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摘要:人与技术的关系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开的。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科技虽然快速发展,但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因此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由于物质世界、人、科学技术的循环依赖,人们必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使人类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人、技术、关系

人与技术位于不同属性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共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可以通过技术来表达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技术则是通过人们不断的努力思考与实践提升改进的,从而超越原本仅属于工具范畴的单纯性技术的概念,技术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人与技术的关系也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是明显的,但引起变化的原因却不那么明显,要想揭示人与技术之间的本质关系,就必须对人与技术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马克思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

提起技术的本质,人们往往会想到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经常被连起来使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辨证统一的。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实践是全部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技术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正是作为实践的特殊因素作用于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实践的中介,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科学技术是适应人的需求和能力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世界,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们都知道科技兴国,它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劳动,造成了生产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而且,先进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劳动,大大的缩短了人的劳动时间和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也延长了人的自由时间,亦即增加了使个人得到充分、全面发展的时间,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比优

越的条件。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条件。人的发展很多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很多新的技术要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通过经济的发展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革,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造成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不断优化了人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自主程度和人的交往范围,丰富和发展了人的社会关系,这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科技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只有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和能力的不断壮大,科学技术才能不断进步,才会不断的产生新的技术。人的能力是人进行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在各方面都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驾驭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交往形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并且,科学技术作为实践的特殊因素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渗透于实践当中。所以,人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它的更新换代都必须以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和进步。而且,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必须与物质形态生产资料和人相结合,进入人的实践领域,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虽然科学技术称得上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源动力,但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依然有很多问题是科技的力量不能解决,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反而给人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确实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大大缩短了人的劳动时间,更丰富了人的精神与思想,但就在人类享受着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时,这些高科技产品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渐渐突显,不仅影响着人的身体素质,在某些时候,更增强了人性中的恶性,像计算机、核武器、克隆等科技产物,虽然计算机让我们的生活快捷便利,核武器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抵御外太空的侵袭,克隆让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但是计算机的产生却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新式的疾病、新式的犯罪,核武器使得人的生命显得脆弱渺小、不堪一击,将人的生命玩弄于手掌之中,克隆的技术却引发了克隆人这一伦理道德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虽然它的发展会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不论何时,总会有它尚不能完成的任务。而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又不单一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又会将我们引向深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科学技术,人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世界、改造自然、逐渐建立起科学的世界图景。科技源于人,没有人就无所谓科技。纵观历史,科技的发展总是源于人的需求,再由一些“精英人才”进行上下求索,从而最终使得科技得以发展。正是人以感官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才能总结出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并应用于实践,从而才产生了新的科技。物质世界可以被科技所改变,科技可以使得灭绝的物种复生,可以使地球的气候发生改变,可以使地球免受小行星的撞击,甚至在不远

的未来可以使机器人具有真正的感情和思维能力,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打上了深深的印记,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人的发展又进一步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二者统一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派的批判性反思。诚然,受人的发展的限制及科学技术自身的某种缺陷,科学技术的主体性应用必然会造成反主体的负面效应。其中也不排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归根到底,这是人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人的依赖性到人的独立性,再到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起点越来越高,人类的需求层次也随之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丁长青.自然辨证法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1

[2] 刘明.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

[3] 王贵友.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 黄瑞熊.自然辨证法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 张素珍.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

[8] 张才国.生态文明:一种新的和谐发展理念[J].重庆大学学报,2005

[9] 张仁玲.生态文明蕴含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

[10] 杨佑兴.人与自然: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反思[J].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 李芳明 摘要: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 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 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 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人点, 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问题史 对于“哲学是什么” , 即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理论特质和理论旨趣的不懈探问, 换言之,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 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演进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哲学观的创新, 也是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理论形态更新和理论转向的基本前导因素和推动力。而在思考“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追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 对后一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成为哲学家进人前一问题和思考前一问题的切人点, 并在理路的展开过程中相互交织。那么何以会如此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何以会成为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的自我理解、理论定位和理论建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该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内在地规范和制约着康德以来的西方主要哲学范型的构想、更替及其理论特质? 诸如

