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课程设计

石化公司油品储罐区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班级:安全07-2

姓名:任立猛

学号:0703030215

指导教师:赵丹

成绩:

时间:2010年12月

摘要

随着石化企业生产逐步走向大型化、连续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物质随之增加,危险性也加大,石化企业生产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总要。为了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采用理论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油品储罐区的初步危险危害分析,从人-机-环境以及生产过程四个方面系统的阐述油品储罐区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揭示了各种事故致因因素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为日常的安全管理,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健全,油品储罐区一旦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确定油品储罐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值,以便对油品储罐区安全做出更合理准确的评价。

关键字:辨识;危险;权重;层次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但由于石油及其产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使得其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损失。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日益向高温、高压和大型化发展,生产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石化企业及其油品储罐区进行安全评价,对生产、储运、经营中的油品及其生产工艺设施等的危险危害性进行辨识,随后再用层次分析法对油品储罐区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权重的确定,让人们对危险程度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促进建设单位做安全管理工作。这对于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石化企业环保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

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性、定量方法,还是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1.2 系统优化原则

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1、指标数量的多少及其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优化为原则,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的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2、评价指标体系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同层次指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该兼顾到各方面的指标。

3、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应采用系统的方法,例如系统分解和层次结构分析法(),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再由次级指标分解成次次级指标(通常人们把这三个层次称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也就是说,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上述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

1.3 通用可比原则

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1、纵向比较。即同一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评价指标体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标准值)不变。

2、横向比较。既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种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在加以比较。对于相同性质的部门或个体,往往很容易取得可比较的指标。

1.4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设计得太繁琐,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代价太大。

3、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各项数据都要标准化、规范化。

4、要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实行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以控制。

1.5 目标导向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绩效考评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工作内

容,采用“黑箱”的方法利用实际成果的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引导之向目标靠近,即目标导向的作用。

2 油品储罐区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2.1 油品储罐区环境危险因素辨识

油品储罐区的生产过程主要为油品储运系统,不存在化学反应,但储存及输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的其他物料多为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一旦发生泄漏,遇火源、高温就可能发生火灾、中毒等事故。

1 高温灼烫及冻伤

储罐内的加热以及管线均为蒸汽,如果蒸汽管线保温破裂、管线裸露或破裂泄漏,易导致现场工作人员发生烫伤伤害。液化石油气的沸点范围低,在0℃以

下,经加压变成液体,储存在球罐内,一旦球罐或阀门发生泄漏,液化石油气喷出急剧汽化变为气态吸收周围环境中大量的热量而造成低温,若液体喷溅到人体皮肤上,因急剧吸热会造成冻伤。

2 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目前列为石油行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可引起听力暂时性位移,继而发展为听力损失严重者致耳聋,还可以引起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同时还影响人们交谈与思考,可使人反应迟钝,判断或操作失误,从而增加事故发生频率。噪声干扰可导致报警信号失效,引起各种事故。本装置的噪声源主要为机泵、风机及排风扇扇叶转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性噪声。

3 中毒和窒息

油品储罐区储存的物质为有毒或窒息性物质,如果作业人员在罐区作业时,设备、管线发生异常泄漏,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失效,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不当就有可能因吸入过量的毒性气体发生中毒窒息危害,影响人员健康和生命。如硫化氢、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等被人吸入体内后,会使人昏迷、呕吐,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4 污染

罐区的油料泄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特别是对水环境和土壤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由于成品油中油料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又有一定的毒性,一旦泄漏将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5 腐蚀

储罐在安装过程中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防腐,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受周围环境大气、土壤的腐蚀,盛装介质的腐蚀等致使罐体发生壁厚减薄、焊缝开裂、腐蚀穿孔等缺陷时,未进行定期检验或检验中发现缺陷,加之日常的维护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油品泄漏等安全事故。

2.2 油品储罐区工作人员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人做为从事一切事物的主体,存在主观能动性、客观因素等,在对事物的危险因素辨识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1 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安全规程不打折扣、不变样,有人没人管在都一个样,有没有监控都一样。有了安全意识,才能决定你在工作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决定的素质,素质决定了你的命运,用你的良好安全意识来掌控你的命运。往往人们会存在侥幸心理,这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 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管理同领导等同起来,把管理和经营混为一谈,其实,经营、管理、领导这些概念是和不同范畴相联系的,管理是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在每个工位要根据员工的实际能耐去安排工作,各施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同时培养安全意识,来减少误操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来工作。一旦混淆,会对生产带来不便,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3 工作态度

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都

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2.3 油品储罐区设备设施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储油罐区的主要储存设备为储油罐,储存的物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一旦由于设备缺陷物质发生泄漏,存在火源,就可能会造成储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储油罐设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

