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估算乘法

估算乘法

估算乘法
估算乘法

估算乘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苑晓亚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明估算方法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估算,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4、5、6、7、10题。

教材解析

A、读懂教材,理清结构。

认真填写教材有关空白处。

1、教材内容从字面上看可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材中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乘法的估算。

3、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几个环节?

(1)可以分为两部分:

例2是第一部分,做一做是第二部分。

(2)各部分又包含哪几个环节?

例2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①根据情境图并提出问题是第一环节;②解决问题是第二环节;

B、研读教材,理解内容。

1、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是什么?它分几个环节呈现内容?

第一部分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前面已说过它分两个环节。

(2)看第一环节。

①第一环节是什么?

结合主题图并提出问题。

理解图意:图上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公园游玩,正准备买门票进入。

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②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已知信息是:29个同学参观,每张票8元,问题是:250元够买票吗?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需要知道29张门票多少元,就是求29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9×8

③选择算法。

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就要估算出29×8的积大约是多少?

(3)看第二环节。

①第二环节是什么?

29×8大约得多少?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估算方法:把29看成30,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再进行计算。

③适时引进≈:

因为240不是29× 8的精确值,是一个估算值,所以不能用=,而是用≈连接,读作“约等于”

写法:约等号弯弯的像波浪一样,“≈”。

读法:读作“约等于”。

由于29×8是大约等于240,不是一个精确值,是一个估算值,我们就不能用等于号来表示,而用≈。

④估算思路

把29看成30,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4﹚小结:我们的估算方法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估大些好还是估小些好,但是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始终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上街买东西时通常要多带些钱,以防万一,这样才保险些。

(5)回顾整个第一部分内容,进一步弄清楚是什么、什么方法步骤,应注意哪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首先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然后理解题意并列式,用估算乘法来解决问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就是把多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2、分析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是做一做。进一步巩固乘法估算方法。

出示21×6 48×5 397×3 510×7

我们在进行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可以把三、两位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数,再和一位数相乘,估算结果用约等号表示。如果是算式,只需求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如果是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能有的问题也只需要求出一个大约数,可能有的问题估算后要根据需要进行比较、补充。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C、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1、哪些部分、哪些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如何理解?

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就是把多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2、哪些问题是难点、关键点、易混点?

关键是在实际生活中要有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估大些或估小些,

D、新旧联系,结合实际。

1、教材内容与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有直接联系?

今天学习的知识与口算乘法有联系。

2、教材中的知识有哪些应用?

可以用估算,可以快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还发现了其他的问题吗?

练习设计

一、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4题

2、练习十五第5题,第6题。

3、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4、与生活相联系,完成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商场搞特价,老师想买点东西,不知谁愿意当老师的小参谋,帮老师算算帐?

①商场今天搞特价,柚子每个3元,要买18个,大约要多少元?

②商场今天搞特价,葡萄每斤4元,要买13斤,大约要多少元?

③商场今天搞特价,苹果每斤4元,要买21斤,大约要多少元?

二、课堂检测

练习十五第7题,第10题。

三、探究练习

1、一个两位数与4相乘的积大约是240,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2、填一填。

()×()=160 360=()×()

()×()=160 360=()×()

()×()=160 360=()×()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29×8≈240(元)读作:29乘8约等于240

答:250元够买门票。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X3= 200X9= 250X4= 300X5= 24X3 60X4= 240X2= 19X 2(= 30X 7(= 600X3= 80X 9= 18X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 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 分析816 是800 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 不满100 的一半50 ,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 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 的下面.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 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我示约等于,816X 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 使学生明确 295 接近300,95 过100 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

1、如何探究乘法估算的方法

写在前面的话 2009年下半年,教研院分低、中、高段组织了“相关教学问题探讨”的市区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活动中向所有与会的老师征集了“曾遭遇过或正陷困惑中的教学问题”,一共收到了600多个问题。纵观各式各样纷繁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在处理某一个教学内容时的不当造成的,有的是一段时间或长期没有引起重视而形成的;有的问题是教材编写的原因,有的则是教师教材解读不到位之故;有的问题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初步解决,有的一直还是数学教学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经过整理、取舍之后一并放在这里,供大家商讨。问题即主题,各教研组也可把问题作适当改造,成为教研主题展开研讨。 问题分低、中、高段呈现,只是根据不同任教段别的老师心中的问题罗列,有很多不纯属是哪段哪年级的、是属共性的问题,在整理归类时也用了不同的标准,有不当之处请谅! 有兴趣的老师赶快阅读吧! 低段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理念与行为方面: 1、如何提高低段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合作学习适合怎样的群体? 3、如何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切入口?

