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论文——数据结构在生后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论文——数据结构在生后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论文——数据结构在生后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论文——数据结构在生后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专业:

学号:

姓名:

数据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数据结构是指同一数据元素类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结构分别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数据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数组(Array) 栈(Stack) 队列(Queue) 链表(Linked List)树(Tree) 图(Graph) 堆(Heap) 散列表(Hash)等。

数据结构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又有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到数据结构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实例到处都是,比如说,做搜索引擎,对字符串的各种查找、索引的算法就有很高要求;做人工智能,对模式识别、搜索的要求就很高;做数据库设计,对字典、内外排序、搜索与索引以及数据的连接方式都有很高要求;做通讯密码,对数论、Fourier分析有要求;等等。

具体内容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如:抽象数据类型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描述现实世界。例:用线性表描述学生成绩表,用树或图描述遗传关系等;。

栈是数据结构中重要的线性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表中允许进行插入、删除操作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栈项的当前位置是动态的,对栈顶当前位置的标记称为栈项指针。当栈中没有数据元素时,称为空栈。栈的插入操作称为进栈或入栈,栈的删除操作称为退栈或出栈。栈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栈的例子,如刷洗盘子时,依次把每个洗净的盘子放到洗好的盘子上。相当于进栈;取用盘子时,从一摞盘子上一个接一个地向下拿,相当于出栈。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表达式的计算是通过栈来实现的。除此之外,栈还在游戏中应用到,例如迷宫问题。

队列(Queue)是运算受到限制的一种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元素的线性表。队尾(rear)是允许插入的一端。队头(front)是允许删除的一端。空队列是不含元素的空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队列“的例子,如车站售票口买票的队伍,排在前面的人先买到票离开队伍,后来的人则加入队伍的末尾等候买票;其特点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或“后进后出”(Last In Last Out)。队列还可以很好地异步处理数据传送和存储,当你频繁地向数据库中插入数据、频繁地向搜索引擎提交数据,就可采取队列来异步插入。另外,还可以将较慢的处理逻辑、有并发数量限制的处理逻辑,通过消息队列放在后台处理,例如FLV视频转换、发送手机短信、发送电子邮件等。(数据结构里最重要的两个结构就是树和图。比如一个公司由上到下的成员职位、一天中要做的事、一生的计划、你的目标可以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等等都是相当于数据结构中的树的应用。图是描述事物之间关系的,当你询问GPS时,GPS系统为什么能给指出一条两地之间的路线,这就是利用了图的存储和遍历运算,求出最优解。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关系都可以用图来描述并利用图去解决一些问题。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众多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中都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因此,仅掌握几种计算机语言是难以应付众多复杂的课题的。要想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还必须学习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

数据结构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

1.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分类

(1)数值计算问题

在计算机发展初期,人们使用计算机主要是处理数值计算问题。

(2)非数值性问题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软、硬件的发展,"非数值性问题"越来越

显得重要。据统计,当今处理非数值性问题占用了90%以上的机器时间,这类问题涉及到的数据结构更为复杂,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无法用数学方程式加以描述。因此,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已不再是分析数学和计算方法,而是要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非数值问题求解

著名的瑞士计算机科学家沃思(N.Wirth)教授曾提出:

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算法:是对数据运算的描述

例如电话号码查询问题:编一个查询某个城市或单位的私人电话号码的程序。要求对任意给出的一个姓名,若该人有电话号码,则迅速找到其电话号码;否则指出该人没有电话号码。

要解此问题首先构造一张电话号码登记表。表中每个结点存放两个数据项:姓名和电话号码。

要写出好的查找算法,取决于这张表的结构及存储方式。最简单的方式是将表中结点顺序地存储在计算机中。查找时从头开始依次查对姓名,直到找出正确的姓名或是找遍整个表均没有找到为止。这种查找算法对于一个不大的单位或许是可行的,但对一个有成千上万私人电话的城市就不实用了。若这张表是按姓氏排列的,则可另造一张姓氏索引表,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存储结构。那么查找过程是先在索引表中查对姓氏,然后根据索引表中的地址到电话号码登记表中核查姓名,这样查找登记表时就无需查找其它姓氏的名字了。因此,在这种新的结构上产生的查找算法就更为有效。

又比如田径赛的时间安排问题:假设某校的田径选拔赛共设六个项目的比赛,即跳高、跳远、标枪、铅球、100米和200米短跑,规定每个选手至多参加三个项目的比赛。现有五名选手报名比赛,选手所选择的项目如参赛选手比赛项目表所示。现在要求设计一个竞赛日程安排表,使得在尽可以短的时间内安排完比赛。

(1)为了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表示它。2表示该问题的数据结构模型图如右下图(图中顶点代表竞赛项目,在所有的两个不能同时进行比赛的项目之间连上一条边)。显然同一个选手选择的几个项目是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比赛的,因此该选手选择的项目中应该两两有边相连。

