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通风照明课程设计

隧道通风照明课程设计

隧道通风照明课程设计
隧道通风照明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三车道公路隧道规划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2 月12 日至12 月16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

院长(主任)(签字)

2016 年12 月16 日

目录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1.2 工程概况

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第2章隧道总体设计

2.1 纵断面设计

2.2 横断面设计

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

第3章隧道主体结构构造设计

3.1 洞门设计

3.2 衬砌设计

第4章隧道通风设计

4.1 通风方式的确定

4.2 需风量计算

4.2.1 CO排放量计算

4.2.2稀释CO的需风量

4.2.3烟雾排放量计算

4.2.4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4.2.5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

4.2.6考虑火灾时排烟的需风量

4.3 通风计算

4.3.1 计算条件

4.3.2 隧道内所需升压力

4.3.3 通风机所需台数

4.3.4 风机布置

第5章隧道照明设计

5.1 洞外接近段照明

5.2 洞内照明

5.3 照明计算

5.3.1 中间段照明计算

5.3.2 入口段照明计算

5.3.3 过渡段照明计算

5.3.4 出口段照明计算

参考文献

图纸部分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1.1.1 主要技术标准

(1)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

(2)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 100km/h 设计,隧道照明设计速度

按 100km/h 设计。

1.1.2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2)《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7)隧道围岩级别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1.2 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为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隧道

左洞桩号:ZK253+182~ ZK255+350,长2168m。右洞桩号:YK253+162~ YK255+375,

长2213m。设计标高为:进洞口为1120m,出洞口为:1185m。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

设计速度:100km/h

设计交通量为:2800辆/h。

交通量组成为:汽油车:小型客车:31%,小型货车:20%,中型货车:15%

柴油车:中型客车: 9%,大型客车:18%,大型货车: 7%

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隧道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构造剥蚀碎屑岩区属峰丛峡谷低中山地貌,地面标高高程1030~1570m,相对高程100-500m,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地形陡峻,山顶呈浑圆状,自然坡度多在25°~60°左右,山脉沿北东走向延伸,山上植被发育较好;山坡较缓,局部陡峻,坡角一般15°~40°,冲沟不甚发育,洼地宽阔平缓。

隧道处于白果背斜的北西翼、金子山复向斜南东翼,呈现单斜构造特征,依次出露志留系至三迭系地层,地层倾向310°~330°,进口段倾角为30°~40°,出口段倾角变缓,约8°~10°。断裂构造不发育。碎屑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走向分别为300~340°及220~250°,呈闭合状。

左洞桩号及地质情况:

右洞桩号及地质情况:

第2章 隧道总体设计

2.1 纵断面设计

隧道内纵断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运营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综合确定。

最小坡度:≥0.3%,以隧道建成后洞内水能自然排泄为原则,又考虑到隧道施工误差。最大坡度:一般要求,≤3%。施工中出渣或材料运输的作业效率;运营期间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运营通风的要求。

纵坡形式: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从行车舒适性和运营通风效率来看,采用单向坡较好,但是施工会出现逆坡排水问题。

该隧道的基本坡道形式设为单坡。坡道形式的选择依据和纵坡坡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通风问题和对汽车行驶的利害。隧道的纵坡以不防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隧道施工和养护管理都不利。单向通行的隧道设计成单坡对通风是非常有利的,因汽车都是单坡行驶,发动机产生的有害气体少,对通风也很有利。该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车流量很大,且隧道埋深较大,围岩很差,设置竖井通风施工难度较大;隧道围岩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水为主,水量贫乏,对施工无太大影响;该隧道由于路线需要,进出口段高程相差很大,设置人字坡将会使隧道长度增加;鉴于以上原因, 该隧道决定采用有变坡点的单坡。

坡度计算为

2.937%2213

1120

-1185 ,所以该隧道采用的坡度为3%。

2.2 横断面设计

该隧道的建筑限界隧道的建筑限界按100km/h 时速进行设计,建筑限界取值确定如下:

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

在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离式隧道造价最低,施工速度较快且比较安全,一般用于长隧道。该隧道2213m ,属于长隧道,因此采用分离式隧道。

第3章隧道主体结构构造设计

3.1 洞门设计

该隧道左、右洞进口处均处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的地质区域内,围岩级别均为Ⅴ级,围岩极差,水文地质情况为轻度渗水或滴水。所以采用翼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由端墙和翼墙组成,翼墙是为了增加端墙的稳定性而设置的,同时对路堑边坡也起支撑作用。

隧道左、右洞的出口处也处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的地质区域内,围岩级别均为Ⅳ级,围岩极差,水文地质情况为轻度渗水。同样也采用翼墙式洞门。

3.2 衬砌设计

3.2.1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组合使用,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区别组合。锚杆支护采用全长粘结锚杆。由工程类比法,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材料采用 C20 级混凝土,支护参数取值如下表:

二次衬砌采用现浇模筑混凝土,利用荷载结构法进行衬砌内力计算和验算。

二次衬砌厚度设置如下表:

第4章隧道通风设计

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

⑴该隧道通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隧道长度及线形,隧道左洞长度为 2168m,右洞长度为 2213m,均为长隧道,风阻力大,自然风量小;隧道纵断面采用单向坡,隧道进出口高程较大,因此出口段的有害气体浓度相对较大,设计时给予注意。

②交通量,车流量大,为2800辆/h,且主要为小型货车和小型客车。

③隧道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充分考虑利用。

④隧道内交通事故、火灾等非常情况。

⑤隧道工程造价的维修保养费用等。

⑵根据《公路隧道工程设计规范》,本隧道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单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特殊情况下可取12m/s,双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8m/s,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7m/s。

