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绪论

1.世界上有哪六种原生型体系?

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

古西亚公元前40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爱琴海公元前4000年

古代美洲公元前1500年

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

2.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相当缓慢,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1.名词解释: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后者)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图课4-3]

副阶: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形成的重檐屋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图课4-20]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优点:

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

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

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

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4.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5.简答题:

(1)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间宽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原因:

功能上的要求:

经济上的原因:

艺术上的要求:

结构上的意义:

(2)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功能:

气候调节功能:

“露天起居室”功能:

防护戒卫功能:

伦理礼仪所需:

(3)为什么出廊会有等级划分?(??)

空间组织上增加了过渡层次,更为有利

结构上多了一个层次,更稳固

清式木构架形式

1.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

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2.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根据部位可以分为檐柱、中柱、金柱、山柱、角柱等等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等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宋称:梁—栿;檩—槫。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随梁枋、穿叉枋、平板枋等。进深方向:随梁枋、穿叉枋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取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定为一斗口.共分十一个等级。

雀替: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

4)简答题:

1.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用范围的互补机制、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4.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5.斗栱的作用是什么?

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抗震

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

6.宋代的材分制和清代的斗口制的比较

宋代是断面模数,双向控制,清代是单向模数、宋代的斗口(10分)和比材(15

分)小,可供选择的余地大、清代等差容易记住

木构架建筑的台基

1.填空题: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分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礓礤;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正阶踏跺、垂手踏跺和抄手踏跺

2.简答题:

(1)台基的作用?

防水避潮:结构、生活。稳固基础。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等级标志。独立建坛。

(2)平台式台明的理性化特点?

台明的长宽尺寸遵循“下檐出”小于“上檐出”的规定,留出必要的“回水”。

(3)栏杆的作用?

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丰富剪影、尺度标志

望柱头是自由端,不受约束

望柱头的变化对栏杆的外轮廓影响大

望柱头接近人的眼睛,是“视觉焦点”或“敏感点”

(6)抱鼓石的作用?

顶住栏杆,保持其持久稳定

美化栏杆尽端造型

3.名词解释:

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台

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

木构架建筑的屋顶

1.名词解释:

脊:是由于对庇的交接线和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

正吻:是用来保护固定正脊两端的木栓

副阶式重檐:是通过周边加建廊屋而形成的。

缠腰式重檐: 紧贴檐柱外侧另加立柱、铺作,挑出下檐。

2.简答题

(1)正式建筑的屋顶有哪几种? 按照等级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种类: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悬山

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由高到低)

(2)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态有哪几个特点, 它们的性格序列又是怎样的?

深远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翘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饰、丰

富的瓦件

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

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

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

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

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

变体:

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

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顶的效果

(3)传统建筑的屋顶反映了哪些传统?

(a)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

(b)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

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

成了虚假的构件

功能语义、文脉语义、结构语义、等级语义

3.填空题:

宋代屋顶的构造做法用举折法,清代用举架法

屋顶的出檐要满足“檐不过步”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具有排水、调节阳光、结构稳定的功能

木构架建筑

1.填空题|:

清代官式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种,其中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被称为殿式彩画。

装修可分为内檐装修和外檐装修。

2.简答题:

(1)装修具有哪些功能?

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

流通:人、物品、阳光

防护:挡风、防寒、隔声

b.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

构成室内空间的界面

c.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

d.建筑性格的点染因子

e.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

等级语义、习俗语义

(2)殿式彩画与苏式彩画相比较,各自有哪些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特点:

殿式彩画: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

苏式彩画:采用写实画题

殿式彩画: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

苏式彩画: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

殿式彩画:严格运用平面图案

苏式彩画: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

原因:

建筑的不同性格对彩画有不同的要求

殿式建筑:庄重、规整、凝重的格调

苏式园林建筑:活泼、轻松、欢快的性格

(3)单体建筑的用色特点是什么?