4、如何让低段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5、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反差大。 6、数学习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养成读题的习惯? 7、生活与数学结合的“困惑”。 8、如何降低学生知识间的干扰? 9、低段数学教学中“数趣”与“练趣”共存思考。 10、我们该如何追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1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2、如何处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数学作业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13、如何正确对待低年级学生“说”与“做”的脱节问题? 14、在有效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所得? 15、如何关注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 16、低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7、低年级学生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18、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 19、如何结合主题图,创设有数学味的有效情境? 20、农村孩子如何适应新教材? 21、数学课上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 22、如何调控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纪律? 23、《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如何来体现? 24、如何对待一年级学生不会读题? 25、如何对待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不够灵活这一问题?

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分析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ree digit m ultiplied by two digit multiplication estimatio n"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与 分析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 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 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 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 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 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 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 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 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 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案例 蔡甸区永安中心小学王小红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思想的渗透。 (1)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吗?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一些专家也对此作了很好的诠解。也就是说,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计算时,他能否根据问题的情境合理地选择估算、心算、笔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计算,这是需要教师加以关注的。因此,在买票的情境题中,当问题不再出现“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指向性很明显的问题时,我提出:“‘准备'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学生们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理解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用估算,以至于学生对后

面的“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一定时间能不能走到”的问题都能考虑用估算来解决。 (2)遇到问题,学生会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吗? 在解决49×104的估算时,先安排学生独立估算,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一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估大的几种方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来说是合适的,估小的几种方法是不合适的,并再次对估大的方法对比,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把两个因数都估大的方法对于此题更好一些,从而发现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二是组织学生将今天的估算方法与以往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 (二)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49×104的估算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到最后全班师生的集体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既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在交流中达成对于最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的认可。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 ?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 X3 = 200 X9 = 250 M = 300 X5 = 24 X3 = 60 X4 = 240 X2= 19 X20 = 30 X70 = 600 X3 = 80 X90 = 18 X4 = 2 ?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 .教学例11 :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816^3^ 2400 顺(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 , 800乘3等于2400 .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X 3-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 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乘法估算》教案设计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没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做一个热身运动,复习一下旧知识,好吗一起来看看谁最快(口算乘法)其他同学要判断对错再来一个找邻居,找到最接近的数看来咱班同学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 二、激趣导入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华,同学们,和小华打个招呼吧!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她带给我们的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小资料内容:我要去海林林小读书了,我每天都要背着大约2000克的书包,步行将近500米到达学校,据了解,这个学校大概有1000名学生,有100名左右的教师,数学老师快40岁了,但看起来很年轻,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师:请你仔细观察资料中的这些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生2:我发现这些都是大概的数,不是准确数。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了解一个大概的数值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而这个大概的数值就是人们估算出来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估算,估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docx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所以这里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会 把因数中任意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就行 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变式与比较,利用数形结合理解精算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 渗透函数思想,感悟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3.多方位体验估算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估算的意识与能力,为养成良好的数感做基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精算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一、引出估算体验简便 1.创设情境

