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1第八章民法

08-1第八章民法

08-1第八章民法
08-1第八章民法

我国民法典的起草

第一次起草是在1954年;

第二次起草1962年开始;

第三次起草1982年开始;

第四次2002年12月《民法(草案)》在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首次审议

《民法典草案》

?草案包括九部分:

总则;物权法(07年3月16日通过,10月1日实施);合同法;人格权法;

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

案例

案例1

年仅15岁的宋姣搞成了项发明,各种荣誉也将接踵而至,其发明专利权、荣誉权由谁享有呢?是宋姣?还是她的父母?

《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案例2

张某是个司机,外出遇车祸不幸死亡,家有老母和怀孕7个月的妻子李某。张某的遗产折算3万元人民币。

问:胎儿能否得到遗产?

胎儿的特殊地位

《继承法》:“遗产继承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处理”。

死亡的时间

我国以心脏停止跳动和停止呼吸为特征

呼吁人们接受脑死亡标准

案例3

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窗户。一日,当小强在玩耍时,遇见有人用车拉着镜子。小强当即拿起石头砸过去,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镜子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

付某说,小孩小,不懂事,以此拒绝赔偿。

镜子的损失最后应由谁来承担?答:付某。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依年龄和智力,把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

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完全行为能力

案例4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镇的啤酒厂打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

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旧彩电,遭到了其父母的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

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

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张某与李某的彩电交易是否有效?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

应的部分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需经监护人同意方可进行或由

法定代理人进行

案例5

李学军17岁,高三学生。一天在商场买东西领到一奖券,结果中了最高奖。李学军母亲去兑了奖,把这5000元钱放在家中。李学军趁母亲不备,悄悄拿了这5000元钱到买了台高级游戏机。母亲不同意,拉着李学军到商场,说李学军买游戏机没有征得父母同意,要求退货。售货员说质量没问题,无法退货。

李学军购买游戏机的行为有法律效力吗?他父母能否要求退货?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

不满十周岁的人和不能辩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监护制度

监护制度是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监护人保护其利益的制度

监护人的设立

法定监护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依次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父母所在单位,

未成年人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依次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

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精神病人

的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

监护职责

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致人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所享有的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作用时效:开始于法人的成立,终止于法人的解散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法人以自已意思参加民事

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作用时效:开始于法人的成立,终止于法人的解散

法人的行为由法人的机关来实现

法定代表人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在形式逻辑上是包容概念的关系。即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指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

案例6

大张为独占老父遗产,在父亲病床前,以死相胁,逼迫老父违心立下一份遗嘱,父亲名下所有房产均归大张继承,他人不得分割。

(立遗嘱行为)

白海、朱山赌博,朱输给白4000元。为“捞本”,朱向白借款1500元,并再输给白。白让朱写一张“借白海现金5500元”的借条。(借贷行为)

案例7

孙某在行窃时被肖某发现。因两人很熟,孙遂要求肖保密。肖则提出保密费。经讨价还价为1000元。次日付清。(合同行为)为上网,17岁的中学生小刘瞒着父母用自己得的奖学金买了台价值5000元的电脑。(买卖行为)

为实现父母早抱孙子的愿望,20岁的小张与女朋友没有办理结婚证,就举行了婚礼。(结婚行为)

无效的及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无效的民事行为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根本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地有效条件,因而当然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种类

(1)行为人不合格的民事行为;(2)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所为的行为;(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4)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行为;(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

案例8

台胞王某欲回大陆定居。经与张某协商,就购买张某一套楼房达成一致。因探亲期限届至,遂委托自己的侄子王甲代为签订协议和办理产权证书。王某在支付了购房款后由王甲与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王甲偷偷与张某的妻子刘某达成一致意思,另外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购房人为王甲。并持此份房屋买卖协议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书。后因王某与王甲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案例9

乙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一块土地使用权转让给甲公司,甲公司支付了转让费。不久,乙公司就同一块土地又与丙公司签订了土地

使用权转让合同,并协助丙公司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手续。

现甲和丙对土地使用权归属发生争议,双方诉至法院。

问:谁拥有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为什么?

