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考试重点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教学大纲

1.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脑

(2)脊髓

(3)脑脊液

(4)神经反射

(5)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脑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出生时的各种活动主要靠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二、脊髓

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

胎儿时,脊髓的末端在第2腰椎下缘

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

4岁时达腰椎1上缘。

所以婴幼儿腰椎穿刺时,应以3~4腰椎间隙、新生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三、脑脊液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四、神经反射

反射检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终身存在的反射,包括浅反射及腱反射;

第二类为暂时性反射,或称原始反射。

1.终身存在的反射

(1)浅反射:

出生时即存在,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腹壁反射要到1岁后才比较容易引出,最初反射呈弥散性。提睾反射要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

(1)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反射消失年龄

迈步反射 2~3个月

握持反射 3~4个月

拥抱反射 3~6个月

觅食、吸吮反射 4~7个月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反射出现年龄

降落伞反射 9~10个月

平衡反射 10~12个月

3.病理反射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氏(Hoffmann)征、查多克氏(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力紧张,故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

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五、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神发育和行为、意识障碍的程度。

2.头颅检查

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是否闭合与张力、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

3.运动检查

应观察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

6个月做“蒙面试验”,正常发育小儿能将覆盖物从脸上移开,智力低下及肢体瘫痪小儿不能完成该动作。

教学大纲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以婴幼儿感染常见。

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多见。

新生儿及出生2个月内的婴儿则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等,阳性球菌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出生2个月至儿童期时,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

早期、轻型病例,炎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表面,逐渐蔓延至大脑基底部和脊髓表面。

严重者可有血管壁坏死和灶性出血,或发生闭塞性小血管炎而致灶性脑梗死。

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脑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神经系统体征。

二、临床表现

1.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2种:

(1)暴发型:患儿起病急,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迅速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性休克的症状,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病原体常见于脑膜炎双球菌。

(2)亚急型:发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酸痛,婴幼儿则表现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精神萎靡、目光凝视、惊厥、昏迷。

病原体常见于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

2.体检

①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布氏征及克氏征阳性;

②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婴幼儿可有前囟饱满、颅缝增宽、双侧瞳孔反射不对称,甚至出现脑疝;

③30%患儿可出现部分或全身惊厥。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起病时表现可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前囟紧张膨隆,但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多见,所以新生儿患败血症时应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3.并发症

(1)硬脑膜下积液:颅骨透照试验阳性+诊断性穿刺可明确诊断

(2)脑积水:化脓性脑膜炎,因脑脊液循环系统发生粘连阻塞,引起脑积水。

(3)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多见于病程初期未及时治疗的婴儿脑膜炎患者。

4.其他

脑神经受累可产生耳聋、失明等;脑实质受累可产生瘫痪、智力低下或癫痫。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2.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不增高。

3.其他血培养、皮肤瘀斑涂片找菌阳性、头颅CT等。

四、治疗原则

除早期、联合、坚持用药、对症处理、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外,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

1.抗生素治疗及早采用敏感的、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毒性较低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注意药物配伍。

(1)病原体未明时,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

(2)病原体明确后,选用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等。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头孢噻肟钠等。

脑膜炎双球菌:青霉素-G。

革兰阴性菌:头孢噻肟钠、阿米卡星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萘夫西林、氨基糖苷类、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万古霉素。

新生儿脑膜炎: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

(3)疗程:静脉滴注抗生素10~14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在21天以上。若有并发症,还应适当延长。

2.对症及支持治疗

(1)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脑疝:给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3)对症处理:降温、止痉及纠正休克。

(4)并发症的治疗:

①硬膜下积液:积液多时应反复穿刺,注入对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

②脑室管膜炎:可作侧脑室引流;

③脑性低钠血症: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逐渐补充钠盐,纠正低钠血症。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及饮食管理

(1)保持病室的温度在18~22℃,湿度50%~60%。

(2)鼓励患儿多饮水,体温大于38.5℃时,应在30分钟内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降温的方法可用物理降温(头枕冰袋、酒精擦浴、温水浴),药物降温(阿苯、酚咖片、酚麻美敏、阿司匹林等)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并记录。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用降温曲线标明。

(3)遵医嘱定时给予抗生素。

(4)口腔护理,每日2~3次。

(5)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少量多餐。

2.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1)观察皮肤弹性、黏膜湿润的程度。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每4小时测T、P、R、BP并记录。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评估窒息危险发生的程度。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有异常: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镇静剂(地西泮肌内注射)、脱水药(20%甘露醇,每次1~2g/kg,30分钟内推入静脉)

嘱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4)备好吸痰用物。

3.防止并发症

(1)评估皮肤情况及可能受损的程度。

(2)保持皮肤(尤其注意臀部)清洁、干燥

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保持肢体在功能位上,防止足下垂的发生。

(3)每1~2小时翻身1次,并用30%酒精按摩骨隆突处。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

减少探视的人员及探视次数,绝对卧床休息,治疗及护理工作应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健康教育

(1)加强宣教,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凡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的易感儿均应服用利福平。

预防接种:可采用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在流行地区实施。

(2)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讲清治疗护理方法,及时解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3)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家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护理,促使病情尽可能的康复。

(4)预防:积极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种各种疫苗,进行被动免疫。

教学大纲

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

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表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0%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如乙脑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虫媒病毒致病者约占5%。

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体,机体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毒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导致脱髓鞘病变;

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不足。

肠道病毒感染多在夏季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可导致轻型脑膜炎,也可引起严重致死性脑炎。

二、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可有数日前驱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颈、背、下肢疼痛、畏光等,但意识多不受累,可有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不同程度的发热,后随体温增高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昏迷,或出现精神障碍。

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引起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病毒性脑炎病程在2~3周。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留有智力发育落后、肢体瘫痪、癫痫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大多在(1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

2.病毒学检查部分患儿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如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等。

