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中级医刊1995年第30卷第4-11期·中医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

第1讲粉剂的应用 (2)

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 (3)

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 (5)

第4讲油剂的使用 (6)

第5讲酒浸剂的使用 (8)

第6讲软膏的应用 (9)

第7讲乳剂的应用 (12)

第8讲糊剂的应用 (14)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1讲粉剂的应用

张作舟刘瓦利方平△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1概论

《内经》曰:“有诸内,必形于外”,阐明了体表皮肤与体内脏腑统一的整体观念。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科临床的重要内容,不但可直接治疗局部皮肤损害,还可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整体的目的。临床许多皮肤病单独使用外用药即可治愈,有时与内服药配合使用还可提高疗效。中医皮肤科医生,对外用中药不仅要了解其性味功能,还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剂型种类。

粉剂又称掺剂或掺药,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的细粉,掺在膏药上或直接掺撒在疮面上的一种外用药剂型。中医皮肤科常称之为粉、面、丹、散等。一般将由单味药制成的细面称为面或粉,如滑石粉、枯矾面等;将复方研制的药粉称为散,个别也有被称为丹者,如二妙散、如意金黄散、红升丹、八宝丹、白降丹等。粉剂多来源于植物或矿物中药的药粉,少数来源于动物药.但要求研细干燥。传统以细罗、粗罗或水飞表示其研细的程度,现代则以目表示。

1.1粉剂的作用①收湿拔干:利用药粉的吸收作用,能将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渗液吸掉,起到干燥作用。当渗液多时,宜少用以防止形成药痂。②散热作用:粉剂是不同程度的小颗粒,这些极小的颗粒散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起到清热解毒与散热作用。③护肤作用:粉剂可以隔绝皮损与外界的摩擦刺激,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粉剂用于治疗疮疡及皮肤病,有平胬、腐蚀、消疣赘及生肌等作用。

1. 2适应证粉剂可用于治疗扉子及急性红斑、丘疹等,如急性红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具有安抚收湿之效。当有少量渗液时亦可少用。粉剂还可用于多汗症患者,夏季将药粉撒布于皱摺处或接触面。根据药性,还可用于治疗浸溃性足癣。在应用油膏或糊剂时,表面再撒

布粉剂,可增强药物的吸收作用,减少衣物对表皮用药的摩擦,还可增强对渗液的吸收。

2常用方剂

2. 1祛湿散(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黄柏l0g、黄芩l0g、寒水石20g、青黛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主治: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2. 2止痒粉(《中医外科学》)

方剂组成:滑石粉30g、寒水石15g、冰片2g、雄黄3g、明矾3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虫咬皮炎等。

2.3化毒散(《赵炳南临来经验集》)

方剂组成:黄连面、乳香、没药、川贝母各60g,天花粉、大黄、赤芍各120g,雄黄60g、甘草45g、冰片15g、牛黄12g.

制法:除雄黄、冰片、牛黄另研细末外,余药共研末,与前三味混合即成。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脓疱疮及有继发感染的皮炎、湿疹。

2.4顺倒散(《医宗金鉴)))

方剂组成:大黄、硫黄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

主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风。

2.5青白散(《朱仁康临来经验集)))

方剂组成:青黛30g、海缥峭末90g,锻石膏370g,冰片3g。

制法:先将青黛面研细,再加海螺峭研末,后加锻石膏末研和,最后将冰片研细研匀混合。

功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主治:羊胡疮、湿疹、皮炎。

2.6脚气散(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枯矾l0g、硫黄3g、滑石粉50g、冰片1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除湿杀虫敛汗。

主治:手足癣、体癣等。

2.7龟板散(成药)

方剂组成:龟板面30g、黄连l0g、红粉1. 5g.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混匀。

功用:收湿清热,去腐解毒。

主治:黄水疮及其他皮肤病有继发感染者。

2.8黄石散(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黄柏面l0g,滑石30g.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混匀。

功用:清热收湿。

主治:湿疹及皮炎有继发感染者。

3使用方法

①用棉签蘸药粉轻扑患处,如用黄石散等。②水调或用蜜水及鲜药(菜)捣汁调敷,如用颠倒散等。③用植物油调成糊剂外敷,如用龟板散等。

4使用注意事项

制作粉剂的药物应质地干燥,过100目筛,以免颗粒太粗刺激皮损。对渗出性、化脓性皮损,切勿直接干撒粉剂,可用植物油调敷,以免结成厚痴。对毛发部位及皮肤干燥者不宜用粉剂,特别是皮肤较裂者更忌用粉剂,以免导致皮肤进一步脱水。含淀粉成分的粉剂,忌用于腋窝、腹股沟、乳房、阴部及肛门等皮肤皱摺多汗处,以避免药物粘着皮损腐败分解,产生毒素,刺激患处皮肤。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

1概论

塌渍法又称湿敷法,相当于西医的开放性冷湿敷。古人常以丝帛或新棉蘸洗药液塌渍皮损处,如《医宗金鉴》曰:“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塌渍法的正规用法为取6-8层脱脂纱布,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然后将湿敷垫敷于患处,根据病情,每次20一30分钟。若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则需将2块湿敷垫交替使用,或将湿敷液频滴于湿敷垫上,使之保持适应的湿度和温度。如果急性炎症消退,渗出减少,可减少湿敷次数和时间,湿敷间期可兼涂以药油。

1.1塌渍法的功能由于低浓度组织液向高浓度药液的流动,使皮损渗液减少或停止渗出,炎症得以消退。湿敷与渗透压作用结合,还可使皮肤末梢血管收缩,促使皮损充血减轻,渗出减少。通过湿敷的传导与辐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灼热感得以减轻,并抑制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减轻自觉症状,发挥消炎、镇痛、止痒和抑制渗出的作用。在湿敷过程中,表皮角化层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皮内,达到活血通络之功效。湿敷垫可吸收皮损表面的浆液和脓汁,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的痂皮或其他附着物,湿敷的同时,也起到了洗涤清洁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1.2适应证本法适用于急性湿疹和皮炎有肿胀、糜烂渗出的皮损,对于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不宜用冷湿敷。

2常用方剂

2.1马齿觅煎剂(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马齿觅60g

制剂方法:加水2000^-3000m1,煮沸15分钟后,冷却备用。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2.2苍肤水洗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苍耳子、地肤子、威灵仙、艾叶、吴茱萸各15g.