(2)竞赛项目的时间安排问题可以抽象为对无向图进行"着色"操作:即用尽可能少的颜色去给图中每个顶点着色,使得任意两个有边连接的相邻顶点着上不同的颜色。每一种颜色表示一个比赛时间,着上同一种颜色的顶点是可以安排在同一时间内竞赛的项目。由此可得:只要安排4个不同的时间竞赛即可。时间1内可以比赛跳高(A)和标枪(C),时间2内可以比赛跳远(B)和铅球(D),时间3和时间4内分别比赛100米(E)和200米(F)。

在游戏中,链表主要应用在有大规模删除,添加的应用上。不过,它也有相应的缺点,就是查询是顺序查找,比较耗费时间,并且存储密度较小,对空间的需求较大。如果通过对游戏数据的一些控制,限定大规模的添加,也就是确定了内存需求的上限,可以应用顺序表来代替链表,在某些情况下,顺序表可以弥补链表时间性能上的损失。当然,应用链表,顺序表还是主要依靠当时的具体情况。

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结构,在游戏当中,一般应用在脚本引擎,操作界

面,数据判定当中。

在游戏中,大多数应用图的地方是路径搜索,在情节脚本中,描述各个情节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例子,数据结构与算法,在做游戏程序的时候用的最多了。

比如求迷宫的最短路径:现要求设计一个算法找一条从迷宫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路径。

本算法要求找一条迷宫的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思想为:从迷宫入口点(1,1)出发,向四周搜索,记下所有一步能到达的坐标点;然后依次再从这些点出发,再记下所有一步能到达的坐标点,…,依此类推,直到到达迷宫的出口点(m,n)为止,然后从出口点沿搜索路径回溯直至入口。这样就找到了一条迷宫的最短路径,否则迷宫无路径。

有关迷宫的数据结构、试探方向、如何防止重复到达某点以避免发生死循环的问题与例3.2处理相同,不同的是:如何存储搜索路径。在搜索过程中必须记下每一个可到达的坐标点,以便从这些点出发继续向四周搜索。由于先到达的点先向下搜索,故引进一个“先进先出”数据结构------队列来保存已到达的坐标点。到达迷宫的出口点(m,n)后,为了能够从出口点沿搜索路径回溯直至入口,对于每一点,记下坐标点的同时,还要记下到达该点的前驱点,因此,用一个结构数组sq[num]作为队列的存储空间,因为迷宫中每个点至多被访问一次,所以num 至多等于m*n。sq的每一个结构有三个域:x,y和pre,其中x,y分别为所到达的点的坐标,pre为前驱点在sq中的坐标,是一个静态链域。除sq外,还有队头、队尾指针:front和rear用来指向队头和队尾元素。

队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int x,y;

int pre;

}sqtype;

sqtype sq[num];

int front,rear;

初始状态,队列中只有一个元素sq[1]记录的是入口点的坐标(1,1),因为该点是出发点,因此没有前驱点,pre域为-1,队头指针front和队尾指针rear 均指向它,此后搜索时都是以front所指点为搜索的出发点,当搜索到一个可到达点时,即将该点的坐标及front所指点的位置入队,不但记下了到达点的坐标,还记下了它的前驱点。front所指点的8个方向搜索完毕后,则出队,继续对下一点搜索。搜索过程中遇到出口点则成功,搜索结束,打印出迷宫最短路径,算法结束;或者当前队空即没有搜索点了,表明没有路径算法也结束。

算法如下:

void path(maze,move)

int maze[m][n];/*迷宫数组*/

item move[8];/*坐标增量数组*/

{ sqtype sq[NUM];

int front,rear;

int x,y,i,j,v;

front=rear=0;

sq[0].x=1; sq[0].y=1; sq[0].pre=-1; /*入口点入队*/

maze[1,1]=-1;

while (front<=rear) /*队列不空*/

{ x=sq[front].x ; y=sq[front ].y ;

for (v=0;v<8;v++)

{ i=x+move[v].x; j=x+move[v].y;

if (maze[i][j]==0)

{ rear++;

sq[rear].x=i; sq[rear].y=j; sq[rear].pre=front;

maze[i][j]=-1;

}

if (i==m&&j==n)

{ printpath(sq,rear); /*打印迷宫*/

restore(maze); /*恢复迷宫*/

return 1;

}

} /*for v*/

front++; /*当前点搜索完,取下一个点搜索*/

} /*while*/

return 0;

} /*path*/

void printpath(sqtype sq[],int rear) /*打印迷宫路径*/

{ int i;

i=rear;

do { printf("(%d,%d) ",sq[i].x , sq[i].y) ;

i=sq[i].pre; /*回溯*/

} while (i!=-1);

} /*printpath*/

学习数据结构课程除了要学习和研究已有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处理算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摸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熟能生巧,把这门知识运用的炉火纯青。

数据结构应用论文

数据结构应用论文 题目名称数据结构应用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c语言版) 学生姓名宋杰伟王兵俞振光王黎明郭凯专业网络工程(2)班