五、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

使患儿离开刺激源。

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的信心。

(2)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

(3)教给家长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预防压疮。

(4)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

4.注意病情观察、保证营养供应

(1)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降颅压。

(2)每2小时翻身一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

(3)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以防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

(5)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做好口腔护理。

(6)输注能量合剂营养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7)控制惊厥、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遵医嘱使用镇静药、抗病毒药、激素、促进苏醒的药物等。

健康教育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家长提供保护性看护、日常生活护理的有关知识。

指导家长做好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

有继发癫痫者应指导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

出院的患儿应定期随访。

教学大纲

第四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第四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农村多于城市,常见10岁以内小儿。

临床以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

病程自限,大多数在数周内恢复。严重者死于呼吸衰竭。

一、病因

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65%以上患儿患病前曾有病毒感染史,受凉、疲劳也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脊神经根,近、远端神经均可受累,以近端神经根及神经较重,脑神经也可受累。

二、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7~9个月为高峰。起病前1~6周为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有数天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的肠道感染。

2.起病初期,先有肌肉不适或疼痛,常出现下肢肢体无力、麻木、疼痛,尤其在大腿前后侧,疼痛感觉尤为明显,可伴有发热,2周内达到高峰。

3.运动障碍自肢体远端开始,首先表现为行走无力,易摔倒,肌肉无力呈对称性的,2~3天内,发展到上肢、腰背、躯干,患儿不能坐起和翻身,手足下垂,肢体瘫痪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肢体近端也呈弛缓性瘫痪。

4.脑神经障碍表现为不能抬头,吞咽困难、进食时有呛咳,口角向健侧歪斜。

5.呼吸障碍单纯的肋间肌麻痹,吸气时胸廓下陷,上腹隆起。如单纯的膈肌麻痹,则吸气时上腹部下陷呈现出矛盾样呼吸。

6.自主神经障碍自主神经受累时,表现可有视物不清、多汗、面色潮红、腹痛、直立性低血压、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骤停。

7.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手套或袜套状感觉减退。病情进展迅速者,24小时内即可出现包括肢体、呼吸肌及部分脑神经的完全瘫痪,1.7%~5%死于急性呼吸肌麻痹。

三、辅助检查

1.血液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均有增高。IgM增高最为显著。肌酸激酶可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80%~90%患儿脑脊液蛋白含量逐渐增高,2~3周可达正常时的2倍,4周后逐渐下降。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的特征。

3.神经传导功能测定肌电图显示急性肌肉失神表现,混合肌肉动作电位幅度减低有纤颤电位。

四、治疗原则

生命支持、对症处理、呼吸肌麻痹抢救。

药物治疗、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能明显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在病程2周内用免疫球蛋白,有效者24~48小时可见麻痹不再进展。

五、护理措施

1.呼吸功能维持

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5%~60%。

了解患儿呼吸肌及膈肌麻痹的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咳嗽,协助排痰。呼吸困难者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遵医嘱给予机械人工呼吸。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每1~2小时给予翻身、拍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2.皮肤护理保持床单的干净、整洁、无渣屑。衣服无皱褶,可将衣服反穿于身上,便于进行操作。骨隆突处给予棉垫或气垫圈保护,也可用30%~50%红花酒精定时按摩,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每日用温水擦浴一次,并做全身按摩。

3.营养维持监测患儿的营养摄入情况。每周测体重一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疗法。

4.预防感染

病室每日空气消毒2次,缩短探视的时间与次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与感染的患儿分室居住,尽量避免接触。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5.运动障碍的护理

评估躯体障碍的损伤程度。

急性期,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肢体做被动锻炼。

恢复期,鼓励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6.对症护理评估体温的变化程度。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保持体温在36~3

7.4℃。体温增高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7.健康教育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长做好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出院的患儿应定期随访。

教学大纲

第五节脑性瘫痪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第五节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

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性瘫痪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可将病因分为3类:

1.出生前胎儿期的感染、出血、发育畸形以及母亲妊娠时有高血压、糖尿病、腹部外伤、接触放射线等。

2.出生时羊水阻塞、早产、窒息、难产、产钳夹伤等。

3.出生后缺氧、感染、外伤、颅内出血、核黄疸等。

二、分型

1.按运动障碍性质分类

痉挛型:是最常见的中枢性瘫痪类型。主要因锥体系受累。

手足徐动型:除手足徐动外,也可表现扭转痉挛或其他锥体外系受累症状。

肌张力低下型:可因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

强直型:全身肌力显著增高、僵硬,锥体外系受损症状。

共济失调型:小脑共济失调。

震颤型:多为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

混合型:同一个患儿可出现2~3个型的症状。

2.按瘫痪累及的部位分类双瘫(四肢瘫,但双下肢较重)、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截瘫(下肢受累,上肢躯干正常)、偏瘫、三肢瘫、单瘫等。

三、临床表现

1.痉挛型瘫痪婴幼儿时期即出现症状。病变主要在锥体束,表现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尤以下肢最明显,抱起时,两腿交叉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内收。轻症两手动作不灵敏,步态不稳。瘫痪形式可有四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

2.手足徐动型脑瘫多数肌张力减低,同时伴有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

3.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的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实验阳性等。

4.混合型以痉挛型和运动障碍型混合并存多见。此型常见智力低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伴有癫痫发作、语言障碍、视觉和听觉障碍等。

5.伴随症状和疾病脑损伤的共同表现,一般上述瘫痪患儿合并智力低下、听力和语言发育障碍,其他还有视力障碍、易激惹、小头畸形、癫痫、流涎等。

四、辅助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实验阳性率约1/3。

影像学检查(CT)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脑室密度减低、脑积水、钙化灶及畸形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早诊断早治疗

促进正常运动发育

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

功能训练(体能、技能、语言训练)