制剂方法:浓煎取汁,外洗或湿敷患处。

功用:搜风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掌跖脓疱病,细菌性湿疹及各种感染性皮肤病。

2.3除湿洗方(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葛根20g、枯矾l0g、苦参15g。

制剂方法:加水2000^ 3000m1,煎煮15分钟后冷却,湿敷患处。

功用:收湿散风拔干。

主治:腋下、腹股沟等处间擦疹,手足多汗症亦可应用。

2.4止痒一号洗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稀签草30g、苦参30g、地肤子15g、明矾9g.

制剂方法:煎汤2000ml,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肛门、外阴瘙痒症。

2.5止痒二号洗剂(《朱仁康临来经验集)))

方剂组成:透骨草30g、红花15g、苦参30g、雄黄15g、明矾15g.

制剂方法:煎水2000m1,湿敷或外洗患处。

功用:搜风活血、除湿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等皮损极厚者。

2.6湿敷方(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马齿苋15g、苦参15g、苍术15g、白鲜皮30g.

制剂方法:煎汤去渣,冷却后湿敷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收敛止痒。

主治:急性皮肤疾患有渗出者。

2.7二黄煎(《中医外科证治经验》)

方剂组成:黄柏30g、黄连15g.

制剂方法:加水2500m1,煎至1000ml,滤去渣,湿敷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疮疡毒热盛,皮肤掀红或糜烂者。

2.8除风洗药(山东皮肤病防治所方)

方剂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皂角、牛蒡子、荆芥穗、防风、苦参、泽兰、蛇床子、赤芍、川椒、白鲜皮、鹤虱、大黄各15g,大枫子24g.

制剂方法:加水1000^-2000m1,煎汤滤渣冷却,湿敷或淋洗患处。

功用:杀虫止痒,清热收湿。

主治:脚湿气等。

3使用注意率项

必须掌握正确的湿敷方法,注意其适应证,否则不仅影响疗效,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湿敷垫的更换时间:注意掌握更换湿敷垫及湿敷液的时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及清洁度与温度。渗出伴浮肿较重者应持续湿敷,夜晚涂油膏;病轻者白天可湿敷3^-4次,随着症状减轻而逐渐减少次数。②注意部位和面积:湿敷垫必须与皮损密切贴附,方能达到湿敷的目的。颜面、耳后、肛周、外阴及指、趾间等部位,因形态不规则,应特别注意贴敷紧密。湿敷面积不可过大,应随着季节、室温而定,一般不超过全身面积的1/3。对老人、幼儿以及皮损在颈、胸等部位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冬季室温低时,颈胸部位最好不用冷湿敷。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

1概论

水粉剂又称震荡剂、洗剂、悬垂剂,系在水中加入。30%-50%不溶性粉剂(如炉甘油、滑石粉或复方九华粉等)而配制成的外用药剂。为了起到悬浮和滋润保湿作用,常在制剂中加10%甘油。因粉剂具有不溶性,常使药剂产生沉淀,故在使用前需加以震荡,因此又被

称为震荡剂。

1.1水粉剂的功能

将水粉剂震荡后涂于皮损表面,在水分蒸发过程中,患处可有清凉舒适感,再加上药物的安抚收敛作用,用治红斑丘疹,有收湿止痒之功。待水分完全蒸发后,干燥的药粉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粉状薄膜,既能保护皮肤,又能起到与外界隔绝的作用。震荡剂中的甘油,还有润泽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等功能,且有助于粉剂的附着。治疗炎性皮损,可在制剂中酌加酒精或白酒,既有助于促进蒸发冷却,又能加强药物的退斑消炎作用。使用水粉剂可获得湿敷与粉剂相结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1.2适应证水粉剂适用于急性湿疹、变态反应性皮炎等。若配以收敛除湿药物,还可用治多汗、臭汗症。

2常用方剂

2.1祛湿止痒洗剂(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寒水石l0g、炉甘石l0g、冰片3g、甘油15g,滑石粉l0g。

配制方法:将固体药物研极细面,加入甘油及蒸馏水至100m1 。

功用:收敛除湿止痒。

主治:过敏性皮炎、尊麻疹等。

2.2九华粉洗剂(《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朱砂18g、川贝母18g、龙骨120g、月石90g,滑石620g、冰片18g.

配制方法:_上药共研细末,取药粉30g,加甘油30g,蒸馏水1000m1即可。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丘疹性湿疹。

2.3止痒除夹洗剂(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滑石15g,枯矾l0g、密佗僧l0g、甘油15g.

配制方法:将前三味药研细末,加入甘油及适量蒸馏水即可。

功用:敛汗除臭。

主治:手足多汗症及臭汗症。

2.4三石水(《朱仁康临来经验集)))

方剂组成:炉甘石90g、滑石90g、赤石脂90g、冰片9g、甘油150ml。

配制方法:将固体药物共研细末,加入蒸馏水10000 ml,最后加入甘油150m1即可。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丘疹性湿疹、风疹痒、脂溢性皮炎等。

2.5青黛洗剂(《中医外科学》)

方剂组成:青黛粉2g,蛤粉2g、炉甘石粉20g、枯矾粉2g、冰片1g、雄黄粉2g.

