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耦合效应

什么是耦合效应

什么是耦合效应
什么是耦合效应

什么是耦合效应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点击数: 594 日期:2009-9-4

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效应,也称之为互动效应,或联动效应。事实上,磨合效应也是一种耦合效应,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罢了。

这种耦合效应比比皆是。例如战国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欢宴百官,以示庆贺。天黑时分,忽然刮进一陈疾风,将蜡烛吹灭,宫中顿时漆黑一片。慌乱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觉得有人扯了自己的衣袖。经过一番挣扎,她拨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跑到庄王面前哭诉。庄王听后没有追查失礼者,而是要大家都拨掉帽缨,然后才吩咐点上蜡烛,尽欢而散。三年后,晋国进犯楚境。庄王率军迎战,发现有一位军官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个个勇猛冲杀,把晋军打得节节败退。庄王颇感奇怪,再三追问。那位将军才说:“三年前,臣下酒醉失礼,大王宽容而不加罪,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庄王的宽容,引发了将军以死相报的行动。诗经有言“投我以瓜,报之以琼瑶”,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等,说的都是人际耦合而产生的效应。

在学习中,这种耦合效应更加明显。一个耦合良好的班级,就可能互动所有学生产生团结、向上、善学、积极奋进的品质;如果耦合不佳,就会相互扯皮、拆台,就会拖坏一班学生。平时,我们也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一个家庭父母如果都乐于学习,那么这个孩子也就不可能不乐于学习。在图书馆、在教室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后进门的人也不会大吵大闹,而是认真地学习。

耦合效应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人际上、学习上的耦合效应呢?经研究,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耦合的联动作用。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是有耦合的,耦合的越紧密,联动的作用就越大。学习的本质也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包括人际互动、社会互动,也包括自我互动即内部的我与自己对话。这种互动,很重要的是班级耦合的结果,没有这种班级耦合,互动就会发生困难,学习也不可能进步。可见,耦合效应的产生与耦合的联动作用分不开的。

二是耦合的情感作用。一般来说,人际间只要有耦合就会作出情感上的反应。心理学家李雷从几千份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归纳出了人际耦合的八种情感反应:即由一方发出的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尊敬、服从;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由一方发出的帮助、支持、同情等态度与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求援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由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由一方发出的激烈、拒绝、夸大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不信任、自卑。在人际互动中可能按此八种模式进行反应,也可能按此外的其他模式进行反应,但有一点从中可见,人际耦合的反应是情感因素左右的。赋之于积极的得到的将是积极的反应。这是不是过去我们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可见,耦合效应是情感因素作用的结果。

