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2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2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2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1. 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或生字,画“√”。(8 分)

(1) 这突如其来的灾(z āi z hāi)难,让活(泼 波)可爱的孩子没有了

往日的精神。

(2) 这一(豌 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里,饱含着我们的(助 祝)福(fú

fǔ),愿奶奶(建 健)(慷 康)长(兽 寿)。

2.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8 分)

盛?

3. 拼一拼,写一写。(10 分)

4. 选字组词。(12 分)

士 车 斗 立

外 号 命 类

5. 我会查字典。(8 分)

(1) “疏导”的“疏”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疏”

另 战

站 ??p ū( )

??ch ón ɡ(

??nán (

)铺?

重?

难? ??p ù( )

??z hòn ɡ(

??nàn (

?

?ch én ɡ(

??s h èn ɡ( )

在字典中的意思是:①分散;②不亲密,关系远;③清除阻塞,使畅通;④不熟悉。在“疏导”中“疏”应选第( )种解释。

(2)“驱赶”的“驱”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用部首查

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驱赶”中“驱”的意思是( ):①赶走;②快跑。

6.给下列词语再补充一个同类的词语。(3 分)

(1)轿车救护车摩托车( )

(2)游船科考船货船( )

(3)傣族苗族壮族( )

7.按要求改写句子。(6 分)

(1)用括号中的词把句子写具体。

①周总理来到人群中。(笑容满面地)

②洪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无数的)

(2)月亮挂在天上。(改为比喻句)

8.在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上“√”。(4 分)

(1)你知道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吗!( )

(2)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

(3)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

(4)我要是能得第一名那该多好哇?( )

10.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4 分)

(1)平易近人、和蔼可亲(5)大禹治水

(2)三过家门而不入(6)朱德和同志们一起挑粮

(3)善于观察和实践(7)鲁班受小草叶子上小齿的启发发

明了锯

(4)同甘共苦(8)周总理陪傣族人民过泼水节11.填空。(4 分)

(1) 者事竟。

(2) 存高远。

(3) 年高。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奔跑时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jùn)马的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tí)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音,催人向上。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 分)

举世闻名——( ) 一望无际——( ) 13.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是怎样做的?你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

他是个怎样的人?(5 分)

14.徐悲鸿后来画的马是怎样的?用“——”画出相关语句。(4分)

15.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请你写一写。注意不要忘记

劝劝爱吸烟的父亲呀!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1)zāi√泼√(2)碗√祝√fú√健√康√寿√

??铺路2.?

??店铺??重新

?

??重量

??难题

?

??灾难

??盛饭

?

??盛开

3.洪水产业战士令人难忘穿衣棉被走

向扁担队伍

4.战站战站

另令令另

道到到道

5.(1)S shū ③

(2)Q qū马四①

6.(1)自行车 (2)渔船 (3)回族

7.(1)①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2)月亮像一个大圆盘似的挂在天上。8.(2)√(3)√

11.(1)有志成(2)志当(3)有志不在

四、12.中外闻名无边无际

13.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奔跑时的

样子。他是个做事专心的人。

14.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

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五、15.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月光曲》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水天相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联系标画重点词语,练习品词品句。 4、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兄妹俩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月光曲》的音乐、多媒体、PPT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直接引入课题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贝多芬,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介绍贝多芬)。贝多芬一生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曲子就叫做“月光曲”,据说这首曲子是即兴创作的,而且还有个传奇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板书课题:月光曲) 2、初读课文,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 从第一段中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到了贝多芬的背景,知道他一生当中谱写了很多的曲子。) 3、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学习第二部分: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 (一个夜晚,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 b、又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吸引他注意的是听到有人在弹奏他的曲子,而且是断断续续的。) c、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被这对兄妹感动,并深深的同情着他们。重点分析第三段兄妹两的谈话) 原文:贝多芬驻足倾听,琴声忽然停下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多做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通过兄妹两的谈话可以看出什么?(妹妹善良,哥哥爱护妹妹,家庭条件艰苦) d、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为什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原文:盲姑娘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学习想象部分,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 1)借着清幽的月光,皮鞋匠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象? 2)比较句子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①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内知识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内知识积累 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第五课《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词语:云崖大渡河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闲逶迤细浪磅礴铁索万水千山只等闲。泥丸三军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Méng 启蒙蒙蒙细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多音字:蒙 měng 蒙古包蒙古族 大渡桥横铁索寒。 Mēng 蒙骗蒙头转向 更喜岷山千里雪,作者链接:毛泽东,字润之。主要作品: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采桑子·重阳》。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 词语:日寇晋察冀大批副手手榴弹抡拳连贯棋盘悬崖沸腾山涧雹子叽喳屹立喜悦屈服 根据地进犯奉命转移掩护痛击险要沉着始终 崎岖顶峰攀登依托岩石峰顶坠落拧开嗖嗖眺望激动砸碎相继 英勇奋战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悬崖峭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zhuó沉着着手近义词:依托—依靠屹立—耸立多音字:着 zháo 着急着迷豪迈—豪放斩钉截铁—直截了当 Zhāo 着数高着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Zhe 看着走着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豪迈—胆怯崎岖—平坦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粉身碎骨—贪生怕死横七竖八—井井有条 阅读链接:“报国诗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第七课《开国大典》 词语:八盏石栏汇集爆发毛泽东林伯渠宣布旗帜阅兵式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 政府首都典礼协商外宾城楼旗杆擎着预定翻动掌声就位奏起鼓舞诞生庄严雄伟欢呼电钮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汇编)

