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

第十章

第一课时统计调查(1)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初一备课组

学习目标: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

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一、自学课本135—137页。

二、合作探究

问题 1 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为解决此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首先对全班同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为此要设计调查问卷。

思考: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欢节目的差

问卷中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阅读)利用调查问卷,可以收集到全班每位同学最喜欢的节目的编号(字母),我们把它们称为数据。例如,某同学经调查,得到如下50个数据:

CCADBCADCD CEABDDBCCC DBDCDDDCDC EBBDDCCEBD ABDDCBCBDD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看出全班同学喜欢各类节目的情况吗?

杂乱无章的数据不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

我们通常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编号为A的节目对应的数据是4,记为“””

问题2 填表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人数统计表

问题3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来描述数据。请你利用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问题4 总结统计调查的全过程:

1、 ( )

2、 ( )

3、 ( )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5次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

三 探究交流

1 经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60%,三轮车占30%,其他占10%,请画出扇形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

正正 正正正 50

2、春节文艺晚会是大家都喜欢的节目,下面是小刚班级喜爱某种节目的人数分布表,但因不小心,他打翻墨水,有些地方被墨水遮掉了.请你帮他解决以下问题。

(1)被墨水遮掉的3处应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从上表中可知该班同学喜欢_______的人数最多。]

(3)画出条形图表示全班同学喜欢某种节目的分布情况。

四学习体会

1.如何设计一份调查表?

2.整理数据的方法有:

3.条形图和扇形图的特点:

五达标检测

1、某中学初一(3)班5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验,测验题目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统计结果如下:

全对的2人对19题的8人对18题的10人对17题的9人对16题的6人对15题的6人对14题的5人对12题的2人对10题的1人对6题的1人。

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并填上相应数据?

2.你能用条形图把上述数据表示出来吗?

2、根据下面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对滨州市家庭人口数据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2口之家占24%,3口之家占41%,4口之家占20%,5口之家占10%,6口之家占3%,其他占2%。(1)哪一类家庭人口多?占百分之几?

(2)哪两类家庭的百分比之和超过了半数,且最多?

(3)哪两类家庭的百分比之和刚达到30%?扇形图如下:

第二课时统计调查(2)

学习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一、自学课本137—139页。

二、合作探究

问题1什么是全面调查?统计调查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在每个环节中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问题2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都能划燃。”“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请问儿子采用的什么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好不好?

问题3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可以选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全面调查吗?这样有什么弊端?有没有更好的调查方式呢?

问题4 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样的调查方法叫做

,要考查的全体对象成为,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

问题5抽样调查的样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反应出总体的情况?

问题6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劣之处?

问题7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全面调查,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

问题8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要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3)调查全村所有家庭的收入。

(4)调查某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情况。

问题9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样本和个体。

(1)为了检查一批保险丝的安全性,从成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实验。

(2)为了了解我国职工的收入情况,对我国不同省市、不同工种的1000名职工的收入进行调查。

三、巩固运用:

1、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为了了解炮弹的杀伤力,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B.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睡眠状况,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C.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D.对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结合实际情况,下面几个抽样调查中选取样本的方法合适的是 ( )

A.为了解流水线上所生产罐头食品的质量,每天打开第一箱,从中任意抽取5只罐头检查

B.结合统计学习,为了解学校附近5个十字路口车辆通行情况,三年级一班学生每天中午随机抽取3个路口,由学生轮流观察记录,坚持了一个星期

C.某机构为了解本市近年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来到市妇幼保健院调查近一个月的婴儿出生情D.为了解某县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随机抽取5个镇各10户居民进行跟踪调查

3.想了解哈尔滨市初一学生视力的大致情况,想抽出2000名学生进行测试,应该( ) A.从不戴眼镜的同学中抽

B.从戴眼镜的同学中抽

C.中午的时候,测试一些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初一的同学

D.到40所中学,当学校放学后,对出校门的初一的同学随机测试

五、达标检测

1.为了考察一批电视机的质量,从中抽取100台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 ) A.电视机的全体B.100台电视机

C.100台电视机的全体D.100台电视机的质量

2.为了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500名学生是总体B.1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C.每个学生是个体D.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3. 为了作三项调查:

①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②审查书稿有哪些科学性错误;③考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其中,不适合作普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4.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1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B.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全面调查

C.为了了解生产的5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

D.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

第三课时直方图(1)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

3、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难点: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一、 自主学习:

活动一: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

活动二(先独立看书再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 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 cm 。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 (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 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组数组距最小值最大值=-,如:=-组距

最小值

最大值 ,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

组。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 ③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 。

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

所以身高在158155?≤x ,161158?≤x ,164161?≤x 三个组的人数共有 ,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 (不含164cm )的学生中选队员。 活动三: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观察你所画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

①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 。 ②小长方形的高是 。(可用公式表示)

③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 .

二、 巩固运用:

活动三(小组合作)

在上述数据中,如果组距取为2或则4,分为几组,能否选出40名队员,请试试看。

注:画记也可

以写成频数累

计。

四 反思小结

你知道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了吗?还学习了哪些概念? 五 达标检测 1.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是143,最小值是

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

A .10组

B .9组

C .8组

D .7组 2.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

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 8, 15, 5.则第四组频数是______.

3.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它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 A .5 B .7 C .16 D .33

4. 为了解九年级女生的身高(单位:cm)情况,某中学对部分九年级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 , 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并画了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

cm)

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M=_______,m=_______,N=_______,n=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3题) 时间

/min

第五课时直方图(2)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初一备课组

学习目标:1、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频数分布图的意义

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重、难点:重点: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各矩形的高的确定和小长方形表示的实际意义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

复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请大家回忆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⑴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如图:

二、合作探究:

活动二:

⑵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频数组距

频数

组距小长方形的面积=?

