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练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练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练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练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河南省人口最多

B. “全面二孩”政策表明我国不再需要计划生育

C. 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D.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2.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可每年新增人口仍有500多万,

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外籍人口迁入增多

D. 人口基数大

3.如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读图,完成第3、4题。

如图显示,我国()

A. 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 1953-1964年净增人口不足1亿

C. 每年净增人口数量相同

D. 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不变

4.如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动态调整,其调整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

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人口减少

③人口出生率升高

④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7~18题。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出生率下降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D. 医疗条件差

6.“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四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虽有所上升,但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读图“我国‘二孩’生育意愿抽样统计图”,完成15~16题。

图中材料反映出()

A. 东部地区已有二孩的家庭少于西部

B. 城市已有二孩的家庭比例高

C. 经济发达地区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

D. 农村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于城市

7.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后,

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1980-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完成13、14题。

198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A. 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B.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8.结合图“我国人口结构图”和所学知识,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正确描述是()

A. 未来30年我国不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B. 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C.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是由于男女比例失衡

D. 目前我国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9.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黑河腾冲线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

C. 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

D. 东南地区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小

10.如图为2015~2019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完成第12~14题。

2015~2019年间,中国人口()

A. 出生率持续下降

B. 人口总量持续增加

C. 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总量先增加后下降

D. 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死亡率的影响

11.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即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

育两个子女的政策)。这一变化说明()

A. 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C.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

D. 为促进人口合理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12.读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示意图(含预测)”回答8~9题。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13.图1是“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图2是“2009-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

构变动(单位:%)”。读图回答1~3小题。

1953-2015年,我国人口数量()

A. 总体呈减少趋势

B. 总体呈增长趋势

C. 总体呈先增长后减少趋势

D. 总体呈先减少后增长趋势

14.“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

驾等出行方式。如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第22~23题。

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15.新冠肺炎是通过人们近距离接触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尤其是人口密度大、人们交往

频繁的地区更易传染。中国政府抗击新冠肺炎成效显著,今年三月份基本上控制了疫情的发展,三月底新增的病例主要是远隔大洋来到中国的入境人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下列地区中新冠肺炎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A. 大兴安岭山区

B. 横断山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16.2015年10月,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如图为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读如图,

完成下列4~5题。

“二孩”政策能够()

A. 迅速增加劳动力数量

B. 短期增加劳动力增长率

C. 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D. 降低五年内社会养老负担

17.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 分布均匀,东西部都稠密

B. 西部多,东部少

C. 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D. 北方多,南方少

18.如图是反映浙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

成下列15~17题。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19.读图,回答21~22题。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 北部地区

B. 东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中、南部地区

20.“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

驾等出行方式。如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第22~23题。

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A. 气候湿热

B. 信息闭塞

C. 地表崎岖

D. 经济落后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是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740600122

(1)材料一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______ .

A.人口增长快 B.人口增长慢 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以上都不是

(2)我国制定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______ .

(3)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 .

A.人口分布均匀 B.人口分布不均匀 C.西部人口密度大 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4)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能否从东部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为什么?______ .2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提高到;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预计2023年以后,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

材料三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单独两孩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新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四中国人口分布图(如图)

(1)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______。

(2)现阶段,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______。

(3)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

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______。

(4)结合材料二回答:人口增长过慢,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______。

(5)我国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______(不定项项选择)。

A.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B.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D.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23.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人口现状和人口国策,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绘制自己的“家谱”,

图一是小明同学的作业。读图二“中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中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______(快速、缓慢)增长阶段,结合图二可知,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______亿,后期增速逐步变______(快、慢)。

(2)人口众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______ 资源,但同时也会对______造成巨大压力,1982年我国正式把______确定为基本国策,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和小明一样是______。

(3)结合家庭变化,小明发现,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______问题。

(4)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结合前面分析,你认为原因是:(至少两条)______。

24.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包括港、澳、台),我国人口总数13.7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可能是17.5亿.

材料三: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

(1)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______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______ 国家.

(2)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我国大约少出生______ 人口.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______ 了,人均教育经费______ 了.

(3)2010年,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请你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______ .

