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能性和概率

可能性和概率

可能性和概率
可能性和概率

3.3 可能性和概率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可能性和概率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的第3节内容。这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了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升。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这样的安排完全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分步到位,螺旋式上升的整体设计。

教材中通过以下步骤建立概率的意义:通过实例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定义概率——在等可能性的前提下用比的形式来表示概率。其中第3个步骤“等可能性”这个前提十分重要。课本通过说理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在本章教学中尽量不随意提高要求,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概率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遵循启发式原则,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节课采取发现与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实际问题的情景,这是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唯一途径。教学中应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计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涉及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计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以及在等可能性的条件下概率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这是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后的一个自然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应注意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与概率的意义。这些不仅是学习本节的关键,对于学好本章及至以后各章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 了解概率的意义

2、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3、 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例2涉及转盘自由转动2次,事件发生的条件构成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引例:小红与小李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获票数相等,谁担任正班长哪?老师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做4个纸团,其中只有1个纸团里写有“正”字。由小红从中任取1个纸团。抽出有“正”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红担任正班长。这个办法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分析:小红从4个纸团中抽出写有“正”字的纸团的可能性是4

1,即小红担任正班长

的可能性是4

1。如果小红抽到写有“正”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红担任正班长,这个办法不公平。然后由学生共同合作讨论,得到改正的方法。而且,这改正的方法不止一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

解答:这种抽签决定正班长的办法是不公平的,如果仅对小红而言是不公平的。如果小李也按这个办法实行,小李担任正班长的可能性也是

41,也就是说,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这个办法才是公平的。(改正的方案不唯一)

(这样的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素材与学生现实紧密结合,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促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合作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采用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积极合作、讨论的氛围。)

(二)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从此题解答中可以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红与小李抽签胜出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称机会均等)那么才是公平的。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教师可举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①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字50个以上,即小明在一分钟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100%。

②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③通过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

10

1。 接着类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例子。

(这样的安排是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正确都予以高度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难免犯错,但相信同学之间也能纠错。教师放手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互相评价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评价中,集思广益,能体会到如何更完善和辨证地分析问题。)

然后教师归纳,在教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也记为()A P ,事件B 发生的概率记为()B P ,依此类推。

如果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各种结果的总数,并且知道其中事件A 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那么就可用以下式子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事件A A P = 强调:概率的数学意义是一种比率,这个概率公式适用的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这一点学生容易疏忽。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再举一些实例加以辨别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是否都相等。

例如:任意抛掷一枚硬币,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结果。由于硬币质地均匀,抛掷时具有任意性,所以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认为是相等的。适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而对于“投篮”,虽然也只有两种可能结果:“命中”与“没命中”,但由于投篮的命中率与投篮者的技术水平相关,“命中”与“没命中”的可能性通常是不相等的。

(三) 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就可以应用本节课的概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1: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1的概率是多少?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由于一枚骰子有六个面。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每一个面朝上的可能性都为6

1。即为等可能性事件。因此可用概率的公式计算。

解: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有可能性相同的6种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1只有1种可能,即朝上一面的数是1的

概率6

1=

P ;是偶数的有3种可能,即2、4、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2163==P ;是正数的有6种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正数的概率166==P ;是负数的可能结果有0种,即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不是负数,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负数的概率06

0==P 。 一般地,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

1=必然事件P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

0=不可能事件P 。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10<<不确定事件P 。

(例1的目的主要巩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判断是否适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然后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的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再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所求概率。)

从例1中自然引出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为10<

(四)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做一做:

1、 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

少?

