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高校后勤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后勤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业内人事的普遍关注。高校后勤身处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之中,既是高校发展的保障者,又是校园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创新者,如何建设适应高校后勤实际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动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企业文化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践与认识中体察到,哪里的企业文化发展繁荣,哪里的企业就发展壮大,人们的思想就和谐稳定。

(一)对企业文化的初步认识

1、“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棋牌活动、体育活动、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总之众说纷纭。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

3、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文化”的内涵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其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通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包含有三种:

(1)是大体沿用西方学者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有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路等内容。

(2)认为,整个企业文化可从决策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精神文化、娱乐文化和联谊活动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3)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含有企业形象、企业素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制度、团队意识、企业文化活动等子系统。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从社会当代文化的层面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5、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集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把企业文化分为四个方面:(1)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2)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说的话、做的事,奖励行为等)构成的管理氛围。(3)由现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4)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查尔斯·希尔和盖洛斯·琼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们之间和他们与企业外各利益方之间交往的方式。结合中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指一定阶段上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精神、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习惯等。

企业文化具有其固有的特征:第一,具有时段性。它不是指企业的历史文化,也不是企业的目标文化;第二,其本质在共识性。它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而不是可能成为企业未来新文化的文化种子;第三,具有范围性。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部分人、部分部门认同,则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第四,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二)企业文化的层次构成

1、精神文化。是用于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来只有人才具有精神的,概念的本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它是由企业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集力和向心力,是企业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2、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

3、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活动等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模范人物的行为、员工的行为等。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结果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先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效仿的行为规范,他们是真正的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

4、物质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设施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建设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

(1)工作环境的改造。工作环境也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环境清洁绿化,办公场所美丽整齐,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凝集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文化设施建设。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更为强烈,求知、求美、求乐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课题。建立和完善员工的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内容。

(三)职工素养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内核

(一)我国古代的孔孟之道,虽然与今天的“德”不可同日而语,却是最早的“德治”。以“德”治国也要以“德”治企。加强职工道德素质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内功;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无形资产、资本。职工道德素质建设要通过各种载体、各种形式进行,它贯穿于企业运作的人本管理、教育的全过程,且要注重积累,形成系统,形成人文环境,形成人本氛围,并不断得以强化,丰富成企业文化。

(二)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行动, 是劳动者稳定地取得生活来源所从事的工作。道德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据人们的内心信仰,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并辅以法律,行政等手段来维持的原则规范,行为活动和心理意识的总和。

(三)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与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也密切相关。员工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协调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企业的科技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员工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员工的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三方面的功能:即有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员工上进心。

(五)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一部宏大的公民道德建设法规,从其性质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内容措施、方式氛围、法律支持、政策保障、加强领导等方面来看,其内容极其详尽,包容深广。而施行3年多来,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而公民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日显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无论从外因还是内因来讲虽然都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命运,但又不得不面临着寻找突破口的尴尬局面。

1、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追索企业发展的文化渊源及职工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工道德素质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乃至社会、国家未来不可估量的财富。对内能够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的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

2、目视职工道德素质建设的现状,摒弃其存在的误区及弊端。

(1)职工道德素质建设的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呈现的是一派僵化现象。以“口号化”为例,许多企业注重喊口号,到处是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职工道德素质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文化是需要底蕴和根基的。每个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创业和发展轨迹,因此形成不同的特点。一个企业文化的优秀与否,不仅要看昌盛期,更要看困难期,还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职工道德素质建设重在内涵,重在实质,并非长此以往,而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要求。

(2)职工道德素质建设趋向于一定的狭隘性和保守性。现在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且我国即将进入WTO,保守、狭隘的企业文化是站不住脚的。入世后,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企业要建立更为有效的经济模型、提升综合管理优势、寻求战略伙伴都要面向全民族,面向全世界。

(3)职工道德素质建设对员工个人价值认识和发挥不足。员工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他们处于被管理地位、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关怀和尊重。在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重视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才强国,人才施政,人才兴企”,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员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行激励体系多样化,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将企业文化效益推向更高层次。

(四)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也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

1、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一个人高尚品德的养成是不可能在学校学习实现的。更多的是从外部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认知,将这些认识,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外

化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当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时才能实现。唯有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和人生智慧,也往往能够激起一个人行动的勇气。否则,人们就疏于行动,性格和意志就容易萎缩。高尚品德是通过磨练而变得完美。

2、作为员工应对工作踏实认真,精益求精;对企业应遵守规章制度、保守企业秘密,履行自己职责;对同事应相互帮助,不私下议论、贬低、中伤、诽谤、挖苦打击,怀宽容谅解之心。

3、通过企业文化,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企业利益、以企业利益为重、刻苦钻研业务,积极为企业技术革新改进、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4、企业文化就是“多称赞别人”,鼓励别人进入更好的工作状态,以期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的企业文化。服务顾客,务必做到热情、礼貌、周到、细致、耐心、确保顾客满意。

5、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和服务质量,也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的声誉。

