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傣族的传统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导语: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标准差异,称之为风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傣族民风民俗,希望能帮到大家!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互相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构造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骄傲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民族历史]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开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

云南傣族服饰文化研究

云南傣族妇女服饰文化研究 摘要:服饰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最直观的文化事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探讨了傣族妇女服饰的深刻内涵以及在当今社会的变迁发展,以期更全面的了解傣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 关键词:傣族服饰文化文化调适 服饰是走动的文化,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最直观的文化事象,它深刻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历史演进、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生产和消费水平以及文明程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积淀,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探讨服饰文化,除了其外表的质地、面料、款式、色彩、画纹等显形文化现象外,还应探就其隐形特质,以使服饰民俗和各民族的整体文化相整合,进而全面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 傣族人口109万余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在思茅市的孟连、景谷、澜沧,临沧市的耿马县,玉溪市的元江、新平等县也有聚居区; 其他,如大姚、景东、金平等县市也有零星分布。 傣族自称有傣泐、傣雅、傣那、傣绷等,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是云南的土著民族。傣族源于古代“滇越”民族,汉文古籍中有金齿、绣脚、雕题、白夷、摆夷等称谓。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故佛教对其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支系和语言可分为西双版纳、德宏、新平、金沙江流域和其他几个傣族服饰文化区。各地基本款式相近,但也有些差异。傣族服饰文化中,无论是西双版纳、德宏、元江、金沙江流域及其他地区,均呈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各类型服饰文化中,以其文化背景、服装、饰品及相关服饰习俗,构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子文化区。可把傣族服饰文化类型区,概分为四个,即西双版纳、德宏、新平和其他。 一、服饰的基本类型及分布 傣族妇女服饰极为复杂,且各地差异较大。我们分类作一介绍。 西双版纳的妇女,以紧身衣、薄筒裙为主要特征。她们内穿浅啡色紧身小背心,竖镶有彩色花边,外着大襟或对襟园领窄袖短衫,袖管和腰身十分窄瘦,下摆宽大,没有扣子,用布带扎结;下身穿能盖住脚的筒裙,扎上银饰花纹的腰带,结发于顶,插木梳、鲜花作饰物,也有的以白帕裹头。打扮精干紧凑,简单的设计线条与质感,更显傣族妇女的婀娜多姿。德宏、耿马、孟定的傣族妇女穿颜色艳丽的筒裙,上衣较短,仅齐腰部,但未婚少女服饰与已婚少妇服饰有严格区别。内地傣族,居住比较分散,形成不同支系,而每个支系都有自称且服饰各异,居住在元江和新平的傣雅妇女,发盘于头顶,缠镶有用丝线刺绣的花边黑色高筒帕。凡头上戴有用银泡镶饰的花边头巾,属未婚女青年,没有的则为已婚。她们身穿镶花边黑色窄袖短衫,内着花边紧身短背心,并缀满银饰,有的可达五、六公斤,犹如软甲,庇护前胸。她们头裹黑色布帕,下着筒裙三四条,左高右低,全套服装都是用花丝线刺绣,色泽艳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傣仲、傣德、傣涨妇女上衣为蓝色、粉红色土布短褂,短褂前下摆处钉有一排晶莹闪光的细银泡,外罩一件只可遮盖胸部的蓝色或粉红色无领无纽短衣,下穿宽大的青土布筒裙三条,分为内筒裙、二筒裙和外筒裙,其中二筒裙边用红、黄、绿兰、白条色丝绒精心刺绣,色彩斑斓,鲜艳夺目。手艺灵巧的妇女,还要点缀其它颜色的精美图案,如古方格、花、草等。最后将一条自织的艳丽多色的彩带绕腰数周,美丽动人,“花腰傣”因此而得名。层层叠叠的筒裙左高右低,绚丽的图案以及白色的银饰与衣服形成完美搭配,提高了服饰的美学价值。总之,边疆傣族妇女服饰简单、清洁,式样美观,色调柔和,白、红、黄、绿是其服饰的主色,再配以傣族妇女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另有一番风韵。内地傣族妇女服饰较为复杂,式样多变,层次分明,有较多装饰物,而且艳丽纷繁,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的风俗习惯 导读:傣族的风俗习惯 上次去东部华侨城游玩时,在缆车上无意发现民俗村宁静又神秘的一角。于是对民俗村锦绣中华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深入民俗村看个够——题记 一周的国庆黄金周加班时间终于熬过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过了。民俗村就如树梢上熟透的果实,让我经不住直吞口水,于是一提到中国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 上午,凉风习习,太阳半露着脸,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门口大广场上彩旗飘飘,富有特色的名族乐曲此起彼伏,中间一个LED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路边的大招牌主力宣传民族狂欢节。广场中间花坛上的花牌内,是红色黄色玫瑰花组成的欢度国庆1949-2010就是狂欢节的主题吧,对面的寿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宾小姐,引导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收紧脚步,购票入村。 远望民俗村,就像山谷里的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丽。 沿着一条石雕彩龙分开的石梯小去,一个三角形的广场上假山水池、喷泉、商铺、停车场错落有致,上方张灯结彩,大榕树上灯笼高高挂,假山,水池,喷泉,美丽极了,小火车,电瓶车挂两行红花,别致极了。榕树底下停着一辆新款驴车,所谓的新款也就是多一个喇叭而已,赶车的.车夫都是回族牧民装束。一见到游客到了,便吆喝一声唱起了回族民歌,还不时带点别扭的动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