②风机产生的噪声及隧道中废气的集中排放均应符合环保的有关规定。

③确定的通风方式在交通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能适应火灾工况下的通风要求。

④隧道运营通风的主流方向不应频繁变化。

⑤CO 允许浓度:

正常运行:200ppm

发生事故时(15min):250ppm

4.1 通风方式的确定

隧道长度:左洞长度为 2168m,右洞长度为 2213m,交通量:2800辆/h,单向交通隧道。

L·N=2213×2800=6196400 >2×106

所以采用机械通风,纵向射流式通风方式。

4.2 需风量计算

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

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3车道(计算单洞)

行车速度:100km/h

空气密度:ρ=1.2kg/m3

设计交通量:2800辆/h

隧道内平均气温:20℃;

设计标高:进洞口1120m,出洞口1185m

隧道断面积:Ar= 107.5m2

交通量组成为:汽油车:小型客车:31%,小型货车:20%,中型货车:15%

柴油车:中型客车: 9%,大型客车:18%,大型货车: 7%

4.2.1 CO 排放量计算

①取CO 基准排放量为:q co =0.01m 3

/辆·km ②考虑CO 的车况系数为:fa=1.0

③依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 100km/h ,80km/h ,60km/h ,40km/h ,20km/h ,10km/h (阻滞),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 f iv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 f d 如表所示:

平均海拔高度:h=(1120+1185)/ 2=1152.5m 。

423.1)1600400

5.1152(9.01f =-+=h

⑤考虑CO 的车型系数如表: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表:

⑥交通量分解:

汽油车:小型客车868,小型货车560,中型货车420 柴油车:中型客车252,大型客车504,大型货车196

⑦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CO 排放量:

Qco=6

103.61

?·q co ·f a ·f d ·f h ·f iv ·L ·∑=n

1

m ·(N m ·f m ) 当V=100km/h 时,

Qco=

6

10

3.61

?×0.01×1×0.6×1.423×1.4×2213×[(252+504+196+868)×1+560×2.5+420×5]

=0.0391

取L=1000m 。 Qco=

6

10

3.61

?×0.01×1×0.8×1.423×6×1000×[(252+504+196+868)×1+560×2.5+420×5]

=0.1009

最大CO 排放量: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在工况车速为20km/h 时,CO 排放量最大,为: Qco=0.1396m 3

/s

4.2.2 稀释CO 的需风量

=?=)(

0RT

gh e

p p pa e

115906101325293

2875.115281.9=???

s m T T

p p Q Q CO

co req /856.941027320

2733251011590610029613.0103660

00)(=?+??=

???

=

δ

4.2.3烟雾排放量计算

①取烟雾基准排放量为:q VI =2.5m 3

/辆·km ②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为:f a(VI)=1.0

③依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100km/h ,80km/h ,60km/h ,40km/h ,20km/h ,10km/h (阻滞),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 iv(VI)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 d(VI) 如表所示

④柴油车交通量如下:

柴油车:中型客车252,大型客车504,大型货车196 ⑤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平均海拔高度:h=(1120+1185)/ 2=1152.5m 。

23.1)8001400

5.1152(55.01f =-+=)

(VI h ⑥ 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f m(VI)如表: ⑦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烟雾排放量:

()()[]s m f N L f f f f q Q D

n m VI m m VI iv VI h d VI a VI VI /

3.8395.1196045125222132.61.236.00.15.210

6.31106.31

2

6

1

)()()()(6

=?++?????????=?????????=∑=算出各工况车速下的烟雾排放量如下表:

注:交通阻滞工况,v=10km/h ,根据规范,阻滞段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1000m ,因此L=1000m 。 ⑧最大烟雾排放量:由上述计算可知,在工况车速为20km/h 时,烟雾排放量最大, 为

s m Q VI /122.82=

4.2.4 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稀释烟雾的需风量为:根据规范,取烟雾设计浓度为K= 0.0065m ?1

,则烟雾稀释系数K=0.0065。

s m K Q Q VI VI req /5.24910065

.08.122

3)(===

4.2.5 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

取每小时换气次数为5次,则有:

()s m n t L A Q r req /413.30353600

213

25.1073=??=?=

4.2.6 考虑火灾时排烟的需风量

取火灾排烟风速为s m v r /3=,则需风量为:

()s m v A Q r r req /5.32235.1073=?=?=火

结论,综合以上计算可知,本隧道通风量由稀释烟雾需风量决定,为s m Q req /5.24913

=

4.3 通风计算

4.3.1 计算条件

隧道长度:L=2213m 隧道断面积:Ar=107.5m 2

隧道当量直径:Dr=10.5m 设计交通量:2800 辆/h 大型车混入率:r 1=25%

计算行车速度: s m h km v t /78.27/100== 需风量:s m Q req /5.24913

= 隧道设计风速:s m s m A Q v r

req r /10/62.115

.107249.5

1>==

=

隧址空气密度:ρ=1.2 kg /m

3

4.3.2 隧道内所需升压力

① 通风阻抗力:

()

2

22

/556.4962.1122.15.102132025.06.0121m n Pa v D L p r r r e r =??

??? ?

?

?++=?????? ?

??++=?ρλξ ②自然风阻力

Pa

v D L p n r r e m 37.093322.15.102132025.06.012122=??

??

? ??

?++=?????

? ?

