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中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

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研究专家将翻译策略分为

三类,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翻译策略是一个舶来词,我国译

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

1.直译与意译

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在我国直译、意译和音译古已有之。

直译与意译之争和关于音译的讨论贯穿于中外翻译史。

现在主张直译的人一般也不完全以逐词对译或照搬原文结构。直译可允许改动词序、改

变词类在通顺达意的原则下照顾到原文的结构形式。巴尔胡达罗夫认为逐词翻译的直译,是“层次偏低的翻译”而只有“必要的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才能“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层次”是指作为翻译单位的语言等级体系中词、词组、句子之类的层次。卡特福德认为,直

译是介于意译和逐字翻译之间的一种译法。“它可能始于逐字翻译但为恪守译文的语法规则而有所变化(如补充额外的词语、变换任何一‘级’的结构等)并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

行翻译。”

直译的优点是: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在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比意译更

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但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达到忠实于原文内容的时候译者

自然采用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

(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

(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

(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

正的翻译”。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

(1)以目的语为导向;

(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

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来制定不

同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正如张培基

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在原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例如:

(1) He ran his administration as a one-man show and 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 Arthur Krock reported that he was “the boss the dynamo the work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2) (译文)他在政府里惯唱独脚戏,喜欢发号施令。…… 阿瑟·克罗报道说,罗斯福“是老板,是发电机,是钟表的发条。”(王宗炎1983:9)

当原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直译又无法把原意传递出来时,意译是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例如:

(2) 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5)

(译文)这一点,一般人不理解,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却是明白的。

如直译为“如果主街不理解,华尔街是理解的”,读者就会不知所云。王先生把Main Street 意译为“一般人”,把Wall Street意译为“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把原意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使译文简短明白。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Newmark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语义翻

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

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由于语义翻译把原文的一词一句视为神圣,因此有时会产生前

后矛盾、语义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译文。语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文语

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Newmark 本人也认为,语义翻译并非一种完美的翻译模式,而是

与交际翻译模式一样,在翻译实践措施中处于编译与逐行译之间的”中庸之道“。

“交际翻译”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交际翻译(或交际途径)指的是视翻译为“发生在某个社会情境中的交际过

程”(Hatim & Mason 1990:3) 的任何一种翻译方法或途径。虽然所有的翻译途径都在某种程度

上视翻译为交际,而这里所说的交际翻译却完完全全地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沿此

途径的译者在处理原文的时候,旨在传递信息而不是复制一串串的语言单位,他所关心的是

如何保留原文的功能和使其对新的读者产生作用。交际翻译和逐句逐行翻译的直译之间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把原文中的遣词造句的形式仅视为译者应考虑的部分因素。

第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Peter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参阅语义翻译),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即是说,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有了特定的目的

读者群,因此他所生产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文体类型包括新

闻报导、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学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并不是一种极端的翻译策略,它和语义翻译一样是翻译中的“中

庸之道”,既不像编译那么自由,也没有逐行译那么拘谨。

3.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法(或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或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1995)创造的、用来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Venuti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异化翻译法包括以下特点:

(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

(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

(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

(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Venuti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

(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

(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

(4)插入解释性资料;

(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

(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翻译策略所包含的三个方面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当人们讨论直译/意译时,他们的焦点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当人们讨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时,他们心里想到的是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而人们讨论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时,他们的关注点是抵制外来文化还是引入外来文化。

提升英语翻译效率的策略分析

提升英语翻译效率的策略分析 摘要:英语翻译已成为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充分的说明问题、体现问题。对教育现状及教育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根据英语翻译效率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策略分析,在英语翻译摸索阶段找到更适合的有效性策略,提高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翻译;问题;现状;策略 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拥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教学之中难免受到一些外语教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下的策略分析。虽然现在我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但面对英语翻译的难度我们有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知识与综合英语应用能力逐渐的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了交流,这样能更好的增强英语的应用能力。 1 英语翻译现状 由于当前我国新形势下的逼近,国内国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翻译现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1翻译的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英语翻译体系不够完善和科学,尤其是在

