天8:00-9:00、18:00-19:00出现明显的早晚高峰,其中晚高峰略明显,路段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194pcu/h双向交通比较均匀。

12

……………………………………………………………精品资料推荐…………………………………………………

非机动交通高峰在7:00—8:00,双向高峰非机动交通量为860veh/h;进一步将非机动交通量、机动交通量统一折算成标准小汽车交通量,会发现整个路段高峰交通时段为18:00-19:00,折算标准交通量为1293.4pcu/h。(图2-2,图2-3,图2-4)

图2-4 北京南路路段综合折算交通量时段变化图

13

……………………………………………………………精品资料推荐…………………………………………………

14

枚乘路:因枚乘路刚建成通车,从观测结果看该路段向东向西的两个方向的交通量比较均匀,双向机动交通量相对较小,高峰小时出现在8:00-9:00和下午17:00-18:00, 其中早高峰小时略高,其交通量为235pcu/h ;非机动车交通流高峰时段出现在16:00-17:00,其双向高峰非机动车流量为1945veh/h ; 综合折算交通量看,整个路段高峰时段为晚16:00-17:00,高峰折算交通量为546 pcu/h 。(图2-5、图2-6、图2-7)

图2-5 枚乘路路段机动交通量时段变化图

图2-6枚乘路段非机动交通量时段变化图

图2-7枚乘路路段综合折算交通量时段变化图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

45007:008:00

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时间段

观测交通量(v e h /h )

……………………………………………………………精品资料推荐…………………………………………………

西安路:西安路项目段,机动交通高峰段不明显,而非机动交通流高峰出现在晚18:00-19:00 ,高峰小时自行车流量为1277veh/h;路段综合交通高峰不明显,相对来说早7:00-8:00为高峰时段,其高峰小时综合折算交通量交通量为1355.8pcu/h,双向交通流比较均匀。具体见图2-8,图2-9、图2-10。

图2-8西安路非机动交通量时段变化图

图2-10 西安路综合折算交通量时段变化图

15

……………………………………………………………精品资料推荐…………………………………………………

评价依据:道路服务水平是评价道路交通状况常用的依据,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方便、驾驶员的视野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所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评价服务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如V/C(服务流量与通行能力比)、平均车速、交叉口延误、安全性,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如下表2-5。

评价结论:根据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结合调查结果对项目研究范围内的主要道路进行道路负荷度评价,见表2-6

16

……………………………………………………………精品资料推荐…………………………………………………

根据路段交通量与路段通行能力之间的比值,就可以得到路段负荷度(V/C:服务流量与通行能力之比),以此作为路段服务水平评估的依据。从表2-6上可以看出,从现状整个路网的路段V/C来看,项目周边区域路网北京南路、枚乘路、西安路路机动交通量相对较小,现状服务水平均达到B级以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有较大的富余,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清晰,设施齐备完善,路段运营状况良好,V/C 均小于0.85,均没有超出城市道路服务限制水平。项目周边的枚皋路、锦华路、柳州路、小柳路等路尚未贯通。

b)交叉口主要交通流量现状分析

本次分析主要对项目核心影响区内地交叉口进行分析。为切实把握交叉口现状交通负荷情况,项目组对该交叉口进行分流向、分车型的现场交通量调查,得出现状高峰小时段交叉口交通负荷情况(各车型统一折算为标准小汽车)。

?北京南路-枚乘路交叉口

该交叉口为城市主次干路相交形成十字形平面交叉口,采用信号控制,交叉口渠化交通标线清晰;东西两个进口均通过压缩机非分隔带并适当缩减车道宽度来增加一个右转弯车道,形成一个一左一右一直的三车道进口;而南北两个进口在路段三个车道的基础上,拓展成一左一右二直四个车道进口。经过交通量调查,分析计算得出现状高峰小时段交叉口交通负荷情况(各车型统一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东、西、北进口的负荷均B级以上,详见表2-7、图2-9所示。

图2-9 北京南路-枚乘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机动交通流量流向图

17

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 资料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工为 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 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现设有15个学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覆盖了公路交通、国土资 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的绝大部分领域。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科研设备先进。 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国家甲级的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交通评价等资质。 长安大学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长安大学交通规划研究独树一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承担的有国家科技部十五 攻关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 具有研究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的雄厚基础,交通规划软件齐全,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通规划主流软件EMME/2、TRIPS、TRANSCAD ,并具有相应软件的开发能力。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如英国ADR数据采集系统、Autoscope 交通流量监测系统、Tramble 车辆轨迹定位系统、GPS/GIS数据采集和维护系统,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是以公交优先研究为重点,兼有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影响分析等方面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目前承担有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课题。在西安市从事过西安市高架路交通经济研究、西安市社会停车场规划、西安市快速路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城市轻轨客流量预测、城市BRT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交通研究项目,建立有城市交通活动模型。该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40名,有国外兼职教授指导,并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专业工作人员30余名。

