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08资源05班

姓名:张小林

指导老师:陈希泉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工程系

二0 0九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4

①、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②、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及各项工作的安排。

第二章:地层 6

①、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②、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8

①、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②、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③、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④、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14 第五章:结束语 16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

松岭峪地区A-Aˊ、B-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 前言

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

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亦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

1、实习用图。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松岭峪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即西南部地势较高,北东方向地势较低。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800-1000m。南东方向的松岭峪海拔约600m.该地区河流较为发育,由北西至南东呈网状遍布于各个地区,支流较多,故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且以水上运输为主,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三、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及工作量情况

1、实习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教师带领学生综合读图、学生将地质图着色。

下午:教师讲解编制构造纲要图的方法和地质剖面图

的要求细节

第二天整天:学生个人熟悉地质资料,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

答,学生个人编制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第三天上午:同上

下午:教师讲解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提纲

晚上:老师解答疑难问题

第四、五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并与第

五天晚上提交完整、整洁地质构造报告。

2、工作量情况。

1、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

一幅;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00).

2、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第二章:地层

松岭峪地区地层出露不太完整,有很多地层缺失,主要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区内图中所涉及的年代地层单位有14个,其地层岩性及分布如下表格:

松岭峪地区地层简表

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三章:地质构造

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Pz约为543Ma)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Ⅰ、松岭峪地区构造特征概述。

松岭峪地区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褶皱和断层的走向大体一致,为北北-西方向。

褶皱构造: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

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五大断层(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断层F1、范村-陈村的逆断层F2、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区内构造层:根据角度不整合(三个角度不整合),全区可分为四大构造层,分别为Z、∈1、∈2﹢3、O1构造层;D1、D2、C1、C2、T1构造层;E1、E2、E3、N构造层;Q构造层。

Ⅱ、松岭峪地区中的褶皱构造。

①.松岭背斜

分布在松岭一带,中间高两边底,呈ES20-35°延伸,长约为10km,宽约为4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5: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穹隆构造。

②.彩云岭背斜

分布在彩云岭-白玉山一带,呈ES30-40°延伸,长约为14km,宽约为2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5°),且两翼倾角不相等,一翼约为40°,另一翼

约为70°,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大于3:1(7: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短轴褶皱。

③.红石崖向斜

分布在红石崖一带,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1、E2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E2,两翼地层为E1,即中新两老,所以为向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8°),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又可以说是平缓褶皱。

④.范村背斜

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Z,两翼地层为∈1、∈2﹢,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8°),且两翼倾角不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由于有断层的⑤.毛村向斜

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O1、∈1、∈2﹢3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为O1,两翼地层为∈1、∈2﹢3,一翼有部分地层被喷出的岩浆岩侵入,翼部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岩体裸露在原地岩块之上,构成一个小型飞来峰。

⑥.一些小褶皱

小型褶皱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云岭山、黄村、白玉山一带。

Ⅲ、松岭峪地区中的断裂构造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①. 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该断层西起古新统,经过彩云岭背斜,东被金沟的花岗岩切断,其西端延伸到图外。断层中间被两个后期形成的小断层切断,断层总体走向ES20-40°。图内断层延伸长达15km以上。断层倾向南,倾角在30°-50°之间,两盘岩层的产状受到断层的影响显著。北盘地层发生倒转,导致中间地层变陡,中间有一部分断层被后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切断。断层形成在E1-T1之间,使C2地层推掩在T1地层之上,且该断层切穿彩云岭背斜,导致彩云岭背斜的一翼地层发生倒转,北盘地层上升(上盘),使该背斜的核部变宽、变老。可以说明该断层形成在褶皱后期,是燕山运动南北向挤压而形成的。

②. 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分布在陈村-范村-毛村一带,切穿范村背斜和毛村向斜的一翼,从东向北所经过的地层依次有Z、∈1、∈2﹢3、O1,其两端皆延伸到图外,断层的走向为ES30-50°,倾角约为24°,该断层形成于O1之后。图中只有上盘的岩层产状受到断层的影响,使上盘地层发生倒转上升,从而导致范村背斜的核部变宽、变老。可以说明该断层是在褶皱后期产生的。