(4)我国人口分布______ .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腾冲县画一条直线.此线______ 人口稠密,______ 人口稀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我国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目前广东省人口最多,A错误;

“全面二孩”政策就是计划生育政策,B错误;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C错误;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D正确。

故选:D。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 6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考查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特点,把握相应课本知识点是答题的基础。

2.【答案】D

【解析】解: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5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故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加,A正确;1953-1964年净增人口

7.23-6.02=1.21亿,B错误;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不相同,C错误;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有变化,2000年后增速减缓,D错误。

故选:A。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

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分析解答。

4.【答案】A

【解析】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动态调整,其调整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A。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以应对将要出现的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5.【答案】C

【解析】解: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这主要得益于计划生育的实施。

故选:C。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要理解记忆。

6.【答案】D

【解析】解:读图及材料可知,图中显示的是比例,不是数量,图中看不出东部地区已有二孩的家庭少于西部,城市已有二孩的家庭比例低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二孩生育意愿比例低,农村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于城市,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让我国在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相对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我国当前少子化的趋势。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达地区的二孩生育意愿不高,但是在偏远的农村,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二孩生育意愿比例较高。

本题考查我国我国‘二孩’生育意愿特点,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始终为正增长,因此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我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故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

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未来30年我国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

目前我国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故选:B。

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该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故正确;

B.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故正确;

C.我国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故正确;

D.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故错误.

故选:D.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

此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位、分布、界线等知识点.

10.【答案】B

【解析】解:A.出生率先上升后持续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B.人口总量持续增加,故符合题意;

C.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总量待续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D.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现阶段实行的人口国策是计划生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得到延长,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实现“三低”,即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但是人口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有:①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②性别比例失调;③老龄化现象严重。

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有效强化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并能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对地理事物做出合理的认知。

11.【答案】D

【解析】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人口政策;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在上升;

计划生育政策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

为促进人口合理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故选:D。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当劳动人口增长率由正值逐渐降低为0%时,劳动人口数量就不在增加,达到最多;由图可知从1970年至2040年劳动人口增长率波动减少,2015年接近为0,

说明此时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当我国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为0时,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图中横坐标代表年代,纵坐标代表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判断。

主要考查了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界值,当我国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为0时,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13.【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1953年到2015年,我国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数,人口持续增长,故B正确。

故选:B。

衡量人口是否增加,需要看人口的增长率,如果增长率为正数,即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为负数,人口减少。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要认真读图。

14.【答案】B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500万人次以下的主要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据图可看出其界限与人口地理分界线最为接近,答案B正确;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800mm等降水量线和南方与北方分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以上均与图中的界限不符。

故选:B。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

本题难度小,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

15.【答案】D

【解析】解:选项中的大兴安岭山区、横断山区、塔里木盆地都属于我国人口稀少地区;四川盆地气候温和湿润,人口稠密,新冠肺炎传播风险大。

故选:D。

结合题干来看,新冠肺炎是通过人们近距离接触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尤其是人口密度大、

人们交往频繁的地区更易传染,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情况是答题的基础。

16.【答案】C

【解析】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C 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考查了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解决问题。

17.【答案】C

【解析】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故选: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18.【答案】D

【解析】解: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

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该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政策的漫画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问题。

19.【答案】D

【解析】解:从图上来看,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千米100人的地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东北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故选:D。

东北地区主要指的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考查部分地区的人口分布,结合自然条件来解答即可。

20.【答案】D

【解析】解:R为贵州省,重庆市为直辖市,经济较为发达,图中R省是贵州省,经济较为落后,智能出行也需要经济收入为支撑,故贵州省智能出现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经济落后。

故选:D。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

本题以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R省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21.【答案】A;实行计划生育;B;不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

【解析】解:(1)材料一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人口增长快;

(2)我国制定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3)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匀;

(4)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不能从东部向西部大规模移民,原因是西部地区生态

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

故答案为:

(2)实行计划生育;

(3)B;

(4)不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国策,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2.【答案】人口分布不匀,东多西少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导致劳动力数量不足,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ABCD

【解析】解:(1)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3)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4)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人口增长过慢,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及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5)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答案为:(1)人口分布不匀,东多西少;(2)人口基数大;(3)计划生育;(4)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导致劳动力数量不足,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5)ABC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

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23.【答案】快速;8.3;慢;劳动力;资源(或环境、就业);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等

【解析】解:(1)从图一中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阶段,结合图二可知,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8.3亿,后期增速逐步变慢。(2)人口众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1982年我国正式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和小明一样是独生子女。

(3)结合家庭变化,小明发现,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

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减轻社会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答案为:(1)快速;8.3;慢;

(2)劳动力;资源(或环境、就业);计划生育;独生子女;

(3)人口老龄化;

(4)增加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得到延长,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实现“三低”,即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但是人口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有:①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②性别比例失调;③老龄化现象严重。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24.【答案】13.70亿;最多;3.8亿;提高;提高;143人/平方千米;很不均匀;东南部;西北部

【解析】解:(1)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3.8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可见实行了计划生育,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提高了,人均教育经费提高了.