6、企业文化中警惕虚伪文化。警惕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道德的腐败。激励员工追求自我实现精神所采取的措施,足以鼓励员工的工作达到卓越的程度。合理用人,使平凡人干出非凡的成绩。

7、“诚信”是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准。员工有了它,无论对待本职工作,还是份外的紧急任务,不管领导在与不在,都会以诚信为本,恪守信任。再不会像过去那样,遇事总是口头答应,手脚不动。

8、抓“情理”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的主要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谓“情”包括三层意思:了解实情,有关心爱护的真情,要尊重对方的感情。所谓“理”,是要理智地进行教育工作,以理服人,让受教育者理解教育者的苦心,达到以诚相见,以心沟通。

9、无论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还是创造企业著名品牌,都离不开员工的职业道德,有了良好的员工、职业道德,就能塑造好的企业形象,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反映企业传统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道德,体现出员工科学文化素质。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一词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纵观综合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我们一般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什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我们认为,它是高校后勤企业在完成社会化、企业化改革,相对独立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以高校后勤员工为主体,以实现“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以完成经济和社会责任为目标,以凝炼的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理念为核心,以人本管理为目的,自觉形成的具有高校后勤企业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的战略目标、团体精神、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同一般企业文化具有相同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其中,物质文化层次处于较低层次,它是高校后勤

企业文化的外在形象层次,作为载体,折射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等;制度文化层次指员工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是对企业本身和员工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体现精神文化的意义;精神文化层次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主要指高校后勤企业的团体精神和员工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它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次的基础,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精髓。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因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是在改革发展中塑造和培养其独特风格的文化。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以高校后勤职工为主体,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制的总和,它是后勤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产生成长于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可以说它是高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跟着高校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一大特色。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后勤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充满了高校校园。

虽然高校后勤的日常工作并不直接体现高校的教育育人职能,但其为高校教育职能的实行起到了保证服务的重要作用,后勤工作为教育职能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后勤工作中实行的好的体制和规章制度,对后勤职工的观念、行为具有制约、规范作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对人、财、

物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教育职能工作效率的提高;后勤工作体现党对群众的关怀,稳定教职工队伍,进而促进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维持稳定师生生活秩序,为高校办学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后勤工作又是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后勤职工在服务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气质、修养,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后勤群体的文明水准,其服务态度和质量如何,对学生的成长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后勤“窗口”的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去陶冶人、教育人,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可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间接的形式服务于育人工作。同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后勤企业文化形成的姓“教”的属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理论和精神,都是后勤企业文化具有育人功能的要求与体现。

另外,在一般社会企业的运行机制中,企业文化是作为刺激企业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它们利用企业文化刺激经营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寻求企业资本不断地无限制地扩张,市场无休止地拓展,把追求经济效益摆在首位,定为其最高目标。而高校后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将盈利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就其目前的市场而言,大多数高校后勤实体限于校园市场之内,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满足于校园市场的各种需要,更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后勤企业的最高目标是服务于人,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从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必然成为了后勤企业文化引导后勤企业向前发展的航标。从这个方面讲,后勤企业文化称得上是一种超功利主义性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它同企业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特征。但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同一般企业文化相比,又有着其固有的特殊性。

1.自1980年秋美国的《商业周刊》以“企业文化”作为封面并首次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就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世界潮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民营企业的发展,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我国企业也开始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过1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我国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已趋向成熟,但我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则是近几年由于高校规模扩大、高校后勤逐步被剥离出来之后,因而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和建设明显滞后,不成熟性显而易见。

2.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已经没有任何束缚和后顾之忧,它们可以甩开膀子在市场经济中放开一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寻求发展。但是,高校后勤企业则像初生的婴儿,还不能完全自立,还带有母体的痕迹:(1)长期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形成的“福利型后勤”根深蒂固,像影子一样无法摆脱;(2)“后勤是个框,什么人都可以装”,既有高校的历史原因,也是高校维系稳定的需要,是高校后勤的现实写照。同时,高校后勤的部分员工素质偏低,观念落后,长期形成的定势习惯即处长指挥科长、科长指挥员工、正式员工指挥临时工的状况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转变,这就造成了当前高校后勤企业人浮于事、作风拖沓、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使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加大。

3.一般企业是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企业的发展、竞争总是围绕利润而展开,它只在法律的规范下被动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而高校后勤

企业,必须把高校的社会责任作为自身的目标,实现“三服务、两育人”,而且这种社会责任目标必须主动去实现,这是由高校后勤企业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这种社会责任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同企业的经济目标不相一致,甚至会发生冲突,一旦产生矛盾时,高校后勤企业的经济目标必须让位于社会责任目标。