特点:

善于把握冷暖变化

用色既单纯又丰富

善于处理辉煌效果

类型:

红绿相间

金朱交错

青绿点金

原始社会建筑与奴隶社会建筑

1.填空题:

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建筑活动包括南方古文化、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

三支古文化

原始建筑存在着巢居与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穴居包括原始横穴、深袋穴和半穴居三种形态

奴隶社会时期建筑的演变过程为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

《考工记》和《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分别是择中论和因势论

2.简答题:

(1)父系氏族时期建筑的演变特点是什么?

a.建筑形态变化:

出现吕字型半穴居

大房子消失

大型排房式住居

b.出现了私有的窖藏

c.技术发展

地面建筑的比重上升

白灰面的推广

土坯比例推敲合理(40×20×10㎝)

夯土

(2)穴居是最适合黄土地带的原始构筑方式的原因?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

适合于黄土地带干燥的气候特点

对黄河流域的寒冬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

易于施工,减法空间,耗费材料最省

封建社会的宫殿建筑

1.填图题:紫禁城平面图

2.画图题:太和殿正立面

3.简答题:

(1)宫殿建筑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茅茨土阶”的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

合的阶段、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2)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

规范

(3)太和门及其庭院的处理采用了哪些手法?

太和门:拉开与午门的距离、引河入院

封建社会的坛庙建筑

简答题:

(1)天坛位于京城东南方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际原因分别是什么?

阴阳说:天为阳,居上,位南。

中国古代九天说:东南方是阳天。

实际上是为了有益于都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将坛位东移,让出主要交通道路。

天坛是怎样运用建筑形象来表现天的?

几何图形的象征天圆地方

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墙

扩大建筑形象: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天坛建筑中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来表现天的?

a.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

坐西朝东——次之

坐北朝南——再次之

b.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蓝瓦——天

中檐:黄瓦——庄稼

下檐:绿瓦——地

c. 数字的象征: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室内周围的12

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几何图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

及外壝墙扩大建筑形象: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通过高台基、重檐屋

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天坛建筑运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

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

级的绿化

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入口到轴线的距离

运用虚扩的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的形象

以境界取胜

填图题:

北京天坛

孔庙

晋祠

画图题:

祈年殿正立面

陵墓建筑

简答题:

陵墓建筑具有哪些意义?

侍奉意义——前朝后寝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祭祀意义

荫庇意义

强化皇权的意义

防盗的意义

填空题:

唐陵的形制可分为“封土为陵”和“依山为陵”两类.

从宋代开始中国出现集中陵区。

十三陵陵区的神道建置顺序依次为大石牌坊——大宫门——碑亭——石

像生——棂星门。

在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是长陵。

未知的

1.独乐寺观音阁作了那些抗震处理?

整体构架浮摆余石柱基础上

三个辅作层形成三个刚性环

采用多种斜向构件

柔性构造的斗拱

2.塔按形式分有那几种?

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门塔3.名词解释

彻上明造:建筑物室内没有平间,梁架完全露明的做法

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间的斜置构件

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上一层的槫件的斜置的构件

升起:柱的高度由当间的平柱,向两端的脚柱逐渐增高形成檐口的缓和曲线侧脚:外槽子柱脚出微向外

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南禅寺大殿,最早的砖塔是嵩岳寺塔。2.《营造法式》中有殿堂式、厅堂式两种构架形式

简答题

1.寺庙建筑的布局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I.早期“以天竺旧状”——以佛塔为中心

II.中国化的“舍宅为寺”——以佛殿为中心

III.到明清时期定型,为基本模式(图)

2.清式木构架建筑

穿斗式、抬梁式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

—、木构建筑的特点: 1、优点:収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人、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穿斗式:用穿桥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棍棍的房架,擦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擦条方向用斗桁把柱子串联起來 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橡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社而上。 4、井干式: 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了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釆川跨度较人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人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 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 二、屋顶级别: 高一低:庇殿顶一歇山顶一悬山顶一硬山顶 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明代徐杲、蒯祥 四、原始社会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 木骨泥墙房屋——rti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房屋。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 黄河屮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 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屈住区, 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 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而):土坯砖 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屈室装饰。 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吋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 仰韶晩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血和墙上采用白灰抹血,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考研中国建筑史

