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

能说出我国的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运用人口分布地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

学习难点:分析图表和动手做图

学习方法:联系身边实际,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勤奋动手,细致分析作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小组调查统计本村人口总数及近十年来的变化,并了解变动原因。

二、互动学习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占地几位?

1.读教材10页图1-7 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了解世界人口情况。2.读教材10页图1-8 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回答第11页活动中的题目

提示:题目2省级单位的分布(参考第7页图1-5)

(1) 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2)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3) 分布在珠江中下游地区的:(4) 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的: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还有其他原因吗?

2.辅导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11页活动中的题目)

3.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回答,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复习:什么是人口密度?

2.学生读图1-9 回答第13页活动中的题目

(1).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省的河到省的为界

(2)小结: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是什么?

(3)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分布特点(看图进行比较)

小结: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小,农村人口比重大。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的原因?

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人口数居前三位的国家是()()和()。

2.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3.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和()。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必背知识点 1、我国的人口: (1)2010年达到13.7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 (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我国的民族: (1)构成: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 (2)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民族风情: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二、专项训练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2.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保护环境

C.改革开放 D.节约、保护耕地 3.有关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庞大,出现负增长最好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长 C .地大物博,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 ) A.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与云南省的腾冲县的连线为界 B.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C.以长江为界 D.以黑龙江省的漠河至海南的海口一线为界 5.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平原多,气候湿润 B.沙漠多,气候湿润 C.山地多,气候干旱 D.沙漠多,气候干旱 7.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短缺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D.国防兵源不足 8.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高二中国人口地理说课稿

高二中国人口地理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二中国的人口地理说课稿 中国的人口地理说课稿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 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八上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特点。(重点) 2运用地图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难点) 3.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与我国人口政策,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法引入,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占第几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二、快乐自学 自学教材P11—15图1-7,图1-8,图1-9,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总数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______以上,居 世界第______位 2.从所绘制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可以归纳出我国人口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的__________至云南的_________为界,此线以东人口__________,以西人口_________。 5.这样分布的原因是: 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读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什么增大了?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三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人口基本国策、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3、了解我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会利用人口密度分析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和我国对待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三、课前准备(预习) (阅读课本,填出下列问题)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 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为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西北人口____. 6.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____地区人口多,_____地区人口少. 7.由于我国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8.为了使我国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相协调;因此实行_________,控制人口的_____,提高人口的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课堂流程(学习任务)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数量居世界第。 2、读课本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课文二、三段完成、 (1)在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期(1949年前),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增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因为提高和改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使我国人口迅速;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越多,导致人口与的矛盾十分突出。 (4)完成教材P11的活动1 (5)奇思妙想: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假设你是我国的人口部长,你有什么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再进一步提高我国全体人口素质?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实行,控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 (6)联系课文第三段,完成P12活动2 3、学阅读课本P12-13的课文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的面积和人口,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2)完成P13的活动1 ①计算表中四省区的人口密度。②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个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大小,请你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

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历史人口地理

1.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 【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 我的答案:×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我的答案:× 1.2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 A、兵役 B、徭役 C、征收赋税 D、划分土地 我的答案:ABC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我的答案:√ 1.3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B 得分:0.0分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 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C、低增长率 D、高死亡率 我的答案:ACD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 1.4 1 【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伊阙之战 D、破赵之战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A、孔融 B、陈琳 C、徐干 D、刘祯 我的答案:BCD 1.5 1 【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

xx人口地理分界线: 瑗珲—xx线 1935年,在中国的自然地图上,出现了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 瑗珲—xx线。 这条线是当时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在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的同时考定的。它是一条在地图上看得见,但在当地考察时却找不到的线,但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分水岭。 首先,它是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瑗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2.9%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1%的西北部地区。 其次,它是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再次,它是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从这条线的周边,可以清晰寻找中国的疆域、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如何从中原地带,一点点拓展到西部与北部的踪迹。 这条线穿越的省会及xx有: (1)xx段 xx--xx--xx (2)xx段 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太原——临汾(洪洞县)

(3)xx段 河南三门峡市——陕西西安——商洛——汉中 (4)xx段 绵阳(江油、北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 (5)云南段昆明——大理(巍山)--腾冲 后来在1984年,我国将这条线修订沿长至瑞丽。这条线在人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中如此重要。后来人们就以它的考订者的名字命名为“胡焕庸线”。 72年之后,这条看不见的线仍然主宰着中国东、西部的人口地理分布,与72年前相比,西部有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但东多西少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