③. 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该断层北起刘村,穿过任村,延伸到图外,所穿过的地层只有震旦系(Z),北端被后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切断。断层的走向为ES35-45°,倾向约为28°,形成于花岗岩体(r)和震旦系(Z)之前,辉长岩体(v)之后。

④. 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图内断层分布在刘村与任村之间的震旦系地层,并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断层的走向为ES25-35°,倾向约为25°,与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非常相似,只是形成时间较晚,该断层形成在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之后,形成在辉长岩体(v)之前。

⑤. 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该断层分布在离洪村为1公里左右,其一端延伸到图外,中间被两个后期形成的小断层切断,造成各段断层的走向不一致,上端走向为ES45-50°,中断走向为ES15-20°,下端走向比中断走向更平缓。断层发育很晚,形成于古新统(E1)之后。

⑥、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中、小型断层在松岭背斜的两翼非常的发育,造成好多地层破碎带,并使松岭背斜的核部变大。在彩云岭背斜也有发育,但发育不太不完整。有些断层为平移断层(松岭背斜左上角断层),大部分为正断层或逆断层,走向大致为南偏东方向,且形成时间很晚。

Ⅳ、松岭峪地区中的岩浆岩构造与变质岩构造。

区内总体岩浆岩出露较少,主要有燕山期花岗岩体(r)喷发、花岗闪长岩体、和辉长岩体。

燕山期花岗岩(r),主要分布在金钩、刘村以西、松岭背斜的核部等地方。金钩地区的花岗岩体裸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刘村以西的花岗岩体裸露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辉长岩之后;松岭背斜核部的花岗岩侵入在花岗闪长岩体的上面,裸露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边的花岗闪长岩体之后。

花岗闪长岩体(r﹠),分布在彩云岭背斜、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一带,裸露的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与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体一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辉长岩体(v),分布在丁村与刘村一带,裸露的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丁村的辉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时代很晚,形成在寒武系(Z)与震旦系之间(∈1);刘村的辉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第四章:构造发展简史

松岭峪地区构造发展简史:该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地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下,经历了多次不同规模的构造运动。根据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可将松岭峪地区划分为四个构造层。根据各种地质构造形成的机理模式和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大地构造在全球地质应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的基本特征,现将其构造发展史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构造层:该构造层包括地层有震旦系(Z)、下寒武统(∈1)、中上寒武统(∈2﹢3)、下奥陶统(O1),此时为中国的古浪运动时期,对应加里东阶段,该时期地壳缓慢下降,接受沉积,逐渐形成震旦系(Z)、下寒武统(∈1)、中上寒武统(∈2﹢3)、下奥陶统(O1)地层,他们之间属于整合接触关系。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受中国古浪运动构造作用的影响,该地层发生多次弯曲,形成复背斜构造,走向约为ES40°,主应力方向也大致为ES40°方向。随着应力的逐渐作用,一条逆掩断层和两条正断层开始发育,之后地壳开始慢慢抬升,部分早期沉积的地层开始遭受风化剥蚀。

第二构造层:该构造层所包括的地层有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中石炭统(C2)、下三叠统(T1),此时属

于中国的天山运动和印支运动时期,对应印支海西阶段。该时期地壳缓慢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地层,由于地壳的上升,使上泥盆统(D3)地层遭到剥蚀,从而造成上泥盆统(D3)地层的缺失;地壳又开始缓慢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下石炭统(C1)、中石炭统(C2)、上石炭统(C3)地层,又因为地壳的再次上升,使上石炭统(C3)地层遭受剥蚀,造成上石炭统(C3)地层,最后地壳又开始接受下三叠统(T1)地层的沉积。造成该构造层中有两个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地层由于在地质构造作用下,发生多级弯曲,形成各种褶皱和断层。随着地质应力的逐渐作用,该地区大部分的褶皱和断层都在这个时期开始发育形成的,同时又有酸性岩浆在地球内部的影响下沿着断层和褶皱的核部等地层相对薄弱地带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成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之后地壳又开始缓慢的上升,遭受风化剥蚀。