矫形手术

六、护理措施

1.营养维持

评估进食自理的程度。提供进餐环境,吞咽有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及时增加铁剂,积极预防贫血。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每周测体重一次。

2.功能训练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鼓励患儿每天活动各个关节,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协助肢体康复。

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

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等,以纠正异常姿势。

3.防止外伤与意外加床挡保护,防止坠床发生。勿强行按压患侧肢体,以免引起骨折。锻炼活动时,注意周围环境,移开阻挡物体,并加以保护。

4.皮肤护理对患侧肢体加以保护,防止不自主运动时损伤。及时更换尿布,防止臀红的发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

健康教育

减少各种病原体的感染,避免接触猫、狗,防止感染弓形虫病而影响胎儿期的脑部发育。

避免外伤及早产、难产。血型不合者应及早给予母体预防措施。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核黄疸。做好脑性瘫痪儿的特殊教育。

教学大纲

第六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原则

(4)护理措施

第六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为其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半数患儿<4岁起病,男孩比女孩发病率高,约为(4~6):1,1/3以上患儿伴有学习困难及心理异常。

一、病因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同时,可能与产前、产中、产后的轻度脑损伤有关。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症状为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两者多同时存在。

1.注意缺陷本症必有表现之一。

2.活动过度干扰别人的活动,引人厌烦。

3.其他表现

患儿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缺乏克制力,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语言发育延迟、智力偏低)等。

三、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和教育

本症唯一有效的药物为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白天早餐后顿服,节假日停药,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

主管社区儿科习题:专业知识-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专业知识-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③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型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 A、心脏杂音 B、发育迟缓 C、持续发绀(青紫) D、心前区隆起 E、活动耐力下降 2、③患儿,3岁。因重症肺炎入院,住院期间并发心力衰竭,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该患儿属于心功能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3、③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位是因为 A、心脑供血量增加 B、缓解漏斗部痉挛 C、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休息,缓解疲劳 E、增加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血量 4、③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脑栓塞 D、脑脓肿 E、心力衰竭 5、③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落后是由于 A、肺动脉高压 B、肺循环血量增加 C、肺循环血量减少 D、体循环血量增加 E、体循环血量减少 6、③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出现的差异性发绀明显的是 A、右上肢青紫 B、左上肢青紫 C、头面部青紫 D、下肢青紫 E、上半身青紫 7、③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特点是 A、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B、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C、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D、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E、肺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的喷射性全收缩期杂音 8、③脉压增大伴有周围血管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狭窄 E、法洛四联症 二、A2 1、③患儿,男,3岁,疲乏无力伴心前区不适2天,患儿一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检发现心脏扩大,心动过速,早搏,第一心音低钝。心肌酶测定:心肌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室早。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心律失常 B、扩张型心肌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病毒性心肌炎 E、急性心包炎 2、③患儿,女,1岁5个月,因青紫1年诊断为法洛四联症,今患儿哭闹后突然出现昏厥、青紫加重,考虑为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脑血栓 D、缺氧发作 E、脑膜炎 三、A3/A4 1、③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减弱。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收住入院。 <1> 、患儿第二天晨起吃奶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烦躁和青紫加重,出现昏厥,其原因是 A、脑膜炎 B、脑栓塞 C、脑脓肿 D、心力衰竭 E、肺动脉漏斗部肌肉痉挛 <2> 、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俯卧位 E、膝胸位 四、B 1、③A.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下半身青紫 B.肺动脉瓣第2心音固定分裂 C.易出现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按解剖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按其功能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指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由于血管疾病、感染、变性、肿瘤、遗传、中毒、免疫障碍、先天发育异常、营养障碍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如病变累及大脑时,常出现意识障碍与精神症状。 2.除第Ⅰ、Ⅱ对脑神经进入大脑外,其他10对脑神经均与脑干相互联系。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主要支配头面部。其中第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Ⅴ、Ⅶ、Ⅸ、Ⅹ对为混合神经。 3.舌咽、迷走神经彼此相邻,有共同的起始核,常时间受损,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称延髓麻痹或真性球麻痹,临床习惯之一球麻痹。 4.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组成。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5.大脑半球各脑叶的功能为:额叶与躯体活动、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枕叶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系统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 6.内囊: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称为“三偏综合征”。

7.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质及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势反射,也参与复杂行为的调节。 8.下丘脑对体重、体温、代谢、饮食、内分泌生殖、睡眠和觉醒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与人的行为和情绪有关。 9.小脑: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控制姿势步态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病变可引起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构音障碍,见于肿瘤、脑血管病、遗传变性疾病等。 10.脑干是生命中枢,脑干网状结构能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 11.脑干病变的特点:交叉性瘫痪、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定位体征(如两侧瞳孔极度缩小,两眼球同侧偏斜提示脑桥病变;循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提示延髓损伤。) 12.脊髓的主要功能:传导功能、反射功能。 13.在普通光线下瞳孔的直径为3~4mm,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散大。 14.瞳孔的大小: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颞叶沟回疝、视神经病变或阿托品类药物中毒;瞳孔缩小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如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安眠药中毒等。 15.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 16.脑脊液压力测定:一般采用腰椎穿刺测量法,正常为80~180mmH2o。 17.高颅压性头痛:头痛常为持续性的整个头部胀痛,阵法性加剧,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六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选择题 A型题 1.95%的小儿动脉导管在生后闭合的年龄是 A.3个月内B.6月内C.1岁内D.2岁内E.3岁内 2.小儿心脏卵园孔解剖上关闭的时间是出生后 A.6~8周B.3~5个月C.5~7个月D.8~9个月E.10~12个月 3. 1岁以内婴儿的正常心率是 A.120~140次/分B.100~130次/分C.110~130次/分D.80~100次/分E.70~90次/分 4.正常5岁小儿的血压为 A.90/60mmHgB.95/60mmHgC.100/70mmHgD.104/68mmHgE.108/70mmHg 6.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健康史时,应重点评估母亲怀孕前3个月是否 A.细菌感染B.病毒感染C.糖尿病D.严重贫血E.接触过X线 7.动脉导管未闭的特征性体征是 A.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B.股动脉枪击音 C.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D.水冲脉E.严重贫血 8.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 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 9. 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 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 10. 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最重要的确诊方法是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图 C.X线胸片 D.导管检查 E.血型检查 11. 室间隔缺损可引起下列哪一房室增大? A.左.右室肥大 B.右房.右室肥大 C.左室.左房肥大 D.右室肥大 E.左室肥大

