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晶体结构课后练习

晶体结构课后练习

晶体结构课后练习
晶体结构课后练习

1. 立方晶系中为什么不存在底心立方晶胞?为什么不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都不以简单立

方形成晶体?为什么对于相同的单质而言,六方紧密堆积(hcp )结构和立方紧密堆积(ccp )具有相同的密度?在这两种紧密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数是多少?

2. 已知Cu 为立方面心结构,其原子量为63.54,密度ρ = 8.936g/cm 3,晶胞参数为3.165?,

试求:(1)阿佛加德罗数,(2)铜的金属半径

3. 铁存在几种晶型:体心立方的α型和面心立方的γ型等等,在910℃时,α型可以转变

成γ型。假设在转变温度条件下,最相邻的两个铁原子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试计算在转变温度条件下,α型对γ型的密度之比为多少?

4. 金属Cu 属于立方面心结构

(1) 分别画出(111)、(110)和(100)晶面上Cu 原子的分布情况

(2) 计算这些面上的原子堆积系数(= 球数×球面积/球占面积)

5. 下列几种具有NaCl 结构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阳—阴离子距离列表如下:

MgO 2.10? MgS 2.60 ? MgSe 2.73 ?

MnO 2.24 ? MnS 2.59 ? MnSe 2.73 ?

(1) 你如何解释这些数据?

(2) 从这些数据中,计算S 2–离子的半径。

6. 金属钛属于立方面心晶体。它与碳或氢气反应,形成碳化物或氢化物,外来的原子分别

占满金属钛晶体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空隙。

(1) 氢原子、碳原子分别占有什么样的空隙?对你的判断解释之。

(2) 写出钛化碳和钛化氢的化学式

7. 一个Ca 和C 的二元化合物具有四方晶胞:a = b = 3.87?,c = 6.37?,(α = β = γ = 90?),

晶胞图如右图,图中钙原子用较大的黑圆圈表示(●),

碳原子用空心圆圈表示(○)。在位于原点的钙原子上面

的碳原子的坐标为为x = 0,y = 0,z = 0.406。(1? = 10

–8cm )

(1) 导出这个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 一个晶胞中所含的化学式单位的数目

为 ,

(3) C 2基团中C —C 键长为 ?, (4) 最短的Ca —C 距离为 ?,

(5) 两个最短的非键C C 间距离为 、 ?,

(6) 这一结构与 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8. 晶体是质点(分子、离子或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而成的,具有整备的外形,以多

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在空间里无限地周期性的重复能成为晶体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称为单元晶胞。

一种Al-Fe 合金的立方晶胞如右图

所示,请回答:

(1) 导出此晶体中Fe 原子与Al 原子的个数比,并写

出此种合金的化学式。

(2) 若此晶胞的边长a = 0.578nm ,计算此合金的密度

(3) 试求Fe-Al 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相对原子的质

量:Al:27 Fe:56) 9. 有一种镧(La )、镍合金,属六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

= 511pm ,c

= 397pm

●Al ○Fe

(1) 参考右图,试画出该合金的晶胞

(2) 根据此晶胞,试导出该晶胞的化学式

(3) 该合金能储存氢气,每个晶胞填6个氢原子比较稳定,试求此合金中氢气的密度(假

定吸氢后,体积不便)

(4) 试求它与在标准状态下氢气的密度之比

(5) H 2能够为镧镍合金所吸收,H 2首先需要原子化H 2→2H ,这是由于H 2与合金表面

的Ni 相互作用所致,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之。

10.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铜是由它提

炼的。

(1) 右图为黄铜矿的晶胞,计算该晶胞中各种原子的数

目,写出黄铜矿的化学式

(2) 在黄铜矿的晶胞中,化学和空间环境都相同的硫原

子、铁原子、铜原子各有几个?在黄铜矿晶胞中含

几个结构基元(周期性重复的最小单位)?每个结

构基元代表什么?

(3) 在高温下,黄铜矿晶胞中的金属原子可以发生迁移。若铁原子与铜原子发生完全无序的置换,可将

它们视为等同的金属原子,请画出它的晶胞,每个晶胞中环境相同的硫原子有几个?

(4) 在无序的高温结构中,硫原子作什么代表类型的堆积?金属原子占据什么类型的空

隙,该类型的空隙被金属原子占据的分数是多少?

(5) 实验表明,CuGaS 2和Cu 2FeSnS 4与黄铜矿的结构类型相同,请据此推测黄铜矿与铁

的氧化数。

11.将一定量的纯粹的NiO 晶体在氧气中加热,部分Ni 2+被氧化为Ni 3+,得到氧化物Ni x O ,

测得该氧化物的密度为6.47g ?cm –3,已知Ni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70,纯粹的NiO 晶体具有NaCl 型结构,核间Ni —O 的距离为207.85pm ,O 2–的离子半径为140pm

(1) 画出纯粹的NiO 立方晶胞

(2) 计算Ni x O 的晶胞参数

(3) 计算x 值,并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要求标明Ni 元素的价态)

(4) 在Ni x O 的晶体中,O 2–采取何种堆积方式?Ni 在此堆积中占据哪种

空隙?占据的百分比是多少?

(5) 在Ni x O 的晶体中,Ni —Ni 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6) 将Ni x O 的晶与NiO 晶体比较,Ni 和O 2–的配位数有何变化(指平均情况)

12.金刚石的立方晶胞如右图所示,晶胞边

长a = 356.6pm

(1) 列式计算C —C 键长

(2) 列式计算碳原子的空间利用率

(3) 说明金刚石硬度大的原因

13.C 60分子晶体属于NaCl 型,根据C 60分

子晶体的晶胞图,回答下列问题:

(1) C 60分别占据立方体的什么位置?

(2) 在晶胞中C 60分子可以围成哪几类空隙?

(3) C 60分子数与这些类型空隙数之比(最简单整数比)为多少?