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汇编)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jiàn chū huā ruǐ chū bǎn jiàn wēi zhī zhù xī shuài kǒng jù bō li xiōng è qīng cuì lán zhù hóng liàng máng rán dān diào jī qì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综(_______)萍(_______)削(_______)郑(________) 棕(_______)苹(_______)消(_______)掷(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____________)有力(______)所(______)然人影(___________)负(_____)请(_____)(_____)衣(_____)食(_____)通人(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因为……所以……既然……就……如果……就…… 只要……就……虽然……但是…… 1. 花开得大小都不计较,(________)开花,我(_______)高兴。 2.(_______)他肝常常会发痛,(_______)常常睡不着觉。 3.(________)谱曲的过程非常艰苦,(_______)就在六天后,冼星海就谱出了 《黄河大合唱》全曲。 4.(_______)廉颇和蔺相如闹不和,(_____)会削弱赵国的势力。 5.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我去上海看世博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会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用“意味深长”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教案

2、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 导引法 教学用具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二、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那么这篇文章会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地球对人们的重要性呢?一起来看看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chún shúpǔ xiěwēi éhuà zhó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áng yīng qín jiàn máng rén táo z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歼(________)倚(________)憧(________) 纤(________)椅(________)撞(________) 扭(________)微(________)漆(________) 钮(________)徽(________)膝(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无(____)之宝飞禽走(___)千真万(___)气急败(___) (___)言不讳饮水思(___)金碧辉(___)(___)珑剔透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要是……就……无论……只要……就……如果……就…… 1. (_____)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______)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_____)怎样急着赶路,(______)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______)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______)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______)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遨游太空是梦想。(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爱,永久地延续…… 一位原本家境很贫寒的女大学生,从遥远的乡下来到北京。然而她来京上学还不到10天,家中就传来噩耗,父母姐妹在制作花炮的过程中,竟然在一声爆响中全被炸死。家中房屋倒塌,不剩瓦片。从此女大学生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来源。 她含着眼泪向学校提出退学。19岁的她将面临另一种生活——回家种地,做一名乡村农妇。可转天班主任对她说,他爱人在学报工作,编辑部正需要一人看稿,一月350元。她没有想到人逢绝路,又生出这样一线希望。她点点头,再次流泪了。 于是,她入学10天便成了一名学报编辑,当然是业余。学报每10天出版一张,因为稿子不多,也因为学习紧,她不能天天去报社,但居然没人找她,而且工资照发。就是看稿也十分简单,只是改改错别字,提些意见。她一度以为,做学报工作真是轻松。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 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 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 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 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2、,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一)讲读第三段。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枯竭”的词意(用尽断绝),重点体会“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科学家们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退一步讲实现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且火星或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类有可能,人多了不行。因此文章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知识点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dànɡ yànɡ yōu jìnɡ fàn làn shēn yín kānɡ kǎi diǎn zhuì tái xiǎn bào zhà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弦(________)轴(________)曝(_______)锦(________)谱(________)舷(________)柚(________)瀑(_______)棉(________)普(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得意(_____)(_____)迫(_____)及(_____) 一如(_____)(_____)推(_____)而(_____) 巴迪______地想把自己写的诗给父亲看。 2.我之所以坚持写作,是因为母亲_____地鼓励我。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不是……而是……如果……就……

