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目前用于织物涂层剂的主要聚合物品种有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其中以后者应用历史最久, 用量最大。聚氯乙烯理化性能优异, 它作为氯碱工业平衡氯的主要产品, 原料来源丰富, 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少。随着聚氯乙烯合成及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其生产、加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现在

聚氯乙烯树脂已成为合成高聚物中产量最高、价格最低、应用领域最宽且发展前景最好的品种。近年来, PVC 涂层织物发展迅速, 出现了如PVC 整芯阻燃输送带、PVC 轻型输送带、高档防水布、广告布等新产品, 色

彩鲜艳, 力学性能优良[ 1] 。

目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撕裂强度降低过高, 有的撕裂强度损失高达50%以上。本项研究以PVC 糊树脂为原料, 通过对涂层剂组成及工艺条件的调整, 研究影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因素并

探讨提高其强度的方法。

一、实验

1、原材料

P-440 聚氯乙烯糊树脂(PV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氯化石蜡(PCL)(含氯量40 %);二盐基硬酸酸铅;三氧化二锑;重钙(粒径3 ~5μm);涤纶经编织物。

2、织物涂层工艺

在MATHIS LIF 涂层试验机上进行刀辊式刮涂。涂层工艺条件为:焙烘温度155 ℃;焙烘时间1、1.5 、2 min 。

3、PVC 涂层织物性能测试

①、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测定采用YG-026 型织物强力仪测定涂层织物撕裂强度, 测试结果见附表。

②、涂层织物柔性的测试涂层织物制成5 ×20(cm)试样条, 将试样平放于水平桌面边缘处以均匀速度沿试样长度方向向桌面外推出, 以试样前端向下弯曲至与桌面垂直时试样弯曲部分长度表示涂层织物柔性, 测

试结果见附表。

二、结果与讨论

高聚物中加入增塑剂可降低聚合物大分子间作用力, 提供大分子链段运动空间, 因此增塑剂是一种降低大分子运动内摩擦阻力的润滑剂[ 2] 。聚氯乙烯大分子是极性大分子, 分子链上大量的极性基团使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大分子链运动困难。增塑剂分子进入聚氯乙烯分子链间可降低了大分子运动内摩擦阻力, 微观上使大分子链之间的相对运动变得容易, 宏观上使增塑后聚氯乙烯与链断运动有关的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如柔性、高温流动性显著增加。实验中我们选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和氯化石蜡(PCL)组成增塑体系。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为主增塑剂, 氯化石蜡(PCL)为辅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不仅与聚氯乙烯有极好的相容性(哈金斯参数χ1 = -0.03),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也应有较好的相容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结构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大分子结构单元结构非常接近。因此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聚氯乙烯糊树脂不仅有较好的高温流动性, 同时也较易向涤纶织物内部扩散。辅增塑剂氯化石蜡(PCL)的结构虽然与聚氯乙烯相近, 但由于其分子量较高, 对聚氯乙烯的增塑效率(改变定量的物理机械性能所加入增塑剂的量)为220 , 远低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增塑效率(100)[ 3] 。

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和氯化石蜡组成的增塑体系中, 当树脂中增塑剂含量固定时, 随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的提高, 混合增塑剂的增塑效率降低[ 3], 树脂的高温流动性及树脂向涤纶织物内扩散速度也将降低。表中实验数据表明, 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降低, 涂层织物的撕裂强度有较大的下降,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涂层剂向纱线间及纱线内纤维间扩散所造

成的。未涂层的织物撕破时, 纤维及纱线在外力作用下将较易通过伸长和移动而集中起来, 这使得织物撕破时同时有多根纱线抵抗外力的破坏, 所以未涂层织物表现出较高的撕裂强度。织物涂层后, 扩散到织物内的树脂限制了纱线和纤维的移动和变形。这使得涂层织物撕破时, 纤维及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移动集中困难, 抵抗撕破力破坏的能力降低。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

降低, 增塑剂的增塑效率将得到提高, 涂层剂的高温流动性及向织物内的扩散能力提高, 扩散到织物内的树脂量增加, 对纱线及纤维的固定作用增大, 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进一步降低。表中涂层织物的弯曲长度可表示涂层织物的柔性, 弯曲长度长则表示涂层织物柔性小。

涂层织物的弯曲长度虽无明显的规律性(这可能是由于涂层织物的增重较分散造成的),但总的趋势是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降低, 涂层织物的柔性降低。根据聚合物增塑理论, 聚合物中增塑剂含量提高, 聚合物的柔性也将提高。涂层织物的柔性不随增塑剂或主增塑剂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我们认为这也是由于扩散到织物内部的树脂对纱线及纤维的固定作用所造成的。随增塑剂或主增塑剂含量的提高, 纱线外部的聚合物的柔性虽有所提高, 但加工时树脂向纱线内部的渗入量也将提高, 增加纱线内纤维间的粘结力, 使纱线的柔性降低。其结果使涂层织物的柔性降低。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撕裂强度及弯曲长度的影响也可证明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是影响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的因素。

采用3 、6 、7 号配方涂层剂的织物, 由于树脂的流动性较好, 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完成向织物内的扩散, 因此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撕裂强度及弯曲长度的影响较小。

而用1 、4 号配方涂层剂涂层的织物由于其高温流动性较差, 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受焙烘时间的影响较大, 随焙烘时间的延长, 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提高较大, 对纱线及纤维的固着作用增加, 因此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降低较多。

三、结论

1、涂层织物撕破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涂层剂向织物内扩散后对纱线及纤维运动及形变的影响所引起的。