(4) 当碱金属元素全部占满C 60晶体中所有空隙,这类C 60

掺杂物才有超导性。若用金

属铯填满后,请写出该掺杂物的化学式。

(5) 室温下,C 60晶体的晶胞参数a = 14.20?(1? = 10–8cm),计算金属填隙前,C 60分子

晶体的密度是多少?填满Cs 后,该晶体的密度是多少?(Cs 的相对原子质量:132.9)

14.金属单晶的结构可用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模拟。常见的最紧密堆积型式

有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密堆积。

(1) 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如图一。请用“X ”和“Δ”分别标出其中的正四面体空隙和

正八面体空隙的中心位置,计算晶体中球数、四面体空隙数和八面体空隙数之比,并计算此种堆积的空间利用率。

(2) 六方密堆积如图二所示。请用“X ”和“Δ”分别标出其中的正四面体空隙和正八

面体空隙的中心位置,计算此晶体中球数、四面体空隙数和八面体空隙数之比,并计算此种堆积的空间利用率。

(3) 已知离子半径的数据:r Ti 3+ = 77pm ,r Cl – = 181pm ;在β-TiCl 3晶体中,取Cl –六方密

堆积的排列,Ti 3+则是填隙离子,请回答:Ti 3+离子应填入由Cl –离子围成的哪种多面体空隙?它占据该种空隙的百分数为多少(写出推算过程)?它填入空隙的可能方式有几种?

15.今年3月发现硼化镁在39K 呈超导性,可能是人类对超导认识的新里程碑。在硼化镁

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像维夫饼干,一层镁一层硼地相间,右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取出的部分原子沿c 轴方向的投影,白球是镁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图中的硼原子和镁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a = b ≠c ,c 轴向上)

(1) 根据右图确定硼化镁的化学式。

(2) 画出硼化镁的一个晶胞的透视图,标出该晶胞内、面、棱、顶角上可能存在的所有

硼原子和镁原子(镁原子用大白球,硼原子用小黑球表示)。

16.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 方式堆积而成,如图一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

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

(1) 试确定该晶胞的碳原子个数。

(2) 写出晶胞内各碳的原子坐标。

(3) 已知石墨的层间距为334.8pm ,C —C 键长为142pm ,计算石墨晶体的密度。

17.石墨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充电时发生下述反应:

Li 1-x C 6 + x Li + + x e -

LiC 6

其结果是,Li +嵌入石墨的A 、B 层间,导致石墨的层堆积方式发生改变,形成化学式为LiC 6的嵌入化合物。

(1) 图二给出了一个Li +沿c 轴投影在A 层上的位置,试在图上标出与该离子临近的其

它六个Li +的投影位置。

(2) 在LiC 6中,Li +

与相邻石墨六元环的作用力属何种键型?

(3) 假想石墨每个六元环下都对应一个Li +,写出其化学式,画出晶胞图(c 轴向上)。

18.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层状结构的LiNiO 2。已知LiNiO 2中Li +和Ni 3+均处于氧离子组

成的正八面体体心位置,但处于不同层中。

(1) 将化学计量的NiO 和LiOH 在空气中加热到700℃可得LiNiO 2,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2) 写出LiNiO 2正极的充电反应方程式。

(3) 锂离子完全脱嵌时LiNiO 2的层状结构变得不稳定,用铝离子取代部分镍离子形成

LiNi 1-y Al y O 2,可防止锂离子完全脱嵌而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为什么?

19.固体电解质是具有与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相当的一类无机固体。这类固体通过其中

的离子迁移进行电荷传递,因此又称为固体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取代液体电解质,可以做成全固态电池及其它传感器、探测器等,在电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碘化银具有α、β和γ等多种晶型。在水溶液中Ag +与I -沉淀形成的是γ-AgI 和β-AgI

的混合物,升温至136℃全变为β-AgI ,至146℃变为α-AgI 。α-AgI 是一种固体电解质,导电率为1.31Ω–1?cm –1(注:强电解质水溶液导电率为10–3~1Ω–1?cm –1)。

y = 0 y = 41

a y = 21

a y = 43

a

(1) γ-AgI 和β-AgI 晶体的导电性极差。其中γ-AgI 晶体属立方晶体,其晶胞截面图如上

所示。图中实心圆和空心圆分别表示Ag +和I -,a 为晶胞边长。试指出和γ-AgI 晶

体的点阵型式和Ag +、I -各自的配位数(已知通常I -,Ag +的半径为100~150pm )。

(2) α-AgI 晶体中,I -离子取体心立方堆积,Ag +填充在其空隙中。试指出α-AgI 晶体的

晶胞中,八面体空隙、四面体空隙各有多少?

(3) 通常Ag +离子半径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4) 实验发现,α-AgI 晶体中能够迁移的全是Ag +,试分析Ag +能够发生迁移的可能原

因。

(5) 用一价正离子部分取代α-AgI 晶

体中的Ag +离子,得通式为

MAg x I 1+x 的化合物。如RbAg 4I 5

晶体,室温导电率达

0.271Ω–1?cm –1。其中迁移的物种仍全是Ag +。利用RbAg 4I 5晶体,可以制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下图是一种测定O 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被分析的O 2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薄膜,O 2的含量可以由电池电动势变化得知。

① 写出传感器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 为什么由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可以得知O 2的含量?

