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

公共危机的概念:由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是一种比危机更为特殊的危机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效率性原则2.协同性原则3.安全性原则4.依法对应原则5.科学性原则6.适度性原则

基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群体心理狂热理论、转型期社会过渡理论

三个最基本的直观假设:1.危机是人为的,往往由事件或人物所导引;2.通过适当的危机管理,危机的影响是可以降低的;3.危机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

危机管理的阶段,有PPRR四阶段理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4R模型:缩减、预备、反应、恢复。

四阶段理论模型: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

五阶段理论模型:信号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损害、恢复、学习

三阶段理论模型: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含义:

广义: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

狭义: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1.组织结构:是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础和载体

2.职责分工:体现着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作用

3.运行机制: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原则: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2.权责明确、依法行政;

3.指挥统一、运转协调;

4.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功能:1.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2.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同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特点:1.党和政府主导2.专家参与 3.社会协同

问题:主要表现为部门化管理,没有形成同一的指挥体制,不同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中央与地方管理职能没有完全理顺,责任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民间组织体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发挥不够;专家咨询作用发挥不够喝咨询组织不健全。

1.法律法规发面不健全

2.跨地区、行业、部门的公共危机管理的联动体制不顺畅

3.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公共危机管理利害相关者参与存在不足和低效并存

5.国际合作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第三章

公共危机决策的内涵:指为了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而在相当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人员等约束条件下,从多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中加以选择和决断的非程序化过程。

公共危机的构成:1.公共危机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2.可提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决策后果很难预料。

公共危机决策信心的有限性表现:1.信息不完全;2.信息的不及时性;3.人力资源紧缺。

意义:公共危机决策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承担着保证国家安全,制订危机防、危机状态控制的目标、原则和选择危机对抗行为、对抗方案等重大只能;公共危机决策是衡量政府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指标标准:决策的高效和决策的有效

特征:1.快速果断

2.决策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与决策的高风险性

3.决策程序的非常规性与效果的非预测性

4.决策者个人的人格化与创新性

原则:

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坚持生命第一;2.可行性,决策必须切实可行;3.动态性,保持可调节的弹性和随机适应性。

特殊原则:1.快速有效;2.符合比例原则;3.依法科学;4.责任追究

目标:

直接目标: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公共危机

最终目标: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这也是最高境界和最理想状态

步骤:1.确认决策面临的问题2.确认决策标准和事实3.决策评估标准的权重和含义

4.发展备选方案

5.分析备选方案

6.选择一个备选方案

7.执行备选方案8.评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结果的影响

执行:包括决策执行的计划,决策执行的指挥,决策执行的协调

问题:1.公共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2.公共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3.公共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4.公共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5.公共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归纳为:多内部决策,少公共沟通机制;多经验决策,少科学分析机制;多随意处置,少规范应对机制;多部门决策,少协调行为机制;多权力行使,少责任追究机制。

改进:1.转变公共危机决策观念:事前决策观念,效率至上观念,沟通交流观念

2.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组织机构:建设公共危机决策制订、协调的核心机制;强化公共危机决策智囊机构;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

3.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知识基础设施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决策新方法

4.优化决策环境:1.法制环境的构建2.社会参与及机制的完善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特点:科学性;全面性;简洁性;详尽性;权威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预案与

其他计划类文件不同的特点

体系: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

预案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

基本原则:法制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成本控制原则,简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流程:明确指导思想,掌握策略与方法,应急预案制订

第六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内涵:应急处置与救援是一种事中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的好坏。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快速高效,主动公开,科学应对,统一指挥,社会参与,次优选择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主要责任,理由:

1.从政府的本质特征看,维护公共安全是现代国家的首要责任

2.从政府的职能看,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3.从政府的能力来看,只有政府具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的能力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怎样的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

第七章

恢复与重建的含义:是消除突发事件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的过程。包括恢复与重建。

恢复:即使社会生产活动运行恢复常态;

重建:即对于因灾害或灾难影响而不能恢复的设施等进行重新建设

国外基本观点:1.计划与项目运行观2.手段集合观3.阶段递进观4.组织发展观

恢复与重建的内容:1.物质重建:包括基础设施重建,公民生命安全的关注,公民财产补偿三方面。三种方式: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救援,保险的支付和赔偿,政府主导的重建工作。2.社会重建:1)建立面对受灾具体情况的调差评估制度

