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黄新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2009级生物技术一班)

摘要:植物快繁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育苗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新农业技术。运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为植物创造最为适宜的温、光、气、热、营养、激素环境,使植物的生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植物的生根基因尽快表达,从而实现植物的快速生根。它的推广应用将会带来一次全新的育苗革命。本文简要介绍植物快繁技术程序、相关培养技术以及植物快繁相关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植物离体快繁、愈伤组织、不定芽增殖、腋芽增殖、愈伤组织增殖、体细胞胚增殖、玻璃化问题、褐化问题、应用前景

1植物离体快繁概况

1.1研究简史

离体微繁殖技术的应用,首先应归功于Morel,他在1960年首先建立了兰花离体繁殖的方法(原球茎繁殖)。目前已有近400种植物的离体繁殖已获得成功,其中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花卉(如兰花、菊花、石竹)、果树(草莓、无籽西瓜、葡萄)、经济作物(马铃薯、甘蔗)、林木(桉树、杨树)均已在种苗生产上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快速繁殖植物的种类达443种之多荷兰是试管苗的生产王国

1.2植物离体快繁的定义

快速繁殖(rapid clone propagation):也叫离体繁殖(in vitro

propagation)、微体繁殖(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于人工培养基中,并辅以人工控制环境,使其生长出完整植株的繁殖技术。

追究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发展简史,在11世纪就出现的热处理脱毒法,最早解决一些作物的病毒病害问题[1]。本世纪50年代发展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脱毒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现在植物的脱毒技术有多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三种:热处理法、茎尖培养脱毒法、抗病毒药剂法,将不同的方法相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好。它们的脱毒原理各不相同。

2植物离体快繁的技术程序

无菌材料的建立芽苗的增殖生根及移苗

2.1无菌材料的建立

(1)初代培养:取材消毒接种培养

(2)外植体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问题:

a)繁殖对象的品种典型性。

b)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特点。尽可能取自然繁殖器官的适当

部位作外植体,

c)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和大小、生理状态。

2.2芽苗的增殖

增值方式:不定芽增殖、腋芽增殖、愈伤组织增殖、体细胞胚增殖

2.2.1不定芽增殖

a)不定芽:从现存的芽以外的任何器官、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形

成的芽称之为不定芽。

b)特点:繁殖系数高、遗传稳定性较好、继代次数有限

c)注意事项:激素浓度不能过高;避免使用2,4-D等活性强的生长素,

以减少变异发生。

2.2.2腋芽增殖

腋芽进行离体培养时可不断生长,逐渐形成芽丛,反复切割和转移可不

断形成新的芽丛,因此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芽。

注意事项:这一繁殖方式一般不需要添加外源激素。需要添加激素的可使用少量细胞分裂素,但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形成愈伤组织。

2.2.3愈伤组织增殖

a)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以扩大愈伤组织量进而分

化形成更多苗。

b)特点:成功率高,繁殖系数大,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c)注意事项:降低激素浓度对要求遗传稳定性高的品种一般不采用这

一途径快繁。

2.2.4体细胞胚增殖

a)特点:增长率高;双极性免去生根环节。

b)问题:胚状体休眠的诱导和解除还难以把握;部分物种胚状体诱导

困难且成苗率仍不高。

c)这一途径仅适用于少量植物。

2.3苗芽的生根培养

a)基本培养基:1/2或1/4MS培养基

b)生长调节剂:IBA和NAA0.1-0.5mg/L

c)温度:比增殖培养略低

2.4小苗移植驯化

a)生产用苗的培育:炼苗-假植-定植-生产用苗

b)炼苗:适应自然环境

c)移植:洗掉附着的培养基,移植土壤采用人工调配的混合培养土(泥

炭土、蛭石、珍株岩等);土壤湿度不宜过大(影响通气、烂根);

空气湿度初期较大(微雾喷雾)。

3植物快繁相关问题的讨论

观赏植物离体快繁是一种有效的进行大规模无性繁殖的生产技术,它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离体快繁可以使繁殖后代整齐一致,去除病毒,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同时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效率高,经济价值大,现今

园林花卉、药用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经济植物,许多采用离体快繁技术提供种苗,在社会上生产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植物的离体快繁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培养中的变异问题、培养苗的玻璃化问题(vitrification )、褐化问题、白化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等等。下面着重讲讲培养苗的玻璃化问题和褐化问题。

3.1培养苗的玻璃化问题(vitrification )

3.1.1玻璃苗:离体繁殖中出现的材料(主要是嫩茎和叶片)质地半透明、叶

片肿胀的畸形苗。

3.1.2特征:茎、叶表面无蜡质,体内的极性化合物水平较高,细胞持水力差,

植株蒸腾作用强。

3.1.3负作用:生长缓慢、不易生根、繁殖系数下降。

3.1.4解决措施:

(1)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如适当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用量, 提高Ca2 + 、Zn2 + 等离子浓度, 降低N 与Cl 元素的比例, 降低铵态氮浓度, 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的浓度;

(2)改善培养环境, 温度光照适宜, 用具滤层通气孔的塑料封口膜封口改善通气状况, 可减少玻璃化苗的产生。

(3)固体培养,提高光照强度,降低湿度。

(4)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浓度,降低NH4+浓度。

(5)加入添加剂:如活性碳、多效锉。

(6)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

3.2褐化问题

3.2.1外植体褐变: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变成褐色,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