环办[2012]13号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的通知

来源:环保部网站 2012-02-07 环办[2012]13号 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 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铁路局: 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促进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有关规定,现就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做好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的核查 铁路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和开工建设前,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变更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对设计和实施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进行对照和核查。若工程范围、工程内容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或变更工程开工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铁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界定 按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工程内容、环境敏感区等变更情况进行分类,铁路建设项目满足下列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项变更,均界定为重大变动: 文件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铁 道 部 办 公 厅

(一)功能定位 1.客货共线改客运专线或货运专线; 2.牵引方式由内燃改电气化。 (二)技术标准 1.最高运行速度增加超过50公里/小时; 2.列车对数增加30对以上; 3.最大牵引质量增加1000吨以上; 4.有砟轨道改无砟轨道或无砟轨道改有砟轨道。 (三)工程内容 1.线路横向位移超出200米的累计长度超过原正线长度的30%; 2.路基改桥梁或桥梁改路基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 3.正线长度或单双线长度改变累计长度超过线路长度的30%; 4.车站数量、位置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动。 (四)环境敏感区 1.因项目变更出现新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 2.因项目变更出现新的城市规划区或建成区; 3.声环境敏感点变化数量超过原敏感点数量的30%; 4.重要敏感区内施工组织变化,引起临时占地面积增加50%以上;

铁路下穿高速公路安全评价报告

徐州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工程下穿京福高速段路基专项设计 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工程下穿京福高速段路基专项设计录目 1目录........................................................................................................................... 2第一章 概述............................................................................................................................ 21.1 项目概况....................................................................................................... 31.2 评价咨询内容、范围........................................................................................................... 4评价咨询依据. 第二章.................................................................................................................... 4评价咨询依 据.2.1........................................................................ 5评价咨询原则及法律、法规符合性检 查.2.2............................................................................................................................. 82.3检查结论.......................................................................................... 9大黄山铁路专用线概况.第三章 9 ..................................................................................................... 3.1铁路专用线的设计概况 93.1.1专用线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93.1.2铁路专用线设计年度及货运量............................................................................................... 0铁路专用线行车量................................................................................................................. 13.1.3 0铁路专用线布设方案及与京福高速关系............................................................................. 13.1.4 1 ............................................................................. 1下穿京福高速路段专用线设计施工方案 3.1.53.2 铁路专用线处京福高速的概况 (13) 3.2.1 京福高速徐州东段概况 (13) 3.2.2 铁路专用线处大黄山铁路大桥概况 (13) 3.3 铁路专用线下穿京福高速处地质概况 (14) 第四章评价结论及建议 (17) 4.1 安全评价结论 (17) 4.1.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检查 (17) 4.1.2 设计方案评价 (17) 4.1.3铁路专用线施工组织方案对京福高速安全评价 (19) 4.1.4 运营阶段铁路专用线对京福高速安全评价 (19) 4.1.5 专用线的修建对京福高速将来拓宽改造的影响 (19) 4.2 建议 (20) 1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 有限公司. 安全评价报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工程下穿京福高速段路基专项设计 第一章概述目概况1.1 项徐州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是在充分恢复利用原大黄山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基础上,结合徐州经济开发区企业新增运量及运输品名,对大黄山煤矿铁路专处于京用线进行改扩建的一项工程。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能以安全、舒适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交通方式并为所有出行者提供准时、机动和直达便捷的服务。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评价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 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环境是人工生态环境。为维护城市生态循环的正常平稳运行, 需要对该环境投入超量的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非自给自足” 的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由城市及其郊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构成。 2 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水运交通( 航空水运文中略) 组成。而城市道路交通包括: 公共汽车、货车、客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两部分。 3 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3. 1 城市交通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近20年来, 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增长了一倍以上。由此引发了机动车和公交道路的快速增长。众所周知, 城市交通系统, 尤其是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 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以及物种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2) 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大户。由于城市交通仍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 因此将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或天然气) 。例如,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 万辆,按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消耗200万t?300万t燃料油。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消耗相当数量的电能, 而上述能源的90 %需要由外地输入。 3) 城市交通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大气环境的恶化严重威协着人类的健康。公路扬尘也是公路两侧附近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因素之一。 4)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的声环境。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污染更为严重。据调查, 有些大城市的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80 dB 。 5) 城市公路路面的硬表面化加重了城市市区的水土流失。公路的硬表面化虽然防止了土壤的冲刷流失, 但却加重了水资源的流失, 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 造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面下沉、泉水河流干涸、特色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3. 2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承担了物质资源、信息的转运。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 节省了运输时间。 2)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发达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干线沿线房地产及物业开发, 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同时, 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3) 影响地区物业开发。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声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物业开发。经研究分析, 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 ,周边的土地价格就会下降0. 8 %?1.26 % ,