12.法洛四联症患儿出现蹲踞现象,是为了 A.增加心脑血供应量B.缓解疲劳C.减少回心血量 D.增加体循环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E.减少下肢耗氧量 13.法洛四联症患儿突然缺氧发作,是由于 A.长期脑缺氧B.并发脑血栓C.并发脑脓肿D.心力衰竭E.肺动脉狭窄处肌肉痉挛 14.护士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时,如发现下半身青紫,应考虑 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 15.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畸形的存在,使含氧量低的右心血流入体循环而出现 A.多汗B.消瘦C.气促D.青紫E.疲劳 16.易并发脑血栓的先天性心脏病是 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狭窄 17.法洛四联症的病理改变不包括 A.肺动脉狭窄B.主动脉骑跨C.右心室肥厚D.房间隔缺损E.室间隔缺损 18.护理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时,尤其要注意 A.休息B.给氧C.补充水分D.供给足够的营养E.纠正贫血 21.法洛四联症患儿脑缺氧发作时,护士应立即将患儿置于 A.仰卧位B.侧卧位C.膝胸卧位D.平卧位E.半坐卧位 22.护士使用洋地黄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每次用药前应测量患儿脉搏,婴儿脉率小于90次/分应停药B.注意按时按量给药C.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色视等 D.同时给服钙剂以增强其作用E.鼓励患儿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23.法洛四联症患儿的青紫程度取决于 A.室间隔缺损的大小B.肺动脉狭窄的程度C.主动脉骑跨的程度D.房间隔缺损的程度E.右心室肥厚的程度 24.一个3岁的男孩,自幼青紫,生长发育落后,活动后喜蹲踞,现突然发生晕厥、抽搐。护士应意识到孩子最可能的情况是 A.低钙抽搐B.化脓性脑膜炎C.高血压脑病D.法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库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库 A1型题 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 A.痛觉B.温觉C.触觉D.位置觉E.两点辨别觉 2.头痛病人避免用力排便的主要意义是防止 A.呕吐B.脑血栓形成C.颅内压增高D.心脏负荷增加 E.心绞痛发作 3.神经系统疾病不包括下列哪项的疾病 A.脑B.脊髓 C. 周围神经D.骨骼肌E.平滑肌 4.截瘫的病损部位在 A.脊髓前角B.大脑皮层 C. 内囊D.脑桥E.胸腰段脊髓5.感觉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消除焦虑情绪B.预防褥疮 C.不宜多翻身D.防止肢体受压E.保暖、防冻、防烫 6.最能反应昏迷病人病情的体征变化是 A.体温B.脉搏C.呼吸D.瞳孔E.神志 7.下列哪项是下运动神经元的症状 A.无肌收缩B.肌张力增高 C.腱反射亢进D.病理反射阳性E.肌萎缩不明显 8.某下肢瘫痪患者,经查肢体能在床面上滑动但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为A.0级B.1级 C.2级D.3级E.4级 9.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A.高血脂B.高血压C.肥胖D.吸烟E.高盐饮食 10.发生脑出血最常见的血管是 A.椎动脉B.大脑后动脉C.大脑中动脉D.基底动脉 E.后交通动脉 11.护理脑出血病人时,动作轻柔的目的是 A.病人舒适B.预防压疮C.减少情绪波动D.防止损伤皮肤黏膜E.避免加重脑出血 12.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A.脑桥B.小脑C.内囊D.脑室E.脑叶 13.瘫痪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是 A.肺部感染B.尿路感染 C. 便秘D.褥疮E.静脉炎 14.瘫痪肢体宜保持功能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膝关节伸直B.腕关节稍背屈 C. 肘关节屈曲D.踝关节垂直E.膝关节处置一枕以防外旋 15.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A.剧烈头痛B.呕吐C.脑膜刺激征D.短暂意识障碍 E.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16.内囊出血的典型表现是 A.进行性头痛加剧B.“三偏征”C.频繁呕吐D.大小便失禁E.呼吸深沉而有鼾声 17.深昏迷时最重要的体征是 A.瞳孔反射消失B.压眶反射迟钝 C. 病理反射阴性D.角膜反射减弱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炎 【概述】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常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乳突区疼痛。 2.周围性面瘫的表现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露白等。 3.如出现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骨膜疱疹等表现则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药物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压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抗病毒、一般治疗。 多发性神经病 【概述】也称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炎。包括遗传性、感染后或变态反应性、中毒性、营养缺乏性、代谢性等原因。 【诊断要点】 1.根据病史和发病特点 1)结合病史:药物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继发于胶原血管病、感染性、遗传性等原因可提示诊断。 2)发病特点:可以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和复发性。 2.周围神经病的典型特点 1)感觉障碍:如疼痛、麻木、蚁走感等。 2)运动障碍: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 3)腱反射改变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3.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4.病因诊断 【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1)疼痛可用卡马西平、布洛芬 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一般治疗:康复锻炼、理疗等。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概述】又称吉兰巴雷综合症(GBS),是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要点】 1.GBS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 1)根据病前1—4周内感染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3)两侧对称性运动和感觉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四肢弛缓性瘫痪,有手套感、袜子 样感觉障碍、可有脑神经损害。 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神经电生理异常现象。 【药物治疗】 1.支持和对症治疗 2.激素疗法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考试重点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教学大纲 1.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脑 (2)脊髓 (3)脑脊液 (4)神经反射 (5)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脑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出生时的各种活动主要靠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二、脊髓 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 胎儿时,脊髓的末端在第2腰椎下缘 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 4岁时达腰椎1上缘。 所以婴幼儿腰椎穿刺时,应以3~4腰椎间隙、新生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三、脑脊液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四、神经反射 反射检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终身存在的反射,包括浅反射及腱反射;

