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新观念和新动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2.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进电脑多媒体方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

3.注重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信息时代,应用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4.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

5.培养使用电脑媒体写作规范化文章的能力。

(二)关于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自由问题

1.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命题,要强调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作文命题的灵活性,是指要给学生在作文时留出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允许学生在命题的范畴内,对文章体裁、题材内容、表达手法、语言风格等因素,有充分的个性表现。命题形式可以是全命题作文,如“由克隆技术所想到的……”、“我心中的电脑网络……”等。也可以是半命题方式即提供材料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拟题。

2.作文命题的规范性,是指在文体、题材、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作文训练。学生对这种方式常常不甚满意。然而,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经常需要写作具有特定规范的文本。它要求写作者必须严格符合领导或雇主所规定的写作规范,不得擅自逾越。它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规范之内的自由创造,它限制作者写作个性的张扬。可以说这种写作方式像是“代圣立言”,而不是自我风貌的展示。学生必须接受这种具有严格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时代和社会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基础的核心技能。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作文批改原则与方式

学生作文的批改,应该尽量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其积极因素。

还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多就少改”。

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积极因素”:

1.可以指习作中鲜明醒目的标题制作;

2.赏心悦目的文面设置;

3.新颖深刻的结构布局;

4.多样化表现手法的独特组合;

5.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再现。

6.文章中所展示出的独到新颖的感悟和见解;

7.积极向上的格调和情操;

8.匠心独具的表达技巧等都应该敏锐而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和肯定。

所谓“多就少改”,就是要多维护和肯定学生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不要以教师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干涉和影响。这对于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完全不顾学生习作的主体意图而删改过多,致使红色的修改符号充满视野,那必然会给学生的作文心理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然而“多就”并不意味着不改,还必须强调突出重点、抓住要领、启发引导的“少改”。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不要“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

(四)作文讲评的基本的内容

1.体裁

就是学生作文是否“得体”或“合体”。古人曾说:“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可见文体问题是作文讲评的首要问题。离开文体因素,其他方面的讲评就会失去准绳和参考标准。

一是看习作是否符合教师规定的作文体裁规范。这是对明确要求特定体裁样式的作文而言。学生习作的立意、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是否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

二是学生自由选择的文体样式是否符合这种文体样式的规范。这是对不规定作文体裁样式的作文而言。其方法同上一种情况相同,不过教师将面临学生丰富多样化的体裁选择,从而做出因人而异地评价。

2.立意

主要指学生作文中的主题思想是否正确深刻,情感格调是否积极向上,文章的整体性色彩是否鲜艳亮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充分肯定一些求异思维、反向思维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主体性和多元化的思考和

论述题的范围主要在写作论。论述的内容一般来说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发挥,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它不要学生复述教材上的现成内容,而需要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观点,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阐释。

②写作题

写作题主要侧重实用性的非文学作品,一般不要求写诗歌、小说和戏剧。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实际来写。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文字在800字左右。

这学期主要考论述题和写作题,分别为40分和60分。

三、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问题

这里重点讲一下认真做好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问题。

一是形成性考核原来只有四次作业,从这学期开始根据中央电大的总体部署,实行新的形考办法,形考成绩占40%。四次作业基本上按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思路、方法,主要侧重于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同学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落脚点是能力的提升宗旨上。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平时形考练习,通过它辅助我们的主教材的学习,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40分的形考作业里面还有很多的题,它是与我们的考试的题型相近的,这是给大家一个如何学习、如何复习、如何心中有数地面对终结性考试。

大家拿到的是新的形考作业册,这里不仅仅提高了形成性考核的分数,由20分变成了40分,终结性考试的分数由80分变成了60分,这里更主要的不是分数的简单的变化,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是适合于成人业余在职自主远程学习的方式的变革,学习模式的变革,所以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如果说20%还停留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试点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初始阶段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经历了六年的实验,已经感觉到了业余在职远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特别是教师教育,我们大家都是在职的教师和校长、管理人员,我们更需要什么,是不是和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到了大学一样的学习方式、一样的理解呢?如果停留在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改革可能就流于形式,甚至是失败的。所以根据我们近六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实验,我们感到成人业余在职学习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特点和规律就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的出发点,也就违背了教育整个过程应该遵循的规律,它的结果显而易见就会是失败的。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失败的结果,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根据成人业余在职学习和远程教育的特点,要更多的把关注点和关怀点投入到我们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们。可以说他们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基石,他们不可能脱产到大城市学习,但是他们也需要得到提升,

