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的升高均造成卒中危险度升高,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关键词】高血压;卒中

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存活的卒中患者累计700万人]1]。卒中有三高,即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养老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都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2]。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种族、性别、家族史。

1.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3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

2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人群归因为危险度最高。流行病研究表明,70%的卒中是高血压所致。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从110/75mmHg 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呈现连续性相关,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

生相对危险度增加49% (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出血性脑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增加46%。同时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危险度越大。有关研究表明所有高血压类型包括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期高血压以及混合型高血压都能使卒中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别为非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3?4 倍和 1.5 倍: 3 ]。

2.1舒张压(DBP)与卒中以往认为收缩压(SBP)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每10岁可提高10mmHg属于正常,舒张压为脑血管和冠心病的预测因素。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小于50岁的DBP是最强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的预测因素逐渐由DBP转为SBP :4]。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案普遍以DBP水平作为研究对象。Law等]5]报道对4项无脑血管病史且血压正常者的随机试验进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降低

5mmHg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RR)降低38%,对14项针对无脑血

管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的随机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下降

5mmHg,发生卒中的危险度降低38%。Macmahon等[6]对9项大型对列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卒中风险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且成对数线性关系。DBP在76?105mmHg范围内每降低5mmHg , 发生卒中的风险降低34% , DBP每降低10mmHg卒中风险降低5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是致死性还是非致死性卒中这种联系强度均相似。2.2收缩压(SBP)与卒中随着高血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

SBP和DBP均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从而改变临床上重视DBP的观念。Lawes等]7[对有关降低血压与卒中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表明在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SBP每下降10mmHg,60?79岁人群卒中风险约降低1/3,这种相关性一直持续到血压下降至115/75mmHg时,并且在不同性别、地域、卒中亚型以及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事件患者中均如此。这种比例相关性呈年龄依赖性,但在80岁年龄组仍呈显著正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表明SBP每下降10mmHg卒中风险也降低1/3左右。

3控制高血压,预防卒中

多数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高血压升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血管病变(出血或阻塞),是高血压卒中的病理基础,因此要严格控制血压。

3.1有效控制血压,就要合理用药。目前降压药物有六大类: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

(CCB),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ARB )。可按病情加以选择,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一般联合方式:ACEI + CCB、ACEI或ARB +利尿剂、ACEI或ARB + CCB +利尿剂,交感激活者可加用B受体阻滞剂。

3.2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要防治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

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气候骤冷等)。此外,颈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的患者,适当加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

3.3预防卒中发生,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应注意下列问题。

331不要随意减少用药的次数,以免造成血压波动,对脑血管造

成损伤。xz

【摘要】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的升高均造成卒中危险度升高,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关键词】高血压;卒中

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10万,估计每

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存活的卒中患者累计700万人]1]。卒中有三高,即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养老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都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2]。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种族、性别、家族史。

1.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3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

2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人群归因为危险度最高。流行病研究表明,70%的卒中是高血压所致。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从110/75mmHg 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呈现连续性相关,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度增加49% (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出血性脑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增加46%。同时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危险度越大。有关研究表明所有高血压类型包括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期高血压以及混合型高血压都能使卒中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别为非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3?4 倍和 1.5 倍: 3 ]。

2.1舒张压(DBP)与卒中以往认为收缩压(SBP)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每10岁可提高10mmHg属于正常,舒张压为脑血管和冠心病的预测因素。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小于50岁的DBP是最强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

管的预测因素逐渐由DBP转为SBP :4]。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案普遍以DBP水平作为研究对象。Law等]5]报道对4项无脑血管病史且血压正常者的随机试验进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降低

5mmHg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RR)降低38% ,对14项针对无脑血管病史的高血压患者的随机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下降

5mmHg,发生卒中的危险度降低38%。Macmahon等[6]对9项大型对列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卒中风险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且成对数线性关系。DBP在76?105mmHg范围内每降低5mmHg,发生卒中的风险降低34%,DBP每降低10mmHg卒中风险降低5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是致死性还是非致死性卒中这种联系强度均相似。

2.2收缩压(SBP)与卒中随着高血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SBP和DBP均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从而改变临床上重视DBP的观念。Lawes等]7]对有关降低血压与卒中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表明在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SBP每下降10mmHg,60?79岁人群卒中风险约降低1/3,这种相关性一直持续到血压下降至115/75mmHg时,并且在不同性别、地域、卒中亚型以及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事件患者中均如此。这种比例相关性呈年龄依赖性,但在80岁年龄组仍呈显著正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表明SBP每下降10mmHg卒中风险也降低1/3左右。

3控制高血压,预防卒中

多数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高血压升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血管病变(出血或阻