第三构造层:该构造层包括的地层有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新近系(N), 此时为中国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对应燕山阶段和喜马拉雅阶段。该时期地壳缓慢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新近系(N)地层,但由于在接受始新统(E2)地层沉积的同时,地壳发生了上升,导致始新统(E2)地层很薄,再地壳再下降,接受渐新统(E3)地层的沉积,地层之间由于没有地层的缺失呈整合接触,之后在各种地壳作用下,地层发生各种弯曲,形成各种小褶皱。

第四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河流发育的松岭峪和赵村,此构造层只含有第四系(Q)地层,此时属于中国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对应于喜马拉雅阶段后期。地壳由于缓慢下降,接受沉积,形成第四系(Q)地层。

第五章:结束语

通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奋战,终于完成了松岭峪地区地质图的上色、构造纲要图、两幅剖面图及该地区的综合实习报告。在这一个星期的实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综合地质图的读图、分析图、做剖面图、书写构造发展史以及编制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的方法与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构造地质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培养了自己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精神。但同时也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对构造地质学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及深入了解;对作图还不够熟练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综合实习,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以及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次构造综合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陈希泉老师对我的细心指

导以及各位同学对我的帮助与支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本体工程施工多采用()方法。 A.明挖现浇法 B.明挖预制拼装法 C.盾构 D.顶管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广州大学城的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其全长(),断面尺寸()。 A.16公里,7米*3米 B.16公里,7米*2.8米 C.17.4公里,6米*2.8米 D.17.4公里,7米*2.8米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迄今为止,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速度最快,规划最完整,法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为保证梭鱼湾商务区内远期建设发展,综合管廊内各仓都预留了增容空间,电

力和电信可以增加(),给水和热力管线可以放大()。 A.2倍,1-2级 B.1.5倍,2-3级 C.2.5倍,1-2级 D.3倍,2-3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我国综合管廊的雏形是在以下()城市。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参考其他城市运用PPP模式的成功案例,梭鱼湾商务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A.收费标准区分化机制 B.使用率分担机制 C.社会资本退出机制 D.衡工量值原则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2.在国内综合管廊已建成的城市有()。 A.广州大学城

B.北京中关村西区 C.上海张杨路 D.昆明市昆洛路 E.苏州大学城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3.主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为()。 A.断面大 B.维修管理简单 C.输送量大 D.施工方便 用户答案:[AC] 得分:8.00 4.我国综合管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项目建设投资大 B.建设项目投资模式单一 C.收费定价政策不确定 D.各方认识不足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5.综合管廊日常维护和管理应包括()。 A.防止综合管廊遭受人为破坏 B.保障综合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通讯等设备正常运转 C.建立完善的报警系统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试题