答: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甲乙合同为无效合同;乙丙之间的合同为有效合同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定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又称“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或“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由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的民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种类

?(1)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4)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案例10

甲汽车销售公司与乙汽车制造公司签订了一份轿车买卖合同。

由于甲公司的业务员丁某对汽车型号不太熟悉,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将甲公司原先想买的B型号轿车写成了A型号轿车。

(因重大误解而为的行为)

案例11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集邮爱好者,去世时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不懂。一日,集邮爱好者刘某无意间发现了这邮票,随即表示愿意购买,最后以5000元将邮票买走,李某很满意。实际上李某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显失公平的行为)

案例12

消费者刘某从甲家具公司购买发票上称为橡木的沙发一组,半年后,经友人告知,该沙发其实为橡胶木,一字之差。经鉴定,果然如此。遂要求甲家具公司退货赔款。(受欺诈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出卖者出卖假货的,应认定为欺诈。该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故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案例12

丁某在某市旅游景区筹资开办了一家饭庄。2010年夏天一个下午,丁某接待了前来旅游的尚某就餐。就餐时,尚某要了一些海蟹、虾、鱼等下酒菜。当晚9点,尚某离开了饭庄,回到了宾馆。第二天下午,便传来尚某当晚食物中毒死亡的消息。丁某闻后,立即赶到医院,向其家人询问实情。由于尚某突然死亡,警方已经介入,家人也不知道尚某死亡到底是什么原因,为此丁某向其家人表示,只要尚某真的是在他的饭庄就餐食物中毒所亡,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并给其家人10000元处理尚某后事。10天后,尚某的死因经法医鉴定,做出了“心肌梗塞死亡”的结论。尚某的死亡并不是食物中毒,死因与丁某无关。此后,丁某曾先后找尚某的家人,想索回先前支付的10000元,可尚某的家人却迟迟不还。丁某以尚某的家人为被告诉讼到法院。问:

? 1.丁某同被告之间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

? 2.丁某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法院应如何处理这一纠纷?

案例13

郑老汉在老伴亡故后与独生子共同相依为命,近日,因儿子感染疾病,急需治疗费用,十分着急。邻居王某早就想购买郑老汉家祖传的一幅郑板桥字画,一直因郑老汉不想出卖而不得。这次,王某认为机会来了,遂找到郑老汉,提出以5万元的价格购买该幅实际价值20万元的字画,郑老汉因仓促之间还无法找到买主,不得已答应。(乘人之危的而订立的合同)

答:王某乘郑老汉处于急迫状态下,以1/4的价格购买字画,给郑老汉造成较大损失,构成可撤销合同

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

普通诉讼时效

案例1

甲、乙同学同班,大一上半学期乙向甲借1000元钱,说一个月还,并写了借条。当时还有丙同学作证。但一个月到了,乙仍没有还钱。甲没好意思催要。很快大四到了,甲拿着手中的欠条找到乙,乙却不认帐,说借条是假的,根本没有借钱这回事。甲说还有丙同学作证,乙说他们是串能一气来诬陷。甲要到法院去起诉

诉讼时效意义:

(1)便于人民法院及时了解案情(2)促使当事人尽快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发挥物质财富的作用;(3)使当事人不确定的民事

关系确定下来,稳定经济秩序

特别诉讼时效

又称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民法或者单行法特别规定的仅适用于法律特殊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特别诉讼时效的特点在于:由法律特别规定的,不具有普遍意义;与普通诉讼时效的时效期间不同

案例2

张某21岁,8年前张某右眼被一名12岁的孩子用小木棍刺伤致残,当时父母鉴于双方都是孩子,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自己承担了一切损失和痛苦。现在,因为右眼残疾对张某的工作和婚姻造成了重大影响,并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答:适用短期诉讼时效,1年