20.最近有人用一种称为“超酸”的化合物H(CB 11H 6Cl 6)和C 60反应,使C 60获得一个质子,

得到一种新型离子化合物[HC 60]+[CB 11H 6Cl 6]–。

(1) 以上反应看起来很陌生,但反应类型上可以跟中学化学课本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相比

拟,后者是: 。

(2) 上述阴离子[CB 11H 6Cl 6]–的结构可以跟图a 的硼二十面体比拟,也是一个闭合的纳米

笼,而且,[CB 11H 6Cl 6]–离子有如下结构特征:它有一根轴穿过笼心,依据这根轴

旋转360?/5的度数,不能察觉是否旋转过。请在图a 右边的图上添加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和短线(表示化学键)画出上述阴离子。

图a 21.研究离子晶体,常考虑以一个离子为中心时,其周围不同距离的离子对它的吸引力或排

斥的静电作用力。设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跟离它最近的氯离子之间的距离为d ,以钠离子为中心,则

(1) 第二层离子是 离子,有 个,它们离中心离子的距离为 d ,。

(2) 已知在晶体中Na +离子的半径为116pm ,Cl –离子的半径为167pm ,

它们在晶体中是紧密接触的。求离子占据整个晶体空间的百分数。

(3) 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占原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的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

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等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求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比。

(4) 假设某氯化钠颗粒形状为立方体,边长为氯化钠晶胞边长的10倍,试估算表面原

子占总原子数的百分比。

22.理想的宏观单一晶体呈规则的多面体外形。多面体的面叫晶面。

今有一枚MgO 单晶如右图所示。它有

6个八角形晶面和8个正

三角形晶面。宏观晶体的晶面是与微观晶胞中一定取向的截面对

应的。已知MgO 的晶体结构属NaCl 型。它的单晶的八角形面对应于它的晶胞的面。请指出排列在正三角形晶面上的原子(用元

素符号表示原子,至少画出6个原子,并用直线把这些原子连起,

以显示它们的几何关系)。

2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

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

子,它的化学式是 。

24.磷化硼是一种有用的耐磨材料。它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气氛中,高温(>

750℃)下制得的。这种陶瓷材料用作金属表面的防护薄膜。BP 形成闪锌矿型(立方紧密堆积)结构。

(1)写出生成BP的反应方程式。

(2)画出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的路易斯结构式。

(3)画出BP的晶胞图。

(4)给出晶胞中BP的组成。

(5)已知晶胞参数为a = 4.78?,试计算BP的密度(kg·m–3)。

(6)计算硼原子与磷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

25.约三分之二金属晶体采取密堆积结构。每一个原子尽可能地被邻近的金属原子包围。结构中的所有原子在结构上是等同的(identical),可以看作是等径圆球。

(1) 用圆球画出密置的二维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有哪几类空隙?试推出球数与空隙数的

比例关系。

(2) 将二维模型改变成三维模型,将出多少种堆积方式?每个原子的配位数多大?

下图的排列称为面心立方(cubic-F):(见图1)

(3) 请在图1上画出密堆积层。

(4) 计算图1的空间利用率,它是简单立方堆积的多少倍?并与简单立方堆积对比。

(5) 画出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的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推出球数与空隙数的比例

关系。

(6) 试计算当阳离子-阴离子和阴离子-阴离子相互接触时,四面体排列的理想半径比

r M /r X。(见图2)

图1图2图3

(7) 试计算阳离子-阴离子和阴离子-阴离子相互接触时,八面体排列的理想半径比r M

/r X。(见图3)

26.2003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 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 1.3H2O,具有……

-H2O-Na-H2O-CoO2-H2O-Na-H2O-……层状结构;在以

-CoO

“CoO2”为最简式表示的二维结构中,钴原子和氧原子呈周期性

排列,钴原子被4个氧原子包围,Co-O键等长。以代表氧原

子,以画出CoO2层的结构,用粗线画出两种二维

晶胞。可参考的范例是:石墨的二维晶胞是右图中用粗线围拢的

平行四边形。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第二章作业 2-1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 V、Mg、Zn 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 3 种:⑴体心立方:-Fe、Cr、V ⑵面心立方:-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Fe、-Fe、Al、Cu、Ni、Cr、 2---7 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 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 公式。晶界越多,越难滑移。(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 7~15 天,然后再精加工。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 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 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 TR(W) =(~×(3410+273)-273 =(1200~1568)(℃)>1000℃ TR(Sn) =(~×(232+273)-273 =(-71~-20)(℃) <25℃ 所以 W 在1000℃时为冷加工,Sn 在室温下为热加工 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答:齿轮的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而定,总的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加工便当;性价比最佳。对齿轮而言,要看是干什么用的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使用频率不高,强度也没什么要求的,方法 1、2 都可以,用方法 3 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对于精密传动齿轮和高速运转齿轮及对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齿轮,方法 3 就是合理的。经过锻造的齿坯,金属内部晶粒更加细化,内应力均匀,材料的杂质更少,相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所提高,经过锻造的毛坯加工的齿轮精度稳定,强度更好。 4-10 用一冷拔钢丝绳吊装一大型工件入炉,并随工件一起加热到1000℃,保温后再次吊装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答:由于冷拔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挤压作用产生了加工硬化使钢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那么再吊重物时才有足够的强度,当将钢丝绳和工件放置在1000℃炉内进行加热和保温后,等于对钢丝绳进行了回复和再结晶处理,所以使钢丝绳的性能大大下降,所以再吊重物时发生断裂。 4-11 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而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什么原因答:铅板在室温下的加工属于热加工,加工硬化的同时伴随回复和再结晶过程。越弯越硬是由于位错大量增加而引起的加工硬化造成,而过一段时间又会变软是因为室温对于铅已经是再结晶温度以上,所以伴随着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等轴的没有变形晶粒取代了变形晶粒,硬度和塑性又恢复到了未变形之前。第五章作业 5-3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异同答: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从 A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从 F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075131 栾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北省化学学会会员。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县十佳班主任。 联系电话: E-mail : 一、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离子晶体 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 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该 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8,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 4,面上 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 2,中心位置上(嚷里边)的微粒才完 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与一个Na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 -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每个Na +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 +有12个。见图1。 图1 图2 NaCl

