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前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少女时代独有的游玩欢乐,可见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

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前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少女时代独有的游玩欢乐,可见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

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初中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初中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不过 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 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 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 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

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

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名家评论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卷四,误作无名氏词,注或作李易安。(《词林万选》所注或作某某,殆为毛晋所加,非杨慎原文。)又见《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卷一、《唐词纪》卷五、《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词话》,俱误作吕洞宾词。 唐圭璋: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卷十一荷花门内引此词正作尝记,可以纠正《乐府雅词》之误,由此亦可知《全芳备祖》之可贵。纵观当代选本,凡选清照此词者无不作常记,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不知何以竟无人深思词意,沿误作常。以讹传讹,贻误来学,影响甚大。希望以后选清照此词者,务必以《全芳备祖》为据,改常作尝。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解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解读 一首短短六行的小词,传唱了千余年,可见此词的韵味之无穷。不妨用还原图景的办法来看看词中都写了什么。 词从“日暮、兴尽”写起,而实际上它给人的遐想是从兴起就开始的。一个风清云淡的日子,词人和朋友一起乘一叶小舟顺流而行,清清的溪水从脚下缓缓流去,偶尔还可看到嬉戏的鱼儿拍起几朵水花。她们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水流处,停下来,上岸休息。 溪边的亭下,清风徐徐,送来缕缕荷花的清香。如此景致怎能不让人尽情欢畅。作诗、吟酒、采荷、戏水,读者可以恣意想像所有可以舒展心情而又不失雅致的活动。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然而游人们依旧余兴未尽,哪里想立刻回去呢?任随小船继续顺流前行,却不知离家越来越远,行至藕花深处才猛然醒悟:天啊,走错路了啊!你笑侃我、我嗔怪你,赶紧调转方向吧。一阵忙乱不要紧,惊扰了已经归家的鸥鹭。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小船满载着兴奋回行。 这首词在逻辑上的安排非常清晰,因日暮、沉醉而不知归路,不知归路自然引起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惊起鸥鹭皆是按照前面逻辑发展的自然结果。 这首词哪里让人念念不忘? 首先,词中所营造的生活场景生动如在眼前,景中之人无忧无虑、轻松活泼的生活状态让人喜爱而向往。这场景和状态也是词人心境和情趣的流露,这些都让整日为世俗羁绊的我们留连和神往。 其次,“兴尽”一词意味深长。 词中说“兴尽晚回舟”,然而,从后面的词句来看,词人果真“兴尽”了吗?没有。不然,为什么词作不写先前之兴,反而写下归途之中的插曲?因为词人的心思还停留在玩兴之上,才会因着醉意而忘记回家的路,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就算真的发现走错路了,也并不恼怒、并不担心,还是“争渡,争渡”。也许有读者会说,争渡是为了早点回家啊。其实不然,争渡本身就是一种玩乐。词中连用两个“争渡,争渡”,极度形象地再现了船上的忙乱和欢闹,进一步凸现这种欢闹场景的是下一句“惊起一滩鸥鹭”,即便天色已晚,小舟误入藕花深处,词人还有闲情看那被她们惊扰的鸥鹭,游兴之未尽可见一斑。也正是这意犹未尽才使得作品余韵悠长,让人千般沉醉,万般想像。 这首词在教学层面上有哪些可取之处: 一、通过教师的解读引导学生全身心贴近词作的语言,尽可能用自己的想像还原出词的画面。这画面既是词之意境,又是词人之心境。这乃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8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美文赏读〗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词译文〗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诗词主题〗 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表现了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诗词赏析〗 1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8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常记”明确写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写出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中间两句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阅读训练〗 1.“浓睡不消残酒”的“浓睡”是之意,用在这里不但新颖,而且很贴切。(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感情。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点。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用一个典故,而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 〖参考答案〗 1.(2分)沉睡,酣睡,深睡 2.(3分)D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儿繁茂、花儿凋零的景象) 〖参考资料〗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8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2.能力目标:搜集李清照的一些词,让学生在欣赏中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其诗词风格以及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教学难点:结合文本多角度的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以及折射出的性格特点,明白经典神韵来自于原生态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宋词人物我来猜,清照款款入眼来 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第一女词人,婉约之宗,猜猜她是谁? 预设答案:李清照 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引导学生了解两大词派的特征) 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二、课前美词我来读,诗词风格争相吐