??++=?ρλξ ③交通通风力

汽车等效阻抗面积

()()2

112.1410.137.525.05.013.225.011m A r A r A cl

cl cs cs m =??+??-=??+??-=ξξ

当s m h km v t /78.27/100==时, 隧道内车辆数:

辆96.6178

.273600213

22800=??=

n

()()Pa

v v n A A p r t r m t 543193.62.1178.2761.9622.15.107141.22

2

2

=-???=

-???=

?ρ 因此,隧道内所需的升压力为:

Pa p p p p t

m r 229.400193.354093.3794.565=-+=?-?+?=?

4.3.3 通风机所需台数

通风机采用1120射流式风机,每台的升压力为:

Pa v v A A v p j r r j j

j 489.591

.03062.1115.10798.0302.1122

=???

?

??-???=????

?

??-???=?ηρ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熊静宜 3 润婉 3 吴博 4 晗 6 雒智铭0

专业班级:安全12-5 指导老师:鲁忠良 完成日期:2015.7.11 目录 1 引言 2 第一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2.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 2.1.1 焊接平台1排风量计算 2.1.2 焊接平台2排风量计算 2.1.3 焊接平台3排风量计算 2.1.4 加热炉排风量计算 2.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 2.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 2.2.2 管段阻力计算 2.3 管道压力平衡核算 2.4 选择通风机和除尘器 3 第二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3.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

3.1.1 镀铬1排风量计算3.1.2 镀铬2排风量计算3.1.3 镀铬3排风量计算3.1.4 酸洗排风量计算 3.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3.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3.2.2 管段阻力计算 3.2.3 管道阻力平衡校核3.3 风机的选择 3.4 管道计算汇总

1 引言 工业通风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车间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走,把车间悬浮的粉尘捕集除去,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送入车间。它起着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保证工人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在于对一个金属制造加工生产车间进行全面通风以及针对焊接台加热炉镀槽酸洗工艺进行局部通风的设计以期达到车间厂房的通风与除尘。本设计的大体思路是,了解各工艺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成分并选择局部通风方式。之后对参数进行设计计算需风量并进行相关管道计算,最后选择合适的通风机对厂房进行有效通风。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内容 (1) 3 相关数据 (1) 4 解题步骤 (2) 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2) 4.2计算各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4) 5 通风除尘日常管理措施 (8) 6 课程设计总结 (8) 7 参考文献 (9)

1 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实习进一步认识通风除尘系统,熟悉其设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通风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管道尺寸计算,初步掌握风机与布袋的选择方法。 2 设计内容 有一通风除尘系统如图所示,风管全部用钢板制作,管内输送含有耐火泥 =1200Pa。对该系统进行设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排气净化,除尘器压力损失P 计计算。 3 相关数据 表1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生产厂房机械通风民用及辅助建筑物风管部位 钢板及塑料风管砖及混凝土风道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干管6~14 4~12 0.5~1.0 5~8 支管2~8 2~6 0.5~0.7 2~5

表2 除尘通风管道最低空气流速(m/s) 4 解题步骤 1、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工程上管道常用单线表示),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2、选择最不利环路;本系统选择1-3-5-除尘器-6-风机-7为最不利环路 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各段管径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解:据表2,输送含有耐火泥的空气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水平风管17m/s、垂直风管14m/s。 管段1: 根据q v,1=1200m3/h(0.33m3/s)、v=14m/s,求出管径。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附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1、1工程地质条件 (3) 1、2其他条件 (3) 二、设计过程 (5) 2.1 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5) 2.2 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5) 2.3 进行荷载组合 (8) 2.4 绘出结构受力图 (10) 2.5 利用midas gts程序计算结构内力 (10) 附录: (15)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任务 对某区间隧道进行结构检算,求出荷载大小及分布,画出荷载分布图,同时利用软内力。具体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1、1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线路垂直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轴部,第四纪地层沉积韵律明显,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细砂、圆砾土、粉质粘土、卵石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 1、2其他条件 其他条件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5m处;隧道顶部埋深6m;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段面为圆形盾构断面。断面图如下:

二、设计过程 2.1 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可以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法,即有 上式中s为围岩的级别;B为洞室的跨度;i为B每增加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 由于隧道拱顶埋深6m,位于杂填土、粉土层、细砂层中,根据《地铁设计规范》10.1.2可知 “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 围岩为Ⅵ级围岩。则有 因为埋深,可知该隧道为极浅埋。 2.2 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1 永久荷载 A 顶板上永久荷载 a. 顶板(盾构上部管片)自重 b. 地层竖向土压力 由于拱顶埋深6 m,则顶上土层有杂填土、粉土,且地下水埋深5m,应考虑土层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影响。(粉土使用水土合算) B 底板上永久荷载 a. 底板自重 b. 水压力(向上): C 侧墙上永久荷载 地层侧向压力按主动土压力的方法计算,由于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下,需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分图层水土合算,砂土层按水土分算) a. 侧墙自重 b. 对于隧道侧墙上部土压力: 用朗肯主动土压力方法计算

隧洞施工通风防尘照明排水及防火安全措施

隧洞施工通风防尘、照明、排水及防火安全措施一、隧道作业的环境标准 (一)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 (二)氧气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下同); (三)瓦斯(沼气)或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四)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30mg/m3; (五)碳氢化合物(换算成二氧化碳)浓度应在5mg/m3以下; (六)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15mg/m3; (七)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0mg/m3;