2)建立面对全地区全员的恢复重建计划

3)建立面对政府等公共组织的责任体系和法律规范

4)建立面对受灾人员的专项救助机制

3.心理恢复

意义:1.恢复与重建有助于维护受灾地区及人员的利益

2.恢复与重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3.恢复与重建提现了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和民主社会的价值

原则:以人为本,及时高效,统筹协调,广泛参与,公开公正,依法究责

第八章

公共危机沟通的含义:公共危机沟通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特点:目的的明确性;性质的公共性;方式的直接性;过程的强烈互动性;手段的非常规性;情境的不确定性

原则:保证正规沟通渠道通畅;保持信息口径一致;真实地满足公众知情权;把握好沟通的“质”、“量”、“度”。

功能:危机预警功能;危机决策辅助功能;危机资源整合功能;危机监控功能;危机修复功能

公共危机沟通中的媒体运用

媒体的角色:危机的预警者;危机环境的塑造者;危机信息的传递者;社会关系的协调者媒体的功能:危机预警功能;信息沟通功能;情绪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1.将媒体管理纳入战略管理

2.确保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确立危机信息发布机制

4.保持与媒体的密切关系

5.政府掌握应对媒体的技巧,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管理

公共危机沟通中媒体的自我管理:书220页。准则:自觉遵守新闻操守和职业理论,强化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意识,自觉拒绝商业化运作。

公共危机沟通中政府的媒体管理:加快新闻媒体管理的法治进程

2.建立新闻管制机构

3.掌握主流媒体,利用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方向

4.加强对媒体舆论的监督

新闻发言人制度

含义: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传媒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必要性:体现政府行政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为政府危机公关提供制度保障

2.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

3.政府可通过媒体引导社会度过危机

4.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5.为危机及时处理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6.最大限度消弭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意义:公开信息,化解危机;设置舆论议程,塑造政府形象;满足公众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化危机为转机

发言人素质:胸怀全局,精通政策;坦诚务实,言之有物;掌握局面,注重平衡;心态平和,不卑不亢;形象朴实,言简意赅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1.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撑与保障

2.新闻发言人专业化和职业化不够

3.缺乏对新闻发言人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完善思路:1.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

2.强化新闻发言人队伍专业化制度建设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沟通

第十一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传统范式转移

困境:1.“补救型”危机管理模式的弊端。出发点:危机是消极的,耗费时间金钱的,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2.“国家或政府中心论”的局限:政府是危机管理的单一主体,独自承担着危机管理的职能,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绝对主导的作用

革新的必要性:传统的补救型和政府本位型危机应对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危机事件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革新我国传统危机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矛盾包括:

1.传统危机干预思维和非常规危机形式的矛盾

2.迅速升级的危机和消极观望的态度的矛盾

3.陈旧落后的危机管理机制与危机的动态性的矛盾

4.危机影响的广泛性与单主体治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

1.2003年: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起步之年

2.2004年至2007年: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完善

3.2008年: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考之年

公共危机管理范式革新的路径选择

1.从单主体危机治理向多元化危机协同治理的转变

2.从“应对型”危机管理向“全过程”危机管理的转变

3.从“静态”的危机管理向“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转变

4.从民族国家危机管理向国际合作化危机管理的转变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讲 怎么定义公共危机:突发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难决策破坏性资源缺乏相互影响 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对社会秩序带来挑战,具有破坏性,难以决策应对的不确定性事件。多指战乱、冲突、灾害、事故、瘟疫等。 第二讲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危机形态 西方将社会形态分为(以生产方式划分): 前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人口高度聚集 ●后工业社会 人与自然达成流动平衡的关系 认为灾害是人类违背“神”而被施予的惩罚。 形成灾害观(神秘主义)。 人与技术的问题。工业事故发生概率远大于自然灾害。 ●?人自身的危机 人的精神危机 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经济危机,牵一发动全球。 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环环相扣。 第三讲危机认识论(一) 1“天人合一”理论与灾异象说(曾经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天人合一”理论: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说:世间万物由天派生 出来;天与物间的关系 人与天能相互感应。 上天有决定人吉凶祸福的能力

