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

地方政府方面:要凭借天然公权力,借助当地的公检法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在债权保全、资产接收、资产处置等环节的政策支持,敦促有关部门简化手续,减免税率,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贷款,减轻其在追债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杜绝地方政府自身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帮助企业逃废债务等行为。金融机构方面:应积极引入社会信用体系及定期维护,引入信息挖掘技术,扩大信贷征信系统信用信息范围和含量,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信用预警作用,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应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行业协会应定期组织信贷风险评价经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信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趋势,从信贷全过程监控角度探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方法。

地方政府方面:提高政府行政运作透明度,完善市场公平竞争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通过调查了解当地优势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有针对地推出相关政策,加强产业、研究所、高校、金融机构间的联系,培育市场为主体的金融资本配置制度,从而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和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培育符合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扩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减少地方政府改革压力和成本,同时也让民间资本有偿承担金融风险,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组织结构。金融机构方面:积极主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创新重大项目的信贷方式和管理方法,实行跟踪管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提供有效服务;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状况信息透明度,善于引用研究所、高校对当地产业和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研究成果,更好的契合当地产业、企业的需求,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和政府的相互关系是互为依存、互补及共同发展。

银行为政府提供个体和私营及集体企业的贷款提供保障,也为政府提供资金的保障和信用的支持。

有了银行的支持,让广大的私营企业更有信心创业,从而扩大就业,让闲散劳动力有了工作的平台,更好地发挥能力,不致变成社会的负担。

银行和政府之间不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否则只能两败俱伤,解决的办法有多种,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经济,鼓励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

地方政府要为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说信用环境,要推进信用镇、信用村的建设,和信用社的职工一起,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同时,地方政府应该改善当地的经济条件,想措施使农民致富,使农民富裕起来,这样才能使农村信用社有一个好的基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就是金融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信用社的作用和地方政府的作用都是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不可偏废的,我觉得应该共同促进这件事情的完成。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未来趋势

地方政府学作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美国大约有35%的地方政府让私营公司负责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营企业经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 近年来,西方国家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这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西方国家政府在实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 各国政府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美国的总统府,英国的内阁委员会、财政部,法国的总统府、经济计划厅等,都是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的重要部门。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立法建议

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立法建议 随着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纷纷设立,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上更加积极主动。目前,全国各地在成立省级金融办基础上,大部分地级地(市)、县(市)也都成立了各自的金融管理机构——金融办公室,行使对地方金融管理职责。我国《十二五规划》将“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因此,立法规范地方金融管理职责是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我国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规定的不足及对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影响 (一)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规定到目前为止,将部分金融管理权交由地方政府主要有以下法律文件: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省级地方政府负责,并要求地方政府防范和处置辖内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信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

号),明确各省政府对辖内农信社的基本职责;2008年《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明确省级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2010年银监会、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 (二)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规定不足的主要表现 1.金融管理基本法律对地方金融管理职责规定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业基本法律中没有地方金融管理职责的规定,地方金融管理的权限主要表现在国务院授权和部委的委托;二是地方政府组织法规中有关金融管理规定内容缺失。有关地方金融发展规划、职责权限等金融管理内容规定的缺失,使地方政府在管理地方金融业中无法可依。 2.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对地方金融管理职能规定分散,法律层级低。我国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分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规定主要是国务院、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各自或联合颁布

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变迁与边界规范

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变迁与边界规范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行政环境呈现复杂性﹑多变性特点:一方面有别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一切经济社会发展事物;另一方面也有别于奉行自由主义经济的西方国家,充当“守夜人”角色。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在行驶行政职能时出现“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层面,探寻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边界,匣清地方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现世界限,以期促进地方政府积极行政﹑依法行政。关键词:地方政府;边界职能;政府职能 一﹑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主要职能 从建国到党的十八大,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全能政府”,“全责政府”到逐步放开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再到“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地方政府职能也正在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1.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地方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必然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发生联系,并在联系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经过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现阶段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已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中央政府处于最高也是最核心的低位,它代表全体民众实施对经