晶胞中平均Cl-个数:8×1 8 + 6× 1 2 = 4;晶胞中平均Na+个数:1 + 12×1 4 = 4 因此NaCl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l(4个Na+和4个Cl-)。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8个Cl-,每个Cl-周围有8个Cs+,与一个Cs+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有6个。 晶胞中平均Cs+个数:1;晶胞中平均Cl-个数:8×1 8 = 1。 因此CsCl的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1个Cs+和1个Cl-)。 二、金刚石、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 原子以共价键与4个C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 个分子存在。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 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C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C—C键共6 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原子数为6× 1 12 = 1 2 ,平均C—C键数为 6×1 6 = 1。 C原子数: C—C键键数= 1:2; C原子数: 六元环数= 1:2。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C被Si代替,C与C之间插 氧,即为SiO 2晶体,则SiO 2 晶体中最小环为12环(6个Si,6个O), 图3 CsCl 晶 图4 金刚石晶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075131 栾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北省化学学会会员。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县十佳班主任。 联系电话::: 一、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离子晶体 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 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 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也有 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 所占的份额为18 ,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4,面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2 ,中心位置上(嚷里边)的微粒才完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 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与一个Na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 -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每个N a +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 + 有12个。见图1。 晶胞中平均Cl -个数:8×18 + 6×12 = 4;晶胞中平均Na +个数:1 + 12×14 = 4 因此NaCl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l (4个Na +和4个Cl -)。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 +周围有8个Cl -,每个Cl -周围有8个Cs +,与 一个Cs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 +有6个。晶胞中平均Cs +个数:1;晶胞中平 均Cl -个数:8×18 = 1。 因此CsCl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 (1个Cs +和1个Cl -)。 二、金刚石、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 原子以共价键与4 个C 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 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C 原子被12个六元环 共用,每C —C 键共6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 原子数为6× 112 = 12 ,平均C —C 键数为6×16 = 1。 C 原子数: C —C 键键数 = 1:2; C 原子数: 六元环数 = 1:2。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C 被Si 代替,C 与C 之间插氧,即为SiO 2晶体,则SiO 2晶体中最小环为12环(6个Si ,6个O ), 最小环的平均Si 原子个数:6×112 = 12;平均O 原子个数:6×16 = 1。 即Si : O = 1 : 2,用SiO 2表示。 在SiO 2晶体中每个Si 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结合2个硅原子。一个Si 原子可形 图 1 图 2 NaCl 晶体 图3 CsCl 晶体 图4 金刚石晶体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答案_整理版

2-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 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2-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画出MgO(NaCl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b )计算这三面的面排列密度 解:MgO晶体中O2-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 (111)面:面排列密度 = (110)面:面排列密度 = (100)面:面排列密度 = 2-4 设原子半径为R,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11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111)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2-8 试根据原子半径R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 解:面心立方晶胞: 六方晶胞(1/3): 体心立方晶胞: 2-9 MgO具有NaCl结构。根据O2-半径为0.140nm和Mg2+半径为0.072nm,计算球状离子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3) MgO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

XRD,以及晶体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

XRD,以及晶体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ZZ) Theory 2009-10-25 17:55:42 阅读3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做XRD有什么用途啊,能看出其纯度?还是能看出其中含有某种官能团? X射线照射到物质上将产生散射。晶态物质对X射线产生的相干散射表现为衍射现象,即入射光束出射时光束没有被发散但方向被改变了而其波长保持不变的现象,这是晶态物质特有的现象。 绝大多数固态物质都是晶态或微晶态或准晶态物质,都能产生X射线衍射。晶体微观结构的特征是具有周期性的长程的有序结构。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是晶体微观结构立体场景的一种物理变换,包含了晶体结构的全部信息。用少量固体粉末或小块样品便可得到其X射线衍射图。 XRD(X射线衍射)是目前研究晶体结构(如原子或离子及其基团的种类和位置分布,晶胞形状和大 小等)最有力的方法。 XRD 特别适用于晶态物质的物相分析。晶态物质组成元素或基团如不相同或其结构有差异,它们的衍射谱图在衍射峰数目、角度位置、相对强度次序以至衍射峰的形状上就显现出差异。因此,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与已知的晶态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图的对比分析便可以完成样品物相组成和结构的定性鉴定;通过对样品衍射强度数据的分析计算,可以完成样品物相组成的定量分析; XRD还可以测定材料中晶粒的大小或其排布取向(材料的织构)...等等,应用面十分普遍、广泛。 目前XRD主要适用于无机物,对于有机物应用较少。 关于XRD的应用,在[技术资料]栏目下有介绍更详细的文章,不妨再深入看看。 如何由XRD图谱确定所做的样品是准晶结构?XRD图谱中非晶、准晶和晶体的结构怎么严格区分? 三者并无严格明晰的分界。 在衍射仪获得的XRD图谱上,如果样品是较好的"晶态"物质,图谱的特征是有若干或许多个一般是彼此独立的很窄的"尖峰"(其半高度处的2θ宽度在0.1°~0.2°左右,这一宽度可以视为由实验条件决定的晶体衍射峰的"最小宽度")。如果这些"峰"明显地变宽,则可以判定样品中的晶体的颗粒尺寸将小于300nm,可以称之为"微晶"。晶体的X射线衍射理论中有一个Scherrer公式,可以根据谱线变宽的量估算晶粒在 该衍射方向上的厚度。 非晶质衍射图的特征是:在整个扫描角度范围内(从2θ 1°~2°开始到几十度)只观察到被散射的X 射线强度的平缓的变化,其间可能有一到几个最大值;开始处因为接近直射光束强度较大,随着角度的增加强度迅速下降,到高角度强度慢慢地趋向仪器的本底值。从Scherrer公式的观点看,这个现象可以视为由于晶粒极限地细小下去而导致晶体的衍射峰极大地宽化、相互重叠而模糊化的结果。晶粒细碎化的极限就是只剩下原子或离子这些粒子间的"近程有序"了,这就是我们所设想的"非晶质"微观结构的场景。非晶质衍射图上的一个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该非晶质中一种常发生的粒子间距离。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解答完整版

