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复垦政策

土地复垦政策

土地复垦政策
土地复垦政策

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解读

目录

第一部分我国土地复垦基本情况 (3)

一、土地复垦概述 (3)

(一)土地复垦的历史回顾 (3)

(二)土地复垦的基本概念 (3)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 (5)

(四)土地复垦的标准 (7)

二、我国土地复垦现状 (9)

(一)我国土地复垦成效 (9)

(二)我国土地复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1)

(三)土地复垦的作用和地位 (13)

第二部分七部委文件解读 (14)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法律法规基础 (14)

(一)出台背景 (14)

(二)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 (15)

二、基本内容 (15)

(一)提出了土地复垦目标 (15)

(二)规定了复垦义务人责任 (16)

(三)明确了管理部门职责和监督环节 (18)

(四)加强土地复垦利用管理 (19)

(五)完善了土地复垦激励机制 (21)

第三部分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 (21)

一、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21)

(一)目的和作用 (21)

(二)土地复垦方案的管理内容 (22)

(二)编制范围 (23)

(三)土地复垦方案分类 (24)

(四)编制单位和资格 (25)

(五)编制时间要求 (25)

二、土地复垦方案评审和审查 (25)

(一)评审和审查流程 (25)

(二)评审环节和权限 (26)

(三)评审机构 (27)

(四)评审重点和内容 (28)

(五)土地复垦方案审查 (30)

第三部分国外土地复垦介绍 (30)

一、复垦制度和管理特点 (31)

二、矿业公司的通行做法和特点 (32)

第一部分我国土地复垦基本情况

一、土地复垦概述

(一)土地复垦的历史回顾

每一种法律制度的建立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

“土地复垦”在我国出现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各种文献资料中称之为“复田”(reclamation),当时新中国工业尚不发达,农业占国民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

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条例》第18条规定国家建设占用临时用地应当“恢复土地的耕种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复田”的概念显示出其局限性,逐渐被“土地复垦”替代,恢复的对象和范围以及恢复后的土地用途都有所扩大。1986年3月颁布的和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都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同年6月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采矿、取土后能够复垦的土地,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复垦,恢复利用。”第三十三条规定:“工程项目施工,需要材料堆场、运输通路和其他临时设施的,……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使用期满,建设单位应当恢复土地的生产条件,及时归还。”

1988年11月8日国务院令第19号发布《土地复垦规定》,明确的土地复垦的概念和“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较全面的规定了企业的义务、资金来源、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等。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环境保护法》、《煤炭法》、《铁路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自此,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二)土地复垦的基本概念

1、土地复垦的定义

土地复垦,顾名思义,“复”即是修复,“垦”即垦殖,优先恢复为耕地、优先用于农业。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88年11月8日)第二条规定: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

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2、土地复垦的对象和范围

根据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企业和个人)”,土地复垦的对象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各类土地,并不是人们通常的“复耕”、或者与耕地有关系的才叫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不仅仅是指耕地,它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 2007)中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复垦的范围: 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造成破坏的各类土地。既包括采矿、取土、烧制砖瓦等生产项目,又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各类建设临时占用、挖损的土地。

3、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的关系

(1)法律概念不同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

土地复垦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2)责任主体不同

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土地复垦是复垦责任人的行为,复垦义务要由破坏土地的企业和个人来履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从中担负监督和管理的职责,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更象是“裁判员”。

整理是政府行为。目前,国土资源部门主要依靠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来开展工作,“运动员”的味道更浓一些。

(3)整治对象和目标不同。

土地复垦是对被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农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特别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它的对象主要是由

于分片不合理、地形起伏等影响规模经营的农用地;由于道路、沟渠等不配套影响产出率的农用地;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零星闲散地等。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4、土地复垦与耕地占补平衡的关系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负责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缴纳开垦费。

(1)责任主体:均是生产建设单位。

(2)对象不同:占补平衡的对象需要征收的耕地,为永久性用地。复垦的对象是生产建设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及时是已经征收的土地,破坏废弃后也应履行复垦义务,但复垦费与开垦费不重复收取。占补平衡剥离的表土应用于临时使用土地造成破坏的土地复垦。

(三)土地复垦的目标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中的定义,土地复垦的目的是要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要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应当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解决水的可用、地层的稳定、土壤的无污染等问题。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决定了土地复垦目标是多方向、多用途、多层次的。

1、复垦目标的多方向性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其制定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土地复垦的目标:一是保护土地,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特别是对耕地的破坏;二是及时复垦被破坏的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三是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

2、复垦目标的多用途性

土地复垦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破坏废弃土地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用于基本建

设的,......”。根据以上法律法规规定,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是多样的,复垦目标是多用途的。特别要说明,复垦后的用途绝对不仅仅是恢复土地的耕种条件,而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并优先用于农业。

2、复垦目标的多层次性

要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要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缺一不可,使复垦利用具有最底的社会成本,长期的经济价值,稳定的复垦效果,尽量实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复垦的目标分以下三个层次:

(1)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况。

(2)保留以前的土地利用价值和生态价值,恢复与以前相似状况。

(3)重新规划设计,达到更高更佳利用价值。如将被破坏的土地变为湿地、建成高尔夫球场,建公园等等。

3、复垦措施的综合性

土地复垦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包括破坏前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复垦的综合整治措施。

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少占土地,留有煤柱,煤矸石回填等,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面积,降低对土地破坏的程度。

整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等。在土地复垦诸多措施中,其中表土剥离和保持地层稳定最为重要。

整治措施要符合以下要求:

(1)表土剥离:对表土特别是腐殖质进行剥离并进行保存;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对表土以下的土层要予以保存,留着复垦用的植被土壤或用做隔离层。

(2)地层稳定:通常进行分层剥离、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等达到地层的稳定。

(3)地形重塑:使被破坏的土地地形地貌与周边景观相协调,能最大限度的获得长远、良好的视觉效果。对坡度等有一定的要求。

(4)土地平整:根据确定的用途,达到能耕、能林、能渔的标准。

(5)无污染及其他有害去除:保证复垦后土地利用长期的安全性。

(6)土壤覆盖;对将要利用的土地覆盖表土,对有污染源的要具有隔离层。

(7)灌排和道路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的恢复灌排水设施,配以必要的道路等;