基褐变的现象。

3.2.2机制: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

所致。在褐变过程中,会产生醌类物质,它们多呈棕褐色,当扩散到培养基后,就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种外植体的培养。

3.2.3褐变的主要原因:

(1)植物品种:玫瑰、豆科原生质体培养

(2)外植体的生理状态:一般来说,处于幼龄期的植物材料褐变程度较浅,生长迅速的组织褐变少。

(3)培养基成分: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某些植物的褐变程度增加;

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过高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变现象加深。

(4)培养条件: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易褐化

3.2.4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2)合适的培养条件: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及时继代培养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

(3)使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PVP等抗氧化剂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另外,使用

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4)连续转移: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12~24h的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连续处理7-l0d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

4应用及前景

4.1应用领域

(1)用于加速某些难繁殖或繁殖速度很低的植物,或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如名贵花卉、优良资源、工程植株等等。

(2)用于自然繁殖极易感染病毒的植物,如马铃薯、甘薯、甘蔗、香蕉、石竹、百合等等。

(3)用于有性繁殖变异范围大而自然条件下又不易无性繁殖的植物,如非洲菊、花竹、紫罗兰等。

4.2应用实例

4.2.1柑橘的快速繁殖

桔子传统都是以嫁接方式进行繁殖,其成苗需要1-2年时间,繁殖速度非常的慢,而采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其只要采用一个枝段,在智能化控制的快速繁殖苗床给其创造一个最佳生根环境,就能快速的生根成

苗。选择幼小的桔树作为母本,选择粗壮的枝条作为离体材料进行制作,一般取材长度5厘米,下切口靠芽带一定斜度斜剪,在用快繁处理,处理后繁殖于智能化控制的快繁苗床就能快速生根。

4.2.2菊花快速繁殖

菊花组织培养,茎尖是主要培养部位,其他还可以采用茎段、花托、花瓣、叶片等用于快速繁殖,为加快繁殖速度,可采用大于1厘米以上的茎尖。如培养脱毒苗,则采用小于0.6厘米的茎尖培养,有较好的脱毒效果。

4.2.3蝴蝶兰快速繁殖

以不定芽为外植体,进行香味蝴蝶兰L2030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诱导花梗芽萌发的培养基为MS+6-BA 5ml/L+柠檬酸0.05%;不经过原球茎诱导直接形成丛生芽,对其进行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l/L+椰汁(CM)100ml/L;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花宝一号(HyponexNo.1)

300ml/L+6-BA 0.3ml/L+NAA1.5ml/L+CM100ml/L。

4.3发展前景

当我们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一种全新的育苗技术,通过计算机对环境的精确模拟,为植物离体材料的发育创造了最佳的温光气热营养激素环境,从而使植物的全息性得到尽快地表达,以实现种苗的快速成苗与几何倍增,这就是植物非试管克隆新技术,它有别于传统的扦插嫁接,又有别于现代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同时又是对传统与现代各种育苗技术之集成与发展,它既有传统育苗的易操作性,又有现代育苗的高效性,也就是说它克服了传统育苗的季节限制与现代育苗的操作繁琐及高成本弊端,而开发成功的一项全新育苗技术。

开拓组织培养苗市场, 大量快繁木本观赏植物, 应用于城市绿化, 美化人们的生活, 这是我国观赏植物离体快繁的主要趋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上主要用于育种和良种繁殖,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脱毒和快繁以及种质的保存等,可见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对于农作物苗木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些农作物或是花卉植物等因长期的栽培和种植,植物体内被侵染携带病毒、种性退化现在能利用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方法开发出的植物

脱毒新品种有马铃薯、甘薯、生姜、大蒜、草莓、罗汉果、棕榈、剑麻、香蕉、甘蔗以及花卉植物等几百种再生植株。目前这种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前景及范围非常广阔。

5结论

本文对植物离体快繁的研究概况作了简要介绍,比较详细地综述了植物快繁技术和方法,并对快繁的应用前景作了较详尽的分析。这对植物繁技术的探讨研究过程和最新发展动态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其深入研究也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重点研究探讨了快繁技术的技术程序以及一些问题的讨论。让我们对植物快繁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植物快繁问题的讨论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农业经济作物苗木生产、品种、病毒病严重等相关问题。有利于植物离体快繁的技术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修订本.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朱德蔚.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邱运亮.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山茶的价值及其应用

海南大学 观赏花卉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花卉资源与应用 姓名:胡高志 学号:20130203310075 班级:花卉(2)班 完成日期:2016.01.18 园艺园林学院

