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摘要: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集模板、脚手架为一体,由于其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广,施工质量佳,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

术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日益

加重,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各种高层建筑也呈现姿态各异

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中,传统结构主要以电梯井为主,一般都设计为

规则的长方形。在施工现场越来越狭窄、高空作业越来越高、危险性逐步增加的

情况下,传统的模板由于“笨、重、粗”等缺点,已难以满足现代高速施工的需要。而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是在传统模板工程基础上,结合现代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需

要而产生的新颖施工技术,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及经济性

上具有较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

一、工程概述

某工程工程总占地面积43332m2,总建筑面积140863m2,其中地下室建筑

面积60000m2,地上建筑面积71000m2。其中标志性塔楼建筑面积30848m2。标

志性塔楼的地上建筑面积28000m2,地下建筑面积3500m2。工程共设置了一个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核心筒为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南北长度约为20m,东西长

度约为20m。随着楼层的升高核心筒外墙逐渐向内缩。4C-A轴线墙从27层开始

变为斜墙,到硐层结束,其间内斜1000mm。核心筒到顶层变为一类似于三角形。高度方向布置为地上l层至地上45层及屋顶利屋顶构架。核心筒标准段层高为

4.6m其中部分层高为4m,模板高度为 4.65m。拟定采用SKE50自动爬升系统。

二、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2.1爬模装置的安装

(1)施工准备

爬模装置的安装之前需要进行准备,以使用在高层楼房建筑中的液压爬模施

工为例,安装爬模装置之前,应先用线绑扎一个楼层的墙体钢筋,安装门洞模板、预留洞盒子及水电预埋管线,将施工现场的模板和相应的零件进行检查,并仔细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

(2)模板拼接

准备工作完毕后,进行拼装模板的工作。先按组装图将平模板、打孔钢模板

和钢背楞拼装成块,模板之间、模板与背楞之间均用相应的螺栓连接,凡对拉螺

栓部位都采用打孔钢模板。

(3)安装提升架

模板拼装完成之后再安装提升架。按照事先拟好的支撑架设计图,先在立柱

上安装槽钢夹板、活动支腿、伸缩调节丝杠、活动平台连接槽钢。进行活动支腿

调试,确保松紧度适中,调节灵活。安装提升架横梁及提升架斜撑,最后安装提

升架立柱上端的滑轮、柱顶连接角钢等,供清理模板时移动立柱用。提升架先在

地面组装,待模板支完后,用塔吊吊起提升架,插入己支设完毕的模板上。

(4)安装围圈等

接下来进行安装围圈的工作。围圈由上下弦(固定尺码的槽钢)、斜撑、立

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方案施工特点及节点图

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方案施工特点及节点图 2.1工程技术节点 本工程特点主要包括:核心筒结构变化较多;连梁较多且梁高较低;与核心筒连接的钢梁位置变化频繁;局部楼层存在钢骨;电梯井内的梁需要滞后施工;第6、15层和28层存在局部电梯井封顶,30层存在一次较大的结构变化。具体变化情况见“结构变化节点图”: 其中,爬模位置的墙体变化如下: 外墙南、北墙:1—5层,800;6、7层,700;8、9层,600;10—14层,500;15—42层,450。 外墙西墙:1—9层,800;10—19层,700;20—29层,600;30层拆,30—42层,400。 外墙东墙:1—9层,800;10—19层,700;20—29层,600;30—34层,500;35—42层,450。 筒内1/3轴墙体:1—5层,700;6—9层,600;10—14层,500;

本工程标准层和非标准层的楼层标高如下表所示:

2.2液压爬模架布置情况 本工程在核芯筒外墙和电梯井内布置液压爬模机位,核芯筒水平结构随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共布置115个爬模机位,26组架体;其中外墙爬模45个机位,电梯井及物料平台爬模70个机位。核心筒(外墙)爬模机位预埋位置在楼层结构标高下返800mm处,核心筒(内部)电梯井及物料平台爬模机位预埋位置在楼层结构标高下返400mm处。2-16层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爬模架平面布置图(2-16层) 施工至16层时,拆除15-18组架体,即62-77号机位;并将第3组架体拆分为3组架体,分别为第3-1组、第3-2组、第3-3组;将第7组架体拆分为3组架体,分别为第7-1组、第7-2组、第7-3组。18至43层,第3-2组和第7-2组架体的机位预埋位置由原来的下返800mm变为下返400mm,其余架体的机位预埋位置不变。工作平台之间存在400mm的落差,需要作好防护。17-29层平面布置图如下:

