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陈帅佛认为: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一)现报:

陈帅佛认为: 就是今世作业今世得报应。今世报有福报也有祸报。这种报应有的报在早年,有的报在中年,有的报在晚年。首先讲福报吧。大家可以看到,有的人一生做好事并没有得什么好处,这是因他上一辈干了坏事,这一辈子因他行善积德,抵消前世的罪孽,因善事做多了,前世罪孽抵消了,所以有中年得福报和晚年得福报。早年得福报,一个是前世行善积德,或前世罪孽不多,这辈子行善积德多,很快就抵消了前世的罪孽所以就得早报。?

祸报也有早年报、中年报、晚年报三个阶段。如有的人本来前世就有孽,今生又不行善积德,继续干坏事,如偷盗、抢劫、坑害别人,诈骗钱、嫉贤妒能忘恩负义……,结果在

青年时期就受法律的惩罚或者生大病受伤致残……等祸报。有的人,因前世做了好事,象在银行存的款一样,还未用完,今生所做的坏事与前世作的好事慢慢在抵消,如果中年抵消了还不停止作恶,所以中年就得恶报。?

有的人青年,中年都很好,结果到了晚年,不是家中其他人遭灾就是光留着自己孤老病重,无吃无穿,无人照管;或者老来伤残,或者老来坐牢判刑等祸报,其道理和中年得祸报一样。?

(二)生报:

陈帅佛认为:就是前生作孽今生报,今生作孽下世报。这种因果报应,同样分福报和祸报。有的人前世行了善,积了德,尤如在银行存的款还未用完,故转到今生来用,所以今生享福。如他今生虽然享福仍行善积德,象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利息也越来越多,故下一世仍然是享福之人,为福报。?

有的人上世作的恶太多,或者老来作恶,当世清算不完,这一世就苦。如某人对前世的恶,后世的苦认识不到,继续作恶,那他下一世还要继续受苦难。?

(三)速报:

陈帅佛认为:就是报应来得快,如昨天做坏事今日遭恶报,上午做坏事,下午遭恶报,或者九点作坏事,十点就遭恶报。

因果报应不仅只是恶报,福报也如此,只要你做了善事同样得速报。?

速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此人上世作的恶,这一世还未了结,而他更加变本加厉,干了更加伤天害理惨无人道之事,如有的杀人放火,有的行窃抢劫,有的暗害别人,有的贩毒吸毒,有的卖假酒假药毒害群众,有的行贿贪污,有的诈骗钱财……,所以被押上历史审判台,有的被判刑,有的被枪决,有的或者遭祸而伤残,或死亡之速报。忘恩负义,知恩不报,反而相害,这种人得恶报也特别迅速。如有一个人,她在特别困难时,本人无饭吃,无房住,孩子无钱上学,丈夫的饭碗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老人出来帮助她安排工作,并且借房给她家住,有了饭吃,有房住,孩子上了学,她不但不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贪污老人的钱,结果苍天有眼,让她跌断手,看你还贪不贪。

遭凶速报

又有一人,多年来,他有困难,其朋友总是无私帮助他,但他总觉得一年给一万两万元太少,心有贪念,就起黑心,有一天他一手拿着其朋友给的钱,一手就要害其朋友,相害未成,又对朋友进行敲诈钱财,当朋友看出他良心坏,就警

告说:"你这样做,定遭恶报",结果不仅家中凶灾未平,第二天本人突然腿断痛得要命,后又突生奇病。?

还有一人,他找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对象,对象遗憾地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多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他听后,回家就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并写了一张纸条:"母亲,不是儿子不孝,你老人家八十多岁了,该上天享福了"。然后把刀和纸条藏起来。奇怪的是那是四月天气,这一天万里无云,下午5点左右,突然乌云盖顶下起倾盆大雨,接着就是雷呜闪电,一个炸雷把这个企图杀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窍流血而丧命。其老母痛失其子后,收其遗物,发现枕下面有利刀和纸条,才知其子遭雷打是报应。因此,忘恩负义之人,极易遭凶速报。?

上面讲的做了坏事,遭凶速报的事例。

得福速报

陈帅佛认为:现在讲做了好事得福速报的事例。某市有一个叫张秀花的老太太,早年丧夫,后儿女相继都去世了,孤身一人,怕今后生活无着落,就想自杀了事,免得活着受罪。后经左右邻居劝说才未轻生。?

她为自己在老年不痛苦,就烧香拜佛,天天口念《三世

因果经》,经常做好事,做善事。一九七五年春,她在外面散步,看到路上昏倒一个不省人事的中年妇女,就叫了一个架子车将人送到医院抢救。病人脱险后,医生告知病人:"你的命是老大娘救的,这两天她一直守护在你的跟前"。病人听后感动得抱着张大娘大哭,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后来病人出院时,张大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为病人付了医药费,不留名也不留姓就走了。?

张大娘的钱为病人付了医药费,生活上自然就紧张了。她为了生存,就出外挖野菜度日。一天中午她在地里挖野菜时,挖出一个象铁球样的东西,她不知铜还是铁,就卖给上门收废品的人。收废品的人付几元钱后,又把这个"铁球"卖给废品站。当时收购人员经检查,就问收废品的人这个"球"是在那里收来的?"那人一五一十的把当时收购时情况讲得清清楚楚。

当时收购站的领导同志就派两个人和收废品的人一起

去请老太太来,收废品的不知发生了什么问题,多次解释说:"我确实是收购来的,绝没有干违法的事"。"你不要急,把老太太请来再说"。?

张老太太看到收废品的人和另外两个人来请她去,也是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跟着他到收购站。站领导详细问了张大娘挖"球"的地点后,表扬老太太说,"你老人家为国家挖出一个很贵重的宝,是汉朝王室的'纯金花球',现付给您老人家人民币八万元。"?

关于行善积德得福速报的事例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张大娘行善救人而得福速报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真理。?