教学方面,英语翻译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是很完善,学院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比较匮乏,在当今这个教育体制急速前进的社会,没有这些设施都是比较落后的。英语翻译教学材料没有提供翻译技巧、翻译程序等细致的描述与指导,以导致教学不能活学活用的现状,面临着严峻的教学体系。 1.2翻译意识没有提高 由于学生的英语普遍低下,再加上英语课程没有有趣的学习方法,比较刻板呆滞,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长期下来,学生逐渐放弃了英语。由于英语翻译意识不够高,导致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障碍。所以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化。 1.3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类学校对英语翻译教学并不够全面的重视,一些院校英语翻译只作为选修课,并没有大规模的开课,从而加剧的英语翻译的下滑率,导致院校教学的英语翻译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开展的业余英语翻译活动也很少以至于几乎为零,翻译类型的课后训练更是少之极少,所以就会变成翻译效果逐渐下降或消失。 1.4翻译的总和评价体系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英语翻译使用的教学体系有两种形式,一是全国通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系统,二是国家通用的职场英语考试系统。国家会根据四六级考试来测试他们的英语水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选用1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选用 对一部作品的翻译,译者会经常因为译文读者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策略,会根据所选文章的题材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策略,同样,也会因为翻译的目的的不同,而采用迥然相异的翻译策略,以下我们将以儒学英译的不同例子来看这一点。 早在1594年,西方就文字出版了第一本儒家经典<四书>,这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著成。从此以后,儒学经典被越来越多地译成西方各种文字。近代西方出现了三位汉籍欧译大师:英国的理雅格,法国的顾塞芬,和德国的卫礼贤,而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英译中国古典文学的中国作家,以理雅格和辜鸿铭为例。看翻译目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位大师的翻译背景。 1815年12月20日,理雅各出生于苏格兰,小时候就读于老家的教区学校,曾在一位盲妇处学习英国古典诗篇,从小就喜爱文学。他十四岁时转入阿伯丁文法学校,勤奋学习拉丁文和英语语法。1831年考入阿伯丁英王学院。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又致力于学习哲学与宗教。理雅各在大学求学期间,为当时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所吸引,志愿当传教士。投考希伯利神学院。他接受了两年的神学训练,向伦敦传教会提出申请,要求派往中国传教。伦敦会批准了他的申请。1839年7月,从英国乘船出发,1840年1月10日抵达南洋马六甲。 理雅各倾心研究中国文化,热心在华事业。理雅各十分努力在中国传教,写出了18种汉文新教布教书籍。1861年“四书”译本依序在香港出版,为《中国经典》一、二卷。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理雅格翻译了大量的汉籍,特别是儒家典籍《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春秋》、《礼记》、《书经》、《孝经》、《易经》等。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他称自己: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的话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翻译《论语》的背景与前提。辜鸿铭注意到西方传教士在审视中国历史及文化时所持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批评其带着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优越感来研究和认识中国。论语最初200年多来的英译史一直是由传教士书写,他们将儒家思想当成儒教,以基督教为参照来翻译及阐释《论语》。他认为理雅格等传教士们歪曲了儒教经典的原意,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产生偏见。为了还原中国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消除理雅格等造成的偏见,他决定以自己对儒家经义的把握和对西方语言文化的精熟来翻译儒家经典,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地读过他的翻译之后,能够反思和修正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改变他们对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的态度。辜鸿铭翻译儒家经典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儒家文化救西的思想。为了引起西方人对他翻译的论语的更多关注,他将译本名定为:《孔子言论:一本引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话里解说的新的特别的翻译》。而由于其间经历、生活环境及身份的变化,理雅各的《诗经》三译本体现了其不同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他的宗教观念经历了从以基督教为中心的狭隘偏见,到宽容、自由的比较宗教观的演变,学术思想也从较多地依赖传统和服务政治,而逐渐走向强调独立意识的学术阐释。但西方主流思想总是影响着译者,又通过译者影响着译著。中国经典在理雅各看来仍是低劣的,需要基督教来予以完善。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大师,他们翻译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也就是他们的翻译目的不同导致了他们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截然不同。

英语广告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英语广告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专业:xxxx 学校: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英语广告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英语广告用词简洁,隽永,却有着丰富的含义,让人意味深刻。随着人们紧跟时代潮流,英文广告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各类广告中。如何使英语广告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所理解,这正是本文提出的研究重点,了解英语广告翻译特点,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