一、居住 1、北京四合院:北方地区院落式典型 (1)宅门 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小门楼 (2)特点 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3)墙垣厚重,院落内向,院落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4)防风沙、抗干扰和噪音,较安静 5)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2、云南一颗印: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采用 1)“三间四耳”或“三间两耳” 2)2层,占地小,密度大,符合当地人多地少的需要 3)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为典型布局 4)大小厦(腰檐)联通,雨天穿行;房高、天井小,大小厦深挑,挡太阳大高度角的阳光直射,符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 5)双坡顶,外墙高耸,如城堡,防火、风、盗 6)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活,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势形成不规则的散点布置。 3、窑洞:黄土高原、黄土盆地农村住宅主要形式 结构与类型 (1)开敞式靠崖窑:有天然崖面(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面阔:进深=1:2-1:4 (2)下沉式窑洞(巩县西村):地坑院竖穴+横穴 (3)锢窑:在地面上人工建筑为拱顶的房子 (1)优点 A.节能,冬暖夏凉; B.就地取材,经济适用 C.防火,防噪音 (2)缺点 A.容易塌顶 B.空气不流通,潮湿 C.排水存在问题 D. 抗震困难 E.施工周期长 影响住宅形式的可能因素: 1、社会结构 2、家庭结构 3、生活方式 4、私密性观念 5、对自然场所的认知方式 6、宗教信仰 7、气候 8、可供使用的材料与技术手段 1)地理、气候 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大; 云南地区低纬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一颗印的住宅形式可随高低起伏的地形任意布置。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气候炎热。 2)人文 北京四合院以空间的等级、建筑的秩序展现了伦理的秩序,体现了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气质。 一颗印体现了一定的秩序,并且经济实惠,为百姓接受。 窑洞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由原始的地穴演变而来。 3)材料、科技 黄土资源丰厚,土质粘度较高,粘聚力、抗剪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而木材较少,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抬梁木构架、穿斗木构架体系成熟。 二、宫殿坛庙陵墓(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隋唐三朝纵向排列——明清三殿 两宫五门) 1.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760*960) A. 中轴线 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外东路、外西路 C. 基础设施:护城河、道路规整 (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 的典范 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对古制三朝五门的恢复和附 会,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 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三殿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 (3)设计手法特点(成就): 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 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以小衬大,以低衬高。 C.空间有序转换:以门为媒介-空间限定、渗透与转换;以廊庑为辅助-功能划分、交通引导、衬托主体 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 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 2.天坛:北京外城,分为圜丘组群和祈年殿两个组群,由丹陛桥连接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05 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级培养目标: ?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 ?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 ?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 ?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 ?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禹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1/1分) 正确答案: A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 (1/1分) 正确答案: 皇家祭祀建筑 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鸱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1/1分) 正确答案: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 (1/1分) 正确答案: 晁错 最早提出宫室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著作? (1/1分) 正确答案: 《吕氏春秋》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2.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夏 3.殷墟遗址属于_____时期。 (1/1分) 正确答案: 商

1.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 2.南北朝帝王灭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1分) 正确答案: 寺庙占据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空间 1. 秦汉园林的特点,不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园林中没有宫室建筑; 2.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变化的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由狩猎求仙通神等功能转变为游览观赏功能 由模仿自然转变为表现自然 建筑作为园林内部重要因素,造园升华到艺术创造的境界 下列指哪一项不是隋代的建设成就? (1/1分) 正确答案: 整理水系,修缮白堤 隋唐时期的住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下哪几项是这种等级制度的体现?(1/1分) 正确答案: 只有常参官才能使用特定的建筑装饰 只有少数特权官员才可以在坊墙上对着大街直接开门 不同等级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同 堂屋的开间进深都有相应的规定 2. 明堂是中国古代以____为主要功能的建筑。 (1/1分) 正确答案: 宣扬政教,举行大典 1. 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园林的成就? (1/1分)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属于(雉)门形制 3. 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楼阁)式 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花厅),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覆水)椽构成 6. “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登封嵩岳寺塔)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暗层) 16. 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17. “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的是(外朝、治朝、内朝),五门指的是(皋、库、雉、应、路) 18. “东西堂”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宫廷布局)制度 19. “里坊制”解体于(宋),取而代之的是(厢坊制) 20. 秦汉的陵体称(方上),到了(唐)开始盛行“应山为陵” 21. 我国的石窟寺主要形制是(佛院寺)与(塔院寺) 22. 从唐朝道宣年间的(《关中创立戎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24. 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白粉饰面)和楼面的(雕饰) 25. 我国琉璃瓦技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阿富汗)传入的。 2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之间的(榫卯)构造,相当于一个(交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浮摆)面 27.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分”的基准分别是斗拱的(拱高)与(拱宽) 28. 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等级最高的是(四等)斗口,用于(城楼阙门)建筑上 29. 中国近代建筑透视法是(清代)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传入的 31.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其中城池保存最完好是(西安) 32.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的(白马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佛殿是(金)的(华严寺)大殿 33.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始于(唐),成熟于(宋),在清朝称为(斗口),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34. 古代建筑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黑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5. 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大量应用于(宋),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为(须弥座),是从(印度佛教)传入的 40. 故宫三大殿的斗口等级为(七等) 41. 大木小式建筑指(不用斗口控制的建筑)--------也不用斗拱 42. 古建筑的举折和起翘与(采光、排水、等级)有关与(抗震无关) 43. 古建筑的“生出”指的是(翼脚)部位