4.一般企业在其成长、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是靠市场为自己导向,经营的范围和内容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经营的规模会根据市场波动收缩或扩张,它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随时调整自身的战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它只是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间接调控。绝大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则不同,它虽然也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依靠市场为自己导向,但它的经营规模依赖它所依托的高校的规模,它的经营范围和经营内容受到它所依赖于生存的土壤即校园市场的约束。它在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间接调控的同时,更重要的则是接受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控,还要接受高校党委和行政的监管,其经营的灵活性远不如一般企业。所以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具备与一般企业文化不同的特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准确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它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高校后勤事业正处于改革转型期,文化的创新和变革已成为高校后勤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校后勤集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广大后勤职工,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

主题,以党建为保障,强化科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创建新型后勤企业文化,使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迈上了质量、效率、效益、安全协调发展之路。

第二节企业文化——高校后勤发展的助推器

一、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高校校园中,以后勤职工为主体,以后勤企业为依托,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为基础,在长期的管理、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信仰追求、员工素质、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载体的综合,是以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职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人本管理理论。后勤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后勤事业由经验管理、生产管理向高层次管理水平——文化管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优秀的后勤企业文化能够衍生出鲜明的管理与服务理念,经过文化的浸润能营造出可以净化学生灵魂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因此,教育这一固有属性使得建设后勤企业文化成为后勤发展自然与必然的要求。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一样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大系统中的小系统。要把学校办成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就必须有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做支撑。后勤企业文化是后勤企业的推进器,是高校后勤企业稳定和发展的支柱,是后勤工作的制导系统,决定着后勤企业工作的发展速度与状态。优秀的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后勤在学校各部门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后勤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满足后勤职工的精

神文化需求,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后勤企业相关部门工作的效能与服务质量,是实现“三服务、两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条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起步晚,但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只会不断深化。作为特殊企业的高校后勤,如何在具备企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双重属性条件下,完成其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实现同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担负起“三服务、两育人”的己任,是所有高校后勤人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是高校后勤企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高校后勤企业打造和培育其独特风格的文化,是促进高校后勤企业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当前,我国高校后勤面临的巨大压力是历史包袱沉重,思想观念落后。建立清新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后勤企业的历史包袱主要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和后勤从高校剥离时带来的人员负担(包括数量负担和结构负担),原有高校体制下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了大量的后勤工作人员,在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和重组时,为了高校职工的稳定,后勤人员不仅没有减少,甚至还大量增加,同时,虽然后勤员工中绝大部分人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但从整体上看,相对于高校中的其它部门,部分后勤员工的素质偏低且年龄老化。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后勤观念的影响,后勤人员的责任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向心力不强、缺乏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活力。在这种条件下,通过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后勤员工的素质的根本之道。

2.高等院校融教学、科研、后勤三位于一体,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后勤,这是由高校后勤的保障功能决定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认为,高校后勤的本质特征始终姓“教”。任何想把高校后勤与高等教育彻底分离,使高校后勤完全商业化、市场化的观念都是偏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后勤,

高校的育人宗旨离不开后勤,高校学生的特殊学生生活方式离不开有别于其它行业后勤的高校后勤。高校后勤企业也离不开高校母体,离开了高校这块沃土,高校后勤企业就成为无源之水。因为高校后勤企业就是高校的校园企业,由高校后勤组建的与高校后勤无关的企业不是真正意义的高校后勤企业。高校后勤企业与高校息息相关,它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延伸,它不仅要以自身的文化品位建设高校的载体文化硬件设施,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通过载体文化氛围起到催人上进、令人奋发的作用,而且对高校文化积淀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和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助推器,也是高校稳定的减震器。

3.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如前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各种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在趋于理性和成熟。随着高等院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企业也开始渗入高校切割原属高校后勤的蛋糕,高校后勤企业从高校规范剥离后,一出世就面临着市场经济成王败寇的巨大竞争压力,同时,高校后勤企业作为初生牛犊凭借高校的强大经济和人文实力,面对校园的丰盛市场和校外的广阔天地,也有着加速自我发展的强烈的内在冲动。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发展自我?只有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大做强,实现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同时,建立特有的企业文化,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对高校后勤企业的客观要求。

二、建设后勤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种弥漫在企业中的动态的精神状态,是企业的灵魂。可以说,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是一盘散沙,因此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与重要。

1.建设后勤企业文化是内在育人属性的要求与体现

一般讲来,只有良好的后勤企业文化才能衍生出鲜明的管理与服务理念,经过文化的浸润才能营造出可以净化学生灵魂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因此,教育这一固有属性使得高校后勤企业着力建设企业文化成为其自然与必然的要求。

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高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管理工作一样是学校的支柱,是学校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可以说没有后勤的存在,学校就办不成,更难说办好。要把学校办成一流的高水平大学,逐步步入顶级与世界接轨,就必须有一定特色的一流的后勤保障支撑。而后勤企业文化又是后勤企业的稳定器,是高校后勤企业稳定和发展的支柱,是后勤工作的制导系统,其决定着后勤企业工作的发展速度与状态。加强后勤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配合支持高校教学,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条件。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形式下,实施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落实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顺应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新体系建设的趋势与要求,也是促进后勤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树立后勤在学校各部门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后勤企业部门的凝聚力,进一步规范后勤工作,满足后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其