塞),是高血压卒中的病理基础,因此要严格控制血压。

3.1有效控制血压,就要合理用药。目前降压药物有六大类: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ARB )。可按病情加以选择,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一般联合方式:ACEI + CCB、ACEI或ARB +利尿剂、ACEI或ARB + CCB +利尿剂,交感激活者可加用B受体阻滞剂。

3.2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要防治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

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气候骤冷等)。此外,颈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的患者,适当加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

3.3预防卒中发生,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应注意下列问题。

331不要随意减少用药的次数,以免造成血压波动,对脑血管造成损伤。

3.3.2最好用长效药,控制全天24h血压。

3.3.3不随意停药,突然停服降压药会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即使在夏天高温停药,也有发生卒中的危险。

3.3.4老年高血压不宜睡前服药,夜间血压不要降得过低,以免促发脑血栓的形成。

3.3.5如血压控制良好,没有明显不可耐受的副作用,不要频繁换

336如血压难控制,波动大,则需专科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的综合作用,从而使脑血管血流动

力学发生改变所致,它分为缺血性的卒中和出血性的卒中。高血压是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的变化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8 ]。血压长期处于增高水平,使血管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从而导致血管病变,进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研究证实,血流动力学异常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的形态和功能,影响血管平

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消除等方面参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重建,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9]。总之,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做好高

血压的规范化诊治对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全国防高血压日主题.血压与卒中,2005 —10 —08.https://www.doczj.com/doc/381797143.html,.C n/n ewshtml/10563.htm.

2活跃、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人民时报,2006 —01 —20 (4).

3 Gorelick PB. Stroke preve ntio n.Arch Neurol, 1995,52:347 355.

4 Franklin SS,larson MG, Khan SA, et al. Does the 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cha nge with agi ng ? The Frami 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 n, 2001,103:1245 —1249.

5 Law M, Wald N,Morris J.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to preve nt myocardial in farctio n and stroke: a new preve ntive strategy.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3,7 ( 1) :94.

6 Macmah on S, peto R, Cutler J, et al.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esease. Part 1, Prolonged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pros pective observati 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https://www.doczj.com/doc/381797143.html,ncet,1990,335:765-774.

7 Lawes CM, Bennett DA, Feigin VL,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an overview of published reviews.Stroke,2004,35:1024.

8王桂清,杨永举,王艳,等.从高血压到脑卒中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规律.中国临床康复,2003,7: 376 —378.

9 Tzima E.Role of small GTPases in en dothelial cytoskeletal dyn amics and the shear stress resp on se.Circ Res,2006,98:176-185.

高血压与脑卒中

医学科普 高血压和脑卒中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3 发表者:罗继红 3437人已访问 高血压与脑卒中 脑卒中的概念 ?相当于中医的中风,是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的缺血或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 ﹪,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狭窄,当粥样斑块破溃时,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还有一些患者脑血管没有完全堵塞,只是暂时性缺血,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可在数秒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简称TIA。 ?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的比例为30 ﹪~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的危害 ?据中国卫生部200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人,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2/3致死或致残。更有一组数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脑卒中的情况,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而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每年脑卒中治疗费用约263亿人民币,据估计间接费用近2000亿元人民币。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 ﹪~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 ?高血压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在动脉粥样硬化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以及某些大动脉血栓脱落可造成脑动脉栓塞,这些情况可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 ?另外,在高血压长期作用下,脑小动脉持久收缩,会导致血管壁变硬变脆,受到高压血流的长期冲击,管壁扩张变薄,特别是在分叉处易破裂,导致脑出血。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平均每下降3mmHg,脑卒中的危险将下降32%,各国的实践也证实高血压的人群干预是有效的。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等国都成功地开展了高血压人群干预,美国1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35%,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48%。而我国7城市的干预成果是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50%,死亡率下降了45%。因此控制高血压是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我国高血压现状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卫生保健教育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 1.性别与年龄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 2.不良生活习惯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二、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先兆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其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常见的症状包括: 1.头痛、头晕。脑出血时头痛加剧,还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常有呕吐和恶心症状。 2.语言障碍。不能说或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最常见的是语言含混不清。 3.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有可能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也有的时候表现为整体活动障碍。 4.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麻木感等。 5.视物成双或重影、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视物不清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危重。 三、危险因素 预防的重要性: 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xx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卒中伴高血压

在2014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指南与规范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齐教授就“国际指南,中国实践”做了精彩报告,并介绍了CCB 在中国卒中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国际指南更新简介 今年5月1日美国发布了2014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该指南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其“作为神经科医生教育工具的价值”备受肯定。 2014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有很多新的推荐,包括危险因素管理、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介入治疗、心源性栓塞的药物治疗、非心源性卒中/TIA的抗血小板治疗及其他特殊病因卒中患者的治疗等,其中血压管理也是重要的部分。新指南指出,约70%的卒中患者伴发高血压,因此,降压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与旧指南相比较,我们新指南有几个更新的地方,①明确未经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 患者启动降压治疗参数;②明确经过治疗的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恢复降压治疗参数;③明确降压目标值。最后还遗留一个问题,即降压降幅及最佳降压药物仍未确定。 ?降压治疗适用于未经治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日内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降压治疗对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患者无确定益处。 ?降压治疗适用于经治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