(根据班级各小组的实际人数回答)

2、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

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

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1/4,1/2)

(五)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例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红、黄两色各占

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

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

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由于转盘上红、黄两色面积各占一半,转盘自由转动一次,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和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让学生自己列表或画树状图。应注意转盘的两次自由转动意味着事件的发生分两个步骤,各种可能包括了顺序的因素。

(3)统计所求各个事件所包含的可能结果数。

解:根据如图的树状图,所

有可能性相同的结果数有4种:

黄,黄;黄,红;红,黄;红,红。

其中2次指针都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结

果只有1种,所以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 的概率4

1=P ; 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有结果2种,所以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2

142==P 。 变式:在例2的条件下,再问:第一次落在红色区域,第二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讲解时注意让学生自己分析同例2的第二问的区别。从中求出变式的正确的解答为4

1=P 。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变式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题后反思。)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说明:

本章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只涉及简单的独立事件。一般每次取1个,最多取3次。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要求。

MXT-概率与概率分布习题

概率思考题 1.有一种体育彩票的中奖规则时所选号码和顺序与摇奖结果一致。每个位置上的中奖号码时0~9这十个数字中随机摇出的。某期体育彩票摇奖现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说:“今年体育彩票开奖以来,在这个位置上,2这个数字出现了27次,是出现概率最大的数字“。 请问,该主持人的说法是否正确? 2.怎样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频率的极限是概率吗? 3.概率的三种定一个有什么应用场合和局限性? 4.全概率公式和逆概率公式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5.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描述有些什么不同? 6.两个随机事件的独立性意味着什么?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由何关系? 7.二项分布和超级和分布的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均值和方差有什么区别? 8.正态分布所描述的随机现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许多随机现象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9.对于同一险种,为什么投保人越多,保险公司的相对风险越小? 练习题 1.某技术小组有12人,他们的性别和职称如下表所示。现要产生一名幸运者。试求这位幸运者分别是以下几种可能的概率:(1)女性;(2)工程师;(3)女工程师;(4)女性或工程师。 3.某种零件加工必须以此经过三道工序,从以往大量的生产纪录得知,第一、第二、第三道工序的次品率分别是0.2,0.1,0.1,并且每道工序是否产生次品与其他工序无关。 试求这种零件的次品率。 4.已知参加某项考试的全部人员合格的占80%,在合格人员中成绩优秀的只占15%。试求任一参加考试人员成绩优秀的概率。 5.设每次射击命中率为0.2,问至少必须进行多少次独立射击,才能使至少击中一次的概率不小于0.9? 6.已知某地区男子寿命超过55岁的概率为84%,超过70岁的概率为63%。试求任一位刚过55岁生日的男子将会活到70岁以上的概率为多少。 7.一批产品共有10个正品2个次品,从中任取两次,每次取一个(不放回)。则第二次取出的是次品的概率为多少? 8.某公司从甲乙丙三个企业采购了同一种产品,采购数量分别占总采购量的25%、30%和45%。这三个企业产品的次品率分别为4%、5%、3%。如果从这些产品中随机抽出以一件,试问:(1)抽出次品的概率是多少;(2)若发现抽出的产品是次品,则该产品来自丙厂的概率是多少? 9.一袋中装有m枚正品硬币,n枚次品硬币(次品硬币的两面均印有国徽)从袋中任取一枚,已知将它投掷r次,每次都得到国徽,问这枚硬币是正品的概率是多少? 10.设M件产品中有件次品,从中任取两件,已知所取两件中有一件不是次品,则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问题

选修2-3 2.2.1 条件概率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P (A | B )=P (B |A ) B .0

3.已知P (B |A )=13,P (A )=25,则P (AB )等于( ) A.56 B.910 C.215 D.115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由条件概率公式变形得到的乘法公式, P (AB )=P (B |A )·P (A )=13×25=215,故答案选C. 4.抛掷红、黄两颗骰子,当红色骰子的点数为4或6时,两颗骰子的点数之积大于20的概率是( ) A.14 B.13 C.12 D.35 [答案] B [解析] 抛掷红、黄两颗骰子共有6×6=36个基本事件,其中红色骰子的点数为4或6的有12个基本事件,两颗骰子点数之积包含4×6,6×4,6×5,6×6共4个基本事件. 所以其概率为4361236 =13. 5.一个盒子里有20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其中5个红的,5个黄的,10个绿的,从盒子中任取一球,若它不是红球,则它是绿球的概率是( )