后面的百艺广场上,欢快的名族小调徐徐传来,红白两色为主的临时舞台上,8个身材苗条的瑶族姑娘在尽情跳舞,长长的袖子,长长的绳子,甩出去,收回来,一个圈一条线的,美丽极了。下面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态各异。整个广场如一锅沸腾的水,就是入口出口处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岗。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狂欢节的主题就是“生态河池,丝路新疆”,白天都是广西河池瑶族、壮族民族表演节目,而晚上则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节目。紧挨着百艺广场的一条路上,一排淡黄色木屋上,招徐徕客的酒旗飘飘,上面写着非常引诱人的名字“丽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面……”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看一群红色妆扮的服务员忙进忙出,手脚麻利,一边工作还一边哼着小调,好不快活。 不知是这些服务员的小调唱的好,还是秋季的阳光太妩媚,太娇柔,逗得小吃一条街后面小山谷里的孔雀,骚动不安,啼鸣声此起彼伏,一阵一阵,一声一声,声声入耳。虽然“嘟嘟啾啾……”声音难听,却也有未见其影,先闻其音之势。想必,那一只只五颜六色的孔雀,是哪一只在低音,又是哪一只在开屏?听到了这支孔雀独奏的曲子,便也让我加快脚步往前去看个究竟。 傣族的风俗习惯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十六

傣族服饰特征 (1)

傣族服饰特点 傣族服饰民俗傣族是云南省第五大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 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傣族服装,与其他民族的一样,曾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元代以前,傣族跣足不履,只知以布笼身,元代开始裁制衣裙,佩戴简单饰物;明代初年,男子衣服多效胡服,着宽袖长衫,光头黥胫。妇人髻绾于后,衣窄袖衫,皂筒裙,白裹头,无论贵贱皆戴笋箨帽,顶饰金玉,插珠翠花,缀线缨毛羽。贵者衣绮丽,多用内地丝绸缝制,饰名贵金银珠宝。这一时期的佩饰趋向精巧,杂居于内地的傣族已有穿鞋的习惯。 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

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傣族男子的服饰样式基本一致,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文身图案及文身部位的不同,分别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文身图案赋予文身者有不同的保护作用。有的图案能防身护身,刀枪不入;有的图案能使人聪明伶俐、漂亮好看;有的图案不怕水怪和林中的豹子、老虎;有的图案鬼见了都会害怕;有的图案能得到人们的信任、能歌善舞、能讨姑娘喜欢;有的图案能治病;有的图案能得到神灵和佛祖的保佑等等。文身的功能几乎无所不能。当然这样的纹身现在只能当做民族信仰存在,纹身者越来越少,将来可能见不到了。 女子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

傣族的民风民俗.doc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

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初一:____浅夏诗韵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

傣族的传统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民居】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服饰鉴赏

傣族服饰鉴赏 傣族服饰起初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傣族的一个特色节日——泼水节,和一种非常美丽的舞蹈——孔雀舞。在这两种活动中,地道的傣族人一定会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我所在的曼滩小学旁就有一座傣族村寨,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日日可见地道的傣族男女身着傣装,越发觉得傣服美艳之极。 傣族女子的服饰深合东方女子的秀美窈窕之姿,据人体流线设计,将女子的窈窕之姿勾勒出来,着之秀美窈窕。傣族女子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傣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

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与美丽的傣服相搭配的是傣族妇女的长发和头饰。着傣服时傣族妇女多将头发盘结起来,用筷子状的发簪自然插入固定,是傣族女子着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妇女的首饰和佩饰有银耳坠、项圈、腰带、手镯和金银珠宝制成的"凤冠"等,也有佩戴翡翠、玉石、玛瑙或玻璃制品的。 在中国,傣族的人口有一百多 万,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 孟连、元江、新平等县是傣族人口 较为集中的地区。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 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 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 族个性。西双版纳的妇女,以紧身 衣、薄筒裙为主要特征。她们内穿浅啡色紧身小背心,竖镶有彩色花边,外着大襟或对襟园领窄袖短衫,袖管和腰身十分窄瘦,下摆宽大,没有扣子,用布带扎结;下身穿能盖住脚的筒裙,扎上银饰花纹的腰带,结发于顶,插木梳、鲜花作饰物,也有的以白帕裹头。打扮精干紧凑,简单的设计线条与质感,更显傣族妇女的婀娜多姿。德宏、耿马、孟定的傣族妇女穿颜色艳丽的筒裙,上衣较短,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一): 傣族传统习俗介绍 1、服饰 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