此类的问题, 在研究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时就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一、问题的历史发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这一点始于康德。那么,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为什么直到康德才成为一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哲学与科学之关系要成为一个问题, 没有较为成熟的哲学与科学形态, 没有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 没有作为一门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或学科的哲学观念, 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和明确区分, 恰恰是从康德开始的。在康德以前, “哲学”与“科学”的概念虽早已出现, “哲学”与“科学”的理论特性等虽然也被系统地探究过, 但是, 在此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阐发和理解中, “哲学”一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它指称的是各门科学的总体:与此相联系, 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心目中, 并不存在区别于各门具体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实际上, 我们只有从康德以来的作为一门独立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学科的哲学观念出发, 回溯看待此前西方“哲学”(作为科学知识之总体)的历史发展, 才可能谈论康德以前的西方哲学, 才可能研究此前的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康德在观念层面对哲学与科学的明确区分, 是“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化的逻辑前提;而反过来, 我们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生的探究, 又是以康德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理解为基点的.那么,康德又是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呢。在康德看来, 哲学即形而卜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论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摘要: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但是长期以 来,科学和技术并没有什么联系,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分道扬镳。现 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密切结合。在古代,科学知识专属于 贵族哲学家,而技术则由制造工匠掌握,二者有截然分明的高低贵贱 之分。中世纪,商业蓬勃兴旺,社会交换日益活跃,哲学家传统和工 匠传统开始缓慢接近。特别是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科学以独立的社 会建制和知识体系出现在社会舞台,加上随后的工业革命风起云涌, 促使科学和技术逐渐接触。 关键字:科学技术关系作用 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一、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其一: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活动,它所解决的主要是认识世界的问题,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则是发明和创造操作的办法、技巧以及相应的物质手段,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二:科学是进行发现,探索未知的活动,带有自由研究的性质;技术则是从事发明,综合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创造和实践的活动。 其三:科学创造的主要是知识;技术则不同,除了以知识形态出现外,还同时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 其四:科学对经济的作用是隐含的,不太确定,有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出来;技术对经济的作用则比较确定,关系更直接。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在技术发展的历史系列中,前后项的关系并不是否定关系而是积累关系,技术发展是积累的。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种类型的技术,如经验技术、科学的技术、技术科学和理论技术,在今天的技术领域内都是同时并存的。由于这些技术分别受到科学的渗透在程度上不同,因此我们对有关技术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应不同,要分层次的进行,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等都不能简单划一。 三、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作用:

每天一个人生思考_第十章关于人生成败的思考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莫笑我是多情种/莫以成败论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壮志在我胸》 每个人的境遇有不同,成功与失败,不是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无论成败,都只是过眼云烟,未来的一切会更美好,你的人生路标指向远方。 成功失败莫论英雄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不能简单地以霓败功过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否则是不公平的。成败只是相对的概念,寸于具体的人更是具体的状态,没有人绝对成功,也就没有人绝对失败。 戈者未必英雄,败者也就未必狗雄。成功的人往往把成功归于自己,而毛败的人则常常把失败说成是天意,前者容易认同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雪者则用不以成败论英雄为自己开脱,这是人性本我的当然表现。双方}执一词,失败者因此气馁,成功者因而狂妄,两者却都是理性缺乏的蔓现,一个是漠视同步性的作用,一个又夸大了过程中的同步J陛。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成者王侯败者寇”,可见,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把成功当成判别英雄的首要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但也有不少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生活中有许多悲剧英雄,他们追求成功的过程司样是感人的、伟大的。烈火中,布鲁诺的身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泰而,一个令后人仰慕的英雄却从此而诞生;屠刀之下,岳飞命赴黄泉,可是,他的名字却从此载入史册,他的精神为广大后人所发扬;国民大喜命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作为国父的孙中山,又有谁能够抹杀他乍为英雄的事实? 英雄是一个神圣的称谓,它所代表的是一个能在精神上给我们以激功,在行动上给我们以鼓舞的人。英雄的躯体或许早已烟消云散,但他门的精神却万古流芳。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失败的经历,自古以来我们信本“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旬金玉良言,意思是我们在挫折面前能沉住气,垦敢面对困难,面对现实,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三国里,关公英雄盖世,也有败走麦城的经历。足可见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问刘备谁是英雄,他列举了袁绍、吕布、孙坚等,听罢曹操大笑三声日:吾观其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把刘备视为对手,他一生战袁绍于官渡,平吕布于徐州,降刘琮与荆州,胜仗数不胜数,却遭到了赤壁的惨败,此一为天时不利,二为人心不稳,三为内部不够团结。曹操虽有此败,但在后人心目中仍旧是个大英雄。他统一了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以成败论英雄,从成败影响的因素来看,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机遇对于一个人的成败有巨大作用,我们判定英雄,追求英雄的本色所看重的是英雄的素质,被客观因素屏蔽着的成败是不符合要求的。鳞鹏展翅尚须乘风趁势,没有适合发展的环境,我们又怎么可能成功?争们不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任何成功都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虽然环圬可以依靠理陛去预测,环境不能被绝对把握,因此理性强者也要机缘矽合才能成功,那成功者未必理性,失败者也就不见得没有理性。因此刁能只以成败论英雄,贪天之功归于自己,把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天意两者都存在着极端。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关系地辩证思考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关系的辩证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更是被看做“第一生产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可是,在我们一味关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用的同时,如果不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它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本文简要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枚双刃剑。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引起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荒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威胁等问题。就连计算机使用两位数字表达年份也造成困扰世界的“千年难题”,仅仅为了让计算机避免混淆2001年与1901年,一些专家估计全世界就已经付出几千亿美元的代价。 一、科学技术促进人类进步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科技就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在不断前行。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一步步走过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积累和发展。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没有科技,人类社会在现在会是一个什么状况。不要说我们不能轻松的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不能方便的收看各种电视节目,不能乘坐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演化发展的新因素、新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进程,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正是从宏观上引导人们善于认识和处理自己同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本体上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从总体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受制于自然界,人们只能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有的物质资料维持生存。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低水平的和谐,人以顺应自然为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甚至在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环境问题。众多的和谐之中出现了不和谐。不过这时的环境问题远远未危及到人类的生产,毕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限,自然界还是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恢复的。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急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开始了突飞猛进,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人类竭尽一切可能的利用、征服自然。“人定胜天”是这一阶段的表征。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高质量

