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利于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经济企稳回升存在压力

按照生产法GDP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工业生产有可能保持小幅波动、低速增长的格局,这将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出口低迷、重工业快速回落与政府投资效率低是抑制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口低迷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4月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抑制了工业增速的回升。4月份出口下降22.5%,比3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初步测算,4月份出口拖累工业生产1.21个百分点,比上月略有扩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回暖势头,而权重较大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低迷,对整体出口的下行影响较大。受一季度美国、欧盟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衰退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出口需求难现回暖趋势,势必压抑工业的反弹高度。

第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小。今年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是工业生产低速徘徊,两者呈现背离走势,主要是政府投资相对效率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部分行业仍在“去库存”,行业增速难以提高。前4个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但4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与11.1%,增速低于上月。只有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切换,才有望改变“高投资,低生产”的局面。

第三,重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大、周期长带动工业下行。2002-2007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高增长拉动,高端化重化工产业与传统重工业共同构成规模大、产能高和产业覆盖面广的大口径重工业,对工业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调整中,技术落后和能耗高的传统重工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去库存任务艰巨,发电量的持续低迷预示着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由于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结构性调整短期内不会完成,不利于工业增速回升。例如钢铁行业4月份出现了二次去库存,各类钢铁产品明显减产,4月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拖累工业增速减慢。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重工业由

于受出口不景气的影响,增长也受到限制。4月份重工业增长6.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由于在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权重较大,重工业增速回落直接影响工业减速,行业特性决定了重工业调整对工业的下行影响短期内不会消失。

2、短期贷款出现负增长,预示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大幅增长,1-4月新增贷款总额达到5.17万亿,4个月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但是,在新增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短期贷款增加较少,甚至负增长。4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446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7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57亿元,而短期贷款减少786亿元。短期贷款负增长有3月末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如一季度宏观数据所显示的持续反弹形势大好。短期贷款新增量大幅减少,凸现了两方面的隐忧:一是从PMI指数看,生产持续反弹,但金融数据并不支持工业生产数据,这个背离说明快速增长的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将会加大经济波动的风险和不良贷款的反弹风险;二是短期贷款负增长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支持,短期贷款的利率已经下调了不少,企业减少短期贷款,说明短期贷款到期后企业续借意愿不大,经济企稳回升面临变数。1-4月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反映了国家投资刺激计划按部就班进行,而短期社会投资贷款增长减慢,反映企业缺乏投资生产的积极性。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四大风险。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工业下行风险加大。

二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难以解决。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2009年钢铁产能过剩逾亿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国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利润下滑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不足。一季度,工业利润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业亏损面达四分之一,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效益状况比前两个月恶化。经营效益滑坡,不仅影响企业投融资能力,而且影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流入。

前四个月企业投资是个问题,因为最终经济完全复苏要靠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政府投资只能起短期刺激作用,现在来看,企业不知道钱应该投向哪里。

3、CPI负增长与资产价格膨胀并行,居民现实购买力降幅较大

在经济下行周期阶段,商品的供给普遍过剩,货币扩张对物价上升的推动效应大幅降低,我国当前货币迅猛扩张和物价负增长同时出现的现象,充分表明供给过剩对价格水平的抑制。虽然居民消费物价对货币扩张反应不灵敏,但是,以股票债券为主的金融资产、房地产价格已经率先开始对货币扩张作出反应,2009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达到44%以上,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价量同步回升的趋势。随着“历史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1-4月释放的新增货币将逐步流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存量货币的释放将进一步推高股价和房价。

从物价同比下滑来看居民储蓄收入似乎没有发生贬值,劳动力实际工资水平也没有下降,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以CPI来衡量实际购买力并不符合真实情况。1999-2008年10年间我国CPI累积涨幅仅为19%,而GDP平减指数累积升幅高达60%,房价累计升幅更需要

以200%来计,这意味着现金在过去十年购买力下降的速度远远高于以CPI衡量的19%,货币增发对储蓄收入的稀释效用并不能用CPI来衡量,货币过度发行造成现金购买力大幅萎缩。

综上分析,当前的CPI负增长反映了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景气度的深层制约,却无法掩盖货币扩张、资产价格上扬侵蚀现实购买力的问题,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政策建议