陈帅佛认为:凡是善恶终有报。有的人认为,自己一生行善积德,从不做坏事,但什么好处也没得到,而有的人干坏事,不仅没有得恶报,并且活得很快活,日子过得红火,认为积德缺德都一样,有的不但不坚持做好事,而且也干起损人利己之事。有的坏人认为那些行善积德的人是傻瓜,自己干坏事没有什么恶报,因此,就坏事越干越多,越干越大,从偷一个鸡蛋到偷一条牛,从偷一分钱到拦路打劫,从贪污一分钱到贪污几千万,从损人利已到暗害别人,但是干坏事的人,老是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干坏事是神不知,鬼不晓,自己不说别人不知道,而他们忘记了《宝鉴篇》中:"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楞严经》也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

陈帅佛认为:行善积德的人而没得到福报,干坏事的人而没得到恶报。究其原因,他们不懂得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和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

上面已经讲过,虽然有的做了不少好事没有得福报,是上一世欠的债没有还清,所做的好事还不能完全抵消上一世的罪孽。有的干了坏事,没有得恶报,就是上世做的好事像银行存的款一样,还未用完,从命理学上讲,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报早与报迟的问题,是一个运气问题。如有的小偷,在他运气好的时候,作案不易被抓住,但他的败运一到,他的盗窃罪暴露而被抓住。这就是"时刻一到,统统都报",大家想一想,世上凡是损人利已的,坑害别人的,干坏事的有那一个能逃脱恶报。

佛门讲因果报应,确有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今观世人得福报或遭恶果者,均有原因,只缘世人不细心观察耳!从古至今书中都有记载,善恶报应不爽毫发,余素览世俗故事,每读至得福报处,顿然心欢!遭恶果者无不毛骨悚然,其因果真如立竿见影、桴鼓发声,为善为恶影响显然。

故选录《因果报应》,以醒世人,如能细心体悟,力行善道,获福非浅!倘行不善,业缘日积月累,待至恶贯满盈,报应临头岂不赫然!不过善恶报应迟早不同,到时必然应验。但有人说:某某并未行善,反而发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现事业蹇滞,是何道理?这种情况常有见之,作恶发家,只因祖宗积有善德,德泽浓厚,阴在子孙,故而享福。如银行蓄有存款,任意取用,但是祖德耗尽,存款取完,福泽随之消失。为善之家,如果祖有业缘,在目前虽然不顺,可是恶迹去完,定然发福。古有楹联曰:“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有余德,德尽必灭。”就是此理。本书所载事迹,昭明著目,世人能改恶向善,必然后裔昌盛,福禄绵延。云云。

百善孝为先福报最优异

一、孝顺婆母儿孙成才

重庆市,某处,有一贤孝之家,婆母及儿媳孙子共有四人,家庭和睦,儿媳贤孝。

婆母高龄已87岁,身体逐趋衰弱,行动迟缓,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媳妇关照,如夏天沐浴与之抹洗;冬季严

寒备其暖器;每餐食物炊之和软,均亲手奉给;如在病中医药调理不失母意,尽量做到老人心中愉快不生忧郁。由于身体衰退已极,经常粪便不能自控,均由媳妇换洗,不计肮脏气臭,事奉母亲从来未有怨言。更可嘉者,婆母突然右臂跌伤,即护送医院治疗,出院回家后,仍然护理,做到无微不至。老母在床上,由于昼寝时间较多,到晚却精神兴奋,难于入睡,其媳感到母亲寂寞,长夜难度,她就移被与母同床陪睡,以便叙言,欢畅婆母心情,令其胸中愉快。由于睡卧时间长,有时不免胸中烦闷,儿媳就在床上将老人抱着,将老人背部贴在自己胸中让老人观赏电视,并与解说故事情节,令其宽畅心怀等等。

真是家庭出孝子,后裔必昌盛。其孙子自幼性格驯良,天赋聪俊,读书成才,由小学直上,步步前进,达到研究生以至进入国家重要单位工作,全家幸福。

可见孝友家庭,福报显然。

二、顾态奉父诚心不欺

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

一次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今天我付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顾态回答说:“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我怎可为了几石租米而改变孝心,怎敢把钱私用而欺骗我的父亲呢?”他收受了张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诚心恭敬的全数奉献给父亲。由于顾先生孝顺的榜样,所以他的儿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际明的儿子,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经上说:“孝莫大于严父。”像本篇故事中的顾态先生,诚心尊敬其父,可说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贵的儿子,真是善有善报。

三、老僧开示,竭力孝亲

杨蒲,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听说四川省高僧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就辞别双亲,到四川省访师求道。刚到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古稀、面貌慈善的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从哪里来?到四川做什么?”他答道:“我从安徽省来,想到四川参访高僧无际大师,修学佛学的大道。”老和尚说:“你要见无际大师,那还不如见佛。”杨蒲问:“我更想见佛,

但不知佛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老和尚说:“行,那你现在赶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子,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杨蒲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租船回乡,在路上跋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忙乱中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蒲看到披衾倒屦的妈妈,这才顿然觉悟老和尚说的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引导使父母吃斋念佛,调养心性。后来杨蒲享八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读《金刚经》的四句偈语,安详而逝。

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则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待佛也。古德说:“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梅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乃是释迦弥勒,若能成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佛在《四十二章经》中又说:敬天地鬼神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显灵。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蒲的开示,确有至理。

陈帅佛认为:现今不少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去孝敬奉

养,而且还百般忤逆不孝,使父母忧心愁闷。而在父母去后却又大操大办,出巨资看风水、建豪华墓、焚烧大量纸钱冥物、宰杀动物拜祭等等,这些都是本末颠倒的行为,不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增添亡亲的罪苦。生前不奉一滴水,死后枉掘百重泉。值得读者三思啊!