灾异象说:灾异有之,国家有失。 2危机系统论 一个组织习惯于用原用的规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有风险。 用现有的安全规则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 做出错误判断隐患未解除,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事故的发生是正常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系统的组成要素越复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复杂。因而整个系统就越容易受到某些因素所引发的“危机”的破坏。 3正常的事故理论系统内,每个部分相互依赖性越强,每个部分都有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危机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第四讲危机认识论(二) 4风险的自动平衡论:在一定时期内,风险的总量是不变的,很多风险是为了规避另一风险所采取措施引起的,即自己造成的。由于人们盲目乐观而放大了另一种危险。 解决一个问题时引发下一个问题。(有了安全带就盲目开车,降低安全意识) 警示我们不要盲目乐观,应对风险的措施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5认识缺陷论 洞穴偏见:井底之蛙,以片面的认知来评判整个领域,认识能力有限,对世间认识存在偏差,引发错误判断 冰山理论:(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平面之上)人们总会注意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情,对隐性的危机意识不到,发生后遭受到的往往是致命的打击。 6风险结构理论一个个体或组织会不会受外在风险影响,取决于自身的脆弱性和暴露系数,取决于外在的风险结构和社会结构。 7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潜伏爆发持续消退——预防应急善后 危机不是偶然的,事态爆发前至少有潜伏-发展-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应急任务不同。 危机的生命周期:潜伏(诱因)发展(显性化)爆发期持续期恢复期 危机管理的阶段:预防预警应对应急管理善后 8灾害的叠加放大效应:灾害的互相叠加。越是发达社会,系统之间相关依赖越强

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卷一

一、单选题 1.面对危机过程中,如何减轻损失和损害的情况下更好地维护公共部门的邢象,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以推动政府工作的深λ和完善,甚至政府公众的诚信?这个契机是⊙B.政府信任修复 2、根据本讲,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 (),切实消除隐患。 ⊙A.安全生产专项整 3、()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D.制度设计 4、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 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他对政府说: “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歎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 场经济条件之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1要来自于()因素。 B.间接因素 5.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的车,而有的人没有车; 孩子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 出()。 ⊙A.全力扶贫 6、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泄露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 ⊙℃.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发现泄漏处管线腐蚀点 7、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D.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8.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恐核症 9.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C媒体导向) 10、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C风险) 11、天津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是由于 现场存放着哪些物品(氰化钠等危化品) 12、本讲提到(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3、蝴蝶效应是哪个国家的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来的?(美国) 14、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7)亿 15、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整理 回答是什么: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政府解决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回答为什么: 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危机确实可以管理的,从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来看,其不足主要体现为: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不仅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而且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各级政府面对危机的理性行为是尽量封锁消息,各行其是,无法明晰责任。 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的动态机制可分为危机前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危机救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所谓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政府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政府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1.危机预防机制。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危机预防的意识。危机的预控机制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基础设施准备以及危机处理准备。政府危机预防除了对未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之外,还要预测危机解决后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势,政府应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及预见事件的发展态势,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类似雷达的平台…… 2.危机救治机制。政府危机救治机制可采用的对策主要包括: (1)积极性的强制干预。 (2)探寻危机产生的根源。 (3)通过一系列政策稳定社会,进行心理救治。 (4)动员社会的参与。 总之,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回答怎么办: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1:新媒体的出现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速度实现分和秒的突破,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2:坚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与公众有效沟通,勇于承担责任,高效沟通,全民协助”的根本路线。 2.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 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3.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例1: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2019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