【考研必背】26个中国建筑史的若干个最

中建史里的若干个最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的牛河梁女神庙。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7、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8、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亳宫城中宫殿中的主殿长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9、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10、西周初期,分封建国,营建洛邑,出现了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礼制的需要)。 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所引起的) 11、《左传》与汉初所传《礼记》曾叙述周朝宫室外部有防御和揭示政令的阙.而后阙逐渐演变为明、清的午门。 12、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日字型)实例,也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影壁实例; 13、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注:西周早期,如陕西岐山凤雏村中使用的瓦还比较少,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等处。到了西周中晚期,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如陕西扶风召陈遗址。另外,在这两个遗址中,还出土了铺地方砖) 14、春秋时期,瓦(筒瓦、板瓦等)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即台榭)也已经出现。另外,此时已经开始有了用砖的历史。(主要用于地下)15、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瓦在宫殿建筑上已被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16、汉朝——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悬山和庑殿顶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前言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 埏(Sha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 ⒈古代史:公元前270 万年─公元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直立人),打制石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

中 国建筑史 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 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 仰韶文化(距今 9000-4000年) 母系氏族 1.浙江余姚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 2.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③五个被若干小房子围绕的“大房子” (社会议事处)共同面向一个广场 黄河流域; 原始社会时期聚落; 3.陕西临潼姜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1.西安客省庄遗址 1.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 2.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室内有窖穴;(家庭、私有财产出现) 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云南白族民居; 2.抬梁式:北京四合院; 3.井干式: 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 2.浙江余杭瑶山、汇观山 内蒙古大青山 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部落群共用的祭坛 遗址; 土筑,长方形祭坛; 石块堆成,方形祭坛 石块堆成,圆形祭坛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神 庙遗址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 遗址 有多重空间组合,成组女神像;出现陶化 彩绘及线脚装饰墙面;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 夏前2070年~ 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 商初)宫殿遗址 最早的廊院式木架 夯土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 2.未见瓦,“茅茨土阶”。 河南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山西夏县也发现夏城遗址 商前1600年~ 前1046年1.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 2.青铜工艺纯熟;有甲骨文记述历史;建筑技术提高; 3.商——我国城市雏形出现。(殷墟) 2.湖北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诸侯国宫殿; 3河南偃师尸乡沟早商遗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 4.安阳殷墟 (河南安阳小屯村) 宫殿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 的雏形;墓葬为土圹木椁墓;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 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最早最严整) 宗庙遗址;二进院落;有排水陶管和卵石 叠筑暗沟;有瓦 1.按宗法分封,有严格的等级。“公、侯、伯、子、男”, 规模不超过王城1/3、1/5、1/9。 《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等,春秋战国成书,记述 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突出成就: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 2.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秦都城雍城(陕西凤翔)出土了36cm*14cm*6cm砖和质地坚硬的花纹空心砖(两者都为 青灰色砖) 1.人物:公输般(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洪水、享受 登临之乐;建筑技术不足) 3.开始修长城; 4.瓦的普遍使用; 5.建筑装饰和色彩有发展; 6.开始使用砖;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中国建筑史作业

