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在前334年5月22日,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帝国军队,那么你知道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的吗?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公元前334年4月,亚历山大在赫勒斯滂海峡亚洲一方的阿拜多斯(Abydos)登陆。他登陆亚洲后的第一件事是前往特洛伊吊祭阿基里斯墓,与薛西斯侵希途经特洛伊吊祭卫城者的亡灵同工而异曲,盖薛西斯是矢志替“亚洲”报仇。这分明是欧亚大对决的阵仗。5月,亚历山大在其腹地格拉尼库斯(Granicus)打了一场恶仗。在开战前,波斯的希腊雇佣兵头目罗得岛的门农(Memnon of Rhodes, 380;333 BCE)主张坚壁清野,但波斯众前敌太守不听他的,致有格拉尼库斯一战之败绩。波斯中央遂任命门农为西部军务统帅。门农手上现有300艘战舰,其他还在增援中,他的打算是直捣马其顿本部。这位希腊军人,让亚历山大遇到了强大的对手。门农并非等闲之辈,他曾将腓力派遣的先头部队逼退回小亚细亚的西北角。

在海上,波斯海军与希腊联合舰队的对比是400:160,为了减少兵力的无谓耗损,亚历山大索性解散海军,只留一小队维护经由赫勒斯滂海峡补给的畅通,而改采“在陆地上击溃敌舰”战略,由格拉尼

库斯战场南下,攻占爱琴海东岸港口:以弗所、米利都、哈里卡纳苏,沿途剥夺波斯的军港。这是险招,因为亚历山大必须占据整个地中海的东海岸线,除了每战必胜外,派驻每处的留守部队必须挺得住,此战略才生效。在解决了哈里卡纳苏后,亚历山大沿安纳托利亚南岸东侵,然后南略,进入叙利亚。在此转折处,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 c.380;r.336;330 BCE)亲率10万大军拦截,却败于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 333;335 BCE)。亚历山大成功地南下,攻占腓尼基诸城邦,其中最艰苦的是推罗围城战(Siege of Tyre),该城筑于海岛上,以海堤联系大陆,守军用烧红的沙土洒向攻城部队,苦战始于公元前333年11月,至次年8月才告结束。

如果波斯采取门农以攻为守战略,在亚洲一方没了港口的波斯海军完全可以渡海占据对岸的希腊海港。但门农却在围攻亚洲一方的莱斯博斯岛密提林港时愚蠢地战死,他的继任者虽然切断了亚历山大与希腊本部的交通,但如今马其顿人已深入波斯建立基地,本土失守亦无大碍,希腊众城邦中也只有从未加盟的斯巴达倒向波斯,一切都太迟了。亚历山大攻陷推罗后,波斯海军已无陆地可停泊,亚历山大却获得腓尼基、塞浦路斯与罗得岛的海军,他将滞留在克里特岛的波斯与斯巴达海军解决掉。至公元前331年,东地中海的局势已大定,亚历山大且获得了埃及的海军。耐人寻味者,雅典有300艘战舰未投入,亚历山大只调动了20艘在赫勒斯滂海峡帮助运军需,其他只要求无所作为。如今希腊城邦的船舰再多,已在亚历山大的联合海军中占了劣势。在这里,我们看出亚历山大除军事天才外,还有卓越的

谋略:马其顿的希腊盟邦也是靠不住的,但他却从“敌国”处获得资源,镇住了“盟友”。

扫荡了地中海东海滨后,下一个目标是埃及,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1年初进入孟菲斯,受到“解放者”的盛大欢迎。他随即拜访了锡瓦(Siwa)绿洲的阿蒙神谕所(the Oracle of Ammon),被祭司尊奉为新的“宇宙之主”与阿蒙神之子。亚历山大的神化已开始,势将在他与马其顿同袍之间投下一道阴影,亦开创了希腊化时代的救主政权。

亚历山大出埃及后,继续进军至底格里斯河上游。公元前331年10月,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美拉(Gaugamela)纠集近10万大军迎击之,亚历山大的部队约4.7万人。根据希腊人记载,在胜负未分之际,大流士三世胆怯,临阵逃脱,以致军心溃散,与前333年之伊苏斯战役如出一辙,其可信度难确定。两场战役的共同点是亚历山大令其副帅帕米尼欧(Parmenion, 400;330 BCE)较弱的左翼承受较强的压力,自己则率伙友骑兵从右翼直捣敌军中央,在自己的左翼危殆甚至瓦解之际,直逼坐镇敌方中军的大流士三世,后者撤走的动机可能是出于“保帅”。

高加美拉乃波斯亡国之役。同月,亚历山大成功进入巴比伦。接着,他挥军攻打波斯帝国的近畿地带,陷苏撒,进入伊朗高原,剑指波斯省;在公元前331年11月,发生了乌克西亚峡谷之战(Battleof Uxian Defile),痛击了历来向波斯政府勒索过路费的山地族群乌克西亚人(Uxians);然后期待无障碍地进入波斯波利斯,不料在波斯关隘(Persian Gate)遇到近畿留守阿瑞奥巴赞内斯(Ariobarzanes,