(八)氨的浓度不得超过30mg/m3; (九)隧道内的气温不宜超过28℃; (十)隧道内的噪声不得超过0.9dB。 二、隧道作业中的有关通风防尘要求 (一)隧道内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二)隧道施工时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4m3的新鲜空气。 (三)无论通风机运转是否,严禁人员在有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转动时,任何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路或关口上。

(四)施工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泡泥进行水封爆破以及湿喷混凝土等有利于减少粉尘浓度的施工工艺。 (五)在凿岩机和装渣工作面上应做好防尘准备。放炮前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出渣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宜放置喷雾器。 (六)防尘用水的固体含量不应超过50mg/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 个/L。水池应保持清洁,并有沉淀和过滤设施。 三、照明的规定和要求 (一)隧道内的照明灯光应保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隧道施工使用独立的供电线路。照明灯的高度、功率,应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的位置选用。

工业通风工程课程设计大纲讲解

《工业通风工程》课程设计大纲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

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系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 课内学时:4周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设计大纲说明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一门或几门相关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 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应根据课程相关内容并依据课程设计大纲拟定,选题必须符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难度、份量要适当,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题目须经教研室、院系审定。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优先选择与生产、科研等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 3、指导教师必须对所指导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预设计,并于设计开始前一周准备好设计的相关资料及其他准备工作,同时将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院系审核。 4、课程设计开始后,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提出设计的具体要求,分析并指导学生确定设计方案。 5、学生要根据所接受的任务书,实事求是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找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拷贝)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课程设计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6、学生要遵守学习纪律,保证出勤,不得迟到、早退。每天出勤不少于6小时,因事、因病不能上课需请假。 7、学生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证设计室整洁、卫生、文明、安静。严禁在设计室内打闹、嬉戏、吸烟、打扑克等。 8、每人交车间工作流程图、排除有害物通风系统图、管道网络图。 9、图纸标注清晰、正确,主要标注风流方向、三通、二通、管径、排气罩、除尘器等设施、通风机位置。 10、说明书用A4纸手写或打印,按设计内容正确书写设计说明书,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图表符合书定规范。 (三)本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第五章 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5.1 隧道通风设计 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 黄土梁隧道通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隧道长度及线形,麻涯子隧道右线总长为1227m ,风阻力大,自然风量小。 (2)交通量:麻涯子隧道为高速公路隧道,车流量大,为2400 辆/h,且主要为中型货车和大型客车。 (3)隧道内交通事故、火灾等非常情况。 (4)隧道工程造价的维修保养费用等。 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规范》,本隧道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单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 ,特殊情况下可取12 m/s ,双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8 m /s,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7 m/s 。 (2)风机产生的噪声及隧道中废气的集中排放均应符合环保的有关规定。 (3)确定的通风方式在交通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能适应火灾工况下的通风要求。 (4)隧道运营通风的主流方向不应频繁变化。 (5)CO 允许浓度 正常状态:290ppm δ=;阻滞状态:300ppm δ=。 5.1.1 通风方式的确定 右线隧道长度:1227m; 交通量:2400辆/h ,单向交通隧道; 6612272400 2.944810210LN =?=?>? 故采用机械通风,纵向射流式通风方式。

5.1.2 需风量计算 麻涯子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 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双车道(计算单洞) 行车速度:80km/h 空气密度:31.2/kg m ρ= 隧道起止桩号、长度、纵坡和平均海拔高度: 右线桩号:K121+388~K122+615,长1227m;纵坡:全线为2.5%的上坡;隧道的平均海拔高度H=294m。 隧道断面面积:276.873Ar m = 隧道当量直径: 4476.873 =9.6231.95 Dr m ??= =车道空间断面面积同一面积的周边长 设计交通量:2400辆/h 交通量组成: 隧道内平均温度:20m t C =? (1)CO 排放量 ① C O基准排放量: 30.01/km co q m =辆 ②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为: 1.0a f = ③ 根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100km/h,80km /h ,60km/h ,40km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铁路山岭隧道课程设计指示书 . 隧道教研室. (注:可供公路隧道设计者参考,基本方法一样。) 一、原始资料 (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沙口坳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150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 线路条件 本隧道系Ⅰ级干线改造工程,单线电力(或非电力)牵引,远期最高行车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外轨最大超高值为15厘米,线路上部构造为次重型,碎石道床,内轨顶面标高与路基面标高之间的高差为Δ=70厘米,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内轨顶面标高: 进口:52.00米出口:50.00米 (三) 施工条件 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 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附:(1) 1:500的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二张; (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附有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 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 (二) 在1:500的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 (三) 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Ⅳ类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比例1:50); (四) 布置避车洞位置; (五) 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

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六) 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所有的图纸均应按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应有图框和图标。最后交出设计文件及图纸如下: (一) 标明了洞门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的1:500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两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进口洞门位置布置图”和“沙口坳隧道出口洞门位置布置图”; (二) 参照标准图绘制的1:50衬砌横断面图一张,图名为“Ⅳ类围岩衬砌结构图”; (三) 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纵断面布置图”; (四)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有: 1.原始资料 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线路条件; ③施工条件等。 2.设计任务及要求 3.设计步骤 ①确定洞口位置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的过程 应列出有关参数如b、c、d等值的计算,详细表述清楚各开挖面的开挖过程; ②洞门及洞身支护结构的选择,标明各分段里程、不同加宽的里程; ③大小避车洞的布置; ④施工方案比选: 包括施工方法的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四、设计步骤 (一) 隧道洞门位置的确定 洞门位置的确定与洞门结构形式、边仰坡开挖方式、洞口附近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通常采用先在1:500的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初步确定洞门位置, 然后在实地加以核对和修正。 为了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隧规》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宜早进洞,