数据结构应用 摘要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和程序设计一起未计算科学其他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计算机广泛普及的今天,其应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而且在航空航天、军事、科学计算、信息检索、生产线控制等一些关键领域已经高度依赖计算机系统,而数据结构在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应用。 其实生活中也有好多应用数据结构的小事,只要留心观察,它无处不在。例如:我们的家族图谱,遗传病图谱,公司成员职位一览表都应用到了数据结构中的树;还有我们小的时候玩的丢手绢游戏其实也用到了数据结构中的循环列表,而且在换人时用到了循环列表的插入和删除。所以说,数据结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对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 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学科,应用,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优化。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庄晋林杨彬实用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翁惠玉俞勇数据结构:思想与实现; 4、百度百科。

正文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的定义。个人根据各自的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Satartia Sahibah在他的《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一书中称:“数据结构是数据对象,以及存在于该对象的实例和组成实 例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定义相关的函数来给出。”他将数据对象(data object)定义为“一个数据对象是实例或值的集合”。Clifford A.Shaffer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一书中的定义是:“数据结构是 ADT(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的物理实现。” Robert L.Ruse在《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一书中,将一个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分成抽象层、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其中,抽象层是指抽象数据类型层,它讨论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运算,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讨论一个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细节以及运算的实现。数据结构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运算结构。 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

_数据结构_教学与教材研究_张乃孝

中国大学教学 2013年第2期 86 张乃孝,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 “数据结构”教学与教材研究 张乃孝 摘要:本文回顾了著者三十多年来从事“数据结构”教学与研究的主要经历,重点介绍了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指出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地编写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教材 一、前言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早期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处理的对象是“无结构”的数据(例如整数和浮点数),它们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根据计算机指令系统编写的代码)都采用二进制表示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程序设计语言”研究,改变了原始的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方式,语言的“使用手册”给计算机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级的“虚拟机”,使得程序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描述需要的数据和处理数据的程序;然后通过语言的“编译器”把它们成功地转换为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代码。高级语言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计算机只能进行科学计算的限制。“语言编译系统”通过计算机成功地完成从高级语言的模型到计算机硬件语言模型的转换,打开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研究的大门;同时也提出许多相对比较复杂的结构化数据的需求(例如栈、散列表和二叉树等),促进了数据结构的研究和发展。 “数据结构”的概念最早是由C. A. R. Hoare和N. Wirth 在1966年提出。大量关于程序设计理论的研究表明:为了系统而科学地构造大型复杂的程序,必须对这些程序中所包含的数据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1968年,美国教授D.E.Knuth在他的名著《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第1卷基本算法第二章信息结构)中首次系统地研究并整理了当时经常使用的主要数据结构与相关的算法,为数据结构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本人也因此书的成就,在1974年获得计算机界最高科学成就奖“图灵奖”)。 自20世纪70年代起,“数据结构”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被普遍列为计算机本科的必修课程。 二、不同时期的教材 1978年著者已有10年从事系统软件开发的丰富经验,参加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筹备和创建。在担任数据库教研组组长期间,按系主任张士龙教授的安排,负责“数据结构”等新课的建设。从此围绕数据结构开展的工作,包括学习与研究、讲课与编写教材等,三十多年一直没有停息。其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编写了下面4本教材(以8种不同版本出版)。 1.第一本教材:《数据结构》 1979年教育部在南京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计算机系教学大纲研讨会,著者带着起草的“数据结构教学大纲”和“数据库教学大纲”与系主任一起参加了会议。会上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并建议我们分工负责编写数据结构教材。根据这个大纲的修改稿,著者组织教研组内的老师共同编写了第一本《数据结构》讲义。1980年起,这本讲义在校内外(包括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广泛试用,三易其稿。198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1992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奖)。 2.第二本教材:《数据结构基础》 1985年,“北京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开设计算机专业。作为数据结构课程的考试委员,著者邀请杨冬青和邵维忠两位老师共同编写了这本自学考试教材。199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台湾儒林出版公司用繁体字出版。 3.第三本教材:《数据结构——C++与面向对象的途径》 20世纪90年代,面向对象的语言和方法开始流行。

四辊热轧钢板初轧机的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数据结构论文

数据管理技术探讨 1404091051软工一班范克强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数据处理要求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数据管理技术也不断改进。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关键字: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管理的水平是和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发展相适应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方面,计算机的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存储量非常小;软件方面,没有操作系统,没有高级语言,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也即机器一次处理一批数据,直到运算完成为止,然后才能进行另外一批数据的处理,中间不能被打断,原因是此时的外存如磁带、卡片等只能顺序输入。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数据不保存。由于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保存上并不做特别要求,只是在计算某一个课题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就退出,对数据不作保存,有时对系统软件也是这样。 (2)数据不具有独立。数据是作为输入程序的组成部分,即程序和数据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数据和程序同时提供给计算机运算使用。对数据进行管理,就像现在的操作系统可以以目录、文件的形式管理数据。程序员不仅要知道数据的逻辑结构,也要规定数据的物理结构,程序员对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及输入输出的格式有绝对的控制权,要修改数据必须修改程序。要对100组数据进行同样的运算,就要给计算机输入100个独立的程序,因为数据无法独立存在。 (3)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不同应用的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的,即使两个不同应用涉及到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无法相互利用,互相参照。数据不但高度冗余,而且不能共享。 (4)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没有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需要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应用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因此程序员负担很重。 综上所说,所以有人也称这一数据管理阶段为无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数据管理发展到文件系统阶段。此时