生活的同时,也助长了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穷追求与享乐主义的滋长。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厉害,越来越贪婪,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能够承受的限度,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出现了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危机。尤其是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这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是当今世界学者们公认的提法。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在自然观上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即要从人与自然对立转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理性回归,是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应该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实践活动,促使人类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根源于、并服从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的生态规律,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有序、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人类来自自然并要回归自然,自然界孕育并哺育了人类,人与自然密切相连、密不可分,人是自然之子,不能存在其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所以,我们应该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保有一种谦虚理智的态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急功近利地损害大自然,不强行掠夺、过度开发大自然,要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与稳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只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xxxxxxx xxx) 摘要:计算机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愈发普遍,然而,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并不深。计算机是什么?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问题,人们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可谓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学科。它的内容从制作计算机—硬件,到使用计算机—软件,讲授的知识犹如另一个世界。而针对时下的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这门学科也是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的。所以,我针对这门学科,特别进行了深入了解与思考,并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规划,方便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字:“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发展趋势”;“软、硬件” 一、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一门通识课,也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刚刚进入相关专业的新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准确的了解,为系统地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导论从计算机发展史开始,带领我们走进这门学科。然后又从“计算”两个字来讲述计算机和数据。我们了解到“二进制”这个名词与计算机的旷世奇缘。 历史在刷新,时间在前进。计算机由当初的“庞然大物”变成了如今的“微型计算机”,我们在领略计算机硬件的魅力。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全部,那么软件就是硬件的全部。没有软件,计算机和一堆硬件没什么区别;