2、降低树脂中增塑剂含量或增塑剂中主增塑剂的含量可降低涂层树脂的高温流动性和向织物内的扩散速度, 减少涂层树脂向织物内的扩散量, 降低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损失。

3、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的撕破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涂层界面结合力的滑移线场的计算与分析

涂层界面结合力的滑移线场的计算与分析 张焕周里群刘亚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湘潭411105)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by slip-line field for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electrodeposited nickel coating ZHANG Huan ,ZHOU Li-qun ,LIU Y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China ) 文章编号:1001-3997(2009)10-0027-03 【摘 要】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的好坏是评价涂层质量的关键指标,是保证涂层-基体满足力学、 物理和化学等性能的基本前提。在所有测试方法中,划痕法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通过李和谢费的滑移线场理论,建立了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力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0.01~0.09)mm 厚电沉积镍涂层的界面结合力,其数值为(5.4~48.6)N/mm ,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涂层的划痕过程进行了仿真,两者结果比较发现该解析解和有限元数值解有较好的一致性,他们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计算误差在5%以内。并且在有限元仿真过程中能够直观体现刮刀在行进过程中涂层-基体界面所发生的应力、 应变情况。关键词:结合强度;界面结合力;滑移线场;有限元 【Abstract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bond strength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substrate is often the key parameter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coatings ,and is the basic precondition in guarantee the perfor -mance of mechan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Scratch test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methods in all tests.In this tex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the theory of Lee and Shaffer ’s slip-line field and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nickel coating whose thick - ness is from 0.01mm to 0.09mm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are from 5.4N/mm to 48.6N/mm ,and the courses of scratch test have been stim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https://www.doczj.com/doc/3715957919.html,pared the analytic results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y were almost consistent and their errors were less than 5%.Further - more ,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substrate could be presented all in the process of simulation. Key words :Bond strength ;Interfacial adhesion ;Slip-line field ;Finite element 中图分类号:TH12,TP274文献标识码:A *来稿日期:2008-12-01 随着涂层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涂层应用的可靠性和使用 寿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涂层应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得以发挥薄膜涂层作用的基本条件,也是涂层制造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是影响涂层质量的首要指标。 测量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的试验方法很多,有划痕法、压痕法、弯曲法、冲击法、拉伸法及断裂力学法等。在所有实用的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检验方法中,尤其是硬质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的检验方法中,仅划痕检验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借用划痕法的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并采用冯爱新切向力法来确定临界切向载荷L C 。从图1中,很容易看出,只要把作用在刮刀上向下的压力改为对刮刀在垂直方向的约束,其图1可以等同于的刀具切削模型,如图2所示。而临界切向力L C 也就等同于主切削力F Z 的确定,其中图1和图2的α、 β分别表示刀具的前角和后角。此模型的改变有助于按照切削的原理和方法求解主切削力F Z 即临界切向载荷L C ,而不改变原来临界切向载荷L C 的值。并借助 有限元软件ANSYS 对这一切削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与模拟。 图1Xie 的划痕法示意图 图2刀具切削示意图1主切削力的计算 1.1切削过程滑移线场模型和速矢图的建立 采用前刀面为均布压力及库伦摩擦时的滑移线场。 Machinery Design &Manufacture 机械设计与制造 第10期 2009年10月 27

浅谈织物后整理与静水压

浅谈织物后整理工艺与静水压实验 【摘要】简要介绍了织物涂层整理的发展和分类及与织物静水压实验的关系,分析各织物涂层胶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功能性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涂层静水压织物整理贴合程度基布 前言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等功能。早期的防水性织物是英国锡莱设计的文泰尔防雨布。其作用原理是织物被润湿后棉纤维截面积膨胀,使织物中纤维间的孔隙缩小,以致水不易渗透。高密度织物的特点是透湿性好,但耐水压值较低。直到后来层压织物以及涂层织物的出现成为了防水透湿织物的主流,其中层压织物随着服用时间的增长,防水透湿效果逐渐变差,甚至会出现面料渗水的现象。因此涂层织物占据主导地位,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涂层胶的种类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特性: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黄;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耐洗性好;粘着力强;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表面光洁度差;手感难以调节适度。 2.聚氨酯类(PU);特性:涂层柔软并有弹性;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耐磨,耐湿,耐干洗。其不足在于:成本较高;耐气候性差;遇水、热、碱要水解。 3.聚氯乙烯类(PVC);特性:PVC薄膜有毒且易老化,手感粗糙。 4.有机硅类;手感丰满,很脆又富有弹性,具有很强的回弹性,抗皱。对于厚型的面料,弹性好,牢度好。 5.合成橡胶类。 (二)常见的涂层后整理工艺有: 1.直接干法涂层,直接涂刮烘干成形烘交联。 2.湿凝固法涂层。 3.转移涂层,将涂层剂涂在离型纸上,形成连续的薄膜,然后再薄膜上涂上粘结剂,后与织物叠合,经烘干固化,最后将载体剥离,形成的涂层织物 4.层压法涂层,将织物与高聚物薄膜粘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功能复合体。 对于涂层织物静水压实验的各个影响因素以GB/T4744-1997(eqv ISO811:1981)为例加以分析。一般用于测定静水压实验的涂层织物其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织物涂层整理

浅谈织物涂层整理 织物,涂层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 2.聚氨酯类(PU); 3.聚氯乙烯类(PVC); 4.有机硅类;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

纺织涂层综述

浅谈织物涂层整理 北京度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正雄 【摘要】简要介绍了织物涂层整理的发展历史和分类,评述了各织物涂层胶的化学结构,产品特点,制备方法,应用性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织物涂层整理防水透湿阻燃发展 1. 前言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 2.聚氨酯类(PU); 3.聚氯乙烯类(PVC); 4.有机硅类;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1][2]。