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后勤企业实体工作的效能与服务育人的质量。可以说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后勤企业工作的指南与准则。

2.建设后勤企业文化是缓解外界条件压力的需要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之时,国家和各省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和支持性政策。但在后勤企业尚未成熟之时,这些政策实际上不能完全起到预期作用。相当多的后勤企业由于改革起步晚,甚至根本没有在政策上受益。现在,这些政策的时效已经过去,却没有后继政策出台,这样就会使高校后勤企业与社会企业形成强烈的不对称,处于不利地位。另外,为数不少的看中高校潜在消费市场的社会专业企业,它们对高校后勤具有不可小视的渗透力。种种外界因素对高校后勤企业形成了现实威胁,高校后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市场,就必须利用、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指南,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过硬的服务质量,提高、增强内部素质,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所高校后勤企业的形象和精神,良好的高校后勤企业形象,需要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支撑。高校后勤企业实体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从后勤产品到后勤服务质量,从市场营销策略到服务经营理论,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无形力量的因素,无不体现着高校后勤企业的形象。通过建设后勤企业文化,可以形成员工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服务理念,转变旧的传统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使后勤企业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因此,加强建设后勤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高校后勤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而且可以增强其在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乃至社会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后勤企业的凝聚力。高校后勤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后勤服务只是一个平台,没有良好素质的后勤企业,后劲不足,生命力是有限的。在高校后勤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源泉。另外,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规范高校后勤企业的各项活动,现在高校后勤企业是一个特殊的企业,人员结构构成较复杂,有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从学校分离出来的有编制的“老”职工,也有后勤企业自行聘用的非编制内的“新”职工,他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同样各有各的不足之处。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从制度文化的角度上讲,总体上、制度上和形象上对职工的后勤服务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和约束。有效的约束力能够提高后勤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后勤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进入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形成坚强的团队和统一的意志,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文化的理论,而且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短视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没有政策倾斜的条件下,日新月异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越来越需要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理论来指导。

三、企业文化在高校后勤的重要作用

1.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2.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

3.激励作用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3.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浅析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 张宏建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功 能以及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建设育人功能公信力 一、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高校后勤文化是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社会企业文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组织。高校后勤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育人文化、具有育人的性 质。 那么,什么是高校后勤文化?所谓高校后勤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高校后勤员工以“三服务、三育人”①为宗旨,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校后勤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 高校后勤文化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三个层次。 物质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表层部分,是通过就餐环境、住宿环境、水电保障和校园环境等表现出来,通过其物质显现状态来折射出高校后勤的经营理 念、工作作风以及服务的质量。 制度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里层,集中体现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员工应遵守的

各种行为准则或规章制度、奖惩方式以及信息沟通等后勤组织内容。 观念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核心。高校后勤文化是以“三服务、三育人”为宗旨,以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题,要求后勤员工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营造一种服务育人的氛围,使后勤文化不断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去,从而进一步缓解“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同后勤保障能力、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功能 高校后勤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持久的。在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起着“育人作用、凝聚作用、创新作用”。 1、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发挥着育人作用 高校是教育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由于自身的服务属性决定了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的育人的重要环节。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后勤服务理念。后勤服务要将“无意识”的服务变为“主动”寻求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素质的展现来熏陶、陶冶服务的对象,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 育人”的功能。 2、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以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团队 高校后勤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量。通过培育后勤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建立员工与后勤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等与整个高校后勤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敬业爱岗、奉献育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后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后勤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后勤管理工作中要有开发的观点,要善于营造一种舒畅和谐的环境,以协调后勤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消除不利于团结的因素,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后勤团队,为塑造良好的后勤形象奠定基础。 3、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激发后勤的创造力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育人,提高师生满意度为后勤组织的价值观念。通过后勤文化的建设,可将后勤组织的信念变成后勤员工

第五讲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讲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高校后勤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后勤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业内人事的普遍关注。高校后勤身处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之中,既是高校发展的保障者,又是校园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创新者,如何建设适应高校后勤实际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动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企业文化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践与认识中体察到,哪里的企业文化发展繁荣,哪里的企业就发展壮大,人们的思想就和谐稳定。 (一)对企业文化的初步认识 1、“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棋牌活动、体育活动、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总之众说纷纭。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

3、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文化”的内涵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其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通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包含有三种: (1)是大体沿用西方学者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有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路等内容。 (2)认为,整个企业文化可从决策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精神文化、娱乐文化和联谊活动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3)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含有企业形象、企业素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制度、团队意识、企业文化活动等子系统。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从社会当代文化的层面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一些思考 (1)

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一些思考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 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一般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的道德规范、文化传统、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制度等八个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企业价值观,它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基本信念和最高目标,是企业及员工的价值取向,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它告诉员工,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基础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应该建设在三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一是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同的高校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后勤文化应该植根于校园文化的沃土中,带有浓浓的校园文化色彩,适应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二是大学后勤特色,作为服务于高校的后勤,它有别于一般