第二类为暂时性反射,或称原始反射。 1.终身存在的反射 (1)浅反射: 出生时即存在,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腹壁反射要到1岁后才比较容易引出,最初反射呈弥散性。提睾反射要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 (1)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反射消失年龄 迈步反射 2~3个月 握持反射 3~4个月 拥抱反射 3~6个月 觅食、吸吮反射 4~7个月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反射出现年龄 降落伞反射 9~10个月 平衡反射 10~12个月 3.病理反射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氏(Hoffmann)征、查多克氏(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力紧张,故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 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五、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神发育和行为、意识障碍的程度。 2.头颅检查 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是否闭合与张力、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 3.运动检查 应观察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 6个月做“蒙面试验”,正常发育小儿能将覆盖物从脸上移开,智力低下及肢体瘫痪小儿不能完成该动作。 教学大纲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1.大脑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8~1/9。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故出生时的各种活动主要靠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2.脊髓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是成人脊髓的1/4~1/5, 脊髓的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1腰椎上缘。所以腰椎穿刺时注意,应以3~4腰椎间隙、新生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二)神经反射 1.终身存在的反射 (1)浅反射: 出生时即生存,终生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或小脑病变。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 随着年龄增长,在一定年龄反射消失。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3.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巴宾斯基征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Hoffmann)征、查多克(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 (三)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检查检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神发育和行为,皮肤有无异常素斑、脊柱有无畸形、叩击痛、异常弯曲等。可根据小儿对外界声、光、疼痛、语言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心悸 心前区疼痛 晕厥 1.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病发生左心或右心衰时,使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先紫绀,端坐呼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率的异长。 病因 由于左心衰,肺淤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肺淤血影响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泡内张力增高,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由于体循环淤血并发淤血性肝肿大及胸水、腹水,使呼吸活动受限,同时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压升高,血中氧含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系体力活动使静脉回流量增多加重肺淤血的结果。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轻者坐起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出现阵咳、咳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常为左心衰早期表现。 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病人完全休息亦感呼吸困难,不能平 卧,迫使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伴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随着心功能不全发展,呼吸困难逐步加重,出现窒息感,影响机体

活动能力,病人常精神紧张、焦躁不安。 常用护理诊断 心输出血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 活动无耐力潜在性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卧位: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吸氧:慢性心衰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的吸氧原则,低浓度、低流 量、持续吸氧;急性心衰的吸氧原则,高浓度、高流量、短时间吸氧。 5.室内空气新鲜 6.活动与休息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大全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 A型题 (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 A.痛觉B.温觉C.触觉D.位置觉E.两点辨别觉(2).头痛病人避免用力排便的主要意义是防止 A.呕吐B.脑血栓形成 C.颅内压增高D.心脏负荷增加E.心绞痛发作 (3).神经系统疾病不包括下列哪项的疾病 A.脑B.脊髓C.周围神经D.骨骼肌E.平滑肌 (4).截瘫的病损部位在A.脊髓前角B.大脑皮层 C.内囊D.脑桥E.胸腰段脊髓 (5).感觉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消除焦虑情绪B.预防褥疮 C.不宜多翻身D.防止肢体受压E.保暖、防冻、防烫 (6).最能反应昏迷病人病情的体征变化是 A.体温B.脉搏C.呼吸D.瞳孔E.神志 (7).下列哪项是下运动神经元的症状 A.无肌收缩B.肌张力增高 C.腱反射亢进D.病理反射阳性E.肌萎缩不明显 (8).某下肢瘫痪患者,经查肢体能在床面上滑动但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为 A.0级B.1级 C.2级D.3级E.4级

(9).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A.高血脂B.高血压C.肥胖D.吸烟E.高盐饮食 (10).发生脑出血最常见的血管是A.椎动脉B.大脑后动脉C.大脑中动脉D.基底动脉E.后交通动脉 (11).脊髓前角细胞受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肌张力下降B.出现病理反射 C.肌纤维颤动D.肌力下降E.腱反射减弱 (12).护理脑出血病人时,动作轻柔的目的是 A.病人舒适B.预防压疮C.减少情绪波动 D.防止损伤皮肤黏膜E.避免加重脑出血 (13).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A.脑桥B.小脑C.内囊D.脑室E.脑叶 (14).瘫痪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是A.肺部感染 B.尿路感染 C.便秘D.褥疮E.静脉炎 (15).瘫痪肢体宜保持功能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膝关节伸直B.腕关节稍背屈 C.肘关节屈曲D.踝关节垂直E.膝关节处置一枕以防外旋 (16).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A.剧烈头痛B.呕吐C.脑膜刺激征 D.短暂意识障碍E.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17).内囊出血的典型表现是 A.进行性头痛加剧B.“三偏征”C.频繁呕吐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 心源性水肿 2.心悸 3.心力衰竭 4.高血压病 5 .冠心病 6. 急性心梗 二判断 1.心源性水肿首先是从眼睑和颜面开始。 2.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引起者可猝死。 3一般心脏供血暂停3秒即可发生晕厥。 4.肥厚性心肌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5.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 6.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给高流量每分钟6一8升吸氧。 7.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无创伤性检查技术。 8.风心病的发生与反复的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9.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0.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 三.填空 1。心衰病人鼻导管吸氧一般流量为每分钟()升,肺心病为每分()升,急性肺水肿为每分()升。 2. 急性肺水肿患者宜采取的体位是(),以减少()。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和(或)舒张压(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4。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5。急性心梗病人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有()()()。 6.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7。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和()。 8.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是(),多位于(),以()最为明显。 9。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征,主要有()()()()。 10.洋地黄()和()接近,易发) 四.简答 1.使用洋地黄药治疗心衰时应注意什么? 2..如何配合医生抢救急性心衰的病人? 3.简述四种常见瓣膜病变的特征性杂音。 4. 如何护理高血压急症的病人? 5 .简述心绞痛疼痛的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