织物涂层整理的常用方法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织物涂层整理的常用方法 涂层整理就是将一层或者多层能形成薄膜的高分子化合物均匀的涂覆在紡织物的表面,以达到织物的两面能有不同功能的织物表面整理技术。涂层既能改变织物的外观风格,也能增加织物的功能性,使织物的附加值得到提高。 1、干法涂层: 将涂层剂用稀释后,在添加所需助剂调配成可用漿料,均匀的涂敷在织物上,之后对涂过的织物进行加热,待溶剂或水蒸发后涂层剂即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坚籾的膜。 2、转移成膜法: 此法是先将浆料涂覆于有机硅或者其他树脂处理过的转移纸、橡胶带等转移介质上,再将涂过浆料的转移介质与织物叠合,经轧压使得浆料转移至织物上,再经烘干、冷却等工艺处理后,纸与织物涂层分离即可得到涂层织物。这种成膜工艺较适用于整理经不起张力的轻薄织物。 3、热熔成膜法: 将热塑性的聚氨酯加热至熔融的状态,涂敷在织物上面,经冷却,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4、黏合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织物等较厚织物制品的整理上。其制作工艺是将2. 5mm到4隱厚度的薄膜用粘合剂黏在织物表面,经过轧压使之牢牢的与织物黏在一起成为一体。 5、湿法成膜: 将线型结构的聚氨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助剂制成涂布浆料,涂覆于织物上,在与水接触时DMF能向水溶出而聚氨酯树脂不溶,故树脂的浓度迅速增大,分子间的凝聚力提高,瞬间形成半渗透的薄膜,DMF通过此半透膜继续向水中扩散,此时,水也向涂层内扩散,这样形成不稳定态的涂层,制成骨架结构而形成带有微孔的薄膜。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织物撕裂仪_撕裂强度测试仪实验原理

织物撕裂仪_撕裂强度测试仪实验原理 适用范围: 织物撕裂仪用于各种机织物的抗撕裂强力的测定(Elmendorf埃尔门道夫法),亦可用于厚纸张、塑料布、电工胶布等的抗撕裂强力的测定。 测试模式:Elmendorf(埃尔门道夫)冲击摆锤法 相关标准: GB/T 3917.1 FZ/T60006 FZ/T75001 ISO1974/9290 ASTM D1424/5734 等 技术参数: 1、撕裂力范围:A:0~16N B:0~32N C:0~64N 2、测力精度:≤±1分度 3、试样尺寸:100×63mm 4、切口长度:20±0.2mm 5、撕裂长度:43mm 6、外型尺寸:400×210×395mm 7、重量:30kg

手动式织物撕裂仪测试: 1、测试样的安装、将调湿后的样品放入夹具中下﹐将样品沿着平面拉紧﹐避免出现褶皱。将测试杯置于测试样上方 2、旋转手轮 (1)顺时针方向以120转/分的速度旋转手轮﹐直至样品破裂。 (2)在样品破裂的瞬间停止旋转手轮 (3)样品破裂之后迅速地放松样品上面的夹环﹐将手杆逆时针旋转到起点﹐使薄膜放松﹐记录膨胀薄膜所需的压力﹐记录样品破裂所需要的总压力。 (4)注如果刻度盘上显示出压力停止上升了﹐但样品还没有破裂﹐推动操作杆去除压力。记录下样品超过测试机的测量极限的伸长。 自动式织物撕裂仪测试: (1)将调湿后的样品放入夹具中下﹐将样品沿着平面拉紧﹐避免出现褶皱。将测试杯置于测试样上方 (2)将操作手柄移向左边使薄膜膨胀。 (3)当薄膜膨胀时,握住操作杆下边或右边的插销。 (4)当样品破裂的瞬间﹐尽力回转插销﹐使操作杆回到中间位置。记录下样品破裂需要的总压力。 (5)样品破裂之后迅速地放松样品上面的夹环﹐将插销摆动到其正常位置﹐将薄膜上的压力去掉﹐将操作杆推向右边﹐记录下膨胀薄膜所需的压力。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在这里讲的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最后加工整理。 近年来织物的后整理发展迅速,它已以单纯地发挥纤维固有特性和效果不耐久的整理向着运用新型整理剂和设备,赋予织物更优良性能和持久性效果的方向发展,如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在性能与外观上的互仿。通过后整理使织物获得纤维本身原先并不具备的功能等。 一、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织物整理的目的); 织物整理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使织物“完美化”,具体归纳如下: (1)使织物规格化。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符合规定标准)如(拉)幅整理,防缩防皱整理和热定型等,称为定性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三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光整理以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赋予织物的新的特点)。如阻燃、拒水、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等整理。 织物后整理根据上述要求,其加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机械后整理和化学后整理。通常将利用湿、热、力(力、压力)和机械作用来完成整理目的加工方法称为一般机械后整理。而利用化学药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织物物理化学性能的称为化学整理,但二者并无截然界线。例如柔软整理既可籍一般机械整理方法进行。也要用上柔软剂的方法获得整理效果,但大多数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上述是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来分的,还有就是按织物整理效果来分。这种分类方法是以织物保持整理效果的程度来区分的,具体可分为暂时性整理、半耐久性整理和耐久性整理三种。