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4、禁忌 傣族的禁忌与宗教有关。如进入佛寺殿堂之前务必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5、饮食

傣族服饰作文

傣族服饰作文 篇一:傣族泼水节作文 傣族泼水节作文 篇一: “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篇二: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

中泰傣族服饰及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泰傣族服饰及文化的对比分析 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一> 中国傣族与泰国的泰民族来源 在中国,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云南傣族因分布区域不同,服饰也有区域性的不同,但男性的传统服饰保存已不多,传统服饰的特点主要还是通过妇女的穿着打扮来体现。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于老挝的傣族Thai Lue为同一分支,是泰民族(Thai,泰国主体民族)的一个分支,语言、文化和习俗与泰国和老挝主体民族接近。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部分地区,人口115万余人。主要聚居地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县,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平、双江等县。 泰国目前人口约5885万人,其中以傣族为主。泰国人民曾经历多次的民族迁徙,据推测他们的祖先居住于印尼等南洋群岛,后来渡海到中国南部和西南沿海区,再迁移到泰国北部,于13世纪建立最早的泰国王朝。 根据泰人迁移的历史来看,是傣族由中国南部,沿着肥沃的河谷向南迁移:由中国南部的红河谷到布拉玛普得拉河谷(雅鲁藏布江下游),到湄公河谷等。而13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蒙古族的压迫下血度往南迁徒。傣族在迁移的过程里,不断地与当地的民族融合,包括蒙—高棉族(Mon-Khmers)族、藏—缅族等。根据目前出土的资料显示,傣族能够和平地与当地民族融合、吸收当地文化,可能是因为迁往的地区已有少数傣族定居,所以他们容易以合作而非武力的形式与当地人民相处。 <二> 中国傣族与泰国的泰民族的传统服饰 中国: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绯色的无袖吊带对襟紧身内衣,外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紧身短衣。下身是黑色或花色裹身长统裙,用整块布幅联缀两头便成上下贯通的“桶”状,宽余部分折至腰,用银腰带系紧。这种统裙腰臀处比较贴身,而脚摆处则宽松自如,不妨碍行走,利于通风透热和频繁的洗濯。 傣族女子的服饰深合东方女子的秀美窈窕之姿,据人体流线设计,将女子的窈窕之姿勾勒出来,着之秀美窈窕。傣族女子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傣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不及腰部,少许背脊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 发式则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和发簪,或是清香的花朵、鲜艳的绢花。外出时喜挎自织的筒帕,撑传统的平骨花伞。这种端庄而不失活泼的装饰与上短下长的紧身服饰使傣族女子显得高挑修长。如今随着各色艳丽轻柔衣料的进入,妇女服饰更显缤纷,特别是在泼水节时,盛装的妇女犹如会场上的鲜花,一簇簇,一丛丛,让人目不暇接。男子服饰为白色对襟圆领长袖上衣,戴淡青或白色、红色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受邻国缅甸边民的影响,男子也有穿着上下贯通的裙裾的,但不系腰带,而是将宽余部分拉朝腹前系结,俗称“笼基”。 由于傣族居住的村寨生产竹子,他们除了用竹子建成幽静而雅致的干栏式住宅和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外,

服饰介绍

服饰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是民族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最为显着的外在标志。傣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和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景谷、新平、元江、金平等地的热带河谷地带和温度较高的坝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的傣族人口有122.2万。由于傣族分布地域较广,内部支系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宗教信仰环境等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傣族服饰类型与款式。根据傣族服饰的地域性特征,傣族服饰大概可分为西双版纳傣族服饰、德宏傣族服饰、新平傣族服饰以及文山傣族服饰等四个类型区。此外,分布在大姚、永仁、永胜等县的傣族服饰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傣族服饰的主要特点。 由于居住地域、环境气候以及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各异,傣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着特点:(一)服饰造型的多样性。 傣族居住地域较广,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有所差异,接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有所不同,加之过去交通不便,相互往来较少,因此形成了不同地区傣族服饰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傣族服饰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妇女服饰上,西双版纳傣族妇女内穿白色、绯红色紧身小背心,镶有彩色花边,外着大襟无领窄袖短衫,袖管和衣身的腰部很窄,衣服下摆宽,没有扣子,用布带扎结,