小朋友,知道“自助餐”吗? 这周末,郑老师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自助餐,我了解了三家酒店自助餐的价格,谁愿意帮我读一读这个价格:第一家48 元/ 人、第二家99 元/ 人、第三家 102 元/ 人。我们有 8 个人,只带了 500 元,能去哪家酒店吃呢?(生思考片刻)你有什么好方法快速判断吗?(你的 方法可以,谁还有更快的判断方法?)你为什么把48 看成 50?(简便) 谁听明白刚刚他是怎么判断的?(请一生重复后,板书:简便)刚刚他们在判断的时候,都有一个什么特点?(都只是估一估价格) 2.揭题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只需要我们用估算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完整板书) 二、探究估法体验策略 1.8 个人去第一家吃,大约需要多少钱? (1)独立估算 师巡视并提示“写出估算过程,用一种方法估算好的,想想看,还有 别的估算方法吗?写下来。 (2)反馈交流,介绍≈(反馈时,问算式和估算结果间用什么符号来 连接,为什么?随即介绍≈。他是把第二个因数看做 50 再来计算,有谁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 8×48≈400 8×48≈480 8×48≈500 8×48≈320 (50)(10)(10)(50)(40)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执教教师:蒙会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初步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准备。 1、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蒙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但是进入游乐园要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了,有信心得到它吗?课件出示: 10×4 10×8 20×6 700×5 300×7 600×9 9000×7 8000×2 4000×3 (1)学生仔细看完每一道算式并在脑海里快速地计算出每道题的答案。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一评(及时给予鼓励) 2、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 (1)教师出示课件:我们先玩登月火箭。同学们先去看看怎样才能进得去呢?(2)学生回答:门票每人要8元。师:我带来29位同学要玩这个项目,每张票8元钱,我带了250元够够不够呢? (课件出示题目: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二、合作探究 1、分析问题。 (1)指名读题,(老师出示课件。)说说你从情景图中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已知: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带250元钱够吗?”(3)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4)指名回答,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只列式不计算。(学生独立思考)(5)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29×8 (6)你们怎么才知道我带的钱够不够要和那个数比呢?怎么知道够不够呢?(如果买门票需要的钱大于250元,说明不够;如果小于250元,说明够了;等于250元刚刚好。) (7)那么,根据我们同学刚才所说,如果29×8的结果大于250,就说明什么?结果小于250呢?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8)我们是用笔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就可以了呢? 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在拿出纸和笔来计算是不是有点麻烦呢,这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的。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怎么估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6)引出课题。出示课件板课题:乘法估算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独立思考: 29×8大约得多少? (2)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小组的人,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 (3)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就把29看成30,用30乘8的等于 240元,那么29×8大约等于240元,怎么表示呢?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演示教学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年龄,估身高 T: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你知道了什么?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29×8=232<250,够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 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怎么解答? 解答正确

乘法估算教案

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估算乘法

估算乘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苑晓亚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明估算方法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估算,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4、5、6、7、10题。 教材解析 A、读懂教材,理清结构。 认真填写教材有关空白处。 1、教材内容从字面上看可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材中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乘法的估算。 3、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几个环节? (1)可以分为两部分: 例2是第一部分,做一做是第二部分。 (2)各部分又包含哪几个环节? 例2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①根据情境图并提出问题是第一环节;②解决问题是第二环节; B、研读教材,理解内容。 1、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是什么?它分几个环节呈现内容? 第一部分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前面已说过它分两个环节。 (2)看第一环节。 ①第一环节是什么? 结合主题图并提出问题。

理解图意:图上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公园游玩,正准备买门票进入。 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②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已知信息是:29个同学参观,每张票8元,问题是:250元够买票吗?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需要知道29张门票多少元,就是求29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9×8 ③选择算法。 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就要估算出29×8的积大约是多少? (3)看第二环节。 ①第二环节是什么? 29×8大约得多少?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估算方法:把29看成30,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再进行计算。 ③适时引进≈: 因为240不是29× 8的精确值,是一个估算值,所以不能用=,而是用≈连接,读作“约等于” 写法:约等号弯弯的像波浪一样,“≈”。 读法:读作“约等于”。 由于29×8是大约等于240,不是一个精确值,是一个估算值,我们就不能用等于号来表示,而用≈。 ④估算思路 把29看成30,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4﹚小结:我们的估算方法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估大些好还是估小些好,但是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始终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上街买东西时通常要多带些钱,以防万一,这样才保险些。 (5)回顾整个第一部分内容,进一步弄清楚是什么、什么方法步骤,应注意哪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首先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然后理解题意并列式,用估算乘法来解决问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重点,就是把多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乘法估算》精品教案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六册P59《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及算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 40×10 60×20 30×40 12×40 20×42 13×30 30×30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9 68 76 43 3、估算: ~ 28×4≈62×7≈ 师:你能估算出它们的结果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新授。 | (一)探究一:探究估算的方法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出示例2的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可能回答: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生可能回答: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 师:能完整地说说你收集到哪些信息呢 师:“能坐下吗”什么意思 师: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生:人数已经有了,所以必须先求出座位数。) 师:怎样列式 ( (学生列式:18×22)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师:请你们来尝试估算一下电影院的座位数到底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二)探究二:探究估算的合理性 1、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大家都估算了这道题,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 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 2、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教学