能说出我国的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运用人口分布地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 学习难点:分析图表和动手做图 学习方法:联系身边实际,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勤奋动手,细致分析作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小组调查统计本村人口总数及近十年来的变化,并了解变动原因。 二、互动学习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占地几位? 1.读教材10页图1-7 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了解世界人口情况。2.读教材10页图1-8 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回答第11页活动中的题目 提示:题目2省级单位的分布(参考第7页图1-5) (1) 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2)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3) 分布在珠江中下游地区的:(4) 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的: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还有其他原因吗? 2.辅导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11页活动中的题目) 3.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回答,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复习:什么是人口密度? 2.学生读图1-9 回答第13页活动中的题目 (1).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省的河到省的为界 (2)小结: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是什么? (3)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分布特点(看图进行比较) 小结: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小,农村人口比重大。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的原因? 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人口数居前三位的国家是()()和()。 2.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3.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和()。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教程 1、地理景观格局:包括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三大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带,西部带) 2、地理景观特征:(1)、地形多样,山地高原占主体,成网格状分布。(2)、景观复杂性。(3)、现代景观与遗存景观叠置交织。(4)、人类活动广泛深刻,复杂多样。 3、地理过程特征(1)、气候季节变化明显。(2)、季风降水不稳定。(3)、地壳物质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4)、地表起伏显著。(5)、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4、中国的地貌特征及地理意义: (1)、地势较高,高差显著,地表起伏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成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走向,便于东西航运。(3)、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阶梯开发。(4)、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 5、领海:是领海基线以外宽度为12n mile的海域。 6、专属经济区:为领海基线以外的海域,宽度不超出200n mile. 8、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9、土地利用的驱动力: (1)、西部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共同驱动,即生存性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2)、东部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的共同驱动,即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 10、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标诸要素的综合体。 11、土地覆盖类型的宏观变化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呈现为森林、农地与森林、草地与灌丛、半灌木与沙漠覆盖的递变。 1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指示大尺度植被覆盖和植被生产力的良好指标,广泛应用于大尺度植被活动状况的研究。 13、中国水热格局的特点 (1)、东寒冷夏暖热(2)、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3)、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4)、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5)、降水季节分配不均。(6)、降水变率大。 14、几条重要等值线的分界意义: 800mm 旱地和水田小麦和水稻湿润与半湿润亚热带与温带 400mm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森林、草原植被农耕区与游牧区东南和西北 200mm干旱与半干旱沙漠与草原 15、中国河流的径流地带: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 16、中国耕地的分布地域: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17、中国人口总量特征:(1)、基数大(2)、人口波动上升(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中国的人口 整体感知 本间共包括中国的人口和中国的民族两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带来了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民族”主要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及中国的民族政策。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等。 人口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教学中应注意进行比较教学——中国人口与世界其他几个大国的人口相比较,中国人口自身的纵向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能力渊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我国人口国情国策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摒弃“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力”等落后、愚昧、陈旧的生育观念。 二、学法指导 要善于利用图表,从中获得地理核心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图表直观形象、易感知、印象深,教材对重点内容、突出问题都会以图展示以强化)让学生明白,读图分析是获得重点知识的途径。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难点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2010-10-03 12:45:41) 标签: 胡焕庸 中国人口之分布人口 腾冲 瑷珲 旅游 旅行分类:故乡的风景永不再来系列 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

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百年、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百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评选活动。入选的就有: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划分位置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今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划分意义 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 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就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方面第一批论文。其中,最重要的论文包括《中国人口之分布》。 《中国人口之分布》里,第一次用等值线的方法,绘制《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着重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鲜明对比。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这是人所共见的。 文章中称:“今试自黑龙江的瑷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一条可以显示两侧人口稀密悬殊的明确界线,那就是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向西南直到云南之腾冲的直线。根据作者当时的分析,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

初中八年级地理word教案文档: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厚德中学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中国人文地理-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④人口老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②城市化发展较快。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④老龄化进程加快。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瑗珲—腾冲线 1935年,在中国的自然地图上,出现了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瑗珲—腾冲线。这条线是当时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在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的同时考定的。它是一条在地图上看得见,但在当地考察时却找不到的线,但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分水岭。 首先,它是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瑗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2.9%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1%的西北部地区。 其次,它是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再次,它是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从这条线的周边,可以清晰寻找中国的疆域、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如何从中原地带,一点点拓展到西部与北部的踪迹。 这条线穿越的省会及城市有: (1) 黑龙江段 哈尔滨--爱珲--伊春(2) 山西段 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太原——临汾(洪洞县)(3) 陕西段 河南三门峡市——陕西西安——商洛——汉中(4) 四川段 绵阳(江油、北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5) 云南段 昆明——大理(巍山)--腾冲 后来在1984年,我国将这条线修订沿长至瑞丽。这条线在人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中如此重要。后来人们就以它的考订者的名字命名为“胡焕庸线”。 72年之后,这条看不见的线仍然主宰着中国东、西部的人口地理分布,与72年前相比,西部有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但东多西少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练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河南省人口最多 B. “全面二孩”政策表明我国不再需要计划生育 C. 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D.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2.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可每年新增人口仍有500多万, 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外籍人口迁入增多 D. 人口基数大 3.如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读图,完成第3、4题。 如图显示,我国() A. 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 1953-1964年净增人口不足1亿 C. 每年净增人口数量相同 D. 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不变 4.如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动态调整,其调整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 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人口减少