1 选材不合格

储罐选用的钢板、附件以及焊接材料等不符合标准规范及设计的要求,铁板厚度不够、表面碰伤、焊接材料和母材不熔合等缺陷,可能使储罐在使用过程中裂开,导致油品泄漏,造成安全事故。

2 支撑不合格

地上平底储罐是支撑在混凝土基础上的,如果混凝土基础设计或建造强度不能满足装载物料及罐体本身重量要求,建在不良地质上,或者发生自然灾害等都有可能使混凝土基础下降,导致罐体本体倾斜,罐底开裂,管道断裂等,引起介质泄漏。

3安装质量不合格

储罐在预制、组装、施工等过程中存在许多隐患,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接地不合格,未定期进行检测,使用过程中又疏于检查和管理,造成储罐倾斜、开裂、下沉等不安全因素,引起介质泄漏、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

4 使用、维护不当

油罐如果使用和维护不当,就有可能被损坏。例如,油罐吸瘪、翘底、胀裂及浮船下沉等事故。油罐吸瘪是由于发油时超过了油罐的安全下限,设计、呼吸阀失灵和堵塞等原因,导致罐内负压,致使油罐被吸瘪。油罐翘底、胀裂事故是由于油罐内部正压超过油罐所能承受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呼吸阀、阻火器以及呼吸管路不畅通、操作不当,致使油罐超压。浮船下沉主要因为密封装置损坏、滑轨失效以及注水误操作、从罐顶注到浮船上等原因造成。

5 安全附件失效

用于监测储罐压力、液位的压力表、液位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未定期进行校验,或者显示错误、动作失灵等故障时,给操作人员传递错误信号,可能发生人员误操作、油品外溢、泄漏、储罐憋压等安全事故。

6 消防设施

在设计、建造储罐区的同时,必须安装消防设施,并采用国家规程要求指定的合格产品,投入生产后,配备专业人员来专门管理安全消防。消防设施管道破裂或控制系统报警装置失效,或者灭火器材种类、数量配备不全等原因,如果遇到火源,发生火灾甚至爆炸,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7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接地设施失效或电气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气设备、线路、照明等不符合防爆要求等,检修人员违反电气操作规章,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8 防雷、防静电设施

在安装防雷设施时,应对油罐周围的一切金属构件、电气设备、管线等做统一的全面考虑,同时不许有架空线进入罐区,避免产生放电火花及将雷电波导入。由于防雷设施接地设施失效,或者采取与储罐不吻合的防雷设施,没达到防雷效果,或者安全意识淡薄,没定期做好检查,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的安全事故。

在安装储罐时,在其表面刷上一层防静电漆,来消除静电,油品在流动、灌注等过程中不断进行相对运动、摩擦、碰撞,是油品产生静电,防止火灾发生。如果没定期检查,没定期对油罐进行再次涂漆来消除静电,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

2.4 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1 收发油作业

在储罐收发油作业过程中,由于液位计显示失灵、高液位报警器故障或控制系统显示故障,以及人员误操作等原因,造成液位低于或者高于安全储存液位计下限,如果液位低于规定的安全下限可能造成机泵抽空、储罐吸瘪、损坏设备。对于原料罐,则会造成装置原料中断、装置停工。如果是浮顶罐,液位处于或低于浮船起浮区间,可能造成浮船损坏并且增加损耗,浮船同油面之间存在油汽空间,增加火灾危险性。如果是有加温盘管的油罐,液面低于加温盘管,使加温盘管暴露在油汽空间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如果液面超过安全液位高度上限,则可能造成冒罐、浮船损坏,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

2 储存作业

油品储存条件对于罐区的安全生产、供料、调合及能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油品储存温度过高,会因油品汽化造成产品损耗增加,环境污染,致使罐区油汽浓度偏高,增加了罐区火灾、爆炸、重油突沸的危险性。如果罐内油品温度偏低,油品流动性较差可能造成机泵抽空或装置供料中断。当罐内油品温度较低时,油品内水的沉降速度变慢,油品内含水量增加而影响产品质量,给装置供料可能造成装置波动。

3 调和作业

常减压装置原油加工及重催装置的原料均为几种产品的掺炼或调和加工,掺炼控制均为人工手工调节,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阀门出现故障,或人员误操作均可能出现掺炼或调和比例失调等问题,可能造成装置停工,产品质量不合格。

4 检尺

上罐检尺着装不合格,穿带钉子鞋、凉鞋及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物,佩非防爆通讯工具、未消除人体静电,对带硫化氢等有毒介质的罐进行检尺时未佩戴防护面具,量油尺上提或下落的速度不满足要求等都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工作人员上下油罐时如果没有安全意识,或天气情况恶劣,容易发生跌滑损伤等人身伤害。