隧道通风习题参考答案重庆大学版隧道通风安全与照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 1.1 隧道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 隧道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通过隧道时所排放出的废气,它包含的主要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2)与其他氮氧化合物(x)、硫化气体(H2S,2)、甲醛()、乙醛(3)、粉尘以与未燃烧完全的燃料微粒所形成的烟尘等。 1.2 隧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隧道内空气即地面空气,地面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常称为湿空气。湿空气中仅含有少量的水蒸气,但其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发生变化。干空气是指完全不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它是由氧、氮、二氧化碳、氩、氖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所组成的混合气体。隧道内地面大气中还含有各类细微颗粒,如尘埃、微生物等。这些物质不计入空气的组分,也不影响主要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1.3 什么叫隧道气候? 隧道气候是指隧道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状态。这三个参数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隧道气候条件。隧道气候条件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有重要的影响。

第2章习题 2.1 描述隧道空气物理状态的参数主要有哪些?并简要说明其定义。 (1)描述隧道空气物理状态的参数主要有压力、温度、湿度、比容、密度、粘度、比热、焓等状态参数。 (2)空气的压力(压强在隧道通风中习惯称为压力)也称为空气的静压,用符号P表示,它是空气分子热运动对器壁碰撞的宏观表现,其大小取决于在重力场中的位量(相对高度)、空气温度、湿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等参数。 (3)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运动动能的度量。 (4)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有两种度量方法: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5)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质量,单位体积空气所具有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密度,用ρ(3)表示。 (6)单位质量物质所占的容积称为比容,用υ(m3)表示。 (7)流体的粘性指流体抗剪切的性质,用粘度(或称粘滞系数)表示。 (8)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用字母C表示。 (9)焓是一个复合的状态参数,它是内能u和压力功之和,

隧道通风照明、灯具安装施工实施方案

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陕西省户县经洋县至勉县公路机电工程(第三期)XHJD-11标段施工实施方案 一、工程总体施工计划: 按照招标文件工期要求,本承包人计划于2007年3月完成施工前准备工作;计划于2005年4月底完成施工工艺设计;计划于2005年5月下旬完成设备采购工作;计划于2007年4月开始施工,8月上旬进入调试阶段。 1)合理组织施工。工程开工后,根据材料、设备供应情况、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避免窝工。 2)合理安排资源配置。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资源配置,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3)借鉴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在打眼、安装支架、敷设电缆等登高作业我们利用自制的移动平台车进行作业,避免来回上下的工作量,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确保工期。 4)设备安装可以在划线打眼后期交叉进行施工;由于电缆敷设技术含量较低、所需劳动力又比较多,所以可以适当雇用一些当地民工,经过适当培训后进行施工,以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二、重点(关键)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在施工区设置足够的照明光源,并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在距施工区20-30米前方设置反光防护路锥和减速标志。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沟槽、管道堵塞不通的情况,

并且不允许破坏沟槽或预埋管道的表面,这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我公司将根据以往的丰富经验将具体的解决方案、方法及措施描述如下: 1)根据沟槽或管道的堵塞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如果堵塞不严重,堵塞物为软土或较软的工程废弃物,可以采用高压水(气)冲法或钢筋疏通法。如果管道较短,可利用钢筋扭绞或硬性疏通;如管道较长,可利用高压水(气)冲洗法疏通。 2)堵塞物如果较硬,且有较小的间隙,可利用细钢丝带物疏通法,将钢丝穿过钢管,然后在钢丝末端拴木塞或软物慢慢将异物拉出。 雨季施工的防范由质量安全部具体负责。 在雨季一律不允许室外施工,室外施工在雨后、干燥后进行。 在准备施工材料时,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准备足够的帆布、塑料布等防雨、雪用具,雨季来临之前对库房和料场的防雨工作进行检查。另外在管道敷设时考虑到下雨的因素。 质量安全部负责准备好劳动保护物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本工程能够按期、保质、安全的完成。 三、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隧道内设备安装调试方案、方法 本项施工主要包括:4个隧道变电所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50台风机的安装及电缆敷设;洞内所有照明灯具及配电箱的安装等。灯具安装

隧道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计算 1基本资料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车道数、交通条件:2车道、单向 =80km/h 3.设计行车速度:u r 4.隧道长度:1340m;隧道纵坡:1.5% 5.平均海拔高度:1240m;隧道气压:101.325-10×1.24=88.925 6.通风断面面积:62.982 m,周长为30.9m 7.洞内平均温度:12℃,285K 2通风方式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交通量预测,近期(2013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465辆/每日,远期(2030年)10963辆/每日,隧道为单洞单向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年平均日交通量的10%计算,故近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47辆/h,远期为1096辆/h。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车辆组成和汽柴比,将其换算成实际交通量,小客车:20%,大客车:27.2%,小货车:7.8%,中货车:20.6%,大货车:20.1%,拖挂车:4.3%,汽柴比:小客车、小货车全为汽油车;中货 0.39:0.61;大客 0.37:0.63;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车辆组成及汽柴比 可按下列方法初步判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由于本隧道为单向交通隧道,则可用公式(6.1) L*N≤2×105式(1) 式中:L——隧道长度(m);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其中L 、N 为设计资料给定,取值远期为N=1096辆/h ,L=1340m 由上式,得 1340×1096=1.46×106 >2×105 以上只是隧道是否需要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只能作为初步判定,是否设置风机还应考虑公路等级、隧道断面、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初步设计可知知本设计需要机械通风。 3 需风量计算 CO 设计浓度可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查表按中插值法的再加上50ppm 。设计隧道长度为1340m ,查表知ppm =ppm δ()292。交通阻滞时取 =300ppm δ。烟雾设计应按规范查表,设计车速为80km/h ,k (m 2)=0.0070m -1 。同时,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需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各工况车速按20km/h 为一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时的状态(平均车速为10 km/h ),鹊起较大者为设计需风量。 CO : n m m m-1f =?∑ (N )219×1.0+110×7+85×2.5+88×5+188+138+220+48=2235.5 烟雾:n m m m-1 f =?∑ (N )188×1.5+138×1.0+220×1.5+48×1.5=822 3.1 CO 排放量计算 CO 排放量应按式(6.2)计算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式(2)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3/s ); co q ——CO 基准排放量(m 3/辆·km ),可取为0.01 m 3/辆·km ; a f ——考虑CO 车况系数查表取1.0; d f ——车密度系数,查表取0.75; 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海拔高度取1240m 查表取1.52; m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查表;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查表取1.0; n ——车型类别数; 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查表。 稀释CO 的需风量应按式(6.3)计算