2019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考试中途请不要离开,即使您关闭浏览器或电脑,系统也将持续计时。 (一)单选题:每题1分,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天津爆炸案出现没有总指挥的状况,该如何解决。 A.警察局长总指挥 B.事故公司领导负责 C.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选任 D.武警交通队长担任 2.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车,而有的人没有车;孩子 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出()。 A.全力扶贫 B.政府作为 C.全力合作 D.经济发展 3.“表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这位官员被调查了,调查他并不是他在处理这场危机应对的情况怎么样,反而是由于现场一个表情引发了一场审判,最终这位官员还被判了刑,很多人开玩笑叫一场微笑引发的审判。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政府信任面临的()挑战与特点。 A.集体性的行动(抗争) B.公众终止与政府积极的互动 C.集体性的行动(诉求) D.政府官员容易成为焦点 4.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 A.媒体导向 B.心理挫伤 C.公共直接利益 D.公共间接利益 5.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A.恐核症 B.恐水症 C.急性焦虑症 D.慢性焦虑症 6.根据本讲,()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技术水平 B.措施手段 C.领导作用 D.制度设计

7.本讲提到,现在基尼系数过高,贫富差距较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集体焦虑,通过哪种措施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 A.调节分配制度 B.城乡医保同筹制度 C.廉租房制度 D.提前退休制度 8.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 A.不确定性 B.目标 C.风险 D.消极影响 9.本讲认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鼓励引导个部门和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上。A.政府引导 B.科普宣教工作 C.处置工作 D.隐患排查治理 10.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亿。 11.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有其他衍生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去考虑()。 A.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B.立即着手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C.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给予的怀疑和批评给予立即回复 D.对公众的怀疑和批评避而不谈 12.根据本讲,我国2017年颁布并实施的()对突发事件做了界定。 A.《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B.《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 C.《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3.本讲认为,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看待。 A.风险管理 B.风险与隐患清单 C.科普宣教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 发布日期:2012-12-13 在一个急速转型和媒介化社会时期,危机随时就可能爆发,树立危机意识,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社会各个主体相当迫切的主题,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原则?危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1、战略先行危机管理原则 进行危机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树立危机意识,进而形成危机观念与危机思想。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改变的动力,也不会有强大的执行力。危机观念是危机意识的整合和提升,危机思想是危机观念的丰富以及体系化,形成足以指导危机管理实践的思想体系。当然不仅仅领导人要有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 2、制度保障危机管理原则 由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传统和农耕文明等历史因素,造成危机预警的习惯缺位,更奢谈对潜在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在一般情况下,不出问题不会想到危机管理,当危机出现后,才会想到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危机不发生,而要想让危机不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危机预防的制度;而要想让危机来临时很从容应对,必须有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方式;要想在危机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是什么?发生后很好修复企业形象,必须有形象恢复管理的制度。 这就引出了危机管理的第二个原则:制度保障原则。只有制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危机来临时有条不紊的应对。很多管理者也知道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落实到制度上。以至于学了很多危机管理知识,但在危机来临时还是非常紊乱。 3、预防第一危机管理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防微杜渐” “防范大于救灾” 等古人的生存智慧对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蔡桓公为什么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听信扁鹊的话,患病初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误区。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花很少的钱预防,正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危机不会发生。一旦拥有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会花大量的钱可能是预防费用的十倍甚至百倍去治疗,这是得不偿失的。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6545448.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公共危机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之一是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三支队伍是指人民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民兵;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外还有() 正确答案.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民众 单选题.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评估指标。 正确答案类 多选题.目前我国环境安全的形势也很严峻,体现出()的特征 正确答案.结构性 .复合型 .压缩型 多选题.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表现为() 正确答案.持续高发 .范围扩大 .手法多样 .意识形态化趋势明显 多选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三大意义是 正确答案.落实宪法规定 .统一危机管理法制 .避免客观危机导致法治危机 判断题.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正确答案:对 判断题年“”九江大桥被运沙船撞击坍塌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生产安全事故灾难。 正确答案:对 判断题.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于年月日及时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正确答案:错 填空题.危机决策主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中枢决断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协调系统。 填空题.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其中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是。 填空题.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具有的四项基本职能是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预报、危机监测、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填空题.建立健全公众的沟通和动员机制,要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与; 填空题.《突发事件应对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填空题.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有责有统一领导与指挥、常设性原则、属地管理原则社会化大协作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论述题 1.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 ①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④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⑤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垂直机构的地方部门应该听从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2017公共危机管理网上行考答案