5检修作业

储油罐、球罐、输油、输气管线、机泵等设备设施内盛装的介质均为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检修过程中如果吹扫、置换不干净,进行动火作业、进罐等作业客观上具备了火灾爆炸条件,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事故。

3 油品储罐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3.1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危化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选择必须以危化品的特性、安全评价理论为依据,这样指标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才具有可信性。科学性是实现评价指标规范、统一的基础。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的选择、计算方法、信息收集、涵盖范围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2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全面涵盖系统安全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必须依照系统的特性如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来组合。危化品安全评价涉及的人一机~环境~危化品系统内部结构复杂,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层次分明,能将复杂的问题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准确评价企业的安全状态。

3 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往往在理论上反映较好,但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设计指标时,不仅要概念明确、定义清楚,具有代表性,能方便地采集数据、收集情况:还要考虑现行的技术水平和国情。只有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安全评价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4 方向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我国有关危化品管理和评价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规定了危化品管理的目标和方法,时效性强,对指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5 突出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全面,但应区别主次,要体现直接引发事故的人、机、环境等指标,更要重视决定三者安全状态的管理指标。只有坚持突出性原则,才能使评价工作有的放矢。

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安全评价最有效、有价值的工具。

影响油品储罐区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第二章已经进行了分析,根据上述原则,将研究对象划分为3个层次:油品储罐区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为目标层(A 层次); 环境危险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危险危害因素、及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为准则层( B层次) ; 各个具体的指标构成决策层( C 层次), 通过对该层次问题的决策, 即可给出油品储罐区的安全评价等级。本模型共21个评价指标, 按照属性分为4个子集,如图:

3.2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基本理论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评价因素体系中每个因素对实现评价目标和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就是该因素的权重。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权重体系。一组权重体系{

i

w 1,2,…} 必须满足下述两个

条件:

(1)0 < ≤1,1,2,…。 (3-1) (2)11=∑=n

i i w (3-2)

其中n 是权重指标的个数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设某一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为{i v 1,2,…} 其对应权重体系为{i w 1,2,…} 则有:

(1)0 < ≤1,1,2,…。 (3-3) (2)11=∑=n

i i w (3-4)

如果该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为{ij v 1,2,…;1,2,… },则其对应的权重体系为{ij w 1,2,…;1,2,… }应满足:

(1)0< ≤1,1,2,…。 (3-5)

(2)11=∑=n

i i w (3-6)

(3)∑∑==n

i m

j ij i w w 11

= 1 (3-7)

对于三级、四级指标可以以此类推。权重体系是相对指标体系来确定的。首先必须有指标体系,然后才有相应权重系数。指标权重的选择实际也是对系统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而且权重值的构成应符合以上的条件。

3.3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权重是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系,合理地分配权重是量化评估的关键。权重确定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本文中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相关关系,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划规不同层次,从而客观上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按照一定的标度理论,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极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5【】。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1)建立树状层次结构模型。在本文中,该模型就是安全评价因素体系。 (2)确立思维判断定量化的标度。在两个因素相互比较时,需要有定量的标度,假设使用前面的标度方法,则其含义如表4-1所示, 按表4-1标度方法来确定标度。

表3-1层次分析法判断标度确定原则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等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2、4、6、8 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

(3)构造判断矩阵。运用两两相比的方法,对各相关元素进行两两相比较评分,根据中间层若干指标,可得到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4)计算权重。这一步将解决n 个元素1A ,2A ,…n A 权重的计算问题,对于表4-2的两两比较的方法得到矩阵A ,解矩阵特征根,计算权重向量和特征根

m ax λ的方法有“和积法”、“方根法”、和“根法”。 本文选用了计算较为简便的“和积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对A 按列规范化,即对判断矩阵A 每一列正规化:

∑==

n

i ij

ij

ij a

a a 1 ( =1,2,…) (3-8)

②再按行相加得和向量:

∑==n

i ij i a w 1

( =1,2,…) (3-9)

将得到的和向量正规化即得权重向量:

∑==

n

i i

i

i w

w w 1

( =1,2,…) (3-10)

③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

==n

i i i i

i w n w A 1

max )(][λ

(3-11)

因为判断矩阵先进行按列规范化,则每列和为1,且判断矩阵内所有元素的和近似等于n (行,列),所以,第(2)、(3)步可简化为行平均计算。

(5)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得到m ax λ后,需进行一致性检验,这也是保证评价结论可靠的必要条件,该方法的ij a 为九级(1,2,…,9极其倒数),由式max λ-A = 0解出m ax λ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其特征向量即权重向量。由m ax λ可以估计比较判断的一致性:

??I C =

1

max --n n

λ (3-12)

当判断一致时,应该有m ax λ,即??I C =0;不一致时, 一般m ax λ>n ,因此??I C >0。根据此式和查表4-3所得到随机一致性指标??R C ,可以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要满足:

?