涂层整理

第二节涂层整理 ?织物涂层:在织物表面均匀地涂敷一层或多层高分子成膜物,使其产生不同功能的一种 表面加工技术 ?人们很早就采用涂层加工技术,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工业门类,是从20世纪30~40 年代。 ?涂层加工目的 ?(1)改变织物外观:珠光、反光、双面双色、皮革、光泽 ?(2)改变织物风格:柔软丰满、硬挺、高弹性 ?(3)增加织物功能:防水、防由等 ?涂层加工产品应用领域 ?(1)服装:风雨衣、羽绒服、劳防服等 ?(2)产业用布:篷盖布、土工布、遮阳布等 ?(3)装饰用布:贴墙材料、铺地材料、遮光窗帘等 一、主要涂层剂 ? 1.1 聚氯以下(PVC) ?适合直接干法涂层、压延贴合涂层合转移法涂层制造PVC合成革等 ?PVC涂层织物适合制作篷盖布、防雨布、汽车及家用装饰布、箱包、家具面料、鞋面 革、广告灯箱布等 ?进行涂层和制造人造革时,需要添加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填料、着色剂等 ? 1.2 聚丙烯酸酯涂层剂 ?是近30年来使用最普遍的品种之一 ?可分为有机溶剂和水分散型两种 ?有机溶剂型(甲苯),成膜性好,皮膜光滑柔软,易于烘干,适合国内烘箱设备较短的 特点,但甲苯易燃、易爆、污染环境 ?水分散型,近10多年来逐步发展 ? 1.3 聚氨酯涂层剂(聚氨基甲酸酯) ?简称PU胶 ?聚氨酯具有优良的耐磨、耐油、耐寒、耐化学、耐射线性能 ?聚氨酯家族包括PU水乳胶、PU热塑胶、PU革、PU粘合剂、PU涂料、PU弹性纤维 (氨纶)、PU法泡塑料等 ?主要有溶剂型和水分散型 ? 1.4 其他类型的涂层剂 ?(1)丁腈橡胶:a抗水、抗油a石油工业的防护服 ?(2)氯丁橡胶:a抗油脂、耐汽油、耐酸碱、耐气候、耐磨损、耐挠曲a防护服、空 气袋、船及飞机用救生筏、卡车篷布、可折叠容器、橡胶坝 ?(3)硅橡胶:a防水、耐高温、低温(-50~200),耐化学腐蚀、过滤紫外线和绝缘性 能a防护服、绝缘服、汽车安全气囊、食品传送带、气球、降落伞、建筑用纺织品 ?(4)氯磺酸化聚氯乙烯塑料a突出的耐磨损性、耐气候性,良好的抗污性和易洗性, 能长久保持明亮的、引人注目的外观a防护服、卡车帆布、充气仓库、可折式车、船顶篷等 二、涂层方法 ? 2.1 直接干法涂层 ?基本特点:直接涂刮、烘干成形、焙烘交联 ?前防水:防渗胶,低浓度的含氟防水剂 ?比较普遍、工艺比较简单 ?可用于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外,还适于PVC、硅橡胶、丁腈橡胶、橡塑混炼胶等 ?可用于加工 ?服装面料(风雨衣、防寒服、防护服等) ?装饰织物(窗帘、座椅、沙发面料、地毯等) ?产业用布(遮盖布、帐篷、土工布等)

涂层知识介绍

涂层知识介绍

涂层知识介绍(仅供参考) 一、涂层剂介绍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 聚丙烯酸酯类(PA); 2. 聚氨酯类(PU); 3. 聚氯乙烯类(PVC); 4. 有机硅类; 5. 合成橡胶类(如聚氯丁橡胶等)。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 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 油性涂层胶是以油性溶剂(甲苯、DMF、丁酮等)作为溶剂,将丙烯酸或聚氨酯溶解而成。其优点是成膜性好、牢度好,PU能贴热风胶,是当前普遍使用的涂层胶。缺点是由于使用了油性溶剂,所以环保方面欠缺一点,特别是现在石油涨价,导致油性溶剂价格一路彪升,大部分的涂层胶由于成本太高,所以使用了比较差的油性溶剂,导致环保不达标,另外随着各国环保标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对涂层胶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水性涂层胶是以水作为溶剂将丙烯酸或聚氨酯树脂通过专门的乳化设备,乳化而成。其最大的优点是:品种多、环保、价格低廉,现在有很多涂层都是用水溶性胶,例如:一般的水溶性PA、水溶性PU还有皮膜胶、

油感腊感、刮色浆料等功能性浆料。水溶性以其功能性、环保性、和价格低廉,将是今后涂层的方向。缺点是成膜性差、水洗牢度差、PU不能贴热风胶。 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 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 聚丙烯酸酯涂层胶(Polyacrylate简称PA)亚克力性能: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黄;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耐洗性好;粘着力强;成本较低。弹性差,易折皱;表面光洁度差;手感难以调节适度。 聚氨酯涂层胶(Polyurethane 简称PU)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聚氨酯涂层剂是当今发展的主要种类,它的优势在于: 涂层柔软并有弹性;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耐磨,耐湿,耐干洗。 其不足在于: 成本较高;耐气候性差;遇水、热、碱要水解。 PU涂层剂分类