(3)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3.7亿,人口密度约为143人/平方千米.

(4)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南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北部地区人口少(稀疏).

故答案为:(1)13.70亿;最多;(2)3.8亿;提高;提高;(3)143人/平方千米;很不均匀;(4)东南部;西北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 江三角洲、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 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训练:40 世界地理概况

课时规范练40世界地理概况 基础巩固 (2020河南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1.某两大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十分接近,它们分别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下图为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所在的陆地() A.为大陆边缘的岛屿 B.西侧大洋面积最小

C.北临北海 D.南部海峡为两大洲的分界线 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正确反映了②山脉的形成过程 B.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 C.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比较稳定 D.③海域处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能力提升 (2020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据此完成5~6题。 5.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 A.经济腹地广阔 B.港阔水深、避风 C.地理位置优越 D.地形平坦开阔 6.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麦哲伦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2020陕西西安模拟)下图示意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 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D.⑦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 8.图中() 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 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2020山西太原模拟)读等高(深)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9~10题。

2019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 纲 2019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 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 有很大的差异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分界线(8)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4、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4.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2)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 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5.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 6.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7.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 9.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10.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11.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12.主要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 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 不利 14.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5.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6.耕地类型:旱地。 17.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 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 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 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 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 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 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 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剑麻、矿产资 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 10. 古草原、 11. 矿, 12. 短缺。 14. 1. 山— 西部。 2. 的25 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5.河流特点: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 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 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 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 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 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 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 雅鲁藏布江谷地。 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 小麦、油菜等。 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 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 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 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 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 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 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 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 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 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 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 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 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 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 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 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 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 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 2)东北 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 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 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 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 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 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 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 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 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高考地理 13.1 世界地理概况复习 湘教版

世界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缝合线是指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则图中属于地缝合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中的“两陆地板块”“碰撞”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 2.一艘20万吨的轮船从甲处到乙处,最合适的线路是( ) 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几内亚湾英吉利海峡 C.日本海白令海峡北冰洋白海 D.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 解析:B、D两项所给线路航程太长,C项所给线路经过北冰洋,难以通航。 答案:A 读非洲主要滑雪场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三个滑雪场分布的共同特点有( ) A.位于地形崎岖的山地高原区 B.位于森林茂密的低山丘陵区 C.位于干燥寒冷的草原气候区 D.位于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原区 解析:三个滑雪场都位于非洲高原。 答案:A 4.三个滑雪场所在国家( ) A.黑色人种为主 B.荒漠化较严重 C.人口增长较快 D.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北非为白色人种;滑雪场①位于热带草原区,荒漠化轻微;三地的人口增长均较快,城市化水平较低。 答案:C 2014·永兴模拟以下为世界上四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图,回答5~6题。

5.最接近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山附近,乙地区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区,丙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附近,丁地位于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乌拉尔山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答案:A 6.图中四个地点中,有大片荒漠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南美洲西南海岸30°S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秘鲁寒流影响,多荒漠分布。 答案:D 2014·枣庄模拟读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多为内流河 B.B处附近的高山是火山 C.B处附近是热带雨林景观 D.C处附近为热带沙漠 解析:5°S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结合图中经度可以判断图示为非洲大陆,A处为刚果盆地,河流为外流河;B处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高山为乞力马扎罗山,属于火山;C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答案:B 8.丙处地形的成因是( ) A.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 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C.板块张裂、断层下陷 D.人工开挖的运河 解析:丙处为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断裂下陷而成。 答案:C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①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②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基础训练新版湘教版1