《民法通则》: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特别诉讼时效

下列情况诉讼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案例3

甲借给乙2万元钱,借条定于1980年1月1日之前还清,到期没还答:甲的诉讼期间从80年1月2日至82年1月2日

如果甲瞒着妻子把钱借给乙,把借条藏在箱底,不久就去世。到期乙没有还,甲妻也不知道。83年5月4日,甲妻发现了借条

答:甲妻的诉讼期间从83年5月4日至85年5月4日。

如果甲妻2004年3月才发现此借条,就丧失了起诉权

诉讼时效的中止(时效的暂停)

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最后6个月内,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依法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

案例4

甲借钱给乙, 借条上最后还钱日为:80年1月1日。诉讼时效期间为80年1月2日—82年1月2日。81年10月2日,甲因车祸失去行为能力,直到1983年1月2日才恢复行为能力。诉讼时效已进行了21个月。恢复行为能力后还有3个月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止的适用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

(1)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情况

(2)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如:权利被侵害的无行为能力人无代理人的情况;权利人因意外无法行使请求权等。

诉讼时效进行了20个月时,发生中止的事由,障碍排除后,还有几个月?答:4个月

诉讼时效进行了12个月时,发生中止的事由,障碍排除后,还有几个月?答:诉讼时效中止适用于诉讼期的最后6个月。

案例5

甲对乙的权利侵害(拒付租金)发生在98年1月1日,乙于01年1月1日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

答:诉讼时效期间:01/1/1—02/1/1。01年9月1日发生地震,10月1日停止,不可抗力发生在最后6个月内,从01/9/1—10/1暂停,诉讼时效期间01/1/1—02/2/1

案例6

诉讼时效期间:01/1/1—02/1/1,01年3月1日地震,4月1日停止

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已消失,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案例7

若01年6月1日地震,9月1日停止。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01/7/1—9/1暂停计时,诉讼时效期间:01/1/1—02/3/1。

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

《民法通则》第140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

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起诉: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认诺: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

意思表示。

诉讼时效延长

诉讼时效延长是指人民法院查明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确有法律规定之外有正当理由而未行使请求权的,适当延长已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第137条:“……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特殊情况”:指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案例8

王甲借给李乙3万元,约定李乙于2004年4月1日前归还,李乙到期没有还款。王甲于2006年2月1日因涉嫌刑事犯罪被逮捕,被羁押至2006年6月1日。王甲被依法释放后,于2006年7月3日以追索欠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乙还款。李乙称已超过诉讼时效,不予还款。问:1.王甲的诉讼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没有。

2.如何确定本案的诉讼时效?法院应如何处理?

案例9

被告于99年6月23日向原告借款,承诺三个月后还清,到期后,因被告逃避债务,下落不明,原告无法追索,于03年12月25日起

诉,要求适用时效延长,被告偿还借款

?一种意见:虽已过时效,但适用时效延长

理由:被告远走他乡,给原告请求履行债务造成障碍,故适用时效延长,支持原告

?第二种意见:已过诉讼时效,不能延长

理由:被告虽远走他乡,但原告可通过提起诉讼等途径导致时效的中断,由于原告怠于行使而使时效届满,应由其承担责任,驳回诉讼请求

六、民事责任制度

(侵权行为法)

一般的侵权行为

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知识产权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负赔偿的民事责任的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损害

案例10

白某酒后来到张某门前,叫喊着要求张某开门。张某从猫眼观察发现不认识白某,便没有开门。白某一直在外叫喊,并

威胁张某一定要开门。张某当晚一人在家感到害怕,遂打电话

给其同事李某,并要求李某喊上自己的朋友王某一同到其住处

看看。李某接到电话后即开车和王某一同来到张某住处。当李、

王二人来到张某所住的四楼时,并未发现白某,随即听到有人

坠楼的声音。李、王赶到楼下,发现白某躺在地上。公安机关

经调查认定,白某系意外坠楼死亡。

特殊侵权行为

当事人基于和自己有关的行为、物件、事件或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的行为。

特殊侵权行为的种类:

(1)国家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3)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

民事责任。

(4)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5)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

承担民事责任

(6)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

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7)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8)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