四、孝亲报恩,集福正道

福建人林承美,在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母亲坚决不愿再嫁,尽心地把他抚养成人。承美长大后想到父母的深恩难报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禅师对他说:“孝子思念亲恩,痛哭是没有益处的,应当寻求报答才能有益处。古语:说“行善于亲有益,作恶于亲有忧。’你要报答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是真正的报恩孝道。”承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立志戒杀放生,广修救人济世的善事。后来他享九十六岁的高寿,儿子、孙子都得到很高的科第名望。古人常常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母亲怀胎十月,身体承受极大痛楚,心里万分忧虑胎儿,生产之日的痛苦、惊惧和担忧更加沉重。所以,妇女凡是孕产一次就是去了一次地狱的鬼门关,从投胎转世的事相来看,确实如此。因此母恩浩大。佛经中说,慈母健在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慈母已逝的人是最穷的人,慈母活着即是如日当空,母亲逝世好是太阳落山。佛经中还告诉人们,孝敬父母所得到的福跟供佛所获得的德是一样大的。

陈帅佛认为: 不少人花费钱财千里迢迢到名山大川去祈福求禄,或东祷西叩地去妄求福运,岂不知,家家都有一尊佛,何须劳神向外求。

现在的人们在生日时大肆杀鸡宰猪、大鱼大肉地宴请庆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天道报恩荐亲的宗旨,这样做不但不会获得增益,反而会折损、消耗他的福报和运势。因此,生日这一天应该买动物放生,或追思感恩天地父母赐予的生养教育的恩德,或去慈善布施穷苦,或印送善书,或诵经念佛等等善行,才是邀天地之福的正道。

五、竭力孝母,子为贤相

崔沔,自幼就有孝顺的天性。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忧伤悲哭过度而得了眼病,崔沔变卖了家产,遍请名医为母亲诊治,可是终于医治无效,双目失明。自此他每日躬亲奉养,至诚恭敬,三十年如一日。凡是母亲的衣食及一切用具,都依照气候的寒暖,适时供养,使老人家的生活过得很舒适,没有丝毫的匮乏。每逢美景良辰,一定扶着母亲到野外去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虽然老母双目失明,不能欣赏美丽如画的风景,崔先生就把大自然的事事物物,描述得活龙活现,津津有味地讲给母亲听,以及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动人新闻及趣事,也一一向母亲有说有笑地谈论,解

除老人晚年的寂寞,忘记了双目失明的痛苦,十分愉快。后来,崔先生年龄渐长,官位亦尊,还亲自与儿子侄儿在庭园中种植了很多桃、李、橘、柿等果树,使母亲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吃。母亲去世后,他为了报答母恩,晚年终生吃素。由于崔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所以官也做得很大,位至“中书侍郎”的职位,他的儿子佑甫,也成为一代贤明的宰相。

《感应篇汇编》上说:孝敬双亲,不可使父母老人有冷淡心,不可使老人生烦心,不可使老人有恐怖心,不可使老人生愁闷心,不可使老人有难言心,不可使老人有愧恨心。人中的大孝。做到这样的孝行,天地人鬼神都会敬护他的。

作为儿女的,用物质的奉养、精神的关怀安定老人的心,是最基本的孝;努力学习、认真敬业,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为父母争光,是大孝;引导父母老人学习佛学正法,劝导其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永远断除轮回之苦,则是最彻底、最圆满的大孝

六、寿昌修忏得遇母亲

宋朝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微贱,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

分悲哀。他就辞去了官职,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当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报纸,无从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希望异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水忏不辍,祈求佛门菩萨的灵感。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苍,面有皱纹,但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寿昌亲切的连呼:“妈妈!妈妈!”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他母亲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朱寿昌把母亲迎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当时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

七、孝护翁故,全家免疫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的儿子聚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疫病,传染很广,病死的人很多,大

家都怕传染,至亲也不敢过问,唯恐逃避不及。顾成夫妇也不幸染上时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患上了疫病,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时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她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不要回到丈夫家去。可是钱氏深明大义,他说:“丈夫聚妻,原来是希望我有帮助侍侯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丈夫家去。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其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时的人,都认为顾成全家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神明的感应。

现代社会能孝顺父母的儿女很少,而求能孝顺家公、家婆的女子,更是寥不可得。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病菌的感染,但是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亦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蜜西根大学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经常行善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分健全和强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一位美国妇终生在印度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者,学生们被他的事迹感动了,事后科学家对每位学生的唾液进行检验,发现他们的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比着记录片以前明显增高。本文中由于钱氏至孝勇敢的伟大正气,增强劝驾的抵抗力(通过人的生物

电波磁场辐射覆盖传递),从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死亡。这种因果事实,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

八、孝媳守护病姑侥幸得免火灾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

九、陈氏受托养姑高寿并得荣华

宋代有一位善良的女子陈氏,在二十岁那年出嫁,婚后

正过着甜蜜的生活,哪知不到一月,她的丈夫奉命出征,新婚的离别,是多么黯然神伤。临别的时候,她丈夫谆谆地嘱咐她说:“我离家以后,你要好好的侍养我母亲。”她也温存的安慰丈夫,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后来她的丈夫在前线作战阵亡,英勇地为国牺牲,陈氏既遭生离之苦于前,复受死别之痛于后,悲哀之情,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但是为了要侍养堂上的婆婆,不能不节制悲哀,保重身体。她的父亲看她双十年华,忽然丧夫,倘若守寡,虚度青春,未免太可怜,所以恳切的劝她改嫁。可是陈氏意志坚决,回答父亲说:“亲爱的爸爸,你爱你的女儿,你更应尊重女儿的人格。我受丈夫生前的嘱托,侍养他的母亲,而今丈夫为国牺牲,我怎可违背我对丈夫的诺言,抛弃堂上的婆婆不顾呢?我宁可自杀,决不愿再嫁。”她父亲看她意志坚决,怕她真的自杀,也就不再劝她改嫁了。从此以后,陈氏勤苦操作,为人缝纫洗衣,所得微薄的收入,孝养堂上的婆婆,一直经过五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到婆婆去世的时候,丧葬都能尽礼。陈氏节孝的美德,感动了远近的人。伟大的事迹传到了朝廷,皇帝颁赐金旌,号曰孝妇。每月给以俸金补助,其寿之九十二岁,无疾而终。(取材自《女范》)