的社会服务企业,这个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属性上;表现在它的外部环境是完全的市场,而它的服务运作却很难按照市场的规则去运作。三是企业文化,多数学校的后勤实体不是独立法人,但是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却是比照企业模式在开展,因此社会企业的一般做法对高校后勤仍然具有指导作用。弄清楚了这三个基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就有了载体和土壤,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才会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 三、高校后勤的特殊性 高校后勤有其特殊性,一是其教育属性,要求这种文化紧扣服务与育人,不仅对内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激励力,对外也具有引导、教育、鼓舞学生的作用,真正达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二是其有浓厚的公益服务的性质,高校后勤服务基本都是微利服务,特别注重服务质量,关注服务态度、服务程序、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注重顾客的满意度提升和学校保障能力的加强。三是后勤实体服务范围广、服务项目多,各种服务的特性差异大,既需要采用专业化的服务,也需要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顾客不同的需求。四是高校后勤面对的顾客主要为青年学生,从年龄上看服务群体相对比较单一,具有共同的年轻人的特点和朝气;从生活习惯上看,这些学生又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阶层和不同背景的家庭,其生活习性差异很大。为此,高校后勤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都有其特殊性,高校后勤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有别于一般的社会企业。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文章从后勤改革的角度,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构建高品质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社会化改革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下,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培育、发展、固化起来的,是由企业员工共同形成的心理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与之相应的管理特征和管理观念所构建的一种微观文化,是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具有灵魂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构建高品质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后勤真正顺利实现现代企业化运作,成为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现代企业意义的经济实体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高校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必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促进企业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载体,高校后勤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必须根植于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校园文化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沃土和源泉,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母体。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一定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共性和教育背景。体现深刻的人文特色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孕育和谐的后勤团队。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鉴于后勤职工的文化素质较低的状况,只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原则。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步,要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以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宗旨,以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廉价、高效、多方位的后勤服务为根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企业经营理念。 河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在改革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高品质的后勤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从政行为推行公开化,实行基层教代会制度,加强工作透明度;用人办法推行聘任制,为职工创造学习和竞争的氛围;经济行

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在军队作战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办学校也是如此,它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条件。而校舍的建设和维护,设备的购置、维修和保养,经费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及办学所必需的各项服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都要由后勤人员去创造。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为后,实为先,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条件,只要认真细致、努力创新地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就能使学校的所有工作有良好运转的局面。我认为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坚持服务师生的原则,扎实做好后勤工作。 一、后勤工作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 学校管理的内容很多,各种机构各负其责,其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后勤工作尽管是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必须落脚到教学这个中心上来,围绕和服从教学需要,保证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理顺这个关系,才能明确后勤工作在学

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后勤部门的轻重缓急。另一方面,要保证重点,特别是在财力和物力的安排使用上,要确保教学这个中心,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经费的使用方针应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尽可能增加教学科研经费,对其他可办可不办的事要压缩或削减经费。 学校以教学为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就决定了学校后勤工作必须为教学服务,它要求后勤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工作。 二、后勤工作要坚持服务师生的原