(9)医疗事故致人损害的

案例10

某管理处在大厦入口外墙安装了一块广告宣传栏,宣传栏宽1米,长1.5米,重约8公斤。某天,气象台预报有台风,该市为台

风预计登陆点,风力可能会超过10级,最高达12级左右。该天中

午,台风登陆将宣传栏刮起,砸毁20米开外的奔驰车玻璃和窗户林某带着儿子林甲(3岁)外出散步,王某牵狗路过,林甲站在一旁观看。狗突然将林甲手臂咬伤。林某要求王某赔偿,王认为

不是其唆使狗咬人,自己没有责任。

甲(5岁)、乙(4岁)、丙(6岁)同为育红幼儿园的学生。一日,三人在幼儿园戏耍时,乙、丙两人手持在幼儿园拾到的细竹杆互相打斗,丙将乙手中的竹杆挑飞并击中在一旁甲的眼睛。甲先后花去药费4000元。问:甲的经济损失应该由谁负担?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中国海洋大学 思修第八章民法

我国民法典的起草 第一次起草是在1954年;第二次起草1962年开始;第三次起草1982年开始;第四次2002年12月《民法(草案)》在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首次审议 《民法典草案》 草案包括九部分总则;物权法(07年3月16日通过,10月1日实施);合同法;人格权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 案例1 年仅15岁的宋姣搞成了项发明,各种荣誉也将接踵而至,其发明专利权、荣誉权由谁享有呢?是宋姣?还是她的父母? 《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 担民事义务。” 《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案例2 张某是个司机,外出遇车祸不幸死亡,家有老母和怀孕7个月的妻子李某。 张某的遗产折算3万元人民币。 问:胎儿能否得到遗产? 胎儿的特殊地位 《继承法》:“遗产继承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处理”。 死亡的时间 我国以心脏停止跳动和停止呼吸为特征 呼吁人们接受脑死亡标准 案例3 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窗户。一日,当小强在玩耍时,遇见有人用车拉着镜子。小强当即拿起石头砸过去,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 被砸碎。镜子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付某说,小孩小,不懂事,以此拒 绝赔偿。 镜子的损失最后应由谁来承担?答:付某。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依年龄和智力,把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 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完全行为能力 案例4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镇的啤酒厂打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 李某处买一旧彩电,遭到了其父母的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 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 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张某与李某的彩电交易是否有效?有效。