3、墩身爬模施工工艺工法

墩身爬模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403-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罗孝德静国锋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液压自爬模是现浇高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项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它包括预埋件系统、模板系统、爬架系统及动力爬升系统四部分。在施工中由于模板及爬架系统的提升动力不同引起施工操作的变化。常见的有:液压式、牛腿顶升式及模板和爬架互为依托交替爬升等多种形式。 1.2 工艺原理 把已浇筑的混凝土墩阶段为承力主体,以预埋爬锥为支撑点、液压顶升系统为动力,推动爬架及模板系统交替上升。随着模板内不断浇筑混凝土和绑扎钢筋,动力系统不断提升模板系统来完成墩身的混凝土施工。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2.2 爬架刚度大,工作平台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扭转,墩身线形易于控制。 2.3 液压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 2.4 与内爬式翻升钢模板系统相比,本工法无须在墩身内预埋支承杆件或套管,解决了套管或顶杆与混凝土粘连的施工难题,简化了施工工艺,省工、省料,提高了经济效益。 2.5 模板附有吊架及全封闭安全网,施工安全可靠。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不同形式、不同坡率及变坡高墩施工。也可用于水塔、烟囱等高耸构筑物的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J027)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B80-1)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 102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 5 施工方法 将工作平台经爬架装置支承于墩身模板上,并用穿心式千斤顶将其提升至一定高度(一般为一节模板高度)。平台上悬挂吊架,在吊架上进行模板的拆卸、提升、安装及钢筋绑扎等作业。混凝土的灌注、捣固、吊架移动及中线控制等作业则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对空心高墩,模板采用的是大块钢模板或小块钢模板组拼成的大块模板,内模采用小块定型钢模和木模组拼,内外模加固,采用内撑外拉。通过在已浇节段混凝土的预留件(或预留孔)安装托架来锁定模板下端,利用模板爬架动力提升模板,实现墩身混凝土的逐节浇筑。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 施工工艺流程 空心高墩爬模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整体液压爬模技术

科学利用全液压整体爬模技术,创造一流施工速度 全液压整体爬升模板体系 在国贸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一座座现代化超高层智能化建筑物的掘起,使我们的都市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建筑业为人类进入21世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些超高层现代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必须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优质快速地完成每项一工程。国贸二期工程正是中建一局四公司在这方面的典范。 一、工程概况 国贸二期工程为一期工程的延续,位于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院内,共分西区中国式花园和高层办公楼两大部分。地下四层,地上39层,总建筑面积12.39万平方米。 高层办公楼主体结构形式为内筒外钢结构,核心筒部分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外围为钢结构,建筑总高度156米。 由于国贸二期被列为北京市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六十七项工程之一,被列为市重点工程,按合同工期为98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力争十月底完成,99年8月31日竣工,工期十分紧张。为了实现公司对业主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力争再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钢梁焊接于核心筒外墙上,核心筒必须先行于外围钢结构五~六层方能满足钢结构施工的要求,于是项目部经过再三研究决定:核心筒施工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全液压整体爬升模板体系。实际证明,该项技术在国贸二期工程中应用非常成功,从98年3月份开始至8月中旬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核心筒共39层爬模施工,进入标准层平均3天一层,高峰时每2.5天一层。这种施工速度从国内目前资料看是最快的,创造了国内施工速度的最高记录。结构偏差也较为理想,除个别拐角处有几点胀模外,其余95% 以上的点都在规范规定的误差之内,经市质检站几次结构验收均评定为优良。 二、施工方案 1、方案的确定 由于国贸二期主楼处在中国大饭店和信息中心之间,施工场地狭窄,又根据钢结构最大构件12T,回转半径21米这个条件的限制,只能在

液压爬升模板现场施工方法及报价

苏通大桥液压爬升模板系统设计方案及报价 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简介 液压爬升模板系统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苏通长江大桥75m引桥桥墩施工。 一、特点 爬模系统架体与模板同步爬升,与翻模相比模板用量少近40%,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抗风能力强。显着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 7、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计算。 三、施工过程简介 1、概述: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桥墩最高约为60米,墩柱施工采用自动液压爬模体系,本体系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如(图1)

所示。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m,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2、体系组成 2.1 液压爬升体系:包括: 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 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 个下部工作平台。主工作平 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 2#、1#平台用于绑扎钢筋和 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

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卸锚固件和混凝土修整。 3 操作步骤 3.1预埋件 预埋件的埋设位置参照《预埋件及模板调节图》,每套爬模工作时共用预埋件24件,共分3层,每层8件。预埋件的锥型套筒外接螺杆,用于锚固 悬 。 板中心点,就位时使模板中心线与墩柱中心线对齐,外侧模用导链平移,垂直度靠侧面的调节螺杆和悬挂模板的导链调节。 模板接缝处理:在外模两立面及全部外模下边缘处贴一层海绵条,加固外模时注意上紧对拉螺杆。拆模后对渗漏的水迹及水泥浆及时用砂纸打磨清除。内模板在接缝处为搭接形式,施工时只需压紧即可。

液压爬模方案

液压爬模方案 第一节模板施工方案 一、核心筒竖向模板工程方案总体设计原则 主楼结构类型为斜交钢管网格柱外筒+内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四个电梯间核心筒剪力墙分布在主楼四面,1层~7层层高均为12.6m,8层层高为10.50m,结构屋面标高98.90m,考虑爬模施工工艺和工期进度的要求,核心筒墙体施工中采用全钢大模板配合液压爬模架施工工艺。从结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结构施工要求,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并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模板最大限度通用,尽可能的减少模板数量和规格,充分发挥我公司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技术优势,与用户紧密配合,使模板设计制造更符合施工实际要求,达到适用、经济、合理、安全。 二、核心筒模板配置方案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核心筒外墙均布置了钢模板,跨度2m以下门窗洞口位置,连梁侧模配置定型钢模板,连梁底模及洞口堵板采用几种模数的钢模板定型板条组合墙厚宽度应用。 1.墙体模板 本工程对于12.6m标准层,可做到60mm的下压边和20mm的上留边。对于标准层对于其他非标层采用现场另行木模接高浇筑的方法施工。