1.复习《渔家傲》,一名学生背诵,其他学生思考: 《渔家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词的风格是什么呢?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 预设:(风格:豪放,浪漫,雄奇等。性格:丈夫气,上天入地,不被现实羁绊,不屈不挠、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等。)(教师引导学生从词中感受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和性格特点,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2.再齐声背诵。 3.联系:《夏日绝句》,印证李清照豪放的诗词风格。 教师:李清照被称为“婉约之宗”。婉约只能概括易安词的整体风貌。刚才我们复习的《渔家傲》《夏日绝句》属于豪放派。豪放有豪放的不同内涵,婉约有婉约不同的风格。人性复杂所带来的文风变化,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再次感受李清照诗词的风格。 三、课中美词我来品,笔端含情细细吟 1.一名学生朗读《如梦令》。(其他学生评价:结合字音、节奏、情感。)(教师引导:李清照回忆这段经历时,她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悦的。) 2.结合注释,赏析诗歌内容。这首词33个字,却给我们讲了一个欢快而曲折的故事。看看谁可以把它用优美的语言讲出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书签填写诗词送给孩子。)预设: 经常想起,和闺中女友一起游玩的场景。溪边的亭子留下我们的倩影。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畔,美景牵引着我们的脚步,直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急急地往回赶,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惊动满滩的鸥鹭,荷塘里一片喧哗。花香、鸟鸣、还有手足无措的我们,都定格在记忆的天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嗨,你来闯关啦! 上一回,我们说到李清照早年生活幸福美满,而且她不像古代其他女孩子,只能呆在家里刺绣,可以跑出去玩。李清照喜欢去哪里玩呢?回来后,她会写一篇游记记录自己的玩耍经历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李清照写的游记。 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午后,李清照的家人都静静地午休。可是,李府里的千金小姐李清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为什么要午睡呢?我明明都不困”。李清照嘟哝着,歪在床上,懊恼着。突然,这个女孩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轻手轻脚地拉开遮床的帘子,一看四下无人,就小心翼翼地下了床,打开房门,绕过小院,从偏门溜了出去。那天她跑去哪玩了呢?李清照自己写的一首词《如梦令》暴露了她的秘密。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词怎么唱呢?这就要看它的词牌名了。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唱法。“如梦令”就是一种词牌名。 请问,词牌名的作用是什么? A.词的标题 B 规定了词的唱法 李清照的游记《如梦令》是这样写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整首词只有33个字,李清照怎么能讲清楚自己的游玩经历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记溪亭日暮”,“常记”就是常常记起,常常想起的意思,李清照常常想起什么呢?“溪亭日暮”,“溪亭”就是溪水边的一个小亭子,“日暮”就是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常记溪亭日暮”就是说李清照常常想起那天日落时,在溪水边的小亭子玩耍的事情。溪水边的小亭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李清照常常想起呢?“沉醉不知归路”,“沉醉”,难道是李清照喝醉了酒,还是因为溪水边的小亭子在傍晚时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李清照沉醉在美好的风景之中忘了回家的路?李清照没有明说,我们只能自己猜测了。 虽然平时爸爸妈妈对李清照很宽容,可是一个女孩子在郊外玩到天黑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得多担心啊。何况,这次李清照还是自己偷偷溜出来的。要是天色太晚,爸爸妈妈一定急着到处找他们的宝贝女儿。所以玩好了,就要早点回家。所以“兴尽晚回舟”,玩得很尽兴而且快到晚上了,必须马上回家,而且因为是在溪边玩耍,所以回家只能先坐船。在回家的船上,李清照和朋友们十分焦急,竟然把小船滑到小溪中央去了。这个时候正是夏天,溪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原文】 如梦令① 常记③溪亭④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⑤深处。 争渡,争渡⑥,惊起一滩鸥鹭⑦。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 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白话译文】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