ASTM D1424-96冲击摆锤法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 中文版

ASTM D1424-96冲击摆锤法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 关键词: ASTM D1424-96冲击摆锤法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冲击摆锤装置测定织物进一步撕开所需的力。 1.2 本标准适用于大部分的织物,例如:机织物、多层毛毯、绒类织物、安全气袋织物。可以用来 测定那些在测撕破时容易撕偏的织物。可测试织物经处理前、退浆后,经涂层、树脂整理或其它的整理以后的撕破力,也可测定织物湿态情况。 1.3 对于经编织物,本标准仅可测试其经向撕破力,不适合测定其的纬向撕破力。除经编外的其它针织物均不适合采用本标准。 1.4 本标准有两种单位:SI制和美国客户的单位,两者单位务必区分。 1.5 本标准未涉及到安全方面的介绍。但希望在操作本标准前,应建立一些与安全卫生有关的管理文件。 2. 参考文献 2.1 ASTM D123纺织品的相关术语; 2.2 ASTM D629纺织品定量分析法; 2.3 ASTM D689 测定纸的撕破强力; 2.4 ASTM D1776纺织品测试的调湿; 2.5 ASTM D2904 纺织品对比测试结果分布分析; 2.6 ASTM D2906 纺织品精度和误差的说明 2.7 ASTM D4848 纺织品的强力、变形及相关指标的术语。 3. 术语 3.1 定义 3.1.1 机器横向(CD):与织物受力方向垂直,即与两夹钳中心线垂直的方向。

3.1.1.1 机器横向与机织物的纬向或宽度方向类似。 3.1.2 撕破长度:从开始施加力到试样被撕开至终止时切口进一步撕开的距离。 3.1.3 机器方向(MD):与织物受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与两夹钳中心线一致。 3.1.3.1 机器方向有点类似织物的长度方向或经向。 3.1.4 撕破能量:撕破试样时所做的功。 3.1.5 撕破强力: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样上初始切口进一步撕开所需的力。 3.1.6 抗撕破强力:织物抵抗被撕破的能力。 3.1.7 织物:由纤维或纱线交织而成的一种平面结构。 3.1.8 本标准中用到的其它纺织术语,请参照ASTM D123,与纺织品强力和变形有关的术语,请参照ASTM D4848。 4. 原理 4.1 试样固定在夹钳上,将试样预先剪一切口,并将试样撕开一定长度,其抵抗撕破的能力可以从摆锤释放的能量体现,并从仪器刻度盘上读出其数据。 5. 意义和实用性 5.1 商业上广泛采用摆锤法测定撕破强力,但需注意对于有些布种,买卖双方可能会测出不同的结果。因此按照5.1.1描述进行对比测试是很有必要的。 5.1.1 在商业上,一旦由于测试结果的不同而产生争执时,买卖双方应该做一些对比测试以便查清两家实验室间的差异所在,建议选用权威机构来做对比可能会更好。同时,两方选择的样品应保证一致,一般的做法是两方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以查清整个的水平情况。一旦发现两方有差异,应尽快纠正统一,否则必须向对方解释结果差异的原因。 @=================@###page###@=================@ 5.2 如果经过验证OK,也可采用微处理系统进行测试数据收集(即数字式撕破仪)。 6. 仪器 6.1 冲击摆锤撕破仪:仪器包含有:一个固定夹钳,一个连接摆锤一起摆动的可动夹钳,调水平部件,固定摆锤的定位键,该键往下按即可释放摆锤,显示力值的指针。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目前用于织物涂层剂的主要聚合物品种有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其中以后者应用历史最久, 用量最大。聚氯乙烯理化性能优异, 它作为氯碱工业平衡氯的主要产品, 原料来源丰富, 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少。随着聚氯乙烯合成及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其生产、加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现在 聚氯乙烯树脂已成为合成高聚物中产量最高、价格最低、应用领域最宽且发展前景最好的品种。近年来, PVC 涂层织物发展迅速, 出现了如PVC 整芯阻燃输送带、PVC 轻型输送带、高档防水布、广告布等新产品, 色 彩鲜艳, 力学性能优良[ 1] 。 目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撕裂强度降低过高, 有的撕裂强度损失高达50%以上。本项研究以PVC 糊树脂为原料, 通过对涂层剂组成及工艺条件的调整, 研究影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因素并 探讨提高其强度的方法。 一、实验 1、原材料 P-440 聚氯乙烯糊树脂(PV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氯化石蜡(PCL)(含氯量40 %);二盐基硬酸酸铅;三氧化二锑;重钙(粒径3 ~5μm);涤纶经编织物。 2、织物涂层工艺 在MATHIS LIF 涂层试验机上进行刀辊式刮涂。涂层工艺条件为:焙烘温度155 ℃;焙烘时间1、1.5 、2 min 。 3、PVC 涂层织物性能测试 ①、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测定采用YG-026 型织物强力仪测定涂层织物撕裂强度, 测试结果见附表。