因为教师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教一辈子学一辈子,教一节课前要学三节课、五节课,就是给我们学生一杯水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桶水,没有这样的浇灌我们就没有符合于当下要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流于形式,走向失败。所以电大的教师一定要把我们的关注点多投入于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老师。

新的形成性考核有40分,有10分是平时的四次作业,我们把量减小一些。

二是阶段性学习测验: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5分)。

要求:1.根据下编:写作论第七章《文章写作过程》教学内容作思考论述。

*(篇幅不低于500字)

2.用钢笔或圆珠笔手写,不许打字粘贴;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三是教学实践活动:创作任意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或写作任意体裁与题材的文章1篇(字数不限),约占10分。

要求:1.主要根据下编写作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作品体裁;

2.用钢笔或圆珠笔手写,不许打字粘贴;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四是专题研讨

(一)讨论题目

1.谈谈你的写作经历。

2.谈谈你对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体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运用的理解。

3.谈谈你对日常应用文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脑写作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的理解。

5. 谈谈你对本门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的想法。

6.你是如何进行写作(作文)教学的?

(二)要求

1.从上述6个问题中选择其中2—3个题目发言;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3.原则上在网上进行,教师以下载的讨论发言文字为准评定成绩;

4.农村及边远地区无法上网的学生,按照上面所布置的讨论题作书面发言,由当地电大责任教师或辅导教师批阅并确定成绩。

(5分)

五是小组学习

要求:由学生组成3人以上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形成个人学习总结(1000字左右)。(5分)

六是学习记录

要求:先由学生所在电大通过“纸质记录袋”或“电子文件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后将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参加面授辅导情况、参加小组活动情况、参加网上学习讨论情况以及动笔写作情况等)登记在此存档。(5分)

轩沛:历史故事的特征是什么?

张瑞麟:请看教材,写的很明确。

问: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张瑞麟:一是一定要把主教材认真地读一至两遍,全面了解主教材的要求。二是一定要参加当地电大的辅导。三是一定要做好形成性考核的六个步骤的训练。四是要有平时的积累,要多读书,多练习。每读一本书,每学一种体裁就要练习一次,写一篇小文章,不要指望最后期末一次突击式的练习,这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如果这四个步骤做到了,我想你这门课程是能够通过的。

同学们,我们结束了阅读与写作(2)的讲授,我们仅仅从重难点、思路方法、考试等做了总结,更多的需要我们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学习这门课程不应是教条、呆板的,而应该是主动、灵活、创造性地领会、掌握和运用,希望在我们的每个人生中看到自己眼前亮丽的风景,都能再现在我们的文章中,在我们的作文中展示出亮丽的文章色彩来,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归宿。希望我们的学生向这方面努力,希望辅导的老师们也引导学生向这个方面努力。