??

?R C I C <0.1 (3-13) 表3-2 关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C

n 3 4 5 6 7 8 9 10 11 ??R C 0.58 0.90 1.12 1.24 1.32 1.14 1.45 1.49 1.51

3.4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在图所示的锅炉房安全综合评价因素体系结构中,已经把锅炉房的安全状况分二级评价因素进行评价。

(1)锅炉房安全因素判断矩阵如下:

????

??????13/15/1313/1531

用“和积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如下: ①按列对A 规范化,即对判断矩阵A 每一列正规化

∑==

n

i ij

ij

ij a

a a 1

(1,2,3,4)

??

??

?

?????11.008.013.033.023.022.056.069.065.0 ②再按行相加的和向量

i w =∑=n

j ij a 1 (1,2,3)

1w =1.90, 2w =0.78, 3w =0.32

将得到的和向量正规化即得到权重向量

∑==

n

i i

i

i w

w w 1

(1,2,3)

1w =0.63, 2w =0.26, 3w =0.11

w = (0.63 0.26 0.11)T

③计算矩阵最大特征

m ax λ=∑

=n

i i

i i i w n w A 1

)(][

= 1.04+1.03+0.98=3.05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I C =

1

max --n n

λ

3 3.05

0.0331

-=

=- 当3时,??R C =0.58

????R C I C 0.03

0.050.58

==<0.1

(2)①对设备设施的子因素计算权重 判断矩阵为:

11/31/33

5311/2353215

71/31/31/5131/51/51/71/3

1A ??

??????=?

???????

计算其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分别为:

w =(0.17 0.27 0.42 0.09 0.05 )T

m ax λ∑

=n

i i

i i i w n w A 1

)(][ 5.58

其一致性检验结果:??I C 1

max --n n

λ0.04,

?

??

?R C I C =0.04/1.12=0.04<0.1 所以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②对人员的子因素计算权重 判断矩阵:

????

??????13/13/1311311

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为:

w =(0.13 0.43 0.14)

m ax λ=∑

=n

i i

i i i w n w A 1

)(][ =3

其一致性检验结果:?

?I C 1

max --n n

λ0 ,

CI

CR

=0/0.58=0<0.1所以具有满意的

一致性.

③对环境的子因素计算权重 判断矩阵为:

??

??

??????13/15/1312/1521

计算其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分别为:

w =(0.58 0.31 0.11 )T

m ax λ∑

=n

i i

i i i w n w A 1

)(][ 3

其一致性检验结果:?

?I C 1

max --n n

λ0,

?

??

?R C I C =0/0.58=0<0.1所以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表3-3 锅炉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锅炉质量 0.17 锅炉安全附件 0.27 锅炉解析除氧器 0.42 锅炉房电气设备

0.09 锅炉房消防和通风设施 0.05 管理

0.4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0.43 工作态度 0.14 噪声 0.58 高温危害

0.31

卫生条件0.1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为了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要求。为将这一要求具体落实细化,形成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派员参加,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在市统计局、科技局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指导配合下,对“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参照系(本文仅限于治安安全)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南京市“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框架。一、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的概念对一个城市而言,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而城市安全,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源。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正是为了营造城市安全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参照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结合维护城市安全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概念应由三个基本概念组成: 1、城市所谓城市,《辞海》中规范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即:“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2、安全关于安全,就其本质而言,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人们最关心的看,莫过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安全,应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一切因素;而狭义上的安全,主要指治安方面的安全。因本调研主要集中于政法、综治工作“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目标、任务,故将此安全限定为治安安全,以便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3、安全城市安全城市,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没有危险,市民不受威胁,生产、生活不出事故,群众普遍有安全感的城市。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的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利益关系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冲撞,许多新的犯罪诱因不断产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将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只要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控制力控制住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力,且破坏力的幅度控制在社会和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那么城市社会治安就是平稳的、安全的,即为安全城市。这是目前国际、国内犯罪学研究的共识。 4、全国最安全城市根据我国城市规模、行政等级的不同,城市间的可比差距加大。为科学、客观地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含本市)作为参照城市,即:在全国同等城市(副省级市)中,治安安全最好的城市就是“全国最安全城市”。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最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文中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基本设想,系以统计学和统计分析实践中常用的五级量表为依据,将15个副省级城市的测评情况分为5个档次,凡综合评价为第一档次的,即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二、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全国最安全城市”和对“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国最安全城市”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对“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或者说怎样才是“全国最安全城市”,则属于主观认识的范畴。所谓对“全国最安全城市”进行科学评价,就是要对评价范围进行科学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确定,对评价方法进行科学选择,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设立“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对“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警方登记的刑事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如日本主要依据警方报告的案件数,台湾地区主要依据暴力案件和盗窃案件的升幅,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依据报警案件数等等。以刑事案件立案数作为评价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这虽然是世界通行做法,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安全评价的研究成果,如英国警务专家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七项评价