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 1-1解释概念: 等同点: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 空间点阵:概括地表示晶体结构中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结点:空间点阵中的点称为结点。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型: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晶类: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晶体定向:为了用数字表示晶体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在晶体中引入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的集合。 布拉菲格子:是指法国学者A.布拉菲根据晶体结构的最高点群和平移群对称及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原则,将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划分成14种类型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应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a、b、c、α、β、γ). 1-2晶体结构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几何图形可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解答:⑴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②晶体的内部质点呈对称分布,即晶体具有对称性。 ⑵14种布拉菲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格子可以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1-3晶体中有哪些对称要素,用国际符号表示。 解答:对称面—m,对称中心—1,n次对称轴—n,n次旋转反伸轴—n 螺旋轴—ns,滑移面—a、b、c、d 1-5一个四方晶系的晶面,其上的截距分别为3a、4a、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解答:在X、Y、Z轴上的截距系数:3、4、6。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3:1/4:1/6=4:3:2 晶面指数为:(432) 补充:晶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其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 解答:①自限性:晶体的多面体形态是其格子构造在外形上的反映。 ②均一性和异向性:均一性是由于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异向性是由于同一晶体中的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③对称性:是由于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对称。 ④最小内能和最大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较之同种化学成分的气体、液体及非晶质体,晶体的内能最小。这是规则排列质点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原因。 晶体的稳定性是指对于化学组成相同,但处于不同物态下的物体而言,晶体最为稳定。自然界的非晶质体自发向晶体转变,但晶体不可能自发地转变为其他物态。 第二章晶体化学基础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简略地讲了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和金属晶体的圆球密堆积结构。在本节中将介绍这两种理论的有关史实,并对理论本身进一步加以阐述。 一、金属键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一切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多或少具有下述通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有延性和展性,熔点较高(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等等。这些性质是金属晶体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 金属元素一般比较容易失去其价电子变为正离子,在金属单质中不可能有一部分原子变成负离子而形成离子键。由于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晶体结构的结果可知,其中每个金属原子与周围8到12个同等(或接近同等)距离的其它金属原子相紧邻,只有少数价电子的金属原子不可能形成8到12个共价键。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应该属于别的键型。 1916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H.A.1853-1928)提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可定性地阐明金属的一些特征性质。这个理论认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失去其价电子成为正离子,正离子如刚性球体排列在晶体中,电离下来的电子可在整个晶体范围内在正离子堆积的空隙中“自由”地运行,称为自由电子。正离子之间固然相互排斥,但可在晶体中自由运行的电子能吸引晶体中所有的正离子,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个模型可定性地解释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其它通性。金属键是在一块晶体的整个范围内起作用的,因此要断开金属比较困难。但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排列方式简单,重复周期短(这是由于正离子堆积得很紧密),因此在两层正离子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自由电子的流动性能帮助克服势能障碍。滑动过程中,各层之间始终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金属虽然发生了形变,但不至断裂。因此,金属一般有较好的延性、展性和可塑性。 由于自由电子几乎可以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随即又发射出来,因而使金属具有通常所说的金属光泽。自由电子的这种吸光性能,使光线无法穿透金属。因此,金属一般是不透明的,除非是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极薄的箔片。关于金属的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高中化学课本中已用自由电子模型作了解释。 上面介绍的是最早提出的经典自由电子理论。1930年前后,由于将量子力学方法应用于研究金属的结构,这一理论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金属的物理性质中有一种最有趣的性质是,包括碱金属在内的许多金属呈现出小量的顺磁性,这种顺磁性的大小近似地与温度无关。泡利曾在1927年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正是这一探讨开辟了现代金属电子理论的发展。它的基本概念是:在金属中存在着一组连续或部分连续的“自由”电子能级。在绝对零度时,电子(其数目为N个)通常成对地占据N/2个最稳定的能级。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要求,每一对电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在外加磁场中,这些电子的自旋磁矩就不能有效地取向。 当温度比较高时,其中有一些配对的电子对被破坏了,电子对中的一个电子被提升到比较高的能级。未配对的电子的自旋磁矩能有效地取向,所以使金属具有顺磁性。(前一节中介绍价键理论的局限性时已指出,顺磁性物质一般是具有自旋未配对电子的物质。)未配对电子的数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然而,每个未配对电子的自旋对顺磁磁化率的贡献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对这二种相反的效应进行定量讨论,解释了所观察到的顺磁性近似地与温度无关。 索末菲与其他许多研究工作者,从1928年到30年代广泛地发展了金属的量子力学理论,建立起现代金属键和固体理论──能带理论,可以应用分子轨道理论去加以理解。(可参看大学《结构化学》教材有关部分) 二、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和金属单质的三种典型结构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讲到金属晶体内原子的排列,好象许多硬球一层一层地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形成晶体。课本中还画出了示意图。所谓等径圆球紧密堆积,就是要把许多直径相同的圆球堆积起来做到留下的空隙为最小。

常见典型晶体晶胞结构.doc

典型晶体晶胞结构1.原子晶体 (金刚石 ) 2.分子晶体

3.离子晶体 + Na - Cl

4.金属晶体 堆积模型简单立方钾型镁型铜型典型代表Po Na K Fe Mg Zn Ti Cu Ag Au 配位数 6 8 12 12 晶胞 5.混合型晶体——石墨 1.元素是Cu 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13 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 式,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 n WCl 3,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 2011 山东高考)CaO 与NaCl 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 晶体密度为ag·cm-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 晶胞体积为cm3。 2.( 2011 新课标全国)六方氮化硼BN 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 石相当,晶苞边长为361.5pm ,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各氮原子、 ________各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 ·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解析: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 个顶点有8 个碳原子, 6 个面各有 6 个碳 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 4 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8×1/8+6 ×1/2+4=8 ,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 4 个 N 和 4 个 B 原子。由于立方氮化硼的一个晶胞中含有 4 个 4 25g 是,立方体的体积是(361.5cm)3,因此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N 和 4 个 B 原子,其质量是 1023 6.02 g·cm-3。 3.( 4)元素金( Au )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 同族, Au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一种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 原子处于面心, 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 原子与 Au 原子数量之比为 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 5)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 原子与 Au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为CaF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 4.( 2010 山东卷)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 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每个 Ba2+与个 O2-配位。 5.(4) 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右图所示),但 CaC2晶体中含有的中哑 铃形 C 22 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CaC 2晶体中1个 Ca 2 周围距离最近的 C 22 数目 为。 6.( 09 江苏卷 21 A )③在 1 个 Cu2O 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 原子数目 为。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的应用与拓展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的应用与拓展 中学课本中列举了NaCl、CsCl、金刚石、石墨、干冰、二氧化硅等典型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结构都是立体的,如何从平面图想像出三维实物的结构形态,这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 首先可以利用直观结构模型,逐步建立起准确、清晰的立体形象,提高空间想像力。 其次还需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在晶体结构中切割一个基本结构单元,弄清该单元中点、边、面为多少个基本结构单元所共有。构成晶体的结构粒子是按着一定的排列方式所形成的固态群体。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叫晶胞。 根据晶体的晶胞,求粒子数的方法: ①处于顶点上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晶胞。 ④处于体心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中学阶段所需掌握的几种晶体结构类型及有关问题: 图3 干冰晶体 图1 NaCl晶体图2 CsCl晶体 图4 金刚石晶体图5 SiO2晶体 图6 石墨晶体