水稻水肥耦合田间试验的设计、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水稻水肥耦合田间试验的设计、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戴琳1,金春明2 1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2 南京市苏地源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 (210029) E-mail :darling.1983@https://www.doczj.com/doc/3816273417.html, 摘 要:正确合理的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于提高田间试验水平,科学分析田间试验结果,以及为读者提供准确信息和增加试验的重演性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田间试验结果都利用各种分析软件(如DPSS 、DPS 、SAS 、EXCEL 等)进行分析,虽然方便易行,但是许多人对其中含义并不了解,不能很好地达到寻求规律、指导生产的目的。本文分别用随机区组和裂区设计水稻水肥耦合田间试验,并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和裂区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关键词:田间试验;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水稻 1. 引言 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内修建的蒸渗仪中进行。研究水氮耦合对水稻的影响,设灌溉定额和氮肥用量两个因素,其中,灌溉定额设3个水平:300 mm 、450 mm 、600 mm ;氮肥用量设4个水平:150 kg/hm 2、200 kg/hm 2、250 kg/hm 2、300 kg/hm 2。试验过程中,除施肥和灌水因素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2. 试验设计 设W 因素为灌溉定额,分别用A1、A2、A3来表示300 mm 、450 mm 、600 mm 三个水平(a=3)。设N 因素为施加氮肥量,分别用B1、B2、B3、B4来表示:150 kg/hm 2、200 kg/hm 2、250 kg/hm 2、300 kg/hm 2四个水平 (b=4)。共ab=3×4=12个处理,重复3次(r=3),共abr=3×4×3=36个试验数据。土壤肥力南北向变化。 2.1 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对试验进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是随机排列设计中最常用而最基本的设计,其特点是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个区组亦即一个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1 ,2] 。本试验土壤肥力南北向变化,设三次重复。借助于随机数字表对 三个区组内各小区进行随机排列,设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水稻水肥耦合试验的随机区组设计 Ⅰ A 1B 1 A 3B 4 A 2B 3A 1B 2A 3B 3A 3B 2A 1B 3A 2B 1A 1B 4 A 2B 2 A 3B 1 A 2B 4 Ⅱ A 1B 3 A 2B 1 A 1B 2A 3B 4A 2B 2A 1B 1A 2B 3A 2B 4A 3B 2 A 1B 4 A 3B 1 A 3B 3 土壤肥力 Ⅲ A 1B 2 A 1B 4 A 3B 4A 2B 4A 2B 2A 3B 3A 1B 1A 2B 3A 2B 1 A 3B 1 A 1B 3 A 3B 2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综述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综述 摘要土壤水分与肥料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两者具有协同效应,增水能够增加肥料的增产效应,增肥能够增加灌水的增产效应,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促进。在农业生产中,只有合理匹配水肥因子,才能起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并充分发挥水肥因子的整体增产作用。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提高肥料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以肥调水;以水促肥;水肥耦合 1水肥耦合概念及机理 农业生产中水分和养分(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水肥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在农田系统中,水分与养分之间、各养分之间以及作物与水肥之间都具有相互激励与拮抗的动态平衡关系。 水肥耦合则是指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和肥料二因素或水分与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利用效率,也可以理解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水与土壤矿质元素这两个体系融为一体,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的现象或结果。水肥耦合技术则是在考虑水分和养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水分、养分基础条件下,所使用的因水施肥、以水定肥、以肥调水等技术。 水肥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两个重要因子,在育种技术、耕作技术、栽培技术等的基础上,合理的灌溉与施肥是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水、肥对作物的生理生长影响过程来看,这两个因子在很大程度上既相互制约,又互相影响,水分不足影响作物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并直接影响作物的的产量;养分不足则同样限制作物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并降低作物产量。增水能促进肥料的增产效应;增肥可明显改善旱作物叶片水分状况,增加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作物后期维持一定的光合面积和作用时间,减小了土壤水分不足对产量的影响。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研究和发展水肥耦合机理及其技术,对节约并高效利用有限的农业水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合理匹配水肥因子,才能起到以肥调水、以水促肥,达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并充分发挥水肥因子的整体增产 作用。 2研究进展 Viets指出,因为水分的有效性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物理及植物生理过程,土壤中水分与养分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密切。Lahiri认为,在土壤干旱状况下施用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OC)

水肥耦合对大豆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学专业崔万同 指导老师王建林 摘要:本文采用分根交替灌溉技术,通过不同的水肥配合比,利用微型蒸发器,研究了水肥耦合下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总耗水量的50.23%~56.12%,适量施肥能够有效降低无效耗水;不同水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棵间蒸发有一定的影响,最大相差可达6.77 mm;而对叶面蒸腾的影响较大,最大相差达到16.17mm;该地区大豆在分枝期棵间蒸发量最大;不同处理下的蒸发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决定系数均在0.77以上。W1N1处理减少了棵间蒸发,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交替灌溉施肥大豆棵间蒸发水分利用效率