(8)植物选择:优先选择本地物种,适当引进经实验成功的外来品种。植物选择要尽量多样化,以利于生态的多样性恢复。

(四)土地复垦的标准

1、总则

(1)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1995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实行)〉的通知》([1995]国土[规]字第10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颁布实施。

(2)适用范围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镇规模范围内,符合城镇规划。强调

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

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条件允许的地方,

应优先复垦为耕地。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

污染。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名词术语

土地复垦率:已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之比。

(5)复垦土地的检验

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一般由复垦工程和用途恢复二部分构成。检验分两步:

第一步:工程检验。复垦工程完成后,进行复垦面积、复垦工程检验。

第二步:用途检验。用途恢复的,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复垦后用于渔业等养殖业的,在第三养殖年进行。

(6)检验内容

●第一阶段工程检验提交的文件和测试

复垦区土地复垦方案;

本项目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土地复垦设计文件;

本项目土地复垦施工文件等。

现场测试:用于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用于建筑的各项用途指标测试。

第二阶段用途检验提交的文件和测试

土地复垦方案;

复垦土地利用方案:土壤培肥措施、管护措施等;

复垦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

现场测试:农业、林业、渔业的生长情况的测试,与破坏前的比较。

(7)评估:确定复垦是否符合要求。

2、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适用于因采矿、挖砂、取土、水利、交通等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废弃土地。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砂矿等矿山的露天采矿场、最终挖掘带沟道、截水沟、采矿沉陷区、废石场、尾矿库、储灰场、储泥场、渣场,以及其他工业废弃物堆场等各类矿山场地的复垦。

(1)露天采矿场复垦工程标准。分别用于农、林、牧、渔业,以及用作人工湖、公园、水域观赏区、建筑等用途的工程标准。

(2)排土场复垦工程标准。工程包括顶部、平台和边坡整治。

(3)沉陷场地复垦工程标准。分充填沉陷场地、非充填沉陷场地。

(4)废石(含矸石)堆场复垦工程标准

(5)尾矿库、贮灰场、贮泥场地复垦工程标准

(6)恢复利用通则。分别用于农业种植、林业、牧业、渔业等用途的标准。

3、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适用于非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以及共矿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废气地。如废弃砖瓦窑址、废弃工厂、矿山、废弃水利设施、废弃居住区等。

4、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适用于工业排污过程中和结束后造成的破坏土地的复垦技术。如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酸碱污染和盐渍化以及放射性污染土地等。

5、《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用于遭受各种洪涝以及工程事故过水冲毁、过水、淹漫及渍害过后的土地复垦技术控制

等。

二、我国土地复垦现状

(一)我国土地复垦成效

为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自《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来,原国家土地局在重点工矿区建立了一批全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复垦机制,创造了多种复垦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复垦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土资源部成立以后,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生产建设单位复垦土地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土地复垦率提高到12%左右。全国累计复垦利用各类废弃土地约100万公顷(合1500万亩),占废弃土地总量的8%左右,其中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土地600万亩,约占工矿废弃土地总量的10%;复垦利用其它废弃土地900万亩左右,约占该类废弃土地总量的6%。复垦后的土地70%为耕地,其余的多数为其它农用地。通过土地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以及广大土地复垦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我国土地复垦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复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

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土地复垦规定》,标志着土地复垦工作正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继《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实施,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制定的《煤炭法》、《铁路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相关规定。全国25个省级人民政府相继制定了“土地复垦规定实施办法”,许多市、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土地复垦管理办法”。

2、土地复垦相关政策逐步配套完善

一是制定了“谁复垦,谁受益”和减免有关农业税等鼓励土地复垦的政策。二是初步建立了土地复垦资金渠道。1997年国家作出明确规定,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其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有些地方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并施行了土地

复垦保证金制度。

3、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土地复垦试点和示范区

从1989年起,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包括煤炭、冶金、化工、石油、有色金属、黄金等矿山开采;燃煤发电、烧制砖瓦;兴修水利、修建公路、铁路;农村旧宅基地、废弃坑、塘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土地复垦试点。从1995年起,在全国建立了由中央财政投资引导、地方财政配套、农村集体投入为主体的22个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的土地复垦示范区(点),复垦土地面积达12多万亩。到1999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已分别投资5500多万元。

1995年,我部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截止2006年,共投入资金71099.8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7547.14万元,复垦土地40.38万亩,营造防护林5.21万亩,新增耕地30.5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6.2万亩。

上述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项目区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不仅复垦利用了大量土地,恢复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土地复垦工作,在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资金筹措、规范化管理、复垦后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了经验。

4、提高土地复垦科技水平

在长期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复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步摸索研究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土地复垦技术,确立了不同类型废弃土地复垦利用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颁布了《土地复垦标准》。煤矿塌陷土地复垦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复垦技术、复垦利用模式;黄金行业砂金开采、有色金属铝土矿开采及煤炭、冶金、建材等露天矿的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艺设计等一批科研、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土地复垦技术的空白,并在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编写了土地复垦教材,在一些高等院校开设土地复垦专业或举办土地复垦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土地复垦业务骨干。

5、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部建立了全球合作网络和多边、双边的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土地复垦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俄罗斯、英国、波兰、芬兰等国家建立了联系,开展了技术合作、考察培训等交流活动。

(二)我国土地复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起步晚、历史欠账多,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待复垦土地资源面积大,复垦任务重,同时,土地破坏面积逐年增加,而复垦率和复垦标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据粗略估算,目前我国因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挖损、压占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约2亿亩土地,其中80%以上没有得到恢复利用。每年生产建设活动对土地又造成新的破坏。根据煤炭行业测算,开采每万吨煤造成塌陷的土地面积为3-5亩。2005年,全国原煤产量为20亿吨左右,造成破坏的土地面积达60-100万亩,其中约60%是优质耕地。

由于大量土地被破坏后不能及时复垦利用,给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一些地区产生了严重后果:一是人均耕地锐减,少地或无地农民激增,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极大侵害。二是工农之间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上矛盾日益尖锐,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一些地区水土流失和污染加剧,水源干枯,塌陷积涝,甚至造成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见图3)。一些群众陷入了“无地可种、无房可住、无岗可上、无水可用”的困境。

《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二十年,土地复垦成效依然不尽人意,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认识不到位,复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一是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虽然一些地方官员已经意识到一些生产建设项目特别是采矿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但在处理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往往更关心本届政府的财税收入和眼前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希望中央出资解决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对要求企业执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法律规定存在畏难心理。