阳角处墙厚过大,且截面变化频繁,设置大阳角模成本更高,不宜拆模,必须借助塔吊拆模,且不能随架体一同爬升;因此,将阳角处设置成柱模的加固方法,可大大节约成本,施工更为方便。

阳角处理方法 阴角编号为S 、角模采用搭接式角模,阴角模与模板之间留2mm 缝隙,便于拆模。拆模后墙体表面均较平滑,不需进行特别处理。 3.剪力墙门窗洞口及连梁处钢模板 出于施工方便考虑,对于跨度大于1.5m ,小于2m 洞口,门窗洞口位置,连梁侧模配置定型钢模板,连梁底模及洞口堵板采用几种模数的钢模板定型板条组合墙厚宽度应用,且需考虑板条尺寸方便人员周转。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50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版)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工程简介 某工程项目涵盖商业购物广场、高端商务酒店、 5A级写字楼、主题式儿童乐园的高层大型城市地标 建筑,整体建筑面积达到61万平方,其中最大单体 的建筑面积为近13.4万平方米,层数为48层,檐口 标高为187.9m, 结构体系为框-筒式体系,剪力墙的 主要厚度350至900, 混凝土的强度为C30 至C6, 该结构项目安全级别设置为一级,而建筑结构的使用 年限为一百年,建筑抗震要求一级,而框架与筒体借 助550×750mm、650×950mm框架梁进行有效连接。

施工过程的重要难点 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单体的楼层面积大、钢筋一次性使用量较大、浇注混凝土耗间长,根据常见施工技术其最快施工速度三层每月,然而无法达到甲方设置的工期要求,因此在确保施工工程安全的基础下怎样提升施工速率主要是施工人员主要考虑的难点。对此,项目部对几种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性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2.1.建筑工程的整体高度过高,同时塔吊材料运输的时间较长, 材料的垂直运输工作量较大。 2.2.钢模散装与拼装的加固周期较长,同时场地堆放的空间狭小。 2.3.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序占用较为复杂,单层跨度大、工程量大,施工制约的条件复杂,施工人员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组织设计及报价

. 苏通大桥液压爬升模板系统设计方案及报价 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简介 液压爬升模板系统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苏通长江大桥75m引桥桥墩施工。 一、特点 爬模系统架体与模板同步爬升,与翻模相比模板用量少近40%,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抗风能力强。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本爬模系统根据需要在架体与模板上共设5层工作平台,满足钢筋、模板、混凝土等高空施工作业。 二、性能参数 1、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四面模板,单面模板面积最大尺寸6.5×4.55m。 2、每套液压爬模配置一套液压泵站(配一个双联齿轮泵)。能够使每侧模板同时爬升或单独爬升,液压泵站配有完善的电气控制系统。 3、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八个顶升油缸,液压缸的顶升可实现四组模板同步爬升,也可每组模板单独爬升。 4、每个施工阶段爬升高度为4m或4.5m。 5、模板内外模之间用对拉杆对拉。 6、施工荷载每组架体集中力按20KN计算。平台按1.5KN/m2计算,并同时计算2层平台。 7、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计算。 三、施工过程简介 1、概述: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桥墩最高约为60米,墩柱施工采用自动液压爬模体系,本体系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如(图1)所示。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m,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

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2、体系组成 2.1 液压爬升体系:包括: 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 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 压缸、液压泵站。 2.2模板体系:分外模和内模。 外模由6mm钢面板、100*63*6不等边角钢、[16 槽钢背带、对拉丝杆组成。 内模由4mm钢面板、100*63*6 不等边角钢、[10槽钢背带、 对拉丝杆组成。 2.3 工作平台体系:工作平 台共分5层,两个上部工作 平台、一个主工作平台、两 个下部工作平台。主工作平 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 2#、1#平台用于绑扎钢筋和 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 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

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前言: 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进行墩身施工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已经逐渐代替了以往墩身施工中的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的模式,2004年开工的苏通大桥B2标墩身施工即是采用了液压爬模系统,该工程具有墩身高,数量多,体积大等特点。通过苏通大桥B2标墩身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此总结完成桥梁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法。 一、特点: 墩身的模板和平台都由液压系统自行提升,通过附墙锚固,周转时间快,在高空作业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平台。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足够的保证,是桥梁墩身施工的有效途径。 二、适用范围: 公路桥梁中高度超过40米的矩形空心墩。 三、工艺原理: 液压爬模的爬升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导轨和爬模架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当爬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埋件支座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退模后在退模留下的爬锥上安装连接螺杆,挂座体、及埋件支座,调整上下轭棘爪方向来顶升导轨,待导轨顶升到位就位于该埋件支座上后,操作人员转到下平台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的位于下平台处的埋件支座、锥形接头等。在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之后就可以开始进入爬模架升降状态,顶升爬模架。这时候导轨保持不动,调整上下棘爪方向后启动油缸,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向上运动。通过导轨和爬模架这种交替附墙,互为提升对方,爬模架向上爬升。人员通过爬架上设置