初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精编

(一)统计篇 主要知识点(三种统计图,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普查,抽查,频数,频率,极差,方差,标准差) 一、生活中的数据(一)(七年级上册第六章)三种统计图略 二、生活中的数据(二)(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1.科学计数法: ①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负整数。 ②技巧:n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的个数。 ③一百万=1×106 一亿=1×108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目标:取近似数,能指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精确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近似数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有时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法选择一个数的近似数。 注意: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时,很容易将小数点末尾的零去掉,一定要注意精确到的数位(及四舍五入到的数位)。如0.73049四舍五入到千分位是0.730,注意不要去掉末尾的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即四舍五入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三、数据的代表(八年级上册第八章) 1.平均数: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我们常用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这样的平均数叫做加

权平均数。 例如;你的小测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就按照小测40%、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80×40%+90×60%=86 学校食堂吃饭,吃三碗的有χ人,吃两碗的有y 人,吃一碗的z 人。平均每人吃多少?(3×χ + 2×y + 1×z)÷(χ + y + z) 这里x、y、z分别就是权数值,“加权”就是考虑到不同变量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 2.中位数与众数:目标:能选用适当的数表示平均水平 (1)一般地,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三个代表”)的特征: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所以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的变化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平均水平”,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但各个数据重复的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四、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1.调查方式:目标:学会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 (1)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从总体中抽到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2.数据的收集: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统计与概率总结

“统计与概率”课题实施总结 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围绕《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的实验工作,认真分析课堂案例,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努力探究《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对照课题实验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下面就这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积极主动的收集和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我们深入课堂,了解、分析我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关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的分布、与原有教材对比变化、教学难点及其编写特点的分析研究; (3)在统计知识教学中,强化学生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关于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的教学策略改进,加强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 (4)培养小学生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对事件作出合理推断和预测的能力的教法研究;(5)在统计和概率部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6)进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课堂教学有效模式的研究。 2、落实好课题组人员,成员如下: 组长:陈丽 副组长:陈万江吴学峰 核心成员:马玉凤王立波李天凤陈维李玉静孙晓慧薛丽华 二、加强对课题组的管理,进一步发挥课题的作用。 1、严格按计划实施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立项之后,我们集中大家认真学习了《统计与概率》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了课题的研究计划,对组内教师合理分工,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实验老师们深刻理解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树立科研信心每次的校本教研既有骨干教师的教学论坛,也有年青教师的课堂展示,有理论学习,也有实际的课堂点评。 2、优化听课制度,促进课题实验 学校教导处规定,每周的周三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下一周的周一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听课,一方面是为课题组成员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验证前一周集体备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这样有利于及时、灵活地掌握课题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有效地促进教师上课改课、上优质课,从而真正地把课题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课题组还要求听课者带着一定的目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听课,并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多角度诠释、解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听课制度的优化,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对促进课题研究和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原稿)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第一部分:统计 一、什么是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例1和“试一试”,第65~66页例2和“练一练”,第67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的球各2个(形状、大小、材质完全相同)、扑克牌、投影仪等;学生分小组准备红桃A~4、黑桃4这5张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出示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示意口袋是空的)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拿起1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这2个球除了颜色不同外,形状、大小、材质等都完全相同。把这2个球放人口袋里(把球放人口袋),现在口袋里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启发:可能(板书:可能),这词用得好!你能解释为什么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吗?