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 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阅读答案: 试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音及解释整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rú梦mèng 令lìng ? 常chánɡ记jì溪xī亭tínɡ日rì暮mù 李lǐ清qīnɡ照zhào 常 chánɡ 记 jì 溪 xī 亭 tínɡ 日 rì 暮 mù, 沉 chén 醉 zuì 不 bù 知 zhī 归 ɡuī 路 lù。 兴 xìnɡ 尽 jìn 晚 wǎn 回 huí 舟 zhōu , 误 wù 入 rù 藕 ǒu 花 huā 深 shēn 处 chù。 争 zhēnɡ 渡 dù, 争 zhēnɡ 渡 dù , 惊 jīnɡ 起 qǐ 一 yì 滩 tān 鸥 ōu 鹭 lù。

一、词句解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 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 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 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二、原文译文 常记溪亭日暮,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 沉醉不知归路。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争渡,争渡,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 惊起一滩鸥鹭。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三、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品别名:如梦令 创作年代:宋代作品出处:《漱玉词》 文学体裁:宋词作者: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这是一首忆昔词。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课堂教学实录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堂教学实录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 师:(对着大家指出的学生)这样吧,你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 生:(学生领念)《春晓》、《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脑海中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吧,今天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盛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词。知道词吗? 生:词语。 师:哦,他说词是词语。盛老师告诉你错了。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 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 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

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又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欢你,读读。 生:(读词) 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读通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来,在位置上练读一下。 生:(读全词) 师:节奏感把握得挺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好不好?开始吧! 师:你自己能够读明白哪一句词的意思了?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生: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记得在溪边黄昏的时候看日落。 师:在那里看日落时的情景。是吗?不错的,她这么说,咱们能听懂她的意思吗?能听懂就可以了,来,往下说。你还能读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归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师: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师: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吗?或者说是忘记(回家了)。 师:再往下说 生: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话我理解的是他开船的时候开到有荷花的地方。 师:对,划船的时候。那个时候船没有机器的,划的。划到哪儿去了? 生:(齐说:荷花深处去了。)