济社会的管理,实现国家整体利益与社会公众化利益的 最大化。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令的执行机关,既要贯彻 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意图,同时也要体现与代 表地方利益,因而它的职能定位是在执行中央政府宏观 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公 共服务,它的职能的行使既是对中央政府职能的承接, 也是对忠言政府职能的延伸。 第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总体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把配置资源的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真正在配置资 源上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责任加强宏观调 控,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减少和规范 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第三,企业经营的服务者。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资产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退出,政府也 随之由资产经营者角色转变成为了企业经营的服务者, 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帮助企业解 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等。 第四,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必须由政府提供,或由政府采购服务, 提供给社会公众。如环保﹑科技﹑教育﹑文化等。 第五,同级政府的合作者。地方政府除了接受上级领导﹑管理辖区公共事务外,还必须加强同级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各省的金融监管职责和组织框架差异性较大,地方金融监管分散于多个部门,不同地方的金融办具体职责不尽相同,组织架构也不同。相对于庞大复杂的监管对象,地方金融监管资源相当有限,且主要集中在省市两级,县级资源极度缺乏,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分布严重错配,监管手段严重不足。在现实中,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风险救助之间的职责不完全一致,地方金融办更关注本地的金融发展,部分金融监管措施,尤其是打击非法金融行为方面,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地方政府却需要对本地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处置责任。 1.各省的金融监管职责和组织框架差异性较大 一是地方金融监管分散于多个部门。绝大部分省份的地方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管理权限散落于多个部门。如一些地方的典当行的管理由经贸委或者商务部门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由证监会系统监管;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政策由央行、银监会出,具体操作由地方政府金融办负责(部分地区由工信厅负责);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网络贷款公司等机构,目前尚未明确监管机构。 山东省将分散于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能集中于金融办。山东省政府于2013 年12 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避免与中央驻鲁金融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意见》明确,“针对中央驻鲁金融监管部门法定监管范围之外的,吸收少数客户资金、限定业务范围、风险外溢性较小的新型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包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机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等新型金融组织和权益类、大宗商品类(中远期)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以及融资租赁、典当、拍卖、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农业保险等金融业务,在中央统一制定监管规则的前提下,地方承担相应的监管分工。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借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引导和规范,有效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 二是不同地方的金融办具体职责不尽相同。地方金融监管缺失国家层面的法律依据和授权,各个地方在相应权限内尝试和探索,导致各地的金融办具体职责不尽相同。绝大部分省市的金融办都拥有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协助金融监管、区域金融发展规划、统筹协调金融机构和统筹企业融资。上海、辽宁和四川等地的金融办还有监管金融国资的职能。 三是金融办的组织架构不同。在组织架构上,部分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如山东省、江西省等,但大部分省份只有省市两级。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实行以本级政府管理为主、上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上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意见。市县两级政府单独设置“金融工作办公室”,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市、县(市、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可列入同级政府工作部门;不能列入的,可作为同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省政府授权负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