再见!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新观念和新动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2.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进电脑多媒体方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 3.注重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信息时代,应用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4.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 5.培养使用电脑媒体写作规范化文章的能力。 (二)关于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自由问题 1.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命题,要强调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作文命题的灵活性,是指要给学生在作文时留出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允许学生在命题的范畴内,对文章体裁、题材内容、表达手法、语言风格等因素,有充分的个性表现。命题形式可以是全命题作文,如“由克隆技术所想到的……”、“我心中的电脑网络……”等。也可以是半命题方式即提供材料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拟题。 2.作文命题的规范性,是指在文体、题材、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作文训练。学生对这种方式常常不甚满意。然而,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经常需要写作具有特定规范的文本。它要求写作者必须严格符合领导或雇主所规定的写作规范,不得擅自逾越。它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规范之内的自由创造,它限制作者写作个性的张扬。可以说这种写作方式像是“代圣立言”,而不是自我风貌的展示。学生必须接受这种具有严格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时代和社会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基础的核心技能。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作文批改原则与方式 学生作文的批改,应该尽量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其积极因素。 还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多就少改”。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方法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环节是发音,发音的教学更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认识汉字、口语交际和学说普通话。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音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那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进行方音辨正指导使“拐杖”立起来。我的做法是: 一、规范发音,突破方音辨正难点 对于粤方言地区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舌头的放位问题。抓好发音环节是方音辨正指导的第一步,而发音的关键在于读准音值,而读准音值的难点是发音部位与发音要领不清楚,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他们认为学生跟着老师能发出音就行了,其实不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根本上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努力做好一看(指导学生看清发音图,认识发音部位)、二摸(亲手指摸发音部位,也可在教具模型上指摸)、三读(多种练读力求当堂到位)、四查(师生、生生互查,对录音自查)四项工作,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源头上学好拼音。 1、借助图画,读准字音。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方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如果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亲眼所见是怎么发音的,舌头应该放哪里,气流应该怎样呼出,那学生的思路就会

更清晰。在教学时我除了做好上文说到的四项工作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课本上每一个拼音的学习都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帮助学生学习。如“zh ch sh r”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教学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 2、借助媒介,辨正发音。学生尝试发音,清晰发音要领之后,我们就可以借助录音、多媒体等进行辨正发音练习,让学生反复听音辨读,力争让每个学生发音到位准确。 3、看图说话,巩固读音。 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如:蜘蛛织网图、知了在鸣叫图、小朋友们被雨淋湿了等图片,在说话交流中既巩固读音,又训练说话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激发情趣,诱导参与辨正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的积累初期,而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一遍一遍地读去写和拼,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按低年级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征,想方设法创设拼音教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不断地去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1、在游戏中强化。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记忆拼音可事半功倍。寓学习于娱乐的教育模式。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拼音基础。在粤方言中一般是没有舌尖

拼音教学重点难点说课讲解

汉语拼音教学重点难点 一、汉语拼音中最重要的是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至于这三部分里面所包含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一一进行说明。 ①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其中zh ch sh r是翘舌音,也叫卷舌音;z c s是平舌音。 ②24个韵母可以分为: 6个单韵母:ɑo e i u ü 9个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其中er为特殊复韵母,不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只能自成音节。 9个鼻韵母:(包括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 ɑ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4个后鼻韵母) ③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其中最容易写错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学生容易写成“yie”。需

重点记忆。 二、其次是音节加声调的位置学生也容易写错,因此只要记住标调儿歌就能避免。 儿歌是: 有ɑ不放过,无ɑ找o e ,i 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其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复韵母iu和ui的标调。 三、最后也是孩子记忆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小ü和j q x y 拼写时的去点规则。需要家长在家辅导时不断强化。 为了加强记忆,也为孩子编写了儿歌,内容是: 小ü小ü有礼貌, 见了j、q、x和大y就摘帽。 j q x 和大y,从不和u在一起。 关于拼音的教学,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等形式给孩子讲解。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复习巩固。 相信练的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轻松易学了。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难点与突破之我见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难点与突破之我见和平县青州镇中心小学邓文洲 说到小学生怕写作文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 一是内容方面的困难。他们每临作文,即使搜索枯肠也觉得无话可写。这除了教师命题不切合学生实际之外,那就是缺乏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主要的原因。 二是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表达不清、词汇贫乏和篇章结构单一。有的小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结构安排上不不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大部分作文都采用“总起——分述——总结”的老三段式来写,显得呆板。 二、小学生作文难点的突破 我认为,小学作文难点的突破,不是靠某一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改革所能达到的,而必须从整体着眼,实行综合治理,从作文内容到表达形式,在整个训练体系上进行根本性改革。 1、以作文的实际效用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点的突破口。 试图建立“以用为目的”写作训练教学体系,建立新的作文教学的价值观、质量观。这个教学体系强调每次作文训练一定要同明确目的、动机相联系,把作文训练的实用价值放在首位,同时,从作文的实用效用,确定评价作文内容和语言、结构等表达形式的成绩标准,以此来带动整个作文训练各个环节的改革。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我就要求作文课以“给汶川同学的一封信”为题,组织学生训练。此次作文的内容就显得丰富多彩了。有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表达集体对汶川同学的关心和问候;有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向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有的学生就是发出倡议,鼓励大家竖起信心一起挺过难关,因为你们还有我们坚强的后盾——那就是祖国和人民;还有的……真是五花八门,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了。这次命题作文,由于写作目的性明确,写成了又能感觉到它的实际的效用,学生写起来就顺多了。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们遵循“做、说、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突破作文的难点。“做、说、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在“做”中练习“说”,在“做”中练习“写”。