十、兄妹孝逆各得其报

四川某市,有一姓何者,夫妇自来经营商业,家庭比较富裕,膝下一男二女均各结婚安家。后来何某逝世,遗下老

妪与儿子同居,可是儿子平素浪荡不务正业,是一位花花公子。在较短时间将家业扫光,并抛弃妻儿不管,自己泛滥不收。老妪生活无着,无人照料,只得投靠大女,其女家庭富有,丈夫为某单位领导,大儿子是长航局的重要工作人员,二儿、幺儿正在读书,但是大女素来性情刚劣,不认亲疏,老母投靠她家她心中大大不满,想到老朽乃无用之人,不能劳动做活,在此只是增加负担,心中很是不平,好是「眼中钉,肉中刺」每日口中骂詈不休,食宿不当亲人看待,如有珍馐,只自己享用,老人不得沾唇,每日用餐各自分吃,可怜七旬老人每顿咸菜下饭,心中病苦流涕。

幸而幺女仁孝,听说母亲受此虐待,心中很是不忍,遂往姐家,将老母接回与之同居。

幺女对母亲百般孝顺,家有美食奉之先尝,每日不失饱暖,病中医药精心调理,母亲得以欢度晚年。

请看,兄妹三人,果报各异,善恶攸分,不爽毫发。大儿子自抛妻别子之后,在社会上终日流荡,生活无着,得下重病,只得求救于妻子。可妻子还好,不计前愆将他收留,医药调理,照料生活,逐渐恢复健康。可是,其人不念恩义,恶习不改,仍然抛妻别子,出外逍遥自在。因此,妻子忧郁

成疾,不久死亡。儿子只得自成家业,也不管父亲如何。

且看此人自出外后,流浪一时,生活无依,疾病重发,在外佃房居住,身边无人照顾,时有邻居探望,见其痛苦流涕悲惨万分。至此,他也无面再求儿子救援,只得求助于绳索,。自缢而死“

又看大女如何?大女将老妪嫌走后,心中很是快乐,好是大祸脱身,无忧无碍。谁知乐极生悲,痛苦加临。一天丈夫下班回家遇到车祸出事,一命呜呼!其大儿子不到三年时间,身染重病治疗无效仍然死去。其二儿、三儿读书无成,无法上进,后来流于社会,不管家中一切。此人(大女)遭到夫死儿亡,小子二人又不成才,家业也将耗尽,时时悲涕,不到半年,身染疾病卧床不起,无人护理,茶饭无依,饿死床上。

且说三女,自将老母接在家中后,真是事事如意。丈夫由下级单位领导调到局内工作,不久晋升为副局长,经过三年时间,由于工作有成绩,遂提升为正职。膝下一儿一女,读书聪慧,由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事业单位工作,全家乐享幸福!此非纯孝得来果报吗?在此祝愿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以孝弟为先,天必赐汝福泽!谨之勉之。

改变命运的根本方法是行善积德

改变命运的根本方法是行善积德。 《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等,都做过详细的讲述。 诸葛长青也才曾多次在新浪博客中撰写诸多博文予以讲解。 综合古今实际案例,发现,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的根本的方法。 诸葛长青认为,如果有缘者遇到身体不舒服、事业不顺利、家庭不幸福、子女不听话、婚姻没着落等问题,别着急,立刻多做善事吧。行善积德,会让有求必应,会让你体会改变命运的神奇感应。 诸葛长青:大家都看过《三字经》,《三字经》中有一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句话背后,就说的是行善积德有福报。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后晋蓟州人(今天津市蓟县),因为蓟州所处燕山,故名窦燕山。 窦燕山家族产业巨大,富甲一方,相当于今天的千万富翁。 但是窦燕山的父亲和他却经常欺负他人、作恶多端,老百姓非常仇恨他。 由于上天惩罚、因果报应,他也体弱多病,三十多岁还没有儿子(古时候结婚早,一般十八、九岁就生于孩子的)。 窦燕山十分着急,经常唉声叹气。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来到跟前对他说:因你父亲和你积恶太重,以致累你遭受报应,你呀,要小心,不但命中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活不过50岁。我告诉你一个办法,那就是赶紧行善积德,否则就会很危险啊。 醒来后,窦禹钧对祖父说的话句句记得清清楚楚。 他时刻记住解救的办法就是行善积德,于是广做善事,多积阴功,以求挽回生命。 于是,他发誓改正错误,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发誓重新做人”! 他力行善事,倾其家产,建起了育婴堂,收养了二十多个弃婴,还兴办义学、修路亭、救助乞丐、放生鱼类、鸟类等,做了很多的善事。 老百姓都赞美说,窦燕山真是大好人啊。 连天上的喜鹊也经常来到他们家叫个不停。 这样过了几年,想不到既然连生五个儿子,而且个个聪明俊伟。 五子长成后,一个个蟾宫折桂,高中科举。窦禹钧的身体也越来越好,最后活到八十二岁无疾而终。 诸葛长青认为,行善积德不仅延长了窦燕山的性命,还生了五个儿子,科举高中,名满天下。被人称为“窦氏五龙”。 那么他的五个儿子多么厉害呢? 1、长子曰仪,为礼部尚书; 2、次子曰俨(yan),为礼部侍郎; 3、三子曰侃,为补阙; 4、四子曰称,为谏议大夫; 5、五子曰僖(xi),为起居郎。