1、尽快全方位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抑制物价继续下滑

建议在当前物价低迷的形势下,尽快推进重要资源价格的改革,逐步理顺服务价格标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低成本、低传导影响的氛围下顺利完成我国多年未实现的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目前低物价阶段企业和居民对调价的承受力较强,减少社会波动;另一方面资源价格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物价继续下滑,有助于增强信心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我国石油、煤炭和电力价格均属于国家定价,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差别较大,保护了垄断企业利益、也引发了国内供需双方的诸多矛盾,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应尽快改进定价机制,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改革资源价格建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向社会公开某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公开价格构成的参照产品、相关参照价格指标和权重,让企业和居民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捉迷藏。二是制定资源价格形成的预处理方案,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冲击时,资源价格可有适当的浮动范围。

2、强化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

庞大的落后产能是我国经济复苏缓慢、库存积压增加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淘汰低技术、高耗能的落后产能,短期内可能会使工业增长受到影响,但长期看优化的产业结构水平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有色、纺织、石化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数量和时间限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不折不扣地推进和执行产业淘汰规划目标。一是修订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准入门槛,坚决摒弃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妥善解决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将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积极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

3、大力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

1-4月经济数据表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难以拉动总体经济的回升,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民间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消除投资领域中对社会资本的进入壁垒,允许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铁路、航空、电信、电力等行业,进一步简化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审批程序。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三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借鉴美国的经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避免重复征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纺织等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

4、重视和加强第三产业的投资发展力度,在三次产业调整中促增长

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特征是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美国和欧盟国家最终消费对经济贡献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要走出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更要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迈上新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建议国家大幅增加金融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三产比重;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交易、高科技信息和物流配送等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服务性消费的软硬件环境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促进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就业人数。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性部门和出口需求扩张驱动,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生产的很多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国内主要承担了生产环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基本由外国人掌握。这样一方面限制了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就业岗位,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生活服务消费连带关系很强,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对生活服务业的发