则。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离开了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就不能进行,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落实到具体的对象,那就是为师生服务。 要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原则,首先要认清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全校师生明确后勤工作为建立正常的学校秩序和办好学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同时要教育后勤管理人员,使他们知道后勤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其次要克服后勤工作低人一等的思想,要教育他们甘当配角,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一、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积极倡导和培养高校后勤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诚实守信、以人为本、满意服务、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认真落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熟悉专业、责任心强、勤学善思、提高自我”的基本行为规范,严格遵守“举止文雅、言辞有度、细致热情”的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不断内化为理念,外化为实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后勤文化,促使高校后勤文化与后勤改革发展战略、后勤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发挥后勤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不断提高后勤队伍全员素质,培养卓越团队,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深化后勤改革、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1、整合思想理念,初步建立后勤价值理念系统 通过调研、座谈、咨询等形式,整理、归纳后勤工作各种思想动态和理念价值观,提炼出后勤工作的基本信念、共同愿景、工作作风、管理理念等精神文化,整合为后勤文化的价值理念。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使命和价值观,回答:“主张什么和提倡什么”的导向。 2、规范工作行为,初步建立后勤行为规范系统。 通过强化后勤星级服务、建立后勤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等举措,着力构建后勤保障体系、后勤服务评价体系和后勤服务文化体系,编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手册,主要包括各项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准则、质量标准及绩效考核办法等。明确后勤工作质量目标,规范“怎样做和怎样做好”的行为。 3、提升服务形象,建立后勤服务形象意识、品牌意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熔炼执行力团队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式,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美化环境、提升品味、完善设施”的形象工程,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形象和信誉,树立形象意识、品牌意识,营造内外和谐环境。 三、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以后勤文化为指导的原则。认真深入贯彻推行后勤文化,不断整合、创新和丰富后勤服务文化。 2、以后勤中心工作为基础的原则。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年度工作目标,深化后勤改革,推进管理型后勤、保障型后勤、节约型后勤、创新型后勤建设。 3、以管理、服务、保障职能为核心的原则。以星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节约型后勤和四个文明建设等为契机,不断强化管理、服务、保障职能,培育后勤文化。 4、以精神、行为和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原则。从精神、行为和形象三个层面把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后勤服务文化是精神氛围、环境氛围和制度氛围,规范后勤服务文化。 四、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1、继续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在行为。 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位是否规范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早会 所谓早会算是在每天上班前用若干时刻宣说公司的价值观念。早会应注意以下几条: 1、事先应充分预备好宣说材料 比如,假定要建立“节省成本”的企业文化,那么环绕着“什么是节省成本的文化”、“什么原因要节省成本”、“怎么节省成本”预备好详细的宣说材料。宣说材料要有理有据,有充分的说服力。 2、一具宣说主题应多次重复宣说 一具主题宣说一至二周,反复重复,每天宣说同一主题,但应用别同的方式宣说同一内容,以免听众感到枯燥。重复是提高内化程度最重要的办法。 3、早会要紧是思想建设,而别能要紧是布置任务 有的公司开早会要紧是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这固然也别是错误,但这别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观念建设。 4、早会应有一具严肃的气氛 早会的气氛应严肃,大多数以早会方式建设职员思想的公司用站立的方式进行,普通早会结束时高呼口号,口号普通反应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喊口号可振奋精神,提高人的神经激动度,对提高工作效率是有利的。 5、同一主题应周期性反复 比如用一周早会的时刻建立成本观念,过了几个月后,还能够用一周重复同样的主题,再几个月又要再次重复。重复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原则。 6、早会的时刻宜操纵在一刻钟左右 调查显示早会时刻太短则效果别明,早会时刻太长则容易使受众疲劳,产生逆反心理,一刻钟左右的时刻是比较合适的。 7、早会的主持者应多样化 推行早会制的公司在开始时期每天应由要紧干部主持,以定下要紧的宣传调子,未来能够安排职员主持,但要防止职员主持早会走题,或宣传与公司价值观念相反的事。 8、早会应全公司全体进行 如公司规模小,可集中进行,如公司规模大,能够分部门进行,每一部分设立宣说师,在宣说前都应发下宣说材料。 9、早会频率咨询题 最好是每天早会,如业务太忙也能够每周抽若干天早会。 10、早会宣说的内容应成体系 早会宣说内容应在总价值观念的体系下成系统地宣说。 比如,某公司的总价值观“创新无限,服务人类”,子价值观有“学习重要性”、“工作主动性”、“节省成本”、“顾客至上”、“在变化中求新”、“要成功就必定会有错误”、“永无止境的工作合理化”等。 早会是建设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办法,松下曾说过:没有社训的公司是没有灵魂的公司。 二、思想小结 所谓思想小结算是定期让职员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比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怎么改进。 思想小结是一具很有效的办法,这是一具自我反省的过程,能够促使职员仔细考虑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达到优化行为的效果。 思想小结上交后,应由领导赋予评论并反馈给职员,指出对其反省的看法。那个反馈

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13116974.html, 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赵煜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9期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党政宣传、服 务学校各项组织工作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信息、文化以及科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新形势下形成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做好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当今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在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以及其在新形势下发展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一、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党的领导在学校后勤工作中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学校后勤领域党的建设能否抓好,关键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贯穿于学校后勤工作之中。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科学研究以及学生日常学习与在校生活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提升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能力与服务质量,对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校园文化、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后勤工作的有关要求,体现学校后勤工作“三服务”、“三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1]。与此同时,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可有效提升学校员工综合素养,加强后勤工作者以及学校教师的凝聚力与责任感,形成后勤文化,促进后勤工作者自身价值的有效发挥,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提供良好校园环境。 二、新形势下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学校后勤思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诸多新问题。 (一)人员结构多元化问题 自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后,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为学校后勤工作中高素质、高专业化、创新性职工的引入,提供了机遇。在此发展过程中学校后勤工作出现了“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三种职工组成结构[2]。由于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组织结构的不同,后勤工作人员素质、职工利益相对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加大了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提升了学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难度。 (二)人员思想状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六个关系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六个关系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10-09 13:59:00 ] 作者:段常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健词: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教育;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人帅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关系的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进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充实和改进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拟结台成人高校的教育特点,谈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六个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很广泛,但归结起来无非是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两个方面,而政治理论教育则是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了解并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与理论教育有许多共同点,如共同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理论基础、正确灌输与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针等等。但是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外延,谁也不能代替谁。 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重点充实和改进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脉膊,达到理论灌输、行为调节和纪律约束的统一。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德育工作,达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 现实中,政治理论教育常常处于受轻视、受冷落的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解决眼前的思想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带有治本性质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减少了,而带有“消防”、“补漏”性质的零敲碎打方式多了。有时,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动地应付和附属于某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所起到的也只是“配合”、“呼应”的功能和作用,由此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行为。比如:某一时期只重视学校招生人数,而忽视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审核,招进个别品质恶劣的学生;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养成等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深人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有力措施。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台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不少人把二者混淆起来,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只注重理论上的说教,情感上的启发,而放弃了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建设,使思想工作流于形式。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是做人的工作,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其次,他们都要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再次,他们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构建现代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路径