但正因为有了软件,他才能叫做计算机。软件,可以说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关键。有人说,它其实就语言。没错,只不过是计算机的语言,我们人类或许很烦这种语言吧,竟然创造出人与计算机沟通的语言。我只能说:“这真是比翻译还厉害!”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可谓是重中之重。 从二进制到宇宙是什么概念呢?数据可以告诉你。二进制创造了计算机,但计算机它不仅仅能计算二进制,它还能演算整个宇宙。可以说,计算机实现了用一种简单的数据计算了无数的复杂的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库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现代人使用计算机无非就几种用途,办公就是其中一种。要谈系统,少不了要谈谈微软。微软的windows, office等等,可谓是影响了一个世纪。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更是耳熟能详。这些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是现代人商业办公不可或缺的技能。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也在进步。现在的计算机已不仅仅只用于计算了,它正在成长,它会学习,它会判断,它还会思考,它就是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也将会真正实现。 二、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学发展 前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面对种种生态危机的威胁,人类应该真正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协调发展。 (1)树立生态自然观念 首先要树立起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由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主导地位的形成,把人类看成为超自然的存在体,傲然凌驾于自然之上,将人与自然之间视“对立、对手、对抗”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人类任意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对自然的极大破坏,导致了生态危机。今天,我们必须进行严肃的反思,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起新的生态自然观: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他必须从自然获得生活的资源,时刻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相关的统一体;人类必须跟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和谐相处,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调节者,使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 其次要树立起自然有限观。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对于非再生资源,由于人类的利用,只会逐渐减少,不会增加。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任意索取,低效利用,随意遗弃。也不能进行盲目地、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的枯竭,应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维护生态潜力的范围内,以利持续利用。 三是要树立起自然伦理观。所谓自然伦理是把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道德的视野扩展到自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伦理关系来对待和把握,把人类涉及自然的行为作为伦理行为来规范。 (2)生态自然观中人与自然关系 在人类早期观念中,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价值关系意义,无论是中国的儒教、道教和佛教,还是古希腊的哲学自然观,都以各种不同的理解或解释方

论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摘要:科学与人生息息相关。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并就科学能否给人以幸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关键词:科学人生人生观幸福动物是靠物质和本能生存的。人是唯一会使用符号的动物,除了对物质有所欲求以维持生存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精神和思想生活的。科学不仅间接地为人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使人获得了闲暇和自由。“它的更大的力量在于,科学的物质利益打开了大门,并将给所有人以使用心智精神的机会”,从而为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发展开拓了巨大的空间。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在人的一生中,人生观、个人修养、人的精神生活、人赢得他人的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都与科学难分难解。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说,科学与人生息息相关——科学的人生功能正是在这里得以彰显。在谈到科学和人生的关系时,马克斯•韦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对现实的和个人的“生命”能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吗?他接着回答说:首先,利用一些技术知识,可以对生活——包括外在的事物和人的行为——进行控制;其次,科学给人以思维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必须的手段和训练;最后,科学使人达到头脑的清明。韦伯所言一点没错,可是科学对人生的积极作用远非仅此而已。首先,科学满足了我们精神的急切需求,有助于人摆脱物质的牵累,使人的精神生命充实和勃发。爱因斯坦说过:“人类只有在不违背人性的情况下,从追求满足物质的欲望的冲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得到有价值的、和谐的生活。这个目标就是推动提升社会的精神价值。”宗教扮演过这样的角色,科学也能部分地担当此任。