?降压目标值或血压降幅尚未确定,仍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但应使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既往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收缩压目标值或为<130mmHg。 美国2014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强调血压管理基本与现行欧美最新指南保持一致。2013年到2014年之间是高血压指南的丰收年,2013年6月份颁布了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2013年12月份颁布了美国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2013年12月份发布了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JNC8),2014年4月份日本高血压指南发布。 ? 2013ESH/ESC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 该指南更新要点如下:继续强调了动态血压监测(ABPM)意义;更加重视靶器官损害;强调了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回调了降压目标值;起始治疗药物无优先级排序。 更加重视脑部靶器官损害 ?在有认知下降的高血压患者中,可考虑进行脑MRI或CT检查,以检测有无症状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微出血和白质病变。 卒中患者降压目标值 ?既往卒中或TIA病史的患者推荐的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的升高均造成卒中危险度升高,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关键词】高血压;卒中 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存活的卒中患者累计700万人]1]。卒中有三高,即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养老护理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都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2]。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种族、性别、家族史。 1.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1.3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 2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人群归因为危险度最高。流行病研究表明,70%的卒中是高血压所致。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从110/75mmHg 开始,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呈现连续性相关,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 生相对危险度增加49% (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出血性脑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增加46%。同时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危险度越大。有关研究表明所有高血压类型包括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期高血压以及混合型高血压都能使卒中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别为非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3?4 倍和 1.5 倍: 3 ]。 2.1舒张压(DBP)与卒中以往认为收缩压(SBP)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每10岁可提高10mmHg属于正常,舒张压为脑血管和冠心病的预测因素。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小于50岁的DBP是最强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的预测因素逐渐由DBP转为SBP :4]。20世纪90年代研究方案普遍以DBP水平作为研究对象。Law等]5]报道对4项无脑血管病史且血压正常者的随机试验进行的汇总分析表明,DBP每降低 5mmHg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RR)降低38%,对14项针对无脑血

如何预防脑卒中

如何预防脑卒中 卒中是一种因供应脑细胞的氧和血液的血管被突然切断而发生的脑疾病。大多数卒中是由于供血动脉被栓子或缓慢生长的血栓(块)所阻塞。一些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因为脑内或脑表面的某些血管壁的薄弱部分破裂引起出血压迫脑组织所导致。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40%重残。脑卒中一旦发生,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少病人需终生护理或继发脑血管痴呆。但许多卒中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幸患上,如能及时发现并就医,可帮助减少脑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残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疾病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心脏病和颈动脉疾病;曾有过短暂性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是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的。你应与医生讨论,了解哪一种预防方式更适合你。 >>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长时间静坐的工作、饮酒及饮食失调。你可以通过戒烟、有规律地运动、均衡 饮食及限制饮酒来控制这些因素。 卒中的预防方法 1.控制血压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原因。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炼、用药物

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2.治疗房颤检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颤动(房颤),如果有应及早治疗。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卒中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卒中,而抱恨终生。 3.戒烟吸烟使卒中的危险增加一倍。如果你马上戒烟,卒中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五年后你得卒中的危险性会 与那些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如果你喝酒,要适可而止。大量饮酒肯定有害无益。酒也是药,它可以与服用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5.控制胆固醇验血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可通过增加患心脏病,间接地升高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胆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的人,不要低脂饮食和服降脂药。低脂和营养不良者,要增加饮食中蛋白、脂肪和维 生素,可减少脑出血的危险。 6.控制血糖验血了解血糖水平。糖尿病可使你有更高的卒中危险。多数糖尿病可以通过认真注意饮食得到控制。 7.运动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轻快的散步、慢跑、骑车、游泳或其它活动,每日至少30分钟,可以在多方面改 善你的健康,同时减少你患卒中的危险性。 8.限盐有高血压者要低盐(钠)饮食,少吃油腻。减少饮食中的钠,可以降低你的血压,更重要的是,降低你 患卒中的危险性。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完整版)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完整版)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1):24-56.][1]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30%,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慢病的社区化管理,在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指标都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血压控制不佳而引起的并发症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仍旧是严峻的挑战。 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第8期).629-643][2]。大量试验证明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为心肌梗死 5~8倍。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也指出,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积极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脑循环的特点