小区交通影响评价设计报告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现设有15个学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覆盖了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的绝大部分领域。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科研设备先进。 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国家甲级的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交通评价等资质。 长安大学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长安大学交通规划研究独树一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承担的有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 具有研究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的雄厚基础,交通规划软件齐全,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通规划主流软件EMME/2、TRIPS、TRANSCAD,并具有相应软件的开发能力。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如英国ADR数据采集系统、Autoscope 交通流量监测系统、Tramble 车辆轨迹定位系统、GPS/GIS数据采集和维护系统,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是以公交优先研究为重点,兼有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影响分析等方面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目前承担有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课题。在西安市从事过西安市高架路交通经济研究、西安市社会停车场规划、西安市快速路体系规划、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城市轻轨客流量预测、城市BRT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交通研究项目,建立有城市交通活动模型。该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40名,有国外兼职教授指导,并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专业工作人员30余名。

新建铁路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新建铁路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建设意义 项目位于山西省安泽县境内,包括府城镇、和川镇和唐城镇,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安泽站西端引出,沿蔺河北上,止于安泽县唐城煤焦化工业园区。正线长度24.368km,安泽站至桃曲线路所疏解线长度为4.007km。 工程建设对于支撑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节约运输成本,对于促进唐城煤焦化工业园区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拉动安泽县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沿线煤炭资源开发,对支撑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煤碳来源、提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集约化运输,扩大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对腹地辐射影响力,对于完善区域路网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主要工程内容 (1)路基 区间路基长9.528km,占线路总长度33.6%。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边坡防护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基、浸水路基、深路堑、顺层路堑、膨胀土路基、黄土路基和危岩落石路基。 (2)站场 新建、改建车站各1 座。其中,安泽站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中间站,同时也是本工程的接轨站,唐城站为终点站。 (3)桥涵 正线新建双线中桥0.029km/1座,单线特大桥1.829km/3座,单线大中桥2.029km/10座,框架6397m2/3座、涵洞2249.4m/66座,桥梁占比13.7%,小桥涵占比(扣除桥隧长)4.16座/km。桥梁、涵洞设计洪水频率均为1/100。 (4)隧道 新建隧道8座,总长度为7975m,占线路总长度28.1%,均为单线隧道。全线最长隧道

为李恒河隧道,长3990m。 (4)工程土石方总量 土石方总量为657.28×104m3,其中填方257.73×104m3,挖方399.55×104m3(含取土12.47×104m3),工程设计中经土石方调配后,挖方中利用245.26×104m3,弃土141.82×104m3。 (5)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 全线总占地面积为206.86hm2,其中永久占地147.5hm2,临时站地共59.36hm2。占用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工程用地类型及数量见表1-1。 表1-1 工程征地数量表单位:hm2 (6)工程总投资及施工工期 本工程计划施工总工期36个月。由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设。工程设计概算总额为185040.38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6304.09万元/正线公里。 2 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4.0.3条和6.1.2-2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路、×路、×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年和××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 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交通需求预测

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新建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工程环评公参座谈会