中国传统花卉资源与应用 ——山茶的价值及其应用 摘要山茶植株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景观设计中运用较多的植物类型,具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等。山茶油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以及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理活性。 关键词山茶花,观赏价值,园林应用价值,山茶油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为山茶科( 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 L.)的重要园林观赏植物。山茶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叶色浓绿而有光泽,四季长青,花朵大,花色美,品种繁多。该属植物的种子均含油脂,除作食用油外还是重要的工业用油;山茶果的果皮含鞣质,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山茶花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其叶含有花黄素、茶碱、可可碱、咖啡碱、皂试、茶试和油酸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山茶油又称为茶籽油、茶树油、茶油等。据张宏达2013年在《Thea-A Section of Beveragial Tea-Trees of the Genus Camellia》对茶树分类系统的描述,油茶属于山茶亚属油茶组,其种子称为茶子心,种子的脂肪油称茶油,榨去脂肪油的渣滓称茶子饼,花称茶子木花,根皮称油茶根皮,均收载为药,其中茶油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山茶属物种的地理分布 山茶属的植株分布在我国滇、桂、粤等3省(区)北回归线两侧,这3省(区)拥有80% 以上的品种,特有种超过150种。由北回归线向北,山茶属在川、黔、湘、赣也得以发展,但特有种较少;再向北,该属种类迅速减少,大致却步于秦岭地区。由中心向南,除了与我国紧邻的越南有20余种外,老挝、泰国都不超过5种。横向上,山茶属植物由中心向西、向东迅速减少,向西至缅甸8种、我国西藏2种,向东至我国福建14种、日本4种。不难看出,我国所拥有的种类最多。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综述 黄新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2009级生物技术一班) 摘要:植物快繁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育苗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新农业技术。运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为植物创造最为适宜的温、光、气、热、营养、激素环境,使植物的生理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植物的生根基因尽快表达,从而实现植物的快速生根。它的推广应用将会带来一次全新的育苗革命。本文简要介绍植物快繁技术程序、相关培养技术以及植物快繁相关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植物离体快繁、愈伤组织、不定芽增殖、腋芽增殖、愈伤组织增殖、体细胞胚增殖、玻璃化问题、褐化问题、应用前景 1植物离体快繁概况 1.1研究简史 离体微繁殖技术的应用,首先应归功于Morel,他在1960年首先建立了兰花离体繁殖的方法(原球茎繁殖)。目前已有近400种植物的离体繁殖已获得成功,其中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花卉(如兰花、菊花、石竹)、果树(草莓、无籽西瓜、葡萄)、经济作物(马铃薯、甘蔗)、林木(桉树、杨树)均已在种苗生产上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快速繁殖植物的种类达443种之多荷兰是试管苗的生产王国 1.2植物离体快繁的定义 快速繁殖(rapid clone propagation):也叫离体繁殖(in vitro

propagation)、微体繁殖(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于人工培养基中,并辅以人工控制环境,使其生长出完整植株的繁殖技术。 追究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发展简史,在11世纪就出现的热处理脱毒法,最早解决一些作物的病毒病害问题[1]。本世纪50年代发展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脱毒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现在植物的脱毒技术有多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三种:热处理法、茎尖培养脱毒法、抗病毒药剂法,将不同的方法相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好。它们的脱毒原理各不相同。 2植物离体快繁的技术程序 无菌材料的建立芽苗的增殖生根及移苗 2.1无菌材料的建立 (1)初代培养:取材消毒接种培养 (2)外植体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问题: a)繁殖对象的品种典型性。 b)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特点。尽可能取自然繁殖器官的适当 部位作外植体, c)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和大小、生理状态。 2.2芽苗的增殖 增值方式:不定芽增殖、腋芽增殖、愈伤组织增殖、体细胞胚增殖 2.2.1不定芽增殖 a)不定芽:从现存的芽以外的任何器官、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形 成的芽称之为不定芽。 b)特点:繁殖系数高、遗传稳定性较好、继代次数有限 c)注意事项:激素浓度不能过高;避免使用2,4-D等活性强的生长素, 以减少变异发生。 2.2.2腋芽增殖 腋芽进行离体培养时可不断生长,逐渐形成芽丛,反复切割和转移可不

山茶的价值和其应用

山茶的价值及其应用 摘要山茶植株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景观设计中运用较多的植物类型,具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等。山茶油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以及降血脂、降血 糖等药理活性。 关键词山茶花,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山茶油 Camellia medicinal and ornamental value Abstract Camellia plants is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o use more types of plant, with high ornamental and medicinal value, and camellia oil has antimicrobial, antitumor and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ypoglycemic,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Key words Camellia, ornamental value, medicinal value, camellia oil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为山茶科 ( Theaceae )山茶属 (Camellia L.)的重要园林观赏植物。山茶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叶色浓绿而有光泽,四季长青,花朵大,花色美,品种繁多(赵克跃,2013)。该属植物的种子均含油脂,除作食用油外还是重要的工业用油;山茶果的果皮含鞣质,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山茶花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其叶含有花黄素、茶碱、可可碱、咖啡碱、皂试、茶试和油酸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王仲朗等,1994)。 山茶油又称为茶籽油、茶树油、茶油等。据张宏达2013年在《Thea-A Section of Beveragial Tea-Trees of the Genus Camellia》对茶树分类系统的描述,油茶属于山茶亚属油茶组,其种子称为茶子心,种子的脂肪油称茶油,榨去脂肪油的渣滓称茶子饼,花称茶子木花,根皮称油茶根皮,均收载为药,其中茶油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毛方华等,2010)。 1山茶属物种的地理分布 山茶属的植株分布在我国滇、桂、粤等3省(区)北回归线两侧,这3省(区)拥有80% 以上的品种,特有种超过150种。由北回归线向北,山茶属在川、黔、湘、赣也得以发展,但