Effects of soil evapo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soybean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Agronomy College Cui Wan-tong Tutor Wang Jian-li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lternate partial root irrigation techniques and through the ratio of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The micro-lysimeters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oil evapo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oybean at its whole growth stages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evaporation in soybean field accounted for 50.23%~56.12% of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whole growth stages,A moderate amount of fertiliz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valid water; The effects of evaporation is small under the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oybean growth,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s only 6.77 mm;leaf transpiration,the biggest difference to16.17mm;There is the largest soil evaporation in the branches of soybean in the region;Evaporation strength and leaves area index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 bo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were above 0.77. W1N1 processing is the best mod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o decrease soil evaporation and to raise crop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rational us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Key words: Altern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Soybean; Soil evapo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水肥耦合效应对平原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水肥耦合效应对平原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在防雨棚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了灌水量?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灌水量,其次是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贡献为氮?水>钾?水>氮?钾;从产量角度评价灌水量?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最佳水肥调控组合?当灌水量?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分别为450 mm?180 kg/hm2?120 kg/hm2时,玉米达到高产生产指标84.63 g/盆,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水肥耦合;二次通用旋转回归;产量;夏玉米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ummer Maize Yield of in the Plain Abstract: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yield of summer maize in the plai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general quadratic rotatory regression and solution culture. The pot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in rain-protection sh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osage of water irrig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yield of summer maize, followed by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otash fertilizer.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among these factors on the corn yiel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as N and water>K and water>N and K. From the aspect of maize yield, sufficient water with higher level of N and K was the best combination. Maize production could achieve the high yield goal 84.63 g/pot when irragation dos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otassium were 450 mm,180 kg/hm2,120 kg/hm2,respectively. Key words: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general quadratic rotatory regression; yield; summer maize 在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水分不足和养分供应不足两大因素成为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水分不但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之一,也是化肥溶解和有机肥料矿化的必要条件?养分通过扩散与质流的方式向根及地上部迁移,此过程必须有水分参与?充分说明作物对水分和养分吸收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3]?水肥供应不足必然会影响土壤养分的运移和作物的吸收利用,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报道多见于水肥耦合效应在不同作物和蔬菜的应用,并注重研究水肥耦合条件下干旱地区节水效应与不同作物的反应及产量效应关系?国内外已对养分和水分运移规律及增产机理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水肥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在玉米的拔节时期?在旱棚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也有报道,

第六章 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的消除和提取

第六章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的消除和提取在第五章中,我们讨论了EM效应和IP效应在不同测量波形上的表现形态。本章则以双频波测量波形为例,讨论直接消除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的斩波去耦方法。然后,将详细论述双频激电中独特的直接、同时、分别提取和利用EM效应和IP效应的方波相干技术。 第一节双频波形的斩波去耦 对于图5.2(b)所示的双频波形,将其减去一次场后作傅氏分析,可得到图6.1所示的双频波供电时纯EM效应的频谱。对于双频波,由第三章知,在我们关注的频点上,若设基波振幅为1,则三次谐波振幅为1/3;13次谐波振幅由为12/13,39次谐波的为12/39。然而从图6.1上,其纯EM效应振幅相应的为1、1/3、2.5、2.5,因此,尽管高频一次场振幅仅为低频振幅的12/13,但由于EM效应作用,其纯感应耦合效应明显增强,约为基频感应耦合效应的2.5倍。39次谐波的EM效应强度与13次谐波EM效应强度相当,因此说在13次谐波和39次谐波的频率上,EM效应明显强于其它频率。另外,三次谐波和其它各次谐波的EM效应强度大致相当,约为基波EM效应强度的1/3。由此可见,纯EM效应随频率的增大而强,而且与其激发场强弱有关。 图6.2斩波去耦方法示意图图6.1 双频波形纯EM效应的频谱曲线图(a)斩波前测量波形;(b)斩波后测量波形 如前图5.2所反映的,EM效应主要表现在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尖脉冲中,且其1/2频成分的EM效应明显大于低频EM效应。因此在测量波形中,可以将受电磁感应耦合效应影响严重的部分(尖脉冲部分)及其一次场从波形上去掉,从而获得无EM 效应的场。如图6.2所示。这种方法即称为“斩波去耦”。显然,这种去耦方法是直接的,既不需增加野外测量工作,也不需进行室内数据处理,因此是一种简便、快速、可行的直接去耦方法。这种去耦方法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斩波的宽度,如图6.3所示,它在消除EM效应的同时也部分地损失了IP效应,其压抑程度也同样受斩波宽度影响。因此,若要干净地消除EM效应,就要求斩波宽度大,但斩波宽度越大,IP效应损失也越多。故此,斩波宽度的选择是折衷的。下面通过数值计算来讨论斩波去耦方法对EM效应的消