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一句引动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首先,借图画想像。我先出示画好的由星星、月亮组成的彩色简笔画图片,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探讨。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本课程纲要适合教育系普通本科和学院教师教育类普通本科专业。教学时数42学时。 本课程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期末闭卷考试。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答问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作业设计。 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课题及当代意义;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 【学时数】4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对研究对象的分类:现象、问题、规律;事实、价值、技术。典籍里记载的古代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的思想,重点是孔子、中国的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 2.近代课程与教学的进步,近代课程与教学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原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近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和教学论的发展。20世纪杜威以后课程与教学论的变化;泰勒的贡献。 3.课程与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4.分科教学的由来及其贡献和局限。 5.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现象、问题、规律 大学里任何一门严谨的学问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蕴涵其中的方法。课程与教学论概莫能例外。 从一般的角度看,这些要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问题/和方法就是某一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以此类推,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就是研究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 我们把现象定义为主体意识到的存在;问题定义为现象背后存在或隐含的矛盾冲突(即不是所有的现象都是问题,只有主体迫切要解决的现象才是问题,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在牛顿之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被意识为一个物理学问题,只有牛顿才是一个问题;依次类推,各个学科对同一问题有自己的思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植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看到的问题的意义不一样);规律一般解释为普遍的内在联系,我们定义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现象、问题、规律都有特定的历史性(具体性)。就课程与教学论来说,当年孔子/亚里斯多德以及夸美纽斯等遇到的现象、问题和解决方法显然和今天人遇到的不一样。这就有了科学的生长。 现象、问题和规律三者最核心的是问题。 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小学语文第一册拼音教学教案集

汉语拼音 1. a o e 教学要求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具准备 字母卡片,教学挂图和a o e四个声调的录像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

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图片: (1)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3)教师范读“a”。 (4)学生练读“a”。 2、学习“a”的形 (1)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a”的什么地方相似?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3)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 a a”。 (二)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 (1)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

作文教学难点与突破

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与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表述: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 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字的习作。 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理性定位初中作文教学目标 第二、科学构建作文教学序列 第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 第四、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夯实学生写作技能 第五、修正对作文评改的认识,强化评改的落实与评 作文教学现象面面观 1、随意式:作文指导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想写就写,想写什么就写 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功利式:不考虑学生的写作实际和生活实际,从七年级就以中考考场作文的 要求作为写作指导的主要的衡量标准。 3、生态式: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写作,作文之前没有深入的指导,作文 之后也只是以简单的分数加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随其认知水平的提高而自 然改善。 4、碎片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文本阅读的示范功能,展开针对性的片断训练,但是训练点之间缺乏关联性与综合性,学生习得的写作技巧呈碎片化的形态不能为其 综合表达所用。 一、理性定位作文教学的目标 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明确价值取向;第二、科学设定水平到达度; 第三、关注个体差异,实现有差别的共同提高。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引导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表达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3、指导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4、引导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写作视野。 二、科学设置作文教学序列 作文序列化教学: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材为典范,使阅读与写作 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坡度地进行写作指导训练。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写作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高效作文教学之我见 李莉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的力气没少费,学生也感觉很累,可效果并不明显。结合我校作文教学实践,认为,按教学步骤,把写作教学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比较符合写作规律。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课上,学生提起笔却没的可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可供作文的材料,所以课前准备阶段,就要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积累作文的有关材料。 准备的方法: (1)短期准备:提前一星期公布作文内容,让学生准备材料。(2)长期准备:平时,指导学生写日记、随笔和观察笔记; 二、优化作文指导 (一)审题要严 方法:一读、二嚼、三定、四想、五看 “读”,就是认认真真地读题目,读出题目的重音。 “嚼”,就是咬文嚼字,细细琢磨题目中的每一个词,嚼出“题眼”——题目中的中心词。 “定”,就是看题目,哪些要求在题目中定下来了,哪些还没有。 “想”,根据题目要求想开去,围绕中心想想哪个材料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