三、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 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 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 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相反) 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岩层产状,地形) 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厚度,产状,地面产状) 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共轭剪切破裂角) 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 22. 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剪裂角)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递进变形) 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背斜,向斜) 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析 针对于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而言,主要是为通过电力以及通讯、给水、制冷和燃气等真空管道的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的进行设置到道路之下相同的一个空间,从而可以形成一个集约化一会科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并且也是有效的去解决了城市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管线进行维修和扩容所导致出现的“蜘蛛网”等方面的问题,十分有效的对城市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对于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也是具有着重要的一个作用。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分类以及结构分析 1.1具体分类研究 在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当中,其设施环节非常多,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其主要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市政管道部分,这一环节当中包括较多的管道,主要包括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管道、原料供应以及运输管道等多个环节,对于给、排水环节就有几种,有工业上的给、排水管道和生活饮用水源给、排水管道等。而原料的供应就包括燃气、,煤气等管道,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运输领域当中就包括地铁,是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重要途径,能够降低地面交通的拥堵。其次,电缆疏通,在地下管廊当中能够有效的实现电缆的连接和管理,其中就包含用电电缆以及通信电缆等,通过在地下管廊当中铺设不同的电缆,能够有效的节约地面空间,还能避免地面上电缆受日晒或其他因素而产生的电路损坏等问题,防止供电或通信系统在运行当中出现的不同故障等。最后,附属设施环节,对于这一环节的内容主要就是地下综合管廊运营以及管理当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保障综合管廊运作的安全性。 1.2具体结构分析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当中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管廊本体结构主要是运用钢筋混凝土来构建的,运用的技术是是现浇方式或预制方式来进行建设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7-06-15T14:59:25.61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4期作者:王栋[导读] 文章将主要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的“生命线”,政府应该加强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随着相关技术和政策是不断推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也将不断完善。文章将主要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06-02 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过去城市建设的短板,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推上风口浪尖。综合管廊的建设与高铁建设并列为重大设施建设内容。综合管廊投资大,需要大量消耗水泥,钢材等“过剩产能”,在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下,不失为一个及其优良的建设项目。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建设超过百年,而在我国最近两年才被广泛的提起。国外的建设经验表明,地下综合管廊确实不失为一种民生工程。但是,不可否认,在目前的热度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不少的“大跃进”嫌疑,管廊建设一窝蜂的建设,不因地制宜,不考虑财政的实际情况大量规划建设的案例不在少数。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时,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城市市政地下管线综合体”,即在城市沿道路或管线走廊建造一个地下连续结构物,将以往直埋的市政管线,例如给水、雨水、污水、供热、电力、通信、燃气、工业等各种管线集中放入其中,并设专门的配套系统,按照实际需求组织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就像建在地下的房子一样,是城市地下管线之家,也称“共同沟”。综合管廊底部距离平均深度超过5米,有的达到8米甚至更宽,其顶部距离地面也有两三米,一般的综合管廊,其管廊仓高有三四米,宽接近8米,在这个管廊中,人和小型机械可以进入廊内作业。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法国和英国是地下管廊的发源地,19世纪法国、德国等国家就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廊。至今,巴黎市区和郊区的综合管廊已经超过两千公里。在地下管廊投融资方面,地下管廊被视为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由于其较强的政府财力,建设费用一般由政府承担。在运营管理方面,建设完成后,政府可以以出租的形式提供给管线单位实现投资的部分回收,出租价格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逐年进行调整,一旦地下建设综合管廊,相关管线单位必须通过共同沟埋设管线,不得再采用传统埋线方法。 2.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结构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综合管廊结构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由管廊本体、通信管线、电力管线、排水沟、自用线缆、监控设备、热力管、中水管和预留管位等组成。管廊的本体材质是钢筋混凝土,通常分为现场浇筑和预制施工两种建设在城市地下。根据目前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城市当中几乎所有的管线都可以进入城市地下管廊当中,监控系统用来检测地下的温度、湿度。煤气或瓦斯浓度,保证地下管廊的环境干净,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通风系统则是在地下铺设管线时,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为他们安全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排水系统主要是针对在地下施工时出现渗水和雨水造成的积水问题及时解决,因此,地下排水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结构设计分析 3.1 设计原则 3.1.1 综合化施工原则 根据铺设的环境、地质结构和施工单位等综合因素,合理布置管线的位置,充分优化地下管廊的空间,在不造成管线之前相互干扰和拥堵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设置装置管线,同时保证不影响正常的供水、供电和供暖,合理设计管线的埋深。对于周围土层的处理可以采取夯实、换土垫层和碾压的方式处理,具体方法要根据土层的厚度选择,同时要注意周围的坑塘、枯井和冲沟等危险地质环境,防止地基出现裂缝埋下安全隐患。 3.1.2 长远规划原则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因此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在建设时应该考虑到未来的补建工程,留出足够的位置用于未来管线的铺设。同时,还要考虑节约成本,可以采取直线铺设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受热温度的影响导致出现管线位移现象,据此,可以设计固定墩来避免这种现象。 3.2 管道沟槽施工 管道选材时应选择2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在其他地面下的排水管道当管顶覆土大于4米时,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雨水管为水泥砂浆接口,污水管道采用沥青油膏接口。 3.3 管道回填 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沟槽开挖→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管道安装→基坑回填土。根据施工安排流水作业,可以避免沟槽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二坍塌,同时可以利用挖土进行基坑回填,减少施工现场的土方堆积和运输量。 3.4 管沟开挖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 序号 内 容 图 形 001 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 :水平产状 O-P :SW 003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 Quest: 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