新建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工程环评公参座谈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9年7月23日下午14:30-17:00 会议地点: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会议室 主持人:宜昌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记录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会人员:宜昌市发改委郭康新;宜昌市铁路建设办公室王作宏、俞林;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刘艳艳;伍家岗区铁路办李刚、胡建军;市生态环境局伍家岗区分局杜平;伍家岗区征收办汪宏金;伍家乡政府岳红军;夷陵区区政府办秦再新;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周习林;夷陵区国土局张群;夷陵区铁办王锐;兴山县政府杨大银、兴山县铁路协调指挥部戴兴平、兴山县铁办李永章、市生态环境局兴山县分局袁军 来自沿线杨道河村二组、陈埫坪村二组、火光村六组、月亮湾小区、仓屋榜村一组、联丰村三组(新安置小区)、月亮湾幼儿园、廖家林村、羊耳岩小区、东南岸小区、水磨溪村八组、梅花村八组、姜家湾村4组、蔡家河村、邓家坝小区、市森林公安局、李家台村三组、磨坪村十三组、新桥边村五有组、火光村五组、岩花村四组、联丰村一组共38位公众参与座谈会代表(选取的40名代表中有2位代表未出席会议):万能良、邓大举、邓璞、王涛、王耀基、毛孔涛、包定龙、刘焰、刘晓勇、刘培林、向荣、向友东、朱奕伟、余桂林、李均、李青桐、李方成、李建华、陈诚、陈连生、陈维军、韦传华、何清师、杜德胜、郑寅华、周进、周立平、尚志华、苗大林、胡涵、胡邦俊、聂刚、黄波、黄胜、黄成斌、章勇忠、谭荣鑫、谭勇 建设单位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王东旭 设计和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刘佳、尚泽金、张良涛、石涓、胡光 宜昌枢纽相关工程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周广杰 会议记录如下: 一、主持人宣布座谈会开始,介绍本次座谈会背景、会议议程、参会单位、会议秩序要求及有关说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8年公布、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中相关规定,为保障新建铁路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工程可能受环境影响公众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1.项目背景情况项目任务来源(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及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位置及四至情况 要求有详细文字说明和规划位置示意图。 1.2. 项目规划用地情况(包括性质和规模) 1.2.1. 项目总建筑平面图 1.2.2. 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1.2.3. 项目现状和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说明建筑规模详细情况,包括项目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具体用途)、地下建筑面积(具体用途)、住宅户数、人口数、或者其他和医院床位数、门诊量等、容积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地下)并附详细表格说明。 2.项目研究依据要求说明是项目规划意见书或审定方案通知书或控规调整阶段(附控规调整报告),并附所批文件复印件。报告中的规划条件(路网、公交场站及其他交通设施)应由相关部门确认。 项目研究范围 3. 3.1. 研究区域范围及依据 3.1.1. 研究范围一般应覆盖因项目而带来重大交通及运输影响的所有的地方,至少应包括直接毗邻项目的主要交通通道和主要交叉口。

3.1.2 说明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并附项目研究范围规划道路和用地性质规划图。 3.2. 说明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用地规划及开发情况,特别是项目四周正在建设或近期建设项目有关情况。 3.3. 项目计划建成年份情况及依据。 4. 现状交通系统状况 4.1. 研究区域现状道路设施及交通流量情况 4.1.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路网布局、现状道路宽度、横断面、是否实现规划等。 4.1.2. 说明研究范围内主要节点情况,包括节点类型、交通组织、 信号配时等。 4.1.3. 项目现状道路及节点图。 4.1.4. 项目周边道路及节点现状交通量和负荷度调查,要求列表和附图说明。 4.1. 5. 研究范围内道路及节点存在问题及通行能力分析。 4.2. 研究区域现状公共交通设施情况 4.2.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公交线路设置情况,要求说明线路车 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线路的走向、线路的运力情况、公交港湾和满足需求水平等,并附图说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要求和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规模、环境特征及其敏感性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0.4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并必须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 1.0.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采用的基础数据应真实、可靠,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应合理、适用,结论观点应明确。 1.0.6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环境 enviroment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0.2 环境影响 enviro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铁路建设或运输生产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2.0.3 环境要素 enviromental elements 构成物理、化学、自然和社会环境属性的特征因素。 2.0.4 评价因子 assessment factor 表征环境要素及污染物属性的特征指标。 2.0.5 生物量 biological mass 又称“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2.0.6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 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 2.0.7 生物群落 biological community 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境内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 2.0.8 景观 landscape 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2.0.9 异质性 heterogeneity 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 2.0.10 优势度 dominance 综合反映给定景观区域内某一类拼块所占的相对面积或数量、分布均匀程度和连通程度的参数。 2.0.11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 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0.12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

保障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保障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保障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 价报告 大田县华阳光电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投资1.2亿元,从事工业硅的生产和销售。现公 司拟技改新增年产3.2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项目采用国内高 效环保、节能的设备和先进工艺,经省经信委(闽经信原料[2015]593号)批复核准,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6 亿元,新增税收600万元。因公司所在地(上京镇隆美村工业 园区)水资源匮乏,为解决长期以来生产用水不足难题,公司 计划在隆美村进行引水工程,该工程计划沿307省道226K+810m 至227K+130m铺设管道,经对项目施工现场勘查和审核,对项 目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是该项目“可行”,评价组相关人员与 项目负责人沟通、收集,整理相关的评价资料,确定评价重点, 并调研评价项目周边情况,作为本安全评估报告的依据。 安全评价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2、施工期限是否合理。 3、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安全和通行安全的防护措施是 否科学、规范。 4、安全措施是否健全。

