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关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关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关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关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一、国际贸易的环境效

传统贸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论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均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问题。依照这些理,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义上的经济效率,满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壑,破坏国际贸易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同生产和消费活动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应。所以这些效应均会对地区态环境产生长短期的持续作,进而反转影响贸易利益及国民福。

出口为例,由于工业污染密度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长弹性较大,负的规模效果常要大于正的结构和技效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国过度出口往往对境不利,如资源性产品的跨国易常常以资源不合理或过度开为背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产品的盲目出口更

极易破坏平的生态环境,而当代盛行的转因产品贸易已日益被证实后隐藏着不少环境风险。外,从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来看,当国际贸易中凸显的绿色壁垒、境关税,一方面反映了贸易保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侧面反映出不恰当的贸活动将危害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境困境

(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1、生资源破坏

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制的捕杀和开采,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动植物,破坏了地区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濒临绝迹。

2、矿产资源损耗

矿物资源的盲目口导致盲目开采,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境和成品。一方面,资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

中能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稀缺。另一方面,高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经济性,而这一类的产品,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出口占全部出口额较大比重,尤其是一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环境造成严重隐患

(二)、贸易进口中的境问题

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

国家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其他有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速增长。自1993年起,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国际原油市场的依程度加大。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至1亿吨,净进口达41%。这种趋势既对国内易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加剧我国环问题。

2、易污染型产品进

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我国环境压力,尤其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

3、废弃物转移进

近年来,达国家和地区以直接贸易形式向国大陆转移废弃物的事件当严重,2006年从美、日本和香港入境的占口总量的21.3%、7.8%和

11.3%。另据报道仅英国在2003年就向出口毒废弃物36.2吨,价约1155万英磅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池、旧衣物,甚至含放射性物,其再生过程已对使用地环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略

实现我国贸易发展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显得尤为紧迫。(一)、确立环境出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

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在当前我国出口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力之一。政府及相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业结构的重要组成分,借助财政、税收、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2]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展绿色消费的风尚。

鉴于当代国际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ISO14000国标准认

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从设计、生产到回收程中绿色方案的施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认证领域的合作,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壁垒。

(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

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倾向,对进口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涉及。2007年,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产业政策和生物健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废物的进口,对拆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快禁止消耗臭氧层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

三)、建立环境税收制、育环境贸易示范区

国际贸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一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于其生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环

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额利润刺激下盲目发,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度上弥补这一缺失。经济学理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和经营的有益税种[3]着眼于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尽早启动环境税收,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象入手,按照产业特点门别类征收级差性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控功能,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贸易”。

(四)、拓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主动性

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北京:中商务出版社,2006 [3]于永达天宇:反销理论与实务[M].华大学出版社,2004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关于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用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社会生产力和人口都处于一种非常缓慢的增长状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相对狭小,因此,环境与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总体上是和谐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经济活动的需求,以及对环境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日益扩大,加上许多国家忽略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使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三废”污染、水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平流层臭氧的耗损、温室效应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等。 (二)贸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机制 贸易本身不会直接引起环境问题,只有当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因素(如外部性、产权不明确、信息不充分等)存在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贸易才会导致环境破坏。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也成功的将贸易纳入了传统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框架,对贸易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综合来看,贸易的环境效应大致可以归纳为配置效应、规模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结构效应、产品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七个方面。 二、国际贸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 1.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恶化 一方面,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一直高于整个世界GDP。 另一方面,全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但大规模、高速度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只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现象,而非历史的常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更为突出,较之国别或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全人类的高度重视,乃至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浪潮。 2.国际贸易的自然环境效应 国际贸易对自然环境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从有利方面看,自由贸易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大或改善环境容量,有助于增强环境保护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提高自然环境容量。 (3)贸易增加了自然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贸易对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它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主要有: (1)环境污染的扩散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中国如何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是WT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敢想象没有贸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针对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该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政策呢?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表现为关税的降低和应税商品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的减少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随资本主义建立而出现,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变。时强时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国家存在和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政策时期短于保护贸易政策时期。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资本扩张本性的追求。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