植物科属分类汇总

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裸子植物门杉科北美红杉属:北美红杉水杉属:水杉水杉属:池杉三尖杉科 三尖杉属:三尖杉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红豆杉 罗汉松科 长叶竹柏 罗汉松属:罗汉松柏科 圆柏属:圆柏扁柏属:日本扁柏侧柏属:侧柏刺柏属:刺柏松科金钱松属:金钱松松属:华山松,黑松,油松,火炬松,,红松,马尾松雪松属:雪松云杉属:云杉银杏科银杏 二.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一)离瓣花亚纲 1. 桑科( Moraceae ):桑属:桑榕属:小叶榕,薜荔大麻属:大麻构属:构树 2.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细辛属:细辛马兜铃属:马兜铃 3. 蓼科( Polygonaceae) 大黄属: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蓼属:何首乌,虎杖,红蓼,拳参,水蓼 酸模属:羊蹄 荞麦属:荞麦 4. 苋科( Amaranthaceae) 牛膝属:牛膝,土牛膝杯苋属:川牛膝青藓属:鸡冠花,青葙 5.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 石竹属:瞿麦,石竹繁缕属:银柴胡麦蓝菜属:麦蓝菜 6.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莲属:莲芡属:芡实 7. 毛茛科(Ranunculaceae),如牡丹 乌头属:乌头,北乌头,黄花乌头铁线莲属:威灵仙,棉团铁线莲黄连属:黄连 白头翁属:白头翁 升麻属:升麻 8. 芍药科( Paeoniaceae) 芍药属:芍药,川赤芍,草芍药, 牡丹 9.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小檗属:豪猪

刺,黄芦木淫羊藿属:三枝九叶草,淫羊藿, 阔叶十大功劳 鬼臼属:六角莲 南天竹属:南天竹 10.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木兰属:厚朴,凹叶厚朴,玉兰五味子属:五味子南五味子属:南五味子 11. 樟科( Lauraceae) 樟属:肉桂樟, 山胡椒属:乌药 木子属:山鸡椒 12. 罂粟科( Papaveracea)e 罂粟属:罂粟 紫堇属:延胡索白屈菜属:白屈菜 13.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 菘蓝属:菘蓝白芥属:白芥芸苔属:芥菜

园艺概论

园艺概论 第1——3章 名词解释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学科。 园艺学分类法:是根据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园艺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状或依据栽培方法相近的原则而进行的分类方法。 植物学分类方法:是依据园艺植物的起源、进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类的方法。 插花艺术:以剪切下的植物枝、叶、花、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加工(构思、造型、设色等),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得花卉艺术品,称为插花艺术。 ?栽培品种: 1:园艺植物泛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 2:东方市插花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为插花为代表。 3:园艺植物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和园艺学分类法)。 4:园艺植物(果树)按叶生长期的特性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 5:西方式插花主要分(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 6:列举布置花坛、垂直绿化和行道树常用的园艺植物3——5种。 答:银杏、栾树、红叶石楠和木槿。 ?1:常用的彩叶植物、观花植物、藤本植物种类、主要特征及其应用(3——5种) 彩叶植物: 观花植物:白玉兰,梅花,菊花等。 藤本植物: 2:园艺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答:(1)园艺产品是生活的必需品; (2)园艺植物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身心健康、改善精神风貌; (3)园艺产品时加工业的原材料; (4)园艺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插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境物和谐; (2)色彩协调; (3)构图完善; (4)讲究韵律 4:插画色彩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地写真,又是对自然地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 (2)木本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

植物科属分类汇总

植物科属种分类 一.裸子植物门 杉科 北美红杉属:北美红杉 水杉属:水杉 水杉属:池杉 三尖杉科 三尖杉属:三尖杉 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红豆杉 罗汉松科 长叶竹柏 罗汉松属:罗汉松 柏科 圆柏属:圆柏 扁柏属:日本扁柏 侧柏属:侧柏 刺柏属:刺柏 松科 金钱松属:金钱松 松属:华山松,黑松,油松,火炬松, ,红松,马尾松 雪松属:雪松 云杉属:云杉 银杏科 银杏 二.被子植物门 一.双子叶植物纲 (一)离瓣花亚纲 1.桑科(Moraceae): 桑属:桑 榕属:小叶榕,薜荔 大麻属:大麻 构属:构树 2.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细辛属:细辛 马兜铃属:马兜铃 3.蓼科(Polygonaceae) 大黄属: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蓼属:何首乌,虎杖,红蓼,拳参,水蓼

酸模属:羊蹄 荞麦属:荞麦 4.苋科(Amaranthaceae) 牛膝属:牛膝,土牛膝 杯苋属:川牛膝 青藓属:鸡冠花,青葙 5.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石竹属:瞿麦,石竹 繁缕属:银柴胡 麦蓝菜属:麦蓝菜 6.睡莲科(Nymphaeaceae) 莲属:莲 芡属:芡实 7.毛茛科(Ranunculaceae),如牡丹乌头属:乌头,北乌头,黄花乌头铁线莲属:威灵仙,棉团铁线莲 黄连属:黄连 白头翁属:白头翁 升麻属:升麻 8.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属:芍药,川赤芍,草芍药,牡丹 9.小檗科(Berberidaceae) 小檗属:豪猪刺,黄芦木 淫羊藿属:三枝九叶草,淫羊藿,阔叶十大功劳 鬼臼属:六角莲 南天竹属:南天竹 10.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属:厚朴,凹叶厚朴,玉兰 五味子属:五味子 南五味子属:南五味子 11.樟科(Lauraceae) 樟属:肉桂樟, 山胡椒属:乌药 木姜子属:山鸡椒 12.罂粟科(Papaveraceae) 罂粟属:罂粟 紫堇属:延胡索 白屈菜属:白屈菜 13.十字花科(Cruciferae) 菘蓝属:菘蓝 白芥属:白芥 芸苔属:芥菜