一、离子晶体 NaCl型(如图1) 1.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 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着 个Na+ ,阴、阳离子数目之比是 。 2.在晶体结构中,每个晶胞由 个小立方体构成,每个小立方体的8个顶点分别由 个 Na+、 个Cl-相邻占据,每个小立方体含Na+: 个、含Cl- : 个。故每个晶胞有NaCl微粒 个。 3.在晶体中,经过立方体的中心Na+的平面有三个,每个平面的四个顶点上的Na+ 都同 晶体中与中心Na+最接近且距离相等。所以,在晶体中,每个Na+ 周围与它最接近的距离 相等的Na+的个数共有 个。同理,每个Cl-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l- 的个数也有 个。 CsCl型(如图2) 1.在晶体中,每个Cl-吸引 个Cs+,每个Cs+吸引 个Cl-,Cs+与Cl- 的个数比为 。 2.每个基本结构单元中(小立方体)含Cl-: 个,含Cs+ 个。 3.在晶体中,每个Cs+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Cs+ 的个数共有 个。同理, 每 个Cl-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 共有 个。 [拓展练习] 1.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体结构中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 (1)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钛离子有 多少个? (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化是多少? 2.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 、B 、C 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 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 、B 、C 的中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A.1:3:1 B.2:3:1 C.2:2:1 D.1:3:3 3.2001年曾报道,硼镁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 记录。该化合晶体结构中的晶胞如右图所示。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Mg 14 B 6 B Mg 2B C MgB 2 D Mg 3B 2 4.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 + 离子核间距为a cm ,氯化铯的式量为M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 密度为 A. 8M a 3N A g/cm 3 B. M 8a 3N A g/cm 3 C. M a 3N A g/cm 3 D. Ma 3 N A g/cm 3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最全版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教学内容: 1.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2.掌握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3.了解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初步知识,讨论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时数:6学时 分子结构包括: 1.分子的化学组成。 2.分子的构型:即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键长,键角和几何形状等。 3.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 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第一节共价键理论 1916年,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靠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得到稳定电子层结构。 定义:原子间借用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对共价键的形成的认识,发展提出了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1共价键的形成 1.1.1 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应用量子力学) 当两个氢原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每个H原子核不仅吸引自己本身的1s电子还吸引另一个H原子的1s电子,平衡之前,引力>排斥力,到平衡距离d,能量最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H原子的玻尔半径:53pm,说明H2分子中两个H原子的1S轨道必然发生重叠,核间形成一个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大的区域。这样,增强了核间电子云对两核的吸引,削弱了两核间斥力, 体系能量降低,更稳定。(核间电子在核间同时受两个核的吸引比单独时受核的吸引要小,即位能低,∴能量低)。

1.1.2 价键理论要点 ①要有自旋相反的未配对的电子 H↑+ H↓ -→ H↑↓H 表示:H:H或H-H ②电子配对后不能再配对即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和同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如:N:2s22p3,N≡N或NH3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③原子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 (重叠得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1.1.3 共价键的类型 ①σ键和π键(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而分类) s-s :σ键,如:H-H s-p :σ键,如:H-Cl p-p :σ键,如:Cl-Cl π键, 单键:σ键 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 叁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例:N≡N σ键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π键不如σ键牢固。 σ键π键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肩并肩 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 沿轴转180O符号不变符号变 牢固程度牢固差 含共价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的重键容易打开,参与反应。

晶体结构理论基础.