下身穿长到能盖住脚的筒裙,多用银质腰带系在腰部,显得美丽而又大方;德宏州瑞丽等地的傣族妇女服饰,筒裙色彩艳丽,上衣较短,显得艳丽而又活泼;而芒市、盈江、陇川和梁河一带的妇女服饰则略有不同,已婚妇女上身着对襟窄袖短衫,下身穿黑色筒裙,系小围腰;未婚女子上身着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短衫,下身穿深色长裤或花筒裙,系小围腰,显得端庄而雅致;普洱一带的傣族妇女不论年龄长幼,下身一律穿黑色筒裙,上身穿宽袖、敞领的衣服,多为蓝色和黑色,显得飘逸、素雅;新平、元江一带花腰傣妇女下身穿一至三条土青布筒裙,上身着缀有细银泡的贴身短衫和带红、黄、绿饰边的无纽扣短外衣,腰部系一条用丝线绣制的长带,显得斑斓而典雅;耿马县一带傣族妇女则下身着黑色筒裙,上身穿白色或淡蓝色窄袖短衫,显得素雅而别致。 此外,傣族服饰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妇女头饰上。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妇女,多在后脑上盘发髻,上插一把梳子,再用花朵插在发髻周围以作装饰。孟定、瑞丽等地傣族妇女,在脑后挽发髻,在鬓角插一朵鲜花。德宏州潞西、盈江、陇川等地傣族,已婚妇女挽发髻和戴包头;未婚女子用红头绳结发辫盘头一周,插以鲜花或孔雀形的镀金银饰物[1]115.新平、元江、元阳、红河等地傣族妇女也戴包头,但包头形状大小都不一致,各有特点。 (二)服饰设计的简洁性。 傣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由此造就了傣族人民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和质朴善良的品质,这使得傣族人崇尚简洁朴素的衣

傣族服饰_六年级作文

傣族服饰 一提起傣族,大家一定会想到著名的节日“泼水节”,但我今天要介绍的是傣族服饰,它可是最能表现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小袖衫,下穿长管裤, 第1页共2页

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2页共2页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傣族服饰款式图片大全,男女各有特色

傣族服饰款式图片大全,男女各有特色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没有一个例外的,而大部分的民族,男女服饰都是相似的风格,但是傣族却不是这样,傣族女子服饰多装饰物,能显现出题目姣好的身材,而傣族男子的服饰则比较朴实大方。本期的傣族服饰带你去看看傣族服饰款式图片大全,男女各有特色。 傣族男女服饰各有特点男子服饰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过去有纹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20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

傣族民俗开发

傣族民俗开发 一、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不仅象征了吉祥,平安,幸福,还给人们带来了声声欢笑。对于傣族泼水节的开发应本着保护民族文化的理念去合理利用与开发,使得这一傣族传统节日一直传承下去。 1.整合旅游资源,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酒店住宿餐饮的基础设施交通公路设施,充分保证游客的衣食住行。 2.加大傣族泼水节的旅游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客源,扩大泼水节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力。 3.加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举行各类宣传节目。以政府为纽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推动泼水节良性发展。 4.以泼水节为桥梁,大力发展当地农业与制造业,将优良的农副产品与精美的工业制造品提供给旅游者。将一二三产业联动起来,更好的促进一泼水节为代表的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5.建立以傣族园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企业,更好的推动泼水节的保护性传承。傣族园主要活动可以安排如下: ①泼水节庆活动。天天泼水节,让游客随时都感受到泼水节的狂欢氛围;②傣家民居参观,向游客展示傣家的干栏式建筑,体验傣族的待客礼仪;③歌舞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民间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靓丽多情。④赕佛,在曼春满古佛寺让游客参加拴线、念经、抽签等佛教活动。⑤根据季节特点,举行傣家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比赛、放高升、斗鸡赛、丢包、燃放贡菲(孔明灯)、赶摆、赕佛等活动,弘扬傣族传统文化。⑥根据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和曼听5个傣族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织锦、傣式首饰加工、制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参观,傣家婚礼习俗参观。⑦傣家住宿、餐饮。 二、食俗(举办傣族美食节、全面推广傣族特色菜式) 民以食为天,不过是到哪里旅游都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所以食俗的开发必定是旅游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傣族作为一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且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傣族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此外,傣族的竹筒饭早已声名远扬。相信这些美食已足以让游客们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是,因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所以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所以以昆虫作为美食节的噱头,这种新奇的形式必定能吸引大量充满好奇心的游客。

傣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傣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傣族的服饰充分体现了傣族居住地的地理特点,也充分展示了傣族的民族特色。那么,你知道傣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是爱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傣族的服饰的 特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 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 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 男子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过去有纹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 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 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 织“土布”。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20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女子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 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 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

傣族传统服饰是什么

傣族传统服饰是什么 傣族穿着风俗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 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 傣族男子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过去有纹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女子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