二是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国土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如《土地复垦规定》第五条规定,项目在可研报告和设计任务书中应有土地复垦的内容,否则在审批建设用地时不予批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如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原项目预算中有关土地复垦费的列支被当地发改部门在审核投资预算时砍掉,使得土地复垦缺乏资金来源。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环节也没有将该规定落实到位,导致对复垦工作的监管不力。

三是生产建设单位责任不到位。一些企业缺乏土地复垦责任意识,认为土地复垦增加了

生产成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主动开展复垦工作。在失去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不能自觉履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法定义务。

2、现行法律法规滞后,难以解决土地复垦中出现的新问题

《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虽然都有土地复垦的相关规定,但大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复垦规定》中一些内容也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复垦实际工作需要,亟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1)土地复垦机制与财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土地复垦监督制度亟待完善

《土地复垦规定》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其制度背景是国家、集体和企业利益高度一致,企业使用的土地由国家无偿划拨,生产成本列入计划,由国家投资,利税上缴国家。土地复垦制度建立在国家投资、企业和个人能够自觉履行复垦义务的前提下,因此《土地复垦规定》缺乏强制性的监督条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分税制的实施,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企业利益逐渐分化,国企相继改制,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又进一步加剧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土地复垦已真正成为企业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土地复垦规定》中没有建立有利于调整土地复垦责权利关系的机制,对企业履行复垦义务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手段,处罚不严厉,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管理部门监控成本高、执法难度大,土地复垦费用得不到落实,废弃土地难以及时复垦利用。

(2)对企业长期不落实土地复垦资金缺乏必要的约束

1998年《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事实证明,事后缴纳土地复垦费,追缴难度大。生产建设造成破坏的土地,一般是在阶段性工作结束后或全部任务完成后才能实施复垦,因此土地复垦的任务主要落在生产建设中后期。一些大型矿山企业,特别是地下开采,在投产中后期塌陷土地面积和程度不断加大,但企业效益与前期相比却逐渐下降,甚至出现经营亏损,已无力复垦土地;一些中小型矿山企业,建设周期较短,三、五年开采完毕后,企业关闭,难以追缴土地复垦费,有些企业甚至找各种借口逃避履行复垦义务。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复垦资金无法落实,致使土地复垦欠账越来越多,整个烂摊子交给政府、扔给社会、甩给了当地的老百姓,形成了“企业破坏,政府和社会买单”的局面。如何在生产建设前期就要求企业预提土地复垦费用是立法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3)历史遗留废弃地复垦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历史遗留废弃地是指造成土地破坏的单位和个人破产、灭失或1989年1月1日以前破

坏废弃的土地。《土地复垦规定》出台之时,这些问题尚未凸显。近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历史遗留废弃地成为困扰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的难题。这部分土地(包括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公共财政投入微乎其微,投资规模与土地复垦任务严重不匹配。《土地复垦规定》中有关扶持和激励政策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要求,如《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复垦后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农业税”,但目前农业税已经取消。土地复垦的责权利关系不清,激励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尚未建立,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对土地复垦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力量对土地复垦的投入。

(三)土地复垦的作用和地位

在人多地少的中国,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各类废弃地约2亿亩,利用潜力巨大。如能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垦利用,约有60%以上的废弃地可以复垦为耕地, 30%可以复垦为其它农用地, 10%可以复垦为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具有以下作用:

1、开补充耕地之源,土地复垦是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废弃的土地优先复垦为耕地,可补充耕地1.2亿亩。以现有耕地年均亩产粮食500公斤计算,每年可新增粮食600亿公斤(图17),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2、开农业结构调整用地之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土地复垦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复垦后土地用于发展林、果、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6000万亩左右。每亩年产值按8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480亿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开生态用地之源,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若将恢复的6000万亩农用地,全部用于植树种草,全国人均新增植被3.3平方米,对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将发挥巨大作用。

4、开建设用地之源,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土地复垦宜建则建,为建设用地开辟新途径。若10%复垦为建设用地,即可复垦增加建设用地2000万亩,按每年建设占用耕地200万亩计算,可满足我国十年建设不新占用耕地,

如将2000万亩建设用地进行有偿出让,每亩按10万元计算,国家财政可收取出让金2000亿元。

5、“十一五”期末,是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若“十一五”期末土地复垦率能达到25%,则可增加耕地3000万亩,安置近3000万失地农民;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减少占用耕地1500万亩,非农建设减少占用耕地500万亩。增增减减,就是5000万亩的耕地保护潜力,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贡献。

第二部分七部委文件解读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法律法规基础

(一)出台背景

前文已述,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也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随着各地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矿废弃地的数量依然持续增加,导致土地复垦“旧账未还、新账又欠”,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中多次要求“加快废弃土地复垦”,“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土地复垦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有利于实现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局面。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精神,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切实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2006年9月30日,国土资源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以下简称“七部委文件”)。“七部委文件”指出了我国土地复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了土地复垦义务人的责任和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的要求;同时还规定了征收土地复垦费,加强复垦后土地使用管理等政策措施。七个部门专门就土地复垦管理工作联合发文,共同部署,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对土地复垦工作开展产

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产生的积极明显的影响。

(二)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

1、法律法规

七部委文件主要法律依据为《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土地复垦规定》,其他法律有:《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铁路法》等。

2、政策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二、基本内容

七部委文件初步建立了建立土地复垦长效机制,完善土地复垦制度框架。

长效机制:土地复垦监督机制、土地复垦约束机制、土地复垦激励机制。

基本制度框架: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土地监督管理制度、土地复垦利用管理制度和土地复垦联席会议制度。

其基本内容:

1、确定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

2、规定了企业责任和义务--复垦和补偿

3、规定了履行义务的方式--自行复垦或缴纳复垦费

4、复垦用途: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5、政府和部门的职责

6、资金来源--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复垦费从企业改造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等(一)提出了土地复垦目标

在文件的第一部分“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土地复垦的紧迫感”,简述了土地复垦的严峻形势,重要意义、作用和地位,并提出了土地复垦目标。与《土地复垦规定》的出台背景相比,复垦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被破坏的土地没有得到及时复垦利用,形成了大量废弃地。因此,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土地复垦目标是:努力做到土地复垦和破坏数量平衡,实现“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的目标。