线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 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 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 Quest: 下图AB 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 Quest: 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 Ans: 1) 转折端 2)翼 3)核 4)轴面 5)枢纽 6)背斜最高点 7)脊 8)拐点 011 Quest: 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 Quest: 下图为S 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 Quest: 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 Quest: 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 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地堑和地垒 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 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 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 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平衡剖面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验地震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构造变形的定量研究和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为:如果变形前后物质的体积不变,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体现为“面积不变”;如果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保持不变,则转化为“层长不变”。所以,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遵循岩层层长或面积在几何学上的守恒原则,将已变形的剖面恢复到未变形状态或从未变形地层剖面依据变形原理得到变形剖面的方法。 8. 构造窗和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表现为在较年青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

成都青白江区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成都市青白江区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20) 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7);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4)《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 (5)《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 (6)《成都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规定》(2000); (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9)《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2015)。 2、相关政策与指导意见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 (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法【2015】99号); (3)《研究我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15】108号); (4)《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6】7号)。 3、相关规划 (1)《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系规划(2015-2020)》; (2)《青白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3)《青白江区排水工程规划(2010-2020)》; (4)《青白江区电力专项规划(2013-2020年)》; (5)《青白江区智慧产业城概念规划》。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1-2030年。

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及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及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29T15:16:40.0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4期作者:程元虎 [导读]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政管线工程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的增长。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综合管廊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市政基础工程,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015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发文要求把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地综合管廊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提升管廊建设品质和效率,选择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如何做好综合管廊的规划和设计、管廊结构设计和计算要点等方面研究,并借助玉溪市城北区综合管廊项目,对综合管廊结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为后续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地下空间;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方法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政管线工程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的增长,从最初的自来水、雨水、污水、供电线等基本管线工程,到后来增加的天然气、热力管道,再到近年来各大通讯公司的各类管线工程,种类多,数量多,建设改造时间不一,“黑色污染、马路拉链”现象随处可见。这种建造方式,既耗费资源,又影响城市景观,如果将这些管线工程综合在同一时空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运营,既在建设时节约成本,又便于后期的维修和管理。地下综合管廊便是能将以上各类管线“容纳”,从建设到运营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 1.