一行善积德名言

一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魏书·任城王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 天道无亲,惟德是授。——《国语》 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书经》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三国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章句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治家格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孝者,人道之至德。——孔子 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一是孝顺,一是行善。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增广贤文》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 贫者而好施,其功德倍于富者。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隐恶而扬善。——《中庸》 善的标准:对他有利是善。对己有利是恶。 吃亏是福。 见善如渴,闻恶如聋。——《明心宝鉴》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 终日言善,不如行一善。——叶美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一行善积德名言

一行善积德名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魏书·任城王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 天道无亲,惟德是授。——《国语》 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书经》 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三国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章句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治家格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孝者,人道之至德。——孔子 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一是孝顺,一是行善。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增广贤文》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 贫者而好施,其功德倍于富者。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隐恶而扬善。——《中庸》 善的标准:对他有利是善。对己有利是恶。 吃亏是福。 见善如渴,闻恶如聋。——《明心宝鉴》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 终日言善,不如行一善。——叶美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改变命运感应行善积德子女成才

改变命运感应:行善积德子女成才 作者:诸葛长青 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的根本方法。行善积德,有求必应。 ----- 诸葛长青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命运的根本方法是行善积德。 《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等,都做过详细的讲述。 诸葛长青也才曾多次在新浪博客中撰写诸多博文予以讲解。 综合古今实际案例,发现,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的根本的方法。 诸葛长青认为,如果有缘者遇到身体不舒服、事业不顺利、家庭不幸福、子女不听话、婚姻没着落等问题,别着急,立刻多做善事吧。行善积德,会让有求必应,会让你体会改 变命运的神奇感应。 诸葛长青:大家都看过《三字经》,《三字经》中有一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句话背后,就说的是行善积德有福报。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后晋蓟州人(今天津市蓟县),因为蓟州所处燕山,故 名窦燕山。 窦燕山家族产业巨大,富甲一方,相当于今天的千万富翁。 但是窦燕山的父亲和他却经常欺负他人、作恶多端,老百姓非常仇恨他。 由于上天惩罚、因果报应,他也体弱多病,三十多岁还没有儿子(古时候结婚早,一 般十八、九岁就生于孩子的)。 窦燕山十分着急,经常唉声叹气。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来到跟前对他说:因你父亲和你积恶太重,以 致累你遭受报应,你呀,要小心,不但命中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活不过50岁。我告诉 你一个办法,那就是赶紧行善积德,否则就会很危险啊。 醒来后,窦禹钧对祖父说的话句句记得清清楚楚。 他时刻记住解救的办法就是行善积德,于是广做善事,多积阴功,以求挽回生命。 于是,他发誓改正错误,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发誓重新做人”!

他力行善事,倾其家产,建起了育婴堂,收养了二十多个弃婴,还兴办义学、修路亭、救助乞丐、放生鱼类、鸟类等,做了很多的善事。 老百姓都赞美说,窦燕山真是大好人啊。 连天上的喜鹊也经常来到他们家叫个不停。 这样过了几年,想不到既然连生五个儿子,而且个个聪明俊伟。 五子长成后,一个个蟾宫折桂,高中科举。窦禹钧的身体也越来越好,最后活到八十 二岁无疾而终。 诸葛长青认为,行善积德不仅延长了窦燕山的性命,还生了五个儿子,科举高中,名 满天下。被人称为“窦氏五龙”。 那么他的五个儿子多么厉害呢? 1、长子曰仪,为礼部尚书; 2、次子曰俨(yan),为礼部侍郎; 3、三子曰侃,为补阙; 4、四子曰称,为谏议大夫; 5、五子曰僖(xi),为起居郎。 后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诸葛长青:行善积德,必有好命运。祝福天下行善者富贵吉祥!诸葛长青提醒有缘者,行善积德,要有耐心,快则三天、中则三月、慢则三年,必有感应啊。

一行善积德名言

一行善积德名言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魏书·任城王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 天道无亲,惟德是授。——《国语》 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书经》 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三国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章句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治家格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孝者,人道之至德。——孔子 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一是孝顺,一是行善。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增广贤文》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 贫者而好施,其功德倍于富者。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隐恶而扬善。——《中庸》 善的标准:对他有利是善。对己有利是恶。 吃亏是福。 见善如渴,闻恶如聋。——《明心宝鉴》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 终日言善,不如行一善。——叶美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积德行善

、 善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多做一点减轻他人忧愁、痛苦或是增进他人快乐、幸福的事,而且举善,应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人都应当为社会为他人积德行善,哪怕仅仅是力所能及的一点小小的善事,如果一个社会举小善成为风尚,离大同也就不远了。 善,指的是道德意义上的善,就是善良美好、友好、亲善。它是伦理道德范畴中最为一般、经常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化,就是善行,就是善举,就是对社会、对他人符合道德要求的、通常是具有有益后果的行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善行,解人急困、慈善捐募是善举,捐粮派米、赠医施药、兴办义学也是善举。善举、善行,不论大小,统统都属于积德行善的范畴。 一个社会善行(善举)越多,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就越高,人群关系就越融洽,社会的凝聚力、亲合力、向心力就越高,这个社会也就越稳定,老百姓就越喜欢这个社会。资贫助弱,扶危济困,散银分帛,举义行善,本是我们文明古国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美德。正是这种传统美德,为民族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增添着巨大的凝聚力。 事实表明,大凡真正的行善者,都是有良心的人,有同情心的人,都是真诚的人,是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不能真正恨恶的人是不能真正举善的。那么恶人会不会有善行、善举呢?也会有,但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天良发现了,弃恶从善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一边作恶一边行善的人有没有?有,真还不少。但那不是真正的行善,而是伪善,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清人朱柏庐曰:善欲见人,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在真正行善者眼中,乐善好施既是过程,又是目的,是他的人生一种追求,是美的享受,是幸福的体验。不过,现在有许多善,商业厂告化色彩很浓、很重,做了一点善事,就要求为企业、为个人扬名,或是要求新闻媒介吹嘘一通,或是要求被施者为其留个功德牌坊。这种为名誉所为的善,其实也是在要求回报,其善亦是不诚的。 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有两种含义:一是对那些乐施好善有功者,因为他们对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社会要以他为榜样,进行歌颂;二是大凡那些成人善事者,当他们自身有困难时,其他人也会乐于行善于他。如果以回报作为自己举善前提条件来理解善有善报,这是天大的误解。所以,举善应该是不为因果而行善的。有人说得好,人们之所以要积德行善,并非积累进入天堂的资本,而只是实现了与人为善而已。我们需要的是提倡这一种境界。 举善对行善人好处多多。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研究,其研究课题是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结果显示,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正确结论。行善长寿的原因是什么?从心理角度看来,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感激之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缓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虑。从免疫系统角度看,常常行善的人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总之,行善有助强化人的免疫系统,调节身心合二为一,有利健康长寿。 行善方法多多,依照佛学的理念,如下方法值得提倡,如与人为善,即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维护真理原则;敬爱存心,即人人若都能敬业乐群,安份守已,敬重别人,也珍重自己,即是代天行道,敬爱存心;成人之美,即凡发现有人行善,其志可嘉,就应该设法给予扶助,以成人之美;劝人为善:即与人相处,须时时提醒告诫他人,以解开迷惑;救人危急,