(二)规定了复垦义务人责任

在文件的第二部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土地复垦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复垦义务人的责任。

1、补充完善了土地复垦原则

《土地复垦规定》第四条提出: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七部委文件进一步提出了以下几项原则:

●坚持“源头控制、防复结合”原则,进一步深化了《规定》第九条有关内容。

●“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原则,深化了《规定》第

八条有关“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

●复垦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体现了《规定》第十九条:“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

林、牧、牧、渔”的精神,同时符合《土地管理法》关于:“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

用于农业”的精神。

●对历史遗留废弃地,复垦使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体现了《规定》第十九

条精神。

2、土地复垦义务人应采取的措施

(1)将土地复垦有关内容纳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工艺设计应当兼顾复垦的要求。在《规定》第九条要求:有土地复垦任务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应当包括土地复垦的内容;设计文件应当有土地复垦的章节;工艺设计应当兼顾土地复垦的要求。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土地复垦纳入生产计划。露天开采的生产项目以及交通、水利、能源项目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

(2)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方案作为建设用地申请或采矿权申请、年检的必备要件。补充完善了《规定》第九条关于“建设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建设用地时不得批准。”七部委文件要求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3)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对《规定》的补充完善。具体要求:

——以井工(地下)方式开采矿产资源或施工的,应采取工程技术或充填措施,防止土地塌陷破坏。

——以露天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挖沙取土、采石、修建铁路、公路、兴修各种水利工程等活动的,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对地表的挖损。

——对将要造成破坏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进行表土剥离,用于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表土剥离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烧制砖瓦、挖沙取土、修建铁路、公路、兴修各种水利工程等活动的,应当统一规划、合理确定取土位置、范围和深度。

——工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粉灰、废油等必须采取严格控制污染破坏土地的措施。提倡利用废弃物充填挖损区、塌陷区和地下采空区,并防止造成新的污染。

(4)缴纳土地复垦费。《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条件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文件进一步规定:复垦义务人应当根据破坏土地面积和类型、采取原矿量、复垦标准等,依法缴纳土地复垦费。

以下情形可视为没有条件复垦:

——在采矿许可证期限内或建设周期内土地破坏尚未凸现,经预测确将造成土地破坏的;或因生产工艺不能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实施的,尚不具备复垦条件的;

——因人力、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不能自行实施土地复垦的且不委托复垦的;

——改扩建、已投产、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没有履行复垦义务或没有完成复垦任务的;

——其他认为必要的情形。

以下情形可视为不符合要求:

——不符合《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有关要求;

——不符合其他国家或地方有关土地复垦验收标准;

——不复垦土地复垦方案确立的土地复垦标准等。

复垦费缴纳的依据:

●将土地复垦费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土地复垦规定》第十六条对各种情况的土地复垦费用的列支有明确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规定:“耕地复垦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七部委文件根据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精神进行了归纳。

●1999年以后尚未履行复垦义务的,应当依法补缴土地复垦费。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

(三)明确了管理部门职责和监督环节

政府和有关部门该做哪些工作?在《土地复垦规定》第六条,规定了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土地复垦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文件的第三部分:“履行职责,加强监督,认真把好土地复垦审核关”和第五部分:“加强协作,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作”,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监管职能和监督环节。

1、项目立项复垦资金预算关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用地预审阶段——要确定该项目是否涉及土地复垦,要求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土地复垦相关内容,并有相应投资估(概)算。

●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依据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对涉及土地复垦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应列入投资估(概)算而未列入的或投资估(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核准立项。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业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督促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制定土地复垦方案,将土地复垦费纳入投资概(预)算,对无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费未列入或概(预)算不足的,不予批复设计文件和开工许可。

2、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关

在建设用地预审或采矿权审批时,有审查、审批权的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审核,对没有方案或方案不符合要求的,要责成复垦义务人补充、修改或完善。

3、土地复垦费征收关

在建设用地批复、采矿许可证发放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以下简称年检)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未按规定缴纳土地复垦费的复垦义务人,将不批复建设用地、不发放采矿许可证或不予通过年检。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的监督管理。

4、土地复垦日常监督关

建立健全土地复垦日常监管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复垦义务人落实土地复垦方案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

5、复垦竣工验收关

要对复垦后的土地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正。《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一条:“复垦后的土地达到复垦标准,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

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6、土地复垦执法监察关

(1)对1999年1月1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尚未履行复垦义务的,复垦义务人必须依法补缴土地复垦费。

(2)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土地复垦规定》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土地复垦的2倍以下;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逾期不恢复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耕地复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

——《土地复垦规定》第二十条: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要求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企业和个人,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土地复垦规定》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分别对扰乱、阻碍土地复垦工作或者破坏土地复垦工程设备的,负责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情况作出处罚规定。

特别强调:对复垦任务完成情况的审查。

《土地复垦规定》第二十条:对于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要求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企业和个人,……,对逾期不改正的企业和个人,在其提出新的生产建设用地时,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不予受理。在此基础上,七部委文件要对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履行情况进行审核。设立了两道关:

——改扩建生产建设项目在申请新的用地或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手续时,要对土地复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查,未按规定完成任务的,将不予办理新的审批手续。

——对未完成复垦任务或验收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年检。

(四)加强土地复垦利用管理

在第四部分:“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加强复垦土地利用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土地复垦的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

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调查和适宜性评价,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

确定复垦土地用途。

对于历史遗留废弃地,各地要结合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摸清本地区被破坏土地的状况,做好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和评价,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和计划。《土地复垦规定》第七条有相应规定:复垦规划制定,应当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和自然条件以及土地破坏状态,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

2、加强土地复垦利用管理

明确土地复垦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被破坏的土地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用于种植、林果、畜牧、渔业等农业生产;确实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可以依法复垦为非农建设用地。

体现优先复垦为耕地、优先用于农业。

(1)规范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七条有相应规定。其中一些内容在七部委文件中做了修改。

●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农民集体土地,复垦后能用于农业生产的,交还当地农民使用,不实行国家征收;《规定》十七条。

●确不能用于农业生产的,经当地农民集体同意后,可由国家征收。《规定》十二条为“不能恢复原用途或者复垦后需要用于国家建设的,由国家征用。”不单强调原用途,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农村很活跃,而且收益可能更好,不征收能更好的维护农民权益。