脑组织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两套动脉系统在颅内反复发出分支,形成侧支循环及大脑动脉环,后逐渐汇成静脉。颈内动脉供应眼及前3/5大脑半球,椎动脉则供应剩余的大脑半球及小脑、脑干等[[3]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 陈主初,郭恒怡,王树人,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脑组织对葡萄糖和氧的需求十分巨大,但自身储备很少,在静息状态,成年人全脑的血流量可达800~1000ml/分钟,约为心输出量的20%,脑血流只需中断数秒,即可导致意识丧失,如果中断数分钟,则将引起永久性脑损害。 正常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约80~100mmHg,当平均动脉压在60~160mmHg范围波动时,脑血管可通过Bayliss效应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使脑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当动脉压进一步下降时,血管平滑肌舒张达最大值,脑血流量将出现明显下降,而引起脑功能障碍,若动脉压进一步升高,脑血流量可明显增加,进而引起脑水肿。脑血流自动调节受多种因素影响。 2.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在引起内皮细胞增生的同时促进脂滴渗入血管壁,进而引起和加重动

认识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从这里开始

认识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从这里开始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3-12-05 发表评论分享 根据《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算,我国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心力衰竭、高血压)现患病人数约2.9 亿,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患者,现有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高血压患者2.66 亿。面对庞大的患者人群和沉重的防治压力,掌握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了解其发病的趋势和流行特点,对我们开展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高血压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在高血压患者组比血压正常组高17倍,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在高血压患者组比血压正常组高4倍。 美国的一项长期研究显示,血压高于160/95mmHg 者发生脑卒中风险是正常血压者的7倍。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我国的研究也显示,收缩压≥180mmHg组与收缩压<120mmHg组人群相比,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31倍。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31728人的队列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是理想血压者的4.9倍和11.7倍。 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我国开展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曾先后在全国6个城市、21个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率在80/10万~140/10万;年发病率在120/10万~280/10万;患病率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较高,平均达700/10万,农村为300/10万~400/10万,按照推算,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以上。 近年来,国内的诸多调查也显示脑卒中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北京市35岁以上人群1992年(3257人)55岁、60岁、6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的粗患病率分别为7.2%、7.9%及8.0%,而2000年(2838人)则上升为12.2%、12.7%、13.7%(图)。1999年上海市南汇县35岁以上人群,共纳入287万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病率491.2/10万,按18岁以上全人群推算,上海市当时脑卒中的患病率约为300/10万。 根据《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脑血管疾病2010年城市人群死亡率为126.15/10万,农村人群死亡率为145.71/10万;脑血管病患病率1993年9.8‰,1998年13.3‰,2008年13.6‰,呈上升趋势。 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特点 北方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较高 从地理分布来说,北方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南方,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脑卒中的发病

脑卒中防治知识手册

打开脑卒中防治知识之门

目录 一、脑卒中是什么病? 二、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最主要杀手 三、脑卒中早期有什么症状? 四、脑卒中的就医指导 五、如何选择与脑卒中诊断相关的检查方法 六、怎样选择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 七、脑卒中的康复 八、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九、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十、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一、脑卒中是什么病?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这种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诊断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临床常用的诊断分类名词较多,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患者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发病较急,头痛剧烈,以中青年人居多。发生缺血性卒中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 二、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最主要杀手 按照20年前的调查数据推算,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700万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约有1/4至1/3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随着近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人群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特别是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同时也导致了患病率大幅上升,造成更大的疾病负担。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三、脑卒中早期有什么症状?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往往没有受到患者或家属的重视,因而没有紧急送医院,最终延误了治疗。因此,认识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脑卒中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起病突然,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常见的症状有: 1、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2、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高血压与脑卒中

高血压与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临床上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目前导致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一、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形势严峻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近年我国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或第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也升至第二位。 国内完成的7城市和21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依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总数(包括已痊愈者)达600~700万,其发病率、病死率与世界多国比较位居前列。2004~2005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目前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因前3位的疾病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资料提示,脑卒中后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5%,因此脑血管病又是单病种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据国内各地二、三级医院统计,近年来多数医院神经内科病床收治的患者约3/4是脑血管病。2013年,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组织完成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目前已进入资料收集清理阶段。从一些地区初步调查结果看,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情况比30年前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脑卒中的医疗费用近年也在不断上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约375亿元人民币。若考虑到医疗费用上涨的因素,再加上各种间接损失,估计目前我国因脑血管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已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它已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政府更加高度的重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加以控制。 目前我国居民中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吸烟状况亦无明显改善。此外,随着近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而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缺乏一些必要的防病保健知识,很多人采取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危险因素即人口老龄化。我国60岁以上人口现已有约1.8亿,2025年将达到3亿。由于脑血管病超过2/3都发生在≥60岁的老年人群,所以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必然会影响到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升高。上述几种主要危险因素的现状决定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包括病死率在近年内还会继续上升的必然趋势。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防治策略,研究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才有可能避免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