配制方法:以少量白酒将冰片溶化,然后与上述药粉同入水中,将水加至100m1,摇匀即成。

功用: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主治: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等。

2.6炉甘石洗剂(皮科常用方剂)

方剂组成:炉甘石15g,氧化锌5g、甘油5-l0g。

配制方法:将前二味研极细末,加入甘油及水至100m1 。

功用:安抚止痒。

主治:亚急性湿疹无明显渗出者。

2.7冰矾洗剂(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冰片1g、明矾15g。

配制方法:将明矾研为细末,兑入冰片研均,再加入蒸馏水至100m1即成。

功用:收敛止痒。

主治:头皮脂溢性皮炎。

3使用方法

水粉剂是以药物沉淀在水中的形式存在的,故在使用前必须震荡均匀,使药物与水充分混匀,用纱布或毛刷蘸药液涂布在皮损上,每日数次。

4注意事项

以下几种情况不宜用洗剂:①糜烂、渗出性皮损及有脓痂者;②亚急性皮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者;③慢性炎症性皮损,干燥皲裂、肥厚苔藓样变者;④有毛发部位的皮损。此外,含酒精的洗剂不宜用于急性变态反应类皮肤病。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4讲油剂的使用

1概论

油剂又称油调剂,系由植物油调配适量的药粉制成。也可不调配药粉,单纯外用油剂涂搽皮损,或用植物油将药物浸泡数日后煎熬过滤去渣,外擦皮损。过去常用花椒油制作油调剂,现多用花生油、芝麻油或菜籽油。用油浸泡、煎熬药物后过滤去渣,称为药油,亦属于油调剂范畴。

1.1功用由于油剂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其性缓和而无刺激性。与矿物油相比,有一定的渗透性,对急性湿疹、皮炎等出现水疱及渗出性皮损者,有收湿止痒之功。用油剂调和药粉,使之呈糊状外涂,或用于湿敷间期,或单纯外用,又有清洁皮肤、润燥之效。

1.2适应证油剂适用于各型渗出性急性湿疹及皮炎、传染性湿疹及皮炎、黄水疮以及急性、亚急性继发感染有糜烂渗出者。在湿敷间期,可单用油剂。亦可用于各型红皮症患者,有护肤清洁作用。

1.3用法宜用新鲜植物油调配油剂,药油要搅拌均匀。使用时可用小毛刷蘸药油均匀涂布,亦可在表面略撒滑石粉。治疗时最好暴露患处,以利吸收和蒸发。若需包扎,亦不应用塑料材料等,以免出现浸渍。

2常用方剂

2.1解毒除湿油调剂(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黄柏20g、氧化锌l0g。

配制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极细末,使用适量植物油调成糊状。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脓疱疮、足癣感染、湿疹感染等。

2.2花椒油(皮科常用方)

方剂组成:花椒10g、芝麻油500g。

配制方法:将芝麻油放入铜锅,数开后离火,将花椒放入锅内。待油凉后,将花椒取出,将油贮瓶备用。

功用:解毒、润肤。

主治:用于治疗湿疹或清洁疮面。

2.3甘草油(((赵炳南临来经验集》)

方剂组成:甘草30g、芝麻油300g。

配制方法:将甘草浸入油内24小时,以文火将其炸至焦黄,去渣备用。

功用:解毒润肤。

主治:用于清洁疮面或做赋形剂。

2.4青黛油(《中医外科学)))

方剂组成:青黛60g、黄柏60g、石膏120g、海浮石120g.

配制方法:将_[述药物共研细末,加适量植物油调成稀糊状。

功用:清热解毒,收湿止痒。

主治:漆疮、黄水疮、粟疮等。

2.5紫草茸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紫草500g、芝麻油2500g。

配制方法:将紫草置于铜锅内,以芝麻油浸24小时。用文火熬至焦枯,离火过滤去渣,取油贮于磁皿内备用。

功用:活血化疲,软坚散结。

主治:下肢红斑结节类疾患及皮肤紫红斑块等。

3注意事项

3.1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油剂,常用植物油性质缓和,而个别药油,如大枫子油有一定的刺激性,可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皮肤病,但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则应禁用,否则可致皮损加重。

3.2在有毛发的部位不宜使用油膏或油调剂,必须使用时,应将毛发剃净后再用。

3.3笔者认为:在油调剂中酌加氧化锌,能提高药物附着性,增强药性。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5讲酒浸剂的使用

1概论

酒浸剂是用酒浸泡药物制成的制剂。古人常用白酒或黄酒浸泡药物,现多用酒精浸药并过滤而成。其中主要成分含挥发性药物者称为醑剂,不含挥发性药物者称为酊剂。

1.1功用酒精作用于皮肤,可溶解皮脂,吸收皮肤水分,扩张末梢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药物吸收,并有消毒、杀菌、止痒之功效。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毛发脱落,毛根萎缩,除了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外,还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失去濡养有关。因而治疗时常使用由养血活血中药配成的酊剂,可收养发生发之效。用补骨脂、防风、白芷、冤丝子等制成的酊剂,可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促进色素细胞增生。酒精及酒浸剂中的抑制真菌中草药,如土槿皮、土大黄、丁香等,还可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病。

1.2适应证酒浸剂常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痒疹、斑秃、脂溢性脱发、白癜风及手足癣等病症。

1.3使用方法治疗时可用棉棒或小毛刷蘸取药液涂于患处,每日2^-3次。

2常用方剂

2.1白驳酊(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补骨脂15-20g,冤丝子20g,细辛3^-5g,75%酒精500m1。

配制方法:将诸药碾碎后,置于酒精内浸泡7日,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滋补肝肾,调和气血。

主治:白癜风。

2.2百部酒(《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百部180g, 75%酒精370m1 。

配制方法:将百部碾碎,置于酒精内浸泡7天,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解毒杀虫,疏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及阴虱等瘙痒性皮肤病。

2.3生发酊(张作舟经验方)

方剂组成:当归l0g,川芎l0g、细辛5g、桂枝l0g,丹参20g, 75%酒精500m1。

配制方法:将诸药碾碎后置于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养血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斑秃、脂溢性脱发。

2.4普癣水(((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生地偷50g、苦楝子50g、土槿皮95g,斑蛰1. 5g(布包)。

配制方法:将前三味药打成粗末,连同斑鳌一起装入大口瓶中,加入75%酒精1000m1,密封浸泡14天,去渣备用。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圆癣、紫白癜风。

2.5苦参酒(《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苦参310g、百部90g,野菊花90g、凤眼草90g,樟脑175g.