●做到复垦前土地权属现状清晰;复垦后土地权属或用途发生改变的,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规定》第十八条。

(2)明确复垦后土地使用管理

继承了《规定》十七条有关内容:

●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国有土地,复垦后能用于农业生产的,可由当地农民使用;

●不适宜农业生产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用于非农建设的,经依法批准后复垦义务人可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

●土地复垦后连续两年以上未使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什么是土地复垦

什么是土地复垦? 复垦, 土地 按照1988年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的规定:“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这里的生产建设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 根据成因,破坏的土地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二是因道路改线、建筑物废止、村庄搬迁以及垃圾压占等而遣弃荒废的土地;三是农村砖瓦窑、水利建设取土等造成的废弃坑、塘、洼地;四是工业污染造成的废弃土地。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类生产建设造成的破坏土地已达2亿多亩,约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国营工矿企业破坏土地5000多万亩,其他工矿企业破坏土地3000多万亩,农村各类闲散废弃土地1.2亿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今后每年因生产建设而破坏土地预计近百万亩。大量土地被破坏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社会发展。如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东部平原地区,是全国重点粮、棉、油主产区之一,同时又是国家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煤炭的常年开采,已累计塌陷土地近300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2亿公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在矿区无地农民已达50多万人,有200多万人人均不足0.1亩耕地。在许多矿区,土地破坏后,植被消失,引起水土流失。矿石开采、运输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压占了土地,加上有些农田、牧地、林地及居民区。更严重的是矿区蹋陷,矸石山、尾矿坝的蹋方,坝体溃决、滑坡,泥石流等冲毁田地、房屋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实践证明,搞好土地复垦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需要;是增加耕地面积,缓解矿区人地矛盾,促进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改善矿区工农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把土地复垦当作生产全过程的必要环节,重视对土地生产要素的投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 度的建设。 目前,我国土地复垦率不足10%,与国外土地复垦先进国家土地复垦率5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土地复垦任务十分艰巨。 复垦后土地归谁所有?复垦后土地的归属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没有征用的,即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和土地使用权仍属于其他单位或个人拥有的国有土地,企业和个人负责复垦后,交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二是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已经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复垦后土地的使用:(1)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并要求自行使用的,可以优先确定给企业和个人使用,但复垦后连续二年以上不使用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使用;(2)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但不愿自行使用的,可以依法确定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3)对于历史遗留的废弃土地,可以依法由单位和个人承包复垦,或者由政府组织复垦,复垦后土地的使用可以依法确定给愿意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使用。

土地复垦方案

前言 《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令)中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宜都市潘家湾大理石厂目前正在进行矿山改扩建工作,并重新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方案部分。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在实地勘查和广泛征求土地权利人的意见基础上,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生产、边复垦、边受益”。 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文件要求,现报请宜都市国土资源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方案部分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作为该矿指导矿山土地复垦工作的依据。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宜都市潘家湾大理石厂,其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过程将会造成土壤损毁、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或改变。本方案主要是针对采矿过程对土地损毁的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各种预防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损毁和水土流失,恢复其生产能力、利用功能,达到治理环境、改善生态的目的。本工程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的目的在于: (1)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并将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2)通过生物工程化学措施的实施,把项目区内的临时用地恢复其原来生态或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从而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适当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项目区内的临时用地被损毁土地的类型和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损毁范围、损毁时间、损毁性质和损毁程度,规划其复垦标准、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 (4)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中的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论证,提出完善、可行的复垦方案,并提出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开展相应的土地复垦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将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列入建设项目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 (5)落实法律规定的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范围和责任,切实把土地复垦工作纳入工程范围,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强化监管力度,抓紧抓好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工作,努力做到临时用地损毁前的数量和质量与土地复垦后的数量和质量相平衡,实现临时用地“恢复生态”的目标。 (6)复垦方案的实施,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

加快土地复垦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近年来,我区正确处理好土地保护和保障的关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土地保护,认真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把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土地制约矛盾。××年以来,我区共有个项目进入省项目库统一管理,完成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个,改造中低产田亩,新增补充耕地指标亩,其中市级重点项目个,新增耕地亩,缓解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矛盾,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阶段,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现场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市、区的先进做法,一着不让抓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努力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我区计划落实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个,新增补充耕地指标亩。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 。 的贡献。今年,我区将对土地复垦开发整理进行单项考核,奖优罚劣,对完成年度任务成效显著、净增耕地面积较大的地方,进行奖励。四是全面调查。及时组织人员,对照××年调整完善的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时间,以村为单位,对我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点对老宅基地、低洼地、“四荒”地为主要内容的情况调查,全面登记造册,进一步充实区级土地复垦开发项目储备库,争取列入省级项目库。在此基础上,围绕实现本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及时制订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年度规划。 二、改变思路,科学安排,统筹发展。近年来,我区部分地方在土地复垦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思想误区,片面注重数量,忽视了生态保护。为此,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注重复垦项目实施区内地理环境的改善,走出过去“填塘没沟”的误区,强化农田整理,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一是坚持土地复垦与河道清淤相结合。今年是河道整理开发的最后一年,我区需整治的河道达公里。我区借鉴靖江市土地复垦开发与河道清淤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抓好××万寿废弃地复垦和农发区农田整理等利用清淤弃土作为土源项目的实施,做到“疏浚一条河道、复耕一块土地、改变一片面貌”。通过整理,预计新增耕地多亩。二是坚持土地复垦与窑业用地整理相结合。我区将结合砖瓦窑业清理整顿工作,对部分挖废地进行复垦,重点抓好××奋壮村的废弃地复垦项目,预计将新增耕地亩。三是坚持土地复垦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重点抓好项目区的平整田地,格田成立,做好沟、渠、路、村、闸的配套建设,建成高标准的农业示范方。共实施农田整理项目个,整理面积亩,新增可耕地亩。四是坚持土地复垦与村庄整理相结合。我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一些比较容易利用、投入成本较少的各类废弃地已大部分得到开发利用,剩下的土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于村庄整理。我区将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试点,逐步推开,并将作为我区今后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的主要方向。 三、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提高实效。为实现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我区将根据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项目的申请、论证、立项、批准、实施、验收等各个过程全面把关,全程管理。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组织人员现场督查,对每个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反复论证,保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环境适宜性、开发可行性。对于那些开发利用后可能影响或破坏生态环境的后备资源,坚决不去利用,特别是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调节生态环境的湿地坚决不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2014年《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试行) 1.本标准编制依据为: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81号文件和黔国土资发[2007]23号、黔国土资发[2007]79号文件。 2.本标准供《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专家用于评价《方案》基本指标的准确性、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方案》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以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3.本标准仅对《方案》评审中重点的内容予以说明。《方案报告书》的具体内容、格式按国土资发[2007]81号文附件一《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以下简称《〈报告书〉格式》)执行。 4.本标准适用于由贵州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的《方案》评审。 5.“总则” 5.1 “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提出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实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目的是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或申请采矿权等提供必备报件。 5.2 “目标”。目标的提出,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分析复垦区域的破坏情况,明确提出所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复垦率(实施复垦面积/复垦区总面积×100%)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相关量化指标。 5.3 “服务年限”。根据建设项目和生产项目的施工工序或生产工艺流程对破坏土地的影响,结合项目建设期限、生产年限、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剩余年限等因素确定《方案》服务年限。《方案》的服务年限应与复垦工作计划相衔接。6.“项目概况” 6.1 “项目简介”。按《〈报告书〉格式》要求明确区分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在充分调查、分析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报告书〉格式》所要求的各项主要内容,准确区分和说明矿区范围、建设范围、用地规模、实施复垦的范围(建设项目分临时性和永久性)、土地权属关系等。6.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本节为简述内容: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简要说明所跨县(市、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等基本情况;生产项目主要针对所涉及的乡(镇)或村与土地复垦方案有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6.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按《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进行列表统计,分别按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复垦区域范围进行统计,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数据应采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耕地面积要求统计到三级地类,其他地类面积统计到二级类。 6.4 “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或施工方式,主要针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各个环节、顺序及具体方式等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要能满足已破坏土地现状和拟破坏土地预测分析。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说明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 7.“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1 “已破坏土地现状”。按《〈报告书〉格式》的要求分别说明已开工项目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并提供