爱因斯坦本人的人生经历就是这样: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使他的精神得到第一次解放:摆脱了原始的物欲追逐和囿于个人的桎梏;在抛弃宗教、皈依科学后,从思想上把握外在世界的最高目标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浮现在他的心中,使他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罗斯扎克也有自己的精辟见解:“自由地探究知识毕竟是最高的价值,是精神的紧迫需要,其程度就像身体对食物的紧迫需要一样。……精神在追求知识时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但同时在道德上要训练有素。……精神的生命在认识和存在之间不断地对话,每一个形成另一个。”布罗诺乌斯基的下述言论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共鸣:科学必须告诉我们的不是它的技巧,而是它的精神——对探索的不可压抑的需要。……科学创造了我们理智生活的价值,与艺术一起把它们教给我们的文明。科学甚至在长崎的废墟中也不是羞耻的。羞耻的是诉诸其他价值的他们,而不是科学使之逐渐发展的人的想像力的价值。羞耻的是我们,如果我们不使科学在理智上像在物质上成为我们世界一部分,以致我们最终可以用相同的价值支持这半边天的话。其次,科学能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我们人道地生活。米奇利看到,科学处理有趣的主题,能够强烈地影响我们看待人的生活方式。例如,宇宙秩序的概念是我们思维的决定性的背景,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种族和其他生物的关系是形成我们内心地图的基本要素。他引用了沃丁顿的言论:“科学独自能够向人类提供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首先是自我一致的与和谐的,其次对于实行我们物质进步所依赖的客观理性来说是自由的。就我能够看到的而言,科学的心态是今日唯一在这两方面合适的态度。还有许多其他有价值的理想可以补充它,但是我无法看到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能够作为正在进步的和丰富的社会基础而代替它。”科恩对此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科学提供了摆脱迷信和人道地生活的一种伟大的质——客观性。如果我们希望确立一个没有错觉的,自主的,自我估价的,为自己判断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什么是可几的以及如何借助不充分的证据选择最可能路线——概率和不确定性的生活是科学的生活——的生活的话,那么我们必须看到客观性在我们的文化中始终教导我们。”第三,科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但是在科学出现之前,这种要求根本无法完全实现。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的视野,根本不可能认识人的自然属性,也无法深入认识人的社会和心理属性;也许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的本性的至高无上的美存在于科学之中”(圣托马斯•阿奎那语)。科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可能性。“科学实际上向我们阐明了我们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理解和指导我们的行为。”威尔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摘要:人与技术的关系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开的。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科技虽然快速发展,但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因此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由于物质世界、人、科学技术的循环依赖,人们必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使人类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人、技术、关系 人与技术位于不同属性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共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可以通过技术来表达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技术则是通过人们不断的努力思考与实践提升改进的,从而超越原本仅属于工具范畴的单纯性技术的概念,技术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人与技术的关系也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是明显的,但引起变化的原因却不那么明显,要想揭示人与技术之间的本质关系,就必须对人与技术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马克思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 提起技术的本质,人们往往会想到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经常被连起来使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辨证统一的。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实践是全部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技术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正是作为实践的特殊因素作用于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实践的中介,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科学技术是适应人的需求和能力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世界,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们都知道科技兴国,它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劳动,造成了生产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而且,先进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劳动,大大的缩短了人的劳动时间和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也延长了人的自由时间,亦即增加了使个人得到充分、全面发展的时间,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比优