综合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结合 1.1 地下空间与综合管廊 在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市政道路下的地下空间,以往主要是被各类市政管线分割利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能将各类市政工程综合建设利用,如在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中,将地铁隧道工程与管廊隧道综合建设,无论从建设成本和节约土地方面,均能发挥巨大的优势。 1.2综合管廊的功能类别 综合管廊是一种地下隧道工程,主要功能是将各类市政管线工程容纳。这种地下构筑物工程兼具建筑功能的特点,为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给这种构筑物设置了进风排风井、人员出入口、划分防火区间。同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材料吊装口、照明系统,灭火系统以及自动感应系统等。这种统一规划、有标准的设计、有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减少了由于敷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反复开挖道路,同时入廊管线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按照综合管廊在城市管网系统中的作用和容纳管线种类的情况,可分为干线管廊和支线管廊。干线综合管廊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主系统管网,一般容纳管线种类齐全;支线管廊的主要功能是承担管廊所经区域的“供”和“排”,即通过分支口给途径区域供水供电等,接收途径区域的雨水、污水排放。根据管廊的断面舱室数量,分单舱管廊和多舱管廊,舱室的数量主要是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的数量进行规划设计。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设计要点 2.1综合管廊规划 综合管廊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布局满足供给功能,节约工程建设成本为原则,做好近期与远期系统规划。既要满足近期供排能力要求,又要考虑远期城市规划和发展。管廊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统一协调,做到不浪费、不短缺、不改造。在管廊工程的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居住区和城市环境状况,结合给排水、通讯、电力、燃气、防洪和人防工程规划,既要考虑本地区市政基础建设的要求,又要从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预测。规划工程中要根据道路交通量、地下管线设施的种类数量、道路反复开发的频率和沿线引出的使用量确定管廊路由;根据未来管线需求、扩充计划和需求密度计算管线设施的种类和数量。 2.2综合管廊总体设计 综合管廊总体设计主要包含入廊管线分析、舱室断面设计、节点功能设计以及平纵面设计。 入廊管线主要指各类市政管线:包括自来水、中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力及通讯电缆等等。电力及通讯管线比较容易入廊,占用空间小,柔韧性好,受管廊平面线型和纵断面高程变化影响小,目前的管廊建设中一般都会考虑入廊。雨水、污水管线为重力流管道,受地势影响较大,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考虑。给水、热力管道一般为压力管道,在管廊工程中也较为普遍。天然气管线入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计和建设中强制要求独立成舱,且对通风和防火要求高。 管廊的断面尺寸要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和数量、地质情况、埋置深度要求、地下水位高低、运营维护、检修空间等多方面计算,并做好一定的预留,以便后期管线的扩容。 节点设计主要包括通风口、吊装口、逃生口、人员出入口、分支节点等,节点功能是管廊能够正常营运的关键保证。合理布置节点的功能组成、间距,既要满足管廊正常工作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考虑节点出地面构筑物对地面以上道路景观的影响,体现出管廊建设的优点。 3.管廊结构设计 综合管廊作为一类特殊的地下构筑物工程,其结构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保证施工期间作业面安全的基坑防护工程设计,二是管廊本体结构的设计。管廊结构在施工时受施工空间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加上沿线地质条件的变化,往往需要不同的基坑支护形式。管廊本体结构位于道路以下,受地下水、土压力以及地面荷载的作用,承受荷载大,设计标准高。因此在管廊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选择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程度是保证管廊建设和营运安全、经济、适用、耐久的基本条件。 3.1管廊基坑设计 在目前管廊结构施工过程中,以明挖现浇法最为常见。基坑支护包括围护结构和支撑系统两部分,支护形式要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深度、施工方法、工期造价并结合地区常用的基坑支护型式做出综合技术经济对比。支撑系统一般采用钢支撑较多。在建设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放坡开挖是最为经济的基坑围护方式。当管廊所处地势比较开阔、周边无变形敏感建构筑物时,可采用该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实例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弱电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实例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弱电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实例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弱电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例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弱电系统的组成及设计田飞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38) 摘要:随着社 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管廊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 的最基础的设施。它建在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各种管线的建筑物的 附属设施,将城市的工业用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排水等 工程管线全部放到地下隧道里。不 但节约了占地面积、美化了城市,而且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 行。但是在建设综合管廊时需要考虑管理的成本和质量[1]。文章以某地区新建城区的地下综合管廊为例,分析地下综合 管廊,并详细阐述地下综合管廊是监控系统。关键词:城 市;地下综合管廊;弱电系统;设计 1 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主要特点有:①容纳综合性较强。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综合管廊科学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城市的供水、供热、燃气、排水、强电以及弱电等六大管线集中在地下综合管廊里面,实施综合布置,统一规划、统 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形成现代化城市地下智能化网络运行管理系统;②低成本,高效率使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采取了一次投资、同步建设及多方受益的形式。此种形式不仅克服了管廊的多种弊端,而且