无论……都……虽然……但…… (1)小时候,________我对什么花,________不懂得欣赏。 (2)这些小鱼________捉来吃的,________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的。 (3)________让花开过,落在泥土里,那香味________差不多了。 (4)________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________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亡在洪水的声音中逼近。(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冬天,你不要砍树 ①在我9岁那年冬天,爸爸带我到北方阿拉斯的城郊,和爷爷一起过圣诞节。在那里,爷爷有一个小小的农场。 ②一天,我在玩耍时发现屋前的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黄了。我稍一碰就“叭嗒”一声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知识点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shū jí quē fá kǒng jù qī liáng qīn xí qīng fù yàn huì liáo tiān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思(_________)指(_________)假(_________)神(_________) 腮(_________)脂(_________)遐(_________)伸(_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飞(____)走(____)大吃(_____)(____)(____)真(_____)确乌云(____)(____)狂风(_____)(____)倾(_____)大(____)富(____)堂(____)怒气(____)(_____)日(_____)天(____)只要你坚持练习,______,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2.不知是谁惹恼了他,他_______地走进了教室。 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无不_______,气势磅礴。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只要……就……无论……都……如果……就……只有……才能…… ①小时候,我________对什么花,________不懂得欣赏。 ②开花时,________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________看到那些小花。 ③________不来台风,我________可以收几大箩。 ④________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 ________差多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1. 2. 3.课文内容: 4.易考点 (1)方括号、括号分别交代了什么? (2)“负荆请罪”的意思;故事出自什么? 5.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6.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7. 6 1. 2.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 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 4.易考点: (1镇定自若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 b 5.课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1. 2. 3.课文内容:

《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4.易考点: ②“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句话的含义: 5.背诵25-30自然段并填空。 6. (1 (3 8 1. 2. 3.课文内容: 《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 4.易考点: 练习2 易考点: 1.区分“语文与生活”中的字词; 2.《我不期望回报》的作者,全诗的背诵默写及第二小节的仿写。 3.《我不期望回报》蕴含的道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完成时间 5、詹天佑2课时 6、怀念母亲2课时 7*、彩色的翅膀1课时 8*、中华少年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约计(13课时)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5、负荆请罪 1.易错字音:上卿(qīnɡ) 廉颇(pō) 蔺(lìn)相如荆(jīnɡ)条筵(yán)席侮(wǔ)辱昏庸(yōnɡ 2.易错字:荆条唇枪舌剑侮辱昏庸毫不惧怕针锋相对 3、课文内容: 《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 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 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 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 3.易考点(1)方括号、括号分别交代了什么?(方括号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 的表情、动作等) (2)“负荆请罪”的意思;故事出自什么(“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 人认错赔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4、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5、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 6、若有所悟:明白 6、最后的姿势 1.易错字音:短暂(zàn) 着(zhuó)想坍(tān)塌震撼(hàn) 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XX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3.易考点:(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 4.课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 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7、船长 1.易错字用:薄(bó)雾救生艇(tǐnɡ) 嘈(cáo)杂秩(zhì)序机械(xiè) 剖(pōu)开呼号(háo) 2.易错字:船舱大副调遣穿梭阴森可怖 3、课文内容: 《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 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 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3.易考点:①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 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②“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句话的含义: 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 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③“面对死亡,他有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 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宗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是只有一个地球,怎样写这篇文章的预习教案呢?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篇一(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必考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必考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hè sè niàn dao dān wu zhà lan fù gài liú shì bō nòng pāo qì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移(_________)泊(________)旷(_______)渚(_________)侈(_________)伯(________)犷(_______)诸(_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____)高(____)下(____)身(____)骨昂(____)挺(____) 前(____)后(_____)安(____)乐(____)(_____)断(___)连 雪中(________)呕(____)沥(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既然……就……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

(1)________我们把人体比喻为一部灵活的机器,那么这部机器________不能缺少润滑剂。 (2)水________构成了生命,________维持着生命。 (3)________人体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________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奥秘都离不开水。 (4)________水对人体如此重要,我们________应当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①今天的风真大。(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风轻轻地吹在我的脸上。(用拟人的方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许多石头向敌人砸了过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老汉对小伙子说,小伙子不算个共产党员。(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遇到这样的事情谁受得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特殊的搏斗 这是一本发黄的日记。它的主人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