什么是耦合效应

什么是耦合效应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点击数: 594 日期:2009-9-4 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效应,也称之为互动效应,或联动效应。事实上,磨合效应也是一种耦合效应,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罢了。 这种耦合效应比比皆是。例如战国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欢宴百官,以示庆贺。天黑时分,忽然刮进一陈疾风,将蜡烛吹灭,宫中顿时漆黑一片。慌乱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觉得有人扯了自己的衣袖。经过一番挣扎,她拨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跑到庄王面前哭诉。庄王听后没有追查失礼者,而是要大家都拨掉帽缨,然后才吩咐点上蜡烛,尽欢而散。三年后,晋国进犯楚境。庄王率军迎战,发现有一位军官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个个勇猛冲杀,把晋军打得节节败退。庄王颇感奇怪,再三追问。那位将军才说:“三年前,臣下酒醉失礼,大王宽容而不加罪,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庄王的宽容,引发了将军以死相报的行动。诗经有言“投我以瓜,报之以琼瑶”,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等,说的都是人际耦合而产生的效应。 在学习中,这种耦合效应更加明显。一个耦合良好的班级,就可能互动所有学生产生团结、向上、善学、积极奋进的品质;如果耦合不佳,就会相互扯皮、拆台,就会拖坏一班学生。平时,我们也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一个家庭父母如果都乐于学习,那么这个孩子也就不可能不乐于学习。在图书馆、在教室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后进门的人也不会大吵大闹,而是认真地学习。 耦合效应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人际上、学习上的耦合效应呢?经研究,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耦合的联动作用。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是有耦合的,耦合的越紧密,联动的作用就越大。学习的本质也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包括人际互动、社会互动,也包括自我互动即内部的我与自己对话。这种互动,很重要的是班级耦合的结果,没有这种班级耦合,互动就会发生困难,学习也不可能进步。可见,耦合效应的产生与耦合的联动作用分不开的。 二是耦合的情感作用。一般来说,人际间只要有耦合就会作出情感上的反应。心理学家李雷从几千份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归纳出了人际耦合的八种情感反应:即由一方发出的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尊敬、服从;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由一方发出的帮助、支持、同情等态度与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求援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由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由一方发出的激烈、拒绝、夸大等态度和行为,会导致另一方的不信任、自卑。在人际互动中可能按此八种模式进行反应,也可能按此外的其他模式进行反应,但有一点从中可见,人际耦合的反应是情感因素左右的。赋之于积极的得到的将是积极的反应。这是不是过去我们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可见,耦合效应是情感因素作用的结果。

水肥耦合

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冬小麦的水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冬小麦进行合理施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等方面。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通过根系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便会在根际周围形成养分相对耗竭区。从而在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间形成水分和养分浓度梯度。致使水分向近根区土壤迁移,以达到水势平衡。养分溶解在土壤中,也会随溶液的迁移而迁移,到达近根际,以使养分浓度梯度缩小。因此,土壤的水分状况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迁移,水分充足,养分地迁移就容易;水分不足,养分地迁移就困难,甚至难以进行(刘芷宇等 1990)。水分既会有效的影响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也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研究表明,施肥促进根系发育,在水分偏少的情况下,施用氮、磷肥料对作物的扎根深度和根系总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根系活动,有利于吸收其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康绍忠等 1998;沈玉芳等 2005;张喜英 1999;张玉革和姜勇 1999)。据梁银丽(1996)研究表明,在有限供水条件下,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 40%~58%范围内,随磷用量增加,而水分利用率提高。并且土壤干旱趋于严重,磷的效果越好。干旱条件下施肥可以提高植物吸收水分的效率(Mengel and Kirby1987),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对土壤贮水,特别是深层贮水的利用。增加施肥水平,可以使土壤吸纳更多肥料,提高土壤水势,使水分得以贮存,以供给小麦利用,从而提高小麦利用土壤水分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动态 水分和养分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两个主要因子,它们既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又互相牵制、互相作用。水分对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养分对作物吸收水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水分和养分的相互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对作物水分和养分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水分既影响着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也影响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转移及分配,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率。 水分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因元素种类、营养状况而不同。研究表明,由于磷、钾主要以扩散方式迁移,当土壤干旱时,扩散受到影响,磷、钾等通过扩散向根部移动的元素进入根部的数量便会减少。而NO3-主要靠质流移动,作物对它的吸收能一直持续到植株死亡时为止。从而造成干旱条件下作物组织中含磷量降低和氮浓度提高,N/P比增大(奚振邦等,1996)。小麦试验表明,在低肥力土壤上,灌水对籽粒和茎叶中氮素比例影响不大,没有提高氮肥利用率,且水肥之间似有负交互作用;而在高肥力土壤上,灌水由于使籽粒含氮量提高,氮素在籽粒中的比重、籽粒氮素所占的百分数明显增加。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即使是低肥力土壤上,在高氮磷配合的情况下,灌水对提高氮肥利用率仍有突出作用(李生秀等,1995)。呈现低肥低水、高肥高水对作