数据结构之线性结构

数据结构之线性结构(一,表结构) 作者:冲出宇宙 时间:2006-10-24 修改:2006-11-3 转载请注明作者。 作者主要参考了https://www.doczj.com/doc/387080732.html,上面的资料(因为wikipedia上不去)和部分较新学术论文(一般来自于acm, IEEE和springer),如果有什么疑问,您可以参考以上资料,我会努力的把重要的论文罗列在文章里面。 本文主要介绍了线性数据结构部分,线性数据的分类来自于wikipedia,见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387080732.html,/topic/list-of-data-structures。 1 线性数据结构的分类 线性数据结构的分类如下: .表(List) .数组(Array) .位图(Bitmaps) .图片(Images) .数字高程模型(Heightfield) .动态数组(Dynamic array) .平行数组(Parallel array) .向量(Vector) .集合(Set) .链表(Linked list) .松散链表(Unrolled linked list) .Xor链表(Xor linked list)

.可变表(VList) .联合数组(Associative array) .散列表(Hash table) .跳跃表(Skip list) .栈(Stack) .队列(Queue) .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 .双向队列(Deque) .间隙缓冲(Gap buffer) 2 表(List) 表是一个抽象数据结构(ADT, abstract data type,它表示的是一种接口,而不是实现),它表示的是一个有序实体集合。但是,表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接口。比如,可变的表会包含4种操作: 1,建立空表; 2,测试表十分为空; 3,在前端插入一个数据到表里面去; 4,返回一个新表,包含了除了第一个元素(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元素)以外的其它所有元素。 在现实中,表通常由数组或者链表实现,因为它们都和表具有一些共同点。通常人们会把表当成是链表的别名。序列也是表的另外一个名字,它突出了实体之间的顺序关系。 2.1 数组(Array)

某中学学生宿舍楼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某中学学生宿舍楼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背景 本项目为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占地面积约为454.45 m2,总建筑面积约为2272.25 m2;层高3.3m,平面尺寸为12.3m×36.0m。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室地坪为±0.000m,室外高差0.6m。 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浇。 1.1.1 设计资料 气象资料:基本风荷载W。=0.45kN/ m2 基本雪荷载为0.4 kN/ m2。 地质条件:钻孔深度12米,未发现地下水。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建筑地点冰冻深度:室外天然地面以下200mm。 地震设防烈度:8度 设计地震分组:场地为П类一组Tg(s)=0.35s, a max=0.08 1.1.2 建筑材料 柱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梁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基础采用C30,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235。 1.2 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五层,主体高度为16.5米,属多层建筑。 经过结构论证和设计任务书等实际情况,以及本宿舍楼有较单一的空间布置,和较高的抗震等级等特点,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1.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了本次设计的工程概况、相关的设计资料以及综合本次设计所确定的结构体系类型。 第二章结构设计 2.1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2.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占地面积约为454.45 m2,总建筑面积约为2272.25 m2;层高3.3m平面尺寸为12.3m×36.0m。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室地坪为±0.000m,室外高差0.6m。 框架平面同柱网布置如下图: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1 课程的一般信息 1.1 教学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 1.2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1.3 课程教材及分析 1.3.1 中文教材及分析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11.11。 该教材为国内关于数据结构最知名的教材之一,受到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广泛的认可。 1.3.2 教材选取的背景 选取本教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本人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驱动,在该课程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4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开设时间为计算机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二年级第一学期) 1.5 教师的基本信息 肖冰,1981年生,博士,讲师,计算机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等。博士毕业后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了《计算机基础》、《ACCESS 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及相关课程设计等课程。在Pattern Recognition(SCI二区)、Neurocomputing(SCI三区)、Signal Processing(SCI三区)、电子学报(中、英文版)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9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一篇。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各一项,以第三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授权专利三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一项。 2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2.1 单元内容概要 第9章查找 第3节哈希表

多层商场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多层商场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符 号 c E -混凝土弹性模量; C20-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20N/2mm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N -轴向力设计值; M -弯矩设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A -构件截面面积; I -截面惯性矩; k G -永久荷载标准值; K Q -可变荷载标准值; G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 γ-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ek F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E eq G G 、-地震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T -结构自振周期; 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λ-构件长细比; ak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0H -基础高度; d -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γ-土的重力密度; k ω-风荷载标准值; n F ?-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u ?-楼层层间位移; e -偏心距; sv A -箍筋面积; B -结构迎风面宽度; 0h -截面有效高度; S A -受拉区、受压区纵筋面积。

目录 前言··························································第1章工程概况·············································。第2章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2.1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尺寸的初选························§2.1.1梁柱截面尺寸初选··································§2.1.2结构布置···········································§2.2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2.2.1确定框架计算简图··································§2.2.2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第3章荷载计算···············································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文章编辑(附录中有全部代码)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文章编辑问题 起止时间:2013年6 月24 日至2013年7 月12 日 问题描述 静态存储一页文章,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并且可以对文章中特定内容进行查找及替换,同时也可以删除指定内容。 基本要求 (1)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 (2)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输出该次数; (3)查找出文章中某一段文字,并用其他文字进行替换; (4)删除某一子串,并将后面的字符前移。 输出形式: (1)分行输出用户输入的各行字符; (2)分4行输出"全部字母数"、"数字个数"、"空格个数"、"文章总字数"; (3)查找出指定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地方并替换,输出替换后结果; (4)输出删除某一字符串后的文章; 实现提示 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分别用几个子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并且使用菜单的形式,可以选择所要进行的操作(查找、替换、删除、统计等)。