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 发表时间:2019-09-21T23:16:53.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华玉龙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各地区金融自由化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地方金融风险隐患加剧,因此强化地方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迫在眉睫。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协作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各地区金融自由化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地方金融风险隐患加剧,因此强化地方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监管机构,其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大,监管权力更小,因此应扩大地方政府监管范围,对监管体制和监管能力进行改革创新。此篇文章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在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金融监管 地方金融的含义是指由地方政府承担主要风险责任,并且负责审批的金融机构,具有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发展的监管责任。地方政府是维持当地金融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身上肩负着规范地方经济、区域金融发展、降低金融风险的职责。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地方金融自由化,从而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存在错位现象,增加了地方金融发展的风险。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当地的经济建设,地方金融机构的扩张提供了发展空间,造成了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着,权责不对等现象,当发生金融风险时,无法及时灵活的进行规避,在提高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和监察机构的配合。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①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④保障金融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责任的迫切性 地方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服务形式,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地方金融和我国金融体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地方金融机构包含很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机构,例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十分有利的填补了大型股份制银行对于地方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漏洞,可以很好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民贷款困难的问题,根据我国银监会最新的数据表明,地方金融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国金融机构的2/3,地方金融机构已经和地方经济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截止2018年底,全国有1616家农村商业银行、1427家村镇银行、小贷公司8394家、2128家融资担保公司,各类的投资公司和民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理财公司、典当行、寄卖行、P2P等公司更是不可计数。 当前,一场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风暴席卷全国,从现实看,这场金融改革有必要性,全国各地类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都处于散乱状态,监管分属不同部门,而这类金融机构又被正规金融监管机构边缘化,实质处于野蛮无序生长状态。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类金融机构发展迅猛,由于金融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并存,一些金融风险事件时而发现苗头。由于金融业务具有风险外溢和专业性,所以必须要强化其监管,否则极易产生系统性风险。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内控机制脆弱、业务操作不规范、经营方向发生偏差,已经并正在滋生较大经营隐患,亟需强有力的、专业的地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才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非法集资事件,出现了校园贷、房车贷等暴力催贷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 2.1多头监管,监管责任不明确 目前,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主体较为复杂,除了许多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和地方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外还存在着非银行类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并且监管主体十分复杂,造成了监管空白和多头监管、重复监管并存,且监管效率低下,形成了许多监管漏洞。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监管主体专业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做到提前预防,在风险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但往往在风险发生后,已经为时已晚,并且相关负责人对于风险的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做到权责落实,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金融机构,非银行类盲目性扩张造成多头监管,多头监管容易发生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由于在某些领域如非法集资,监管责任不明确,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在发生风险后,由于权责不对等,使各监管主体相互推卸责任。 2.2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方式单一 目前,地方金融监管的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采取行政检查和行政罚款等措施,对于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则有所忽视,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地方金融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人员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措施有限。二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类的风险检测手段缺乏改革创新,对于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的经验不够。在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的方式选择上,一般主要是选择外部监管,这就造成了监管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金融风险发生时的有效预估和控制,常常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才选择补救措施,而那时已经为时已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定量指标体系缺乏规范性管理,监管体系不科学、不够严谨,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预估,对于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分工不明确,缺乏合理的监管计划。 三、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责任分析 3.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最终目的。地方政府担任着许多管理职能,其中发展地方经济是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因为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当地的发展程度,加强社会影响力,提高人民幸福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地方金融经济的监管,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金融进行高效有利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是地方经济能够高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地方金融监管是否有效、地方金融风险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方政府的形象树立和竞争力也有一定影响。 3.2控制地方金融风险 地方金融风险控制是指在具体的行政区域内对金融机构所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预估判定,对可能发生的金融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特征具有区域性。地方经济的发展十分容易受到地方金融风险的影响,金融风险极易造成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害,甚至可能会蔓延到周边地

第四章 地方政府的职能

第四章地方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概述 (一)政府职能定义 1、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实施其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反映和外在表现。对国家本质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对国家职能的不同认知:公共论认为, 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因而国家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公众履行公务。 阶级论认为, 国家本质上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机关, 所以, 剥削阶级的国家, 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公共职能, 只有两种基本职能: 一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内部职能, 二是侵略别国或保护本国不受侵略的外部职能。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所以国家的主要 职能是政治统治,而政治统治职能的履行必须以实现社会管理为基础,因此国家又具有公共性,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首先, 任何阶级统治都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为前提的。 ●其次, 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普遍利益的制约。 国家职能实质上就是实现国家本质的功能, 是国家本质的具体展开。因此, 国家职能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本质的规定性, 即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2、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国家机关可以说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五种国家机关, 即: 国家代表机关(也称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 ; 国家元首; 国家行政机关(也称国家管理机关或直称政府) ; 审判和检察机关(也称司法机关); 暴力机关(也称武装力量) 。 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首先,国家职能包括了政府职能,后者从属于前者。 其次,政府与国家承担共同的职责, 但政府履行职责的侧重点在于执行。 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可以从政府的角色、作用、职责等不同的角度入手。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主要涉及到政府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二)政府职能的理解与变迁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演变 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的政府职能,主要局限于“御外”和“安内”,维持国家统治方面。表现为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自由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论证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认为“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垄断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和“市场失灵”,导致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

金融监管局放管服工作总结汇报

金融监管局放管服工作总结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局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审批权力监督,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印发了《推行服务型执法工作实施方案》、《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行)》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试行)》等制度,推行服务型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红黑榜”制度、双公示工作方案、“诚信X”宣传月专题活动实施方案、“诚信X”评选活动等方案,及时向市信用办报送双公示信息、信用信息,完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息的录入工作。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方案”,通过X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运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涉企信息,探索建立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

管机制。 (四)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认真做好X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办理指南、办事流程图和办事要件,强化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五)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通过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录入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完成统一证照(批文)上报工作,通过FTP工具上传政务共享信息。 (六)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开展“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严格落实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清单,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申请材料多、办事难”问题,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更加方便。通过专项行动,清理材料X项,保留材料X项,精简率X.X%。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数据共享方面。信息资源分布多头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需完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需进一步上下协同,政务信息数据共享方面还需省市县共同规划、建设。

财政乱象整治!财金23号文剑指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融资违规行为!