第一章 填空题: 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 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 和。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5.右图中的建筑是合院。 判断改错题: 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一律取阳数。() 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名词解释: 间,副阶 简答题: 1.出廊的四种做法、等级及出廊的优点。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论述题: 论述说明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第二章 填空题: 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和。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和。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和。 台基的组合有、和三种。 判断改错题: 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须弥座可以做成全部光素的。() 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两阶”和“三阶”。() 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可以不一致。() 简答题: 右图中的两个台明分别是什么朝代的?比较 说明二者区别。 台基上栏杆的作用是什么? 右图中的两个月台分别是什么形制?分别

说明其使用范围和高度。 论述题: 试分析说明台基的作用。 第三章 填空: 抬梁式构架是体系,靠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体系,靠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根据部位可以把宋代斗栱分为、和。 判断改错题;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檩,无斗栱之大木用桁。()卷杀是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方法。() 宋代出四跳的斗拱为八铺作。() 雀替的长度必须为净开间的1/4。() 名词解释: 十八斗,槽升子,翘,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简单示意图。 问答题: 穿斗式构架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大小式建筑的区分标志是什么? 斗拱的作用是什么? 雀替的作用是什么? 论述题 评析木构架。 第四章 填空题: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脊由和组成。 歇山顶共有根脊,四角攒尖顶有根垂脊,圆攒尖顶有根垂脊。 中国古建筑的凹曲面屋顶具有、和的作用。 屋顶出檐要满足。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是在代组合丰富,达到鼎盛期,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判断改错题: 庇以凸曲面为主要特征。() 小式建筑不能用吻兽,可以用琉璃屋脊。() 硬山、悬山、庑殿都可以做成卷棚顶。()

中国建筑史

中建史 一名词解释 1)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全城实行宵禁。三国时期,城市开始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的“里”。2)瓮城:为增强城门的防御力量,而没在大城门外的小城 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持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 4)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榑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5)托脚:宋代建筑上各榑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 6)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7)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8)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9)偷心造:宋式斗拱的一种做法,即在一朵斗拱中,只有出跳的拱、昂,跳头上不安横拱。10)计心造:在宋式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都有横拱的一种斗拱方式 11)龙尾道: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坡道共7折,远望如龙尾。12)宝城宝顶:、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用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13)雀替: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4)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 15)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草栿. 16)方城明楼:在宝城之前,尚有一个突出的方形城台,上建明楼 17)坞壁:平地建坞,围城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角楼,略如城制。 18)侧脚: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则同时向两个方向向建筑内部倾斜 19)明堂辟雍:古代天子宣明政策的地方。 20)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二画图 1 屋顶形式 2 四合院 3 北京天坛 4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及立面 5 穿斗式抬梁式 6 柱的形势 A 都柱B 满堂柱式C金厢斗底槽D 单槽E 双槽F 分心斗底槽 三填空 1)木结构建筑的优势 A 取材方便B 适应性强C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木材越来越少2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虫蚀,不耐久3难以营造大而复杂的空间

中国建筑史作业整理

绪论 1.世界上有哪六种原生型体系? 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 古西亚公元前40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爱琴海公元前4000年 古代美洲公元前1500年 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 2.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相当缓慢,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1.名词解释: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后者)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图课4-3] 副阶: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形成的重檐屋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图课4-20] 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优点: 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 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 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 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 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 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 3.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4.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5.简答题: (1)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间宽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原因: 功能上的要求: 经济上的原因: 艺术上的要求: 结构上的意义: (2)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功能:

气候调节功能: “露天起居室”功能: 防护戒卫功能: 伦理礼仪所需: (3)为什么出廊会有等级划分?(??) 空间组织上增加了过渡层次,更为有利 结构上多了一个层次,更稳固 清式木构架形式 1.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 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2.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根据部位可以分为檐柱、中柱、金柱、山柱、角柱等等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等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宋称:梁—栿;檩—槫。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随梁枋、穿叉枋、平板枋等。进深方向:随梁枋、穿叉枋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取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定为一斗口.共分十一个等级。 雀替: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 4)简答题: 1.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优点: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简化了屋面用料、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 局限性: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3.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用范围的互补机制、单体建筑构架的互补并用4.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中国建筑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中国建筑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黄肠题凑[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2.三朝五门[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金箱斗底槽[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4.副阶周匝[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叉手[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叉手是指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槫”(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6.牌坊[华侨大学2014年研] 答: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7.抄手游廊[华侨大学2014年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