(完整word版)隧道通风与安全试卷A卷,重庆大学版隧道通风安全与照明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年 第 一学期 课程名称:隧道通风与安全 考试形式:(闭)卷 试卷: A 业: 土木13-1/2(矿山建设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项由出卷人填写] 装 订 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标准分 20 20 30 30 100 得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然风压 2.紊流 3.节流效应 4.热位差 5.通风阻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规程》规定,3000m 以上的隧道CO 有毒气体的最高允许体积浓度(mg/m 3) 为: 。 2.影响隧道气候的三个要素分别为:温度 、 和 。 3.隧道通风巷道的阻力由 和局部阻力两部分组成。 4.皮托管的“+”、“—”脚,分别表示 和 。 5.隧道通风机按构造和工作原理可分为 和 。 6.单向交通隧道设置机械通风的条件是L.N 。 7.长度大于1500m 二级公路隧道和长度超过 其他公路隧道应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叫通风机的工况点? 通风机工况点的合理工作范围如何确定。 2.简述隧道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

专业: 土木13-1/2(矿山建设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该项由出卷人填写] 装 订 线 3.隧道通风需风量是如何确定的? 4.试述降低隧道风阻力的措施有哪些? 5.隧道运营期间通风方式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 四、计算作图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如下图所示,通风管道内i 点的同标高大气压为0101325i a p p ,并测 得相对全压h ti = 35mmH 2O ,相对静压h i = 20mmH 2O 。试求:1)判断通风方式,并求出点i 的绝对全压ti p 、绝对静压i p 和动压vi h ;2)正确连接皮托管与水柱计,并标注水柱计的液面差值。 · i - +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 课 程 设 计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班级:采矿工程 学号:21116504 姓名:钱明星 指导老师:任万兴

目录 1 矿井设计概况………………………………………………………… 1.1矿井概述………………………………………………………… 1.2矿井开拓………………………………………………………… 1.3采煤方法…………………………………………………………… 2 矿井通风系统……………………………………… 2.1矿井通风方式…………………………………………… 2.2采区通风…………………………………………… 2.3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2.4 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 3 矿井通风系统风量计算…………………………………………………………… 3.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和规定……………………………………………………… 3.2 矿井风量计算方法……………………………………………………………… 3.3 矿井风量分配……………………………………………………………… 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4.1 井巷通风阻力计算………………………………………………………… 4.2 矿井通风系统的其它计算……………………………………………………… 5 矿井主要通风机和电机的选定……………………………………………… 5.1 自然风压的计算………………………………………………………… 5.2 通风机的个体特性曲线………………………………………………… 5.3通风机工况点及合理工作范围…………………………………………… 5.4 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5.5 电动机的选择…………………………………………………………………… 6 矿井通风费用计算………………………………………………………… 6.1 吨煤通风费用计算……………………………………………………… 6.2 矿井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7 矿井灾害防治措施………………………………………………………… 8总结与致谢……………………………………………………………………………参考文献……………………………………………………………………………………

核通风与空气课程设计

《核通风与空气净化》课程设计 题目某铀矿304工区下通风系统安全技术改造学院名称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1年7月8日

核能是新时代清洁能源的代表。现在人类还主要处于利用核裂变能发电的阶段,而核裂变铀是其主要途径。纵观整个核工业体系,铀矿开采阶段是整个体系中危险性最大的一个阶段,矿井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矿尘,铀矿山特有的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氡及氡子体等都是我们保护工人的生命健康所要求去消除的。本课程设计是对铀矿井下通风安全技改设计,设计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熟悉核(铀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流程。 2、掌握核(铀矿井)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阻力的计算方法、风机选择的原则和通风控氡理论。 3、结合实际矿山进行通风设计,选择适合的矿井通风系统、完成矿井所需风量的计算及分配、全矿井容易时期、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计算以及对通风设备的选型等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矿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思想作风,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某铀矿实际情况,结合测量数据,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根据课程设计装订格式及打印规范的要求,完成某铀矿通风的技术改造,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