也降低了管廊在建设以及管理的综合成本。另外,地下综合 管廊因为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所以可以保证地下综组成及设计以某地区新建城区的地下综合管廊为背景,具体阐述监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设计。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将设备和环境监控、视频监控及安防、火灾报警、语音通讯等子系统集成在一起,所以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还是一个集成的自动化平台。能够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内的自动化平台系统,为运营及维修检查地下综合管廊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监控平台 [2] 。 2.1 数据通讯通道本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了搭建一个安全、快速、可靠的数据通讯通道,根据新建城区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走向及特点,每隔 200m 设置防护分区,单仓路段设置一个,双仓路段设置两 合管廊最少能够使用五十年。 2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的 个。地下综合管廊的火灾自动报警器则是沿着管廊每隔 1500m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器,共设置 18 套火灾自动报警器,其中 17 套均设置在地下综合管廊的现场,另外 1 套设置在监控中心。火灾自动报警器并通过光纤仅仅环网连接,提高及确保了地下综合管廊消防系统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2 安防子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的安防子系统分别由门禁系统和防入侵系统组成。门禁系统设置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出口,用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而且还用于实时记录进出地下综合管廊的人员。地下综合管廊的投料口及机械通风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调研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调研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现代化城市地下用于集中建设电力、通讯、燃气、广电、给水、雨污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被喻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及中枢神经,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重新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 一、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 (一)节约地下空间。由于建设初期没有充分估计地下管网的需求,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性建设,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间资源,没有做到合理使用。 (二)节省养护成本。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使管线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因为综合管廊的建设是选择混凝土结构,能够避免外力破坏管线,防止管线与污染接触。 (三)改善城市环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能够使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得到优化,防止架空线网密集、风险难以预测、管线事故多发、路面反复开挖等情况发生,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 (四)减少安全隐患。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借助动态监测以及各类信息化技术,能够对管线的状态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及时发现管线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 二、我市地下管线的现状

(一)我市的市政管线包括电力、通讯、天然气、给水、雨水、污水。通道主要埋设在道路两侧和非机动及人行道上,以直埋式为主,且已运行时间较长,集约化程度低; (二)部分管线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存在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较差的现象; (三)许多地下管线未进行统一规划,地下管线产权分散,各自为政,造成地下空间拥挤,管线存在大量上下重叠交叉,管线之间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对管线的运行和保养带来不便。 三、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议 (一)强调规划先行 1.应抓紧编制规划。结合**市城市的定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的需要,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以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严肃性、连续性、有效性。 2.结合需求,因地制宜。按照**市的总体规划,对于高新区、开发区、保税区及各镇级开发区等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要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对于已建成区规划要及时跟进,对现有管线实际状况与规划结合,调整制定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并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管廊建设。 (二)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工程推进

【论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要点与施工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要点与施工分析 [摘要]综合管廊的建设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城市用地,并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减少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对优化城市环境,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全国各大城市都已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本文根据某工程案例,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施工 1.城市综合管廊概述 城市综合管廊指的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来容纳两类及 以上城市工程管线构筑物以及其附属设施,它包括用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所需的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电力、通信等的市政公用管线,其中它不包括工业管线。综合管廊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工作,以此来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所需,并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排水、标识等的附属设施。 2.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优势 2.1 实现市政管线统一管理 城市综合管廊内包含多个专业的管线,在城市的统一监

督管理下,实现了管线的统一维护管理,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线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2 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为了美化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城市逐渐将传统的电话线、电力线、通讯线等架空管线转移到地下,这也导致了城市地下管线越来越多,各类管线的规划设计越来越复杂,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能够实现有序的布置城市各类管线,从而大大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2.3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城市综合管廊的前期建设成本较高,然而其一旦建成,就能够节省大量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1)需要更新、补充管线时不需要反复开挖路面,有利于减少管线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同时避免了道路开挖对道路周边植被的破坏,节省了大量的维护、管理、修复费用。(2)地下的各类管线很容易受到地下水以及土壤中酸碱物质的腐蚀,而将各类管线放置于综合管廊内能够有效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道的维护更新成本。(3)在传统管线埋设过程中难以把控管线的准确埋设位置以及高程,各类管线埋设需反复开挖路面,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行,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极大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