368;330 BCE)的阻击。此战号称是“波斯的温泉关战役”,无望的孤军给予进犯之敌一记闷棍,结果也是守将阵亡。亚历山大进入了大流士一世时代营建的波斯波利斯,将它焚毁了,这是替雅典报仇:薛西斯在突破温泉关后,也曾把雅典焚毁。

大流士三世往东逃窜,希望从大夏(Bactria,也译巴克特里亚)方面纠集新的部队,却为随军的大夏太守贝苏斯(Bessus,?;329 BCE)所弑篡,后者图以此举满足亚历山大、保住东部波斯族群的居住地,但亚历山大不为所动,继续沿里海南边往东推进,进入大夏与粟特地区。这个不合情理之举,在希腊军队内也引起不满,他们认为波斯帝国已灭,目的已达到,很多人等待回乡,但他们的国王却漫无止境地往东冒进。这种不满情绪与亚历山大开始大量应用波斯人,采取波斯宫廷礼仪,不合希腊人的习俗等种种矛盾一并发作,而且震中正在亚历山大的领导核心。

亚历山大沿里海之南进军中亚;后来的丝绸之路之伊朗段落;期间,连续发生三个事件。第一桩:公元前330年,进军至德然吉安那(Drangiana);今阿富汗境内;时,亚历山大伙友骑兵队统领斐罗塔斯(Philotas,?;330 BCE)被控谋反,透露君的阴谋酝酿于宿卫营内,斐罗塔斯其实是知情不报,反映他顺应不愿随大王一往无前的军心。亚历山大在埃及被封为阿蒙拉的儿子后,这位与他一起长大的玩伴已开始离心。亚历山大处死了斐罗塔斯,并星夜派人前往埃克巴塔纳(Ecbatana)杀死他的父亲;;全军的副统帅、两大战役承担左翼者帕米尼欧,目前驻米底亚首府掌握从西方转输军需往东方前线的枢纽,国

王此举固然是防患于未然,但也铲除了腓力一辈的老臣及其派系。在地中海东海滨沦陷后,波斯帝国曾建议割两河以西全部国土以求和,帕米尼欧劝亚历山大接受,后者嗤之以鼻,从这位前朝老臣口中透露先王腓力雄心之局限,盖帕米尼欧正是先王时期即率先头部队进入小亚者。亚历山大焚毁波斯波利斯时,帕米尼欧也曾徒劳地反对。帕米尼欧派系被清洗后的得益者是国王的同代人,例如他的同性恋人赫菲斯提昂(Hephaistion, c.356;324 BCE)等人。

第二个事件是在亚历山大率军越过海拔1.1万英尺的兴都库什山,灭掉贝苏斯的大夏根据地,在撒马尔罕庆祝酒神节时,众人争相阿谀亚历山大并贬损他的父王;腓力时代的大将克列托斯(Cleitus the Black, c.375;328 BCE),他在格拉尼库斯一役曾救过亚历山大一命,因喝得酩酊大醉而开始抬高腓力、贬低亚历山大,导致两人对骂,也喝得神志不清的国王夺过卫士的一根矛,杀死了克列托斯;清醒后,亚历山大痛不欲生,但父辈的重臣又少了一名。

腓力一辈的老臣,甚至与亚历山大一起长大的同辈,都不以他的自我神化为然,尤其他的父亲变成了宙斯;阿蒙,而不再认腓力。更不可忍者是他对战败者波斯人一视同仁,纳入政府中枢,自己甚至穿上波斯袍服。波斯权贵对大王都行三跪九叩礼(proskynesis),亚历山大想推行于希腊人之间,不遂。这次他遇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外甥孙卡里斯典尼(Callisthenes, c.360;328 BCE)的抵制。因为乃师亚里士多德的关系,亚历山大委任卡里斯典尼为随军史官以及随扈学校的塾师。他以雅典人的高傲鄙视朝廷之日趋东方化,尤其在亚历山大征服

粟特一地后娶了不匹配的粟特部酋之女罗克珊娜(Roxana, c.345;310 BCE)为妻,希腊的前景将是由一个蛮族王裔统治,孰不可忍!恰逢公元前328年爆发了一场“随扈阴谋君案”(Conspiracy of the Pages),作为随扈们导师的卡里斯典尼曾称颂暴君之举,遭牵连而被诛。此案使亚历山大在雅典背上千古骂名。

同年,远征军由犍陀罗(Gandhara);今阿富汗东部至巴基斯坦北部;进入印度河流域,攻打位于今旁遮普的一个宝腊伐(Paurava)王国,于5月战于希达斯佩斯河(Battle of the Hydaspes),亚历山大虽胜,却极欣赏战败者婆茹斯(Porus),仍委任他在原地为王。希达斯佩斯河之役后,亚历山大攻打了在今木尔坦(Multan)的马尔希族(Malhis),几乎丧生。这位征服者还想东进,以满足他抵达世界边缘的好奇心,但部队哗变,促使国王班师。亚历山大在印度筑城,设一太守,率大军顺印度河南下至河口,分海陆两路西返。陆路横越波斯湾北岸死亡之地马克兰(Makran)旱地,部队迷途,几乎全军覆没,走出死地的人员不及一半。海路本来是与陆路相互策应的,但舰队航行了一段路后不见了,原以为已覆灭,后来发现只是海陆脱节。