一、设计和施工方案情况 1、工程位置: 大田县上京镇隆美村307省道226K+830M至227K+130M左侧(上京至大田方向) 2、工程概况 本项目经过公路全长约300米,水管材质为镀锌管,管径10cm,计划沿307省道左侧(上京至大田方向)铺设,管道埋深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控制在0.5米左右,管沟开挖采用人工作业。 二、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期计划10天。 三、保证共公路、公路附属设施的质量措施 1、由于管道铺设是沿公路绿化带及路基边缘施工,公路路面无须破坏,施工前见车辆可正常通行。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及路政审批的项目进行施工,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现场检查、指导、不擅自更改或超越审批项目。 3、在施工期间尽量不损坏公路路产以及绿化,受条件限制不得以破坏的,按照修复标准或按规定照价赔偿,因管道质量或施

交通环境保护知识点(不含公式推导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动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环境要素的特点:(1)最小限制律:环境质量受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环境要素 的控制而不是所有环境要素的平均水平;(2)等值性:每一个环境要素在环境保护中地位相同;(3)环境的整体性大于诸环境要素的个体之和;(4)所有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科学与 环境保护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人祸”,而非“天灾”。人为的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1)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受力,使生态环境恶化或自然资源趋向枯竭;(2)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4.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在交通领域的体现。 5.单车污染因子:每辆车行驶单位里程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单位是g/(km·辆)。 测量方法有:台架测试法、隧道实验法、道路车载测试法、道路遥感测试法、排放模型法。 6.道路交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1)提出项目建议书;(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对建设项目进行决策;(4)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文件;(5)施工前准备;(6)建设实施;(7)竣工验收合格交付生产使用;(8)运营一段时间后项目后评价。 7.道路环境影响的特点:线形带状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生态环 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特别地,交通噪声频率在250~1000Hz之间) 8.道路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植被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农业土壤 与农作物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9.道路建设运营对环境空气影响的几个方面: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 x)、 碳氢化合物(烃类或含氧有机物)、光化学烟雾(空气中具有一定浓度的HC和 NO x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进行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毒性较大的淡蓝色烟雾)、二氧化硫、颗粒物(颗粒越小,危害越大)。 10.机动车尾气中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的成分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 (CO2)、可吸入颗粒物(IP)和铅(Pb)。 11.道路环境污染受制于的几个因素:(1)车,如车型、燃料、排气量、温度、海拔、 空调、行驶里程等;(2)路:路面状况、坡度等;(3)交通状况:加速、减速、怠速;(4)人:驾驶熟练程度(新手或者老司机)。 12.公路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视觉影响、空气质量、交通影响、交通噪声、社会经济、 水质、野生生物。 13.环境敏感点的分类:(1)声环境敏感点:例如学校教室、医院、疗养院或其他有 特殊要求的地方;(2)空气敏感点: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和学校、医院、疗养院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3)生态环境敏感点:例如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成片的林地和草地;(4)水环境敏感点:例如河流源

【精品】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 价

淮钢安置小区西侧经济实用房建设 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月

目录 1概况1 1.1 项目背景1 1.2 项目概况2 1.2.1 项目区位2 1.2.2 功能定位分析3 1.2.3 经济技术指标3 1.3 编制依据3 1.4 研究范围4 1.4.1 研究区域范围4 1.4.2 交通影响分析目标年5 1.5 技术路线5 1.6. 研究主要内容5 2现状分析7 2.1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7 2.1.1 道路网设施(Facility)现状分析7 2.1.2 交通流量(Flow Volume)现状分析12 2.1.3 公共交通现状分析19 2.1.4 停车设施现状分析20 2.2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21 2.3现状评价22 2.3.1 道路网现状评价22