②、涂层织物柔性的测试涂层织物制成5 ×20(cm)试样条, 将试样平放于水平桌面边缘处以均匀速度沿试样长度方向向桌面外推出, 以试样前端向下弯曲至与桌面垂直时试样弯曲部分长度表示涂层织物柔性, 测 试结果见附表。 二、结果与讨论 高聚物中加入增塑剂可降低聚合物大分子间作用力, 提供大分子链段运动空间, 因此增塑剂是一种降低大分子运动内摩擦阻力的润滑剂[ 2] 。聚氯乙烯大分子是极性大分子, 分子链上大量的极性基团使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大分子链运动困难。增塑剂分子进入聚氯乙烯分子链间可降低了大分子运动内摩擦阻力, 微观上使大分子链之间的相对运动变得容易, 宏观上使增塑后聚氯乙烯与链断运动有关的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如柔性、高温流动性显著增加。实验中我们选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和氯化石蜡(PCL)组成增塑体系。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为主增塑剂, 氯化石蜡(PCL)为辅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不仅与聚氯乙烯有极好的相容性(哈金斯参数χ1 = -0.03),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也应有较好的相容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结构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大分子结构单元结构非常接近。因此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聚氯乙烯糊树脂不仅有较好的高温流动性, 同时也较易向涤纶织物内部扩散。辅增塑剂氯化石蜡(PCL)的结构虽然与聚氯乙烯相近, 但由于其分子量较高, 对聚氯乙烯的增塑效率(改变定量的物理机械性能所加入增塑剂的量)为220 , 远低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增塑效率(100)[ 3] 。 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和氯化石蜡组成的增塑体系中, 当树脂中增塑剂含量固定时, 随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的提高, 混合增塑剂的增塑效率降低[ 3], 树脂的高温流动性及树脂向涤纶织物内扩散速度也将降低。表中实验数据表明, 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降低, 涂层织物的撕裂强度有较大的下降,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涂层剂向纱线间及纱线内纤维间扩散所造 成的。未涂层的织物撕破时, 纤维及纱线在外力作用下将较易通过伸长和移动而集中起来, 这使得织物撕破时同时有多根纱线抵抗外力的破坏, 所以未涂层织物表现出较高的撕裂强度。织物涂层后, 扩散到织物内的树脂限制了纱线和纤维的移动和变形。这使得涂层织物撕破时, 纤维及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移动集中困难, 抵抗撕破力破坏的能力降低。随树脂中增塑剂总含量的提高或辅增塑剂氯化石蜡含量(增塑剂含量固定)的

落锤式织物撕裂强力仪测试标准要求

落锤式织物撕裂强力仪测试标准要求 1 目的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用冲击摆锤法(Elmendorf method)测定织物或服装面料的撕破强力。 2 标准 2.1 GB/T 3917.1 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 2.2 ISO 13937.1 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用冲击摆锤法测定撕破强力 2.3 ASTM D1424 用冲击摆锤法测定撕破强力(Elmendorf) 2.4 JIS L1096 Section 8.15.5,Method D 机织物抗撕破强力测试摆锤法 2.5 JIS L1018 Section 8.16.1,Method A 针织物抗撕破强力测试摆锤法 3 原理 试样固定在夹钳上,将试样切开一个切口,释放处于最大势能位置的摆锤,可动钳离开固定钳时,试样沿切口方向被撕裂,撕破织物一定长度所做的功即为撕破力。 4 仪器设备 4.1 数字式摆锤撕破仪 4.2 重锤:A-800g、B-1600g、C-3200g、D-6400g。 4.3 模制样板 5 调湿和测试环境 5.1 试样的调湿和试验应在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下进行。 5.2 试样在测试前至少应在上述环境中平衡4个小时; 5.3 试样在调试时不可以层叠放置。

6 测试样准备 6.1 经(长度方向)、纬(宽度方向)向各取5块试样,并使同方向的每个测试样不包含相同的经纱和纬纱。 6.2 裁取样品时,若为净色布,应拆去试样边缘的纱线,再放置制样模板时应使其短边平行于待测方向相反的纱线。即:若需测试经纱,则模板短边应平行于纬纱;若测试纬纱,则应平行于经纱。 6.3 应在距离布边至少15cm处取样,并在裁取的测试样上用“↑”表明经向。 7 测试程序 7.1 打开设备电源; 7.2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水平调节及回零处理; 7.3 选用合适的重锤,使测试结果落在该重锤量程的20-80%的范围内; 7.4 根据标准推荐或客户要求,选取合适的测量单位。 7.5 在夹持试样时,应使样品处在两夹钳的中心位置,并使测试样的底边平行于夹钳的底部并充分接触。试样应自由伸展,不得折皱; 7.6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测试操作,并读取数据; 7.7 如测试结果显示超出测量范围,则应重复7.3的步骤; 7.8 重复以上步骤(7.1-7,7),完成经纬向的测试循环; 7.9 若发现试样在钳口滑移或滑脱的现象,应舍弃该次结果并重新测试; 7.10 若撕裂沿与切口垂直的方向进行,读取该结果并注明“横向撕裂”; 7.11 若测试样的撕裂强力大于设备的最大量程,则记录为大于仪器的最大量程; 7.12 记录其他任何异常的撕裂情况。 8 结果的处理 8.1 分别计算每个方向(经向和纬向)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8.2 若单位为牛顿(N)、千克(Kg)、磅(lbs),保留一位小数 8.2 若单位为克(g)、厘牛(cN),保留整数。

织物撕破强力的测试方法

织物撕破强力的测试方法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衣物被锐物钩住或切割,使纱线受力断裂而形成裂缝,或织物局部被拉伸,致使织物被撕开等,这种现象称之为撕裂。抵抗这种撕裂破坏的能力为织物的撕破性能。生产上广泛采用撕破性能来评定后整理产品的耐用性,如经过树脂、助剂或涂料整理的织物,采用撕破强力比拉伸断裂强力更能反映织物整理后的坚牢度变化。 1.织物撕破强力测试方法 关于织物撕破强力测试的方法众多,国标中叙述相关的五种测试方法。根据撕破过程,及撕破机理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测试方法,对比表如下: 对比项测试方法试样尺寸(国 标) 撕裂过程测试仪器 舌形试样(双缝)法长220±2mm, 宽150±2mm 竖直方向被撕裂, 横向纱线撕裂 等速伸长(CRE)试验仪 裤型试样(单缝)法长220±2mm, 宽50±1mm 竖直方向被撕裂, 横向纱线撕裂 等速伸长(CRE)试验仪 梯形试样法长150±2mm, 宽75±1mm 竖直方向被撕裂, 竖直方向纱线撕裂 等速伸长(CRE)试验仪 等速牵引(CRT)试验仪 翼形试样(单缝)法长200±2mm, 宽100±1mm 竖直方向织物呈一 定角度被撕裂 等速伸长(CRE)试验仪