文章编辑系统 1概要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文章编辑系统,本系统的功能描述如下:用户新建文本、浏览新建文本、文本字符统计、指定字符串统计、指定字符串删除、指定字符串替换等操作。 1.新建文本 2.浏览输入文本 3.文本字符统计 4.指定字符串统计 5.指定字符串删除 6.指定字符串替换 7.退出系统 本系统包含七个功能模块,分别为:新建文本模块,浏览输入文本模块,指定字符串统计模块,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指定字符串替换模块以退出系统模块。新建文本模块实现用户录入文本信息,并且系统自动保存录入信息。浏览输入文本模块实现了显示用户录入信息的功能。指定字符串统模块实现了对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的统计。指定字符串统计实现了统计用户自定义字符串个数的功能。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实现了对用户自定义字符串的删除。指定字符串替换模块实现了替换用户自定义字符串为用户定义的新字符功能。退出系统模块实现了退出系统功能。

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精)

论文正文组织结构 (论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学位论文是专门供专家审阅以及供同行参考的学术著作, 必须写得简练、重点突出, 不要照抄罗列叙述书本上较多的常识性内容。同时应注意使论文各章之间密切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包括如下六章。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设计开发系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具体如下: 第 1章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国内外研究技术开发状况 1.3解决的主要问题 1.4本文的主要工作 1.5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 2章需求分析 2.1系统概述 2.2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2.3系统需求获取模式 2.4系统需求问题描述 2.4.1系统功能性需求 2.4.2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第 3章系统架构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系统逻辑、部署架构、实现架构、数据架构等几个方面,作者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撰写。 3.3 系统功能架构 第 4章系统详细设计 4.1系统建模 4.1.1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4.1.2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2系统数据库设计 第 5章系统实现与测试 5.1系统总体实现 5.2-5.n具体关键实现 5.n+1系统测试 5. n+1.1系统测试的环境与方案 5. n+1.2系统测试数据与过程 5. n+1.4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 6章结论 论文主要内容写作说明 中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一般为 1000字左右,或者 A4纸张一页半为好。中文摘要应以最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论文及工作进行全面的介绍, 包括课题的背景,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工作和方法,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效果,是全文的一个高度概括摘要主要是对自己独立工作的总结,用 3~4自然段把自己的工作概括清楚。摘要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句应精炼概括。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3-5个 ,之间用分号相隔。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符合学术规范。 外文摘要: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一致, 要语句通顺, 语法正确, 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并在其后列出与中文相对应的外文关键词。 1. 绪论 绪论简要说明系统设计开发的背景、从国内外相关领域以及用户角度介绍有关的开发技术分析, 采用技术的原因, 需要多查询一下资料, 可以是专业知识知名网站, 以及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论文的重点工作等。每章节抽出几个核心的工作,一般通俗的有关技术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为了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所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 对研究开发方案作了充分论证设计, 绪论应单独成章,列为第一章,并用足够的文字叙述,一般为 10000字左右。 2. 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主体内容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与测试等 4个部分,该部分是论文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便可读。 2.1需求分析 在系统需求分析章节中,主要是为作者设计开发的一个新系统定义业务需求, 主要回答的是“系统开发设计的用户需要什么?通过作者开发设计的系统用户得到什

数据结构的论文

《迷宫》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姓名: 指导教师: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目录 1.设计的任务 (1) 2.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1) 3.采用的算法(流程图) (2) 4.算法中涉及的知识点 (2) 5.设计用的计算机环境 (3) 6.结论 (3) 7.源代码 (3) 8.参考文献 (13)

1.设计的任务 随机生成迷宫,显示迷宫图。从键盘输入得到一个字符,如果是1则人工探索。否则系统自动从下标1,1的地方开始搜索。 2.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一,问题要求根据输入的不同字符,以不同的搜索方式进行搜索。所以定义PeopleFind()人工搜索和FindWay()自动搜索两个函数。人工查找的初始位置为(1,1)。D,A,W,X,Q,E,Z,C分别代表右,左,上,下,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八个方向键。自动搜索则按照右下,下,右,上,右上,左下,左,左上的先后顺序进行搜索。 二,首先根据屏幕上的提示选择搜索方式。然后初始化屏幕,随机生成迷宫并显示在屏幕上。按照指定的搜索方式进行查找,找到通路则在屏幕上显示Find a way!反之则显示Not find a way!最后关闭图形。