展形成较大限制。所以,下一步宏观调控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以此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利于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经济企稳回升存在压力 按照生产法GDP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工业生产有可能保持小幅波动、低速增长的格局,这将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出口低迷、重工业快速回落与政府投资效率低是抑制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口低迷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4月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抑制了工业增速的回升。4月份出口下降22.5%,比3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初步测算,4月份出口拖累工业生产1.21个百分点,比上月略有扩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回暖势头,而权重较大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低迷,对整体出口的下行影响较大。受一季度美国、欧盟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衰退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出口需求难现回暖趋势,势必压抑工业的反弹高度。 第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小。今年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是工业生产低速徘徊,两者呈现背离走势,主要是政府投资相对效率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部分行业仍在“去库存”,行业增速难以提高。前4个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但4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与11.1%,增速低于上月。只有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切换,才有望改变“高投资,低生产”的局面。 第三,重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大、周期长带动工业下行。2002-2007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高增长拉动,高端化重化工产业与传统重工业共同构成规模大、产能高和产业覆盖面广的大口径重工业,对工业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调整中,技术落后和能耗高的传统重工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去库存任务艰巨,发电量的持续低迷预示着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由于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结构性调整短期内不会完成,不利于工业增速回升。例如钢铁行业4月份出现了二次去库存,各类钢铁产品明显减产,4月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拖累工业增速减慢。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重工业由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之策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之策 朱之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本文根据朱之鑫在2019年5月25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第四届年会上所做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 一、分析判断经济形势要侧重于“势” 在分析判断“形势”时,很多人讲“形”的多,讲“势”时缺乏基于深刻分析的判断。实际上,“势”是我们力量聚集的方向,也是分析下一步形势发展的方向。《孙子兵法》讲的是“善战者,只求于势”,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果能察到势,还能驾驭这个势,就能获得胜利。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形势。 第一,既要看数字,更要看内涵。现在很多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往往引用很多数据,大家也更关注数据。实际上,现在应该更关心数据背后的内涵和实质。 第一,既要看数字,更要看内涵。现在很多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往往引用很多数据,大家也更关注数据。实际上,现在应该更关心数据背后的内涵和实质。 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了6.6%,和以前比有所回落。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经济动辄都在10%左右的增长。而最近几年经济增速在6%到7%之间,特别是2019年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只有6.4%,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尽管这个数字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之内,但大家好像都觉得增长率还是有点低。这个数据所反映的内涵是,我们目前处在一个更高基础、更高体量上的增长,特别是更高质量的增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形势,就会比较客观一些。2018年中国GDP总量是13.6万亿美元,新增量为1.36万亿美元,增量约等于2017年澳大利亚全国的经济总量。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提出高质量发展之后,整个经济的内涵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具有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含金量。 第二,要看局部,也要看整体。我们现在讲中国特色,一定不要忘了中国是个大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中国所走的道路不可能和别的国家一样。现在研究发展房地产模式时,一些思路和观点往往是套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情况,比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瑞典等。中国和它们的情况并不一样,国力也不一样,不能不考虑国情的差异。现在中国有些省份实际上已经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体量差不多了。比如,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为9.73万亿元,已经超过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广东一省的GDP拿到世界上都可以排到第13位。中国是个典型的大国经济,地区情况不一样,行业情况也不一样,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局部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大盘总体是稳的。比如我们讲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如果这些地区稳定住了,那么中国经济也基本就稳住了。 第二,要看局部,也要看整体。我们现在讲中国特色,一定不要忘了中国是个大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中国所走的道路不可能和别的国家一样。现在研究发展房地产模式时,一些思路和观点往往是套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情况,比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瑞典等。中国和它们的情况并不一样,国力也不一样,不能不考虑国情的差异。现在中国有些省份实际上已经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体量差不多了。比如,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为9.73万亿元,已经超过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广东一省的GDP拿到世界上都可以排到第13位。中国是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作者: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7-02 人气:3753 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都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经历各自的时代。但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形成机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虽然中国经济学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的特征还存在分歧,但是综合来说可以总结为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增长动力需要转换三个方面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还面临这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各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经济也都表现出不同的问题。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状来看,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如下: (一)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战略,在1978-2000年前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最短缺的生产要素是投资和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所需的外汇。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人口高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非常年轻,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适合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青年劳动力供给相对于短缺的资本投资和外汇储备而言几乎是“无限”的。这种状况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自1980年实行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的效应在2004年开始显现。从2000年到201 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13.13%,而经济总量增长了143%。2013年第一次出现了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情况,2014年又比2013年下降371万,2016年又比2015年减少349万。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会出现短缺,工资上涨成为必然结果。 (二)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落后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工业化和十几年的城市化建设,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支撑经济增长的钢铁产业,可以大规模复制产能的重化工产业、汽车产业、建筑产业等都已经接近工业化市场需求的天花板,排浪式的大规模消费需求增长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由于创新性产业的风险一般比较高,要想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还需要一定的过程。随着服务业比例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将呈现下降趋势,投资回报率将会呈现出收敛性特征。旧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逐渐降低,急需全方面优化升级。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回升势头继续增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是应该看到,我们是在抵御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的严重性以及波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中国经济要重回平稳较快发展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 首先是“不稳固”。 今年以来,虽然中央实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牵引经济转暖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形势还很不乐观。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5%,贸易顺差同比减少21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9%。外需严重萎缩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我国来说,仍是国 内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矛盾。与此同时,当前投资、消费增长较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推动,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还较多,加上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经济

自主增长动力不强,形成稳定回升态势还面临较多困难。另外,当前不少农产品面临价格下行压力,生产效益下滑;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企业实现利润还在继续下降;财政增收增支的压力还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都直接影响经济回升态势的持续稳固。 其次是“不平衡”。 上半年,在各项经济政策措施刺激下,国内启动了新一轮投资需求,不少投资项目紧紧跟随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逐步改善了经济回升的基础和运行质量。但必须看到,在一些行业和地区,也出现了不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没有很好结合。如钢铁行业、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等产能又有所增加。在经济上行阶段,国内产能矛盾还不突出,但在经济下行期,特别是国外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凸显。产能过剩矛盾不仅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开工不足,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还将加大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影响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加剧企 业亏损和产业间发展失衡,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自主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进而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拖累相关行业、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是“不确定”。 国民经济回升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莫过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还尚未减弱。目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尚未摆脱衰退阴影,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失业率还在上升,国际金融领域还存在较大潜在风险,主要经济体扩张性宏观政策调整余地已经缩小。综合分析,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衰退之中,实现经济复苏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新一轮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升级,这将给我国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更大挑战。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的全球化时代,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更需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新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 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 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 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 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 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 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特别是随着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的 开工建设,后发赶超潜力巨大;