强激光等离子体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第9卷 第3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 o l.9,N o.3 1997年8月H IGH POW ER LA SER AND PA R T I CL E BEAM S A ug.,1997  强激光等离子体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屠琴芬 俞汉清 陈志华Ξ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西安69信箱15分箱,710024) 摘 要 研究了高强度(1012~1014W c m2),纳秒脉冲(高斯型)激光与A l、CH等离子体 的耦合效应。采用一维双温、单流体力学方程组,数值模拟研究激光强度和波长对靶表面能量 沉积和对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影响。激光等离子体耦合的主要机制有:轫致辐射、逆轫致辐射 吸收、热扩散和电子、离子之间碰撞能量交换。给出了电子最高温度与光强的近似定量关系。 关键词 强激光 等离子体 耦合效应 数值模拟 ABSTRACT T he coup ling effect of h igh2in ten sity nano second laser pu lse w ith A l o r CH p las m as are studied u sing the hydrodynam ical equati on s w h ich are one2di m esi onal,doub le2tem2 peratu re,single2flu id.T he effects of laser in ten sity and w avelength on energy depo siti on in the target su rface and p las m a param etes are num erically investigated.T he m ain m echan is m of laser p las m a coup ling includes the free2free b rem sstrah lung em issi on,inverse b rem sstrob lung ab so rp ti on,the heat diffu ssi on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 een electron s and i on s.T he ap rox i2 m ate scales of m ax i m um electron temperatu re give ou t w ith respect to the laser in ten sity. KEY WOR D S h igh in ten sity laser,p las m a,coup ling effect,num erical si m u lati on 对垂直入射靶表面的高强度激光的能量沉积过程,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的耦合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激光波长为0.25~1.06Λm,强度为1012~1014W c m2。脉冲形状为高斯型,半高宽为1n s。靶表面激光能量沉积率、质量烧蚀率和等离子体的特征参数均与入射激光强度、波长和靶材的性质有关。 考虑等离子体是由离子、电子组成,并假设等离子体是电中性的。对电子和离子的压力、温度和热传导系数分别给予考虑。并利用近似的“co ronal”态方程求解电离度[2]。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自由2自由轫致辐射,逆轫致吸收、电子2离子碰撞能量交换、热传导和激光能量沉积等。 对上述物理模型过程,采用一维双温、单流体力学方程组,由显、隐式耦合的差分方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电子最高温度与激光强度的近似定量关系;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等离子体特征参数与入射光强、波长、靶材性质的关系。同时,还给出靶表面能量沉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整个模拟清晰地展现了激光等离子体耦合效应的物理过程。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国内外理论和实验结果吻合[1,2,4]。 1 模型 一束高斯型激光(半高宽为1n s,波长分别为Κ=1.06Λm,Κ 2,Κ 3,Κ 4,光强为1012、1013、1014W c m2)入射到A l和CH靶上,将靶置于真空环境中。 Ξ国家863惯性约束聚变领域资助项目。 1997年3月4日收到原稿,1997年7月3日收到修改稿。 屠琴芬,女,1941年5月出生,副研究员。