---------------------------------------------------------------范文最新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案——《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教 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0、例11,练习五第4至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关键: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简单说明估算的意义。 1 / 5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计算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它的得数是多少就够了,不必算出准确数。比如妈妈要买5袋饼干,带多少钱合适呢?妈妈想:每袋饼干1元8角,将近8元,买5袋带10元就够。像这样不算出准确数,只计算出大约的数,就是估算。 二、教学例10。一个枣园收小枣816千克,收的大枣的重量是小枣的3倍,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 读题,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说明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就是要我们估算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 联系买饼干的例子,说明要估算大枣重量的近似数,先要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 说明求816的近似数的方法:只保留整百的数,把百位后面的零头(也叫尾数)16去掉,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不满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 练习:826、837、849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范文最新推荐------------------------------------------------------ 估算816×3的结果:用近似数800乘以3,口算出得数2400。为了避免忘记,可以把800写在816的下面,写得小一些。 提问:2400是收大枣重量的准确数吗? 说明横式的写法:2400是估算得到的近似数,因此在横式中不能用等号,只能用≈约等于符号,在答句中要注意不要去掉大约两字。 验证估算的结果与实际求得的结果是否接近,指名计算816×3=2448,然后乘2448的近似数。指出:2448十位上的数不满5,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约等于2400,与我们估算的结果一样,说明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的结果是接近的。 三、教学例11。王老师骑自行车用1分的时间行了295米,从家到学校用了9分。王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读题后。由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提问: 3 / 5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200×9=250×4=300×5= 24×3=60×4=240×2= 19×20= 30×70=600×3=80×90=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 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 11 1 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 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 分析 816 是 800 多一些,接近 800,多出的 16 不满 100 的一半 50, 也就是十位上不满 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 的近似数是 800. 4 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 在 816 的下面.千克 想 816 约等于 800,800 乘 3 等于 2400. 答大约收大枣 2400 千克. 5 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 反馈练习 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 12. 1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 使学生明确 295 接近 300,95 过 100 的一半 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 5,把百位 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 1,295 的近似数是 300.295×9,可以这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三年级乘法估算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展开 1. 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带250元够吗?” 2. 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确知道计算的结果吗?” 学生根据题意和“导入”部分的练习发现,只需要把“29”看成“30”进行乘

法计算,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解决问题。 3.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29×8≈240 明确“≈”的用法。 ↓ 想: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这种方法称为乘法的估算。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则: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 1. 估算。 304×4≈18×4≈7×31≈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乘除法估算浅谈

谈谈乘、除法的简单估算 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它还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学一点简单的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 目前在我们数学课本中安排的简单估算,主要是乘、除法的简单估算。内容包括:乘数 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与除数是两位数 的除法估算。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 方。 相同的地方是:都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被乘数或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这个近似数去乘 以或除以一位数。 不同的地方是:求近似数时,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只要把被乘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分两种情况来处理: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够除,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把前两位后面 的尾数省略。 这就是说,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够除时,求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被乘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求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被乘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整理成下表。

40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与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被乘数和 乘数都要先取近似数,然后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例如, 3186X 38~ 120000 J J 3000 4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也与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被除数 和除数都要先取近似数,然后再求两个近似数的商。除数都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最 高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大, 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比除数十位上的数 小,就把前两位后面的尾数省略。 例如,3186- 28~ 100 J J 3000 40 3200 3186- 42~ 80 J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 接近400的数是( )。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展开 1. 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带250元够吗?” 2. 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确知道计算的结果吗?” 学生根据题意和“导入”部分的练习发现,只需要把“29”看成“30”进行乘法计算,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解决问题。 3.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 29×8≈240 明确“≈”的用法。 ↓ 想: 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 这种方法称为乘法的估算。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则: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