财政乱象整治!财金23号文剑指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融资 违规行为! 写在前面尽管2017年以来,在财政严监管下,地方各级政府加快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但不得不承认,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存在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借债务的问题,举债方式日益多样化,风险不断增加。这其中既有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部门项目审批责任不落实等原因,也有金融企业推波助澜的因素。这主要就是一些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放松风险管控、助推地方债务规模膨胀的问题。特别是在部分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中,仍然存在过于依靠政府信用背书,捆绑地方政府、捆绑国有企业、堆积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加剧了财政金融风险隐患。为进一步督促金融企业加强风险管控和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财金23号文便在今日隆重登场了。23号文依然是以强化监管为主要目的,对国有金融企业参与地方建设融资过程中确实存在的乱象和不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及时纠偏。 本文纲要一、财金23号文政策要点解读二、财金23号文全文三、地方政府投融资涉金融机构负面清单 一、财金23号文政策要点解读当前,部分地方政府依然存在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借债务的问题,举债方式日益多样化,

部分金融机构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次财金23号出台之目的,就是对金融企业参与地方建设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乱象和不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和纠偏。财金23号对当前政信类业务的重要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融资平台公司授信受限虽然监管政策对融资平台公司商业化转型为地方国企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部分转型后的融资平台公司仍与地方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且时常会有代政府融资的嫌疑。去年,银行业监管“三三四十”专项检查中,点名了“违规新增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扩大地方政府债务”,将违规新增融资平台贷款与扩大地方政府债务捆绑。本次财金23号文只提上半句“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足见在监管部门观念中,这些违规新增融资平台贷款的行为,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认定与扩大地方政府债务有关。 (二)PPP明股实债再收窄PPP明股实债的禁止性规定,最初是财预50号文提出,禁止地方政府对PPP资本金回购形式的明股实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参与PPP项目、设立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后来,国资委192号文明令禁止了央企对PPP资本金回购形式的明股实债:各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重大项目资本金制度,合理控制杠杆比例,做好拟开展PPP项目的自有资金安排...不得通过引入“名股实债”类股

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

地方政府方面:要凭借天然公权力,借助当地的公检法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工作,加大对金融机构在债权保全、资产接收、资产处置等环节的政策支持,敦促有关部门简化手续,减免税率,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贷款,减轻其在追债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杜绝地方政府自身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帮助企业逃废债务等行为。金融机构方面:应积极引入社会信用体系及定期维护,引入信息挖掘技术,扩大信贷征信系统信用信息范围和含量,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信用预警作用,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应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行业协会应定期组织信贷风险评价经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信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趋势,从信贷全过程监控角度探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方法。 地方政府方面:提高政府行政运作透明度,完善市场公平竞争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通过调查了解当地优势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有针对地推出相关政策,加强产业、研究所、高校、金融机构间的联系,培育市场为主体的金融资本配置制度,从而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和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培育符合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扩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减少地方政府改革压力和成本,同时也让民间资本有偿承担金融风险,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组织结构。金融机构方面:积极主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创新重大项目的信贷方式和管理方法,实行跟踪管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提供有效服务;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状况信息透明度,善于引用研究所、高校对当地产业和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研究成果,更好的契合当地产业、企业的需求,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和政府的相互关系是互为依存、互补及共同发展。 银行为政府提供个体和私营及集体企业的贷款提供保障,也为政府提供资金的保障和信用的支持。 有了银行的支持,让广大的私营企业更有信心创业,从而扩大就业,让闲散劳动力有了工作的平台,更好地发挥能力,不致变成社会的负担。 银行和政府之间不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否则只能两败俱伤,解决的办法有多种,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经济,鼓励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 地方政府要为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说信用环境,要推进信用镇、信用村的建设,和信用社的职工一起,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同时,地方政府应该改善当地的经济条件,想措施使农民致富,使农民富裕起来,这样才能使农村信用社有一个好的基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就是金融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信用社的作用和地方政府的作用都是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不可偏废的,我觉得应该共同促进这件事情的完成。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的部门职能