亚历山大回到旧波斯王畿后,在奥丕斯(Opis)面临又一次士兵哗变,抗议他将波斯人纳入精英部队;亚历山大在9000名马其顿与波斯部队前宣告两族皆他的“亲人”,要求他们从同一个大盆中取酒对神明作洒地礼。亚历山大尽量消弭希腊人是征服者的形象,公元前324年2月,他以身作则,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巴尔辛-斯塔提拉(Barsine-Statira, 340/339?;320 BCE),同时将波斯王族的女子赐婚

给自己的将领,共80对左右,但后来多以离婚告终。国王并编已娶亚洲女子为妻的马其顿士兵名册,共1万人左右,皆予丰厚赏赐。公元前323年,大帝在巴比伦,正策划征服阿拉伯半岛,却于6月11日驾崩。

亚历山大帝国的简介

亚历山大帝国又称马其顿帝国,前336年~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的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其统治基本沿袭了波斯帝国的旧规,继承了波斯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古代著名战争:波斯帝国兴衰史

古代著名战争:波斯帝国兴衰史 波斯人由很多不同部落和氏族构成,波斯就是其中的一个部落。后来,波斯人把波斯统治展开到了其他雅利安王国。实际上,伊朗(Iran)这个词来源于波斯语Eransahr,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帝国”。不过,波斯帝国要远远大于现在的伊朗版图。波斯帝国具有古老称呼的省份或总督领地与现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一些著名地区可以对应起来。例如,波斯人公元前539年征服的巴比伦王国就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境内,距离巴格达约六十英里。索格迪埃那王国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巴克特里亚王国在波斯帝国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阿富汗。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波斯统治者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书面历史资料,古老的波斯人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录自己伟大帝王的丰功伟绩。我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波斯国王的珍贵资料主要是一些王室的文字记录,例如居鲁士王的历法和贝希斯顿悬崖上达利斯王三种语言的石刻。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文字都不是对实际事件的叙述,它们主要是对王室力量和美德的抽象颂扬,和宣传资料没有什么不同。例如,居鲁士历法声称:“我是居鲁士,是宇宙之王,伟大之王,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世界之王。” 因此,我们对波斯帝国的了解主要来自非常有限的希腊历史资料,包括色诺芬(Xenophon)的《远征记》,埃斯罗斯的《波斯人》,以及最为重要的希罗多德著作的《历史》。这些经典主义作家大多数生活在波斯帝国后期,所以他们的记述可能部分来自人们的口头叙述或者多年流传的波斯传奇故事。但是,同样,在这些内容中我们仍然不能将历史事实和政治宣传明确分开。 此外,当时希腊人是波斯人的敌人、臣民,后来又成了波斯的征服者,所以希腊作家对于波斯历史的记述应该不会特别公正,试想如果让萨达姆·侯赛因执笔编写一部1990-2006年的美国历史,我们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了。所以,希腊人称波斯人是“亚细亚的野蛮人”,并经常把波斯国王描写得十分颓废和贪婪,这就值得怀疑。但是,希罗多德的记述应该是一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也不是在一天就毁灭的! 《西方文化概论》认为罗马衰亡的原因是腐化堕落、残暴统治、连年征战、矛盾激化。但我认为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腐败当然不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的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但透视导致罗马衰亡的每一个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公德丧失、风化败坏,政局不稳、行政乏力,赋税日苛、经济瘫痪,民怨沸腾、军队靡散。腐败使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 早期的罗马人“健康、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荣誉是罗马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国效力,这是罗马之所以能够历经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俭朴而著称于世的罗马人,是辛勤的农夫和坚强的战士。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全年假日公元1世纪时为66天,4世纪

时竟达175天,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在这种崇尚奢侈享受的世风中,朴实勤勉的罗马人不见了,即使是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十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耻辱,竞相追逐富裕和安逸,其中有不少败家者成为流氓无产者。仅罗马城的流氓无产者就多达80万)。他们终日游手好闲,靠国家和社会施舍生存度日,成为寄生并毒害社会肌体的赘瘤。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既然精神的贫弱成了整个民族的特色,那么在事业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在罗马,当奢侈之风销蚀了罗马人的传统道德时,它也扼杀了自由、团结、爱心和创造力。安逸享乐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曾经铸造了一个伟大罗马的那些因素渐渐消失,精神文化的没落成为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帝国后期,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腐败无能的皇帝只有靠军队维持其统治。塞维鲁皇帝曾说:“让士兵发财,其余的人皆可不管”,“他让那些士兵都戴上金戒指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带着妻子安闲的住在军营中,尽量让他们过着舒适生活。他把他们的军饷加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并且先是告诉他们等着,遇有任何危险事务或喜庆节日可能会有额外的犒赏,后来则更变成了公开讨要。渐渐一个个养尊处优,自高自大并由于享有危险的特权而显得比一般人民位高一等,很快已完全无能进行艰苦的军事行动,却只会欺压人民,而且