配制方法: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5000ml,浸泡7天后去渣,加入樟脑,待其溶化后备用。

功用:灭菌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痛痒症、单纯糠疹、玫瑰糠疹等。

2.6复方土槿皮酊(经验方)

方剂组成:土槿皮40g、水杨酸60g、苯甲酸120g,75%酒精800m1 o

配制方法:将土槿皮用酒精浸泡7天后,加入其他药物即成。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鹅掌风等。

3注意事项

对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和糜烂渗出性皮损应禁用酊剂,皮肤干燥以及皲裂性皮损亦不宜使用酊剂。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6讲软膏的应用

1概论

软膏是皮肤科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剂型。配制方法是把治疗药物加入到油脂类基质中,均匀混合而成。早在《内经》就有采脂外用的记载,历代最多用的基质是植物油加温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蜂蜡制成半固体软膏。历代软膏基质除用动物油脂外,尚有用植物油、樟丹、松香加工制成者。另外还有水溶性软膏(直接水熬药物制成或用蜂蜜米醋等制成)。近代则将凡士林作为主要的软膏基质。

一般要求软膏具有一定的粘稠性,涂布在皮肤皮损部位后,通过体温能逐渐软化或溶化,使中药有效成分逐渐释放发挥疗效。软膏加入不溶性中药粉剂应不超过其15%。

1.1软膏基质基质不同,药物的释放、渗透及体内吸收的作用常有差异,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尚无完全理想的软膏基质。现常用的基质有油脂类、乳剂及水溶性基质三大类,均各有其优缺点。

1.2软膏的理想要求①软膏应均匀、细腻,涂在皮肤上无粗糙感。②有一定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且不融化。③软膏性质稳定,应无酸败变质现象,能保持药物的固有疗效。④应无不良刺激性,并应有防止二次污染的包装。⑤长期使用不易致敏或有其它副作用。

1.3软膏基质的分类

根据油脂性质可分为4类:①动物脂肪;②植物油,③类质基质(羊毛脂、蜂蜡);④烃类(凡士林、液体石蜡)

①油包水基质;②水包油基质。

含水溶性蜂蜜。

1.4各种基质的功能特点

功能①有较强而持续深入的渗透作用,故适用于皮肤深层皮损,可促进浸润炎症的吸收使其限局化。②可润泽皮肤,防止及治疗皮肤干燥毅裂。③对溃疡有保护肉芽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上皮修复的作用。④涂布皮损表面,可保持局部温度,软化松解表皮角层,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并可防御外界刺激。⑤软化皮损表面的覆盖物,使鳞屑痂皮易于除去。

①动物脂肪:常用猪油(熔点36^420C),目前已少应用,虽然它有许多优点(如渗透性好,有一定乳化作用,可吸收15%的水,无刺激性),但因易酸败,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药物性质而产生刺激性,现已很少应用。尤其不适用于医院的大量配制。其它尚有牛油、鸡油等,但熔点高者需加植物油以调整其硬度,一般防腐剂加0.1%^!0.2%苯甲酸。②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常用有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其优点是性质缓和无刺激性,缺点是易氧化腐败,有疏水性,穿透皮肤力不如动物脂肪,做软膏基质需加入固体脂肪如固体石蜡、蜂蜡等。③类脂基质:类脂类性质似油脂类,熔点

36^420C,常用有羊毛脂及蜂蜡。无水羊毛脂有较强吸水性,能吸收其重量1.5倍的水。含水羊毛脂含水30%,因其化学成分类似人体皮脂,故易透入皮肤。蜂蜡又称黄蜡。主要成分为高级醇及脂肪醇,熔点62-67'C,有较弱吸水性,经皂化后的生成物,亲水性较大,能吸收少量水分,制成粗的油包水乳剂。蜂蜡本身为固体形态不能单纯做软膏基质,需随季节加植物油溶化。

④烃类:为由石油分馏而得各种烃的混合物,常温下有固体(石蜡)、液体(石蜡油)及半固体(凡士林)三种。凡士林熔点为38^-600C。烃类油质的优点为性质稳定,不腐败分解,长期与多种药物配伍后,不易起化学变化。一般外界温度不影响其性质。对皮肤粘膜,一般无刺激性。缺点是不易渗透皮肤,释放药物较慢。油腻性大,易污染衣物。根据以上性质,烃类油质适用配制对表皮起作用的药物(如手癣)或做保护性软膏,保护肉芽组织的疮面。本类基质常用凡士林,凡士林亦称软石蜡,为目前最常用的软膏基质之一。可润泽皮肤,防止皮肤干燥,软化表面鳞屑痂皮,促进上皮恢复。但涂敷后,可阻碍皮肤炎症热的发散及汗液蒸发,同时吸水性差,特别在皮肤急性炎症早期及有渗液时,不宜应用。凡士林中加入5%-10%羊毛脂,可增加其吸水性和渗透性。通常所用凡士林为淡黄色或呈深黄色,称黄凡士林。经加工漂白后呈白色者称白凡士林。烃类软膏基质除凡士林外,尚有固体石蜡及液体石蜡,性同凡士林,因配软膏基质程序较繁琐,需调整其硬度,现较少应用。但液体石蜡可以溶解冰片、樟脑等药,故在配制治疗真菌病软膏时,可先将其研磨溶解,然后再调配到软膏基质内。

2常用软膏方剂

2.1普连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黄柏30g、黄芩30g、凡士林240g.

配制方法:将黄柏、黄芩研成细末,加入凡士林调成软膏。

功用: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湿疹,单纯疱疹,红皮

症,脓疱疮。

2.2普榆膏(张作舟自拟方)

方剂组成:黄柏30g、黄芬30g、地榆l0g、凡士林240g.

配制方法:将黄柏、黄芩、地榆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调成膏。

功用:除湿止痒,软化浸润。

主治:湿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I度烧烫伤。

2.3四黄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黄连30g、黄芩30g、土大黄30g、黄柏30g、芙蓉叶30g、泽兰叶30g.