2013年司法考试民法辅导第八章第五节: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法

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法 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主物转让时从物的所有权归属与孳息所有权的归属添附(附合混合加工) 先占 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占有他人财产并将该财产有偿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基于善意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制度。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 依据《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是一个前提,两点效力,三个条件,所说一个前提是指善意取得仅存在于无权处分的情况,对于有权处分不存在善意取得问题,因此善意取得为原始取得,不为传来取得。 所谓两点效力,一点是指原物权消灭,产生新物权;另一点是指原物权人对无权处分人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这种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者基于违约责任,或者基于侵权责任,甚至基于不当得利。 所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为取得人的善意,对于该善意从时间上来看是指受让人受让时的善意,这里的受让时不是指缔约或者履约时,而是指受让时,因为如果认为是缔约或者履约时,其前提是合同有效,而善意取得的前提往往是合同无效;如果认为合同有效,则为合同取得,不为善意取得。对于该善意的内容是指受让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处分人是无权处分人,如果受让人与无权处分人存在意思联络或者明知处分人为无权处分人,则不仅不存在善意,而且可认定为恶意串通,该行为无效,权利人可要求返还原物,如果原物不存在,可要求无权处分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如何认定受让人不应当知道,可从不合理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予以推定;第二个条件为有偿,即约定了合理的价格,注意不是支付了合理的价格。有偿排除无偿,即赠与、继承、遗赠不适用善意取得。第三个条件是取得,这里的取得是指取得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取得动产所有权的标志是交付,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标志是登记。 【例题】(1)甲擅自将乙借给他的手表出让给丙,丙支付了对价且受让了手表的占有。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甲以自己的名义出让给丙,甲丙之间的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 B. 甲以乙的名义出让给丙,甲丙之间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行为 C. 丙因善意而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 D. 丙只能因乙的追认才能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 答案【ABC】 本题涉及效力未定的合同问题,无权代理的问题,善意取得问题。本题中,甲将该手表出让给丙,如以自己的名义出现,该行为属于欠缺处分权的效力未定的合同;如以乙的名义出现,则属于无权代理行为,也属效力未定的合同。丙支付了对价,且为善意时,就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不以乙的追认为要件。故本题选项为ABC。 【难点辨析】 第一,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问题,对此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遗失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权利人有权追回,但是受让人是在商店或有营业执照的公共场所取得的,适用善意取得,权利人不得追回,第二种观点认为,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其理由是,依照《物权法》第107条规定,如果遗失物是在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处购买或者通过拍卖包括权力机构的拍卖的方式取得,权利人请求受让人返还。但该返还请求权应当受两年时效之限制且应当向买受人支付所购买该物的价款和必要费用。考试中应采第二种观点。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意思表示中,不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是()。 A、悬赏广告 B、债务免除 C、代理权授予 D、遗嘱行为 2、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 A、开始生效 B、开始无效 C、失去效力 D、继续有效 3、就我国无效民事行为的确认权归属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由人民法院确认,不能由仲裁机关确认 B、只能由仲裁机关确认,不能由人民法院确认 C、既可由人民法院确认,又可由仲裁机关确认 D、只能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任选其一 4、依据我国现行法,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是()。 A、9 个月 B、 1 年 C、 2 年 D、 4 年 5、当事人约定“如果甲的儿子从外地调回”,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终止。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 A、否定解除条件 B、否定延缓条件 1 C、肯定解除条件 D、肯定延缓条件 6、甲不知其女友已与他人结婚而到乙商场订购一枚戒指,以作订婚之用。甲的意思表示错误属于何种类型的错误?()。 A、动机错误 B、表示内容错误 C、表示行为错误 D、传达错误 7、甲家的鱼池与乙家鱼池相连,因暴雨甲家鱼池中的鱼进入乙家鱼池中,这一法律事实属于()。

A、事件 B、事实行为 C、民事行为 D、民事法律行为 8、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则()。 A、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 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C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9、无效民事行为的含义是()。 A、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 B、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的行为 C、通过当事人追认以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D、通过享有权利的第三人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10、A公司委托王某去某市B公司购买机械表1000只,王某见B公司还有电子表可供应,在 B 公司说明电子表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后,就在购销合同上添 加了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王某付款后将机械表和电子表运往A公司途中,2000 只电子表被海关以走私品没收。 2 A 公司收到机械表后,发现不好销,遂以合同无效要求退货。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该购销合同中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无效 B、该购销合同中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可撤销 C、该购销合同中购买2000只电子表的条款效力未定 D、该购销合同无效 11、甲公司董事长张某与乙汽车制造厂订立一份汽车买卖合同,价格50万元。乙厂如约运汽车至甲公司所在地时,甲公司其他董事及股东以公司章程规定,因公司规模较小,每名董事对外所签订合同,如标的额超过20 万元的,应经董事会讨论决定,而张某擅自订立购车合同乃属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并拒绝收货拒付货款。乙厂对甲公司章程规定并不知晓。则张某所订合同,其效力如何?()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对《民法通则》第八章的发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民法通则》第八章的发展 云南实力律师事务所田映钧 全球范围内的人员、资金、货物、技术和信息等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社会关系进而引发各种纠纷。上述社会关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中的主体、客体或标的物等某一要素已经突破某一个国家的司法主权范围,因而在由此引起的纠纷诉诸某国法院时,应该使用哪个国家的法律进行审理就成了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发政策,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逐渐结束闭塞状态,与国外的人员和经济往来在数量、范围和复杂性等方面都快速提高,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数量也不断增多。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立法机关开始重视涉外民事法律适用问题。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设专章即“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对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规定。2010年我国在民法通则颁布近25年后专门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二者相较,《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民法通则》第八章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立法体例上实现了从专章规定到专门立法的实质性突破 这一点是《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对《民法通则》第八章最直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发展。1986年《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