【授课题目】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特点及检查、化脓性脑膜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3.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内容 4.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重点与疑难点】 重点: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评估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概念辨析】 【教学内容】 一、脑、脊髓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十分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能缓慢且易泛化。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灰白质分界不清,故出生时的各种主要活动主要受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的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克,是成人脊髓的1/4-1/5,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加长增重。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第3-4腰椎水平,4岁时上移到1-2腰椎水平,故给婴幼儿穿刺时位置要低,以第4-5腰椎间障为宜。 二、脑脊液 三、一般检查:意识、头颅 四、颅神经的检查 五、运动功能检查: 肌容积、肌力、肌张力、 共济运运(指鼻试验、快速轮替动作、闭目难立征、跟膝胫试验) 姿势和步态(剪刀式步态、足间距增宽、高举腿落足重的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鸭步)六、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音叉震动觉) 七、反射检查 (一)终身存在的反射: 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二)暂时性的反射 八、病理反射 Babbinski Oppenheim Gordon Chaddock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的区分 组成: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位。 神经系的组成和神经元 神经兴奋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无连接,而是依靠突触来传递信息。 按纤维成分分: 1、内脏感觉纤维(内脏传入纤维)内脏神经 2、内脏运动纤维(内脏传出纤维) 植物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3、躯体感觉纤维(躯体传入纤维)躯体神经 4、躯体运动纤维(躯体传出纤维)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脑神经的评估 I –嗅神经 让患者用每一个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孔内三叉神经痛觉纤维 ?除非怀疑颅前凹病变,否则临床上一般不检查此神经 II –视神经 ?视力 ?视野 ?眼底检查 III –动眼神经 ?观察是否有上睑下垂