二是产业转型方面;随着沿海地区新一轮产业集群式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突出1-2个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型,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资源优势方面;我县矿产、旅游、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坚持做好生态、特色两篇文章,以碳酸钙为主的非金属材料和以辛夷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初具规模,以山水风光游、佛道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和养老养生游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势头迅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 四是国家政策方面;国家将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使我县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按照县有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着眼资源配置、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从差异化入手,围绕做足资源、做大产业、培育龙头,把南召的主导产业拢起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关联配套、集聚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上,重点培育以碳酸钙为主的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围绕碳酸钙粉体生产形成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超百亿元,让“中国钙都”的梦想成为现实;农业上,注重发挥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这三个国字号品牌的优势,强力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柞蚕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花卉业,把农业做成工业,把农业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本文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经济结构单一化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经济结构单一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服务业两个行业的巨大差距上。按照2019年统计数据,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6%,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54.5%。这种单一化的经济结构让中国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比如对经济长期增长的限制、人口结构的压力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支持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上,同时加强传统行业调整和提升。 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 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快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的加重等。我们应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减缓的大趋势,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关注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产业结构不均 产业的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短板。不同地区间产业分布不均,导致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集中在一些地区,这不仅会加大环保和节能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到产业升级和提高绿色竞争力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各地产业不断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四、金融运行效率低下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许多难以到位的问题,比如金融市场监管不健全、异质性金融体系分散、贷款风险等等。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是一种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完善各类金融市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强银行监管等多种措施来解决。 五、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 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总体来说,中国在科技方面相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注重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创新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六、人口老龄化限制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这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应该逐步推进退休年龄、专业技能、职业培

经济运行问题及对策

经济运行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消灭回落,保持经济连续平稳较快进展的压力凸显。 物价上升的性质比较冗杂,需求拉动和本钱推动相交织,短周期和长周期相交织,国内国外因素相交织,总量膨胀和构造转型相交织。 〔二〕投资过热,消费相对缺乏 2022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那么从2022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22年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确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2022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力量,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场消灭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消灭。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22年、2022年、2022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22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消灭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三〕人民币连续升值 人民币连续升值将在确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削减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家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本已竞争猛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在优胜劣汰的原那么下,某些企业就可能倒闭。人民币升值还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假设食品、服装、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出口商品有40%~60%转移到国内市场,必定造成某些商品确定时期内的供过于求;将加剧就业压力,特殊是会导致很多农夫工失去工作。

疫情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疫情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问题。以下是一些疫情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疫情导致了经济活动的暂停,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对策之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技术应用,加强线上销售和服务能力,推动企业迅速适应线上运营模式,降低实体店面的经营风险。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疫情导致了国际贸易的锐减,对中国的出口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对策之一是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降低贸易壁垒,扩大进出口市场。同时,鼓励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寻找新的贸易机会,并提供相关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第三,疫情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许多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失的挑战。对策之一是提供弹性就业机制。政府可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支持灵活就业和远程办公,使过渡期内的劳动力得到合理的安置,同时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再者,疫情还带来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股市和汇率等波动剧烈。对策之一是加强金融监管。政府可以通过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和监测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

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最后,疫情还加大了贫富差距。一些弱势群体面临生活困境。对策之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同时,鼓励慈善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问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提供弹性就业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并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首先,金融危机是近年来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体系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直接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通常由资本市场的崩溃、金融机构的倒闭以及信贷问题等引发。其中,2024年的次贷危机就因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导致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 其次,贸易摩擦也是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化和不稳定性的增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例如,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等。 此外,疫情也是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封锁和限制措施导致了供应链断裂、企业倒闭、就业下降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影响。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减少金融风险的传播和扩大。此外,加强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其次,深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强对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行政干预,推动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当前的经济危机是全球化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合作,降低贸易