军转干考试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市政法机关 法院: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较累,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检察院:好单位,待遇比较好,工作也不忙,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司法局:一般,职权偏小,管律师和监狱的。 公安局:好单位,要看在本人的能力。 市政府委办局 市府办:强势部门,作领导的秘书晋升空间大,由于工作大多是综合协调性质,很锻炼人的组织能力,但是工作也比较辛苦,加班多,会议多,需要定力,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房管局:实惠部门,待遇好,工作不累,个人住房问题方便解决。 科技局:一般,掌管一些重要的经费,但自己待遇一般,工作不累。 财政局:非常理想。 审计局:职权越来越大,政策性强,锻炼人,待遇好,好单位! 质监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很大,待遇不错,省管部门,工作专业性强。 人事局:职权越来越小,和组织部职能交叉太多。但是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就现在的职权也比许多政府部门强很多。 发改委:地市级的发改委一般,属于执行部门,和省以上不可比,但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实权毕竟较大,还是很不错的,锻炼人,待遇好,工作比较忙。 档案局:清水衙门,如果专业对口,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商局:有些是事业局,有些是行政局,现在职能较多,工作比较忙,待遇好,但未来的身份难说,政府从专注经济管理转向专注社会管理之后,作为事业局或许还行。 信访办: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的同志可以去,了解人间万象百态,为民解忧,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一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安全办:职权在增大,还是不错的地方。 文化局:比较轻闲,新闻出版一块还可以做做,但也一般,待遇一般。 食品药监局:职权越来越大,能去就去吧。管吃管喝管药品。 物价局:还可以,待遇较好,工作不累。 信息产业局:职权越来越小。 城管办:职权大啊,人民不喜欢,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好。 畜牧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 知识产权局:中国的知识产权局还在努力,虽然现在还不怎么行,待遇不详。 林业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专业对口就去吧。 体育局:一般。 粮食局:粮库都基本撤了,都没有职权了,可能也不怎么招人了。 劳动保障局:正在冉冉上升的部门,待遇好,和人民接触多,为人民办实事。 民宗局:不管民,不管宗的,统战部的地盘。民宗局的局长是统战部的副部长,待遇较差。卫生局:好单位,专业性强,锻炼人,管医院。 采购中心:越来越好的地方,虽然政府的开支没有降下来,但部门是保留下来了的。 环保局:越来越好的地方,现在开个厂什么的都要它批,费用也不少。待遇可以,工作不累。地震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专业对口的去吧,工作清闲,省管部门。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1区域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风险(RegionalFinancialRisk)是指在某 一区域内,由于部分金融机构或某些金融活动而形成的可能引起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其所涉及的范围介于个体金融风险和系统金融风险之间,区域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会对系统金融风险直接构成威胁[1]。 经过多年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到2003年成立银监会为止,我国已形成了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的五大金融监管机构———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区域金融 机构的快速发展,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区域金融监管的要求,不能有效地防范及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而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机构的监管在职责和权利上又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即地方政府承担了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的极大责任,但它被赋予的对金融事务的权利及可动用的金融手段却极为有限。 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为了扩展经营而盲目争取客户,而区域内原有金融机构为留住客户也被迫采取各种优惠措施,这些行为的发生,都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的发展要受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所定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一定统一,这就使区域金融风险变得复杂化。例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银行视为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摊派行为时有发生,对银行贷款的 文章编号:1008-7133(2008)03-0074-03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耿宝民1, 韩忠奎2, 安国涛2 (1.山东经济学院人事处,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现状,然后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离不开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监管、监督、协调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的监管区域性金融机构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functionanalysisofthelocalgovernmentonthe regionalfinancialriskpreventionandsupervision GENGBao-min1, HANZhong-kui2, ANGuo-tao2 (1.PersonnelDepartment,ShandongEconomic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2.SchoolofFinance,ShandongEconomic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Wefirstanalyzeth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situationofthecurrentregionalfinancialriskinourcountry,andthenproposethatth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oftheregionalfinancialriskshouldbeinthesupportofthelocalgovernment.Theplayingofregulation、 supervisionandcoordinationoflocalgovernmentfunctionscaneffectthedevelopmentofreg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entireregion'seconomic,preventandresolvetheregionalfinancialrisk,andhasagreatofrealisticsignificancetothesocialstabilityandnationalsecurity.Keywords:regionalfinancialrisk;prevention;localgovernment 收稿日期:2008-01-06 作者简介:耿宝民(1976-),男,讲师,管理学硕士; 韩忠奎(1983-),男,硕士研究生;安国涛(1983-),男,硕士研究生. 第10卷第3期 科技与管理 Vol.10No.32008年5月 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 May,2008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机构