系的法律适用”,从第一百四十二条至第一百五十条共计九个条文,内容较为简略,仅对适用范围、公共利益保留等原则性问题及婚姻、继承、抚养和合同等常见案件法律适用作出规定。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毕竟1986年还处于改革开发帷幕初启阶段,涉外民事关系数量和复杂程度都有限;另一方面,从立法技术角度来看,1986年也处于法制建设重新起步的初期,国内的民事诉讼法尚且没有成形,更遑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立法。甚至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在《民法通则》设专章用九个条文作出基本规定已属不易,不该苛求。 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行之后的二十多年,时过境迁,就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立法而言有三个因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改革开放推进的力度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开拓都取得巨大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公民与国外公民的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及财产关系,以及货物服务贸易、技术进出口、外资引进及海外投资等经济活动急速膨胀,而且这样的趋势必将持续下去。由此引起的民事纠纷解决所需要首先明确的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民法通则》第八章九个条文显然已经远远不够用了。二是我国的国际私法学科日渐复兴,通过国内相关学者的努力以及与国外相关法学领域的交流学习,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多位学者提供了质量颇高的草稿,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三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要求,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制

071第八章高度危险责任(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

第八章高度危险责任 一、高度危险作业的概念 高度危险作业,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下,即使作业者已尽小心谨慎的注意义务,仍然难以避免给他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失的危险性作业。 包括两种情形:①经营危险活动,②持有危险物。 二、责任承担 1、一般规定 1236条: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高度危险责任是典型的无过错责任。 2、高度危险责任赔偿限额 1244条: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行为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三、不同情况下的赔偿原则及举证责任 最高院: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前四种情形都是这种举证责任。这一举证是很难的。 (一)民用核设施或者核材料致害责任 1237条:民用核设施或者运入运出核设施的核材料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营运单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武装冲突、暴乱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二)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 1238条: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三)占有或使用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 1239条: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高放射性、强腐蚀性、高致病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四)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致害责任 1240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五)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 1241条: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六)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

(完整版)民法习题——第8章

第八章代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自己 B.被代理人 C.自己和被代理人 D.第三人 2.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 A.放弃追认权 B.不同意 C.同意 D.他人以后可任意进行代理 3.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所为的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是() A.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 B.代理人与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C.被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D.一经告知被代理人,即对其有约束力 4.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代理人如果恢复了民事行为能力,将导致()终止。 A.委托代理 B.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 C.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D.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5.公民甲委托好友公民乙代其在外地购买一套时装,乙同时为甲看中两套时装,并特意为甲代买下来。乙多买一套时装的行为属于()行为。 A.滥用代理权 B.无权代理 C.有权代理 D.部分有权代理,部分无权代理 6.委托代理人转托他人代理的,因转托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应由() A.委托代理人承担责任 B.转托代理人承担责任 C.委托代理人和转托代理人共同承担责任 D.被代理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之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 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7.甲委托丙购买一套房子,乙委托丙出卖一套房子,于是丙同时代理甲、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该合同为() A.部分有效 B.有效 C.无效 D.既可有效,也可无效 8.祖父母代理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进行民事活动,该代理属于()代理。 A.委托 B.指定 C.法定 D.指定代理和法定 9.甲委托乙代卖鲜鱼,途中乙的拖拉机被撞坏,无法行驶。由于天气炎热,乙怕鱼变臭,就转托路过出事地点的丙将鱼捎到鱼市。但因鱼已不新鲜,丙未卖得好价钱,损失不小。根据