土地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和对策

土地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和对策  戎彩明  (江苏省句容市国土资源局 句容 212400)   摘要 本文从句容市土地复垦开发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农田整理潜力、荒地开发潜力、窖业用地复垦潜力、村庄整理潜力等,提出农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应是今后新增耕地的重点之一。同时分析了当前土地复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开发 潜力 对策   土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耕地更是基础的基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离不开土地。《土地管理法》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如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途径目前只有两条:一是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和废弃地,少占或不占耕地;二是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要求的耕地。  本文试从句容市土地复垦开发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土地复垦开发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探索新增加耕地的方法和对策。  一、土地复垦开发现状与潜力分析  ⒈土地复垦开发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句容市非常重视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仅复垦废弃地,开发“四荒”地,而且重点开展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1998年至2001年全市新增耕地和园地6257亩,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约2300亩,耕地净增加3957亩。新增耕地大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该市连续数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标准化农田近10万亩,出现了一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项目。如沪宁高速公路句容段农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整理)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整理) 一、总则 1、制定依据: 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3.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3.2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3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4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污染。 3.5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名词、术语: 4.1 土地破坏: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称之为土地破坏。

4.2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3 土地复垦率:已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土地的面积之比。 即,L(%)=Y/P×100% 式中:L——土地复垦率(以百分率表示); Y——已复垦土地面积(公顷); P——被破坏土地面积(公顷)。 5、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 检验的时机: 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土地复垦,一般由复垦工程和初步生态恢复二部分构成。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5.1.1 第一阶段检验: 在复垦工程完成后,即可申请第一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2 第二阶段检验: 初步恢复生态后,进行第二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复垦后用于渔业等养殖业时,须在第三养殖年进行第二阶段检验。 5.2 检验方法: 对复垦后土地质量的检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即随机抽取一定量待检验的已复垦土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独立样本进行检验,样本量一般为5~10%。 5.3 检验内容 5.3.1 第一阶段检验内容:

土地复垦方案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封面)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1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个人):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3

目录 1 总则 (5) 1.l 编制目的 (5) l.2 编制原则 (5) 1.3 编制依据 (5) l.4 目标 (6) 1.5 服务年限 (6) 1.6 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简介 (6)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7)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7)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7)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7)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8) 3.5 复垦标准 (8)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8) 4.1 预防控制措施 (8) 4.2 工程技术措施 (8) 4.3 生物化学措施 (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9) 5.1 工程设计 (9) 5.2 工程量测算 (9)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9)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 9 保障措施 (9) 10 成果要求 (10)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5

矿山土地复垦重点

第一章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现状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 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恢复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应优先用于耕地,也可作为农、林、牧业用地,工副业用地,有的还可以作为房建、游览、娱乐用地。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二、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章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植被恢复理论基础 1 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涵: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具有表现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有机体数目急剧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结构与功能失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受阻等。 .2矿区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①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

土地复垦相关知识.

土地复垦相关知识 一、概念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1988年11月8日)第二条规定: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土地复垦政策法规依据 《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土地复垦条例》 《土地现状分类》等技术标准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关于放射性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国土资函[2007]856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有关问题的函》(国土资函[2008]393号) 二、土地复垦的作用和地位 1.开补充耕地之源,土地复垦是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2.开农业结构调整用地之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开生态用地之源,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4.开建设用地之源,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5.“十一五”期末,是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三、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目的和作用 1.对于缴纳复垦费的,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要为政府提供判定复垦义务人是否有条件复垦的依据,根据复垦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安排,确定是否缴纳复垦费、缴纳方式、缴纳费用的计算等等。 2.对于自行复垦的,复垦方案的编制用于指导复垦义务人按计划实施土地土地复垦。复垦义务人根据批准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和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制定土地复垦年度计划。按照年度计划实施复垦,按阶段完成复垦后,申请验收,提交土地复垦任务完成情况。验收通过的,复垦的土地依法交付使用;没有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或根据有关规定缴纳土地复垦费。 四、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主体 依据行业特征分类: 1.采矿系统,包括煤炭开采业、铁矿山、铝土矿、石膏矿、金矿、铜矿、石棉矿、锡矿等.采矿系统可根据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露天开采比地下开采地面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但地下矿的水资源破坏和地面塌陷危害较大。 2.交通运输业、包括现有的和正在修建的铁路、公路、码头、海港、大型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以山区丘陵区公路、铁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3.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火力发电站、变电站等,以粉煤灰及其堆积场造成的污染流失为主。 4.冶金系统,包括钢铁联合企业、特殊钢厂、炼铁厂、其它金属工业企业,也可包括炼焦厂,主要是尾矿、炉渣及其它废弃物乱堆乱放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5.化工系统包括硫酸厂、烧碱厂、纯碱厂、磷肥厂、橡胶厂、造纸厂等、以环境污染为主,其次是水土流失。 6.建材系统包括水泥厂、陶瓷厂、石料厂、挖砂场、石灰场、砖瓦窑等以扰动地面、挖石取土取石取砂、破坏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主. 7.水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输水工程等。大型水库、水电站和引水工程在工程建设期间对河道、沟岸、水资源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为突出。