晶体结构理论基础》 §1 晶体的点阵结构与晶体的缺陷 1.1 晶体概述固态物质的分类:态物质(长程有序);无定型物质(非长程有序)一、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 晶体结构的特征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的最突出的特征。而非晶态物质在它们内部,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就没有周期性的结构规律,称为无定型体或非晶态物质。 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离子按周期性的规律排列的结构,使晶体具有如下共同性质: (1 )均匀性:同志晶体内部各部分的宏观性质,如熔点、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 )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 )自范性: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能自发地形成晶面、晶面相交形成晶棱、晶棱汇聚形成顶点, 构成多面体的外形,从而也呈现岀对称性。理想晶体的晶面(F)和晶棱(E)及顶点(V)之间 的关系:F+V=E+2 (4 )固定的熔点:晶体均具有一定的熔点。 上述晶体的特性是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作周期性排列的必然结果,是各种晶态物质的共性,也是晶体的最基本性质。 2.晶体的缺陷: (1)点缺陷 (2)线缺陷 (3)面缺陷和体缺陷 1.2 晶体的点阵结构理论 点阵的分类 从晶体中无数个重复单位抽象岀来的无数个无大小、无重量、不可分辨的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按一定的周期性重复,这些点构成一个点阵。 点阵结构中构成点阵的点叫做点阵点。 每个点阵点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包括原子或分子的种类、数量及其在空间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结构,称为晶体的结构基元。 结构基元是指重复周期中的具体内容,点阵点是一个抽象的几何点。如果在晶体点阵结构中各点阵点的位置上按同一种方式安置结构基元,就得到整个晶体的结构。因此可简单地将晶体结构用下式表示: 晶体结构= 点阵+ 结构基元 (1)直线点阵 根据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把沿晶棱方向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结构基元,线上 抽象出一组分布在同一直 等距离的点列。称为直线点阵 连接直线点阵的任何两个邻近点的向量a称为素向量或周期,2a , 3a, 4a称为复向量。 Tm=ma(m=O, 士1, 士2,…) (2) 平面点阵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科目化学 年级 文件hxs0057.doc 标题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关键词金属健/金属晶体/化学史 内容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简略地讲了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和金属晶体的圆球密堆积结构。在本节中将介绍这两种理论的有关史实,并对理论本身进一步加以阐述。 一、金属键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一切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多或少具有下述通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有延性和展性,熔点较高(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等等。这些性质是金属晶体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 金属元素一般比较容易失去其价电子变为正离子,在金属单质中不可能有一部分原子变成负离子而形成离子键。由于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晶体结构的结果可知,其中每个金属原子与周围8到12个同等(或接近同等)距离的其它金属原子相紧邻,只有少数价电子的金属原子不可能形成8到12个共价键。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应该属于别的键型。 1916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H.A.1853-1928)提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可定性地阐明金属的一些特征性质。这个理论认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失去其价电子成为正离子,正离子如刚性球体排列在晶体中,电离下来的电子可在整个晶体范围内在正离子堆积的空隙中“自由”地运行,称为自由电子。正离子之间固然相互排斥,但可在晶体中自由运行的电子能吸引晶体中所有的正离子,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个模型可定性地解释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其它通性。金属键是在一块晶体的整个范围内起作用的,因此要断开金属比较困难。但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排列方式简单,重复周期短(这是由于正离子堆积得很紧密),因此在两层正离子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自由电子的流动性能帮助克服势能障碍。滑动过程中,各层之间始终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金属虽然发生了形变,但不至断裂。因此,金属一般有较好的延性、展性和可塑性。 由于自由电子几乎可以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随即又发射出来,因而使金属具有通常所说的金属光泽。自由电子的这种吸光性能,使光线无法穿透金属。因此,金属一般是不透明的,除非是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极薄的箔片。关于金属的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高中化学课本中已用自由电子模型作了解释。 上面介绍的是最早提出的经典自由电子理论。1930年前后,由于将量子力学方法应用于研究金属的结构,这一理论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金属的物理性质中有一种最有趣的性质是,包括碱金属在内的许多金属呈现出小量的顺磁性,这种顺磁性的大小近似地与温度无关。泡利曾在1927年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正是这一探讨开辟了现代金属电子理论的发展。它的基本概念是:在金属中存在着一组连续或部分连续的“自由”电子能级。在绝对零度时,电子(其数目为N个)通常成对地占据N/2个最稳定的能级。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要求,每一对电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在外加磁场中,这些电子的自旋磁矩就不能有效地取向。 当温度比较高时,其中有一些配对的电子对被破坏了,电子对中的一个电子被提升到比较高的能级。未配对的电子的自旋磁矩能有效地取向,所以使金属具有顺磁性。(前一节中介绍价键理论的局限性时已指出,顺磁性物质一般是具有自旋未配对电子的物质。)未配对电子

1-2 常见的晶体结构及其原胞、晶胞

§1-2 常见的晶体结构及其原胞、晶胞 1) 简单晶体的简单立方(simple cubic, sc) 它所构成的晶格为布喇菲格子。例如氧、硫固体。基元为单一原子结构的晶体叫简单晶体。 其特点有: 三个基矢互相垂直(),重复间距相等,为a, 亦称晶格常数。其晶胞=原胞;体积= ;配位数(第一近邻数) =6。(见图1-7) 图1-7简单立方堆积与简单立方结构单元 2) 简单晶体的体心立方( body-centered cubic, bcc ) , 例如,Li,K, Na,Rb,Cs,αFe,Cr,Mo,W,Ta,Ba等。其特点有:晶胞基矢, 并且,其惯用原胞基矢由从一顶点指向另外三个体心点的矢量构成:(见图1-9 b) (1-2) 其体积为;配位数=8;(见图1-8)

图1-8体心立方堆积与体心立方结构单元 图1-9简单立方晶胞(a)与体心立方晶胞、惯用原胞(b) 3) 简单晶体的面心立方( face-centered cubic, fcc ) , 例如,Cu,Ag, Au,Ni,Pd,Pt,Ne, Ar, Xe, Rn, Ca, Sr, Al等。晶胞基矢, 并且每面中心有一格点, 其原胞基矢由从一顶点指向另外三个面心点的矢量构成(见图1-10 b): (1-3)

其体积=;配位数=12。,(见图1-10) 图1-10面心立方结构(晶胞)(a)与面心立方惯用原胞(b) 4) NaCl结构(Sodium Chloride structure),复式面心立方(互为fcc),配位数=6(图1-11 a)。 表1-1 NaCl结构晶体的常数 5) CsCl结构(Cesuim Chloride structure),复式简单立方(互为sc),配位数=8(图1-11 b)。 表1-2 CsCl结构晶体的常数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的特点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的特点分析 通常采用均摊法来分析这些晶体的结构特点。均摊法的根本原则是:晶胞任意位置上的原子如果是被n 个晶胞所共有,则每个晶胞只能分得这个原子的1/n 。 1. 氯化钠晶体 由下图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可得:每个Na +紧邻6个-Cl ,每 个-Cl 紧邻6个+Na (上、下、左、右、前、后),这6个离子构 成一个正八面体。设紧邻的Na +与Cl -间的距离为a ,每个Na +与12 个Na +等距离紧邻(同层4个、上层4个、下层4个),距离为a 2。 由均摊法可得:该晶胞中所拥有的Na +数为4216818=?+? ,-Cl 数为44 1121=? +,晶体中Na +数与Cl -数之比为1:1,则此晶胞中含有4个NaCl 结构单元。 2. 氯化铯晶体 每个Cs +紧邻8个Cl -,每个Cl -紧邻8个Cs +,这8个离子构成一个正立方体。设紧邻的Cs +与Cs +间的距离为 a 2 3,则每个Cs +与6个Cs +等距离紧邻(上、下、左、右、前、后)。在如下图的晶胞中Cs +数为812164112818=+?+?+?,-Cl 在晶胞内其数目为8,晶体中的+Cs 数与- Cl 数之比为1:1,则此晶胞中含有8个CsCl 结构单元。 3. 干冰 每个CO 2分子紧邻12个CO 2分子(同层4个、上层4个、下层4个),则此晶胞中的 CO 2分子数为4216818=?+?。 4. 金刚石晶体(晶体硅同)