园艺学概论

《园艺学概论》,程智慧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S6/74=2 第01页一、园艺产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05页二、园艺生产的意义 第06页三、园艺的历史和发展 第10页第一章园艺植物分类 第10页第一节植物学分类 第15页第二节栽培学分类 第15页一、果树栽培学分类 第16页二、蔬菜栽培学分类 第17页三、观赏植物栽培学分类 第17页第三节生态学分类 第17页一、观赏植物生态学分类 第19页二、果树生态学分类 第20页三、蔬菜生态学分类 第22页第二章园艺植物生物学 第22页第一节园艺植物的器官形态与结构 第22页一、园艺植物的根系 第24页二、园艺植物的茎 第27页三、园艺植物的叶 第29页四、园艺植物的花 第30页五、园艺植物的果实 第30页六、园艺植物的种子 第31页第二节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第33页二、园艺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第37页三、园艺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39页四、园艺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第40页第三节园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45页第三章园艺植物品种改良 第63页第四章园田规划及园艺设施 第68页第二节园艺设施 第69页一、园艺设施的类型 第84页三、园艺设施的利用 第87页第五章园艺生产基本技术 第87页第一节园艺植物的繁殖 第107页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栽植 第110页第三节园艺植物的肥水管理第110页一、园艺植物施肥 第114页二、园艺植物灌水与排水 第117页第四节园艺植物整形与修剪第125页第五节园艺植物病虫草害防治 第125页一、园艺植物的主要病害第126页二、园艺植物的主要虫害 第128页三、园艺植物的草害 第129页四、园艺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第134页第六章果树园艺 第183页第七章蔬菜园艺 第253页第八章观赏园艺 第301页第九章茶园艺 第302页第二节茶树生物学特性 第302页一、植物学特征 第325页第十章园艺产品及采后处理 第325页第一节园艺产品质量安全 第326页第二节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和 采后病害 第326页一、园艺产品采后生理 第329页二、园艺产品采后病害 第331页第三节园艺产品商品处理 第334页第四节园艺产品贮藏技术 《园艺植物研究法》廖明安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S688/30 第001页一、园艺植物研究法的内涵 第002页二、园艺业的发展趋势 第003页三、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意义 与任务 第004页第一章园艺植物科学试验研究 概述 第004页第一节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 的概念与分类 第006页第二节园艺植物科学试验研 究特点 第007页第三节园艺植物科学试验研 究方法 第010页二、试验研究方法 第011页三、实验室实验法 第14页第四节园艺植物科学试验研究 程序 第020页三、制订研究方案 第025页第二章园艺植物试验设计技 术 第027页三、园艺植物试验种类 第029页四、园艺植物试验的基本要求 第071页第三章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 调查 第071页第一节蔬菜植物的生物学特 性调查 第071页一、蔬菜植物的物候期调查 第073页二、蔬菜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调 查 第075页三、蔬菜植物各器官的调查 第087页四、蔬菜产品器官形成的研究 方法 第102页第三节观赏植物生物学特性 调查 第103页一、观赏植物的物候期调查 第106页二、观赏植物各器官的调查 第135页第五章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 究 第135页第一节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 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135页一、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 第136页二、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第137页三、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138页第二节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 描述、评价和分类 第138页一、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描述和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139页二、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 研究 第139页第三节孢粉学分析研究 第139页一、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花粉的研究方法 第146页第四节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染 色体水平的鉴定 第150页七、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 第150页第五节同工酶和分子标记技术 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第150页一、同工酶在园艺植物种质资 源研究中的应用 第151页二、分子标记技术在园艺植物 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第153页第六章园艺植物砧木研究 第153页第一节砧木的选择研究 第165页第三节砧木与接穗相互关系 的研究 第169页第四节砧木抗逆性的研究 第169页一、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 第178页第七章园艺植物土肥水管理 试验 第178页一、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物学 表现及适应性 第180页二、土壤改良研究是园艺植物 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181页三、根际微域环境研究 第193页一、研究任务 第196页第八章园艺植物整形修剪试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第一节概述 地球上的植物有40多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0多万种,归属300多个科,绝大多数的科含有园艺植物。据统计,全世界果树(含野生果树)大约有60科,2800多种,其中较重要的果树有300多种,主要栽培的有近70种;蔬菜约有30多科,200余种,我国栽培的蔬菜有100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40~50种;观赏植物远多于果树和蔬菜的种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增加。 一些含重要园艺植物的科及园艺植物(种)。 不论从研究和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总体上来说,园艺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分类体系,一是科学分类法,即用植物学专业术语描述其性状特点和用世界上统一的拉丁学名命名,二是实用分类法,即除尽量参考植物学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按照从有利于生产管理、有利于营销等角度考虑,将用途或生产等方面相同或比较接近的归为一类,例如园艺植物分为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就是按照用途来进行实用分类的。实用分类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人们应用,在分类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去考虑植物本身的特点,而实用分类法往往会出现一些交叉现象,比如银

杏,其种子可供食用,其树型挺拔、叶型奇特,而且其叶片有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因此既是果树,又是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再比如百合和藕(荷花)既是观花植物,又是蔬菜植物。另外,实用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覆盖较全面时分出的类别太多,不便于识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将某些植物归为其他类,而这一类中个体间特点各异,实际上还是没有全面地归类。 第二节植物学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植物学分类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范畴,其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 传统的植物学分类是借助形态学、解剖学的证据,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学分类可借助的资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孢粉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数量分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料。植物学分类可以使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植物科、属、种间在形态、生理上的关系,以及在遗传和系统发育上的亲缘关系,对指导园艺植物育种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学分类的等级