3.采用的算法(流程图) 4.算法中涉及的知识点4.1 函数调用 4.2 二维数组的搜索4.3 输入函数 4.4 输出函数

4.5 图形文件库 4.6 随机文件库 4.7 switch语句 4.8 while语句 4.9 if else语句 4.10 for语句 4.11 各种语句的嵌套调用 5.设计用的计算机环境 5.1 IBM兼容器一台 5.2 tubro c 3.0 6.结论 在这次设计中,首先,我发现了很多问题,由于自己基本的语句掌握的不是十分熟练,所以在一开始不知道怎样把松散的函数调用紧凑地联系起来,经过仔细的看书以及向同学请教,终于将基本框架搭好,在调整细节时就相对轻松一些了,所以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总结出了自己在学习数据结构中的不足,并且为其他类似语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分感谢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在此过程中还锻炼了我们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使我们受益匪浅。 7.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20 int oldmap[N][N]; int yes=0; int way[100][2],wayn=0; void Init(void); void Close(void); void DrawPeople(int *x,int *y,int n); void PeopleFind(int (*x)[N]);

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结构及操作系统考研复试真题答案指南

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考研复试指南本文包含:具有苏大特色的《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872)备考指南、苏大特色的复试,分量绝对足。 本文不包含:不包含政治英语数学等内容。 一、简单介绍 本人2013届考研,我是到大三下了才开始有考研的想法的,被两个关系很好的老师给“忽悠”的。本科是一所内地普通的二本院校,一般来讲考苏大的本科背景都差不多。我本科阶段的成绩并不好,挂科也有,60徘徊的科目也不少。英语六级过了但是考了三次,软考过了软设也考了三次,然后就没有了,说这些主要是为了让学弟学妹们有所比较,说实在的讲到底考研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很多的同学就是不能坚持,甚至考到最后了弃考的。 二、《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872)备考指南 (一)时间安排 我当时是最后两个月了才开始看的,并且只在下午看。我的基础很一般,专业课的复习既要重视因为分数多好拿分,复试的同学除了跨专业的几乎没有低于120的,我考了136,所以说要重视。同时又要轻视因为实在是很简单的,比起408难度降低了很多。要记得东西稍微有点多,所以可以靠后点开始复习。 (二)全部书籍资料准备 0.请忽略苏大所谓的参考教程,特别是那本板砖操作系统,如果是对付考研绝对没必要看。 1.我没有买任何专业课方面的书只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两本书《计算机专业考研辅导丛书:数据结构联考辅导教程(2010版)》、《计算机专业考研辅导丛书:计算机操作系统联考辅导教程(2011版)》,这两本书用来对付苏大的872非常好,并不要求最新的,要知道苏

大的考纲都很多年没改了,试卷结构题型也比较稳定。相信你们学校图书馆也肯定有借。 2.打印一份苏大872考纲,只要打印《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的就可以了。 3.打印苏大99-2010年的872真题(某些年份可能缺失),论坛就有得下。 (三)复习过程 1.首先要看一遍苏大的考纲和真题,了解苏大考什么、怎么考。考纲更重要的作用是看不考什么,例如树的遍历,大纲上是没有层次遍历的,这个一直也没考过。看真题的时候我把考点列成了一张表,这个也是为了能让自己在复习的时候有的放矢,分清重点。 2.接下来就是复习那两本书。操作系统:书并不算厚,从头到尾的看,做些笔记,做练习题的时候完全可以跳过选择题。可以将真题的名词解释收集到一起,看书的时候就摘抄下来,方便以后背诵。苏大的操作系统靠的再难也就只有进程同步了,知道经典了同步问题其实就差不多了,无非就是场景换换,没记错的话13年是没有考同步的。数据结构:名词解释部分方法同操作系统,特别重要的就是动手写,要准备很厚一叠白纸,那些基本的操作和算法一定要懂,我想这对很多同学来讲都是难点,但是不要畏难。这本书的亮点就在它的那些算法部分的练习题,基本上苏大考过的会考的都可以找到一模一样或者类似的,并且他分了难度星级,很多五星级的是可以跳过的,那么难是不会考的。一定要动手写,实在搞不懂背也要背下来。除了名词解释,只要看算法题就可以了,其他题目完全可以忽略。 3.第2步的过程会比较久,但是务必坚持,有些经典算法要经常练习。注意控制好节奏,操作系统可以快点复习,主要记的多,可以集中背诵。数据结构务必多写(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开始会有些不习惯,慢慢的你会喜欢的。 4.复习完那两本书之后就可以看真题了,不可否认无论是什么正规考试,历年真题都绝对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苏大试题是会有原题的,也就是考过的很可能一点不变的再考,名词解释最明显,所以真题一定要好好把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完整