第八章 民法教材

第八章民法 第一节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特点 1、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财产关系是指具有经济内容和利益的社会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第二节、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公民(自然人)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始于出生终于医学角度的自然死亡和法律角度的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 与自然死亡有相同的法律后果,被宣告人下落不明满四年,意外事故两年, 有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 重新出现 本人宣告死亡期间所从事的民事行为有效 由于其被宣告死亡而出现的法律后果:婚姻——配偶再婚有效子女——未成年子女被领养有效 财产:被继承无效,被出售有效 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二)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含义 种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八周岁的年满十六不满十八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可以从事与其能力相符的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岁精神病不能从事任何民事活动 公民权利能力和公民行为能力的区别1、一出生就有和达到一定年龄和智力才有2、公民的权利能力都相同行为能力由于年龄和智力的不同而不同 3、监护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监护人的职责: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3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4对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法定代理人)父母 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时:祖父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的,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委员会、村委会同意的。 没有,父母单位,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精神病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它近亲关系密切亲属朋友经精神病单位或居村委会同意的 对担任争议的单位或居村委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指定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裁决 宣告失踪 被宣告人下落不明满两年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 宣告失踪后财产的所有权婚姻关系仍受保护重新出现本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撤销宣告

第八章 民法上的物

第八章民法上的物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需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物、货币及有价证券的概念、法律特征; 明确物的分类及其法律意义; 掌握有价证券的种类。 【教学重点】第一、二节 【教学难点】第一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 一、物的概念 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为民事主体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民法上的物与物理学上的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物理学上的物体、物质是由物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法律上的物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法律属性。不为物理学上的物,自不能成为法律上的物;但虽未物理学上的物,也并非就为法律上的物。 二、物的法律特征 (一)物存在于人体之外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于人体之外的物质,而不能是人身。现代法上人只能为主体,而不能为客体。人的身体为人所附,以个人尊严为基本原理的近代法思想,不允许对生存的人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具有排他性或全面性的支配权。物的这一特征表明物须具有非人格性,但与身体分离的毛发、牙齿属于物。人死亡后已无生命,不为主体,因而尸体可成为物。 (二)物主要限于有体物 民法上的物一般指有体物。所谓有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体,能够为人的感官感触到。 (三)物须独成一体 民法上的物还须独为一体,即能够单独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不能独成一体,则不能单独用于交易,不为民法上的物。通说认为,所有权的客体原则上应限于有体物,他物权的客体则可包括有体物和作为无体物的权利。 (四)能满足人的社会生活需要 民法上的物须具有可使用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为只有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需要,才可为主体所有,才可用于交换。不能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实际需要的物,在法律上没有意义。物可以是由劳动创造的,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物(如钻石、黄金等)。 (五)物必须具有稀缺性 并非一切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都能成为民法上的物。阳光和空气能满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况下却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原因在于它们是无限地供给的,不具有稀缺性。要成为民法上的物,除了具有效用外,还需具有稀缺性。 (六)物必须能为人力所控制或支配 只有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的物,才为民法上的物。因为只有这样的物,才能满足主体的个体需要,才能用于交易。不能为人所支配的东西(如日月星辰等),尽管可能具有巨大价值,但不能成为民法中的物。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又称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作为民法总则中的一般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及其相关理论在现代民事法律制度以及现代民法学说中居于重要地位: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作为观念的抽象,不仅统辖着合同法、遗嘱法和婚姻法等具体的设权行为规则,形成了民法中不同于法定主义体系的独特法律调整制度。 重点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是难点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民事行为的成立 意思表示理论,意思表示的瑕疵是难点 民事行为的效力,也是难点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案情:甲15岁,是初三学生。一日放学捡到乙抛弃的电视机,经修理

仍能够使用。甲将电视机卖给20岁的丙,价款200元。甲先交付电视机,并还未付款。就在甲的父母要求丙付款之前,并通知甲的父母其不要电视机。丙在返还电视机的途中,将电视机摔坏,不能显示图像。 问题:本案中有哪些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 (一)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简称为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事实行为 现今大陆法系各国普遍确定了法律行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的采用,表现了法律的抽象化趋势,是立法技术进步的结果。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同样确认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但与传统民法有所不同的是,我国《民法通则》上,确认了民事行为这一概念,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民事法律行为专指合法行为,而民事行为则是一中性概念,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相当于传统民法上的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本是民法上的概念,但已被其他部门法所借用。包括宪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诉讼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所以法律行为在我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阶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名师名校讲义【民法总论讲义】第八章 物权概述