软枣猕猴桃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

软枣猕猴桃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 以野生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eh.)枝条萌发的腋芽、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软枣猕猴桃的启动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培养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探讨了外植体的灭菌时间,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浓度,继代周期及次数,移栽基质等对软枣猕猴桃离体快繁的影响,为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结果表明:1.以枝条萌发的腋芽、顶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用0.05%的升汞对外植体进行不同时间的灭菌,腋芽和顶芽的最佳灭菌时间为4min,茎段的最 佳灭菌时间为6min。2.在启动培养过程中,茎段腋芽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 MS+2.0mg/L6-BA+0.1mg/L IBA,萌芽率最高为92.37%,萌芽数量3.43,芽较粗壮,叶色浓绿。 顶芽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1.5mg/L 6-BA+0.25mg/L IBA,启动率为96.19%。 3.采用丛生芽增殖途径和茎段扦插增殖途径对组培苗进行继代增殖培养。 在丛生芽增殖途径中,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 6-BA+0.2mg/L IBA,增殖系数最高为4.69,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有光泽。在茎段扦插增殖途径中,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2.0mg/L 6-BA+0.3mg/L IBA。 茎粗壮,株高6.0-7.0cm。增殖系数可达到7.28。 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最佳的继代周期为40d,增殖系数为4.72,继代次数不宜超过6次。定植株数为每瓶9株,增殖系数最高为4.67。 组培苗生长健壮,长势一致,茎坚韧,粗壮。4.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生长调节剂2.0mg/L 6-BA、0.2mg/L IBA和30g/L蔗糖为最佳的壮苗培养基。 丛生芽长势一致且健壮,叶色浓绿,叶片大且平展。利于下一步的生根培养试

山茶属植物的经济意义分析探究

山茶属植物的经济意义分析探究 一、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C.sinensis和普洱茶 C.sinensisVar.assamica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到xx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产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积为16.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4.7%,年产量6.41万吨,占全国11.5%,居全国第四位,茶农120万户,年产值6.2亿元,加工产值4.2亿元,是农村的重要产业,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省内分布的许多民族都有制茶、饮茶的习俗,值得大力开发、挖掘。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关于对茶叶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关神农氏的传说"神农为民尝百草遇七 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为药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成书的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已有了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在三国时代(公元222~280年),茶已开始成为日常的嗜好饮

料。到了唐朝时,茶已相当普及,唐朝元年陆羽所著《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陆羽也被人尊为"茶圣"。 关于茶的原产地有种种说法,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茶出自西藏高原的东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带,最早被看成是一种药茶,后来,逐渐繁殖到内地,一是顺黄河而下,二是顺长江而下,到公元3世纪,已普及到民间成为嗜好品了。进入公元8世纪,茶叶已成为农家的专业或副业而大面积种植起来。公元8世纪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侣引入日本,17世纪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1788年传到印度;1869年进入斯里兰卡,1833年已广泛地被移植到俄罗斯等国家。在云南,有一条始于唐代,从云南西部经西藏、印度到中亚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西南与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茶也一直是内地与西藏地区的大宗贸易货物。 与茶叶近缘的同组(TheaSection)野生种类,据载共有12种,5变种,大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其中不少种类当地百姓长期采制作茶饮,如贵州普百县的"炒青茶"为四球茶(C.tetracoca)云南文山、红河一带的"苦茶"为厚轴茶,凤庆、大理一带的"野?quot;"感通茶"为大理茶C.taliensis(C.irrawardiensis),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云南时,就曾记录为"感通茶"的采制工艺。 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内含物主要有维生素、蛋白质、咖啡因、茶碱、茶多酚、单宁、挥发油等,其中茶碱、茶多酚有强心利尿作用,咖啡因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过量摄入对健康不利,目前

园艺植物研究法详细考试复习资料

《园艺植物研究法》 考试复习资料 A 名词解释 1、园艺(Horticulture):指园艺生产即种植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的技能和艺术,可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2、科学(Scientia, Science):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或学问,是世界观、社会意识、人类经验总结、技术预测、人类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有关客观世界规律及其改造途径的学问。 科学的基本组成成分—① 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包括人的理论、思想和方法)。② 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如书刊、杂志或其它信息资料)。③ 工具(仪器):仪器设备、各种原材料及用品等。 3、技术(Technology):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它方面的操作技巧,是可以买卖的物品和方法。 4、研究(Research—advanced study of a subject so as to learn new facts or scientific laws):对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进行探索性的考察。科学研究:就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新知识的探求。 5、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直接感受观察对象提供的信息过程。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得感性材料最起始的手段,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必要步骤,各门学科都要用到它。观察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有人说“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 6、调查总结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条件(如自然和人文条件),通过系统调查,总结规律,提出措施或技术的方法叫调查总结研究法。 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对果树本身、栽培技术、生产效果等进行系统调查、观测、记载,并根据结果进行概括总结、综合分析,以探索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等,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7、田间试验法:指在大田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人为的处理与控制,以差异对比法的基础,以果树本身作为指示者进行一系列处理、观察、比较,来客观评定不同处理的效果与反应。 8、实验室实验:在完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果树本身和生产栽培的各种问题,从中找出规律。 9、植株类型(株型):在一定立地条件下,植株与其环境长期适应所形成的植株营养水平与结构类型。 10、树势:指果树生长势的强弱或果树生长发育状况的好坏。它是用新梢年长量和其它指标来表达的,用生长和结果的关系不划分的。四级:旺—壮—中—弱;三至五级:强—中强—中—中弱—弱 11、叶面积系数:叶面积总和/取样的土地面积 12、产量:分为生物学产量、果实产量、市场产量、可利用产量、经济产量。 (1)生物学产量:从栽植到砍伐时的单位面积上的干物质量 (2)果实产量:生产期间的鲜果总量 (3)市场产量:按贸易等级和大小划分的有上市能力的果实量 (4)可利用产量:上市产量中可作为加工的那部分产量 (5)经济产量:一年生产经济器官的数量叫经济产量。 13、经济产量:一年生产经济器官的数量叫经济产量。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光合产量-消耗) ×经济系数=[(光合面积× 光合时间× 光合能力)-消耗] ×经济系数 14、果树营养诊断:就是从果树长相、物质种类和数量、植株形态来判断在各种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和创造高产、稳产、优质所需物质的程度和反应,即通过各种方法调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是处于缺乏、适当或过剩,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15、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指试验研究工作开展之前,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结 合园艺植物的特点和实验的实际条件来对试验做全面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出合理的实验计划。 16、实验方案:指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而拟定的进行互相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它是整个实验工作的核心部分。 17、科技论文:又叫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论文和技术试验报告的总称,是科技人员以文字形式总结成果、发展理论和阐明学术观点的论理性文章。