的操作平台进行作业。 四、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墩身首节施工(1)施工准备 墩身首节为实心段,高度4m 。采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浮吊吊装定型钢模合模浇注,完成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爬模爬架系统的安装。 在浇筑完承台混凝土2天之内应及时对墩身处进行全面凿毛处理,凿毛应凿出混凝土的表层浮浆2~3cm ,并直至粗骨料露出为止,渣子清理干净,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接触。 为便于首段墩身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拆,用Ф48×3mm 脚手管沿墩身外围四周搭设二排支架,支架搭设立杆间距为1.2米,排距1米,步高1.5米,并搭设斜撑。支架高度为8m 。顶端用脚手管搭设钢筋定位架,其误差控制在1cm 范围内。 (2)钢筋绑扎 首段墩身钢筋测量应先在承台可选位置放出墩身轮廓线及墩身4米处标高,钢筋工根据点位和水平搭设钢筋控制架和钢筋网片的埋设。

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XX公路大桥主桥基础工程XX 边主墩墩身 施工方案 XX集团XX工程局 年月日

XX 大桥XX 边主墩墩身施工方案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XX 大桥XX 边主墩包括远塔辅助墩1#、2#墩、近塔辅助墩3#墩 。各墩墩身外部尺寸均为8.5m ×5.0m 。1#墩墩身高56.778m ,2#墩墩身高58.517m ,3#墩墩身高59.952m ,均系薄壁空心柔性墩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40。 XX 边主墩墩身施工均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施工。共拟投入两套爬模,即一1091112400 400

1.2气象条件 桥址位于XX下游,临近XX入海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旱涝、连续阴雨、雷暴、台风、龙卷风、飙线、寒潮、霜冻、大雪和雾,因各墩间依次按顺序施工,总体施工时间较长,因此各种自然气象因素均有可能对墩身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尤其以风及雾的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0C,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20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0C,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10C,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C. 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为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下雾日和雷暴日均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 因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桥区位置均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的月份,约占40%。对1#、2#墩身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受季风气候影响,桥位地区盛行西北风,下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全年以偏东风出现频率最高。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见表1.2.1。 桥位处江面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m/s)表1.2.1重现期10年30年50年100年120年150年200年 2.1 总体施工工艺及流程 2.1.1总体施工工艺 主1#、2#、3#墩身施工主要采用液压自爬模,按每4m高分节段进行施工。钢筋主筋采用墩粗直螺纹连接,每次接长为8m。钢筋及其它小型材料、工索具采用一台80t.m塔吊进行垂直方向运输。混凝土搅拌采用水上拌和船,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泵送。施工人员经过在墩身安装附壁电梯上下墩身。 2.1.2总体施工流程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墩身施工按1#→2#→3#墩依次进行施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方案及报价

-- 苏通大桥液压爬升模板系统设计方案及报价 山东博瑞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简介 液压爬升模板系统在本工程中主要用于苏通长江大桥75m引桥桥墩施工。 一、特点 爬模系统架体与模板同步爬升,与翻模相比模板用量少近40%,施工周期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抗风能力强。显著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本爬模系统根据需要在架体与模板上共设5层工作平台,满足钢筋、模板、混凝土等高空施工作业。 二、性能参数 1、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四面模板,单面模板面积最大尺寸6.5×4.55m。 2、每套液压爬模配置一套液压泵站(配一个双联齿轮泵)。能够使每侧模板同时爬升或单独爬升,液压泵站配有完善的电气控制系统。 3、每套液压爬模配置八个顶升油缸,液压缸的顶升可实现四组模板同步爬升,也可每组模板单独爬升。 4、每个施工阶段爬升高度为4m或4.5m。 5、模板内外模之间用对拉杆对拉。 6、施工荷载每组架体集中力按20KN计算。平台按1.5KN/m2计算,并同时计算2层平台。 7、混凝土侧压力按60KN/m2计算。 三、施工过程简介 1、概述: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桥墩最高约为60米,墩柱施工采用自动液压爬模体系,本体系由液压爬升体系、模板体系和工作平台体系组成。如(图1)所示。该体系每节混凝土浇筑高度为4m,并附加一节0.5m可拆卸模板,以适

应不同的墩高,减少施工节段。 2、体系组成 2.1 液压爬升体系:包括: 预埋固定件、附墙悬挂件、 爬升导轨、自锁提升件、液 压缸、液压泵站。 2.2模板体系:分外模和内模。 外模由6mm钢面板、100*63*6不等边角钢、[16 槽钢背带、对拉丝杆组成。 内模由4mm钢面板、100*63*6 不等边角钢、[10槽钢背带、 对拉丝杆组成。 2.3 工作平台体系:工作平 台共分5层,两个上部工作 平台、一个主工作平台、两 个下部工作平台。主工作平 台用于调节和支立外侧模, 2#、1#平台用于绑扎钢筋和 浇筑混凝土,-1#平台主要用 于爬升操作,-2#平台用于拆