《中国的行政区划》基础训练 1.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云南省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汶川县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四川省 C.江西省 D.山东省 3.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共有()个 A.9个 B.14个 C.12个 D.13个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很多的事物,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读下面甲乙丙丁4幅汽车牌照图片,回答7~8题。 甲乙丙丁 4.(上面4幅汽车牌照属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关于上面4幅汽车牌照属地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正确的是()A.甲一长沙 B.乙一济南 C.丙一贵阳 D.丁一杭州 6.小明的中国政区塑料拼图掉了一块,空缺位置的右边是江西,左边是贵州,上面是湖北,下面有两广,缺失的这个省区是() A.湖南 B.四川 C.重庆 D.安徽 7.关于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它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省会在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 8.2010年5月3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搭乘专列通过鸭绿江中朝友谊大桥,开始了访华之旅。下列省区与朝鲜相邻的是() A.黑龙江省吉林省 B.吉林省辽宁省 C.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 D.黑龙江省辽宁省 9.下列省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北京时间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 1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省区与其简称的组合,正确的是() A.山西省——晋 B.甘肃省——甘或陇 C.四川省——川或蜀 D.海南省——琼 11.中国各地戏曲丰富多样,如北京以京剧享誉全球。请你说出川剧是下列哪个省的代表剧种()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表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表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能够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学案湘教版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一 I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 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 海峡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1) 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地形 类舉 平原 离惊 — 建地 . ___ 山地 r\ 丘陸 晦拔 高度 很低 (2iioin ta F ) 无一定 的标准 较高 (500m 顶 下) 地形 痔征 起伏很小 平坦T 碉 胞血坦荡 边绦陡峻 四周応 中间低 坡惓陵蝮 起伏较小 坡 度和缓 (2)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本节复习脉络: 1.世界海陆分布 乘半球 西半球 仁 L 1 \—〒一r Li 一一一一一广一一 L &减 o

3. 板块构造理论 (1) 六大板块:A 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 2. 下图为25° N ?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 (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 (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 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 ) A. 欧洲 C.北美洲 D [甲国大部分处于 60° W 70° W 0°?10° 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 Do ] 大陆坡 水深不趙 过200米, 蕴藏肯卡 富讷石大陆架倆 外梅倾斜 的睫坡 尢祥底議 有猛结樓 分布 ■&块的梢 亡边界 板块的生 耗边界 利天然吒 【导学号:92040137】 D.南美洲

2015年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6)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能源基地)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6.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华北油田。陕西省—神府煤矿。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山东省胜利油田。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三.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基地)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3.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5.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6.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7.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8. 商品粮基地: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9. 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0. 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1. 主要矿产地:湖南铅锌矿和锡矿山锑矿、云南个旧锡矿和马鞍山铁矿四川攀枝花煤和铁矿 12. 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三峡、葛洲坝、二滩)位于阶梯交界处. 13. 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 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3. 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4. 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5.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6. 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7. 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8.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9. 河西走廊西北粮仓”祁连山冰雪融水. 10.矿产资源:伊敏河、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 昌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1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甜)。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12.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 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通用版)201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1章 世界地理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学案 湘教版

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3.板块构造理论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 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区域空间定位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题。【导学号:92040137】 1.甲国位于( )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南美洲 D[甲国大部分处于60°W~70°W、0°~10°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D。]

2.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 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 D[图示区域拥有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该运河将大西洋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选项中,连接北美东岸与西欧的是大西洋,连接东亚与南亚的是马六甲海峡,连接北美东岸与西岸的是巴拿马运河,而连接西欧与南亚最便捷的海上通道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解题技巧] 区域定位技巧 (1)绝对定位(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的经纬度。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中国的人口 整体感知 本间共包括中国的人口和中国的民族两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带来了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民族”主要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及中国的民族政策。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等。 人口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教学中应注意进行比较教学——中国人口与世界其他几个大国的人口相比较,中国人口自身的纵向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能力渊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我国人口国情国策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摒弃“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力”等落后、愚昧、陈旧的生育观念。 二、学法指导 要善于利用图表,从中获得地理核心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图表直观形象、易感知、印象深,教材对重点内容、突出问题都会以图展示以强化)让学生明白,读图分析是获得重点知识的途径。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难点

高中地理(湘教版)复习世界地理分区练习

世界分区地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正确;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第Ⅱ卷答题表中)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岛国。回答1—3题。1.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 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①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土山,位于四国岛②日本最著名的海港是横滨和京都 ③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 ④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优良的港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和新加坡都利用了本国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B.两国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 C. 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渔场 D.旅游业收入是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欧洲西部位于欧洲西半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回答4~5题。 4.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有( ) ①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地区②地形以高原为主 ③河网密布,水量充沛④气候南北向差异大,东西向无明显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峡湾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著名的旅游景观,其成因是 A. 海浪侵蚀 B.大陆断裂 C.冰川作用 D.人为作用 以下是有关中亚地区的叙述。回答6~7题。 6.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高原沙漠广布 B.降水稀少 C.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7.有关中亚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A.中亚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B.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乌兹别克斯坦,银矿丰富,有“白金之国”之称 D.中亚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阅读图2,完成8~9题。 8.E处的一批物资要运到F处,走水路依次要经过 A.苏伊士运河.曼得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B.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C.红海.曼得海峡.土耳其海峡 D.曼得海峡.马六甲海峡.波斯湾 9.F地发展种植业的决定性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右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4中的河流是 A.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B.世界货运量最大的河流