数据采集系统微机原理课设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 术课程设计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内容(论文阐述的问题) 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 基本要求:要求具有 8 路模拟输入 输入信号为 0 —— 500mV 采用数码管 8 位,显示十进制结果 输入量与显示误差 <1%

发挥部分: 1、速度上实现高精度采集 2、提高系统精度 3、设计抗干扰性 二、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1. 计算说明书部分: 数据采集是指将压力、流量、温度、位移等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就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的任务,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取得所需的数据。同时,将计算机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控。 数据采集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的精度和速度。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应有尽可能高的采样速度。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功能: 1)数据采集 计算机按照选定的采样周期,对输入到系统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称为数据采集。 (2)模拟信号处理模拟信号是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处理是指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和 A/D 转换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数据的正确性判断、标度变换、线性化等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指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后,需要进行码制的转换处理,如 BCD 码转 换成 ASCII 码,以便显示数字信号。 (4)屏幕显示 就是用各种显示装置如 CRT、 LED 把各种数据以方便于操作者观察的方式显示出来。

(5)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就是将某些重要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 8259 作为中断控制器, 8255 作为并行接口, ADC0809 作为模数转换器。 2、图纸部分: 含有总体设计的功能框图、所用各种器件的引脚图、内部逻辑结构框图以及相应器件的真值表,还包括总设计的硬件连接图及软件设计流程图等。 第二部分 一、设计指标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基本要求 :微型计算机最小系统 具有 8 路模拟输入 输入信号为 0 —— 500mV 采用数码管8位,显示十进制结果 输入量与显示误差<1% 中断方式 二、设计方案论证 考虑本数据采集系统要求,该系统的功能框图如下: LEDfi 示 1--- TT----- 模拟量籀人‘;放大器 =A/D转换器二;中断控制器一「8088CPU | 图1系统功能框图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框架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框架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程序 1.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性 质、完成这些工作所应改造的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工作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出绩效考核的指标。KPI 2.理论验证。依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绩效考核指标进 行谁,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3.进行指标分析,确定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所初步确定的指标,运 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法,进行指标分析,最后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汇仁共同来完成。 4.修订。 二、绩效考核标准的编制 绩效考核指标所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 1.一定量要准确。 2.内容先进合理。 3.标准要依照特点而制定。 4.文字应简洁、通俗。 三、当前汇仁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销系统 内容清晰,标准明确 通过对考核者的评议机制,促进过程公正 ●生产系统 考核与计件薪酬核定结合紧密 目标单一,标准不明确 ●其他管理部门 主观因素左右考核结果 考核周期短、工作量大,考核流于形式 ●高管层人员 无制度化的考核行为 ?薪酬体系缺乏总体的规划与平衡 ?薪酬结构中没有激励的结构因素 ?缺乏完善、灵活的员工福利体系 ?缺乏对员工贡献的合理承认和回报机制 ?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缺乏完整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相关政策连贯性差、随意性强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弱化,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之间缺乏系统相关性 ?以激励做为薪酬体系的灵魂 ?体现外部均衡 ?构建内部公平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与一般开放路段不同,公路隧道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是交通运行 的瓶颈路段。当驾驶员在隧道运行影响范围内行驶时,由于隧道信息 诱导、照明通风、路面性能、交通环境、噪声和速度等条件的局限, 行车舒适度有所下降,运行风险有所增大,特别是长隧道,一旦发生 交通事故,通常具有易引发二次事故,救援处理难,经济损失和社会 影响大的特点。因此,对隧道运行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对切实 提高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司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1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承德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 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随着“两环十射”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 完善,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等高速相继通车。基于承德地 区以山岭重丘为主的地形地貌特点,隧道以能克服高差、降低坡度、 提高线形标准、缩短里程、节地环保等优势被广泛采用,高速公路隧 道已成为承德山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承德地区 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已达87476m,占通车总里程的12%。其中特长 隧道2座,总长6245m;长隧道35座,总长60404m;中隧道14座, 总长9468m;短隧道40座,总长11358m。 2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非常多,既有内部 因素(如隧道线形、路面抗滑性能等),又有外部因素(如气候条件、平均日交通量等),因此在建立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 意遵循以下原则。 2.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影响因素中,有 些可以定量化,有些只能定性描述,但这些定性因素也对评价结果起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是什么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是什么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是什么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指标要清晰、明确,让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可量化的。一家企业要量化老板、量化 企业、量化组织架构。目标、考核指标更要量化,比较好、还不错 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将导致标准的模糊,一定是要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 A:(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比如对销售经理的考核, 去年销售收入2000万,今年要求1.5亿,也不给予任何支持,这就 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可实现性的指标。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是结合个 人的情况、岗位的情况、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 R:(Relevant)------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 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的; T:(Time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 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第一、工作分析(岗位分析)。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 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 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 第二、工作流程分析。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