液压自爬模施工方案交底

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方案交底 一、爬模系统概况 塔柱模板采用木梁胶合板体系,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模板配置高度6.15米,最大浇筑高度6.1米;爬架采用ZPM-100液压自爬模,ZPM-100上支架采用桁架式后移支架;液压自爬模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通过液压系统可使模板架体与导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自爬模连续向上爬升,液压自爬模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其它起重设备,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安全系数高。 二、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熟悉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中控制要点;做好施工前和各个关键工序的专项技术交底。 2.2物资准备 爬模散件进场数量清点、试拼验收,合格后使用。拉杆的设计与制作,脱模剂,防水漆,以及其它爬模制作和操作的相关作业工具。 三、总体施工方案 3.1爬模施工步骤 总体施工步骤:承台施工(塔座与主塔钢筋预埋、塔吊、电梯底座预埋)→塔座施工→底节实心段段施工(爬模预埋件预埋)→安装塔吊→液压爬模安装调试→塔柱分节浇筑(劲性骨架、钢筋、爬锥、相关预埋、外观装饰)→托架法分两浇筑完成上横梁。 3.2爬模施工步骤 爬模地面散拼→试拼验收→底节实心段段施工(爬模预埋件预埋) →承重架 安装→墙体模板和模板桁架安装→液压爬升系统安装→液压系统调试验收→爬模平台及防护设施完善→爬模整体验收→塔柱第二节浇筑→爬模爬升→吊平台安装→塔柱分节浇筑→进入标准循环。 3.3总体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3-1 塔柱标准节段施工工艺 四、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 4.1爬模拼装施工 4.1.1塔柱底节施工完成后,即可安装爬模系统,其余阶段均采用液压自爬模现浇施工,标准节段为6m。 4.1.2爬模组成 液压爬模由模板系统、爬升系统、施工平台和安全设施组成。爬架采用ZPM-100液压自爬模,ZPM-100上支架采用桁架式后移支架,参见下图。

东沙大桥主塔液压爬模施工论文

东沙大桥主塔液压爬模施工 摘要:爬模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保证、节约成本、操作简单等特点,结合东沙大桥主塔液压爬模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爬模结构设计、爬模施工、关键工序控制及安全注意事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液压爬模;主塔;设计;施工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limbing form high construction speed, quality assurance, saving cost, simple oper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bridge main tower hydraulic climbing form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s the die structure design, climb up die construction, key process control and safet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 keywords: hydraulic climbing form; the main tower; design;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工程概况 东沙大桥位于南通市通州区沿江高等级公路与五接镇兴武大道交叉处,主桥采用(41.6+78.4+270+78.4+41.6)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塔总高为90.538m,下横梁以上塔高约71.94m,主塔由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中塔柱、下塔柱及横梁组成的钻

爬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 爬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1 爬升机构的安全保护系统及防护措施 1)爬升机构的安全保护 液压爬模的爬升机构,主要由带有爬升梯档和导轨与附着其上的上下换向盒和液压油缸等组成,并通过上换向盒上端的连接轴与爬架的竖向主承力架连成为整体。上下换向盒均设有能够自动导向的棘爪,改变换向盒的棘爪方向,实现提升爬架或导轨的功能转换。换向盒的上下轭能够自动导向,在实际升降过程中始终有一个爬升箱内的承力块交替地支撑在导轨梯档块上,实质上它既是升降机构也是防坠机构。 2)爬升机构的防倾装置 型导轨始终穿过两个附墙装置,附墙装置既有防倾覆功能,同时在主承力点的附墙装置内有一个导向锁定板,它控制了导轨的倾斜间距;架体通过上下换向盒抱住导轨,在架体爬升和固定状态下,换向盒都对架体有防倾作用。 3)架体与墙体的防护及架体间的防护 在爬模水平梁架上绑小横杆,在小横杆上铺设脚手板,通过附墙撑控制脚手板离墙的防护距离,要求脚手板离混凝土墙面的距离均应小于100mm。 各单独独立的架体在搭设的过程中留有100mm的空隙,以保证单独架体的爬升。为安全防护,在相邻架体的空隙处、架体平台与墙体间隙处铺设翻板,当架体爬升时将翻板翻开,架体爬升到位后,应立即将翻板铺好,并用安全网将各独立架体连接好。(翻板制作说明:翻板连接处可使用胶皮或折页等制作,其一段钉在靠近空隙的脚手板上,另一段钉在翻板上) 4)爬模各操作平台的连接 在铺设架体各平台时,在每个独立的架体中部的水平位置中间留700×1000mm的洞,用钢管向下层平台搭设梯子,将各平台连接,使架体上下有一个通道,在各平台洞口处用翻板将洞口封好,制作如下图。

电梯井筒结构爬模施工技术

电梯井筒结构爬模施工技术 第1章无架液压爬模工艺 第1节特点 无架液压爬模采用“模板爬模板”的设计思想,不设置爬升架,而使相邻的大模板互为依托, 以液压为动力, 通过千斤顶和爬杆交替爬升。第2节工艺原理 A型模板与B型模板交替布置(图2-9-1),每块模板靠近左右两端的竖向背楞上均装设三角爬架和千斤顶装置,以理模板的爬架和爬杆为依托,A型模板由其中部(对模板上下相对位置而言)的千斤顶带动而爬升;以A型模板的爬架和爬杆为依托,则B型模板由其上部的千斤顶带动而爬升。 模板安装就位、校正后,固定穿墙螺栓,浇筑混凝土(图2-9-1a)。混凝土养护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动穿墙螺栓与模板。拆除A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及其外墙模板,利用B型模板将A型模板爬升一个楼层的高度,校正后再装入穿墙螺栓,固定模板下的背楞(图2-9-1b)。拆除B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及其外墙模板,借助A型模板将B型模板爬升至A型模板上口齐平(图2-9-1C)。 松动卡座,从B型模板的三角爬架中取出爬杆,拆除限位卡,从千斤顶中取出爬杆。调整A型模板三角爬架的角度,装上爬杆,并用卡座卡紧,爬杆的下端穿入B型模板上口邻近的千斤顶内。拆除B型模板的穿墙螺栓及其他连接件,吊出外墙模板,装上限位卡,调整油路,启动液压泵, 即可爬升B型模板至预定标高。