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同时,加强国际间的疫情防控合作,共同研发疫苗和药物,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此外,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政策应对能力。通过有效的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刺激经济活动和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同时,制定和实施灵活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贸易摩擦和疫情等。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深化促进经 济结构优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和政策应对能力等对策来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体制的核心。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性的,也有结构性的,严重影响着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从价格扭曲、信息不对称、垄断与竞争、监管不力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对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价格扭曲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信号与资源配置工具之一,但我国市场存在着价格 扭曲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对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干预较多,导致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例如,在某些行业或领域,政府通过补贴和优惠一些产业,导致这些产业的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2.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问题,尤其在我国市场中更为突出。信息不对 称指的是供求双方获取和掌握的信息不平衡,造成交易过程的不完全竞争和低效率。供求双方在交易中往往难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信息,造成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阻碍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垄断与竞争 我国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垄断行业或企业,这使得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行业或 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和价格,削弱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影响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垄断还容易导致行业内部的腐败和不正当行为,损害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4. 监管不力

市场经济需要有效的监管来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然而,在我国市场中, 监管不力的问题较为突出。监管部门在市场管理和执法中存在种种问题,如不作为、失职、乱作为等,这容易导致市场的混乱和非法经营现象的滋生。 5.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我国市场中,消 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违法虚假广告、不合理的销售行为以及不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管等,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了市场信任和消费者的权益。 二、对策 为解决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市场经济的更 加顺利运行,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1.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加强价格监管是解决价格扭曲问题的关键。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价格,减少对价格的干预,让市场实现自主定价。同时,完善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测和打击,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 2. 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举措。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 信息披露的标准和监管,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建立信息中介机构和完善网络技术手段,推动信息的公平流通和共享,增强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称信息。 3. 强化反垄断监管 强化反垄断监管是解决垄断与竞争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加大对垄断行业或 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反垄断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强行业竞争政策的研究和

可持续发展下经济开发区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下经济开发区运行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 问题分析 经济开发区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开发区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 采取对策解决。 1. 自然资源消耗过快:传统经济开发模式依赖于大量的能源和 自然资源,这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快的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开发区需要转变为低碳绿色发展模式,减少对能源和自然资源 的依赖。 2. 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经济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在可持续发展下,经济开发区 应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 3. 社会影响问题: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往往会带来社会影响,例 如土地征用、劳动力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开发区需要采取社会责任和人权保护的措施,确保社会影响最小化。 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济开发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开发区管理者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员工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2. 引入清洁技术:经济开发区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引入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化。 3. 加强监管措施:经济开发区管理者需要强化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遵守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相关法规,以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4. 促进公众参与:经济开发区应积极促进公众的参与,设立透 明公开的信息平台,让公众参与决策、监督和评估过程,提高经济 开发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5. 建立环境管理机制:经济开发区可以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措施,确保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开发区也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取上述对策,经济开发区可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经济、环 境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社会变革下经济开发区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变革下经济开发区运行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 问题分析 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经济开发区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结构调整不及时:社会变革对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部分经济开发区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存在滞后。未能及 时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潜力。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些经济开发区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问题,包括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管理策略,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3. 人力资源短缺:社会变革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但一些 经济开发区在吸引和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不足。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制约了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对经济开发区运行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开发区应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2. 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区应加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经济开发区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到经济开发区就业创业。同时,加强人才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 社会变革下,经济开发区运行存在问题,但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浅议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浅议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将对当前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浅议,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高质量发展 作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 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全面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模式下,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出现了质量低下、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该加强对高技术产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区别化竞争力的新产业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问题二:不断增长的债务风险 尽管当前中国的债务水平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债务结构 和债务成本都会发生变化,同时不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过度借贷会导致债务风险的加剧。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控制,强化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提升债务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合理限制金融机构过度放贷等风险行为。 问题三:转型发展中的就业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传统行业的发展不断受到限制,新兴产业中的就 业市场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再加上新冠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增加对就业市场的投入,尤其是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市场的机会增加,同时做好对失业人员的再培训和职业转换。 问题四: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当前世界贸易形势日趋紧张,贸易保护主义也不断抬头,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 带来了很多压力。特别是在美中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日益严峻。 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时,中国政府需要加强与各国的协作和合作,积极主动地 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扩大倡导和推动自由贸易的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内部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 议 《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2023年的三季度,经济运行面临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本文将 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面临着周期性波动的压力。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 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出现下滑。这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也对就业率和民众生活水平造成了冲击。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推动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宽松导致通胀压力增加。 其次,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还存在着结构性调整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行业遭遇冷落,而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增长。这种结构性调整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变化,导致一些人面临失业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提供培训和重新就业援助的机会,帮助失业人员提升技能,重新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同时,还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和创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最后,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全球经济 形势的波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政府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要尽力减少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影响。此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降低外部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围绕周期性波动、结构性 调整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政府应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加大对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保护自身利益并降低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应对好2023年三季度经济运行中的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问题 (一)资金难充足。 一是银行惜贷。由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征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银行巨额储蓄不敢放贷,大量具有发展潜力、有行业优势、有广阔市场和受专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望储兴叹”,很多好的项目和新开发的产品只能“胎死腹中”。如朝阳纺织20XX年因棉花收购旺季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放弃了一半的订单生产计划,企业因原料不足只能半停产半开工运行;环星油脂加工企业,因缺1000万元资金,致使日产100吨的扩规项目搁浅,造成数百万元配套生产装置作废的损失;鸿新食品和世贸公司因柑桔采摘旺季和龙虾收购旺季无资金,致使