?眼球各向运动 ?瞳孔光反射 (直接、间接光反射) ?瞳孔调节反射、辐凑反射 V –三叉神经 ?检查颞肌和咀嚼肌力量 ?检查三个分支区域的痛觉 ?检查角膜反射 VII –面神经 ?观察是否存在口角歪斜 ?叫病人做下列动作: VIII –听神经 听力检查 Weber 试验:检查时用C128赫兹和C1256赫兹的音叉,击响后,置于受检者前额中央或头顶中央的一点上,让受检者指出哪一耳听到的声音较响,若偏向受检者自我感觉听力较差的一侧,则表示该耳为传音性听觉障碍;反之,则表示对侧耳为感音性听觉障碍。若双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觉损失性质相同,程度相等,则无偏向。若为混合性听觉障碍Rinne 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患者耳后乳突部(骨导),患者不再能听到后,将音叉移至该侧耳前(气导),直至经由空气传导的音响也不能有听到为止。正常时气导能听到的时间比骨导听到的时间约长一倍。Rinne试验阳性;传导性耳聋。 IX –舌咽神经X –迷走神经 ?患者声音是否有鼻音或声音嘶哑? ?让患者作吞咽动作 ?让患者发“啊”的音,并观察软颚上抬度。 ?测咽反射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历年考点串讲 历年必考,考试频率约23次 考试重点 先心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 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 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 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 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血氧量较下半身高。 2.出生后循环的改变 出生后呼吸建立,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 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数闭合。 自主呼吸建立后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壁收缩,导管闭塞。 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约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若动脉导管持续未闭,可认为有畸形的存在。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特点 (1)心脏重量:新生儿的心脏重量约为20~25g,1岁时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达成人水平。 (2)心脏容积: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 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 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练习题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A. 痛觉B. 温觉C. 触觉D. 位置觉E. 两点辨别觉 2.某下肢瘫痪者,经查肢体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断为A. 0级B. 1级C. 2级D. 3级 E.4级 3.下列瘫痪病人的呼吸道护理,那项是错误的A. 室内空气流通、保暖B. 鼓励病人尽量咳嗽、排痰 C. 喂食要慢一面呛入气管 D. 注意口腔护理 E. 对分泌物较多而咳嗽无力者应先翻身后吸痰 4.一般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宜在发病后几天进行 A. 3天 B. 1 周 C.2周 D.3周 E.4周 5.瘫痪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肺部感染 B. 尿路感染 C. 便秘D. 褥疮E. 静脉炎 6. 头痛病人避免用力排便的主要意义是防止 A.呕吐 B.脑血栓形成 C.颅内压增高 D.心脏负荷增加 E.心绞痛发作 7.下列那项是脑膜刺激征A. 巴彬斯基征 B. 戈登征C. 克匿格征D. 奥本海姆征E. 霍夫曼征8.深昏迷是最重要的体征是A. 瞳孔反射消失B.压眶反射迟钝C. 病理反射阴性D. 角膜反射减弱 E. 吞咽反射亢进 9.我国当前最常见的脑血管壁疾病是 A.脑出血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血栓形成 D.脑栓塞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0.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高血糖 B. 脑动脉硬化 C. 颈动脉硬化 D. 脑动脉瘤 E. 脑血管畸形 11.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 大脑中动脉 B. 颈内动脉 C. 颈外动脉 D. 豆纹动脉 E. 基底动脉 12.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发生在A. 内囊 B. 中脑 C. 桥脑 D. 延脑 E. 小脑 13.男性,25岁,突发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继之神志不清。检查:体温36.8℃,颈抗,肺无异常,肢体无偏瘫,您考虑为 A. 脑出血 B. 脑血栓形成 C. 脑肿瘤D. 蛛网膜下腔出血 E. 脑栓赛 14、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失语B.意识障碍C.血性脑脊液D.偏瘫E.偏盲 15、患者意识不清,拌有躁动不安,错睡,幻觉或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属于: A.昏迷 B.谵妄 C.妄想 D.昏睡 E.晕厥 16、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A.48小时B.7天C.2周D.3周E.4周 17、癫痫发作时护理错误的是: A.让患者就地平卧 B.立即喂抗癫痫药 C.及时给氧 D.防止舌咬伤 E.专人陪伴 18、脑梗塞发病时间常在: A.剧烈运动时 B.睡眠或安静时 C.情绪激动时 D.感受风寒时 E.血压剧烈升高时 19、患者出现病理性倦睡时可被唤醒,但一旦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此种意识障碍是: A.嗜睡 B.昏睡 C.昏迷 D.幻觉 E.错觉 20. 下列那项检查不能鉴别中枢性瘫和周围性瘫:A.肌萎缩B.腱反射C.病理反射D.肌力E.肌张力 21. 下列那项不属于一般感觉:A.痛温觉B.触觉C.视,听觉D.位置觉,震动觉E.两点辨别觉22. 最能反应昏迷病人病情的体征变化是 A.体温 B.脉搏 C.呼吸 D.瞳孔 E.神志 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持续时间不超过1h B.持续时间不超过24h 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D.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E.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24. 一面神经瘫患者根据下面那项可诊为中枢性面瘫:A.患侧鼻唇沟变线B.额纹对称,双目闭合不全 C.患侧不能鼓腮 D.食物贮留于患侧齿颊间 E.口角向健侧歪斜 25. 下面那种药物易引起多发性神经炎:A.青毒素B.土毒素C.链毒素D.红毒素E.疬特灵 26. 关于格林---巴利氏综合症正确的是:A.瘫痪只限于四肢肌B.常见括约肌障碍C.常见腓肠肌疼痛 D.颅神经损伤少见 E.发病即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27. 格林---巴利氏综合症最危险的表现:A.四肢弛缓性瘫痪B.呼吸肌受累C.面神经瘫D.吐咽困难 E.发生褥疮 28. 根据下面哪项可最后确诊为格林---巴利氏综合症:A.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B.四肢弛缓性瘫痪 C.呼吸肌麻痹 D.颅神经瘫痪 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29. 男患62岁,血压184/94mmHg,晚间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次晨右肢无力,傍晚右肢不能行动,神志清可自述病史,可能为:A.脑出血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血栓形成D.脑栓塞E.急性脊髓炎 30. 癫痫病人的发作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是 A.简单部分性发作 B.复发部分性发作 C.单纯失神发作 D.强直阵挛发作 E.癫痫持续状态 31. 内囊出血的表现正确的是:A.深昏迷少见B.早期软瘫,恢复期硬瘫C.瞳孔常对称等大 D.脑脊液清亮无色 E.一般在2~3周均可恢复 32. 防止脑出血病人出血加重应: A.切勿随意搬动病人 B.大量给止血药物 C.适当控制高血压 D.降低颅内压 E.吸氧 33.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的原因是: A.颅内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B.动脉粥样硬化 C.脑血管畸形 D.血液病 E.以上都不是 3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起病急骤 B.头痛剧烈,呕吐频繁 C.意识障碍较轻 D.脑膜刺激征明显 E.均匀血性脑脊液 35.护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最重要的措施是:A.保持呼吸道通常B.给予吸氧C.吞咽呛咳者不可勉强喂食D.不能闭眼者,注意保护角膜,眼球E.保持肢体功能位 36. 脑栓塞最常见于: A.败血症 B.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 C.冠心病心肌梗塞 D.肺化脓症 E.恶性肿瘤 37.引起短暂脑缺血发作最主要病因是: A.高血压 B.降压药使用不当 C.脑动脉粥样硬化 D.血压粘稠度低 E.情绪激动 38. 符合癫痫持续状态的是:A.每天大发作一次B.小发作每日数百次C.短暂的发作间期仍昏迷不醒 D.精神运动性发作历时数小时 E.以上都不符合 39. 治疗癫痫大发作应首选:A.苯妥英钠B.鲁米那C.扑痫酮D.安定E.利眠宁 40. 癫痫持续状态最安全迅速的治疗是: A.阿米妥静脉缓注 B.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C.安定20毫克静注 D.鲁未那0.3克肌注 E.甘露醇静注 41. 反复发作的短暂脑血发作将会导下列何种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1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1 (总分:4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宫内病毒感染 ?B.孕母患妊高征 ?C.孕母患糖尿病 ?D.孕母受过量放射线照射 ?E.孕母服过某些药物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 ?A.法洛四联症 ?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 ?D.动脉导管未闭 ?E.肺动脉狭窄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多数小儿动脉导管解剖闭合的年龄是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岁 ?E.3岁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法洛四联症常见并发症为 ?A.心力衰竭 ?B.脑血栓 ?C.肺水肿 ?D.肺炎 ?E.脑膜炎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治疗心力衰竭使用扩张血管药硝普钠时护士除观察血压、心率外,还应注意 ?A.避免与利尿药同用 ?B.避免与强心药同用 ?C.静脉输注时点滴瓶和管道应避光 ?D.鼓励进食富钾食品,避免低钾 ?E.应避免患儿便秘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是因为这能使 ?A.心脑供血量增加

