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单元总述: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动用除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未来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篇的图片——战争是残酷的,“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战时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两极对峙的表现形式即为冷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冷战的面纱,走进两极对峙的格局。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出示: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整体感知:“冷战”的兴起→“冷战”的表现:→“冷战”的影响:→冷战中的“热战”

问:什么是“冷战”(Cold War)?(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回忆我们前面的知识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美苏摒弃前嫌,共同发起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的尽早结束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战后,人民渴望永久的和平,但是,美苏的同盟关系破裂,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抗。两个昔日的盟友为什么为反目成仇呢?二战后,美苏两国领导人的话或许给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自主探究:(幻灯片)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请思考: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请思考:杜鲁门的话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材料三: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请思考:材料表明了苏联战后的什么意图? (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

材料:国际关系领域流传着19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一句话:“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教师引导: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并有着不同的战略利益,所以,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成为冷战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还表明美苏双方在___________方面的根本对立。

材料四: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请回答:两则材料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材料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引自丘吉尔“铁幕”演说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课件显示:“冷战”兴起的背景

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战略;

3、苏联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4、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大了________________,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

6、英国首相丘吉尔的________________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自主探究:

二、“冷战”的表现 (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对抗)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2、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策动成立北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请思考:你如何理解美国的“慷慨”?(通过经济援助,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自主探究:

三、“冷战”的影响

课件显示:

?材料一:北约集团的军队近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的军队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处于战略对峙状态。

?

?材料二: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材料三: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据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

问题: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哪些是积极影响?哪些是消极影响?

四、冷战中的热战

“冷战“期间,因较量和争夺激烈,也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局部的“热战”。

战争时间、结局、影响?(学生回答)

搜集史料:关于朝鲜战争于越南战争,你知道哪些故事或资料?(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1950-1953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结局:1953年,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美军一位五星上将哀叹:“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象,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1961-197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结局:今天的美国仍说:“提起越南战争,我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1、日本投降以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分别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合作探究:

教师表述:1991年,随着苏联国旗的悄落下,美苏两极格局面宣告结束。冷战虽然结束了,但冷战的阴影依然存在。

材料: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他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

讨论回答:针对“冷战”的“伤痕”,针对“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冷战感悟

1、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3、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大力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

课件显示:总结升华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二战后,出现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两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所决定的。

可见,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与其综合国力成正比的。

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级对峙格局走向多极化。

课件显示:课后延伸、合作交流

通过以上所学,我们发现: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方式,在欧洲“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想一想,为什么美国在欧洲要采取“冷战”形式,在亚洲要采取“热战”的形式呢?你认为“冷战”可以避免吗?

此题课后去讨论,分小组发到网络学案上。

巩固练习: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解析版)

(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时间:25分钟) 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 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 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考点】冷战格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5.(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形成条件 1.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2.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苏美的力量。 实质 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体系特点 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体系合作 雅尔塔体系中的合作主要表现在: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两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1945年10月,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 3.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审判和对日本法西斯的东京审判,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自学。 2.注意做到师生互动交流;运用多角度视角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2. 认识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形成背景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课本,完成“我是小记者”的前置作业(左半组扮演苏联记者,右半组美国记者)(二)新课导入——时事链接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月27日报道,目前美国人为挑起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半岛笼罩在核战争的乌云。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26日发表声明称,包括战略导弹部队、远程炮兵部队在内的所有野战炮兵部队进入“一号战斗执勤状态”——国际在线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朝鲜核危机是冷战遗留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冷战格局的形成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梳理两极格局形成背景 1 介绍政治格局概念,并呈现材料“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 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2.教师设问“探究一从丘吉尔这段话说明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阅读P118 第一子目)” 3.学生回答: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奠定战后世界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目标导航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雅尔塔会议内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美国的意图;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英国与法国衰落的表现;战后苏联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理解: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国家实力对比的巨大差异,明确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必然性,从整体上把握两极格局的形成。从中认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关系格局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 3、运用:通过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讲述,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世界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综合比较:综合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的分析,探究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论从史出: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史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外交的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既是维护世界和平、民主的国际格局,同时也渗透着大国强权的意识。 2、为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全面加强联系与合作;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 3、认识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信念和责任感。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之下两极格局基本形成的情况。雅尔塔体系及其之下的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它们各自操控下的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 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 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丧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和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使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成为必然。然后回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有关内容,说明雅尔塔体系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并对由于战争引起的各种力量和消长变化进行重点分析,以认识雅尔塔体系出现的历史条件及必然性。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即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战败国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是美、苏、英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二战使西欧各国的力量普遍削弱,而美国却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战争尽管使

必修一 第24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导入: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扶蒋反共”。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进入冷战状态,在国际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国民党属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共产党属于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扶蒋反共”的目的无非是美国为了加强对抗苏联的力量。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爆发冷战,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P107“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冷战”兴起的原因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打垮,美苏两国之间也失去了共同敌人,失去了继续合作的基础,关系不断冷却乃至逐渐恶化。(国共两合两破裂) 2、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二战中,德、意、日被打垮了,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也是遭到了严重的战争创伤,元气大伤。例如英国,在二战中损失了120万兵力,并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战后的债务国,欠下了350多亿美元。法国则在战争中被德国占领,战后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地位,但是实际上法国实力已经严重衰退,海外殖民地也几乎全部丧失。在政治和经济上,跟英国一样,都沦为了美国的小伙伴。像英、法、德这些曾经构成资本主义世界核心部分的国家和地区一时之间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 而另一方面,美国却倚仗其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经济上,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9%,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还在战后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和黄金挂钩,在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到使本国的货币与黄金等同。军事上,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空军实力也位居世界首位,另外美国还垄断了原子弹等核武器技术。 就这样,二战后美国依靠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当时只有一个国家有能力与美国争霸,那就是苏联,因此美国将苏联作为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3、战后苏联地位急剧提高