每个C 原子与4个C 原子紧邻成键,由5个C 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单元,C-C 键的夹角为'28109?。晶体中的最小环为六元环,每个C 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有,每个C-C 键被6个六元环共有,每个环所拥有的C 原子数为211216=? ,拥有的C-C 键数为1616=?,则C 原子数与C-C 键数之比为2:11:2 1=。 5. 二氧化硅晶体 每个Si 原子与4个O 原子紧邻成键,每个O 原子与2个Si 原子紧邻成键。晶体中的最小环为十二元环,其中有6个Si 原子和6个O 原子,含有12个Si-O 键;每个Si 原子被12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O 原子被6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 键被6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十二元环所拥有的Si 原子数为211216=?,拥有的O 原子数为16 16=?,拥有的Si-O 键数为26 112=?,则Si 原子数与O 原子数之比为1:2。 6. 石墨晶体 在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是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同层之间是C 原子与C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成的平面网状结构,故石墨为混合型晶体或过渡型晶体。在同层结构中,每个C 原子与3个C 原子紧邻成C-C 键,键角为?120,其中最小的环为六元环,每个C 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有,每个C-C 键被2个六元环共有;每个六元环拥有的C 原子数为2316=?,拥有的C-C 键数为32 16=?,则C 原子数与C-C 键数之比为2:3。

晶体结构理论基础

《晶体结构理论基础》 §1晶体的点阵结构与晶体的缺陷 1.1晶体概述 固态物质的分类:态物质(长程有序);无定型物质(非长程有序) 一、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 晶体结构的特征 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的最突出的特征。而非晶态物质在它们内部,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就没有周期性的结构规律,称为无定型体或非晶态物质。 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离子按周期性的规律排列的结构,使晶体具有如下共同性质: (1)均匀性:同志晶体内部各部分的宏观性质,如熔点、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自范性: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能自发地形成晶面、晶面相交形成晶棱、晶棱汇聚形成顶点,构成多面体的外形,从而也呈现出对称性。理想晶体的晶面(F)和晶棱(E)及顶点(V)之间的关系:F+V=E+2 (4)固定的熔点:晶体均具有一定的熔点。 上述晶体的特性是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作周期性排列的必然结果,是各种晶态物质的共性,也是晶体的最基本性质。 2.晶体的缺陷: (1) 点缺陷 (2) 线缺陷 (3) 面缺陷和体缺陷 1.2晶体的点阵结构理论 点阵的分类 从晶体中无数个重复单位抽象出来的无数个无大小、无重量、不可分辨的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按一定的周期性重复,这些点构成一个点阵。 点阵结构中构成点阵的点叫做点阵点。 每个点阵点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包括原子或分子的种类、数量及其在空间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结构,称为晶体的结构基元。 结构基元是指重复周期中的具体内容,点阵点是一个抽象的几何点。如果在晶体点阵结构中各点阵点的位置上按同一种方式安置结构基元,就得到整个晶体的结构。因此可简单地将晶体结构用下式表示: 晶体结构=点阵+结构基元 (1) 直线点阵

(完整版)常见晶胞模型

氯化钠晶体 (1)NaCl晶胞中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Na+配位数)为6个 Na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Na+(即Cl-配位数)为6个 (2)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Na+4_个; 占有的Cl-4个。 (3)在该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 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CsCl晶体(注意:右侧小立方体为CsCl晶胞;左侧为8个晶胞) (1)CsCl晶胞中每个Cs+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Cs+配位数) 为8个 Cs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Cs+(即Cl-配位数) 为8个,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方体。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6个 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s+ 1个;占有的Cl- 1个。 CaF2晶体 (1))Ca2+立方最密堆积,F-填充在全部四面体空隙中。 (2)CaF2晶胞中每个Ca2+等距离且最近的F-(即Ca2+配位数)为8个CaF2晶胞中每个F-等距离且最近的Ca2+(即F-配位数)为4个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a2+4个; 占有的F-8个。 ZnS晶体: (1)1个ZnS晶胞中,有4个S2-,有4个Zn2+。 (2)Zn2+的配位数为4个,S2-的配位数为 4个。

Si O 金刚石 金刚石晶胞 金刚石晶胞分位置注释 (1)金刚石晶体 a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 式结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每个C 以共价键跟相邻的_4_个C 结合,形成正四面体。键角109°28’ b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 c 、12g 金刚石中有2mol 共价键,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 1:2 (2)Si 晶体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体硅的晶胞。 (3)某些非金属化合物【SiO 2、SiC (金刚砂)、BN (氮化硼)、Si 3N 4等】 例如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 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其中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 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 4 个硅原子,含有 4 个碳原子 b 、1mol SiC 晶体中有4 mol Si —C 共价键 (4)SiO 2 晶体: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 便可得到SiO 2晶胞。 a 、每个硅原子都采取sp 3杂化,与它周围的4个氧原子所形成的空间 结构为__正四面体_型,S iO 2晶体中最小的环为 12 元环 b 、每个Si 原子被 12 个十二元环共用,每个O 原子被 6 个 十二元环共用 c 、每个SiO 2晶胞中含有 8 个Si 原子,含有 16 个O 原子 d 、1mol Si O 2晶体中有 4 mol 共价键 (5)晶体硼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B 原子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各有一个B 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可知此结构单元是由__12_个B 原子构成,其中B —B 键间的夹角是__60°__。假设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每个顶角均削去,余下部分的结构与C 60相同,则C 60由_12_个正五边形和_20个正六边形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