整理土地复垦项目施工方案最新版

土地复垦项目施工方案最新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T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D/T 1031.6—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6部分:建设项目 Regulation on compiling land reclamation plan— Part 6:Construction projects 2011-05-04发布2011-05-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目次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总则1 5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程序1 6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内容1 6.1 前言1 6.2 编制总则1 6.3 项目概况1 6.4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2 6.5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3 6.6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4 6.7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4 6.8 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4 6.9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5 6.10 保障措施5 7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成果5 7.1 报告5 7.2 附图5 7.3 附件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与步骤5 前言 为加强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土地复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制订《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TD/T 103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 ——第2部分:露天煤矿(TD/T1031.2-2011) ——第3部分:井工煤矿(TD/T1031.3-2011) ——第4部分:金属矿(TD/T1031.4-2011) ——第5部分: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项目(TD/T1031.5-2011) ——第6部分:建设项目(TD/T1031.6-2011) ——第7部分:铀矿(TD/T1031.7-2011) 本部分为TD/T1031-2011的第6部分。 本部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矿冶部。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仁芙、罗明、卢丽华、刘喜韬、白中科、李树志、周连碧、黄元仿、梁成华、潘英杰、张清春、王金满、王亚东、王敬、代宏文、周妍、周际、周伟。 本部分主要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军、王果、王琼、方军、刘飞、刘立忠、任君杰、李娥、李超、李丽平、张继栋、陈昊、金家明、洪磊、赵中秋、贺振伟、祝怡斌、高晴、高均海、崔艳、

土地复垦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6标段四工区土地复垦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八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1) 二、复垦目标 (1) 三、工程概况 (1) 四、临时工程用地的复垦措施 (2) (一)土地复垦的原则和复垦范围 (2) (二)土地利用的现状 (2) (三)复垦的可行性分析 (3) 1. 已破坏土地现状和预测 (3) 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 3. 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4) 4.复垦标准 (4) (四)预防控制和复垦措施 (5) 1.预防控制措施 (5) 2.土地复垦的经济措施 (5) 3.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5) 五、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6) 六、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6)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工程的合同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本工程完工之后,要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为达到节约用地,规范复垦行为,特编制本方案。 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关的合同文件及要求。 二、复垦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破坏土地面积,同时临建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实施复垦方案,达到重新耕植利用和环保要求。 三、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四工区管段(DK1222+017.8~DK1233+442)共11.424公里,地属长三角地带的苏州市相城区,经过太平、元和、黄埭、开发区四个镇,均是经济发达、土地肥沃的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较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业为主。区段内荒地较少,耕地、林地较多,其中经济林、生态园地、绿化园地、鱼塘和河流等众多,对生态环境和土地保护要求较高,施工用地和临建设施用地均须严格控制在业主指定的范围内,并做好复垦计划和方案,工程完工后及时对各种临时用地进行恢复和绿化,以达到保护土地和环保要求。本工程工期四年,土建部分工期为两年,我工区临建设施所占用的土地计划使用期限为两年。临建设施(包括搅拌站、生活区、钢筋加工场、临时施工便道和其它临时用地)计划用地168亩。

解读2016土地政策解读:休闲农业用地政策知多少

2016土地政策解读:休闲农业用地政策知多少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积极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明确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定位到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对休闲农业用地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现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借鉴。 2016土地政策解读:休闲农业用地政策知多少?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明确,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各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旅游业发展用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要求: 一要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景区内建设亭、台、栈道、厕所、步道、索道缆车等设施用地,可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其他建设用地”办理规划手续,参照公园用途办理土地供应手续。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可在2018年前由旅游厕所建设单位集中申请。 二是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土地用途按旅馆用地管理,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 三要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和使用管理应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其他相关区域保护发展建设等规划,不符合的,不得批准用地和供地。严格旅游项目配套商品住宅管理,因旅游项目配套安排商品住宅要求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不得批准。严格相关旅游设施用地改变用途管理,土地供应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整宗或部分改变

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

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提要: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遵照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对本合同段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 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加强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保障施工优质、快速、高效进行,树立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争创文明标准工地。 为了实现文明施工的目标,项目经理部成立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落实。 加强宣传活动,统一思想,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是工程优良快速施工的前提,增强文明施工和加强现场管理的自觉性。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在项目经理部及各队负责人中明确分工,落实文明施工现场责任区,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有章可循。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现场的临时建筑物必须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相符,且各种设施必须符合规定标准,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作业要求。

(6)各种临时房屋布置要确保临时符合防火安全和工地卫生的规定,房屋通道顺畅,门窗严紧,通风采光良好。 (7)施工现场给排水要统一规划,整齐统一,做到给水不漏,排水顺畅。施工废水必须经过必要处理后方可排放到指定位置。 (8)施工用电有用电规划设计,明确电源、配电箱位置及线路方向,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器防火措施,现场设置明确、醒目的标牌。 (9)经常对工人进行法律和文明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及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 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遵照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对本合同段环境保护的要求,制订本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并贯彻到整个施工活动中,严格执行环保的各项规定。 (2)施工前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法规教育和学习,成立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环境计划的落实。 (3)施工现场划分责任区,指定负责人明确责任区的管理责任。 (4)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施工中开挖的弃土弃碴运到指定弃土场堆放,弃土场弃土堆放整齐,边坡稳定平整,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泥水冲刷淤积周围农田和施工场地,搞好排水系统,复耕还田,保护耕地。