落锤法长100±2mm, 宽75±2mm 冲击撕扯数字式Elmendorf撕破强度测 试仪、电子式撕破强度测试仪 (扇形) 相关术语有: (1)等速伸长试验仪: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只夹钳是固定不动的,另一只夹钳作等速运动的一种拉伸试验仪。 (2)隔距长度:试验装置上两个有效夹持线之间的距离。 (3)撕破强力:在规定条件下,使试样上从初始切口扩展所需的力。经纱被撕断的称为经向撕破强力,纬纱被撕断的称为纬向撕破强力。 (4)峰值:在强力—伸长曲线上,斜率由正变负点处对应的强力值。 (5)撕破长度:从开始施力至终止、切口扩展的距离。 1.1 GB/T 3917.4——舌形试样(双缝)法 测试原理:在矩形试样中,切开两条平行切口,形成舌形试样。将舌形试样夹入拉伸试验仪的一个夹钳中,试样的其余部分对称夹入另一夹钳,保持两切口线顺直平行。在切口方向施加拉力模拟两个平行撕破强力。记录直至撕裂到规定长度的撕破强力,并根据自动绘出的曲线上的峰值或通过自动电子装置计算出撕破强力。

织物功能整理试卷参考答案

柯鹏同学整理,仅供参考。 一、试述酶的基本性能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15分) 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具有如下特点: (1)高催化效率——在可比的情况下,相对于其它非生物酶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高达107~1012倍,某些酶甚至可加快反应速率高达1014倍。酶的这种高催化效率是因为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过渡态能量。(2)高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催化反应的专一性是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酶与其它非酶催化剂最主要的不同之处。 (3)反应条件温和——酶来自生物体,因而一般酶催化反应均为非极端条件,除个别酶种外,均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生产控制,并可节约能源,降低设备成本。另外,酶催化反应都在弱酸、弱碱或中性条件下进行,对环境污染小,对设备的腐蚀轻,生产安全性高。 纺织领域中的应用:(1)退浆——传统的工业退浆剂为碱、酸或氧化剂等,操作不当,易使织物强力受到严重损失,而且碱、酸和氧化剂对环境有污染。利用生物酶退浆,既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不损伤纤维。(2)煮练——最早的生物煮练是用纤维素酶。虽然煮练后织物的润湿性和吸水性得到提高,但是织物强力和重量损失较大,因此可以认为纤维素酶有助于生物抛光,但不是前处理的合适选择。后来日本坂井拓夫发现原果胶酶可用于棉织物精练。处理后棉的润湿性和果胶质的游离与化学精练相同。(3)漂白——棉织物酶漂白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直接破坏天然素进行漂白,如在H2O2和O2存在下过氧化酶与虫漆酶对染料脱色有效。②将淀粉变为葡萄糖后产生H2O2,再利用其间接氧化漂白,所用酶为葡萄糖淀粉酶及葡萄糖氧化酶。其作用机理是,淀粉在葡萄糖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β-D葡萄糖,β-D葡萄糖再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H2O2和葡萄糖酸,一方面H202对织物漂白,另一方面葡萄糖酸能和金属离子螯合,使漂白浴稳定,防止纤维脆化。用此方法漂白(95℃,120min)的织物白度达到88.9,虽比常规相同浓度H202碱性漂白(白度为92.1)稍差,但织物手感柔软且厚实。(4)染色——染色方面主要研究织物经过酶前处理或整理后染色性能的改变。一般纤维毒酶处理棉后,织物变得多孔疏松,提高了染色速率,但又溶解了无定形区。造成染料对基质物的亲和性降低,对染料分子吸附的有效体积降低,使平衡上染率下降。(5)整理——生物酶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非常广,如牛仔布砂洗、生物抛光、羊毛的防毡缩处理等。其目的主要是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及手感、增进织物的吸水性、改善织物与染料的亲和力,给色率和色光。(6)废液与废物处理——对于棉、毛、蚕丝等天然纤维,因容易生物降解,可作为肥料或土壤调节剂。合成纤维可利用尼纶酶、聚酯酶、烯烃酶等分解菌使其降解。 二、分析棉织物含醛树脂防皱整理后释放甲醛的原因?如何降低或避免释放甲醛?(15分) 其产生主要在织物的防皱整理过程。防皱整理剂的种类很多,其中工业上普遍应用的以N-羟甲基作为活性基团的酰胺甲醛类,或称之为N-羟甲基酰胺类。酰胺与甲醛的加成反应常称为初步缩合,也就是初缩反应。因此常将加成产物称为初缩体。现以三聚氰胺和二羟基环次乙基脲为例,他们与甲醛的初缩反应分别表示如下:

织物撕破强度测试

织物撕破强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落锤式撕破强度实验方法。 2、进一步加强理解单缝撕裂时受力三角区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受力三角区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基础知识 织物中经纱或纬纱受到其轴向相垂直的外力,逐根受到最大负荷发生断裂时称为撕破强度。 织物的撕破是比较常见和容易发生的一种破坏形式。由于裂口处局部受力的特殊性,织物撕裂强度远小于其拉伸断裂强度。往往由于局部撕裂破坏而造成织物失去使用价值。同时撕破强度指标是衡量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受力时的抗损能力的主要质量指标。织物的其他力学破坏形式(顶破、磨损等)也常都以撕破为最终破坏形式出现,为了提高织物的寿命,必须研究织物撕破。 织物撕破强度的实验方法,常用的有单缝撕破、舌形撕破、梯形撕破及单缝落锤法撕破等。目前常用的为单缝撕破。 单缝撕破可在强力实验机和落锤式撕破仪上进行。如图4-1(a)为强力机上的单缝试条,(b)为落锤式撕裂仪上的试条,试样沿一个方向剪开一段形成两瓣分别夹在实验机的上下夹头中,当夹头相对运动或重锤摆动时,横向纱线沿裂口断裂,测取其强度。 撕裂的特征是纵向纱线受拉,横向纱线滑动,滑动产生的摩擦力是横向纱线