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三、动机及意义: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四、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引言 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习语、拟声词、外来词语等特别语词的译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也基本上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或在此基础上有些改进,例如,柯平编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除了提出与张培基教程大同小异的方法外,还提出了变通和补偿手段: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 ( ) 性” 关于直译之争持续了几个世纪,赞同者坚定不移,反对者(也即意译的赞同者)坚持已见,互不让步。其实,英文和中文“直译”的定义都不是十分确定,既可指逐词译 ( ),也包括逐句译()。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用于翻译科技资料;()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也用于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正的翻译”(见)。 然而,在现代文学译者中,赞同直译的人为数不多,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所说,“因为没有哪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符号所指的意义或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都会有差异。可以说,语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因而,也就没有绝对准确的翻译”(:)。

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张培基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范仲英:)。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如 () ’ 原文玩了个文字游戏,很风趣,凡是了解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曾导演的读者,看到这句话时,大概都会忍俊不禁。但是这样的文字游戏却造成翻译上的极大困难,如直译成“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使一位淑女失踪”,其意思就会与原文相悖。王先生采用意译的方法,表达了原文的一层意义,说明了一个事实,可惜其双头语的形式消失了,原文的风趣味道也完全丧失了。对此,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独有的声音、文学、修辞手法和社会习惯,这是无法移植的。古书说,‘橘逾淮而北为枳’。橘子好吃,枳可是酸苦的。翻译正是如此。一篇好文章,翻译过来往往读不得。你可以把大意译出,可是原文那些音乐和形象性,原作者那些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你会丢了一大半”(王宗炎:)。

考博英语翻译策略

2012年考博考试英语翻译策略 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汉英翻译,就翻译的过程而言,只有两个:一是对原文的理解,二是用译文来表达。 汉英翻译三步策略之一:定主语 1.翻译的单位 在翻译中,最小的翻译单位是什么?是篇章吗?是段落吗?是句子吗?是单词吗?甚至是音节吗?这是一个翻译理论家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现在大多数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都趋向于以篇章或者是整个问题为基本的翻译单位。但是,对于初学翻译的人来说,或者那些根本没有掌握翻译的人,要去应付一个翻译考试的时候,笔者认为,句子可能是最好的翻译单位。 什么是句子?或者具体说来,在汉英翻译中,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究竟什么是英语的句子? 柯林斯词典对英语句子的定义是这样的:A sentence is a group of words which,when they are written down,begin with a capital letter and end with a full stop,question mark or exclamation mark. Most sentences contain a subject and a verb.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可以这样来定义:一个句子就是一组词,在书面语中,每一个句子首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句末用句号、问号或者感叹号;大多数句子有主语和谓语。 根据英语句子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英语的句子中,大多数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那么汉英翻译,只要我们能把汉语转变成为准确通顺的英语,就需要搭建英语的主语和谓语等句式结构。而英语本身语法非常严谨,逻辑非常严密的特点,所以,在汉英翻译中,主语的确定和谓语的选择就是成功构建英语句式结构的关键,也是保证英语译文和汉语原文功能对等的关键。 2.确定汉语原文的主语为英语译文的主语 1)把汉语原文中的主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充当译文的主语,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可靠的对应方法,也是我们做汉英翻译“定主语”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方法。如: 例1.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自冷战结束以后最复杂、最深刻的变化。(中国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影视翻译者们几乎把“整个世界”搬到中国观众眼前,将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影片引进中国。中国广大的电影观众对新鲜事物有着饱满的热情,与此同时,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审美心态、获取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电影业的繁荣发展,电影字幕翻译也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 【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一、前言 我国着名学者钱绍昌曾明确地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总的来说,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用 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首次提出对中国乃至世界翻译产生重大贡献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很多人认为严复所提出的“雅”破坏了“信”和“达”,从字面上来看,的确如此,因为仅仅为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而脱离原文,这样的做法本身极具挑战和危险性,但是从积极乐观的一面来讲,严复的翻译标准极其重视润饰,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关注的,这为后来的翻译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