爬升A B型模板时,应避免因模板两端千斤顶不同步及支承杆不平行而造成的模板不能平稳上升, 左右、高低、倾斜的现象。 第2章模板及机具设备 该系统主要由模板、爬升装置, 液压油路, 操作平台、支撑和用于 模板“生根"的临时支承等组成(图2-9-2)。 第1节模板 模板分A、B、C三种类型。电梯井筒的内模由4块大钢模和4块小角模组成(图2-9-3),层高2.9m,采用4排C 16穿墙螺栓与外墙模固定。 爬升装置由三角爬架、爬杆、卡座、千斤顶及千斤顶座组成。 三角爬架设置在模板上口两端, 插入套筒内, 水平方向可作360° 旋转,套筒与模板竖向背楞连接。爬杆为0 25圆钢,长3.6m(长度不足时 可采用螺纹丝扣接长, 上下交替使用), 上端由卡座固定。千斤顶为液压滚珠式单作用千斤顶(也可采用卡块式千斤顶), 工作行程为 20~30mm, 最大承载力为35kN,每块模板背部两侧对称布置2个。B型模板上的千斤顶布置在模板上口左右两端,A型模板上的千斤顶布置在模板中下部(对模板本身上下口而言)偏下的两端。 液压油泵为齿轮泵,额定工作油压为10MPa油管采用高压胶管,油路沿内模板的背部布置。 在A、B型模板之下,利用墙模板背楞竖向放置,直接紧贴墙面,由0 22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上, 通过连接板支托上部的模板, 同时其背楞通过穿墙螺栓产生导向作用, 使爬升过程中模板更平稳安全。 第2节爬升装置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摘要:超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技术集模板、脚手架为一体,由于其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广,施工质量佳,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 术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日益 加重,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各种高层建筑也呈现姿态各异 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中,传统结构主要以电梯井为主,一般都设计为 规则的长方形。在施工现场越来越狭窄、高空作业越来越高、危险性逐步增加的 情况下,传统的模板由于“笨、重、粗”等缺点,已难以满足现代高速施工的需要。而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是在传统模板工程基础上,结合现代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需 要而产生的新颖施工技术,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及经济性 上具有较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 一、工程概述 某工程工程总占地面积43332m2,总建筑面积140863m2,其中地下室建筑 面积60000m2,地上建筑面积71000m2。其中标志性塔楼建筑面积30848m2。标 志性塔楼的地上建筑面积28000m2,地下建筑面积3500m2。工程共设置了一个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核心筒为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南北长度约为20m,东西长 度约为20m。随着楼层的升高核心筒外墙逐渐向内缩。4C-A轴线墙从27层开始 变为斜墙,到硐层结束,其间内斜1000mm。核心筒到顶层变为一类似于三角形。高度方向布置为地上l层至地上45层及屋顶利屋顶构架。核心筒标准段层高为 4.6m其中部分层高为4m,模板高度为 4.65m。拟定采用SKE50自动爬升系统。 二、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2.1爬模装置的安装 (1)施工准备 爬模装置的安装之前需要进行准备,以使用在高层楼房建筑中的液压爬模施 工为例,安装爬模装置之前,应先用线绑扎一个楼层的墙体钢筋,安装门洞模板、预留洞盒子及水电预埋管线,将施工现场的模板和相应的零件进行检查,并仔细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 (2)模板拼接 准备工作完毕后,进行拼装模板的工作。先按组装图将平模板、打孔钢模板 和钢背楞拼装成块,模板之间、模板与背楞之间均用相应的螺栓连接,凡对拉螺 栓部位都采用打孔钢模板。 (3)安装提升架 模板拼装完成之后再安装提升架。按照事先拟好的支撑架设计图,先在立柱 上安装槽钢夹板、活动支腿、伸缩调节丝杠、活动平台连接槽钢。进行活动支腿 调试,确保松紧度适中,调节灵活。安装提升架横梁及提升架斜撑,最后安装提 升架立柱上端的滑轮、柱顶连接角钢等,供清理模板时移动立柱用。提升架先在 地面组装,待模板支完后,用塔吊吊起提升架,插入己支设完毕的模板上。 (4)安装围圈等 接下来进行安装围圈的工作。围圈由上下弦(固定尺码的槽钢)、斜撑、立