第24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有趣)

第24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方式: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工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课前准备: 1、建立历史学习小组,依据学案提前预习。 2、发动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或到网上查阅有关两极格局的资料。 3、询问司法人员,有关法庭的审判程序。 板书设计:表格式

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顺口溜导入,并配以美国世界警察形象的漫画) 多媒体展示: 脚踏欧亚大陆,头顶巍巍青天。 老子天下第一,谁敢把我来管。 肩扛原子弹,兜里装美元, 我乃世界警察,大小事物全管。 听话者给美元,不听话者一拳把他打翻。 苏联有点不老实,我想请他吃颗原子弹。 提问:顺口溜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总结后,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先让各学习小组把在课下预习中不会填写的知识框架和没有反映上来探究思考题,师生共同解决。 学案上的知识框架略,探究思考题如下: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什么是冷战,在欧洲,美 苏之间怎样冷战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3、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有何表现?结果如何?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

单元总述: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动用除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展开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未来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篇的图片——战争是残酷的,“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战时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两极对峙的表现形式即为冷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冷战的面纱,走进两极对峙的格局。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出示: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整体感知:“冷战”的兴起→“冷战”的表现:→“冷战”的影响:→冷战中的“热战” 问:什么是“冷战”(Cold War)?(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回忆我们前面的知识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美苏摒弃前嫌,共同发起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的尽早结束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战后,人民渴望永久的和平,但是,美苏的同盟关系破裂,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抗。两个昔日的盟友为什么为反目成仇呢?二战后,美苏两国领导人的话或许给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自主探究:(幻灯片)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请思考: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请思考:杜鲁门的话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从联盟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但与此同时又有局部“热战”。 作为必修一第八单元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经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内容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问题深刻性和分析问题透彻性的能力,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 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 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6)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2.影响:。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对比:和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1946年,丘吉尔的“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2)为了帮助西欧,以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和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和。朝鲜分裂为和 。 (2)局部战争:年,朝鲜战争爆发。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煳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知识归纳 1.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的框架。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②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3)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4)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5)1946年3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6)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对比。 2.“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识记);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确立后,双方采取的对抗政策、措施,以及进行长期争夺的主要表现。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它们各自操控下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确立了以欧洲为重点,涉及亚洲、美洲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长期深刻的影响。 (二)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让学生分好小组讨论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提炼材料和概括历史史实、用辩证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本节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了解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历史学习基础较差,在教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适当增强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建立等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实力;联合国的成立反应了经过战争后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世界的愿望。 4.教学准备 理清教学思路,制作ppt,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 5.板书设计 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为线索 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 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 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6.教学过程设计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吴红英

2014年7月17日,一架 马航客机在乌克兰上空被 导弹击中坠毁。美国白宫 随后明确表示,俄罗斯总 统普京要为马航客机被击 落负责,是俄罗斯向乌克 兰分裂组织运送了导弹等 重型武器。随后,欧盟和 美国相继宣布扩大对俄制 裁,而俄罗斯则一如既往 地强硬表态反击。乌克兰 背后的大国对决似乎进入 了新一季。于是“世界是 否进入‘新冷战’时代了” 的疑问萦绕在很多人心头。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 会议上,美、苏等国讨论了 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 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 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雅尔塔会议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影响: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经济 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军事 武装部队1200万;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 基地; 垄断原子弹。 政治 控制操纵联 合国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确立了称霸全球的战略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 2、信号: 1、什么是“冷战”? 4、表现: 美国苏联 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1947 马歇尔计划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1947.9 “华约”1955.5“北约”1949 经济互助委员 会1949.1 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丘吉尔“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1947年) 结合“二战”后初期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 “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直接目的和实质是 什么? 1948年—1952年, 共有16国,接受 了美国共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与,其余贷款。 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学法指导: 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联系选修3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 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至今 核心内容形成美苏雅尔塔体 系,奠定了战后两极 格局的框架。美苏全 面“冷战”,最终形 成两大阵营对峙,美 苏两极格局形成 由于日本、西 欧、中国和不结 盟运动的兴起, 两极格局受到冲 击,世界多极化 趋势开始出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两极格局的瓦解。当前的政 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 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 面 单元主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20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947 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 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 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 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 2.[2015四川文综,12,4分]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3.[2016全国卷Ⅱ,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5.[2016江苏高考,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课堂构思 .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3.docx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対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一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 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I'可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一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z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屮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対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7.24《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础训练及答案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B.西欧严重削弱 C.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上。A、B、C三项属于导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解析:“战争才刚开始”指的是美苏由战时同盟变为对手,美国将采取“冷战”政策以遏制苏联。 答案:B 3.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向世人表明了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与材料中所述是相吻合的。

答案:B 4.2011年6月,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美国资深战略家、88岁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建议中国:展开“胡锦涛计划”,援助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发挥当年“马歇尔计划”之效用,并借此令中国成为全球领袖国家。基辛格在此强调的“马歇尔计划”之效用指的是() A.抵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渗透 B.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C.实现欧洲经济的复苏 D.在政治上控制欧洲 解析:注意基辛格所强调的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正面作用:援助了西欧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基于此基辛格建议中国实行“胡锦涛计划”。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情况的掌握。其中C项表述错误,应是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A、B、D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 答案:C 6.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 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也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解析:美苏“冷战”长期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但又使得半个多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