?B.缓解漏斗部痉挛 ?C.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休息,缓解疲劳 ?E.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血量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7.护理膏紫型先心病患儿,要注意保证入量防止脱水,其目的是 ?A.防止心力衰竭 ?B.防止肾衰竭 ?C.防止血栓栓塞 ?D.防止休克 ?E.防止便秘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8.临床上根据先心病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类,室间隔缺损为 ?A.左向右分流型 ?B.右向左分流型 ?C.无分流型 ?D.青紫型 ?E.无青紫型 (分数:1.00) A. √ B. C. D.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轻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对昏迷、偏瘫、精神症状、癫痫发作 者,放置床档,防止坠床和自伤。 2、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安定情绪,消除顾虑,使其配合治疗。 3、饮食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轻度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或半 流质,进食宜慢以免呛咳。昏迷、吞咽困难者视病情给予鼻饲。 4、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 切开。 5、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发生。 6、注意保护感觉障碍的肢体,禁止使用热水袋。 7、尿潴留者给予保留导尿、并观察尿量、性质、颜色等。 8、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9、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进行肢体按摩,被动运动,鼓励尽早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 缩及肢体痉挛畸形。 三、病情观察 1、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头痛的性质及强度。 2、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 3、注意有无抽搐、呕吐、警惕脑疝发生。 4、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四、健康教育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忧郁等不利因素。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用力过度。 4、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功能训练,如语言、肢体功能的训练等。 5、指导患者正规服药,勿擅自服药。 6、定期复查。 第二节脑梗死护理 【一般概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临床常见类型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1:脑血栓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变化,使血管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某一血管供应范围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发病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起病缓慢。常出现偏瘫、失语。 2: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及脑功能障碍。起病急骤,可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 3:腔隙性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脑组织缺血,坏死、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概述(doc 107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概述(doc 107页)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萎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称为萎缩 B 缺血或血供中断均可引起 C 实质和间质同时减少 D 间质不减少,常继发增生 E 细胞内自噬小体减少 2.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 骨骼肌 B 心肌 C 脑组织 D 脂肪组织 E 结缔组织 3.关于肥大,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B 肥大的组织细胞具有代偿功能 C 组织的肥大常与增生并存 D 实质细胞肥大,间质萎缩 E 乳腺发育既属生理性肥大也是内分泌性肥大 4.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属于 A 功能性肥大 B 代偿性肥大 C 代谢性肥大 D 内分泌性肥大 E 生理性肥大 5.关于增生,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实质细胞的数目增多,伴体积增大 B 与炎症,激素和生长因子作用有关 C 过度增生的细胞有可能演变为肿瘤性增生 D 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E 增生的细胞不受机体调控,病因去除后,仍继续增生

C 往往是含蛋白多,脂质少的组织 D 脓肿中的脓液为液化物 E 细胞水肿发展的溶解坏死也属液化性坏死 16.关于纤维素样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常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B 多发生于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C 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 D 坏死物质可能是沉积的免疫球蛋白 E 可能是纤维蛋白原转变而来 17.下述哪一项不符合干性坏疽? A 继发于肢体末端体表组织的坏死 B 合并腐败菌感染较轻 C 动脉被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D 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E 坏死组织呈污秽黑褐色 1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湿性坏疽? A 常有全身中毒症状 B 具有恶臭味 C 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不清 D 动脉被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E 常发生于肺、肠、子宫 19.气性坏疽的特点中,哪一项不正确? A 边界清楚的开放性创伤 B 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 C 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 D 坏死组织含有气泡呈蜂窝状 E 全身中毒症状重 20.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细胞凋亡又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B 凋亡细胞周围常有中性白细胞浸润 C 凋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 D 凋亡细胞不发生自溶 E 凋亡细胞胞浆芽突脱落,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习题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题库 [单选]患儿,男,3岁。平日活动后心悸、气促,常患肺炎,发育落后,胸部听诊可闻及杂音,有末梢毛细血管搏动、水冲动。临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该患儿护理诊断不妥的是() A.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B.活动无耐力 C.心排血量减少 D.有感染的危险 E.营养不足 [单选]患儿,男,3岁。平日活动后心悸、气促,常患肺炎,发育落后,胸部听诊可闻及杂音,有末梢毛细血管搏动、水冲动。临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对该患儿的护理措施应选择() A.加强体育锻炼 B.增加进食量 C.增加补液量 D.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 E.监测患儿血压 [单选]患儿,男,3岁。平日活动后心悸、气促,常患肺炎,发育落后,胸部听诊可闻及杂音,有末梢毛细血管搏动、水冲动。临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对患儿做健康指导时错误的是() A.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的病因 B.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食宿 C.停止各种预防接种 D.介绍本病的治疗进展 E.指导如何观察患儿活动过量的表现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儿,男,2岁。出生后即有青紫,发育落后,有杵状指,喜欢蹲踞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15分钟前突然发生昏厥来院就诊。首先考虑该患儿发生的情况是() A.脑血栓 B.癫痫 C.急性脑缺氧发作 D.心力衰竭

E.低钙惊厥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儿,男,2岁。出生后即有青紫,发育落后,有杵状指,喜欢蹲踞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15分钟前突然发生昏厥来院就诊。对该患儿的正确处理是() A.限制活动 B.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 C.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 D.口服强心苷类药物 E.每日供氧2小时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儿,男,2岁。出生后即有青紫,发育落后,有杵状指,喜欢蹲踞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15分钟前突然发生昏厥来院就诊。该患儿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心力衰竭 C.支气管肺炎 D.脑血栓、脑脓肿 E.感染性心内膜炎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儿,男,2岁。出生后即有青紫,发育落后,有杵状指,喜欢蹲踞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15分钟前突然发生昏厥来院就诊。对该患儿的健康指导重要的是() A.合理喂养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介绍本病的最佳手术年龄 D.预防心力衰竭 E.按时预防接种 [单选]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类型是() A.卵圆孔未闭 B.继发孔未闭 C.原发孔未闭 D.原发孔未闭加二尖瓣裂缺 E.原发孔未闭加卵圆孔未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