岗位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人力资源部部长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者:张远立 学号:0810030141 班级:劳保0801 指导老师:赵慧娟

一、岗位简介(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部长职位说明书

二、测评内容 根据人力资源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要求,将岗位按:任职资格---关键要素---测评要素---测评指标---指标标志、标度逐层细化分析,确定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任职资格: 1、拥有深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

2、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与操作前沿,具有前瞻性眼光和长远发展观。 3、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系统的理解和操作经验积累,对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发现与引进、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福利待遇、公司制度建设、组织人员调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 5、有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英文听说能力。 6、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能力 7、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和各类性格的人员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和 领导及下属沟通。 8、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9、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实施执行力。 10、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责任心、有事业心。 11、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友好,待人接物公平公正。 12、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态度 测评要素: 根据调查咨询法:通过对该岗位的直属上下级进行调查,上级领导提出对人力资源总经理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由下级提出对自己未来领导的要求及他们认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向专业人士如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咨询。然后得出要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的个方面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以价值链循环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什么是KPI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的分解方法绩效考核过程中技术与技巧指标的量化问题某知名公司的绩效考核循环某知名公司的绩效考核模式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在绩效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完整的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评、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达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首先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成为落实公司战略的手段。其次,绩效管理系统应贯彻指导、评价、区分、激励、沟通等管理措施,使管理有效。最后,绩效管理应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持续成长,绩效持续改善。绩效评估是一个系统,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信息的收集和绩效结果的反馈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构成了绩效评估的基础和依据,其设定的科学、全面、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设定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就成为绩效评估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价值链循环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作为利益组织,存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价值创造,相应地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活动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管理理念是强化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价值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简称价值管理VBM)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价值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企业在经营和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的理念。实质上,企业的经济循环就是一种价值循环,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以能否实现价值增值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价值管理理论指出,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的财富只有超过资源占用的机会成本时才会产生财富增值。为适应价值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价值链分析工具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进行梳理,明晰企业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key value driver 简称KVD)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简称KPI)设定具体的经济目标,落实责任者,并制定实施计划。价值链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价值活动,如设价值链计、生产、营销、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等的集合体。一个价值链显示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生产的整体价值,它是由价值活动和利润两部分组成。价值链活动可以划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activities)和支持性活动(support activities)。基本活动主要涉及如何将企业的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输出,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涉及产品的加工、制作、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活动,这部分活动直接与顾客发生各种联系;支持性活动主要体现为一些内部管理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活动为基本活动提高支持和服务,使基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什么是KPI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计划—执行—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 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后所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KPI 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管理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取得高效益。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原理:KPI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特征:(一)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 目录 展开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国家高新区的新要求,建立新的发展导向,引导国家高新区 肩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体现国家目标要求和政策导向的目标需要,日前,科技部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环境测度指标两大部分组成。 与以往不同,本次制定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应定位于“政策评价”,从“四位

一体”和“五个转变”出发建立指标体系;从支撑性、投入性、和产出性等不同角度选取指标,尽可能使同一层次各指标具有独立性;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不用总量等规模型指标,消除总量或规模等政策覆盖面的差异性影响;尽可能用可统计的量化指标,适当选择定性指标;按少、简、易操作的原则选择指标。 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突出重点,引导方向 通过人才、专利、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下科技企业等以及资本、技术、土地、资源等各种效率指标,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引导高新区的发展方向。 考虑差异,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各高新区的土地面积、发展基础、支撑环境等差异,用“人均”、“地均”等指标,并引入“区域测度指标”,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消除客观条件不平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和排序科学、公平、合理。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在44个评价指标中,定量指标共39个,定性指标只有5个。 动态监测,国际接轨 评价指标尽量能与国际通用指标对照,便于与国际接轨,并借鉴《OECD 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建立高新区评价记分牌,通过长期观察和分析大样本的统计指标,既能不断筛选出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完善高新区统计和评价指标,也能实现对每个高新区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 自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于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期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往的国家高