“看”,除题目以外,还看有没有其他具体要求,这点决不能疏忽。 (二)构思、表达要快 做到心中有数。如: 写人,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 记事,可以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进行描写; 状物,可以从物体的形状、构造、功能、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1、理清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写什么,为什么写,再引导思考按什么顺序写,重点写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2、提出要求: (1)开篇简洁明了、直奔主题; (2)中间选材一定要详尽、为中心服务; (3)收尾干净利落、照应开头。 3、快速打好腹稿。 4、书写快速认真,一气呵成,当堂写完。 三、修改要快 (一)要求:

拼音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拼音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前川五小陈秋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尽管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拼音基础,但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老师们,逐渐成为汉语拼音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点。面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问题一:拼音音节从第一声调开始。 学生们在幼儿园大班学习拼读音节时,老师可能就是按顺序从一声拼到四声,很少打乱顺序抽读。抽读时即使学生不会,老师也没作过高要求。所谓“先入为主”,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拼读音节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从第一声开始拼读起,而且很难纠正。如b?这个音节,他们不是按“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方法直接拼读“b—?→b?”。而是先从一声开始“b—ā→bā”,然后二声“b—á→bá”,直到“b—?→b?”。这样拼读,严重影响了拼读音节的速度,导致学生难以正确地拼读音节词、短语和句子。 学生们拼读音节时为什么非要从韵母的第一声开始,而不能直接拼读呢?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对带调的韵母掌握得不够熟,不能准确熟练地认读带调的韵母,所以他们不能直接拼读音节,而非得从一声开始拼读。 所以要纠正学生拼读音节的这种不良习惯,必须从单韵母四声的

教学入手,把单韵母的四声教扎实,让学生能准确、熟练认读带调的单韵母。教学中,我们打破了惯用的从一声教到四声的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把单韵母的四声按声调分为四组:ā、ō、ē、ī、ū、ǖ,á、ó、é、í、ú、ǘ,?、?、?、ǐ、ǔ、ǚ,à、ò、è、ì、ù、ǜ,一组一组地引导学生认读,在反复认读中体会四种声调的发音方法:“一声平,二声扬,三声转弯又向上,四声降”。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如“摘苹果”“我读你猜”等,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单韵母的四声,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的单韵母,而不用从一声数到四声。学生熟练掌握了单韵母的四声,自然就可以直接正确地拼读出音节了。 问题二:声母b和d,p和q区分不清。 声母b和d,p和q都是由竖和半圆组成的,它们是两组形近字母,学生感到难以区分,以致在认读和书写时经常出现错误。这也是拼音教学中老师感到很棘手的问题。为此,老师们想过许多区分的办法,最常用的办法是编儿歌,如从字形上编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这四句儿歌让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头雾水”,不仅记不住歌词,他们还把这四句儿歌弄混淆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只是六岁左右的孩子,对“左,右”都不是很清楚,更何况什么“右下”“左下”、“右上”“右下”,难怪学生们越记这些儿歌越“糊涂”。 难道不该编儿歌?当然不是。儿歌是低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应该说,编儿歌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关键是儿歌的内容,以上四句儿歌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内容抽象,而