=,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 的大小。 ⑶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 三、巩固运用:

⑴请大家在右图中画出频数折线图。 ⑵说说它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三、 反思小结

你对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了吗?

四、 达标检测

1.某县教育部门对该县参加奥运知识竞赛的7500名初中学生的初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

)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所得数据如下表: 身高/cm

频数/组距 频数

(1)抽取样本的容量为;

(2)根据表中数据,补全图中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规定初试成绩在90分以上(不包括90分)的学生进入决赛,则全县进入决赛的学生约为人

2.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环保局工作人员指导下,若干名“环保小护士”组成了“控制噪声污染”课题学习研究小组.该小组抽样调查了全市40个噪声测量点在某时刻的噪声声级(单位:dB ),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设所

(1)频数分布表中的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补充完整频数分布直方图;

(3)如果全市共有200个测量点,那么在这一时刻噪声声级小于75 dB的测量点约有多少个?

第六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

一、知识回顾

1.填空: (1)统计调查的四步是:第一步通过问卷或其它方法_____________,第二步用表格_____________,第三步通过绘图_____________,第四步根据统计图表,经过分析,_____________.(2)描述数据的统计图有条形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调查和_________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_________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样的调查叫做_________调查.

(4)在抽样调查中,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_________,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_________,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_________,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______________. (5)我们学过的抽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__.

2.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了解全班同学视力情况,应该作___________调查;

(2)调查某市观众对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喜爱情况,应该作___________调查;

(3)检测一批灯泡的寿命,应该作___________调查;

(4)公司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应该作___________调查.

3.填空:(1)从一批收音机中抽取30台,调查收音机的质量.在这个抽样调查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

(2)从全校1500名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调查每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在这个抽样调查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

4.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1)了解全校学生喜爱数学课的情况,对某班男同学进行调查;

(2)了解商场的平均日营业额,选在周末进行调查;

(3)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对七年级50名学生进行调查.

5.对某中学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学校共有学生1500名,其中有男生800

名,女生700名.如果样本容量为150,现有两种方案:

A:对全校学生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

B:分别在男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80名,在女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70名进行调查.

你觉得哪种方案调查的

时刻24:0018:0020:0022:0016:002:0012:0010:008:006:004:0014:000:00结果会更精确一点?

二、综合运用

6.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六届 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如 下面的条形图所示.填空: (1)在第____届奥运会上获 得的奖牌数最多,奖牌数是__; (2)在第__届奥运会上获

得的奖牌数最少,奖牌数是__;

(3)最近六届奥运会共获得奖牌_________枚.

7.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来自这三个地区学生人数占全校人的百分比如下面的扇形图所示:填空:

(1)甲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乙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丙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2)如果来自甲地区的学生人数为240人,则这个学校的学生总数(3)通话时间不足9

分的一共有_______次.

10.已知全班有50位学生,

他们来上学的时候,有的步

行,有的骑车,有的乘车.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64

(2)完成下面的条形图; (3)完成下面的扇形图.

11.下表是张强家近几年收入的数据

2007

年份

收入/万元

12320062005

20044

12.费尔兹奖是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一个数学奖项,下面数据是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2)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频数分

布直方图: 3020

10人数

(1)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表,你认为获得费尔兹奖

的人一般在什么年龄范围?

三、知识梳理

一、统计调查

1、数据处理的过程

(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 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

计数据 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2)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

叫划计法。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

现11次。(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的要求: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1)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

(2)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

(3)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满意程度。

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征。

4、总体和样本

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 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况,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

综合练习:1、为了了解某县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0名学生是总体

B 、每个学生是个体

C 、抽取500名学生是所抽的一个样本

D 、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 分析:要明白统计调查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不要错看对象。 二、直方图

5、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 ):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6、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 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 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 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 )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155≤cm x 170≤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高范围内学生的

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极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7、下列调查用全面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A、调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

B、调查中小学生课外资料花费情况

C、调查某种组奶粉的合格率

D、调查禽流感病例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

8、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

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B.抽取的100台电视机 C.100 D.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

9、某商场随机抽查了某月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7,3.0,3.1,则这6天的平均营业额为万元,估算该商场这个月(30天)

的总营业额是万元。

10、某校七年级共有学生600名,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40名学生进行测量,在这个事件中:

(1)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2)这个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吗?

(3)若具有代表性,且数据在0.9~~1.2范围内的比例为40%,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

视力在0.9~~1.2范围内的人数约为多少?

11、某校学生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组织评委对学生写出的

调查报告进行统计,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

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会共抽取了份调查报告;

(2)若等第A为优秀,则优秀率为;

(3)学生会共收到调查报告1000份,请估计

该校有多少份调查报告的等第为E?

分析:调查报告的总份数等于各小组频数之和.

12、某校九年级(2)班课题研究小组对本校九年级全体同学的体育达标(体育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达标)情况进行调查,他们对本班50名同学的体育达标情况和其余班级的体

育达标情况分别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如图所示:

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频率分布直方图九年组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

统计图

(说明:每组成绩的取值范围中,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1)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率各是多少?

(2)如果全九年级同学的体育达标率不低于90%,则九年级同学人数不超过多少人?

分析:①条形图和扇形图都能表示体育达标情况;②根据九年级(2)班的学生达标率与九年级学生的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学生的达标率不同,通过列不等式求出九年级人数的范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 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 ,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