第3章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机构 3.1 地方政府的职能 3.1.1 影响地方政府职能配置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方政府职能配置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包括:政治制度 因素,国家的性质以及由这种性质所决定的国体政体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社会需求因素;行政权扩张因素;地方自然条件因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特色和传统因素 等。 1. 政治制度因素 中国的国家性质,根据中国宪法的规定,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 义国家。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香港、澳门等区域 实行特别行政区制度。 2. 社会需求因素 由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对地方政府职能的需求 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必然影响其职能配置。原有的高度集权的计划 经济管理职能基本上退出,市场监管职能走上前台。 3. 行政权扩张因素 行政权的扩张被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和行政的本能,其表 现之一就是政府职能的增加,政权的膨胀。有些西方国家似乎已经 发展成一个行政主导型模式。中国由于是一个政党主导型社会,行 政权的扩张性表现出一些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 4. 地方自然条件因素 地方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制约着政府的职能配置。自然环境是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对象和制 约条件,当代各政府保护生态职能的履行和强化,就是自然地理环 境直接作用的结果。

5. 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特色和传统因素 开放型经济发达的地方,其政府对外联络职能的需求就大,台资集中的东莞市政府为台商服务的职能比没有台资或台资少的地方政府要强化的多;旅游业发达的地方,其政府的旅游管理职能必然发达;文物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其政府的文物保护职能就更为突出;福建地方政府对工作办公与内地偏远地方的政府相比,其对台工作职能就应该实行强配置;那些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政府职能一般能够得以保留。 6. 突发性因素 突发性因素对地方政府职能的配置的影响根据突发性事件的具体情形而定。影响力度的大小、影响程度的轻重、影响时间的长短等与地方政府职能配置成正相关。如,为应付“非典”的影响,疫情严重的地方,其政府防治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职能立即得到强化,其中地方政府的管制和服务职能会凸显出来。 7. 中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影响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基本上实行与中央政府部门设置相对应的体制,职能配置具有相应性。一般说来,只要中央政府的职能发生变化,地方政府职能也会发生变化。 8. 行政首长作用 由于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因此,行政首长对本级政府的职能配置,主要是内部配置具有相应的决定权。当然,行政首长对中职能配置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应该有多少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2 地方政府职能的历史回溯 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认为“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他提出了必须调动两个积极性思想的雏形,在对地方政府方面,他认为“正当的独立性,正当的权利,省、市、地、县、区、乡都应当有,都应当争。这种……争权,不能叫做地方主义,不能叫做闹独立性”。刘少奇也提出了调动两个积极的思想。在1956年的八大上。他指出必须适当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邓小平在改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福建金融2019年第09期 收稿日期:2019-03-29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原),女,河南禹州人,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2017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普惠金融视角下银行商业特许经营模式法律问题 研究”(16CFX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地方新型金融业态的飞速发展,我国以金融监督管理局为特色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已初露端倪,其在弥补“一行两会”监管空隙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型金融业态监管不足、央地监管界限较为模糊、地方“发展经济”与“加强监管”在短期内存在着目标冲突、地方监管效能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必须持续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通过强化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的立法、构建多层次的监管协调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地方监管能力建设等路径,不断克服地方金融监管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地方金融业行稳致远。 关键词:地方金融监管;监管困境;监管立法;监管协调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40(2019)09-0023-06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 □陈园园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237) 一、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及温州综合金改范例 (一)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与我国计 划经济体制相配套,我国金融领域一直奉行中国人民银行统管所有金融活动的监管模式,并不涉及地方金融监管问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探索并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地,我国金融监管模式也发生了变革。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领域“简政放权”的推进,中央开始尝试将信贷计划权、信托准入监管权、证券行业管理权等金融监管权能下放至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但为促进地方融资,地方政府凭借其金融 管理权能积极致力于金融资源争夺,不断干预 地方金融发展,由此导致了地方金融秩序的混乱。为使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程度降至最低,1992年中央设立了中国证监会,取代地方政府专门负责监管证券市场。随后,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先后于1998年和2003年成立,分别对保险业和银行业实施专门监管,这标志着我国金融领域“一行三会”中央垂直、分业监管格局的正式形成。与此同时,地方金融的供不应求持续催生出一大批地方性金融机构,活跃的民间金融在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类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央开始尝试把地方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和部分金融监管职能重新下放至地方,而地方政府也开始在监管机构上寻求创新。2002年上海市率先设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北京、浙江、广东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