一引言 1.1研究结构可靠度的必要性及发展史 在结构设计时,应使所设计的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经济合理地满足下列要求:①能承受施工和使用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②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③正常使用和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④在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龙卷风等)发生及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三者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用来度量可靠性的指标称为可靠度。结构可靠度( structural reliability )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换而言之,结构可靠度方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在给定一个或多个材料特性或几何尺寸,而这些特性具有随机的或不完全知道的性质,以及在某些方面,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具有随机的或不完全知道的特性的情况下,结构按预定方式正常工作的概率[1]。 可靠度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当时主要是围绕飞机失效进行研究。可靠度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大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1946年,弗罗伊詹特(A.M.Freudenthal)发表题为《结构的安全度》的论文,开始较为集中地讨论这个问题;同期,苏联的尔然尼钦提出了一次二阶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结构失效概率的方法及对应的可靠指标公式;美国柯涅尔(C.A.Cornell)在尔然尼钦工作的基础上,于1969年提出了与结构失效概率相联系的可靠指标β作为衡量结构安全度的一种统一数量指标,并建立了结构安全度的二阶矩模式;1971年加拿大的林德(N.C.Lind)对这种模式采用分离函数方式,将可靠指标β表达成设计人员习惯采用的分项系数形式。这些进程都加速了结构可靠度方法的实用化。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洪华生(A.H.S.Ang)对各种结构不定性作了分析,提出了广义可靠度概率法。他同邓汉忠(W.H.Tang)合写的《工程规划和设计中的概率概念》一书在世界上已广为应用。1976年,国际“结构安全度联合委员会”(JCSS),采用拉克维茨(Rackwitz)和菲斯莱(Fiessler)等人提出的通过“当量正态”的方法以考虑随机变量实际分布的二阶矩模式,这对提高二阶矩模式的精度意义极大。至此,二阶矩模式的结构可靠度表达式与设计方法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我国的结构可靠度研究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1970 年代,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桥梁、水利水电工程以及港口工程等设计规范已经开始涉及所谓“可靠度”的概念; 1980 年代,在结构可靠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4 年,我国颁布了《建筑结构统一标准》( GBJ68-84 ), 这标志着我国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规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阶段。全国结构可靠度委员会自 1987 年起,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实际上,在此后的若干年间,一直在酝酿着一部新规范的诞生。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2002 )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 - 2001 )

数据结构论文

数据结构

论文题目:数据结构 院(部)名称: 学生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学位授予时间:

论文题目:数据结构 前言 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程中,基础性实验设计十分重要。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关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着重理论讲解,很少对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单独的研究与开发。而本论文通过单独及全面的强化课程的核心实验研究,进一步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和调试程序,能够利用C语言编写较复杂的程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验证所学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培养了设计数据结构的能力和根据数据结构设计算法的能力,掌握了非数值问题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培养了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在计算机世界中的抽象的数据描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以及不同数据类型的基本操作实现等,是相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课程。它不仅要有计算机方面的高级语言、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软硬件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如离散数学等数学理论。 这门课程也是联系一般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它既是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也是诸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原理等后续课程的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是构筑这些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对奠定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从多年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跟踪情况看,数据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与学生对学习后续课程的积极性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对整个专业知识的掌握。 对毕业学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看,工作中的程序设计能力也需要有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具有较好数据结构基础知识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适应工作变动、开辟新的研究阵地的能力较强。

数据结构论文

数据结构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一、摘要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和程序设计一起未计算科学其他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计算机广泛普及的今天,其应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而且在航空航天、军事、科学计算、信息检索、生产线控制等一些关键领域已经高度依赖计算机系统,而数据结构在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应用。 其实生活中也有好多应用数据结构的小事,只要留心观察,它无处不在。例如:我们的家族图谱,遗传病图谱,公司成员职位一览表都应用到了数据结构中的树;还有我们小的时候玩的丢手绢游戏其实也用到了数据结构中的循环列表,而且在换人时用到了循环列表的插入和删除。所以说,数据结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对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 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学科,应用,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优化。 二、什么是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的定义。个人根据各自的理解的不 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Satartia Sahibah在他的《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一书中称:“数据结构是数据对象,以及存在于该对象的实例和组成实例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定义相关的函数来给出。”他将数据对象(data object)定义为“一个数据对象是实例或值的集合”。Clifford A.Shaffer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一书中的定义是:“数据结构是ADT(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的物理实现。”Robert L.Ruse在《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一书中,将一个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分成抽象层、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其中,抽象层是指抽象数据类型层,它讨论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运算,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讨论一个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细节以及运算的实现。数据结构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运算结构。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在计算机世界中的抽象的数据描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以及不同数据类型的基本操作实现等,是相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课程。它不仅要有计算机方面的高级语言、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软硬件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如离散数学等数学理论。

学年论文范文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学年论文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论文题目谈数据库互操作问题的实现途径姓名 班级2007 指导教师逯燕玲 实践时间2009年12月—2010年1月

一、学年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学年论文》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属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钻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开展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一)、(二)、(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发现一个实际问题,经过调研、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年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做学问的严谨和规范,学生用所学的本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调研和分析,不仅可使学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强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学年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一)选题要求 学年论文的选题要求是一人一题,主要由学生自主选题,也可由教师指导选题。选题要新颖,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与工作量。选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阐明本学科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2)探讨本学科中某些观念、热点问题或研究历史进程、预测其发展趋势; (3)阐述本学科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 (4)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讨论或研究。 (二)学年论文要求 (1)系统、完整地阐述论题所包含的问题,明确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2)综合应用已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所掌握的资料; (3)学生通过结合几年的学习经历进行思考、选题、查阅资料最后写出论文; (4)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语言要求文理通顺,层次分明,表达较确切,格式符合规范; (5)参考文献要查阅5本参考书目和5篇学术论文以上,文中引用的需要标注。

