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造背景

时间:1966年-1972年

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

概况: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金贝尔在沃思堡市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金贝尔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

象。路易斯*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

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

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

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

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

求。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

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

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在这样做的同时,路易斯*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环境效果。美术馆建筑物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

间由光构成的序列,沿途还有一些横向交叉连通的

空间,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

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而产生丰富的表情。这种以洗练、平易的方式去表

现光空间的手法,表现出建筑师沉稳的设计理性。

在金贝尔,路易斯*康把自然光分为来自天空

的光以及从内庭进入的光,前者生机盎然,以绿为

属性。

上世纪初,世界建筑领域进行过一场针对“现

象学”的哲学运动,其主旨在于:研究对象是以研究者的直觉、回忆、判别、想像、经验等状态出现的,现象本身只能如此显现。路易斯?康便是这种现象学背景下的建筑师,他在设计中多依赖自身的感性论断,所以他的一些作品较难明白,但是在其建筑上体现了回归事物本身的原则。路易斯*康经常这样问,“建筑物想成后者可使观者感受外部空间的变化,带有银之韵味,光源呈现出带状,空间形态已不再沉重。内庭中的各类植物及塑像、光线与景观共同构成了一种较为纯

粹的背景。在这里,光可自以铝构件制成的曲

面天顶和穹隆顶均衡地流进室内,艺术品不会

直接受到影响。自然光线的自由进入使得美术

馆的照明效果非同一般。

美术馆用素混凝土建成,但建筑并没觉得

厚重,外型上由16个连续的平行的线性系列拱

顶建筑单元组成,拱顶之间是混凝土的通道,

其中采暖和制冷系统都隐藏于此,整个建筑显

得娴静、优雅,体现了设计师一贯的质朴情怀。

美术馆是一个将采光设计和空间造型相结合的经典范例,大多数拱顶下的空间采用连续天窗天然采光。

拱顶下设有穿孔的铝制曲面反射板,光线透射入天窗经由曲面反射板阻隔,大部分光线被反射的拱顶侧面,同时有一小部分光线透过反射板,不致使反射板背面过暗,这样整个拱顶成一发光面光源,也给室内空间带来了适宜的天然光,

柔和的光线烘托了优雅的环境气氛。

在展厅的曲面反射板中部有局部不透明,目的是遮挡直射阳光,门厅和阅览室等区域整个铝板穿孔。为满足不同功能空间的照度要求,还可以在曲面板下遮盖不透明的帘幕。路易斯.康利用拱顶结构,在拱顶与端墙连接处设置了玻璃槽,使空间变得生动明亮的同时不带入眩光。

从立面和细部材质中可以发现,路易斯*康重点运用了灰白色的现浇混凝土、米灰色的天然钙化石类似物和橡木。这些素雅、低调的物品都是他的常用材料。他认为,这些材料在质感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像混凝土、变质板岩、橡木这些材料,它们都不至于太粗糙,在浅色的外表下,能够给人不一样的触感,并结合太阳光的照射作用,在一天的不同时间

段中,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且我认为,

随着时间的积淀与环境的呼应,使得材

料能透出一种“气质”,带有浓厚的“古

典的现代感”。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

表面经过洗礼,与周边的环境和场地能

更好的融合,更具整体性。

当下,全球的建筑界都流于浮华,建筑师像娱乐明星一样炒作自己,制造爆点,于是,哲学、世界观成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标签,剖析社会的怪异,以此为噱头去设计怪异以致恐怖的建筑,将刺激代替了美。几年以来,被人谈论最多的建筑无不张牙舞爪,巨大的、扭曲的结构,带出神飞魄散之感,建筑的外形和色彩也逐渐趋向于依赖夜间的LED灯,制造不可靠的幻梦。这些建筑,不再存有任何“静谧与光明”的可能。设计者追求的,可能不再是建筑精神,而仅仅是一种流行的形式。所谓的“道”,也就破散了。

路易·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与安藤忠雄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构成同异比较试析。

路易·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与安藤忠雄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构成同异比较试析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在这样做的同时,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安藤忠雄设计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博物馆是一座收藏抽象主义艺术作品的博物馆。它坐落在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斯市文化区内,占地44000m2,并且邻近路易斯·康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 共同点关键词: 一、光 路易斯?康曾经认为: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由康所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也许可以为人们解读出康的建筑作品里所蕴含的“对话”情节。同样的,安腾忠雄也喜欢更多的采用自然光,他曾说过,“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他用光来展现建筑的美,以及其拥有的底蕴与文化。 二、混凝土 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安藤忠雄则更多的表现出对混凝土的钟爱,其建筑业同样的喜 欢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其更被被称为了“清水大师”。 三、空间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安腾同样希望它的建筑超越几个大小上的物理界限,希望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并且在金贝尔美术馆与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中,均采用