亚历山大和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和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 --323年)是马其顿国王腓力的儿子,是一个既有才能又有野心的人物。亚历山大勇敢果断,特别爱读《荷马史诗》,崇拜《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溪里(一译阿喀琉斯),在事业中努力加以模仿。13岁时,受到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的教育;16岁起随腓力一起远征,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两年后继位,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他在残酷镇压希腊反马其顿运动后,开始了对波斯的远征,首先占领小亚细亚,接着在叙利亚和伊苏斯与波斯军队展开激战,虽然波斯军队超过马其顿军队一倍,结果波斯军队反而被打得大败。亚历山大在占领叙利亚后南侵埃及,由于亚历山大表示保护和支持埃及的神庙,埃及的祭司便宣布亚历山大为太阳神的儿子,即古埃及国王的继承人。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31年,他从埃及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军队再次决战,波斯军队虽多但仍被击溃,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在逃跑中被部下杀死。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帝国取代了波斯的统治。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侵入中亚,公元前327年占领印度河流域,由于印度的战象粉碎了“马其顿方阵”,再加上洪水的袭击,烈日的曝晒,马其顿军队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拒绝再战,亚历山大被迫,下令退兵。公元前326年,马其顿军队沿印度河南下,至于海口,兵分两路,一路乘船沿海岸撤退,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由陆路撤退,公元前325年回到了巴比伦。巴比伦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帝国的都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终年三十三岁。 亚历山大帝国是个侵略性的军事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亚历山大一死,帝国仅仅存在十三年就瓦解了。亚历山大的部将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混战,结果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在巴尔干半岛)、塞流西王国(在叙利亚)和托勒密王国(在埃及)三大帝国,以及几个小王国,后来这些国家相继被罗马所灭。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1.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

0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第一单元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5 ~10 世纪) 此单元分两章,第一章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章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特别要注意区别广义西欧封建社会与狭义西欧封建制度的不同概念: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念要大,西欧从3 ~5 世纪到15 世纪我们都可称封建社会,其特征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要小,主要指10 ~14 世纪这一段,其特征:①政治上是封主封臣制,②经济上是相应的封土制,③王权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一、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住着着蛮族部落.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克尔特人住在高卢、西班牙、不列颠等地,这些地区很早被罗马征服,故克尔特人逐渐与罗马人融合.日尔曼人大多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逐渐向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移民,大致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西起莱茵河,东到俄罗斯平原.在日耳曼人以东,住着拉夫人. 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 公元前一世纪时,凯撒远征高卢,公元前49 年写《高卢战记》,说当时日耳曼人为氏族公社制,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搞农业,但还未完全定居. 过了150 年,罗马史学家塔西陀公元98 年写《日耳曼尼亚志》,这时一部分日耳曼人已定居下来.如在莱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已经成为农业民族,相反,分布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仍以畜牧业为主.日耳曼人这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军事贵族及亲兵,遇事先召开贵族会议,再召开部落大会.日耳曼人已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主要活动是种地、放牧及战争.他们喜欢搞掠夺,认为流血比流汗高尚.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 对导致宋朝319年的兴衰到最后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原因有: 一、统治者的无能。宋徽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丝毫没有治国之本的野心,只知道贪图享乐。王安石的变法虽然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在制度上的问题,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朝皇帝毫无进取心,也没有高明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只求自保,能坐稳朝庭。国家逐渐失去凝聚力,民心、士气逐渐低落。在国防上,朝廷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连年战争失利,耗费大量钱财,岁岁进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也大大损耗国家实力。 二、贪官污吏当道。宋朝时期,奸臣、贪官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阴险奸诈、谄上媚下、挑拨离间,有的专权擅国、陷害忠良、投降乞和,有的荒淫奢侈、误国害民。终此整个宋朝,贪官、奸臣不断,奢靡之风盛行。宋仁宗时期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最高水品,此后连年下滑,在奸臣贪官把权自重下,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过重的徭役赋税。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税收名目最多的朝代之一。正税之外,朝宋地方政府往往以各种方式和名目“增税”,想尽办法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各地增税的形式不一,各地方政府的法外加税更是多不胜举!几乎无事不税、无物不税。在宋朝,由于中央榨取地方太过,促成地方再去压榨民间,各地方设臵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花样之繁、负担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位列前茅。同时,不严谨的财政