液压爬模的结构

液压爬模的结构 液压爬模的结构并不复杂,使用功能分为模板系统、爬升系统和工作平台系统三大部分,其中: 模板系统模板系统设计为整体木模,高度为6m,面板采用22m m 进口维萨板,竖肋采用20c m×8c m 工字木架,横肋采用14d 槽钢以减轻自重,增大模板刚度,面板与竖肋采用自攻螺丝和地板钉连接,竖肋和横肋采用连接爪连接构成。每块模板采用2 根双16d 槽钢组合件作为斜撑主背楞,斜撑主背楞与面板采用连接爪和调节座连接,可通过调节座进行模板的竖向调节,然后在斜撑主背楞安装可调节螺旋斜撑与主操作平台的后移装置连接,做水平移动。模板系统用于混凝土浇筑。 爬升系统爬升系统由爬架、埋件系统、导轨部分、液压系统组成,液压爬模体系的预埋件包括:埋件板、高强螺杆、爬锥、受力螺栓和预埋件支座等组成。导轨由2 根20d 及一组梯挡组焊而成。爬升千斤顶最大行程30c m,最大顶升力为10t,每套爬模配置10 台千斤顶、一台油泵、一个操作控制箱,爬升系统用于爬架系统的转移爬升。 工作平台系统工作平台系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操作平台,也用于小型施工机具的摆放场所。共设置六层,用于外模的安装、调整和安装后移装置,因模板的支撑及脱模需要的空间较大,所以宽度为2.5m,便于操作。有的为液压爬模系统操作平台,用于安放液压设备。有的为施工修饰及拆除爬锥和挂座的施工平台,平台与墩身混凝土表面距离为50cm,采用合页护栏,避免杂物从接口处掉落。 液压爬模的施工步骤 该施工步骤为:模板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5M P a 时,即可将模板拆除,安装挂座、三角架、后移装置、工作平台等,待浇筑完第二节墩身混凝土且脱模后,再安装挂座、导轨、液压系统。导轨爬升前应认真检查挂座是否按要求安装,同时检查上、下换向盒内的换向装置是否为同时向上级换向装置上端顶住导轨,如果发现装置有问题,应及时纠正,达到要求方可进行导轨爬升。当导轨爬升到位后,将上、下换向盒

(完整版)斜拉桥主塔液压爬模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2)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概况 (2) 2.2、主要技术标准 (3) 2.3、工程自然地理特征 (4) 3、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4) 4、资源配置情况 (5) 4.1、机械配置 (5) 4.2、人员配置 (5) 4.3、仪器配置 (6) 5、施工总体顺序部署 (7) 5.1、总体施工顺序部署 (7) 6、液压爬模施工 (10) 6.1、液压自爬模构成 (10) 6.2、液压爬模安装流程 (11) 6.3、埋件安装顺序: (12) 6.4、爬升工艺流程 (14) 6.5、液压爬模拆除流程 (17)

6.6、爬架安装安全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 (18) 6.7、爬模施工过程安全技术措施 (20) 7、施工用电及混凝土供应 (24) 7.1、施工用电 (24) 7.2、混凝土供应 (24) 8管理措施 (24) 8.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24) 8.2、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26) 8.3、工期控制措施 (28) 8.4、文明施工措施 (30) 8.5、施工测量体系措施 (31) 9、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32) 9.1、夏季施工措施 (32) 9.2、冬季施工措施 (32) 9.3、雨季施工措施 (33) 9.4、防洪安全保证措施 (34)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安徽、浙江段)站前工程十五标实施性施组。 2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3-2015】。 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J1148-20 11】。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J1155-2011】。 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I。 6 )裕溪河特大桥(60+120+324+120+60 m双塔钢箱桁梁斜拉桥(第一册下部结构)【商合杭阜杭施(桥)-L26-1】。 7 )本单位施工能力及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9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10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11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12 )裕溪河特大桥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2、编制原则 1 )满足建设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做到及时编制,超前于施工,切实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2 )在充分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水文地质、气候气象和交通运输等条件基础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参考文本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 应用研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工程简介 某工程项目涵盖商业购物广场、高端商务酒店、5A级 写字楼、主题式儿童乐园的高层大型城市地标建筑,整体 建筑面积达到61万平方,其中最大单体的建筑面积为近 13.4万平方米,层数为48层,檐口标高为187.9m, 结构 体系为框-筒式体系,剪力墙的主要厚度350至900, 混凝 土的强度为C30 至C6,该结构项目安全级别设置为一 级,而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为一百年,建筑抗震要求一 级,而框架与筒体借助550×750mm、650×950mm框架 梁进行有效连接。 施工过程的重要难点

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单体的楼层面积大、钢筋一次性使用量较大、浇注混凝土耗间长,根据常见施工技术其最快施工速度三层每月,然而无法达到甲方设置的工期要求,因此在确保施工工程安全的基础下怎样提升施工速率主要是施工人员主要考虑的难点。对此,项目部对几种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性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2.1.建筑工程的整体高度过高,同时塔吊材料运输的时间较长, 材料的垂直运输工作量较大。 2.2.钢模散装与拼装的加固周期较长,同时场地堆放的空间狭小。 2.3.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序占用较为复杂,单层跨度大、工程量大,施工制约的条件复杂,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施工节点错综复杂。 2.4.混凝土使用标准、工程量大以及泵送要求高,施工