2.3.2 道路交通运行评价22 3交通需求预测24 3.1 预测方法和步骤24 3.1.1交通分区24 3.1.2预测步骤24 3.2 项目交通量生成预测25 3.2.1 本项目交通生成预测25 3.2.2 本项目交通分布预测29 3.2.3 本项目吸发交通量分配30 3.3 项目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估算30 3.4 目标年(2016年)总交通量分析31 3.5 开发项目停车需求预测32 3.5.1停车需求的指标确定依据32 3.5.2停车需求预测34 4项目交通组织分析及影响评估36 4.1 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标准36 4.2 项目生成交通量对周边路网的影响评价36 4.2.1路段36 4.2.2项目生成交通量对交叉口的影响分析37 4.3 项目建设对公共交通的需求评价39 4.4 项目出入口设计及影响评估39 4.4.1项目出入口设计39 4.4.2项目出入口交通影响分析4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铁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铁路》 编制说明 一、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及编制技术依据 (一)必要性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铁路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来,各评价单位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至2005 年,我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7 万余公里,环境影响评价为铁路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4 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 年,全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 万公里,建成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起骨干作用的大能力铁路通道,形成快速客运网络、重载煤炭运输网络和快速集装箱运输网络。我国将迎来铁路建设跨越式大发展时期,规划建设的铁路将体现高速、重载的特点,且建设周期短,现有的粗放型环评技术条件已不能适应铁路大发展的需求。 为反映近十几年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新的发展成果以及国家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铁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2005 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纳入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关于下达2005 年第三批国家环境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环办[2005]61 号)中下达了工作计划,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院”)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铁路》。(二)编制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 号)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 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声环境》(HJ/T 2.1~2.4)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 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 9、相关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 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 141-2010)第 4.0.3 条和 6.1.2-2 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 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X路、X路、X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 —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XX年和XX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 、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五、交通需求预测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 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1、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17.6.28

项目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 证书等级甲级项目成员: 项目负责人 *** 规划设计师 编制人员 *** 规划设计师 *** 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2) 1.2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2)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3)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4)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4) 2.3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5) 第3章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3.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8) 3.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8) 3.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8) 第4章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4.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9) 4.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9) 4.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10) 第 5章结论与建议 5.1 分析结论 (10) 5.2 相关建议 (11)

第 1 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位于**市**区,南侧为***路,东侧临 ***路,西临***大道,北侧顺堤河绿化带,靠近***,其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如图1-1 所示。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投入使用,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好,通行便捷;周围生活、市政公用设施有一定配套,已经建成几个高档居住小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图1-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276.3亩,调整前设计容积率0.45,计容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建筑密度37%,绿地率34%,机动车位53辆,非机动车3168辆。此次将西侧原规划的体育馆调整为5000平方米,新增两幢教学楼,共40间标准教室,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调整后设计容积0.47,计容建筑面积85890平方米,建筑密度39%,绿地率35%,机动车位81辆,非机动车5440辆。目前在校师生5600人,预计规划新增学生1600人,预计将来在校生7200人。 项目地块现状如图1-2,原规划总平面如图1-3,原规划鸟瞰如图1-4,调整部分局部规划鸟瞰如图1-5,调整后规划平面如图1-6。该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建设规模较大,建成投入使用后引发的交通量会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多大的交通影响,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尚缺少专业的分析及评估。 * 图1-2 项目地块现状 * 图1-3 原规划鸟瞰图 * 图1-4 原规划总平面图 * * 图1-5 局部调整地块规划平面及效果 为了保证项目调整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交通环境,同时也使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委托****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建议。

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摘要】本文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交通运输项目环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讨论了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评价的措施建议,对于加强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1.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1.1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模式不健全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建设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模式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导致有些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未能进入评价决策过程,滞后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同时由于这些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程序没有满足项目的需求,没有形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缺乏对交通运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滞后,甚至有些项目的环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任意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时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程序已被用来作为交通运输项目评估的重要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成为交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工作标准。另外,从当前我国现有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资金分配情况来看,交通运输环境影响评估没有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甚至环境影响评估费用不落实,使很多建设单位由于资金不到位,对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进行正常执行。 1.2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程序不完善 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不够完善,当前对于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管理不够,对于影响周围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因素重视不到位,在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过程甚至带有损害个人和单位利益的现象存在。对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进行评价,需要公路工程选线选址,建设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公众参与是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可或缺的环节,公众参与是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前,如果没有形成新的选址、定位和路径选择,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公众对于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管理的参与权。交通运输项目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牺牲公共健康利益,甚至会导致进一步的治理重复投资。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评价的缺乏和环保设施缺乏使用是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程序不够完善的结果,如果缺少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环节,就会忽视环境影响效益,无法实现对项目的开发建设。因此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是必要的。交通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扩大可以进一步促进交通工程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交通项目的建设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