浅淡积德行善

浅淡积德行善 首先向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才是积德行善。 1、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则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 2、行善后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恶业(例如犯五戒、十恶,或从事损人利己及伤天害理之类的坏事),否则所有的善行均将被抵消漏尽,甚至功不敌过,还遭恶报。 3、行善如果出自纯粹救人的动机,则此种‘无相布施’的功德可说是最大。反之如果只为沽名钓誉或由于自私原因而布施,则其福报便非常有限(不过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为何同样作布施,有人福报很明显,有人却不明显,其道理也在此。 4、如果有人长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无感应,则其主因除上述几点外,佛经所云:‘为善必昌,为何不昌?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何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因此千万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应该具备耐心,并深信只要持续认真行善,努力修持,诚心忏悔,将来一旦业障消尽,必可得到解脱,而享受美好的福报。 5、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还要修慧,因为唯有了解佛法,培养智慧,才能清静心灵,免除烦恼,甚至了脱生死,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从小一直听老人讲:要积阴德,不给自己也可以给子孙。现在才明白:老人所说的话很有道理!现在我为大家解惑一下阴德的有关学问: 一.阳德与阴德 什么叫阳德?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些物质回报或者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 什么叫阴德? 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阴德福报大,积得久。不要怕德积不住,你的德积在那里永远是你的,别人偷不去、抢不走,自修自报,因为那是一种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处不在。 阳德积不久,多是随修随报,阴德积得久,且越积越大。所以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的德行就越积越厚,后面的福报就大。可以福泽子孙。如果让人知道了,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 阴德是使命运向好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阴德,反而认为阳德(做了点好事嚷嚷的人们都知道了)只是得到了一些虚名,于改变命运向好发展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益。 西方基督的《圣经》中的马太福音6 讲到: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要叫你施舍

积德行善的小故事

警惕:这六种行为最损福报! https://www.doczj.com/doc/36896877.html,/s/blog_640af56b0102dwzs.html 1、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罪业,更不可以买活物杀死做菜,活活煮死1命,削禄20善。即使虫蚁也不能伤,教育子女小时候不玩杀虫蚁鸟雀,他的福份就不会折损,寿命就不会短缺。杀生的坏处是: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气重,贫穷,丑陋。 2、发脾气 发脾气骂人的声音,就像狼叫一样。 印光大师告诫:女孩子不发脾气,儿女必不夭死,脾气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因为一生气,乳即变成毒汁。发大脾气,喂儿立刻即死。稍小点,半天一天方死。发小脾气虽不死,亦必定生病。这是一定不变的事理。 发脾气是一切如来都救不了的。佛经上说“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徵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对普通人嗔恨发气一次,毁灭一百大劫积累的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毁灭一千大劫积累的福德。 抵触顶撞父母,嗔恨发气,是福薄命浅的最明显特征,世界上最没有福气的,就是这两种行为。 3、抵触顶撞父母上司长辈,说先贤大德坏话。 抵触顶撞父母是第一等损福败禄的事,无论求什么,必定求不到,万求也枉然,因为积福没有损福快。工作,姻缘,办事不顺,马上反省抵触顶撞父母上司长辈,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工作不顺,感情痛苦,办事阻碍大,马上软语好物孝顺父母,父母若欢喜,一切天人鬼神都会来护持你。 不抵触父母的人,工作顺利,良缘佳偶。从小不抵触父母师长的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贫穷最晦戾的家庭,都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用钱财供养父母的人,将来必定会富有,孝顺父母但不用钱财物品供养父母,做大官也会缺乏财富。 搜集宣说先贤大德乃至圣贤坏话,一句削禄一百善,败尽一家族血脉的福禄。 4、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宣扬别人过恶,嫉妒讽刺挖苦他人,脏话骂人。