浅析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的问1

目录 绪论 (1) 1. 离体快繁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防治措施 (1) 1.1 污染问题 (2) 1.1.1 污染的来源 (2) 2.1.2 污染的防治措施 (2) 1.2 褐变问题 (3) 1.2.1 褐变的原因 (4) 1.2.2 克服外植体褐变的措施 (4) 1.3 玻璃化问题 (4) 1.3.1 玻璃化发生的原因 (4) 1.3.2控制组培苗玻璃化的措施 (5) 1.4 遗传稳定性 (5) 1.4.1 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 (6) 1.4.2 提高遗传稳定性,减少变异的措施 (5) 1.5 黄化问题 (5) 1.5.1 黄化原因 (6) 2. 离体快繁的前景与探讨 (6) 2.2适应现状的需求 (6) 2.3存在问题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浅析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的问题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园艺植物的脱毒和快繁等方面。本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污染、褐变、玻璃化、遗传稳定性、黄化等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离体快繁;污染;褐变;玻璃化;遗传稳定性;黄化 Analysi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lant Vitro Propagation Pick to Plant tissue culture i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 new technolog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has increasingly widely applied in the enviroment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and rapid propagation, etc. Aiming a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often appears the question were analyzed, pollu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genetic stability, such as possible reasons Brow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cuo Key words Propagation in vitro; contamina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genetic stability; etiolation

山茶属植物的经济意义

山茶属植物的经济意义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C.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产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积为16.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4.7%,年产量6.41万吨,占全国11.5%,居全国第四位,茶农120万户,年产值6.2亿元,加工产值4.2亿元,是农村的重要产业,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省内分布的许多民族都有制茶、饮茶的习俗,值得大力开发、挖掘。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关于对茶叶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关神农氏的传说”神农为民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为药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成书的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已有了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在三国时代(公元222~280年),茶已开始成为日常的嗜好饮料。到了唐朝时,茶已相当普及,唐朝元年陆羽所著《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陆羽也被人尊为”茶圣”。 关于茶的原产地有种种说法,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茶出自西藏高原的东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带,最早被看成是一种药茶,后来,逐渐繁殖到内地,一是顺黄河而下,二是顺长江而下,到公元3世纪,已普及到民间成为嗜好品了。进入公元8世纪,茶叶已成为农家的专业或副业而大面积种植起来。公元8世纪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侣引入日本,17世纪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1788年传到印度;1869年进入斯里兰卡,1833年已广泛地被移植到俄罗斯等国家。在云南,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傻瓜克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 繁技术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本站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2008-1-1 18:33:32 植物快繁技术简介 所谓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也就是植物克隆技术,也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全光雾插技术、微材料或微组织扦插育苗技术,喷雾育苗技术、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傻瓜克隆。无论叫做植物快繁还是植物克隆其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的关键是喷雾,十几年前就有权威单位推广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后来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而现今更多被称为植物克隆、傻瓜克隆等时髦词汇。过去开发的喷雾全套设备是机械式,成本高达数万元,且容易锈蚀和损坏,一段时间后就没人再使用,而自从引进以色列微喷(头)技术后,微喷雾问题顺利以低成本形式解决,于是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得以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 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的推广的另一障碍就是自动控制仪的问题,进口的温湿控制设备好用但价格高,所谓的农业智能化计算机系统除了价格更高之外还总是不能成熟,使用起来问题百出,经常造成育苗的失败,笔者使用两年后才不得已开发了国产育苗仪,其低廉

的价格和丰富实用的功能很快被全国同行赏识。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现在的投入只需2000余元,大力推广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利国利民。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起源、应用和进展 植物傻瓜克隆技术是20年前从国外引进,又经过我国众多农业专家花费二十余年时间,逐步完善并成熟运用于规模生产一个系统配套,用于多种经济植物大规模无性快繁产业化生产的实用技术,又称非试管快繁技术、喷雾快繁技术等。此技术是一项崭新经济植物苗木快繁技术体系,它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苗从试管培养基中解放到田间大地,是一场无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一大创举! 该技术育苗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国内外苗木交易市场和经济植物种苗繁殖工程。绿色快繁产业是一个永久性高效益产业,它可以带动制药产业、林纸产业、林草产业、园林绿化等其它产业,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制药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变、无性系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工程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粮食作物、花卉、蔬菜、无公害蔬菜、野生蔬菜、濒危野生植物、果树、山野菜、药用植物、珍稀植物等高效经济植物以及新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植物快繁技术是古今中外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扦插繁