构建现代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路径 伴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进行,高校后勤企业应运而生,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随之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构建卓越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意义、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功能,最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和后勤企业发展实际,对构建卓越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途径进行探讨。 标签:高校后勤企业;企业文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涵 高校后勤企业是从高校中分离出来的,作为企业组织的一个特例。它既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属性;既带有浓郁的高校气息,又兼具企业特色;既要合理兼顾和保留校园文化的渗透熏陶功能、管理规范功能、传播功能、辐射功能和育人功能,又要追求企业文化的人本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团队协作观念;既有经营服务的属性,又有教育的属性;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通过对国内学者相关定义的归纳分析,以及笔者多年后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把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定义为:高校后勤企业以“三服务(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三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在长期的服务、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后勤特色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配套的制度载体的集合。它是高校后勤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特性 高校后勤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不能像社会上一般的企业那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高校后勤企业比社会企业多了一份责任,应以创造更高社会效益为其发展目标,牢记为高校服务是其存在的价值,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基本特性。 (一)服务育人功能 高等院校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场所,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担负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进而决定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以服务育人为根本性特征,这也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高校后勤企业的根本宗旨是“三服务、三育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理论可通过指导实践,引导员工服务的同时教育学生,可凝聚员工的力量陶冶学生情操。 (二)校园文化性

高校后勤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创建与维护

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创建与维护 浙江林学院周日琪 【内容提要】:本文就高校后勤企业进行品牌核心价值提炼与维护进行了探讨,认为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提炼核心价值应当符合后勤业务特点,符合消费者内心需求,符合企业文化。品牌核心价值一旦确定,就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维护下去。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创建维护 一、何谓品牌核心价值 1、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核心价值之于品牌有如灵魂之于人生。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是品牌存在的目的与意义。它表达品牌向相关利益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在精神层面和观念上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和拥护,是相关利益者对品牌的核心需求,也是相关利益者关注品牌的根本原因。对于品牌自身而言,实现价值是一个需要永远努力的事业。在核心价值的统领下进行产品跨种类乃至跨行业都是不断实现价值的过程。在创造财富与强化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品牌的轮廓在利益相关者的心中越来越清晰统一,核心价值就成了他们心中的烙印,品牌任何印迹的出现都会让利益相关者联想到品牌的核心价值,或者当其有相应需求时,也会首先想到该品牌,这样利益相关者对品牌便会产生长久的依赖感。 2、核心价值是品牌识别的核心。品牌的外包装、颜色可以不断变化,产品的具体功能、款式也会在满足消费者具体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换代,品牌的表象总在变化之中,但是总有一层核心的东西保持不变,这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消费者通过品牌核心价值对品牌产生理念上的认识,达到品牌深植消费者心中的目的。 3、核心价值是品牌持续的竞争力。基于变化的竞争,是品牌的战术上的竞争。产品创新的周期越短,老化的速度也越快,品牌靠什么占据相关利益者心中的位置,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呢?品牌长期的竞争即核心价值的竞争,品牌核心价值在利益相关者心中越巩固,这种持续的竞争力也就越明显。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核心价值贯穿企业价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企业向前发展的整体运动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构成了海尔的持续竞争力。 4、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资源的集中导向。品牌核心价值不是宣传出来的,当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之后,品牌的各类战略资源便会以核心价值为中心,倾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沃尔沃堪称由品牌核心价值全面整合品牌战略资源

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XXX学院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路径 近年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XXX学院基于当下师生思想意识多元化特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实现全方位、立体式融入。 一、强化工作指导,深化落实任务。 根据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经学院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同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全院各部门特别是各教学系部?我们的价值观?宣传阵地建设和教育效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二、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立体式传播阵地。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上墙,并通过板报、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微博、微信、LED显示屏、短信、QQ群、飞信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专栏宣传教育活动。截止2015年,就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制作橱窗展板100多块,移动展板60余块,宣传条幅近200条,通过电子显示屏制作播放速递400多条,实现多方位营造积极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利用学院官方微信、微博、网站、校园广播推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及内容内容。截止2015年,学院网站发布信息565条,微信432条,微博624条,广播推送累计超100小时,网络阅读、评论量超20万人次,实现实时引领校园舆论的健康发展。 (三)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注重选择职校生容易接受信息的方式,如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演讲、征文、辩论赛等,将核心价值理念植入文化载体。2014—2015年举办报告会、交流会、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近800次,主题班会30次,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近200项,开展特色志愿者活动40多项,服务天数计52天,推进日常行为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在文化校园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学教育。仅在第四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我院便开展活动50多项,1000多人次获奖,构建理论教学与人文培育共进共荣发展体系。 三、纵横扩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以“节点”连“长线”,利用升旗、重要节日及纪念日等“节点”,坚持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模范人物教育和激励大学生,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文明修身行动相结合,与