配制方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另用麻油500m1入锅加温,加入黄蜡125g熔化,离火再加入上述药末,调和成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各种肿毒。

用法:用纱布块涂药一层,贴于肿块上,并用胶布固定。

2.4湿疹膏(经验方)

方剂组成:青黛60g、黄柏末60g,氧化锌620g,锻石膏末620g,麻油620 g、凡士林930g.

配制方法:将青黛入钵内研细后,加入黄柏末研和,再加氧化锌研和。并将锻石膏研极细末,最后加入凡士林、麻油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婴儿湿诊或亚急性湿疹渗水不多者。

用法:薄涂于皮损上.

2.5湿毒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青黛150g、黄柏末310g,缎石膏末310g,炉甘石末180g、五倍子末90g、凡士林3500g.

配制方法:先将青黛和黄柏研细末后加入另3种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调成细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皲裂性湿疹。

用法:涂敷皮损上,每日1^-2次。

2.6五石膏(《朱仁康临来经验集)))

方剂组成:青黛9g、黄柏末9g、枯矾9g、蛤粉60g,炉甘石60g,锻石膏90g,滑石12g、凡士林370g、麻油250m1,

配制方法:将以上7种药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及香油内,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湿疹渗水不多时。

用法:薄涂于皮损处。

2.7玉黄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方剂组成:当归30g、白芷9g、姜黄9og、甘草30g,轻粉6g、冰片6g、蜂白蜡90-125g。

配制方法:先将前4种药浸泡于麻油内3天,然后用火熬至枯黄,离火去渣,加入轻粉、冰片(预先研末),最后加蜂白蜡溶化(夏季加125g,冬季加90g),调搅成膏。

功用:润肌止痒。

主治:皮肤皲裂、银屑病。

用法:薄涂于皮损上。

2.8紫草软膏(张作舟自拟经验方)

方剂组成:紫草15g、丹参15g、凡士林70g、蜂蜡15g、羊毛脂15g.

配制方法:先将凡士林入锅内加热,再入紫草、丹参炸至枯黄后过滤,然后加入蜂蜡、羊毛脂熔化调匀成膏。

功用:润肤止痒,活血生肌。

主治:皮肤枯燥皲裂,溃疡疮面。

用法:薄涂于皮损或制成药膏纱条外敷疮面。

中医内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范文5篇

中医内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范文5篇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

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 4.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由于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与学生交流少,目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现有的学习状态,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后去探索,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对于教师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熟悉,尚待完善。

中医外治法汇总

胃脘痛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1.艾灸 胃脘疼痛: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胃脘胀满: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 嗳气反酸: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2.穴位贴敷 胃脘疼痛: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 胃脘胀满: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 3.耳穴贴压 胃脘疼痛: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 纳呆:脾、胃、肝、小肠、心、交感 4.穴位注射 胃脘胀满:足三里、合谷 嗳气反酸:足三里、内关 5.拔火罐 胃脘疼痛:背腧穴 6.雷火灸 虚寒型胃痛:神阙、中脘、足三里(双侧)、脾俞、胃俞、涌泉等穴 药物竹罐疗法: (一)适应症 1.内科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导致的关节肿痛,感

冒、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胃痛、腹泻、头痛、中风后遗症等 2.外科疾病:疖、痈、疮、丹毒等 3.妇科疾病:痛经等 4.儿科疾病:发热、咳嗽、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5.五官科: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等 6.皮肤科疾病:痤疮、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7.骨伤科:颈椎病、腰肌劳损、落枕腰背痛、肩周炎等 禁忌症: 1.高热、抽搐、痉挛症等不宜使用 2.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消瘦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 3.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需慎用 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慎用 5.患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如血友病 中药热盐包疗法:(一般吴茱萸:粗盐比例为1:1) 适应症: 1.骨科:颈肩关节肌肉酸痛、腰腿痛;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 肿痛等;风湿痹症引起的关节冷痛、麻木、酸胀等。 2.消化科: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腹痛;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痛、寒 性呕吐、预防药物化疗后呕吐等。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感冒 1感冒之名最早见于::《仁斋直指方》。2感冒的病机主要在于:卫表失和。3实行感冒的特点:传染性大,病情较重,不限季节,易于流行。4感冒的发病季节以:冬春。5感冒的主因:风。6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的是:《类证治裁》。7暑湿感冒,暑热偏盛,热盛烦渴:黄连香薷饮。8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虚体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第二单元咳嗽 1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的著作:《景岳全书》。2咳嗽初起忌用:棵子,五味子。3外感咳嗽的资料原则是:祛邪利肺。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内经》。5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的是:张景岳。6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病程的长短。起病的缓急。疾病的新久。属实属虚。7 外感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4痰湿蕴肺证: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咳声重浊,痰多胸闷)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干咳,咳声短促,脉象细数) 第三单元哮证 1哮病大发作期的病理性质:邪实。2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在于:痰阻气闭。3哮病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气候突变。4哮病的别名:呷嗽。哮吼。哮喘。齁齃。5哮病的宿根:痰。6寒哮久发易伤内脏,一般伤及:肺脾肾。7哮病之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8明以后首先提出‘哮’与‘喘’为两个不同病症的医 著始于:《医学正传》。9‘最早阐明哮喘病机为痰:朱丹溪。10哮病发作时以斜实为主,辨证应当分清: 寒热。11 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咳痰稀薄多沫咯吐不爽)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7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8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单元喘证 1最早提出喘证虚实分类法的:《景岳全书》。2实喘的表现:呼吸深长。气粗声高。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3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治肾。4实喘的治疗原则:祛邪利气。5喘脱的病机为:肺气欲竭,心肾阳衰。6喘证持续不已的病位在:心。7 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痰多稀薄带泡沫,恶寒发热)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恶寒无汗,咳吐黄稠痰)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 学时:36(20/1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总论(4学时) 皮肤的结构 了解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生理功能 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皮肤病的症状辩证 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内治法 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外治法 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 热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蛇串疮(学时) 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疣(1学时) 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邹逸天黄飞 前言: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鼎盛期几个阶段。建国前曾遭受一度衰落,建国后随着中医复兴,由于它有着自己的医疗特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仍得到了全面复兴。 自19世纪以来,国际医学界也逐步发现许多疾病已无法用西方医药来解决,甚至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比疾病本身还可怕,这时才重新审视这个自然疗法。外治疗法独具“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绿色疗法被世界医学界所推崇。 21世纪以来已形成一股世界性的人们追求健康的巨大潮流。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古老外治法融会贯通紧密合作,外治产品层出不穷。据某些专家预言,到2 l世纪后,外治敷贴医疗产品将会大大超过口服产品。其原因是:1.敷贴药可以防止内服药引起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肝肾毒性。2.外治贴敷药便于控制药量,节省医疗费用与药材。3.外贴类药物发挥药效迅速,直接作用于离他最近的有病部位。4.外贴药使用简便,省事省心省力,易于操作。 中医外治法源于临床实践,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已成为大家共识,把外治法用下养身保健、治未病是当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对政府一贯倡导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社会医疗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外治法的概况与机理 外治法与内治法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病方法。除口服外,诸如针灸、推拿、伤外科手术以及用药物熏、熨、敷、贴等均为中医外治法范畴。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现代所说的外治法,一般是指运用药物、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器械,作用于体表或口窍等处进行治病的方法,至今从内容上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甚至气功等治疗方法,狭义外治法是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或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从治疗科别上讲:又可分为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 在治疗方法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 【内病外治】一般的内科、外科、儿科的疾病常用外治方法。如敷贴膏之类。【外病外治】多用于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病症,如外科多种外用药之类。 【非药物外治】是指不用药物,单纯以手法器械治病。如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药物外治】是临床上常用外治方法,用药物作用体表经穴、黏膜等处进行治疗。 中医药物外治机理:其给药途径主要从体表及孔窍黏膜进入体内而达到内治一样药物的治疗作用。《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体表给药我们又分为:1.经腧穴给药(敷贴法,如护肝拔毒膏)。 2.局部给药(吹滴法,肝炎滴鼻剂)。3.全身给药(黄疸药浴液)。 下面向大家介绍肝病中医药物外治法,(均是体表给药的三种方法) 二、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1973年起我院肝病专科在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祖传中医肝病外治基础上开展了肝胆病“内病外治法”的临床研究。1993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所。在华海清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帮助下,