管理制度,也让许多地方官员趁机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四、军队建设缺陷。由于“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武将、士兵虽然待遇很好,但没有明确的军功奖励,士兵、武将几乎没有升迁的希望,军队地位下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没有严格、系统的作战训练,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军队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士兵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低下。多数士兵参军是为了谋生,灾民、流民、甚至市井流氓无赖充斥其间,还有很多冒名吃空饷的。在一个缺少严格军事训练、军队纪律的环境下,禁军的士气不高,实际战斗力很低。 五、高度中央集权制。高度集中的建立集权的中央统一控制军权导致了一些问题不能灵活变通。下达命令变得迟钝,这就不像唐军制,虽然唐朝灭亡,但是没有出现地方乱成一锅粥的地步,所以一个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调度问题。还有就是北宋因为敌强大而盲目的扩充军队,财政却无法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兵因吃不饱而从商,造成军队没有战斗力。最后还因为横征暴敛而起义,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想不灭亡都有点困难。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

古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 摘要:古罗马帝国享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的盛誉,无庸置疑,古罗马文 明在西方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罗马的衰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给西欧及整个人类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曾经有人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去世,是世 界文学史上一颗文学巨星的陨落”。我想引用这句话来说明古罗马帝国对西方的影响, 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一颗举行的陨落。古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由单一 的因素导致的,我将会在下文中追溯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根源。 关键词:古罗马帝国灭亡根源 正文: 尽管古罗马帝国确实强大过很长时间,却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但我们要 想知道古罗马是为何灭亡的,首先应该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罗马帝国(Roman Empire) 公元前27年—476年,现将其概括为两阶段: (一)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 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之战中的胜利,不仅宣告统治埃及300年的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也最终造就了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取代共和国的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成为元首后,曾宣布要放弃战争,关闭战神庙,实际上仍在东征西讨,在多瑙河和莱茵河一带大肆征服,占领了比共和国时期更加广大的领土。 从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为元首政治,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在元首政治时期,旧时的共和国机构尽管存在,但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以元首为中心又形成了另一套机构,元首掌握了军、政、财、神等大权。从公元284——476年为多米那特制,即公开的君主制。在多米那特制时期,罗马奴隶主彻底抛弃了共和国的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制。 罗马国家最初形成时,仅仅是一个小城邦国家。经过两个世纪的紧张征战,它不仅打败了周围的强敌,摆脱了被动和挨打的处境,还统一意大利半岛,再经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其后又逐一征服马其顿、希腊半岛和叙利亚。罗马帝国开拓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国土,并通过一系列政治举措,将广大地区有效地纳入帝国的统治范围之内,成为在地中海地区统治时间最长的帝国。 公元2世纪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最为广大,它北至多瑙河以北的达基亚和莱茵河,西达大西洋和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南抵埃及和北非,东至两河流域,地中海成为内湖。其疆域之辽阔,只有相隔万里的中国汉帝国可与其匹敌。 简要概括之,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 (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中世纪温暖期时宋朝为何出现了严寒? 一、南宋宝佑五年的年底不太寻常在快要迎来春节的某个日子,临安市民们惊异的发现,西湖,竟然封冻了。那一天,是宝佑五年十二月戊子,公元1258 年1 月13 日。江南锦绣之地的西湖,居然因为一次结冰而被载入史册——某个不知名的史官在《宋史全文》卷三五里,写下了这样四个字:“西湖冰合”。对于现代人,见过类似场景的人也不多。近几年,哪怕只是结上薄薄的一层冰都能登上当地的报导成为大新闻,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冷如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之时,西湖也只是在局部结了较厚的冰,仍保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据说1930 年、1977 年都能够在湖上溜冰,但也未听闻达到“冰合”的程度。2016 年初,北极点短暂突破零度引起的余波横扫中国大地,一波强烈的史诗级寒潮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即便如此,西湖也只是结了一点点冰,聊表一下对于“史诗级寒潮”的微小“敬意。 二、长期以来,对古代气候的追踪只能在史书里寻觅刀笔之吏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样的记录如果不是湮灭于战火与动荡,就是仅有只言片语,而且都是感性描述和物候记录,科学意义有限。幸运的是,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重建古气候的工作上去。当代的地球科学

工作者,已经可以综合运用石笋、树木年轮、冰芯、黄土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深湖沉积物等生物和地质记录来恢复古代的气候规律。2013 年,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具的气候报告AR5 里,便首次加入了人类历史尺度的古气温重建,同时公布的还有相关的数值模拟。更为贴心的是,他们专门区分了不同的大洲。10 世纪,欧洲气候非常温暖;亚洲气候也较温暖。11 世纪,欧洲气候略有降温,但也算暖;亚洲气候同样降温,变得偏凉;12 世纪,欧洲气候先大幅降温,中后叶快速升温;亚洲气候早期中幅降温,中后叶中大幅升温。13 世纪,欧洲和亚洲都在降温,而且都在中叶发生过显著的降温事件:大约就是13 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个时候。14 世纪,欧洲缓慢升温,亚洲快速升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书中的描述与整体重建的古气候可能有冲突,这是因为气候快速变化的时期,上下波动也会十分剧烈,而史书的感性描述无法剔除剧烈波动的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只是“亚洲”这个地理区域的整体性,在局部可以出现细节的波动甚至不同。受采样地区和数据的影响。所以,本问题前半句描述不成立——欧洲和亚洲在10 至14 世纪的温度趋势,其实是一样的,并不存在欧洲在10-14 世纪温暖,亚洲在12-15 世纪降温——而且哪有这么比的……欧洲在12-15 世纪还不也是总体降 温趋势,只是细节不同而已。但是,为什么13 世纪中叶开