基础,启发大家在越来越重视美感的时代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追求译文美感。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之所以多年来没有被翻译界抛弃,是因为这简明扼要的三个字把翻译的精髓总结得淋漓尽致,尽管时代赋予了翻译新的意义,但是对严复翻译标准的运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由于受到电影故事背景、情节、文化内涵以及观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标准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和要求。 三、“意境说”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着名的翻译大家严复、鲁迅、瞿秋白等前辈将翻译提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中国文学艺术着意追求超越客观形象的神韵意味,将自然形象当做表现内在神情气韵的媒介,因而形象刻画并不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第29页,《中西比较诗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境说”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就会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就可以从形式文采美的角度对字幕译文进行深度润饰,使观众通过颇具美感的字幕译文领略电影本身的魅力,进入精彩纷呈的电影世界。 1.偏重于主观的主客观统一。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我们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31页,《中西比较诗学》)而非仅仅局限于主观论断。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要注意主观的意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中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 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研究专家将翻译策略分为 三类,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翻译策略是一个舶来词,我国译 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 1.直译与意译 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在我国直译、意译和音译古已有之。 直译与意译之争和关于音译的讨论贯穿于中外翻译史。 现在主张直译的人一般也不完全以逐词对译或照搬原文结构。直译可允许改动词序、改 变词类在通顺达意的原则下照顾到原文的结构形式。巴尔胡达罗夫认为逐词翻译的直译,是“层次偏低的翻译”而只有“必要的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才能“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层次”是指作为翻译单位的语言等级体系中词、词组、句子之类的层次。卡特福德认为,直 译是介于意译和逐字翻译之间的一种译法。“它可能始于逐字翻译但为恪守译文的语法规则而有所变化(如补充额外的词语、变换任何一‘级’的结构等)并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 行翻译。” 直译的优点是: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在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比意译更 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但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达到忠实于原文内容的时候译者 自然采用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 (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 (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 (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 正的翻译”。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 (1)以目的语为导向; (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2.1 什么是翻译? 定义林林总总,可谓太多,但有一点很明确,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它牵涉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inter-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是把“原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信息用“的语”TL(Target Langue)的语言形式进行转达的活动,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媒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一种更换语言形式和转移信息内容(包括思想、意义、情感、修辞、文体、风格、文化等)的复杂的思维及表达活动(毛荣贵)。而对这一活动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必然牵涉到哲学、美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还是一门艺术。在翻译实践中,离不开直觉(instinct)、推敲(word-weighing)、灵感(inspiration)、顿悟(insight)等艺术思维方式,离不开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运用。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展示的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在不悖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采。 翻译更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译者虽不需通晓各门专业,但至少应是一位“杂家”。翻译离不开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否则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谈不上“翻译”二字,因为它离不开原文的限制。因而有人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长袖舒展,随心所欲。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常常为一词一句的理解和表达而煞费苦心,固有“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说。 从形式上看,翻译有口译、笔译之分。口译又可分为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种形式。各自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口译强调“快捷、准确”(quick and accurate response)和“通顺”(smoothness),笔译则要求在“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深究原文内涵,讲究行文用字自然得体、通顺地道。 而按体裁划分,翻译又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公文翻译、医学翻译以及广告宣传翻译等等。除文学翻译外,其它体裁大多归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 2.2 什么是应用翻译? 应用翻译,英语又称为pragmatic translation,practical translation或applied translation。(方梦之[M],2003:前言),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 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 词义的选择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 According to the new s 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注释]:许多人把scale译为"范围",和文章的语篇意思和句子的确切含义大相径庭。