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

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 内科医生需要常常总结反思的,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我们将理论用于实践,用于临床所迈开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心得体会亦不少,下面为我对本次实习的自我鉴定: 我xx市中医院实习,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外、妇、儿、五官、急诊、骨伤等七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十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此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所在实习医院的党支部取得联系,保证离开了学校,不在培养人的视野仍能继续吸取党的教育,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其间我踊跃参加了实习单位及各科室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各项活动,使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我对自己实习期间的表现是较为满意的,同时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充满了信心,也诚挚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更多宝贵的意见各建议,帮助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人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内科实习自我鉴定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中级医刊1995年第30卷第4-11期·中医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 第1讲粉剂的应用 (2) 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 (3) 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 (5) 第4讲油剂的使用 (6) 第5讲酒浸剂的使用 (8) 第6讲软膏的应用 (9) 第7讲乳剂的应用 (12) 第8讲糊剂的应用 (14)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第1讲粉剂的应用 张作舟刘瓦利方平△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1概论 《内经》曰:“有诸内,必形于外”,阐明了体表皮肤与体内脏腑统一的整体观念。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科临床的重要内容,不但可直接治疗局部皮肤损害,还可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整体的目的。临床许多皮肤病单独使用外用药即可治愈,有时与内服药配合使用还可提高疗效。中医皮肤科医生,对外用中药不仅要了解其性味功能,还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剂型种类。 粉剂又称掺剂或掺药,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的细粉,掺在膏药上或直接掺撒在疮面上的一种外用药剂型。中医皮肤科常称之为粉、面、丹、散等。一般将由单味药制成的细面称为面或粉,如滑石粉、枯矾面等;将复方研制的药粉称为散,个别也有被称为丹者,如二妙散、如意金黄散、红升丹、八宝丹、白降丹等。粉剂多来源于植物或矿物中药的药粉,少数来源于动物药.但要求研细干燥。传统以细罗、粗罗或水飞表示其研细的程度,现代则以目表示。 1.1粉剂的作用①收湿拔干:利用药粉的吸收作用,能将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渗液吸掉,起到干燥作用。当渗液多时,宜少用以防止形成药痂。②散热作用:粉剂是不同程度的小颗粒,这些极小的颗粒散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起到清热解毒与散热作用。③护肤作用:粉剂可以隔绝皮损与外界的摩擦刺激,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粉剂用于治疗疮疡及皮肤病,有平胬、腐蚀、消疣赘及生肌等作用。 1. 2适应证粉剂可用于治疗扉子及急性红斑、丘疹等,如急性红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具有安抚收湿之效。当有少量渗液时亦可少用。粉剂还可用于多汗症患者,夏季将药粉撒布于皱摺处或接触面。根据药性,还可用于治疗浸溃性足癣。在应用油膏或糊剂时,表面再撒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周海丰1胡木明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元之源亚健康医疗中心 530023) (2 湖南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12000) 中医扶阳外治法就是用扶阳的理念来做中医外治疗法,笔者再近20年运用推拿及温灸、贴敷、烫疗、泡浴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的过程中,着重思考和运用扶阳的理念,现汇报如下。 1 中医外治法的源流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中医内治法同等重要的养生治病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波澜壮阔、延绵起伏的中国传统医学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成为最能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仅就治法而言,外治法在该书占据了主导地位。全收记载了近20种外治方法,如药敷、药熨、药膏、药浴、砭刺、针刺、草刺、按摩、导引、闭气、祝由等,尤其针灸疗法所论之详,所述之微,恐其它疗法难与伦比。《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提示了疾病由表入里的特点,也提示治病先治其表、先治其标、先治其外的思路。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时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治秘要》都详细地记载了各种外治法。形成了祖国医学的独特疗法——外治法。 后世著作,如宋代《太平圣世惠方》,元代的《外科精义》,明代的《外科发挥》、《外科枢要》,不仅记载了多种外治法,还强调外治法亦应辩证用药,使外治法纳入到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之下。 吴师机着《理瀹骈文》是清代成就最大、最具影响的一部外治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著,堪称“外治之宗”。是书荟萃了80多种不同的外治疗法,如贴、涂、熨、炙、熏、蒸、煮、扑、点、吹、浴、渍、滴、点、仓、扎、掐、吊、刮、拔罐、吐、粘、膏、摄生、导引、精神疗法等,将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更为系统的阶段。吴师机不仅系统整理和总结千畲年来的外治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强调外治同样要贯彻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认为:“凡病多从外人,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又说:“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这些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外治的理论,有效地指引着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病的方向,对外治法的继承发展有较大影响。 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清代,《理渝骄文》外治专著为代表, 标志着外治法已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2 扶阳流派和扶阳思想 扶阳学派,原名火神派,起源于清末,昌盛于当代。火神派擅用温热药附子、干姜等扶阳排寒以疗百病,温守、温通则扶阳而逐阴;温潜、温化则益阳而生阴。火神派医家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深得《黄帝内经》和医圣张仲景的重阳奥旨,火神派则不断演变成今日的“扶阳学派”。李可、卢崇汉、刘力红、吴荣祖等人为当下扶阳派的领军人物。扶阳的思想理论核心是“阳主阴从”,“阴主内守,阳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1 本人于20xx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后来就是连续的病房实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缺乏。我有时问自己:“这是中医院吗?”因为他们看病治疗几乎都是以西药为主。中药只是补一补正气,提高一下免疫力之类的,根本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他们还含笑而说:“周四是开大方的日子。”而开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药,价格也很高。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开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医嘱了。