一行善积德名言

一行善积德名言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魏书·任城王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 天道无亲,惟德是授。——《国语》 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书经》 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三国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章句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治家格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孝者,人道之至德。——孔子 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一是孝顺,一是行善。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增广贤文》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 贫者而好施,其功德倍于富者。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隐恶而扬善。——《中庸》 善的标准:对他有利是善。对己有利是恶。 吃亏是福。 见善如渴,闻恶如聋。——《明心宝鉴》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 终日言善,不如行一善。——叶美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最灵的转运方式,叫做行善积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896877.html, 最灵的转运方式,叫做行善积德 作者:佚名 来源:《37°女人》2019年第11期 一天茶饭后和一位老人在院子里聊天,老人跟我讲起了一桩桩道听途说的陈年故事,难免有迷信色彩,倒也颇有行善积德的美意。 老人老家叫十字河,当街原来有个旅店,是他们徐家本宗开的。曾经有一个夫妇带一个孩子来住宿。他们一住就住了一个多月。 当时是夏天。有一天忽然下了暴雨,旅店内有个小粪坑,大概半尺深,被雨水下满了。雨过天晴,那夫妇一没留意,孩子自己跑着玩,居然淹死在那个小坑里了。 这时,夫妇才说出实情。误听一个算命的说他们的孩子最近有水灾,他们就到处躲。到了十字河,发现这里地势很高,而且旅店在当街最高处,于是决心住在这里躲水灾,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要知如此,还不如待在家里安全。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王善的商人。有个看相的,一看见王善就忧愁地说:“你还没有儿子吧?”王善说:“是的。”看相的说:“你不但会没有儿子,而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灾难。”王善觉得他的话很灵验,急忙到苏州去收取财货,然后回家。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河水猛涨,不能行船,只得暂时住在客店内。到晚上时,天空放晴,他到河边去散步,看见一个少妇投河自尽。他马上呼叫渔船,说:“谁能救起这个人,我出20两银子。”船夫去救了,也把少妇救了起来。他便把20两银子给了船夫。 王善问少妇为什么要寻短见,少妇回答说:“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养了一头猪,准备用来偿还田租。昨天把猪卖了,不料收的钱全是假银子。既怕丈夫回来责骂我,再加上家中贫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自寻短见。”王善非常同情她,问一头猪值多少钱后,便给了她双倍的钱。 少妇回家时,在路上遇到丈夫,便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丈夫非常怀疑。晚上,夫妻俩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问个究竟。到旅店时,王善已经关门睡觉了。丈夫叫妻子敲门。王善问是谁,回答说:“我是今天投河的那个女人,特来致谢。”

日常如何积德行善

一、救护放生 1、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2、劝人放生,同样福田广阔,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奉劝那些有钱有爱心的亲属朋友或绝症的病人家属放生,劝不孕不育的人想求子的或者是想求个儿子的,劝他们积极放生。 男女找不到对象的,夫妻吵架不和或者丈夫或妻子有外遇的,孩子学习不好,想考上好大学的,我们都劝他们积极放生护生,并诚心念佛都会得到感应。达成愿望。 3、阻人杀生及阻止别人为我杀生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看见无知的孩子捕蝶,捕蜻蜓,壁虎,鸟雀等,阻止他们并且劝导他们要爱护动物。并且将被锁系之物放生掉,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到亲属朋友或因公务或到病患家里去,其家为了欢迎我或是报答我而杀生,我们阻止其为我而杀动物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4、随手救助粘在蛛网及误堕坑里的生物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救助蜘蛛网上粘有蜻蜓,蝴蝶等生物,救助误堕坑里或陷阱里的动物,救助爬上大路的蜗牛、蚯蚓、多足虫捡到路边安全的地 随喜放生,同样功德无量,是不用 六、 方。 花钱的放生 5、传送赠与他人放生书籍或网络上发帖转帖放生文章,劝人或警示人们戒杀放生 将戒杀放生的善书,尤其是戒杀的杀生果报见闻录,可以多请来些,赠送给亲友或见到什么狗肉馆,驴肉馆,活羊现宰,养肉狗的,养狐狸的,养蛇的等杀业残酷的,你可以默不做声的装作吃饭或者进去什么也不说,或者直接放在那里,放下一本杀生果报录就走,或者你也可以经常性的把这些书随时随地的放在可能接触不到佛道的,他们的车篮里,车上边,家门口,信箱里,或者干脆装作忘在出租车里,放在各种公共场所,看了这些书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会留下深刻印象,至少种下一颗种子,减免杀业,回心向善。 6、不焚烧庭院树叶并劝人勿焚烧垃圾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行善积德 利己利人

行善积德利己利人 *导读:道教是华夏神州炎黄子孙唯一的本土宗教。作为一个道教徒,秉着一颗慈悲之心,正己身而行天道,是我的师公、师父一直以来对我的谆…… 道教是华夏神州炎黄子孙唯一的本土宗教。作为一个道教徒,秉着一颗慈悲之心,正己身而行天道,是我的师公、师父一直以来对我的谆谆教诲。行善,就是在人间多做善事,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关爱社会。如:将自己平时穿不上的衣服,不再看的图书捐赠给贫困的山区孩子;在餐馆吃饭时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打包起来,给路边行乞的老者;在旁人感到孤独难过的时候,主动上去安慰鼓励他;甚至只是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使人不至于滑道功德无分大小,铺桥造路,捐款放生都是做善事,做能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也是善事。抱着一颗真诚的心,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而自有福报降临到你的身上。人们常说:行善积德。行善大家都知道,何谓积德?积德,有积阳德与积阴德之分。行善而为人知的叫阳德。行阳德的人,能享受大众的赞扬,也就是世间的名誉。如果做了点善事便大肆宣扬,使世间名誉超过了实际作为而浪得虚名,那么这种阳德,非但得不到福报,反而多造横祸。其实,以前我们道门的祖师爷都在讲:阳德虽然也是福,但却不如积阴德的福报大。何谓阴德?《文昌帝君阴骘文》讲的就是积阴德。顾名思义,就是为别人做了好事,不为任何人所知,唯天