将建筑材料裸露的变现手法。 四、建筑形态 金贝尔美术馆从侧面看重复的6个拱顶,尽端的是一个门廊,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由6个矩形的混凝土盒子所组成,每一个都覆盖着玻璃的表皮,被排列成平行结构。建筑东面是一片开阔的水庭园,茂密的树林庇护遮挡了博物馆,使其免受基地东南角繁忙嘈杂的交通影响。 异处关键词: 一、屋顶 金贝尔采用穹隆式屋顶,采用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而福特沃斯现代美术建筑馆筑高两层,屋顶平缓轻盈,其高度与康的金贝尔美术馆的筒顶一致,建筑一层是公共空间、临时展厅、教育办公用房;二层则是永久收藏。这些体块在与外部水面及绿化协调的同时,内部也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并为创造一种人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 二、处理 路易·康在金贝尔美术馆力图通过制造公园,雕塑庭院等一系列来引导建筑的室外空间,而安藤忠雄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则是完全通过简单的混凝土来变现空间的形态。 三、风格 两个美术馆同样运用混凝土啊,金贝尔美术馆表现得是一种古典建筑,而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则是表现的现代建筑,两种风格截然不同。 总结: 金贝尔美术馆和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座均落于德克萨斯州的福特沃斯,那是一座富足的城市,拥有相对悠久的历史,高校和其他的文化权利。在建筑中,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这种以洗练、平易的方式去表现光空间的手法,表现出建筑师沉稳的设计理性。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造背景 时间:1966年-1972年 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 概况: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金贝尔在沃思堡市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金贝尔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 象。路易斯*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 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 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 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 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 求。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 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 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在这样做的同时,路易斯*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环境效果。美术馆建筑物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

金贝尔美术馆资料

金贝尔美术馆 1外观《金贝尔艺术馆位于一个绿树成阴的公园内。建筑平面呈n字形,其西面开口朝 向公园绿地。n字形平面凹入部分铺满沙砾,上面是一片棋盘式的小树林,状如公园的绿化嵌入博物馆之中,使公园与博物馆两者的环境浑然一体,相互通融。然而,树林下的沙砾铺地却又不同于周围的公园草坪,它暗示着这里已进入博物馆的入口广场,公园内的步行观众由此抵达博物馆入口用彩印图片。连续平行的拱壳造型看似简单,灰白色的变质岩板填充在混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显得异常朴素,整个建筑犹如德克萨斯州大地上平凡的谷仓,给人以自然质朴的美感。》彩图俯视用文字 建筑的外观形状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 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2.长条型的圆拱:2100x22英尺(30.48x6.7m),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 构。每个拱单元由四个2英尺(0.61m)见方的柱子支撑,这样一来平 面的展览空间内没有柱子出现,为室内布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两 拱之间是混凝土平板,平板下面是布置通风管道和轨道灯的位置。

此图用来手绘

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康在每个拱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天窗。天窗下面铝制穿孔把反射板顶棚呈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这样使展室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 困扰。康设计的是一套双向反射系统,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孔安装的透明天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一组有穿孔金属装置散发出了自身的光芒,然儿大部分的光线还是被反射到了混凝土拱壳的底侧,然后由此反射到绘画展品上。这样使展室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同时康还在拱壳与山墙交接处设计了一条细长的弧形采光带。这给建筑朴素的外观增添了一分细腻,又使拱顶产生一种悬浮感,室内也因此而显得生动。 康还设计了三处光井,使观众参观时处在室内室外变换着的视觉感受中,由此而消除了疲劳。