岗位测评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人力资源部部长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者:远立 学号:0810030141 班级:劳保0801 指导老师:慧娟

一、岗位简介(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部长职位说明书

二、测评容 根据人力资源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要求,将岗位按:任职资格---关键要素---测评要素---测评指标---指标标志、标度逐层细化分析,确定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任职资格: 1、拥有深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 2、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与操作前沿,具有前瞻性眼光和长远发展观。 3、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系统的理解和操作经验积累,对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发现与引进、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福利待遇、公司制度建设、组织人员调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 5、有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英文听说能力。 6、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能力 7、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和各类性格的人员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和 领导及下属沟通。 8、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9、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实施执行力。 10、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责任心、有事业心。 11、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友好,待人接物公平公正。 12、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态度 测评要素: 根据调查咨询法:通过对该岗位的直属上下级进行调查,上级领导提出对人力资源总经理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由下级提出对自己未来领导的要求及他们认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向专业人士如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咨询。然后得出要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的个方面要求。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美学、技术、人机、环境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既包括理性方面,也包括了感性方面。科学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产品设计的实施和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介绍了产品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和组成结构,为产品造型的设计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产品造型,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involves a lot of fields such as aesthetics, technology, man-machin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rational aspect and the perceptual aspec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ar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iteri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which lay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 design. Keywords:Product modeling, Modeling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造型设计,堪称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楷模。究其原因,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现如今,人们往往对产品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对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的实施与展开;也可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做保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重于理性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注重理性评价,虽然数据资料充分明确,证明力强,但与用户关联少或几乎没有,多为采纳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产品造型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产品没有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这样的产品造型,定然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在国外,他们虽然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注重感性研究。不过这种研究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消费者人数过多,数据不易采集;采集的数据资料缺乏准确性等等。如何正确解决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现在很多学者广泛研究的问题。要评价一款产品是否完美,就要考虑到多个因

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第1部分概念和模型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第1部分 概念和模型》(送审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主办,标准计划号为20090326-T-469。 为回答“中办27号[2003] 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建设情况,包括所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处于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综合保障态势等内容。原国务院信息办、国家信息化专家委提出开展“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构想。2005年7月,原国务院信息办、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开始着手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总体组设在国家信息中心,另设有广电、电信、移动、电力、金融、互联网、涉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八个子课题组。2009年,项目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立项编制成国家标准。2011年,标准研制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 1.2. 编制目的 本标准主要解决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评价问题。 1.3. 主要工作过程 1、2005年6月-2008年2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立项研究,开始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标准的建设工作。在前期研究过程中,项目组研究人员团结协作,为标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评价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各系统在此框架下展开具体指标的设计工作; ②给出了国家宏观指标的设计方案; ③各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在统一框架下初步完成各自的指标设计,完成了

BCBS《有效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十四条原则》

BCBS《有效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十四条原则》 编者按: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有效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原则》的咨询文件。文件旨在改善银行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具体包括强化治理与基础设施、风险数据采集能力、风险报告做法和监管等方面的14项原则。 一、简介 (一)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个最深刻的教训是,银行信息技术和数据架构不足以支持广泛的金融风险管理。许多银行缺乏快速准确采集银行集团层面、不同业务领域以及不同法律实体之间风险和风险集中度的能力。一些银行由于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管理风险,对银行自身及整个金融体系稳定造成了严重后果。为加强银行识别和管理全行风险能力,2009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第二支柱指引(监管检查程序),强调指出,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应当有适当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此外,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框架的关键要素》及其原则,处置当局及时共享集成的风险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银行采集风险数据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可处置性。 (二)风险数据采集定义。在本文件中,风险数据采集是指根据银行的风险报告要求,定义、收集和处理风险数据,衡量银行对风险容忍度/偏好的能力。具体包括分类、合并或分解数据集。