谈话:对呀: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边讲解边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你们小组的摸球结果怎样?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 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 讨论:请大家比较各个小组的摸球结果,看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加以适当引导,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的次数、黄球的次数不完全相同;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都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 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这样的摸球游戏,之所以要让这两个球除颜色外,其他的都完全一样,就是要使每个球都可能被摸到,也就是每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均等的。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再问: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1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

33可能性和概率(教案)

3.3 可能性和概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前面2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概率的意义及可能性大小是可确定的(即能计算概率的大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概率的概念,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表示,用三种方法来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难点:课本例2涉及的转盘自由转动2次,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前面我们学习了事件的,初步了解了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肯能性是有大小的。请同学们用“必然”、“很可能”、“不大可能”、“不可能”等词句来描述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老师出门时忘了带钥匙; (2)任意抛一枚硬币,恰好正面朝上; (3)期末考遇到与老师所给的复习题一模一样的考题。 (4)明天有火星人来我们学校访问。 师:很好,但我们总感觉这几个词描述的不是很精确,我们数学一直讲求描述精确。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这节课学习用数学语言精确的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说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并通过思考让学生感受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下面是生活实际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 即小明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 1 . (2)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 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 (4)一个箱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小明从中任意摸一

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2.1.1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3.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4.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 2.1.2系统抽样 1.一般地,假设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系统抽样: (1)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有时可直接利用个体自身所带的号码,如学号、准考证号、门牌号等. (2)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 n(n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k= N n. (3)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k).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再加上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2.当总体中元素个数较少时,常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当总体中元素个数较

多时,常采用系统抽样.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 2.当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往往选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3.分层抽样应注意的问题 (1)分层抽样中分多少层、如何分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每层内样本的差异较小,不同层之间的样本的差异要大,且互不重叠. (2)抽取比例由每层个体占总体的比例确定. (3)各层抽样可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 4.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能力目标】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 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 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 秀教学案评选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白色的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同桌有一个两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两个面上写“3”的小正方体;每组有一个布袋、4枝红色的铅笔和4枝蓝色的铅笔。 二、教学课题 (一)教学方面: 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二)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发展方面: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之前,我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材料,找了很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百度MP3网页中搜索背景音乐;在百度视频网页中搜索蓝猫动画,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五、教学过程

3.3可能性和概率

3.3 可能性和概率 【知识盘点】 1.确定事件分为必然发生的事件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两种,?它们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小于0,也不会大于1,?它的概率p 的范围为_________. 2.要把北京奥运的5个吉祥物“福娃”放在桌上,有2个位置如右图 已定,,?其他3个“福娃”在各种不同位置放置的情况下,?“迎 迎”和“贝贝”的位置不相邻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__. 3.某商场利用转盘进行有奖促销活动,?转盘扇形区域的圆心角及奖 4.设计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可能性3倍的摸球游戏,如果只用红、白两种球,则至少需要白球______个,红球_______个. 5.某电视台综艺节目接到热线电话3000个,现要从中抽取“幸运观众”50名,张华打通了一次热线电话,那么他成为“幸运观众”的概率为_______. 6.袋中有6个白球,k 个红球,经过实验,从中任取一个红球的概率为0.25,则k ?最可能的值是________. 【基础过关】 7.小明和小亮口袋里面都放有五张不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纪念卡,?小明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福娃是贝贝,小亮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福娃也是贝贝的概率是( ) A .1 B .12 C .15 D .125 8.在拼图游戏中,从甲图的四张纸中,任取两张纸片拼成“小房子”(如乙图)的概率等于( ) A .1 B .12 C .13 D .23 9.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是一种竞猜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20个商标中,有5个商标牌的背面注明了一定的奖金额,其余商标的背面是一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doc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8、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9、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10、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11、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 ,,,,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 (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 5、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6、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可能性和概率

3.3 可能性和概率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可能性和概率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的第3节内容。这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了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数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升。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初步认识概率的意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这样的安排完全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分步到位,螺旋式上升的整体设计。 教材中通过以下步骤建立概率的意义:通过实例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定义概率——在等可能性的前提下用比的形式来表示概率。其中第3个步骤“等可能性”这个前提十分重要。课本通过说理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在本章教学中尽量不随意提高要求,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概率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遵循启发式原则,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节课采取发现与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实际问题的情景,这是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唯一途径。教学中应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计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涉及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综合梳理