路易斯康_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分析报告

我读路易斯·康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9级建筑学何安祺 2009020142 这个男人,神秘、富有诗意,多情又浪漫,才华横溢。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这首小诗来自于约翰·罗贝尔的《静谧与光明》一书, 其中引用了康的一首诗。就像书里引用的这句诗一样,康是充满矛盾的人。他太过于强大了,他的建筑和他本人,都成为了一种精神,给我带来感动。 路易斯·康——这个4岁随父母从爱沙尼亚迁居美国的犹太人,其貌不扬,年幼时脸上烫伤的疤痕伴随他终生,加之不善交际,致使他没有通过杰奎琳·肯尼迪的“面试”,在大项目上败给了衣冠楚楚、善于交际的贝聿铭;大器晚成,五十岁以前,别人都认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年届六十,他为宾州大学设计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忽然被人奉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佳作;命运多舛,虽然成了名,却因工作缓慢项目寥寥,印度、巴基斯坦客户的毁约又导致他背负重债,不久,他在纽约中央车站的洗手间里,死于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尸体两天无人认领。当一切似乎都画上句号之后,2004年,他的私生子纳撒尼尔·康拍摄了名为《我的建筑师:一个儿子的追寻旅程》这样一部纪实电影,人们才知道,路易·康,长时间地,在三个家庭之间周旋……作为建筑师的康,作为父亲的康,重新在公众的视野里出现。 在现代建筑史上,路易斯·康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师。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形体带来的生冷感,在静谧和光明之间寻求一种“道”(或者我们理解为秩序,order),赋予普通的材料触感和视觉效果。康的建筑在光影之间产生了令人愉悦和惊奇的诗意,反而却像是它们已经恰如其分地在那里很久了,与周边很好的融为一体。相比之前的现代建筑师们,我认为康更强调“人性”,更全力的在表达人性,他留下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建筑,也都验证了这一点。 在康的作品之中,我最欣赏的是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我觉得它是那种带有古典味道的现代建筑。之所以欣赏,并不是因为我能很好的读懂、理解它,相反,我是在一种缥缈的意识

经典案例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一.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1.建筑师简介 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在当今世界建筑的舞台上,54岁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是绝对的主角。人们称她的建筑为“白色暧昧”的建筑。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直观感中解放出来。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怅。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妹岛和世主要作品:劳力士学习中心、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成城公寓、日本和田艺术中心、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关税同盟设计管理学院等。 2.作品简介 由SANAA设计的“大胆且高度实验性质”的劳力士学习中心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开放。 学习中心坐落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内,距离建筑5000米处是瑞士有名的阿尔卑斯山。学习中心地面只有一层,波浪形的盒子外观将安静的学习区域与山脉和斜坡连接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教师隔离起来。这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部分,这座学习中心将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2万平方米的流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阅览室、信息咨询、交流空间、学习空间、餐厅、咖啡厅和美丽的室外风景。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没有分割墙的宽敞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 这座建筑有2个外层,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形成最小的弯曲压力。2个外层之间是1个预应力拱形结构。小一些的外层由4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30到40米长,大一些的外层有7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55到90米长。底部光滑的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建筑平面是矩形,鸟瞰整个建筑,立体而有机,远看上去整个好似浮于地面上,给人轻盈放松的感觉。

关于美术馆画廊运营模式的分析.doc

关于画廊、美术馆运营模式的分析 目录 一、画廊、美术馆运营模式 二、关于当下美术馆经营建议 一、纵观整个中国商业画廊及美术馆运营模式,大体可分类为三种:1、传统粗放式经 营。2、创意精细化分类交易。3、金融艺术品平台操作交易。 (1)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门面较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市场定位较低。主要针对于普通消费群体,完全商品化的经营概念使其远离真正意义上的画廊、美术馆概念。但是,其投资小、风险低的特点。被广大青年创业者所青睐。 (2)创意精细化交易。原创艺术品收藏与买卖、商业展览及销售、画家代理与包装。此类经营模式已经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画廊及美术馆概念。画廊、美术馆经理人本身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与销售渠道。与藏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画廊以较低的价格从画家手中拿到作品。经过短期的展览及运作,卖给其他藏家或者是企业、政府等拥有较强购买力的目标群体。其特点,投资成本过高、运营周期长、风险大、地域影响特别大。真正能够盈利的基本分布于一、二线城市。 (3)金融艺术平台操作交易。一种完全金融化的交易。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运作。投资人、媒体、权威评论人、拍卖会缺一、大量的藏家信息缺一不可。拿到作品后,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经过长期的媒体炒作。全国预热拍卖巡展。最终拍卖出手。此类运作模式,在未来三十年内必将成为各大美术馆运营首选。2010年,北京公司以20万元的价格购得吴冠中《龙须岛》1976年作品,经过长达两年的团队运作,最终于2012年5月13日,北京传是春季拍卖以750万元的价格成交。 二、关于当下美术馆经营建议 当资本市场开始分享艺术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之时,艺术市场与经济总体,尤是投资市场的并联性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企业形象部分:找准市场定位,做好企业VI的形象以及产品方面的宣传。制做相关企业宣传物料。 (一)日常经营模式:除必要的展览销售之外。做好必要地企业形象及产品定位的宣传。针对于作品的性质,寻找准确的目标消费群体,发挥公司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维护客户关系,强化销售人员的公关意识。保证后期的持续销售。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客户艺术品收藏交流会。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艺术沙龙。已达到藏家的持续购买力,以及以老带新客户持续的扩大。亦可承接第三方大型展览活动,以及企业展示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