2017公共危机管理网上行考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分)A. 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 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 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 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2. 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2分)A. 《紧急状态法》 B. 《突发事件应对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3. 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 ) (2分)A.死亡200人以上 B. 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 倒塌(严重损坏房屋)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4. 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2分)A. 一般危机事件 B. 较大危机事件 C. 重大危机事件 D. 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5. 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2分)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 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6. 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2分)A.危害性 B. 不确定性 C. 超常性 D. 不可转化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的原则。(2分)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 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对2001年到2006年深圳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深圳的自然灾害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深圳每隔两三年左右,自然灾害会达到一个高峰。在自然灾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台风。第二,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安全生产的三项指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所以安全生产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永不言胜的问题。安全生产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大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火灾。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客观上是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

3、简述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案:事故灾害的机理分析;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预 案管理;应急过程动态管理; 4、简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①第一时间报告疫情,并先期处置;②组织专家开展紧急救治,必要时实施隔离,控制传染源,严防疫情扩散;③加强疫情的调查、监测、评估工作,密切注视动态,尽早预防和控制;④及时、准确、公开发布信息,满足群众知情权,避免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⑤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自然灾害发生后,应从哪些方面、如何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生活 保障工作? 答案: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1.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救灾指导。2.快速反应,及时调运应急救灾物资。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确保“五有”。灾害发生以来,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采取动员投亲靠友、互助互济安排一批;3.超前谋划,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由政府组织协调,在附近没有受灾的村屯分散安排一批;4.及时查灾核灾,为科学救灾提供依据。 2.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事故灾难预防及抢险救援工作中如何做好协调联动?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就是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1)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保障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应急预案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应对事故灾难,开展抢险救援的前提。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协同配合、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在指挥控制、组织协调、预测预警、决策部署、通信联络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与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补充完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发生事故灾难时,要按照事故性质类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现场救援,把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完善,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3)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应急预案建设,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关键。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做到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答案:(一)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主动监测制度,做到“早发现”。1.检验检测。从地区源头管理情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企业信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消费者反映等信息,组织开展专项风险监测。省局和各分支机构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监测数据和信息,落实每季度食品检测数据分析制度。2.收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应当认真筛选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报送。对需要采取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3.组织明查暗访。(二)对工作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要做到“早报告”。 1.核准信息。对工作中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速核准,确定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docx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政F是我们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基于此,政F有义务承担起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并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和解决公共危机,进而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条件及保证。 1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 何谓公共危机管理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见,国内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有很多。例如,张小明在其发表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提到:“所谓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F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孟庆璐在其硕士毕业范文《政F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以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的政F应对为例》中提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F及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检测、预警、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己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的政F管理活动。”由上述概念界定我们不难看出:政F提高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条件以及保证。 2提高政F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要提高政F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完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系统。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政

F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基础。据了解,截止到目前,我国所制定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仅有四十一项。这些预案看起来非常完备,但是在当前公共危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在细化方面却仍显不足。例如,我国在制定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中就缺乏对南方雪灾这一公共危机的相关应急预案。事实上,我国所制定的很多公共危机应急预案更多的只是表现在形式上,虽然预案的内容很多,但是大多是一些空话、套话,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一旦真正的公共危机来临往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政F必须要不断完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首先,要细化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专门预案,在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做到没有漏洞;其次,要把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做到层层落实。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仅仅局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事实上,由于天灾所造成的公共危机还是相对较少的,而许多公共危机往往是人为引发的。例如,20XX年非典的爆发,其危害性是相对较小的。但为什么非典又会引发一场影响全国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公共危机呢?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地剖析其内在的社会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关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对公共危机形成的诱因方面需要投以更多的关注,从而增强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制定的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 2)建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笔者认为,我国政F应该切实建立一个长期存在的、具有独立行政地位的、全国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负责预防以及应对出现的各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无声无息的发生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慢慢来袭,但相对于这种较慢的变化我们还能够适应以及应付的来,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改变去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人类在大自然前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如何在狂风暴雨、天崩地裂后站起来时我们的首要难题。纵观近几年世界各地和我国面对天灾人祸时的相关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理,我们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反思,还有太多地方需要讨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况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经济、政治、环境、生命等造成威胁和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的突发事件。美国学者奥兰?杨认为,危机是由一组迅速展开的事件组成,它使破坏稳定的力量在总的系统或其中任何子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并增加在系统中爆发暴力的危险。 危机包括“天灾”和“人祸”,前者指的是自然灾害非人力所为,如:瘟疫、地震、海啸、洪水、冰雹、雷击等,这些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后者指由于人类社会主观因素造成灾祸。如:交通事故、政治谋杀、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以及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乃至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核危机等。 危机管理理论是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使美苏两国意识到两国之间爆发“核对抗”的危险,意识到核战争将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给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唤起了日本政界和学者们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便从政治领域扩展到了经济领域。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2003年中国发生SARS危机等事件之后越越让世界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误区