园艺植物分类方法综述 (2)

园艺植物分类方法综述 摘要:学习了园艺植物分类学以后,我对园艺这门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我了解了许多植物的属性,生长环境栽培方法等。园艺即植物园地栽培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栽培、繁育、贮藏加工、营销与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学习这门学科不仅要了解园艺植物的分类,还要学习其他关于园艺的专业课加以辅助,才能更好的进行果树、花卉、蔬菜、茶等园艺植物的分类,而不同的分类标准,种类不同。 关键字:分类学、果树、蔬菜、花卉、茶等分类。 植物分类学时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园艺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使前与“本草学”时期、人为分类系统时期、自然分类系统时期和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植物类群及其亲缘关系,研究各分类群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植物,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而园艺植物分类法主要针对园艺植物而言,园艺植物是指较小规模高度集约化栽培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对于园艺植物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一般分为果树、蔬菜、花卉和茶四大类。而花、果、菜可分别各自进一分类,且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不同的种类,茶一般根据加工分类,代茶饮料则多采用植物学系统分类。 果树:生产供食用的果实、种子或用作砧木的多年生植物。 果树狭义上是指提供鲜食用的果实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广义上来讲,果实或种子可生食加工食用或可做其他果实砧木的木本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均可称之为果树,果实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便于学习研究和栽培管理,必须加以分类。果数的分类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分类方法分述如下: 一、园艺分类法:野果树和栽培果树、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水果和坚果、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二、按叶生长期特性分类: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三、按果树的形态结构及利用特征分类 按果树的形态结构和利用特征又可分六类 仁果类:包括苹果、梨、沙果等。果实主要由子房及花托膨大形成,主要食用部位是花托。 核果类:包括桃、李、杏等。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子房的内中外壁分别形成内中外果皮,可食用部分是中外果皮。 浆果类:包括葡萄、草莓、石榴等。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 柑果类:包括柑橘、甜橙、柠檬等。主要食用内果皮。 坚果类:包括核桃、山核桃、板栗等。可食用部分为种子。 复果类:包括树菠萝、番荔枝等。 四、按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寒带果树、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热带果树、纯热带果树。 五、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 六、按生长习性分类 乔木果树:有明显主干,树体高大或较高大,如椰子、核桃等。 灌木果树:丛生或几个矮小的主干,如石榴、无花果等。 藤本(蔓生)果树:这类果树的枝干称藤或蔓,树不能直立,依靠缠绕或攀援

离体快繁

第三章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和脱毒培养技术 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一、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概念及其意义 1 概念 离体无性繁殖: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又称“离体繁殖,快速无性繁殖、微型繁殖”。 试管苗:由离体无性繁殖获得的植株称试管苗。 无性系:指有同一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 2 应用 (1)用来加速难繁殖和繁殖速度慢的植物的繁殖。 (2)无病毒苗木的繁殖。 (3)用于某些杂合园艺植物的繁殖。 (4)用于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 二、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的特点 1 优点 (1)首先体现在一个“快”字上。 (2)可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大自然的干扰 (3)快速培养脱毒苗。 2局限性 (1)一些植物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的某些环节还没有突破。 (2)要对其成本、技术等进行估算。 (3)随继代次数增多,培养材料的分化能力下降。 三、离体无性繁殖中器官的发生形式 1 不定芽型 2器官型 3器官发生型 4类胚体发生型 5原球茎型 四、离体无性繁殖的程序 ?无菌母株的制备 ?茎芽的增殖 ?诱导生根 ?炼苗 ?再生植株的鉴定 五、植物组织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褐变 (1)褐变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2)克服褐变的方法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幼嫩材料、春季取材) 改善营养条件(连续培养)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附加物 2污染 (1)特点: 细菌污染的特点 在培养材料附近出现黏液状菌斑,一般接种1-2天一5可发现。特别应注意一种呈乳白色的细菌污染,这种细菌为芽孢杆菌,外被荚膜,耐高温,一般灭菌剂难以杀死,可随培养材料、用具传播,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也可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发现及时淘汰,并对用过的器具严格高温灭菌。 真菌污染的特点 培养基上长霉,一般接种3-5天就可先,霉的颜色有黑、白、黄等,真菌污染的特点是污染部分有不同颜色的霉菌,接种3天,有时多达10天才能表现。 (2)克服方法: ?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培养基及各种器具清洁灭菌不彻底 ?人为因素 ?超净工作区被污染 ?环境不清洁 3玻璃化 (1)玻璃化 玻璃化: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茎、叶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2)克服方法 ?增加固体琼脂浓度,使细胞吸水受到阻碍。 ?提高培养基中的C、N比。 ?控制温度,增加自然光照。 ?附加一些物质 第二节、植物的脱毒技术 一、病毒的特性及其侵染 1病毒的特性 2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3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1)分生组织中无微管系统,病毒不易移动。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很强,有竞争状态,抑制了病毒的复制。(3)在分生组织中存在高水平的内源激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二、脱毒的方法 1物理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