与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不能按时足量交货,造成近百万元违诺赔偿损失和信用损失。 二是担保运作不到位。由于××鑫源亨信两家担保公司面世伊始,资本金不足,运作经验不足,谨慎观望有余,配套风险机制也不健全,致使信用担保对多数企业而言不过是“画饼充饥”而已。 三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辅导培训不够。时至今日,在××100多家规模企业中,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就连在中小板上市融资的企业也没有1家,这对一个平原工业强市来说是一个遗憾,但××境内的优质公司和优质资产却并不少见。以××酒业为例,今年按净资产1元增资扩股以后,股本总规模可达到1亿股以上,以日前沪深股市二级市场白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盘价作参照,每股发行价格价如果定在10元以上(以××酒业的高收益、高成长性应该还不止这个价),那么一次性融资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国有股部分一次性可变现4亿元左右);如果将××酒业的协作配套企业整合捆绑上市,则上市融资额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况且这些资金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也不需要还本,因此,日前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进行上市融资辅导,争取一两家企业上市获得发展资金。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 2021年以来,我区经济增长进入历史低位,表面上看,是受内需大幅回落.供给疲软影响所致,但深层原因在于多年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固化了能矿资源依赖型.单一产业带动型和传统要素驱动型的发展形态,衍生出产业结构单 一.经济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使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外部市场.政策环境变化的冲击。下阶段,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将推动高质量供给.需求.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处理好长期转型与年度稳定运行的关系,既要放眼长远“谋胜局”,更要冲关夺隘“赢开局”。 一.夯实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新兴产业作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环节,涵盖发展方式.结构.动力的多重转向,是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近年各地发展实践表明,新兴产业发展越快.越好的地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产业体系的整体性和生产活动的创造性就越强,经济发展就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我区目前尚未摆脱对传统发展方式认知和行动上的路径依赖,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仍主要依靠传统产业贡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不足5,远不能支撑当前经济的规模扩张和供给质量提升。下阶段,必须紧盯科技.市场.产

业发展趋势,以培植新兴产业为着力点,由被动式供给转为主动 供给,用创新供给引领经济转型。 一是要对接市场要求,明确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聚焦新兴产业,大力拓展全区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聚焦数字经济,推动新 技术.新模式大范围拓展应用,推进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聚焦绿色经济,加快布局生态 经济产业链。聚焦服务业提质升级,开展现代服务业品牌价值提 升行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聚焦现 代能源经济,加快布局涵盖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以及能源设备 的智慧能源网络,推动能源物联网建设,打造世界级的多种能源 综合利用基地。 二是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政策供给。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 不开政策支撑,尤其在其起步阶段,更需要制定针对性政策。因此,需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构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政 策体系,重点在准入标准.资源要素价格.公共交易平台.监管机制.开放协作机制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是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本供给。新兴产业发展的风 险和不可预见性较大,需要大量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 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重点通过推进市场化的基金 运作模式.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打造全周期金融服务模式.建设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概述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结构性的矛盾,也有周期性的波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结构性问题 1. 产业结构升级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一方面,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强。这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增长方式仍然依赖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劳动力。 2.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制约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3. 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但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周期性问题 1. 经济增速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这一现象既是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然而,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 金融风险隐患增加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开放,金融风险隐患也在增加。资产泡沫、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问题日益突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这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3. 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环境污染不仅需要巨大的治理成本,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发展。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产业转移和就业转移,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3.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4. 稳定经济增速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灵活性。加强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5. 加强环境治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 五、总结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的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