如何掌握汉语拼音的重点与难点

如何掌握汉语拼音的重点与难点 汉语拼音基本学完,从孩子的学习和平时家长的辅导中,我发现有些拼音家长辅导起来和老师的不一样。为了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我将汉语拼音中的一些重难点做了一下归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一、汉语拼音中最重要的是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要求孩子达到人人会背,人人会默写以及打乱顺序会听写。 至于这三部分里面所包含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我一一进行说明。 ①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其中zh ch sh r是翘舌音,也叫卷舌音;z c s是平舌音。 ②24个声母可以分为: 6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 9个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其中er为特殊复韵母,不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只能自成音节。 9个鼻韵母:(包括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

ɑn en in un ün (5个前鼻韵母)ɑnɡ enɡ inɡ onɡ(4个后鼻韵母) ③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其中最容易写错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学生容易写成“yie”。需重点记忆。 二、其次是音节加声调的位置学生也容易写错,因此只要记住标调儿歌就能避免。 儿歌是: 有ɑ不放过,无ɑ找o e ,i 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其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复韵母iu和ui的标调。 三、最后也是孩子记忆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小ü和 j q x y 拼写时的去点规则。需要家长在家辅导时不断强化。为了加强记忆,我们也为孩子编写了儿歌,内容是: 小ü小ü有礼貌, 见了j、 q、 x和大y就摘帽。 j q x 和大y,从不和u在一起。 关于拼音的教学,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等形式给孩子讲解。但由于本学期时间短,内容多,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复习巩固。相信练的多了,我们

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发表时间:2019-09-22T17:38:58.03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作者:韦斌荣[导读] 作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光明山学校韦斌荣 摘要:写作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明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困境,制定有效的措施,使语文写作教学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以及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而全面推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存在的困境进行相应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策略,使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突破困境,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教学困境;教学策略 作文作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效果重要依据,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等等。写作作为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词汇和较为活跃的思维,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具有可读性,也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过程当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直接导致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针对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存在的困境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存在的困境分析 分析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是为制定有效的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只有掌握了教学的困难,才能够立足于困难,探究困难,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 (一)作文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的兴趣不高 很多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仍旧是传统的、单一的这个方式,比如教师会根据相应的写作教材给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将写作的技巧和题材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对一些范文进行阅读,模仿范文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课堂会使得作文的写作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趣,而且对于学生的写作帮助并不是很大。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不能够得到提高,而且还会消磨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导致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效率较低[1]。 (二)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创新和思维活跃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当前的作文教学当中,由于千篇一律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所想到的词汇,往往都是书本上已经学习到的,或者是照搬范文上的套路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毫无新意。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模仿范文,缺乏以自主的思想为中心展开新颖的写作,导致缺乏作文创作力。进一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是千篇一律的,不具备自身的个性和特点,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够得以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的突破策略分析 在明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存在的困境之后,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立足于新时期课程改革对于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及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写作教学的困境和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一)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只有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相应的素材之后,才能够在写作过程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加工,信手拈来,使得作文写作更加顺畅。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要善于将写作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联系,刻意的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寻找写作素材,并且将这些素材有意的运用到写作过程当中,变成学生自身的写作素材。收集素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素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这些素材的记忆背诵,将这些素材应用到写作过程当中,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添砖加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当中有话可说,结合写作的主题对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的写作变得行云流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 (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积极进行学习的催化剂,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要简单易懂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比如可以对学生的字迹工整进行点评,可以对学生作文当中所提到的一个小事件进行点评,夸奖学生用心观察,注重细节。通过这种正面的积极的深刻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评价当中,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良性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正面的评价过程当中就会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并发挥自身的主观思维进行作文的创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得作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需要从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此逐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参考文献: [1]陈玉娥.写作教学应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高年级小学语文创新型写作教学规划与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39-40. [2]谢乐乐. 基于微型写作课程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设计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 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 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 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 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 1.《三字经》(來自百度) 《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徳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丁■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粘神耕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弟子规》(來自百度)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 贤的道徳教育Z大成,提传统道徳教育著作Z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冇德冇才Z人的最佳读物。、第四讲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