土地复垦协议书--垃圾清理

土地复垦协议书--垃圾清理 土地复垦项目 建筑物清理协议书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山东省土地复垦管理办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对鄌郚镇村居民点权属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予以拆除、清理。经甲乙双方磋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于本协议签订之日,派员到现场交清拆除地面建筑物、隐蔽建筑物位置,交清土地红线图。 2、负责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验收。 3、负责协调拆迁户,确保乙方拆迁、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按照序时进度及时验收和支付工程款。 二、乙方责任: 1、按甲方要求拆除地面、隐蔽建筑物并运出复垦规划区外。 2、按甲方要求将拆除物及其他垃圾清运至规定位置,并进行填埋、整平。 3、拆除的一切建筑物由乙方自行处理,抵算拆除、运输费。 4、乙方负责在拆除建筑物、处理建筑物、土地复垦中一切安全 工作。甲方不承担任何安全及事故责任。 5、确保工程在年月日前结束,提请甲方验收。 6、按照设计规定进度,及时上报甲方进度并申请验收。若未通过验收,甲方暂不支付工程款。乙方应及时进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三、质量要求: 1、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树木等全部清理拆除,并清运出现场。 2、隐蔽建筑物应清理干净,无残留,并及时运出。 3、填埋场在本协议完工前整平、覆土,土层厚度不小于30?。 四、工程价款 本协议工程总价款为元,(大写: 元)。按拆除、清理、运出、填埋的序时进度分别支付。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鄌郚镇政府各执一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负责人: 负责人: 年月日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要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要点及注意的问题 第一部分土地复垦概述 土地复垦原则 土地复垦的特点 土地复垦的概念 土地复垦的技术路线 1 土地复垦的概念 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中对土地复垦的含义界定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 土地复垦的原则 我国的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这个原则具体体现在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的第42条的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3 土地复垦的特点 多学科性(地质学、土壤学、土地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 限制因素多且复杂(土地破坏方式、政府的政策及法规、复垦资金、复垦技术、自然和社会条件...) 多工序的工程体系(工程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 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点分析 总则 项目概况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土地复垦投资概算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保障措施 附件要求 编制目的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目标 服务年限 主要计量单位 1.1 编制目的 问题:篇幅过长、多数报告写成了报告所编制的主要内容。 要点: 概述某项目占地和已破坏土地情况,生产(建设)过程可能破坏土地情况; 按照XXX原则,依据XXX文件的要求,为了控制或减少某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不必要破坏,保护耕地及其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将该煤矿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落到实处;

土地复垦实施方法

精心整理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和新建贵州至广州高速铁路《铁道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会议纪要》及贵广铁路公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签订的《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广西境内征地拆迁协议》,结合集团公司承建的贵广铁路ggtj-8标段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部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土地复垦的含义: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的原则:按照“占多少、垦多少,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一、 , 。 二、 , (领 ,确保 三、 。 大力宣传保 护耕地,,在工 ,广西壮 2009]1号 《 道、料场、施工作业场地、取料场、弃碴场及施工生 活区等临时占用的土地。临时用地所需费用,包括土地及地上物补偿费、土地复垦费、耕地开垦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按每亩10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计入各市征地拆迁包干费用。”和2009年 3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关于临时用地补偿标准问题》的指示,严格“铁道部、广西壮族自 治区铁路建设协调会议纪要”有关精神,“其中临时用地标准按照10000元/亩实施,复垦责任主体归地方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铁路临时用地实行的政策是:按10000元/亩对地方政府进行补贴,不足部分由 地方政府包干。临时用地的包干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铁道部协商的结果,涉及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面广,属原则性的问题,临时用地的包干标准任何单位不能随意改变。项目部及各架子队要严格依据 贵广铁路公司临时用地审批程序,熟悉政策、掌握标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土地复垦工作,项目部将开展

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复垦方案编制

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复垦方案编制 1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基本概念 ?已破坏土地的破坏类型、破坏程度、面积 ?已破坏土地的复垦现状,包复垦的面积、时间、复垦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 ?已破坏、未复垦土地的破坏类型、程度、面积、原用地类型、影响后果 相关问题: 已破坏土地是指,项目区内已经存在的挖损、塌陷、占用、压占等形式破坏的土地,但并不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比如:将工业广场等建设工程永久性占地列为已破坏土地是不正确的 相关指标不明----缺少对已破坏土地地类、面积、破坏程度、分布、是否采取复垦措施等介绍

b)拟破坏土地预测: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 露天开采 预测依据:工作线长度、年推进速度、土(岩)剥离、排弃计划、剥采比、排土场设计参数及稳定性分析、采坑相关参数及稳定性分析 预测结果:包括土地破坏类型、不同破坏类型的面积、土地破坏时序性分析 井工开采 预测依据:分阶段预测土地沉陷和裂缝的水平拉伸变形最大值、倾斜最大值、下沉值、地表移动延续时间 预测结果:包括土地破坏面积和程度,绘制不同预测阶段的地表下沉等值线图和地表水平变形等值线图 特殊要求:污染问题 存在的问题 ?预测的过程不明确:缺少科学的预测方法、缺少相关参数的说明、缺乏考虑塌陷区稳沉期间和重复塌陷问题 ?预测不全面:仅仅就主要破坏方式预测,比如矸石压占造成的破坏也需要考虑 ?破坏预测没有时序性:没有体现破坏的时段性和相应空间性 ?破坏土地结果不明:仅对破坏的面积进行了预测,没有说明破坏土地的地类、破坏程度等 ?缺乏一个对破坏土地总体情况进行汇总的表格 c)土地复垦适宜评价 评价对象:所有破坏和影响的土地,包括已破坏和拟破坏的土地 评价目的:为了确定土地是否可以复垦及复垦后地类 评价要求:考虑破坏情况的影响;自然评价的完整性;考虑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影响;类比分类 评价单元划分:依据项目区土地破坏类型、程度和限制性因素划分(复垦适宜性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与农用地优先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复垦土地再利用过程中,在多种限制因素中选取主导因素,并按照主导 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 综合分析原则:对影响土地复垦利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在确定被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首先考虑其可垦性和综合 效益,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向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原则 动态性和持续发展原则 服从地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及地方的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农业规划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土地复垦的相关规程和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土地复垦规 程》(试行)(198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地方性的复垦标准和 实施办法 ?土地利用的相关法规和规划:包括基本农田的法规、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等 ?其他: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2003)、复垦区破坏土地预测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