第一章矿山概述 (1) 1.1矿山基本情况 (1) 1.1.1矿山位置及交通 (1) 1.1.2气候及其地理环境 (1) 1.1.3矿区经济情况 (2) 1.1.4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2) 1.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2) 1.2.1矿床地质 (2) 1.2.2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3) 第二章矿井通风现状及危害 (3) 2.1通风系统现状 (3) 2.2矿井井下有毒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 (4) 2.2.1 矿井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 (4) 2.2.2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4) 2.3矿井有害气体的浓度指标 (5) 第三章矿井通风设计安全技术改造 (6) 3.1矿井现有通风系统概述 (6) 3.2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 (7) 3.2.1通风安全技改遵循的原则 (7) 3.2.2通风技改方案的选择 (7) 3.2.3矿井通风改造目标 (8) 3.3矿井通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3.1矿井需风量的确定 (9) 3.3.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0) 3.3.3主扇风机选择 (13) 第四章铀矿山通风安全措施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5) 附图一 (17) 附图二 (18)

隧道设计书

2014级本科课程设计隧道工程(高速铁路) 姓名:李艳 学号:20140460111 班级:1班 指导老师:郭成超

目录 1 绪论 (5) 1.1隧道简介 (5) 1.1.1隧道及其分类 (5) 1.1.2隧道的作用及其优点 (5) 1.1.3隧道工程及其发展 (5) 1.1.4新奥法施工 (6) 1.2目的和意义 (6) 2 设计资料 (8) 2.1工程概况 (8) 2.2 工程地质条件 (8) 2.2.1地层特性 (8) 2.2.2地质构造 (9) 2.2.3 岩石分级指标 (10) 2.3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10) 2.4 抗震设计参数及地震效应 (10) 2.5 区域稳定性评价 (11) 2.6 不良地质现象 (11) 2.7设计标准 (11) 2.8计算断面资料 (12) 3 初步设计 (13) 3.1 围岩分类 (13) 3.2隧道平面设计要点 (13) 3.3隧道纵断面设计要点 (13) 3.3.1 坡道形式 (13) 3.3.2坡度大小 (14) 3.3.3 坡段长度 (15) 3.3.4 坡段连接 (16) 3.4 横断面设计要点 (16)

3.4.1 净空 (16) 3.4.2 曲线隧道净空加宽 (16) 3.4.3横断面构造 (17) 3.5隧道衬砌标准内轮廓设计 (17) 4 洞门设计 (19) 4.1洞门设计要求 (19) 4.2洞门类型的确定 (19) 5 防排水和通风设计 (21) 5.1 防排水 (21) 5.2运营通风 (21) 6 隧道衬砌设计 (23) 6.1围岩压力计算(曲墙式) (23) 6.1.1 隧道的宽度B与高度Ht的确定 (24) 6.1.2 判断隧道深、浅埋 (24) 6.1.3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25) 6.2 衬砌结构计算 (26) 6.2.1 基本设计参数 (26) 6.2.2 衬砌几何尺寸 (27) 6.2.3半拱轴线长度 (27) 6.2.4各分块接缝(截面)中心几何要素 (27) 6.3 计算位移 (28) 6.3.1 单位位移 (28) 6.3.2 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29) 6.3.3 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32) 6.3.4 墙底位移 (35) 6.4 解力法方程 (35) 6.5 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35) 6.6 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36) 6.7 计算衬砌总内力 (37) 6.8 衬砌截面强度验算 (38)

安全通风课程设计范文

摘要 本次课程设首先是将车间划分成两个区域。然后计算出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系统的排风量及阻力,进行除尘器和风机的选择,绘制通风系统布置图。 考虑到车间粉尘污染的特点以及进出空间的限制,比较各种类型的除尘器,选择了最合理的通风除尘方案,进行了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风量;风压;排风罩;除尘

某综合车间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目录 1前言 (1) 2排风量计算 (3) 2.1设备参数 (3) 2.2各设备排风量计算 (4) 2.3各管路排风量计算 (7) 3各通风系统的排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1第一工作区排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1.1绘制轴测图 (9) 3.1.2确定管径和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 (9) 3.1.3确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10) 3.1.4计算各管段的沿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12) 3.1.5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 (13) 3.1.6除尘器及风机的选择 (15) 3.1.7管道计算汇总 (16) 3.2第二工作区排风量和阻力计算 (17) 3.2.1绘制轴测图 (17) 3.2.2确定管径和单位长度摩擦力 (17) 3.2.3确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18) 3.2.4计算各管段的延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19) 3.2.5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 (19) 3.2.6除尘器及风机的选择 (19) 3.2.7管道计算汇总 (20) 4总结 (21) 附录I (22) 附录II (23) 参考文献 (24)

1前言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清洁的空气环境(包括大气环境和室空气环境)。因此,就要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采用通风和除尘技术。 通风工程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起着改善居住建筑和生产车间的空气条件,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许多工业部门又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通风是控制车间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气和改善车间微小气候的重要卫生技术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排出作业地带污染的或潮湿、过热或过冷的空气,送入外界清洁空气,以改善作业场所空气环境。 工业通风按其动力来源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依靠室外空气温度差所形成的热压和室外风力所形成的风压而使空气流动;机械通风则依靠通风机所形成的通风系统外压力差而使空气沿一定方向流动。 净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含尘气体称为工业除尘。 风机生产行业引进国外技术,改变了以往风机全压偏小、不适用于除尘系统的状况。新产品不但全压满足除尘工程的需求,而且噪声低、机械效率高、振动小,并有较好的防磨措施。 除尘系统风量调节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以往仅靠液力耦合器使风机变速,现在已有多种变频调速器,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机,因而风量调节更易实现。除尘系统风量调节,离不开流量监测,已开发出含尘气体流量连续监测装置,具有不堵、阻力小、应用方便等特点,在除尘系统运行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些生产过程如原材料加工、食品生产、水泥等排出的粉尘都是生产的原料或成品,回收这些有用原料,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在这些部门,除尘设备既是环保设备又是生产设备。 工业防尘技术的前景是广大的:1、工业防尘法规更完善,执法更强化。进入21