从目论角度看翻译策略选择

本文由csq3011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1 卷第4期7 20 10 年8 月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D O N G G U A N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17 N o .4 A ug 20 10 从目的论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朱德财, 黎土旺 ( 1.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 广东东莞52 3 8 0 8 : 2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5 10 6 4 ) 1 摘要: 人类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翻译也不例外. 对同一作品的翻译, 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翻译 目的, 而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又会根据各自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运用目的论的观点, 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关健词: 目的论; 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中圈分类号: H 3 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一0312 (20 10 ) 04 一0094 一05 !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可以这 样说, 从材料的选取到词汇的运用, 翻译行为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在选取源语材料时, 需要确定材料选自的国别# 原作者# 原著等, 这些通常由翻译行为的发起者根据既定的目的进行定夺?选取材料之后, 译者即面临对文化立场# 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 ? 川于对该观点的认同, 笔者认为, 翻译策略的基选择是由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的, 即翻译目的决T h o y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 e r 该理论强调外界非文本因素的影响, 重视译者 的主体性?他认为, 决定翻译过程各种选择的 因素就是翻译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就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 这种视野弥补了传统翻译研究的很多不足, 开拓了新的翻译研究角度4, ? 根据V er e r的目的论, 人类的行为被定义m 为! 发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有意图# 有目的的行 定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体现翻译目的? 为, 它既是语境的组成部分, 又能够改变语 境? ; 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文本的转换行为, 而任何翻译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 甚至产生一种结果# 一种新的语境或事件? 这样就 产生了目的论l ? ] 4 在该理论框架下, V e m e r还区分了翻译领r 域中三种主要目的: (l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2 ( ) 译语文本在目标一# 目的论及翻译目的 关于翻译目的性的探讨, 最早是19 64 年 Eugene N i da在%翻译的科学探索& (T 叨d a o ar c ec f S t n o o 7乍n l t 吧) 一书中提出的! 动态对在a i s 等? ?他认为,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文表达形式完全自, 尽量在译文接受者和与其本族文化然语境相关的行为模式之间建立联系2 ? 1979年, 1 一般性目的( 如谋生) :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1) 分句法 把原文中一个单词或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干脆把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例1 八月中旬,修理组人员在骄阳下工作。 译文: It was in mid-August,and the repair section operated under the blazing sun.(一个单句拆分成了一个并列复合句) 例2 他为人单纯而坦率。 译文: He was very clean.His mind was open. (一个单句拆分成两个简单句了) 例3 The mother might have spoken with understandable pride of her child. 译文: 母亲谈到她的孩子时,也许有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形容词被拆开) 例4 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 译文: 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名词短语拆开) 2)合句法

把原文中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主从复合句或并列复合句等译成一个单句。 例5 她已试了好几次,要帮他们另找一所出租的房子,结果并未成功。 译文:She had made several attempts to help them find other rental quarters without success.(多个简单句合成一个单句) 例6 他们有遵守交通规则,机器出了故障。 译文: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并列复合句合成一个单句) 例7 When we praise the Chinese leadership and the people, we are not merely being polite. 译文:我们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赞扬不仅仅是出于礼貌。(主从复合句合成一个单句) 翻译练习 1._______________ (通过体育锻炼),we can always stay healthy. 2.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 _____________ (听音乐能使我们 放松).Is this really true? 3.______________ (我们绝对不能)ignor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作者:周红专, ZHOU Hong-zhuan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刊名: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2007,7(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0条) 1.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4) 2.田传茂;程以芳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5(02) 3.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期刊论文]-哲学原理 2001(07) 4.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2004 5.Gutt Ernst 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2004 6.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2001 7.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2001 8.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2004 9.Carroll Lewis;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1988 10.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04 引证文献(1条) 1.丘秀英互文性因素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以Gone with the Wind的复译为例[期刊论文]-韶关学院学报2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64411153.html,/Periodical_hndysfxb200701042.aspx

翻译策略透视

翻译策略透视 摘要: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并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Abstra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ranslator training. Whenever discu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any people would menti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But very often these concepts are mixed together and cause confusi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pairs of strategies and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ey words: Literal/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引言 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习语、拟声词、外来词语等特别语词的译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也基本上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或在此基础上有些改进,例如,柯平编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除了提出与张培基教程大同小异的方法外,还提出了变通和补偿手段: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 也有学者(参见刘宓庆1993:196-234)把分切、转换、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肯定与否定、阐释或注释、引伸、替代、拆离、增补、省略与重复、重构、移植等等方法称这―手段‖。 以上所引是不同学者所用的不同术语,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究竟哪些属方法、哪些属技巧、哪些属手段,恐怕是很难讲得清楚的。我们在这里把翻译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以上所述的方法、技巧、手段)都类归为翻译―方法‖;而把那些能够包含多种方法的术语,如直译法、意译法、语义翻译法与交际翻译法(见下图)、异化翻译法、归化翻译法等,类归为翻译―策略‖。本章讨论的就是这样的翻译策略。 翻译二分法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直译与意译之争,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罗新璋,1984:4)。―此争论至少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不过,这种争论是纯理论的,争论者并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Newmark 1988b:45)。 直译、意译在传统译论里讨论得最多。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又出现了其它的提法,例如:奈达(Nida 1964)提出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与―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在本质上和意译与直译是一致的。还有其他学者提出的二分法,例如:霍斯(House 1977)的―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与―隐性翻译‖(covert translation);格特(Gutt 1991)的―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与―间接翻译‖(indirect translation);图瑞(Tou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