每天一个人生思考_第九章关于人生处世的思考

古人云:‘世事如棋局,不着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意思是说,世间之事,有如一盘棋局,只要有争斗,就会有输赢胜败,只有不着一子,与世无争,才是真正的世外高人;人生在世,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瓦盆之中,追名逐利,忙碌终生,只有冲破这个蒙蔽人的本性的瓦盆,才能悟解人生的真谛,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尊重隐私保守秘密 身在职场,谁都避免不了令人心烦的勾心斗角,为了保护自己,一之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尊重别人的隐私,保守别人的秘密,是每个人应的责任,也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过,现在很多年轻的都市白领们却自了新的烦恼。他们每天面临着繁重的工作、激烈的竞争,压力与日俱曾,很多白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一些人患上了抑郁症。最近,也们又被称为都市白领新型怪病的“保密焦虑症”所困扰。 白领们之所以焦虑,与“秘密”分不开。尽管人们每天高喊“尊重急私”,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千万别跟别人讲”仿佛像一道魔咒,象是牵引着人们的好奇心,总是放纵自己的耳朵去捕捉任何小秘密,接葺又因为要守“秘密”而增添心理负担。毕竟有些办公室秘密知道比不叩道还痛苦,因为它可能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关系到老板的私生活,关系到同事的隐私,关系到办公室的政治……总而言之,都是一些“不能兑的秘密”。 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在办公室偶尔听过或讲过秘密,最让他们枣到不安的秘密是公司政策调整以及人事变动。而“办公室秘密”之所以盛行,有斗争的地方就有秘密,好奇心的本能驱使,通过传播秘密可以维系同事感情,说、听秘密可以解闷降压,成为四大原因。 很多职场人都受到“保密焦虑症”的困扰,下面举几个例子: 笑笑最近非常苦恼,因为她获得一个小道消息:同事小兰即将调到差一些的分公司去。她和小兰是同年入职的,关系还不错。这么重要的消息要不要告诉她,好早点做准备,可万一消息传错了怎么办?再说,两人资历相当,为什么就偏偏是她去,小兰会不会误解自己呢?笑笑再见到小兰都觉得很别扭,好像做了亏心事,同时,也胡思乱想起来:万一调动的是我呢? 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两周,主任终于宣读了人事处通知:小兰是被调到分公司去了,但职位上升了一级。小兰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调动。笑笑松了口气,终于不用辛苦保守这个所谓的秘密了。 张小姐在家广告公司工作,某天她无意间得知公司要裁员,就把它偷偷告诉了一个同事。因为这件事情还没有公布,所以张小姐让她千万不要告诉第三个人。可话一说出口,张小姐就开始后悔,万一传到老板耳朵里,那麻烦可就大了。 “有时候,同事向我说了一件事情。”在一家公司担任要职的王先生说,“明知道这事是不能说的,可是憋在心里,真是不舒服。” 专家分析,“保密焦虑症”是指白领们为要保守办公室里无穷无尽雕秘密和形形色色的个人隐私而焦虑不安。在如今的职场中,很多白领萑了心事放在心里很难受,但又不愿对别人讲,害怕说出去了会暴露自E的秘密。这其实是一种过度的防范心理在作祟。因为处于一种竞争状态职场中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大,信任感越来越薄弱,人们由此产生防衮心理,久而久之,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科学与技术关系思考 【摘要】当代科学研究呈现出工程性、集群性、与生产联系的紧密性等特点,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凸显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使科学家与技术人员的界限被打破,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出现则标志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具有了同步性目标一致性。科学的技术化趋势表明,人们已经不能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划上一条鲜明的界线,否则就会影响到科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一体化;互动 1前言 马克思提出“科学也是生产力1”的理念已经过一个多世纪。这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已日益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第一位的重要因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敏锐觉察出当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发展的态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技术发明的过程看,从技术目标的确立到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都少不了科学的应用。在技术发展遇到难题时,则往往求助于科学理论。这种情形表明,一旦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就能很快地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而当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具体到一项科技活动,人们在其中已经很难区分它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经融为一体。 2科学、技术的概念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和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必要先搞明白科学、技术的概念。 2.1什么是科学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关于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的探讨,最初人们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科学是由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有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说理性与论证性,正如康德所指出的,是个“按照一定的原则而建立的完整的2”知识系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科学的社会作用越来越突 1马恩全集(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11 2伊曼努尔·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9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二、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我们需要认识和正确运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浅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其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 科学与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两大力量. 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往往关系一个民族、国家的荣辱兴衰。无论是社会更迭, 跨时代的王朝更替, 它们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中国近代历史, 科学与技术的落后, 更是给我中华民族带来不尽的灾难。痛定思痛, 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中国技术发展史; 社会发展史; 哲学 大纲:本文开篇先阐明了科学与技术的内涵,然后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角度,浅析了科学与技术的作用,接着通过举例辨析得出科学与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统一体,最后通过一些例子来阐明了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人类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为了生存、发展, 人类必须与环境进行斗争.会制造工具, 是人类形成的标志, 也是人类发明技术、使用技术的开始.自此, 科学与技术就推动人类向着文明不断前进, 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 如何处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般认为, 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来生产实践经验, 以及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的体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 技术提出课题, 科学完成课题. 科学是发现, 是技术的理论指导; 技术是发明, 是科学的实际运用.从哲学层面上讲, 科学与技术恰恰承担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人类要生存、发展,要把世界改造成什么样? 如何改造?科学与技术正好完成这一螺旋式的循环上升, 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科学是认识世界, 技术是改造世界, 从这一点来看, 正好完成了这一螺旋式的循环上升, 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技术更具有直接性, 一个没有先进技术的国家, 决不是强大的国家. 纵观历史, 我国古代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其根本原因就是科学与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尤其技术一直位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行列之中. 四大发明全部是技术领域,有经济学家曾经估算过南宋王朝(中国造船、航海技术达到顶峰)一年财政收入达1. 5 亿两白银, 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75%. 称霸亚欧的大元帝国, 不仅凭借的是其武士勇猛, 更是凭借火药的巨大威力. 由此不难得出科学与技术这两者对人类社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科学与技术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统一体。科学承担的是认识世界, 技术承担的是改造世界, 科学提供规律、理论