的发展。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三、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 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概念:国际贸易、世界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泛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都是国际贸易。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的整体,即世界市场上的所有的商品、劳务等交换活动总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指一国或一地区以本国、本地区为主体,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即以本国本地区为一方,以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另一方的贸易活动,称对外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 概念: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故称有 形贸易。 ?早期的贸易自然是由有形贸易开始发展的,当时并无无形贸易之说,因为所有的贸易往来几乎都是商品的购销及货款的收支活动。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扩大,导致围绕商品购销的各种服务活动急剧增加,例如,运输、 通讯、保险、旅游、服务、专利及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的转让与流动,这些非有形商品的交换活动便是无形贸易。 ? 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又叫贸易值,是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许多国家又通行用美元计算。 ?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两种。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 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由于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为避免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来表示国际贸易规模的大小。因此,国际贸易额这个概念,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由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价值不断波动,因而单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有用贸易量表示的必要。 ?按照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可剔除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 贸易情况。 ? 概念:贸易商品结构

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摘要: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关于环境方面 的限制只会越来越多。本文从当前环境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分析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最后提 出了我国在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外贸管理;环境壁垒 一、环境对贸易的不利影响 各国早已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问题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来禁止一些产品的贸易构成“绿色贸 易壁垒”,影响着正常贸易的发展,盲目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也会给国内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 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盲目出口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出口而生产高污染产品也会对环境 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加入WTO 之后,遭遇关税、配额限制的可能性减少, 而环境壁垒却成为我 国外贸发展的新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调整导致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因生产外国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造成本国的环境严重恶化,但同时我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 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以1991-2001年间为例,我国进口了大量污染废弃物, 1991年为99万吨,占 当年全国进口额的0.49% ,而2001年我国的进口污染物为1 119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占当年全年进口额的2.07% 。 绿色壁垒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从环境保护上来说,它可以限制那些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生 活健康的贸易活动;从出于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上看,它利于发达国家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而实行贸易保护,这对 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壁垒。中国处于发展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要 求,致使很多产品出口受限。例如,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2009年9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09年前8个月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根据公布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出现回暖迹象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8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3 3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7 307.4亿美元,下降22.2%;进口6 079.2亿美元,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1 228.2亿美元,减少19%。海关统计显示,8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 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 037亿美元,7月和8月两个月出口值连续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 (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同期出口总体水平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前8个月,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2.2%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74.6亿美元,下降10.4%;鞋类出口183.3亿美元,下降5.8%;家具出口156.6亿美元,下降9.4%;箱包出口80.3 亿美元,下降9.4%。此外,纺织纱线及织物374.3亿美元,下降14.9%;玩具45.5亿美元,下降12.2%。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 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与分类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自身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也无法实现。 健康的你和我,同样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污染已把我们层层包围。空气、水、食物污染无处不在,污染被人们称为“疾病的元凶、杀人不见血”的恶魔.呼吁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健康的期望成为现实! 一、环境污染物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1、化学污染物包括: (1)、燃料的污染;(2)、烹调油烟的污染;(3)、吸烟烟雾的污染;(4)、建筑材料的污染(放射性污染、石棉的污染、涂料、填充料及溶剂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5)、装饰材料的污染;(6)、家用化学品的污染;(7)、VOC的污染;(8)、室外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9)、其它污染物的影响;(10)、臭氧的污染。 2、物理污染有: (1)、噪声的污染;(2)、电磁波的污染;(3)、噪光的污染。 3、生物污染有: (1)、尘螨的污染;(2)、宠物的污染。 二、各种污染物与人体的健康 1、甲醛的污染: 甲醛无色易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制备酚醛树酯、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建筑人造板、胶粘剂的重要化工原料。居室中的甲醛主要是由建筑人造板或胶粘剂中挥发出的,当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会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时,将引起咽喉不适、恶心、呕吐、咳嗽和肺气肿;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30毫克/立方米时,便能致人死亡。人们长期低剂量吸入,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还会使妇女月经紊乱,影响生育并引起新生儿体质下降和染色体异常,甚至可诱发鼻咽癌。1987年美国环保局已将它列入可致癌的有机物之一。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doc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 (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 业、机构和个人。 3.政策目标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 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 (二)目的 1.市场目标: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2.产业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积累资本或资金; 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 (三)贸易政策的构成 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如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保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比如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根据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服务分别制定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品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体现。