民法 -- 第八章物权概述 主讲教师:李显冬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①第二节物权的分类................................................. ⑤第三节《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物权................................... ⑦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下面我们就开始切入主题,复习物权。第一个重点当然是要注意物权的概念了。物权的概念一定得背熟! (一)概念 所谓物权的概念,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直接支配物并且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这个概念一定要背熟,知道什么叫物权,而且一定要理解物权制度的意义和本质。当然说得具体一些,民法上的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物直接占有和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的权利。物权是以直接支配标的物和权利人可以对抗一般人的权能为其构成要素的。 (二)物权的意义和本质 物权制度的意义和本质是什么呢?用最简单的话表述,即所谓“定份止争”。何谓“定份止争”呢?我们就简单地从头讲起。话说当年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商鞅给秦国的王公大臣们作思想政治动员,于是他就给大家讲了一个寓言。他说,如果有一只兔子现在跑到了大家的面前,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样的话,肯定是一只兔子在前面跑,100个人在后面跟着追。商鞅又问,为什么只有一只兔子,而会有100个人都去追那只兔子呢?是因为一只小小的兔子能够满足100个人的需要吗?非也,而是因为兔子的“名分”未定也,也就是说,谁先抓住了兔子,谁就是兔子的所有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政策,“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抓到兔子的人,就是先富起来的人!但商鞅又问,你如果到了集贸市场去看看,情况就不同了,“积兔满市,行者不顾”。就是说,到处都摆着兔子,为什么大家不会去抢呢?他说这是因为那些兔子的“名分”已定也。其原文在《吕氏春秋·慎势》一文中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分未定。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也。故,治天下及天,在乎定分而矣。”所以说穿了,物权制度的本质就是,就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存空间而言,客观物质是有限的,起码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条件来讲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却是无限的。相对于人们无限需求的那些有限的物质财富,在人和人之间在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时候,就要发生一定的利益冲突,这样,法律就不得不把直接支配物并且享受物的特定利益规定为了一种权利。这样的一种法律制度就是我们讲的物权,也就是所有权制度。只有当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能够控制并使用他们所发现的东西时,只有当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东西时,只有当他们能够控制其在现存经济秩序下取得的东西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才有可能。任何社会关系其实都是一种利益关系。法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会通过其自身固有的规范功能,来认可和调节种种社会关系。物权无非是确认那些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内在利益因素的一种特有的法律形式。明确了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物权的法律特征了。 (一)核心性 物权的第一个法律特征,就是物权在整个法律制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性。所有权作 ①

第八章 民事行为

第八章民事行为 一、填空题 1.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 2.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 3.根据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负担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和。 4.根据民事行为的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为条件,民事行为可分和。 5.附生效条件的民事行为,自条件时生效。 6.在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7.代理权欠缺民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内予以追认。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性行为的是()。 A.买卖行为 B.租赁行为 C.借用行为 D.赠与行为 2.根据是否须采用某种特定形式,民事行为可分为()。 A.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B.单务行为与双务行为 C.要因行为与不要因行为 D.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3.甲与乙订立一赠与合同,其中约定,若乙未考上大学,甲给予乙5000元助乙参加就业培训。该民事行为属于()。 A.附消极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 B.附积极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 C.附消极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

D.附积极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 4.李甲将其价值500元的山地车赠与11周岁的侄子李乙,该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 B.可撤销民事行为 C.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D.有效民事行为 5.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 A.当然无效 B.仍然有效 C.经修改后有效 D.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决定是否有效 6.根据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 A.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 B.主行为与从行为 C.要因行为与不要因行为 D.单方行为与双方或多方行为 7.杨某15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杨因有某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明协议。该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 A.该转让协议有效 B.该转让协议效力未定 C.该转让协议无效 D.该转让协议可撤销 8.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一小贩。乙在火车车厢收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一条。”甲欣然买之。经查,该烟为假烟。甲与乙之间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A.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B.可撤销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C.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违反法律规定 D.有效民事行为,理由是双方达成合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