③人口出生率升高 ④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7~18题。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出生率下降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D. 医疗条件差 6.“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四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虽有所上升,但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读图“我国‘二孩’生育意愿抽样统计图”,完成15~16题。 图中材料反映出()

A. 东部地区已有二孩的家庭少于西部 B. 城市已有二孩的家庭比例高 C. 经济发达地区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 D. 农村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于城市 7.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后, 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1980-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完成13、14题。 198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A. 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B.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8.结合图“我国人口结构图”和所学知识,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正确描述是() A. 未来30年我国不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B. 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C.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是由于男女比例失衡 D. 目前我国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9.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黑河腾冲线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

湘教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教学反思

湘教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教学反 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材分析 “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而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而且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初步知识。自然而然,认识中国的人口现象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而且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等内容是学生对今后学习中国的民族、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经济建设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和落脚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本节教材主要是介绍我国人口增长及其分布概况和人口政策,具有先总后分的逻辑编排顺序,以渐进方式先摆问题再找对策的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生动掌握人口知识,又会创新知识。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有助于自觉

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为今后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本知识基础。 地理新课程还非常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本节教材首先以饼状图呈现中国在世界人口中的地位,然后用叙述式课文阐明其重要事实,让学生通过读图、阅读认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又考虑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各省区人口柱状图理解人口的分布不均,为后面学习地理分布埋下伏笔。为减轻学生认知负担,后面设计几道活动题进行强化。从各个层次加深学生对“数量大”这个特点的认识。 在介绍速度快时,为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分析能力,教材通过设计先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自解放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再根据绘制的图形进行计算、预测,不仅让学生通过动手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也学会如何通过统计图表分析地理事实,把握人口“增长速度快”这个重要地理规律,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对于其原因,学生只须阅读就可解决。 对于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教材呈现人口分布图,让学生阅读人口密度图就可解决。针对这点,教材以大量活动题,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东多西少的格局。至于形成原因,教材用叙述性文

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2 众多的人口-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有关我国“全面二孩”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C.解决近些年因退休高潮给国家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 D.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政策的有关知识。 【解答】关于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说法,该政策将有效地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不能解决沉重的养老负担,也不会在短时期内解决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选B。 2.【答题】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潮”。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一带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这些人多数仍要返乡,所以不会给城市带来任何城市问题 C.民工越多越好 D.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城乡地区经济差别不大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解答】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由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别大,沿海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但也给所在城市带来许多问题,选A。 3.【答题】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部多、西部少 B.平原和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少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 【解答】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沿海多、内陆少,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选D。 4.【答题】以下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青海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贵州省 D.江苏省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各行政区的人口密度。 【解答】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ABCD四个选项中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人口密度最大,故答案选D。 5.【答题】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人口分布均匀 B.东部多,西部少 C.西部多,东部少 D.北部多,南部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人口》

张湾中心学校课时教案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教学内容】主要讲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2.学会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此线东部和西部在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会调查、收集我国或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分析其变化特点。 2.通过阅读有关数据和图表,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相适应,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种种问题。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分布必须与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并举,树立正确的人客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人口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以及人口国策。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 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2.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青B宁 C.新 D.藏 (材料)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52万,有藏、汉、门巴、珞巴、回等民族。据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3.西藏自治区在预测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指标是 A.人口的出生率 B.人口的死亡率 C.人口的机械增长 D.人口的自然增长4.近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厚德中学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水平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使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准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准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水平。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实行展示) (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中国的疆域和人口(附答案)

专项训练:中国的疆域与人口(附答案) 一、单选题 1.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 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点是()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②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④曾母暗沙。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以下有关下图中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匹配不正确的是() A. 甲省——云或滇——昆明 B. 乙省——粤——广州 C. 丙省——晋——济南 D. 丁省——黑——哈尔滨 3.读图,完成下题: 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如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河流的名称是()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淮河 5.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 B. ﹣32℃ C. ﹣4℃ D. 16℃ 6.下列有关A地与B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B. B地属于暖温带、湿润地区 C. A地年降水量小于800mm D. B地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7.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读图,完成8-10题。 8.我国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线中的“黑河”、“腾冲”分别位于() A. 甲省和乙省 B. 乙省和丙省 C. 丙省和丁省 D. 丁省和甲省 9.婷婷想体验傣族的泼水节,她最好去()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10.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A. ①河 B. ②河 C. ③河 D. ④河 11.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