敲响罗马帝国覆灭的丧钟

敲响罗马帝国覆灭的丧钟 对西方世界来说,匈奴人的到来毫无预兆。据推测,北匈奴离开蒙古草原之后,逐渐分成了两个部落。其中一部居住在里海东部,被称为白匈奴人,后来一度侵入印度;另一部几经迁徙,于260年左右在黑海东北的钦察草原上定居下来。已经在西方世界的门槛上了,匈奴人却认为西方是一片荒漠,不愿渡过顿河西迁,直到过了将近一百年,一场严峻的饥荒才迫使一些匈奴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去寻找的新的生计,结果无意中发现了无边无际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公元350年以后,匈奴人举族西迁。 西方居民眼中的匈奴人纯粹是一幅魔鬼形象:他们“身体粗壮,手臂巨长,不合比例的大头,形成了畸形的外表”,“像野兽般生活,食生食,不调味,吃树根和放在他们马鞍下压碎的嫩肉”,他们终生游牧迁徙,没有故乡,没有历史,没有记忆。但他们的马术娴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他们的射箭技术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从惊人的距离射出他们的箭,箭头上装有像铁一样硬、能杀死人的骨头”。正如九百年后的蒙古人一样,没有任何一支欧洲军队堪与之匹敌。他们首先征服了黑海边上的游牧民阿兰人(Alans),将他们变为自己的盟国,大约在372年前后,他们侵入了哥特人(Goths)的领土。于是,我们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出场了。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坎的纳维亚半岛,当年也曾是祸害罗马帝国的魔星。一个世纪以前,在第一次哥特战争(250-270)中,哥特人迅速从俄罗斯平原南下,一直打到小亚细亚和希腊,罗马帝国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肃清了他们。不过从那之后,哥特人就学会了同罗马人和平相处,他们分为东西两部居住在帝国的东北边境之外:东哥特人居住在德涅斯特河(Dniester)东岸,而西哥特人居住在德涅斯特河与多瑙河之间。哥特人同罗马人比邻而居一百年之后,已经成了半个文明民族,他们创造了文字,建立了城市,开始农耕生活并皈依了基督教。哥特士兵在罗马军队中服役,而哥特贵族将子女送到帝国的大城市就学,如果不出意外,再过百十年哥特人或许就会被希腊罗马文明完全同化,从而和平地融入帝国。但匈奴人这个意外因素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切。 哥特人南渡多瑙河 同样是蛮族出身,当年不可一世的哥特人尝到了小巫见大巫的滋味。东哥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匈奴所征服。东哥特王鄂尔曼里克(Ermanric)在战败后自杀,王储维提摩尔(Withimer)在乱中继位,旋即战死。匈奴人胜利西进,大批东哥特人或死或降,一部分人在酋长阿拉提(Alatheus)和萨伏拉克斯(Saphrax)的率领下逃到同胞西哥特人的土地上。恐慌同样笼罩了西哥特人,让他们不战自溃,夹杂在气势汹汹的野蛮人和强大的罗马帝国之间,所有能跑的西哥特人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376年,在酋长阿塔纳里克(Athanaric)和非列迪根(Fridigern)等人的带领下,几十万哥特人涌到多瑙河边,向罗马守将呼告求救,请帝国准许他们渡河,逃避即将到来的浩劫。他们将永远效忠帝国作为报答。 这样大的决策当然要由皇帝本人定夺。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已经在去年逝世,儿子格拉提安(Gratian)继位,才只有十五岁;帝国东部由瓦伦斯一人统治,而瓦伦斯这时正在叙利亚和波斯争霸。一直以来,瓦伦斯都苦于罗马的兵力不够,打起仗来捉襟见肘。因此,当他听到哥特人请求入境避难的消息时,不禁惊喜交加:哥特难民有数十万人,其中有战斗力的少说也有十万八万,如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加上罗马的纪律和装备,不难建立一支大军。有了这支军队作为基础,不要说击败波斯,就是重振罗马的霸业也指日可待。当然,瓦伦斯也考虑到,让大量的蛮族涌进国内有一定的危险,他于是下了一道还算谨慎的命令:可以允许哥特人内附,但哥特人必须交出所有未成年男孩作为人质,并且在渡河前缴纳所有武器。走投无路的哥特人一口答应,多瑙河上的大门终于对他们打开了。