关于人性的思考

关于人性的思考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生命中最本质的涵是人性,人性是与我们每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自己,正如西方哲学史上有句非常重要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今天这个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人对整个世界的了解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唯独缺乏认识我们自己的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改造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人性和两千年前的人并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人类虽然不断地改造世界,但却缺乏对自己的改造。 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否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否取得成就,很重要的是能否给自己准确地定位,一个人如不了解自己,则很难给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每一个人有着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只是每天随着广告、媒体、报纸等导向来决定我们的喜欢与不喜欢。另外,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面对缤纷的世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也在误导着我们,使我们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但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自己也搞不清楚,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自己做什么才是最合适的。还有一个方面,一个人如果能够了解自己,才能找到生命的安身立命之处,那么,我们的生命应安住在什么上呢?有的人可能会把爱情、感情、财富、事业、家庭作为安身立命之处,但这些并不是我们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因为这些动西都是会变化的。如果我们的生命不是安住在我们生命的当下,不是安住在我们生命的真正自我上面,而是安住在外界的一些虚幻的不可靠的东西上,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就会痛苦不堪。所以,我们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 如何认识自己?佛教讲无我并不等于没有自己,只不过告诉我们你所执著的这个我并不代表你自己,你是把不能代表自己的东西当成自己,你无边无际的烦恼由此产生。佛教讲无我,破除我执,也不是讲你不要去认识自己。今天讲人性的思考,主要是帮助大家来认识自己,关于人性的思考,这在中西方的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今天主要把中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性的几种说法提出来,从佛教的角度作一些分析。 关于人性的思想及分析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性的思想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人性;一是理性人性,它们都是建立在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否定、反对封建思想而高扬人性。 1、关于人的自然性 所谓人的自然性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现最强烈的饮食男女、感情欲望、自我保存、自私自利等。启蒙主义的哲学家们认为这种自然情欲是天生的、合理的,是不可以压抑、回避的,人享受这种自然情欲是合理、正常的,而且是应该的。人的幸福与快乐的基层就是享受人的自然情欲,唯有通过自然情欲的享受,人才能活得幸福与快乐。启蒙主义的哲学家对自然人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理性主义认为人的自然情欲是一种低级的东西,是人与动物共同的东西,而人的理性才是高级的,所以理性主义者是以人的理性作为人的本性,作为人与动物不同的本性。还有一些人本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不仅是自私,爱别人也是人的本性。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也讲到自然本性,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无私无欲,就像婴儿一样非常朴素而没有任何情欲的污染,相反一个人追求情欲的生活,就会使我们的本性受到迷失,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伤”。 从佛教角度来看,情欲是一种欲望,欲望是一种需求,是生命发出的一种在需求,这种需求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需求,生命的延续就是处在无尽的需求过程中。佛教讲欲望有五欲和六尘,即财、色、名、食、睡,与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眼睛喜欢看好看

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思考

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思考 1 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状况 控制科学与技术在20世纪的人类科技进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决当今社会的许多挑战性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论;为许多产业领域实现自动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控制仪器及装备。特别是数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控制科学与技术开辟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回顾近百年来的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20世纪的控制科学与技术是在实践的重大需求驱动下快速发展的,他经历了若干重要的发展时期,如20世纪初的Lyapunov稳定理论和PID控制律概念;20年代的反馈放大器;30年代的Nyquist与Bode图;40年代维纳的控制论;50年代贝尔曼动态规划理论和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60年代卡尔曼滤波器、系统状态空间法、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70年代的自校正控制和自适应控制;80年代针对系统不确定状况的鲁棒控制;90年代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智能控制理论。中国控制学科界的许多学者为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做出重要的贡献。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烈需求,在如何解决日益增加的复杂系统、网络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生物、基因、量子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等重大问题上,控制科学和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者们在21世纪初面临着更重大的、更为迫切的挑战。

近30年来,控制科学在非线性系统控制、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系统辨识、随机与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离散事件系统和混合系统、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在21世纪初的十几年,这些方向仍将是控制科学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它们之间的交叉与结合,将形成许多应用性更强的重要研究方向。 非线性控制是控制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目前在该方向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机器人、直升飞机与电力系统控制等实际控制工程中。可以预见,非线性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将对多机器人系统协调操作与大型网络稳定安全为背景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工程等产生重大影响。混沌系统作为非线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沌生成、混沌抑制、混沌同步化、混沌通讯应用以及混沌信息编码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将对复杂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分布参数系统的研究。分布参数系统是无穷维系统,一般由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或抽象空间中的微分方程所描述。我国学者在细长体弹性振动系统的建模和振动控制、振动系统的谱分析、能控性和反馈镇定、一般无穷维系统的极大值原理、人口系统控制、人口预测和控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人们往往很难(或不可能)从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直接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需要利用可以测量的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来构造系统内结构及参数的估计,并研究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等问题,这就是系统辨识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线性系统辨识理论趋于成熟,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