我国过去首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国外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的限制等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保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的制定与执行 对外贸易政策和执行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力量的强弱;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的论文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的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贸易大国,但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外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协调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各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和消费活动逐渐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治理环境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迅猛增长的国际贸易也使中国生态环境带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过渡出口造成掠夺性资源开采,进口贸易中的危险废物和污染性技术的转移,给中国资源带来巨大的破坏。对环境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然、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污染。 第一,从自然生物方面看。由于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所引发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突现,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在我国,仅因烟粉虱、紫茎泽兰、松材线虫病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给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多元。以木材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木材需求的不断加大,木材进口数量迅速上升。由于原木输出国除害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或处理条件无法达到规定要求,因此进口原木携带各类有害生物的情况非常严重。 第二,从生产方面看。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润,在加强了国际合作的同时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披着“投资兴业”的外衣,特别是有害废物通过各种途经向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生产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较大;农业生产农药。化肥施用过多过滥,导致农业资源污染和农材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一些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和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出口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这些生产性污染在工业领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在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第三,从流通方面看。流通性污染是指贸易通过运输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乱上项目,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比如运输工具在消耗能源过程中产生,矿物燃料是大部分运输工具所需的动力能源。矿物燃料的开采和加会造成空气和水的污染;还有石油运输中的泄漏加剧了这种污染。运输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不仅包括噪声、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等,还涉及到公路、铁路建设使土地资源和深层土壤结构受到影响,另外运输工具制造等带来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第四,从消费方面看。消费性污染主要是进口国的消费者消费进口产品而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经济的增长使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使消费者消费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因消费而导致的包装污染、残余污染、废弃污染也正演绎成当今消费污染的三大污染源。处理这些污染垃圾需要大量的成本,有时又产生新的污染,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恶性循环。 二、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中国本身处于非常复杂的客观环境条件下:地理位置优势,生态环境复杂且脆弱,自然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中心内容的环境革命。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国际贸易也不例外: 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及健康有关的商品的国际间流动, 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迫使”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游戏规则”、甚至基本理念 都作出相应的改变。由此,“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的焦点。 关键字:国际贸易环境绿色壁垒可持续发展 正文: 1.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为了经济发展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 目标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亚历山大o 基 斯说:"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趋势: 一 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控制某些国际贸易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自由 贸易取消所有贸易障碍的愿望。"所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表现为下面两种具体的形式: 1.1国际贸易限制对环境的保护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 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 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内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遭受环境侵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2环境保护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自由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整个国际社会都试图在贸易中考虑 环境保护,来协调好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贸易规则中考虑 相关环境因素,在环境规则中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进行规定、限制, 甚至禁止一定的国际贸易。这样,环保措施在实现其环境保护目的的 同时, 对国际贸易必然构成一定的障碍,其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 2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 3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 4 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 型 ? 5 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 素 ? 6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要 依据 ?7 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措 施 [编辑]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的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生产力、内外均衡)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摘要 这些年来,贸易与环境问题一直是WTO中最具有争议的话题,尤其是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争执与交锋的焦点,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是全球人们都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与环境的一般关系,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根据这些理论基础分析了广东的国际贸易对环境有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提出作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省,广东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广东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指标库兹涅茨曲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de and environment issues on the WTO have been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 Especially, environment and trade issues are disputes with the focus of clashes.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promoting social and developing economic. Th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problem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global people all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icle relates to the rel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uangdong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close relations.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 becomes the foregone conclusion. The province is proposed exports as the national biggest foreign trade, which aspects Guangdong should take measures in strengthening Guangdong Province's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 abili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target; EKC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