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朝文化繁荣程度古代第一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在宋代并没有大量应用,但它的发明是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文化繁荣带来大量的印刷需求,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那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能说明问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以一两银子=1000文钱换算,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来说是超过了唐朝社会。上述三个客观因素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尚武的盛唐,而出现在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积弱”宋朝。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在前334年5月22日,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帝国军队,那么你知道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的吗?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亚历山大如何灭亡波斯帝国 公元前334年4月,亚历山大在赫勒斯滂海峡亚洲一方的阿拜多斯(Abydos)登陆。他登陆亚洲后的第一件事是前往特洛伊吊祭阿基里斯墓,与薛西斯侵希途经特洛伊吊祭卫城者的亡灵同工而异曲,盖薛西斯是矢志替“亚洲”报仇。这分明是欧亚大对决的阵仗。5月,亚历山大在其腹地格拉尼库斯(Granicus)打了一场恶仗。在开战前,波斯的希腊雇佣兵头目罗得岛的门农(Memnon of Rhodes, 380;333 BCE)主张坚壁清野,但波斯众前敌太守不听他的,致有格拉尼库斯一战之败绩。波斯中央遂任命门农为西部军务统帅。门农手上现有300艘战舰,其他还在增援中,他的打算是直捣马其顿本部。这位希腊军人,让亚历山大遇到了强大的对手。门农并非等闲之辈,他曾将腓力派遣的先头部队逼退回小亚细亚的西北角。 在海上,波斯海军与希腊联合舰队的对比是400:160,为了减少兵力的无谓耗损,亚历山大索性解散海军,只留一小队维护经由赫勒斯滂海峡补给的畅通,而改采“在陆地上击溃敌舰”战略,由格拉尼

库斯战场南下,攻占爱琴海东岸港口:以弗所、米利都、哈里卡纳苏,沿途剥夺波斯的军港。这是险招,因为亚历山大必须占据整个地中海的东海岸线,除了每战必胜外,派驻每处的留守部队必须挺得住,此战略才生效。在解决了哈里卡纳苏后,亚历山大沿安纳托利亚南岸东侵,然后南略,进入叙利亚。在此转折处,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 c.380;r.336;330 BCE)亲率10万大军拦截,却败于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 333;335 BCE)。亚历山大成功地南下,攻占腓尼基诸城邦,其中最艰苦的是推罗围城战(Siege of Tyre),该城筑于海岛上,以海堤联系大陆,守军用烧红的沙土洒向攻城部队,苦战始于公元前333年11月,至次年8月才告结束。 如果波斯采取门农以攻为守战略,在亚洲一方没了港口的波斯海军完全可以渡海占据对岸的希腊海港。但门农却在围攻亚洲一方的莱斯博斯岛密提林港时愚蠢地战死,他的继任者虽然切断了亚历山大与希腊本部的交通,但如今马其顿人已深入波斯建立基地,本土失守亦无大碍,希腊众城邦中也只有从未加盟的斯巴达倒向波斯,一切都太迟了。亚历山大攻陷推罗后,波斯海军已无陆地可停泊,亚历山大却获得腓尼基、塞浦路斯与罗得岛的海军,他将滞留在克里特岛的波斯与斯巴达海军解决掉。至公元前331年,东地中海的局势已大定,亚历山大且获得了埃及的海军。耐人寻味者,雅典有300艘战舰未投入,亚历山大只调动了20艘在赫勒斯滂海峡帮助运军需,其他只要求无所作为。如今希腊城邦的船舰再多,已在亚历山大的联合海军中占了劣势。在这里,我们看出亚历山大除军事天才外,还有卓越的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_罗马帝国的灭亡儿童故事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_罗马帝国的灭 亡儿童故事 【--六一儿童节祝福语】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

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代文学 概说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原是北方的一个蒙古族政权,后来不断壮大,统一了北方,并进而统一了南方,结束了晚唐以来长期几个民族政权同时并立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人)四等,实行民族歧视,蒙古族居于统治地位,汉人则处于社会的底层。又由于元代科举废立无常,特别是元初近半个世纪不设科举,断绝了文人进入上层的道路,使得长期以来处于社会上层的文人,也被打入底层,所以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的这种厄运,却正是元代戏曲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文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谋生,不得不加入到戏曲创作的行列中去,这无疑提高了戏曲创作队伍的文化水平,使戏曲这种民间文学大放异彩;另一方面,文人为了发泄心中的痛苦,往往借助于戏曲这种形式。正如明人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真珠船》)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第一章杂剧 杂剧主要存在于元代,可以说,它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的杂剧从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宋金院本等发展而成。它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第一节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他生而倜傥,博学能事,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在当时的“玉京书会”及表演场所非常活跃。可惜留下来的生平资料却寥寥无几,由此也可见杂剧作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据有关资料,关汉卿一生至少写了60余种杂剧,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几种。尽管如此,仅凭这些作品,关汉卿也足以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了。 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其主旨是通过窦娥的受冤,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作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突出这一主题的:一方面强调窦娥的弱小、善良、无过失,另一方面突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她造成的种种不幸,这两种相反的情况构成了作品的悲剧特征,也构成了窦娥的冤屈。《窦娥冤》实际上也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善与恶的斗争。例如:【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