高校后勤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创建与维护

高校后勤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创建与维护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创建与维护 浙江林学院周日琪 【内容提要】:本文就高校后勤企业进行品牌核心价值提炼与维护进行了探讨,认为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提炼核心价值应当符合后勤业务特点,符合消费者内心需求,符合企业文化。品牌核心价值一旦确定,就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维护下去。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创建维护 一、何谓品牌核心价值 1、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核心价值之于品牌有如灵魂之于人生。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是品牌存在的目的与意义。它表达品牌向相关利益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在精神层面和观念上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和拥护,是相关利益者对品牌的核心需求,也是相关利益者关注品牌的根本原因。对于品牌自身而言,实现价值是一个需要永远努力的事业。在核心价值的统领下进行产品跨种类乃至跨行业都是不断实现价值的过程。在创造财富与强化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品牌的轮廓在利益相关者的心中越来越清晰统一,核心价值就成了他们心中的烙印,品牌任何印迹的出现都会让利益相关者联想到品牌的核心价值,或者当其有相应需求时,也会首先想到该品牌,这样利益相关者对品牌便会产生长久的依赖感。 2、核心价值是品牌识别的核心。品牌的外包装、颜色可以不断变化,产品的具体功能、款式也会在满足消费者具体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换代,品牌的表象总在变化之中,但是总有一层核心的东西保持不变,这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消费者通过品牌核心价值对品牌产生理念上的认识,达到品牌深植消费者心中的目的。 3、核心价值是品牌持续的竞争力。基于变化的竞争,是品牌的战术上的竞争。产品创新的周期越短,老化的速度也越快,品牌靠什么占据相关利益者心中的位置,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呢品牌长期的竞争即核心价值的竞争,品牌核心价值在利益相关者心中越巩固,这种持续的竞争力也就越明显。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核心价值贯穿企业价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企业向前发展的整体运动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构成了海尔的持续竞争力。

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实践探索

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实践探索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各种矛盾更容易凸显,因此,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尤为必要。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加强外宣工作,为学院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提升内宣水平,服务学院党政工作大局;强化队伍建设,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等方面,全面详细地阐述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坚持“三贴近”,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学院改革发展大局,学院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不断提升的相关探索。 标签:高校;宣传思政工作实效;实践探索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下,过去快速发展中积累的一些矛盾会逐步凸显出来,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还有待发展。相应地,在这一时期,高校各种矛盾也容易凸显,因此,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尤为必要。 一、加强外宣工作,为学院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对外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展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平台之一。学院在认真总结与媒体交流合作方法基础上,根据新闻宣传规律,确定重点,拓宽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渠道作用,围绕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和自主招生等工作和社会热点,主动对接校外媒体,主动设计宣传议题,主动为媒体提供素材,切实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办学及骨干院校建设的成果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日报》《芜湖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高职高专网、安徽教育网等国家、省市重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肯定。《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学院特色办学情况;《中国青年报》先后三次报道了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院骨干建设成果,学院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分赛项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并荣获一等奖等;《安徽日报》专题报道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吴威勇救落水老人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以皖浙两工科高校建艺术联盟报道了学院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实效、“学生有技能企业抢着要”为题报道了学院就业工作成绩斐然;《安徽工人日报》头版报道了学院2010届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优秀毕业生:从楼梯间里飞出的“技术能手”——记“合力杯”全国叉车技能大赛电动组一等奖获得者刘飞;《芜湖日报》头版以能力为本高职院校”闯”过就业寒冬为主题报道学院就业工作成效、以“高职院校跨省共建艺术交流中心”为主题报道了学院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合作事宜;此外,《大江晚报》、芜湖电视台等其他媒体也刊发报道学院新闻若干篇。学院连续四年向社会发布《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得到政府、社会高度认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十分必要和迫切。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们就容易被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所侵蚀。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又主要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实践一再证明,即使在社会主义思想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旦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所放松,许多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出来寻找自己的市场。 从社会来说,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的不少领域时有反映,并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从当代的学生情况看,他们虽然热爱祖国,愿意振兴中华,但有的缺少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献身精神,有的尚不能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比,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他们拥护改革,但由于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切的了解,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肤浅,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有时产生偏激情绪;他们渴望成才,但不少人存在着轻视政治的倾向,法纪观念淡薄,道德水平不高。可见,不能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必须经过深入的系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应当指出的是,在这里德育是起主导作用,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第一,从本质上讲,德育就是要把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关系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后代身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德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从而调节他们的行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并使这种理想和信念转化为能动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支配着他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预定目标而奋斗。 第二,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当中,起着主导作用。恩格斯说:“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智育、体育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学好专业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院校的性质、任务和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