受扯拉,因此,横向纱线形成一个受力三角区,即其底边的第一根纱线变形最大,负担的外力最大,随着离开第一根纱线的距离越远,受力越小,当拉扯到第一根纱线达到断裂伸长时,便发生断裂和出现第一个撕裂峰值,于是下一根纱线开始成受力三角区的底边,为此,横向纱线依次陆续断裂织物被撕破。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 实验仪器为YG(B)033A型落锤式织物撕裂仪,结构见图4-2所示。 实验工具为织物试样、钢尺、剪刀和试样样板。 图4-1 YG(B)033A型落锤式织物撕裂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样:在离布边150mm以内处剪取试样的有效长度约为100mm×63mm(不须修扯边纱),切口线长20mm,撕裂长度43mm。用模具或样板划线后裁剪,经、纬向各测试五块。 2、实验步骤 ⑴ 仪器调整,使仪器放在坚实的桌子上,调整平调螺钉,使仪器处于水平位置,然后用平调螺母使之固紧。 ⑵按下撕裂刀把,刀片应回复原位,试样切口长度应为20±0.2mm,如果刀口长度不到或超过时应调整刀片。 ⑶ 选择读数范围。撕裂强度在300克以下者,将摆中间的辅助重锤除去,读外圈读数;撕破强度在3000克以上者,两个重锤同时使用,读内圈读数。

纺织品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止血整理:整理手段:化学接枝变性(赋予织物新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止血机理:1、物理作用:吸收水分而膨化(增加血液粘度,减缓流速)紧贴产生压力(膨化胶体堵塞毛细管末端)2、化学作用:粘附及凝集血小板3、生理作用:促活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 抗冻疮整理整理手段:纤维上连接(化学嫁接(为经得起重复使用中酸性汗液和碱性洗液的侵蚀))某种化学物质。抗冻疮机理:制止动脉的痉挛收缩(通过生理性舒解、物理性扶摸) 消痒整理整理手段:选择一种在结构上近似组织胺(致痒的代谢产物,脱羧的组胺酸),活性又比组织胺较强的物质,连接在纤维上。 抗菌整理整理手段:抗菌剂化学结合等方法留存在织物上。抗菌机理:抗菌剂直接作用或缓慢释放作用,抑制菌类生长。 抗霉腐整理整理手段:在织物上生成不溶性的抗霉腐物质、伯醇基化学变性、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抗静电整理整理手段:物理方法(带不同电荷的纤维混纺或交织添加油剂、给湿、车间接地)化学方法(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来消除,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表面离子化)。 防臭整理整理手段:抗菌法(使杂菌无法在织物上繁殖生长)吸收法氧化法。 防紫外线整理整理手段: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用紫外线吸收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用反光性强的物质)。 防污整理易去污整理: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沾污后在水中易于洗除。拒污整理:拒污整理是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在空气中不易被污物沾污。1.含氟整理剂适合作拒油整理剂。2. 聚丙烯酸系整理剂适合作易去污整理剂。 污物分类(1)油脂类物质:乙醚溶解物、食品油脂、汗脂。(2)水溶性物质:盐、糖、尿、汁、酸、碱,果汁、菜汁、难除的淀粉、胶水、蛋白质、牛奶,易再沾污。(3)固体颗粒物质:煤屑、尘埃(通常是无机物) 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易去污原理①共聚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经浸轧焙烘后,产生一层薄膜附在织物表面上能降低纤维的疏水性。②静电斥力:因为这类共聚物在碱性洗液中带负电荷,而油的粒子在洗液中一般也呈阴电荷,所以覆盖在纤维上的丙烯酸酯共聚物,能将油污排斥而脱离织物。③为高分子电解质:在洗除液中有剧烈的膨化作用,因而嵌留在织物表面、纱线间隙中的油污,也可因此排挤到洗液中去。 两性结构的防污整理剂的二重作用机理在不同的环境中,两性结构的防污整理剂的大分子的排列会发生改变,使其处于界面能最低状态。在空气中:拒油性全氟链段排列在表面织物上具有拒油性。在水中:亲水性链段排列在表面织物上具有亲水性。 荷叶效应荷叶的“自洁性”源于其表面的微细结构。荷叶表面有许多乳头状凸起,凸起部分的高度为5 ~10μm,凸起之间的间隙为10~15μm,乳头状的表面又被许多直径为1 nm 蜡质晶体所覆盖. 在这些微小的凹凸之间,储存着大量的空气。当水滴落到荷叶上时,由于空气层、乳头状突起和蜡质层的共同托持作用,使得水滴不能渗透,而能自由滚动。 荷叶拒水具有的条件:1)表面材料必须拒水,水在其表面接触角必须大于90。(2)表面必须是粗糙的,而且粗糙程度必须是纳米水平或接近纳米水平。 拒水、拒油和易去污整理的本质是在织物表面施加一层特殊结构的物质,使其高能表面变为低能表面,以此获得具有拒水、拒油、易去污效果的织物,且表面能愈小效果愈好。一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