23钙钛矿材料多功能原理及其耦合新效应

23.“钙钛矿材料多功能原理及其耦合新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钙钛矿材料具有多维度可调控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畴结构和界面结构,并由此获得从局域电子或局域缺陷态到时空对称性破缺所引发的各种层展行为,表现出诸如铁电、介电、压电、光电、磁性以及超导等丰富的物理性质,应用领域广阔。近年来,钙钛矿材料研究异常活跃,尤其是具有电、磁、光等多功能耦合的钙钛矿新体系,在信息存储与信息安全以及光能源转换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望为信息、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本重大项目将深入研究钙钛矿基材料多功能耦合理论,探索室温磁电耦合和铁电-光电耦合新材料体系,构建磁电耦合信息存储与光能源原型器件。通过凝聚材料、物理、信息等多学科优势力量,开展多功能耦合机理、材料制备以及原型器件构筑的全过程关联研究,为信息存储与信息安全以及光能源转化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一、科学目标 致力于揭示钙钛矿多功能耦合材料的设计原理,发展出几种具有磁电、铁电-光电等多功能耦合的新材料;在多功能耦合材料的可控制备、结构调控、多功能耦合新效应等方面取得突破;设计并开发出诸如多态、非易失、超快、低功耗信息安全存储以及高效光功能耦合原型器件。形成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钙钛矿多功能耦合材料设计理论、制备技术和原型器件构筑的支撑体系,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并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多学科交叉且具有充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 二、研究内容 (一)多功能耦合原理与新效应探索。 利用多尺度计算模拟,从原子尺度、介观尺度研究钙钛矿基体系中多自由度(包括自旋-轨道-电荷-晶格)关联作用原理,探索钙钛矿多功能耦合材料设计与多场调控新方法、新效应,揭示调控机制和动力学过程,探索新型拓扑畴结构的磁电调控等。 (二)单相室温磁电耦合新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 从对称性演化、氧八面体倾转与畴结构调控出发,研究单相室温磁电耦合新材料设计原理、制备与结构性能调控;通过对材料的固溶体设计与对称性调控、以及基于新原理/新机制的新材料体系探索,研制出具有大极化强度、强磁电耦合效应的单相室温磁电耦合材料。 (三)磁电耦合异质结与信息存储原型器件。 探索磁电耦合薄膜和异质结构可控生长工艺;研究界面电荷-自旋-轨道再分布以及局域结构-成分变化对磁电耦合性能的影响并揭示其调控机理;发展具有电控磁、忆阻等先进功能的信息存储原理,构建超快、低功耗、非易失、多态信息安全存储原型器件。 (四)铁电半导体新材料与光能源原型器件。 立足于多尺度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展铁电半导体中铁电极化与载流子传导之间共存、竞争与耦合的微观理论;开发铁电光电化学过程的微区表征技术,阐明其微观过程调控新方法;设计并制备新型铁电半导体材料(含铁电/半导体异质结构),构建高效光电能源转换原型器件。 三、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钙钛矿材料多功能原理及其耦合新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E02(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600万元/项(含1600万元/项)。 (三)本项目由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负责受理。

心理学中的耦合效应

在群体心理学中, 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 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效应,也称之为互动效应,或联动效应。事实上,磨合 效应也是一种耦合效应,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罢了。 这种耦合效应比比皆是。例如战国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欢宴百官,以示庆贺。 天黑时分,忽然刮进一陈疾风,将蜡烛吹灭,宫中顿时漆黑一片。慌乱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觉得有 人扯了自己的衣袖。经过一番挣扎,她拨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跑到庄王面前哭诉。庄王 听后没有追查失礼者,而是要大家都拨掉帽缨,然后才吩咐点上蜡烛,尽欢而散。三年后,晋国进犯 楚境。庄王率军迎战,发现有一位军官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个个勇猛冲 杀,把晋军打得节节败退。庄王颇感奇怪,再三追问。那位将军才说:“三年前,臣下酒醉失礼,大 王宽容而不加罪,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庄王的宽 容,引发了将军以死相报的行动。诗经有言“投我以瓜,报之以琼瑶”,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等,说的都是人际耦合而产生的效应。 在学习中, 这种耦合效应更加明显。 一个耦合良好的班级, 就可能互动所有学生产生团结、 向上、 善学、积极奋进的品质;如果耦合不佳,就会相互扯皮、拆台,就会拖坏一班学生。平时,我们也都 有这方面的体会,一个家庭父母如果都乐于学习,那么这个孩子也就不可能不乐于学习。在图书馆、 在教室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后进门的人也不会大吵大闹,而是认真地学习。 耦合效应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人际上、学习上的耦合效应呢?经研究,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耦合的联动作用。 在一个群体中, 个体之间是有耦合的, 耦合的越紧密, 联动的作用就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