液压爬模拆除施工方案_secret

液压爬模拆除方案 一、工程概况 北主塔外模采用ZPY100型液压爬模,内侧面模板由项目部自行加工,主要采用组合钢模与自制组合模板。 二、液压爬模构造 ZPY100型自动液压爬升模板体系由爬升系统和平面模板组成。其中爬升系统主要由预埋件部分、导轨部分、液压系统和操作平台系统组成。自动液压爬升模板构造图见下图。 液压爬模总体构造图 三、液压爬模拆除工艺流程

液压爬模板施工流程图 四、液压爬模拆除施工 北塔完成砼施工后,将进行液压爬模的拆除工作,液压爬模拆除施工步骤如下: 1、拆除平台上所有不再使用的设备及物品,如电焊机,空压机,液压控制台及油管等。 2、将上架体向后退开,使架体状态处于退模状态。如下图所示

3、将模板从爬模架中取出,并放置于栈桥平台。如下图示 取出模板

4、抽出导轨,将抽出的导轨放置于地面 5、整体拆除上平台架体,并吊至地面。 6、拆除最下层附墙

7 8 所有吊至地面的应及时拆除,拆除时不能进行塔顶拆除作业,以防交叉作业。产生不安全因素。 五、 因此,要求所有参加拆除的工作人员必须(1) (2) (3)、参加高塔爬模拆除施工的人员,必须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备注相应的技术素质和安全应变技能,经鉴定合格后方可登高塔施工作业。

(4)、正确规范使用个人劳动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扣好帽带;高空悬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扣并穿防滑鞋;水上作业必须穿救生衣。并要认真做到“十不准”:一不准违章作业;二不准工作前和工作时间内喝酒;三不准在不安全的位置上休息;四不准随意往低处扔东西;五严重睡眠不足不准进行高空作业;六不准打赌斗气;七不准乱动机械、消防及危险用品用具;八不准违反规定要求使用安全用品、用具;九不准在高处作业区域追逐打闹;十不准随意拆卸、损坏安全用品、用具及设施。 (5)、塔吊上部装设风力、风向装置。当塔身处风力大于(等于)6级或遇霜雪、浓雾、 雷雨等能见度受限的恶劣气候时应暂时停工。同时必须根据地方气象预报,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作好现场施工人员及有关设备、设施的撤离、转移及加固工作,确保人、机、设施的安全。 (6)、为防止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在主塔中心15米半径处设置安全警戒线,并挂警示牌。 (7)、施工人员应保持有效的通讯联络,配置符合施工条件的对讲机。 (8)、起重工要严格执行起吊“十不吊”的规则。吊点选择合理、信号统一、哨音明亮、手势清晰。 (9)、高空作业所需的工索具及材料等,应放在工具包内或临时固定,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及物件。 (10)、高空作业所需的氧气、乙炔瓶应装入铁框中提升和吊运,作业台面处的氧气、乙炔瓶应用绳索绑扎牢固,防止滚动和坠落。 (11)、夜间施工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 (12)、爬模拆除时,指挥拆除和挂钩等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严格作业人员随爬模起吊。

薄壁墩爬模施工工艺简介

薄壁墩爬模施工工艺简介 【摘要】:通过某大桥主桥薄壁墩的施工过程,介绍液压爬模及悬臂爬模在高墩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字】:刚构桥、薄壁墩、爬模、施工 一、工程概况 某大桥为左右分幅设计,左幅桥全长1376m,桥跨布置为17×40m连续T梁+45+5×80+45m连续刚构+5×40m简支T梁;右幅桥全长1336m,桥跨布置为17×40m连续T梁+45+5×80+45m连续刚构+5×40m简支T梁,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双肢薄壁空心墩,引桥墩采用单肢薄壁空心墩及圆柱墩,基础为群桩基础。 全桥共计12个主墩,每个单肢空心墩在0~15m处由7.5×3.5m渐变至6.5×2.5m,墩顶自下4.5m处由6.5×2.5m渐变至6.5×3.5m,纵横向壁厚均为0.55m,各设3道横隔板,横隔板留出2.1m×0.8m的过人方孔,最高墩88.243m。 二、施工方案 1、施工方法简介 双肢薄壁空心墩采用爬模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共投入2套液压自爬模、4套悬臂爬模, 同时施工6个主墩。每套爬模高4.65m,一次可浇筑4.5m高度。 1.1、悬臂爬模 悬臂爬模体系( CB-240) 为钢木结构组合体系,由埋体、模板及支架组成,由起重设备整体吊装爬升,主要用桥墩、高层建筑、核电站等结构的模板施工。该种模板具有结构合理,经济实用,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面板选用18mm厚的进口Wisa木胶合板,次梁选用200*80*40*27木工字梁,木工字梁间距300mm,横肋选用14#双槽钢,最大间距为1200mm,埋件系统由埋件板、M36高强螺杆、D20受力螺栓、爬锥组成。在单块模板中,胶合板与竖肋(木工字梁)采用自攻螺丝连接,竖肋与横肋(双槽钢背楞)采用连接爪连接,在竖肋上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钩。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用芯带销固定,从而保证模板的整体性,使模板受力更加合理、可靠。木梁直墙模板为装卸式模板,拼装方便,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能拼装成各种大小的模板。模板刚度大,接长和接高均很方便,模板最高可一次浇筑十米以上。悬臂模板(CB-240)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模板的优点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