改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718979503.html, 改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周凡 来源:《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第05期 黄昏时分,李清照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写词,那枝笔时而提起,时而放下,不知如何落笔。她起身走到窗边,遥望远方,忽然想起离家不远处的那片荷花池,溪边有座浣溪亭,曾经邀约三五文友去那游玩过,不知现在景色如何? 于是,李清照划着小船,徐徐前行,沿途的风景也美不胜收:几位身手矫捷的渔夫站在船头,撒网捕鱼;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不时传来欢笑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三三两两的荷花在风中摇曳……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李清照的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不知不觉中,李清照就看见不远处有一座亭子,只见亭子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上书“浣溪亭”三字。真是很有诗意的亭子,她心里暗自欢喜。 她将船停靠在岸边,走进亭子,倚着美人靠,欣赏眼前的美景:溪流中的荷叶则好像一个个大圆盘,又像一把把撑开的油纸伞轻轻摇曳,上面的水珠正调皮地滚动着。一阵微风吹来,漾起一片绿波,一朵朵荷花摇曳着婀娜的身姿。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微微张开,好似羞涩的少女;有的已经盛开,则好像观音脚下的莲花座……正如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面上时不时地掠过几只归鸟,水中的鱼虾也欢快地游着,远处的青山下还有几处人家,点点茅屋在暮霭中若隐若现,屋顶上正冒着缕缕炊烟…… 李清照完全置身于这难得的美景中了,她的内心似乎有一朵含苞的莲花悄然绽放,近日的不适和内心的忧郁渐渐舒展开来,吐露心事,酣畅淋漓,今日的野游为她带来了不一般的内心体验。 天渐渐黑了,李清照仍旧陶醉在溪亭的景色中。当看不清荷花时,才突然醒过神,环顾四周,眼前一片漆黑,李清照急忙划着小船回家。可是慌不择路,一不小心将船划入了一片荷花的深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有些惊慌,几分焦急,拼命划着船桨,想找到荷花丛的出路。只听见一阵阵“哗哗”地划桨声,溅起阵阵水花,在寂静的野外分外喧闹。突然,栖息在沙滩上的鸥鹭被水声惊醒,“呼呼”——纷纷振翅飞起,不知去往何处了。 李清照终于从荷花丛中划了出来,顺着来的路向家的方向不紧不慢地划去。偶有青蛙的鸣叫,为她孤独的归途添上了几笔生气。 回到家后,已是掌灯夜深,李清照灵感如泉涌,匆匆步入书房,就今日出游的野趣,提笔写下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执教人:宜昌市29中胡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描绘文中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对比阅读,了解李清照的词风变化与人生际遇。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 通过对比,了解李清照的词风变化与人生际遇。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以李清照《一剪梅》作词的歌曲《月满西楼》,使学生产生兴趣。 投影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展示课题) 二、目标展示 学习之前,我们先要明确目标(展示目标、齐读) 三、初读感知 1、指名读,读准字音,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错一字。 2、齐读,读出节奏。读的时候还要讲究平仄规律。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 3、自由读,结合注释读懂词意,同桌之间互相解说,互相补充。 四、悟读绘图 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请选择一幅,用自己最美丽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五、赏读品味

学习古诗词还得有另一种本领,就是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词眼”,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个词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沉醉”)李清照为什么沉醉呢? (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 六、研读识人 请用我从“——”句中,读出了李清照的“——”来说话。 七、移读对比 1、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天真少女,是不是就一直快乐如初呢?我们再读她的另一首词《武陵春》。比较两首词有什么不同。 2、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知世也。”知人论世,结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来解释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相关背景: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一起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生活幸福美满。公元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获,押往金国为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李清照跟着南渡之后,丈夫去世等一系列打击让她自身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痛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感愤时事、怀念家国的情思时常流露在她所创造的幽深意境和悲苦的情调之中。) 明确词风的变化:清丽明快——沉郁悲凉 八、小结 李清照不仅有婉转的柔情,还有女子难得的豪情,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味退缩时。李清照行至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奋笔写下了豪迈、激昂的《夏日绝句》,我们一起朗读作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独立的品格、坚强的个性、开阔的眼光、极高的才情,这就是一代词宗——李清照。

7年级语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赏析

这首《如梦令》也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原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沉醉:大醉。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惊:惊动。 起:飞起来。 鸥鹭:鸥本指海鸥,鹭即鹭鸶,这里泛指水鸟。 【翻译一】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翻译二】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简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赏析】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赞李清照说:“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如梦令》词,就是她早期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名作之一。 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描绘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中亭台、小溪、流水、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一开头,以“常记”二字起领,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忆。这两句着重交代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一个“常”字还暗示这件往事留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时时回味。至于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拼音版

如r ú梦m èn ɡ令l ìn ɡ·常ch án ɡ记j ì溪x ī亭t ín ɡ日r ì暮m ù 【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 常ch án ɡ记j ì溪x ī亭t ín ɡ日r ì暮m ù,沉ch én 醉zu ì不b ù知zh ī归ɡu ī路l ù。兴x īn ɡ尽j ìn 晚 w ǎn 回hu í舟zh ōu ,误w ù入r ù藕ǒu 花hu ā深sh ēn 处ch ù 。 争zh ēn ɡ渡d ù,争zh ēn ɡ渡d ù,惊j īn ɡ起q ǐ一y ì滩t ān 鸥ōu 鹭l ù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白话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鉴赏】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