古罗马衰落的原因

内忧: 外患: 书P43P34 P38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心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 经济方面 古罗马帝国亡于蛮族的军事入侵,但始于自身的经济衰落。首先是农业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由于帝国早期的对外战争使奴隶主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将手中的财富用于商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帝国从海外掠夺了大量粮食后,造成国内粮价下跌,于是庄园主们纷纷将自己的土地由原来的种植粮食改为种植经济作物以谋取经济利益。早在共和时期,“农学家伽图的庄园就把葡萄生产排在第一位,而将谷物生产排在第六位” 到了帝国晚期,由于无法再从海外掠夺粮食,农业人口的下降也导致庄园主们不愿大面积重新改种粮食,帝国的粮食产量因此严重不足,造成严重的农业危机,但奴隶主们并不愿意再进行农业投资,致使帝国的农业全面衰落。农业危机是奴隶制造成的,虽然帝国危机后改变了剥削奴隶的方式,即奴隶主将自己手中的土地进行分割,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交予奴隶耕种,试图通过这种温和的方式来调动奴隶的生产积极性,进而维护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隶农制是罗马奴隶主占有制生产方式危机的产物,是奴隶主为挽救危机对于奴隶实行的一种比较缓和的剥削方式,她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气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同样也表明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己走上绝路。农业的衰落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因为农业的衰落无法再向工商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消费市场,帝国的工商业也因此日渐萎缩。 三:罗马衰亡的其他原因 (1)政治方面: 经济基础的变化才是古罗马帝国最终衰亡的根本原因,而人们常说的政治原因则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只是罗马具体的统治者衰亡的原因。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政治制度最明显的政治缺陷是缺乏明确的继承法,因此在帝王的继承上就出现了很多的纠纷和矛盾,而内战往往是事情的结局。此外,帝国时期,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再也不能给民众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共和国下的积极的公民变成了帝制下的臣民,人们对国家开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对国家稳固必要的忠诚开始削弱。这一切给国家的稳定和长久带来了隐患,但并不一定带来罗马帝国的衰亡,与之相同,罗马的政治动乱也不可能带来帝国体制的灭亡。但是,罗马政治上的动乱却加快了帝国政治体制的衰亡的步伐,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希腊城邦及雅典民主制,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希腊的地理特征对希腊政治的影响;通过材料认识雅典的民主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雅典的政治制度。 重点难点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难点】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雅典城邦建立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制度? 2、这种民主政治有哪些局限性? 3、亚历山大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4、亚历山大的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奥林匹克会歌歌词(节选)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 犹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的神殿。

这巨大的神殿,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膜拜,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歌词中所提到的地方犹如人间仙境,它是谁,究竟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希腊城邦 1、活动一观察教材P16的内容和图片,思考:(1)古代希腊有怎样的地理环境? 答案提示:(1)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其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2)这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大文明古国在地形或自然环境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四大文明古国是紧靠大河流域,希腊是紧靠海洋。 2、阅读教材P16第2段,思考:自然环境对古希腊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而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阅读教材P17,思考:雅典城里有希腊城邦的居民有哪些人?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权力? 答案提示: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知识点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 一、波斯帝国的兴起 1.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2.公元前588年,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都帕塞波里斯。 3.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居鲁士三世起兵反抗米底人的统治。 4.公元前550年,波斯人争得独立,并灭了米底王国,埃克巴塔成为首都。 5.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亚强国吕迪亚发生战争’ 6.公元前545—539年,居鲁士出兵征服了中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7.公元前530年,居鲁士远征中亚游牧部落马萨格泰人,遭失败身亡。 8.公元前526年,冈比西亚远征埃及,第二年政府埃及,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 二、高墨达暴动 1.背景:①波斯统治集团的征服和掠夺政策,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被征服地的统治者因丧失了自己的权益也不满足波斯人的统治。 ③长期对外战争,人民负担沉重。 ④波斯贵族地位下降。 2.爆发:公元前522年3月14日,当冈比西亚在埃及军事行动受挫时,在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里什山地区爆发了高墨达暴动。 3.结束:公元前522年9月,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帝国贵族一起谋杀了高墨达及暴动的其他领导人。 三、大流士改革 1.背景:公元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去了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515—前513年,远征巴尔干,征服了色雷斯地区,从而建立起古代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帝

国。 2.原因:①面对如此辽阔的大帝国,采用哪种统治成为关键问题。 ②波斯原来的国家机器极其薄弱和简单,与目前现状极不相符。 ③帝国内部矛盾尖锐,如何缓解矛盾成为巩固波斯的重要问题。 ④波斯帝国内部经济状况极为复杂,发展很不平衡。 3.措施:①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 ②将全国划分为20多个行省,设总督治理。 ③在军事上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大军区统辖若干小军区。 ④统一了帝国的铸币权。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兴修水利。 ⑤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 4.评价:大流士一世改革在政治上虽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内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四、波斯帝国的衰亡 1.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了极盛。 2.公元前492年,发动军队出征希腊,但公元前492年和前490年两次出兵都失败了。 3.薛西斯一世即位后,继续进行希波战争,于公元前480年和479年大败,无力西侵。 4.公元前449年,波斯和希腊缔结合约,波斯放弃对爱琴海的霸权,承认小亚西海岸希腊城邦独立。 5.公元前334年,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为了称霸希腊,率大军远征波斯。前330年,波斯灭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