统计知识梳理 一.知识框架 ???????????? ????????????????????????????????????????方差极差离散程度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集中趋势数据的描述直方图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数据的整理抽样调查普查查)形式数据的搜集(方式:调析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二、概念性知识解读: 1、普查、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 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 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普查; 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 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抽查。 总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指_______ ___________; 样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的容量叫做_ __________. 2.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及优缺点: ⑴条形统计图: 优点: ⑵折线统计图: 优点: ⑶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代表统计项目的 ,每一统计项目分别用

圆中的 表示。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在总体中 所占 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优点: (4)频数与频率 频数: 频数。 各个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 (3)频率: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n 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各小组频率之和为 . (5) ?=该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有 、 、 . (1)平均数的类型与计算 ①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x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据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Λ21),则)(12211k k f x f x f x n x +++= Λ ③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当一组数据n x x x x ,,,,321Λ中各数据的数值较大,并且都与常数a 接近时, 设a x a x a x a x n ----,,,,321Λ的平均数为'x 则:a x x +='。 (2)中位数的意义、计算与注意点: 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先将该组数据 ,再确定数据 的 ;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汇总 一、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 1. 在实验稿《课标》中“统计观念”是核心概念,现在为什么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呢?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统计学是这样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的确,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处理的数据都是有实际背景的,正如课表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所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 可见,统计学的一个核心是数据分析,实验稿中叫统计观念,现在叫数据分析观念,这两点并没有本质性的不同,而是用这样的语言更加点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让人一目了然。 2. 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3.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一,就是让学生去经历这个数据分析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例如,清华附属小学安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统计》。安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四部动画片,选出大家最喜欢看的一部进行播放。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这可怎么办呢?老师启发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统计什么?怎样统计呢?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中,他们最先想到举手表决,却没有准确统计出结果,然后又继续想办法,有的学生说站起来这样数的更清楚了,还有说在小组内去统计,然后我们再汇总,最后大家都统一到用投票表决的方法来统计。当数据统计上来以后,如何让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呢?安老师让学生利用数据来推断,看哪部动画片,要用数据来说话。恰巧当时这个班正好有一个孩子是请假没来,老师提出问题:如果这名同学也来投票表决,还是去看“多啦 A 梦”吗?学生根据数据利用简单推理也做出了判断。 第二,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能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体育课上 11 名男同学 100 米跑的成绩: 13 秒 2 17 秒 13 秒 5 15 秒 8 12 秒 17 秒 1 16 秒 7 15 秒 6 17 秒 16 秒 6 16 秒 7 。 平均数: 15 秒 6 ,中位数: 16 秒 6 (1)如果选择参加一项比赛,希望有一半的男同学可以参加,选择哪个成绩作为标准? (2)如果希望确定一个较高的标准,选择哪个成绩作为标准?(答案不唯一) (3)如果要确定一个标准,你如何确定?为什么? 第三,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史宁中说:“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 《可能性和概率》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7.第七讲 概率与统计——古典概型与概率可乘