毕业设计之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翠峰山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7.1通风设计 7.1.1一般规定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地形,地物,地质条件,通风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火灾时的通风控制,维护与管理水平,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建设与运营费用等因素。 隧道通风主要是应对一氧化碳(CO ),烟雾和异味进行稀释,隧道通风的目的是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冲淡,排除有害气体和降低风尘浓度,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及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减少安全事故。 7.1.2 污染空气的稀释标准 我国的CO 稀释标准 正常运行取250ppm 交通阻塞时,阻塞段的平均CO 设计浓度取300ppm ,经历时间不超过20min 。阻塞段的计算长度不超过1km 。 7.1.3需风量计算 对于单向交通,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作为区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限界,判断是否采用机械通风 LN≥23610 (7.1) 式中:L —隧道长度(m )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取隧道长度2020m ,设计交通量按长期考虑取N=1241辆/h ,本隧道 620201240.9 2.506610L N =?= ?则用机械通风。 稀释CO 的需风量计算 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CO 排放量为 ()61 1 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7.2) 式中 Qco —隧道全长CO 的排放量 (m3/s ) qco —CO 的基准排放量(m3/辆km ),可取0.01m3/辆2km;

fa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对于高速公路,取1.0; fd —车密度系数,对于100km/h 设计时速,取0.6; 表7.1 车密度系数fd fh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可取1.0; fm —考虑 CO 的车型系数,按表6.1.2取值; fiv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规范取1.4; Nm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见表7.3。 表7.2考虑CO 的车型系数 代入数据到(7-2)得 当Vt=100km/h 时, Qco= 6 1 0.01 1.00.6 1.0 1.42020(645140351977)3.610 ??????? ?+?+?? 30.0189/m s = 在各个工况速度下的CO 的 排放量如下表所示。 表7.4 各工况车速下CO 排放量(单位m3/h ) 注:交通阻滞按最长1000km 计算。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计资料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 计

实例一 2.2 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 2.2.1概述 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除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洞内路面、排水、检修道、通风、照明,消防、内装、监控等设施所需要的空间,还要考虑仰拱曲率的影响,并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10多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扩大,各地在设计隧道横断面时标准不统一,隧道轮廓有采用单心圆的,有三心圆的,既有尖拱又有坦拱,曲率不一。甚至,同一公路上出现几种内轮廓的断面,这既影响洞内设施的布置,又不利于施工时衬砌模版的制作。而在国外和我国的铁路隧道中,已推动了断面的标准化。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内力分析,我们认为,应该采用拱部为单心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对于同一隧道,应该采用相同的内轮廓形式。 根据隧道断面应具有适应应力流和变形的合理形状,同时要适应围岩条件、净空要求。本隧道的围岩级别为Ⅲ、Ⅳ和Ⅴ级,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仰拱,同时要求设计为两车道,所以采用三心圆断面设计。 2.2.2 影响隧道衬砌结构内轮廓线的因素 这里所指的隧道横断面是隧道衬砌和基底围岩或仰拱所包围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公路隧道不仅要提供汽车行使的空间,还要满足舒适行使、交通安全、防灾等服务的空间。因此,隧道的断面不仅要满足要求的道路宽度及建筑限界,还要有设置通风、照明、内装、排水、标志等的设置空间,也要确保维修检查的监视员通道的设置空间。 所考虑的因素有[3]: 1. 须符合前述的隧道建筑限界要求,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应考虑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内部装修设施所必需的富余量; 2.施工方法,确定断面形式及尺寸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设计人:周桐 学号:040213200253 指导老师:郭金明

前言 《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 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5°,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240m,走向长度7200m,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m。 3、矿井生产任务设计年产量为0.6M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3a。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开围岩平巷,其开拓系统如图1-1所示。拟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在7、8两采区中央上部边界开回风井,其采区划分见图1-2。采区巷道布置见图1-3。全矿井有2个采区同时生产,分上、下分层开采,共有4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4条煤巷掘进,采用4台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380人。回采工作面最多人数为38人,温度t=20℃,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2m3/min,放炮破煤,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2.4kg。有1个大型火药库,独立回风。 附表1-1 井巷尺寸及其支护情况 区段井巷名称井巷特征及支护情况 巷长 m 断面积m2 1~2 副井两个罐笼,有梯子间,风井直径D=5m 240 2~3 主要运输石门三心拱,混凝土碹,壁面抹浆120 9.5 3~4 主要运输石门三心拱,混凝土碹,壁面抹浆80 9.5 4~5 主要运输巷三心拱,混凝土碹,壁面抹浆450 7.0 5~6 运输机上山梯形水泥棚135 7.0 6~7 运输机上山梯形水泥棚135 7.0 7~8 运输机顺槽梯形木支架d=22cm,Δ=2 420 4.8 8~9 联络眼梯形木支架d=18cm,Δ=4 30 4.0 9~10 上分层顺槽梯形木支架d=22cm,Δ=2 80 4.8 10~11 采煤工作面采高2m控顶距2~4m,单体液压,机采110 6.0 11~12 上分层顺槽梯形木支架d=22cm,Δ=2 80 4.8 12~13 联络眼梯形木支架d=18cm,Δ=4 30 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