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2014 版)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 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的封冻结冰 ( 有结冰期 )不结冰 ( 无结冰期 )年降水量的大小<800 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的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地形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系情况黄河水系长江水系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小水量大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的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或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的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柚、茶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居民的主食以面为主食以大米为主食 汛期长、流量大、沙少,水水文特征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变化大、结冰 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8、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理区域分界线划分依据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 秦岭—淮河( 800 毫米)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区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 -贺 降水因素(季风因素)区南山 -冈底斯山(季风区与非分季风区)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 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 --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 地形地势因素 区、北方地区、南 山 方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 - 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 ,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 高原。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 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 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 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 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 ,人 口约占全国的55% 。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 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 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激情互动 自主学习激情互动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 难。 (二)学习任务二:增长速度较快。 (过渡)从1949年我国总人口亿,到2010年总人口 亿,在短短6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净增8亿。可见 我国人口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 1、自主学习:阅读P11页“增行长速度较快”和补 充材料“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图”解决以下问题: 补充材料—“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图” (1)完成P11页“活动1、2、3”?(在第一题中加 入信息:2010年人口亿)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 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并不高,其人口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 不是人口越多,就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教师点拨:人口增长的原因除参照该地区的人口自然 增长率以外,还有人口的迁移也是导致人口增长的原 因;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 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 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 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 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 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 高,反而要降低,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自主学习:阅读P11 页“增行长速度较快” 和补充材料“我国六 次人口普查增长图” 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激情互动探究结论: 流动人口多,因为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 达,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许多大学毕业生, 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生活在这里,这样自然导致了 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阻塞; 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任务三:分布疏密不均。 1、自主学习:阅读P12页图1—9“中国人口密度分 布图”、 P13页教材和补充材料“第六次人口普查城 乡人口构成”,解决以下问题: (补充材料——第六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人,占%;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为6人,占%。 (1)完成P13页“活动1” (2)根据P10页图1—8和P13页中间表格,计算全 国、江苏、湖南、西藏和山东(面积万平方千米)的 人口密度。 (3)在图1—9中用以直线连接黑河和腾冲两地。 (4)列举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级行政区6个 和人口密度在10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单位3个。 (5)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较第五次人口普查有较大幅 度增长的原因?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完成或提出疑 难。 自主学习:阅读P12 页图1—9“中国人口 密度分布图”、 P13 页教材和补充材料 “第六次人口普查城 乡人口构成”,解决 问题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 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分界线(8)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4、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4.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2)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 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5.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 6.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7.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 9.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10.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11.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12.主要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14.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5.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6.耕地类型:旱地。 17.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3)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8.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9.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20.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下面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1月平均气温>0℃<0℃ 河流封冻状况不封冻封冻 温度带亚热带、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干湿状况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水田为主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花生、棉花 主要经济林木柑橘、茶叶等苹果、柿、枣 主食大米面食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公路、铁路 民居特点墙体高、屋顶坡度大墙体厚、坡度小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与其她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7、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8、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9、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11、耕地类型:旱地。1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3、主要矿产地: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河北省—开滦、峰峰煤矿,迁安、武安铁矿,华北油田。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山东省—兖州煤矿、胜利油田、招远金矿。 河南省—平顶山煤矿。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安徽省-淮北煤矿。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与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就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鱼米之乡”。 9、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与热带作物 10、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11、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3、耕地类型:水田14、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及煤铁等矿产资源 15、矿产地:江西德兴铜矿与大余钨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与锡矿山锑矿、云南个旧锡矿与东川铜矿、贵州铜仁汞矿、广西 平果铝土矿安徽淮南煤矿与马鞍山铁矿,武汉大冶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四川攀枝花煤矿与攀枝花铁矿,海南石碌铁矿 16、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17、主要水电站:三峡、葛洲坝、二滩、龙滩等 18、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与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塔里木河就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10、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11、矿产资源: 伊敏河、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昌镍矿、克拉玛依与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1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14、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与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就是海拔高) 5、河流特点:就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与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与雅鲁藏布江谷地。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13、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臧三羊。 14、作物高产原因:光照强,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15、民族与宗教: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16、宗教建筑: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塔尔寺。 17、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 通八达的公路网。此后又新建了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18、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青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与科学考 察的宝地。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与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与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就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 与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就是山地与丘陵,内部则就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