结构设计类毕业论文的写法

结构设计类毕业论文的写法 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封面(见毕业设计模版) 二.毕业设计任务书(见毕业设计模版,由指导教师提供,已发给各位同学) 三.答辩提纲(见毕业设计模版) 四.摘要: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指出制作的依据、特点、方法、技术路线, 说明所完成的制作成果及功效。撰写时应注意用 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突出设计者自己所做 的工作。字数以200-300字为宜。(注意一定要 精简) 范文: 摘要:本设计为家庭电话机整体结构设计,其中包括:电话机上下壳、液晶装饰板、电话按键板、电话机听筒、电话机支承板五大部分组成。本文属于电话机下壳结构设计,其中下壳包括的部分为:电话机底板、电话机听筒上、下盖、电话机支承板组成。由设计概念到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中遇到的难点都在本文一一列出。通过电话机的三维装配图、三维爆炸图、二维图、说明图等对结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并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对电话机下壳每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话机结构设计(不要忘记了哦!)

五.目录(见毕业设计模版) 六.正文 (1)引言(绪论):提出本制作的背景、现状、目的,说明制作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的基本思路及出发点,陈述 项目实现的意义。 范文: 1.结构设计的概念及内容: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模具工程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结构语言就是模具工程师从模具及其它专业图纸中所提炼简化出来的结构元素。包括基础,壳、盖、手柄、支承、孔、轴等等。然后用这些结构元素来构成模具实体的结构体系。便可以将一个需要的零部件设计出来。总的来说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设计:基础的设计,上下部结构的设计和细部设计。我属于电话机下壳的结构设计。  2.结构设计的阶段:  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体尺寸计算,实体结构设计阶段和出实体图(含二维图)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模具的重要性,首先要确定所设计模具的尺寸。像长宽高这类重要尺寸一定不能少。还有些小地方的尺寸特别要注意,不能马虎了事!第二阶段为实体结构设计阶段,所做为电话机结构设计,所以在上下壳接合部分得有空隙,有些地方要加肋板,这也不能少。最后选用UG软件将实体图画出并输出二维图。  3、规范、手册及国家标准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  结构设计的准则和依据就是各种规范和标准图集。在进行不同结构形式的设计时必须紧扣不同的规范,并且这些规范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

数据结构论文——数据结构在生后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专业: 学号: 姓名: 数据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数据结构是指同一数据元素类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结构分别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数据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数组(Array) 栈(Stack) 队列(Queue) 链表(Linked List)树(Tree) 图(Graph) 堆(Heap) 散列表(Hash)等。 数据结构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又有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到数据结构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实例到处都是,比如说,做搜索引擎,对字符串的各种查找、索引的算法就有很高要求;做人工智能,对模式识别、搜索的要求就很高;做数据库设计,对字典、内外排序、搜索与索引以及数据的连接方式都有很高要求;做通讯密码,对数论、Fourier分析有要求;等等。 具体内容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如:抽象数据类型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描述现实世界。例:用线性表描述学生成绩表,用树或图描述遗传关系等;。 栈是数据结构中重要的线性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表中允许进行插入、删除操作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栈项的当前位置是动态的,对栈顶当前位置的标记称为栈项指针。当栈中没有数据元素时,称为空栈。栈的插入操作称为进栈或入栈,栈的删除操作称为退栈或出栈。栈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栈的例子,如刷洗盘子时,依次把每个洗净的盘子放到洗好的盘子上。相当于进栈;取用盘子时,从一摞盘子上一个接一个地向下拿,相当于出栈。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表达式的计算是通过栈来实现的。除此之外,栈还在游戏中应用到,例如迷宫问题。 队列(Queue)是运算受到限制的一种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元素的线性表。队尾(rear)是允许插入的一端。队头(front)是允许删除的一端。空队列是不含元素的空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队列“的例子,如车站售票口买票的队伍,排在前面的人先买到票离开队伍,后来的人则加入队伍的末尾等候买票;其特点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或“后进后出”(Last In Last Out)。队列还可以很好地异步处理数据传送和存储,当你频繁地向数据库中插入数据、频繁地向搜索引擎提交数据,就可采取队列来异步插入。另外,还可以将较慢的处理逻辑、有并发数量限制的处理逻辑,通过消息队列放在后台处理,例如FLV视频转换、发送手机短信、发送电子邮件等。(数据结构里最重要的两个结构就是树和图。比如一个公司由上到下的成员职位、一天中要做的事、一生的计划、你的目标可以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等等都是相当于数据结构中的树的应用。图是描述事物之间关系的,当你询问GPS时,GPS系统为什么能给指出一条两地之间的路线,这就是利用了图的存储和遍历运算,求出最优解。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关系都可以用图来描述并利用图去解决一些问题。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众多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中都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因此,仅掌握几种计算机语言是难以应付众多复杂的课题的。要想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还必须学习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 数据结构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 1.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分类 (1)数值计算问题 在计算机发展初期,人们使用计算机主要是处理数值计算问题。 (2)非数值性问题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软、硬件的发展,"非数值性问题"越来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