第一专题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关于教材 ●关于课堂要求 除了不可抗力,出勤需满13次; 请假须有假条; 有纲要式笔记; ●关于成绩评定 平时60%+ 期末40%; 平时成绩= 出勤+发言+作业+笔记+其他; 旷课扣3分/次,事假扣2分/次,公假不扣); 旷课满3次,取消平时成绩; 迟到3次等于1次旷课。 参考文献 陈丽华《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 胡税根《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 马怀德《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 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 唐钧《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 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 薛澜《危机管理》 薛克勋《中国大中城市政府紧急事件响应机制研究》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 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 丁俊杰《网络舆情与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 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高鹏程《危机学》 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

1. 近一年来国内外的突发危机事件 7.23动车事故,并引发“地震”; 黑龙江矿难; 飓风艾琳致美国230万人撤离,死亡8人,纽约市首次停运地铁,7000架次航班被取消,抢购应急物资,10万国民警卫队候命, 2010年上海静安区民宅大火,死亡50多人; 2011年6月11日蓬莱渤海湾海域溢油事件; 危机无处不在。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危机管理》: 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 ※认识危机,治理危机,对于人类安全和幸福,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重要而必须。 2. 报警和求救电话知多少? 在异地怎样拨打案发地报警电话?投币和磁卡电话是否需要先投币或插卡? 3.因为突发事件而下台的官员

第一专题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危机” 【美国际政治学家】·赫尔曼:危机是某种特定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而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决策视角 【荷兰危机管理研究专家】罗森塔尔: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只是宏观层面的危机,即国家面临的危机。——决策视角 【美】劳伦斯?巴顿: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涵盖企业危机,事件以上危机定义的不足: 首先,危机,究竟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事件,还是特定的局势、情境、形势?或者两者都包括? 本课观点:既可以是一种局势、形势,也可是事件。如,暴雨中的城市安全存在危险,即尚未发生的危机,是形势。如信任危机,伊春空难机场领导与警察微笑合影招致网友怒骂。 大地震即大事件,事件本身即危机。 其次,罗森塔尔的定义被认为是危机定义的经典,但是,这只是一个宏观角度的定义,其实在微观层面也存在危机,如一般危机如德云社的组织信任危机、企业危机,即危机的主体具有相对性,既可能是国家、政府和整个社会,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组织、区域等。这一基本规定性在以上定义中未加明确。 一般危机可能演变成公共危机。 再次,危机对于特定主体的影响并不仅表现在做出决策上。危机对特定主体的非理性与理性状态、意志、行为和后果都有深刻影响。

公共危机管理笔记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公共危机概述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和着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了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等引发的,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公众带来灾难性影响,严重威胁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按公共危机发展的速度(罗森塔尔) 1、龙卷风型:来得快,去得也快、危害性大。 2、腹泻型:逐渐发展酝酿的,但是爆发后会很快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爆发的非常突然,但是后续的影响深远,通常在事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够平息。 4、文火型:危机开始的缓慢,逐渐升级,甚至看似没有爆发的过程,但是结束也缓慢。(二)按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 1、经济危机: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其实这是一种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危机。 2、政治危机:在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为,由于发生了某种对国家构成威胁的非同寻常的事件,比如说:战争、内战、大规模的抗议等等。 3、社会危机:主要是指源自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像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社会群体之间对立感的增强等这些都是属于社会危机。 4、生产危机:主要是由于技术因素、防护因素、质量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所引发的。 5、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过程。 (三)按公共危机后果的严重程度 1、一般危机事件(IV):表示危机的影响是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2、较大危机事件(III):这类危机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是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者波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