第七讲概率与统计——古典概型与概率可乘 知识点汇总: 例题练习: 1、一枚硬币连抛4次,求恰有2次正面的概率。 【举一反三】 一枚硬币连抛3次,至少有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______。 2、某列车有4节车厢,现有6个人准备乘坐。设每一位乘客进入每节车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则这6位乘客进入各节车厢的人数恰好为0、1、2、3的概率为多少 3、某小学六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各有40名学生。现要在6个班中随机选出2个班参加电视台的现场娱乐活动,活动中有1次抽奖活动,抽取4名幸运观众。那么六年级学生小宝成为幸运观众的概率为________。 【举一反三】 学校门口经常有小贩搞摸奖活动。某小贩在一只黑色口袋里装有颜色不同的50只小球,其中红球1只,黄球2只,绿球10只,其余为白球。搅拌均匀后,每2元摸1个球,奖品的情况标注在球上(如图)。如果花4元钱,同时摸2个球,那么获10元奖品的概率为______。 4、A、B、C、D、E、F六人抽签推选代表,公正人一共制作了六枚外表一样的签,其中只有一枚刻着“中”,六人照字母顺序先后抽签,抽完不放回,谁抽到“中”字,即被选为代表。那么这六人被抽中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5、甲、乙、丙三人投篮,投进的概率分别是: ⑴现三人各投篮一次,求三人都没进的概率; ⑵现三人各投篮一次,求至少两人投进的概率; 小试牛刀 1.阿奇一次掷出了6枚硬币,结果恰有3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三个人乘同一辆火车,火车有十节车厢,则至少有两个人上同一节车厢的概率是多少? 3.中关村小学五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各有30名学生。现要在6个班中随机选出2个班参加植树活动,活动中发现树苗不够,抽取4名去取树苗。那么五年级学生中小李被抽中的概率为多少? 4.有编号为1、2、3、4的四个人准备抽签决定谁参加公益活动,公证人制作了外表一样的四枚签,其中一枚刻着“去”,四人照字母顺序先后抽签,抽完不放回,谁抽到“去” 字,即可以参加。那么这四人谁被抽中的概率最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教案

可能性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把□3□4□5三张卡片任意摆成一个三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 1、小于450的可能性是 ; 2、大于500的可能性是 ; 3、大于650的可能性是 ; 4、是2的倍数的可能性是 ;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是 。 二、精挑细选,对号入座。 1、有5张卡片,分别画有以下图形,背面朝上任取一张,摸到蝴蝶的可能性是( )。 2、在联欢会上,同学们通过抽签表演节目,其中有15张表演唱歌的签,有12张表演讲故事的签,有3张表演舞蹈的签。抽一次签,表演讲故事的可能性是( )。 A 、52 B 、21 C 、101 D 、12 1 三、小玲和小红做摸球游戏。口袋里有白球、红球各1个。 1、小玲前3次都是摸到红球,第4次一定摸到红球吗? 2、小红连摸10次,一定是5次红球、5次白球吗? 四、画一画。 在空白转盘上按要求涂色。 1、指针停了红色和绿色区域的可能性都是 4 1。 2、指针停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是43。 3、指针停在红色、绿色和白色的可能性相等。 五、小光和小明下跳棋,他们用掷骰子决定谁先走。小光用白色骰子,上面的点数

是1,6,8各两面;小明用蓝色骰子,上面的点数是3,5,7各两面。每掷一次谁的点数大,谁先走。 1、小光掷的点数比小明大的有()次, 小明掷的点数比小光大的有()次。 2、小光先走的可能性是(),小明先走 的可能性是()。 3、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怎样把这个游戏 变得公平呢? 六、右图是一个可以旋转的转盘。 1、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每个字的可能性是多少? 2、如果转盘转动90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向“学”字? 部分答案: 二、1、C 2、A

七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和概率》知识点汇总(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和概率》知识 点汇总(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和概率》知识点汇总 可能性和概率 第一时摸球游戏 【知识点】: 、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确定的,而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的现象是不确定的。 2、理解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的基础条及发展过程等许多因素有关。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理推断的能力。 第二时生活中的推理 【知识点】: 让学生在以解决问题中经历对生活现象的推理、判断的过程,同时领悟出现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排除法、假设法、图解法等,并加以运用。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概率知识点 一、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 、概率的意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A发生的频率会稳

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A的概率。 2、事和概率的表示方法 一般地,事用英文大写字母A,B,,…,表示事A的概率p,可记为P=P。 二、确定事和随机事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确定事概率 当A是必然发生的事时,P=1 当A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时,P=0 2、确定事和随机事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定义 某个试验若具有:①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有有限多个;②在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A包含其中的中结果,那么事A发生的概率为 四、列表法求概率 、列表法 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