偶尔有时候会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学生开的某几味药太便宜,换几个差不多功效的而价格高一些的药。难道这就是我将来要工作的我们中国的中医院的情况吗?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中医内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5篇 中医内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1) 五个月实习生活中,有疲累也有无奈,有时脚磨得起泡,有时忘记吃饭,有时为病患间的不适而烦恼,但渐渐地随着实习生活的深入,我们开始懂得这一份责任在我们肩头的重量,间或会出现有些病患的不理解,我们的操作会让他们疑虑和担心,但生活的很充实却也独立孤寂,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好朋友们也已“四分五散”;生活的现实与梦想就像一个个被充实盈彩的泡沫,有着一份期待,也有着一份破碎的沉重。短短的十个月,让我懂得生活或许就是这样,有苦才能体会到甜的味道,才会懂的珍惜! 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时候,高竹霞老师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170的个子,挺着怀有8个月多的小BABY还坚持着上班。她干活麻利,动作漂亮,操作规范,有时操累到双脚都水肿了,但依旧每天笑呵呵的,并没有那些孕妇的矫情。这就是护士的一种精神,不管怎么样都坚持在岗位,把病患放在第一位,有时我也感觉很大的压力,护士确实很辛苦,即使挺着大肚子还是要照常上班,坚持着一份责任与执着,有时会遇到病患及其家属的不理解,但是我们依旧微笑着生活,因为我们是坚强的打不倒的护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想起高竹霞老师挺着大肚子忙碌的身影和那美丽的笑容,我就会甩甩头,调整心情继续工作。 第一个月中虽然缺乏操作的机会,但是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紧接着进入了普外科,这个科室里真的很和谐很温馨,学生和老师就像朋友一样的工作,也正是由于在这个科室和老师们温馨的相处,我学会了更多基本操作的方式和技巧,没有压力和负担,工作麻利,很少出错,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和和好评,在治疗室的一星期中,许多老师都说我是柏芝华老师的得力助手,就如小宰相一样,说柏老师都可以把治疗室放心的交给我!我听了之后,心里不 知有多高兴,这份鼓励和认可,使我工作的更加仔细,认真与负责,说起柏老师,她是一位温柔而宽容的女性,记得交我们配三升袋时,其他学生也在旁听,由于我粗心将一个液体加错,导致了其他液体的浪费,然而她没有在学生面前指责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复习

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 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 β酰胺类,大环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 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 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浊阻肺――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寒饮伏肺――小青龙汤 肺气虚――补肺汤 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的cAMP 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 寒哮――射干麻黄汤 热哮――定喘汤 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肺炎衣原体肺炎 (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病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 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 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 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 两肺散在湿啰音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 (3)克雷伯杆菌肺炎 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 (4)军团菌肺炎 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 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 2、病毒性肺炎 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 并发症:少见 3、支原体肺炎 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 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 4、真菌性肺炎 (1)肺放线菌病 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 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 贫血、消瘦、杵状指 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 (2)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 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 并发病多发性脓肿 5、肺炎衣原体肺炎 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 6、非感染性肺炎 (1)放射性肺炎 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 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 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2)吸入性肺炎 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 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 (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3)克雷伯杆菌肺炎――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 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 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非感染性肺炎 (五)中医治疗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营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 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三)治疗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

中医科年度工作总结

中医针灸科年度工作总结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们中医科在院领导班子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始终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科内全体同志积极努力、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诊疗工作和治疗任务,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患者的信任并赞扬。 一年来,我们注重强化科室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让病人得到满意,医生要把病看好,还要搞好医患关节,为更多的病人解决痛苦。注重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学习,加强三基训练,打好基本功,继续壮大科室队伍,加强科室力量,我们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治疗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及配合应用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等辅助检查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也为医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积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把医疗安全意识贯彻始终,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全年就诊人次突破10000余人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配合针灸、理疗等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骨病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使中医科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我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科全体医