(三)目的。巴塞尔委员会提出该原则,旨在提高银行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改进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的长远利益将超过由银行承担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十四条原则 (一)强化治理和基础设施 原则1:治理—银行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应受到强有力的治理,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原则和指导一致。银行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应该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进行全面记录和高标准验证;二是充分考虑新举措的影响,包括收购/资产剥离、新产品开发以及IT系统变化等;三是不受银行集团架构的影响。 原则2:数据架构和IT基础设施—银行应设计、建设和维护数据架构和IT基础设施,在满足巴塞尔委员会其他原则要求的基础上,不管正常时期还是压力或危机时期都能全力支持其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一是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应纳入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之中并分析其商业影响。二是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分类与结构。三是风险数据和信息管理要职责分明。风险管理者要确保数据的使用在完全监督之下,银行决策者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及时准确,相应的风险数据采集功能和风险报告机制与公司政策保持一致。 (二)完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 原则3:准确性和真实性—银行应能够生成准确和可靠的风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及方法有哪些?实现管理升级,促使管理企业规范标准化,通过运行现代绩效管理体系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标准、流程,促进企业“向管理要效益”。下面jy135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及方法 绩效指标设计原则 (1)SMART原则。 按照此原则设计绩效指标时,要从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与工作紧密相关的、有数据或信息和记录的、具有时间性的几个维度考虑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使绩效指标更客观、量化,这样,绩效考核的目的才容易实现,也可以基本保证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2)PDCA循环规则。 管理者对被考核人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并帮助其改进提升,随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管理者要考虑单项绩效指标对其考核目标任务在整个循环中的计划、目标、实施、关键点和结果的关注情况或侧重点,设计相应考核标准和权重,并通过绩效管理的闭环在下一个考核区间里调整这个循环的考核内容。 (3)二八原则。 这是以“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为基础、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事务优先次序的准则。作为考核人的管理者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

抓住关键、重要的工作来设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对关键、重点工作的跟踪上,并在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中加以关注。 绩效指标设计方法 (1)WBS法,即任务分解法。 管理者把主任务向下分解得足够细才能统筹管理任务分配和执行情况、把握进度和效率、效果,在此基础上抽取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会更加明确、清晰、到位,在沟通互动中使被考核人也同样能够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样绩效考核的主客体双方对该指标的考核标准和目标值都心中有数。 (2)格利伯特四分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核人分解、寻找关键绩效指标并平衡数量、质量、成本、时效四个维度的考核侧重点,更具有实际价值。 结果、过程双关注 根据公司制定的战略、计划和目标,明确权责,关注流程优化和关键节点控制,融合制度化、规范化、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的思想与要求,在绩效考核、管理实践中不仅能够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流程、注重计划和目标管理,还能在绩效管理互动中密切团队关系。这样,看似简单的绩效考核表通过管理升级的改造,就能实现达洋公司员工的自我管理、部门的团队管理和公司治理。

评价指标体系

? ? ? ?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附件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填表说明 为指导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的各指标和评价要点的操作细则,以及评价计分方法说明如下,供各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评价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别为60分和40分,合计100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21项指标,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15项指标。 二、评价操作细则 (一)单位层面指标(本指标共60分)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本指标共14分)。 1.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分值4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启动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1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1分),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1分),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1分)。 通过查看会议纪要或部署文件确认。 1.2 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仅针对国家政策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1分;仅针对国家政策和单位制定制度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2分。 通过查看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等确认。 1.3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应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 通过查看风险评估报告确认。 1.4 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分值4分)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023******* 所在院系:信息与通信技术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入学时间:2010 年9 月导师姓名:职称/学位:讲师/博士 导师所在单位: 完成时间:2014 年 5 月安徽三联学院教务处制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本篇论文讲述了在单片机的基础上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需要的硬件很多,但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单片机的作用有很多,而且能够满足本设计所需要的功能即数据的采集和通信之间的控制。本设计分为软硬件两个模块,其中后者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单片机以外还有A/D模数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和串行接口等一些模块接口部分。数据采集并且响应主机的命令主要是从机的职能。如果打算通过从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模数转换,重要一点是使用模数转换器也就是即将用到的ADC0809(8分辨率的D/A转换集成芯片)将8路被测电压进行模数转换,串行口将转变后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显示都是由上位机负责,所采集的数据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在该系统中,软件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软件部分主要是在KEIL环境下使用我们之前学习过的C语言进行对数据采集系统、模数转换系统、数据显示、数据通信等程序的设计。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89C52; ADC0809;MAX232; LED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SCM Abstract:The film tells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data collected microcontroller collection system design, hardware design process requires a microcontroller core is mainly, connection between analog and digital domains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is an indispensable bridg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data acquisition is as the center of gravity, so the microcontroller core part of the hardware of this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data 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to choose modular design USES MCU to complete, also includes A/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serial interface section. Data acquisition and command response of the host is mainly from the machine functions. If want to us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chine, modulus conversion, important is to use the measured voltage will be 8 road of adc, modulus conversion, serial port to transmit the data after a switch to PC, data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display are made by PC, data collected by the use of LED to display. The main part of which software is in KEIL environment, using C language for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system, the data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procedures. Keyword:Data acquisition;AT89C52;ADC0809; MAX232;L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