地日月可见,这就是阴德。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举个古代的例子:宋代著名笔记小说《夷坚志》中,记载了一个雪香失钗的故事。有个弓箭手,将大户人家婢女雪香遗失的金钗还给了她,救了因失钗而欲自杀的雪香。多年后某一日,雪香在河边浣衣偶遇昔日的救命恩人正在上一渡船,便欣喜的邀请他去自己家做客感谢。弓箭手本以赶路相辞,但碍于雪香的盛情,只好下船随行。渡船离岸而去。当弓箭手正在雪香家喝茶的时候,忽然听见呼喊喧嚣声,出来一看,刚才的渡船已经在江中翻载,当时水流湍急,一船的三十余人,竟没有一个生还。只有弓箭手逃过这场天灾人祸,正如《文昌帝君阴骘文》中说到: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这岂不是弓箭手昔日所做阴德而获取的嘛!佛教说业报轮回,儒家说善恶报应,我们道教则说天道承负。这三者虽然名称不同,对积阴德的解释却都是一样。清代著名的内丹高道刘一明祖师在《道书十二种因果关》中讲到:盖天地间一切大小事物,皆有因果。善有善之因果,恶有恶之因果。为善者必有善报,为恶者必有恶报。即使是修炼高深的道法,也必须要以积功累德为基础。《太上感应篇》认为: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说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矅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现代社会中,往往出现善恶无报,行善者不得福,为恶者未遭祸的情况。甚至,一些做了好事却一时得不到回报的人便慢慢心灰意懒,不再行善去做好事了。岂不知,不是不报,时候未

日行一善如何积德行善参照举例

日行一善如何积德行善参照举例 1、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是一善,随手扔掉一张纸屑一块果皮是一恶。 2、垃圾分类是一善,随便扔给他人带来不便是一恶。 3、每天照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是一善。没有微笑就错过了一次行善的机会。 4、遇到同事送上一个问候是一善。低头走过视而不见是一恶。 5、倒水的同时为旁边的同事也带上一杯是一善,自己顾自己则不算善。 6、把成功与大家分享是一善,独乐乐是一恶。 7、发好愿是善,口说脏字是恶。 8、吃饭不浪费一粒米是一善,倒饭是一恶。 9、喝多少水倒多少水是一善,浪费一滴水都是恶。 10、随手关灯是一善,视而不见是一恶。 11、随手关掉水龙头是一善。 12、把不穿的旧衣服、不看的旧书捐出来给需要的人是一善,扔掉浪费是一恶。

13、遇到求施舍的不拒绝是一善。冷漠的走过是—恶。 14、朋友郁闷时听其倾诉是一善,不理不睬是一恶。 15、别人悲伤的时候给以安慰,让人重拾信心是一善。幸灾乐祸是一恶。 16、说话小声,走路要轻,关门要轻是一善,打扰到别人是一恶。 17、鼓励意志消沉的人是一善。 18、劝人相信因果法则是一善。 19、在买票或者因什么事排队的时候,让着急的人先办事是一善。 20、吃饭时把用不着的餐具让服务员收起来减少清洗一次餐具是一善,浪费餐具是一恶。 21、请客吃饭把剩下的菜打包回家是一善,吃得少、点得多,浪费是一恶。 22、随地吐痰是一恶。 23、别人讲话的时候不随便打断,耐心的倾听是一善,随便打断他人的话是一恶。 24、旅游圣地不乱写乱画是一善,乱写乱画是一恶。 25、不伤害动物是一善,无端的伤害动物是一恶。

26、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是一善,乱动他人的东西是一恶。 27、善意的谎言算一善,说虚假的话骗人是一恶。 28、团结友爱是一善,挑拔离间是一恶。 29、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的时候,笑一笑说声没关系是一善。生气的瞪别人一眼是一恶。 30、在公交车、电梯里抽烟,不顾及他人感受是一恶。 31、充满善意的施舍是一善,充满鄙夷的心态是一恶。 32、对着不想吃任何东西的病人吃东西是恶。 33、开门时看到外面有人的话,先让对方过是一善,自顾自己不是善意的行为。 34、出门的时候检查关闭电源情况是一善,开着电脑、不关灯出门是一恶。 35、当路遇不当行为敢于维护正义是一善,见死不救甚至都不打报警电话是一恶。 36、说话的时候把口香糖吐掉是一善.嚼着口香糖与他人说话是一恶。 37、看到可怜的小动物心生怜悯是一善,施力救助更是一善。

积德行善能荣华富贵

积德行善能荣华富贵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和睦、健康长寿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 很多人都相信命运的存在,人们也常说我运气好不好、某人很有福气等等。那么人生中的福运究竟从何而来?人的命运又能不能改变呢? 老人们爱讲“积德、损德”,这话非常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无德不得,失德散尽。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讲的是一个香港亿万富豪的生平。 他没去香港之前,十几岁时在乡间做了好几年的乞丐。也许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很有善心、同情心的人。他说:做人千万不要落井下石,当社会上、自己周围的人遭到不幸或不公时,要抱着善心、同情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就算无能为力也要说几句安慰的话,不能笑话,更不能用恶毒的话伤害人家。因为那样会给自己带来恶运。 就因为有此善心,所以他才能从打苦工、开小店铺,一直做到了地产大亨,活了九十多岁,几个子女也很孝顺、很善良。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时很穷,他决心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 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买义田,分给贫穷无田地的人耕作。还给他们提供饭食、衣服,凡是有婚丧嫁娶的,还拿钱补贴他们。就这样他用一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乡亲。 有一次在苏州买了一处住宅,一位风水先生夸奖此屋风水极好,后代必出

大官。范仲淹却立刻把这个宅子捐了出来,改作学堂。因为他想,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孙都能出人头地,比起一家独自享福,岂不更好?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 范仲淹四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当了宰相和大官。 范家的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其秘诀就在于范家子孙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积德行善”的祖训。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行善的人家就一定会有好事等着呢。 可见人生的福运是怎么来的?福运是修来的,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和家人开创美好的将来,那就做一个为别人着想、有善心的人吧!因为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的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这天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因此民间都要祭灶神。 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报告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渐渐地兴隆;若是做恶的人家,上天将会使其渐渐的衰败。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从这一章句上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了讨好灶神的风俗。 但是对于王孙贾的所问,孔子给予了平直的回答,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是作恶的,就已经获罪于天,祈祷求福也是没有用处的。 曾读《老子》,读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时,十分的心悦诚服。 上天并没有偏袒的心,只是爱护真心行善的人,行善之人,必将得到上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