护人员以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为指引,锐意创新,奋发图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人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度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将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狠抓业务学习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民族政策,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职工都深知新疆的稳定是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根本和保证。全体医护人员表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旗帜鲜明的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的战线上,努力加强科室内的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医德医风方面:我科一直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道德修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医师,反复学习了医院的各种文件及规章制度。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树立起优质的服务特色和行为规范。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以及医务人员“十不准”,紧密围绕“服务”的基本理念,鼓励服务创新,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病人的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坚决杜绝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在广大患者心中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经常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发扬先进和模范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和质量,每月进行自查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治法。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论治法歌----米氏真传。 外科之疮有治例,说与君家须切记,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岂同类。热与寒,通与秘,其中消息知端的。通多不足秘多余,热实寒虚分症治;阳似阴,阴似阳,似中妙理要推详。不分表里一例治,轻变重而重变亡。医者贵乎多应变,不可偏执用其方,且如表症恶寒,宜用荆防败毒散;里症发热,可将内疏黄连汤。疮势已成,托里消毒散诚为正法。内脓将溃,十全大补汤最得相当。人参养荣汤治溃后虚热发作,木香流气饮散结肿寒湿为殃。饮食不甘,定用香砂开胃;精神怯少,须将参术回阳。阴虚阳虚,须八珍最为要领;盗汗自汗,得独参一味可强。溃后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缓;脾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功效尤良。口燥谵言,泻实火须黄连解毒(汤);心烦衄血,理虚阳必犀角地黄(汤)。古法治痈疽,称述仙方活命饮;今时医发背,还期神授卫生汤。蟾酥丸在外科称为独品,护心散解内毒号曰无双。讵知蜡矾丸护膜、护心,可羡淡中有味;还赞玉红膏生肌、生肉,堪夸坏里呈祥。身凉自汗,腹痛肠鸣、呕逆,岂逃异功散;睡卧不宁、虚阳发燥、脓多定用圣愈汤。生脉散接虚羸脉来微细,归脾汤除惊悸睡得安康。竹叶石膏(汤)治虚烦、身热者何须疑虑,麦冬清肺(饮)除膈热有痰者毋待商量。金鲤汤治肺痈吐脓气急,玄龟丹攻结毒臭腐顽疮。风热生疮通圣散,疮疡狂躁破棺丹。小柴胡(汤)除客邪往来潮热;大防风(汤)攻腿膝寒湿为殃。咽肿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红斑紫岂逃化斑解毒汤。八味丸捐口干妙药,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连丸为脏腑泻痢通用,甘露饮治口齿腐烂相当。六和汤和脾止吐泻,双解散解表理内伤。逍遥散善治女人诸病,保元汤常扶赤子多伤。皮肤毛发干焦,芦荟丸效应甚捷;咽喉口齿肿痛,冰硼散功实非常。滋肾丸治下元肾虚不固,凉膈散解上焦膈热多烦。九龙丹消鱼口吞之灭迹,二蛟散行湿肿服下安康。吕祖一枝梅止痢定惊,称为仙药;真君妙贴饮消疼止痛,号曰神方。痔漏、瘿瘤、疔毒,古夸三品锭;痈疽、流注、诸风,今羡万灵丹。柴胡清肝汤治鬓疽肝胆有效,黄连消毒饮医对口督脉尤良。小儿口内生疳必用人中白散,大人咽喉肿痛须将金锁匙汤。下疳新久珍珠散,小便淋涩木通汤。玉真散破伤风效,复元汤跌扑称强。提肩散治胳膊强直作痛,拈痛汤除痛腿风湿相伤。小便生疳,龙胆泻肝汤可羡;大头肿痛,普济消毒饮何妨。便毒悬痈,内消散吞何足虑;臀痈腿病,柴汤下自无殃。又有女子阴疮,能肿能疼能至痒,在人活法,或消或补或驱虫。盖男子之囊痈,泻肝经之湿热;小儿赤游丹,解毒兼砭血。凡治杨梅疮,戒熏为至切,舌下发痰包,利剪方能泄;出如鸡蛋清,消痰是真诀。结毒与顽疮,紫金膏可设;风疮彻骨痒,雄黄散效绝。疔疮先刺血,内毒宜汗泄;禁灸不禁针,怕绵(绵者,毒陷也)不怕铁(铁者,入针坚硬有声)。又有失荣肿,坚硬如岩凸;强阴失道症,形状要分别。妇人之乳岩,此中一例决;未破肉增棱,已溃流臭血。如此几般症,古今无治说;疮有数百种,难以都陈曰∶惟在一点心,何须三寸舌。学人若向导,万事皆通彻,此为粗糙歌,可讥亦可阅。 痈疽疮疡初如粟,麻痒热痛即大毒。不论阴阳灸最宜,灸后汤洗膏固护,内用疏解与宣通,外宜敷药四围束。轻证神灯照三枝,平塌须急补不足,高肿不可过于攻,内热毒盛须消毒。二便秘结宜通利,脏腑宣通方为福,十日以后疮尚坚,铍针点破最宜先,半月之后脓若少,药筒拔提脓要粘。疮已溃烂腐不脱,当腐剪破开其窍,能令脓管得通流,自然疮头无闭塞。频将汤洗忌风吹,去腐须当上灵药,生肌散用将敛时,保养须勤毋怠惰。切忌脓出投寒凉,冬宜温室夏明窗,肌肉长平将疮敛,谨慎调理更加详,新肉如珠皮不敛,若失保养命多亡。 二,痈疽不论上中下,惟在阴阳二症推,发背虽有正与偏,要取高低两样看。纯阳初起必高肿,更兼身热有微寒,顶如尖字高突起,肿似弯弓根有盘。七日之间多溃痛,二七之间脓渐漫,动息自宁食知味,二便调匀无泻干。肿消脓溃精神爽,脱腐生新气血完,五善自然臻并至,七恶全无半点干。痛便随脓减精神爽,红肿消退自肌宽;新肉已生红艳艳,腐皮自敛白漫漫,一身多爽快,五脏尽和欢。此属纯阳俱易治,百人百可保全安。 三,痈疽阴症歌第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