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到底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2.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一.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供给。三、工资的决定

3.实证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作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二是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现有的研究者大都长期受传统的生产经济学的影响,缺乏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训练。

4.简述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1、从宏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劳动经济学理论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从微观方面看,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劳动经济学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个人

理性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

5.运用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劳动力市场何时处于最理想状态,哪些阻碍市场达到这种状态?

当达到互惠时,劳动力市场处于最理想状态。

妨碍实现自愿互惠交易的三种障碍

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或信息偏误;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

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6.如何定义工资过高或过低?

如果工人所得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高。如果工人所得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即工资过低

7. 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因素:

产品需求量;工资率和资本价格的变化;可获得的技术选择。

8.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情况下,既定数量的劳动力增加,所允许的资本降低,被称为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说明W/MPL = C/MPK的含义

W/MPL = C/MPK的一般化表述:对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将是其自身工资率以及所有其他种类的劳动力、资本以及供给品的工资率或价格(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函数。

10. 完全竞争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11.在完全竞争下工资率的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量会产生怎样影响?

?生产目标:利润最大化

?产量最大化,即选择生产多少产品。

?成本最小化,即在可能的最低成本下生产产品

工资率影响着这两个决策,因而决定着企业使用的劳动力数量。

?(一)等产量曲线与投入要素的选择

?(二)等成本线--成本最小化的条件

?(三)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四)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出

12.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

13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大:

?1)当最终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那么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劳

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也就越大。

?2)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越容易,则劳动需求的自身工

资弹性就大。

?3)如果与劳动力要素协同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越富有弹性,

那么对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4)如果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越高,那么劳动需求的自身

工资弹性就越大。

14.劳动参与率的意义?

劳动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劳动力供给时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指标也为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退出经济活动的比率提供了基本依据。这些数据对于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计划也有重大意义。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2、人口的自然结构3、劳动者的个人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2、经济周期波动

(三)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3、社会保障制度4、其他制度因素

16.为什么个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在某个工资范围内为正,在另一个范围内为负。

如图所示,只要工资率低于W*,个人希望的工作时间随工资率的增加而增加,替代效应占优势,然而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工资率提高会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收入效应占优势,形成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这是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个重要特性。

17.运用图解分析个人工作决策?

18. 某个家庭成员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最初由丈夫主要从事市场性工作,妻子主要从事家务。现在假设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妻子从事市场性工作的工资水平大幅上升,会对该家庭的时间支配模式产生的影响。

1)妻子工资率上升对自身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

2)妻子工资率上升对丈夫劳动时间的影响

妻子工资率上升对自身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妻子工资率上升对丈夫劳动时间的影响

有两种情况:

一是,妻子工资率增加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对于丈夫而言,是非劳动收入增加,产生收入效应,劳动时间减少

二是,交叉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中某成员工资水平变化对另一些成员工作时间的影响。

A)替代关系,即妻子与丈夫对市场工作时间的需求是相互替代的,当妻子工资率上升,导致妻子工作时间增加时,丈夫会减少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或闲暇时间增加。

B)互补关系,即妻子与丈夫对市场工作时间的需求是互补的,当妻子工资率上升,导致妻子增加工作时间时,丈夫也会增加工作时间,二人共同减少家务劳动或闲暇时间。

理论上无法预测,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是一个经验问题。通常,有孩子的家庭,呈现替代关系。

19.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以劳动力供求状况和价格为核心的市场要素

2、非经济因素:以工会、政府为核心的组织要素和以文化、习俗为中心的社会要素

20.什么是人力资本?它有何特点?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表现为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具有一定的健康体魄、操作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一般,理解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劳动能力。

特征:⑴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21、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有哪些?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方式: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3、健康状况4、劳动力流动

22、简述人力资本投资一般决策模型。

模型假定:人们在进行教育和培训选择时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在作决策时会对近期的投资成本(C)与未来的预期收益现值进行比较。 只要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就继续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追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追加的成本相等甚至比后者还低时,才会停止追加投资。

23、在哪些情况下最有可能进行大学教育投资?

(1)目光短浅者(预期γ较大者)比目光远大者(预期γ较小者)上大学的可能性小

(2)由于年轻人未来工作时间长,因而其总收益的现值要大于老年人

(3)其他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

(4)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与高中毕业生工资报酬之间的差距扩大,则大学入学人数会增加

24、图解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区分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意义是什么?

图在P159-160

特殊培训,员工和企业分摊成本分享收益,这可以降低员工流动率,激励双方适当投资。

一般培训,成本完全由员工承担,企业则对培训结束的员工按其实际生产率价值支付工资。

25.怎样评价个人教育投资?

不能高估、低估,还要注意选择性偏差P154

26.为什么教育具有信号功能?

学历只是一种发现哪些员工具有高生产率的手段。

在招聘员工时,雇主通过观察与生产率相关的特征,如学历、年龄、性别等,来甄选员工,以节约雇主的甄选成本。

27、什么是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一般具有什么规律性?有哪些类型?

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或者说,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作岗位的变化。

规律:(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类型:(1)组织内部的流动(2)不同组织间的流动(3)职业之间的流动

(4)行业之间的流动(5)地区之间的流动(6)国家之间的流动,即国际流动

28、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一、经济因素

(1)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引致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2)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3)特殊培训的多少与企业规模的()01)1(11≥+-+∑∑==n j j j t i i i r C r Y

(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6)与工作匹配的意愿

二、其他影响因素

(1)年龄与在职期限(2)教育程度(3)迁移距离

(4)专业技术等级(5)家庭(6)社会文化、风俗习惯

29、怎样进行劳动力流动的决策?

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现值大于零

T

净收益现值=∑(B

jt -B

ot

)/(1+r)t-C

t=1

B

jt

:在t年从新工作(j)中所获得的效用

B

ot

:在t年从原来的工作(o)中所获得的效用

T:在工作j上的预期工作时间(用年限表示)

r:贴现率

C: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用损失(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

∑:加总符号,在这里是指从第1年到第T年这一时期中每一年净收益贴现值的加总。

如果净收益现值大于0,则意味着收益期望大于由于劳动力流动带来的货币和心理的综合成本,将会进行流动。如果净收益现值小于0,将不会流动。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工作之间的效用差(B

jt -B

ot

)越大,净现值就越大,就越有

可能流动。

30、你怎样看待劳动力流动?

好处:(1)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雇主角度:减少冗员雇员角度:辞职可以提高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

(3)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代价:(1)雇主角度:自愿流动——招募成本、人才流失等

(2)雇员角度:流动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鼓励自愿流动

(1)流动率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率

(2)高流动促使组织反思其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31、请对非法移民/外来务工人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经济学分析。

笔记和书P186-190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两种相反的观点

?2,实证分析上述两种简单化观点

?3,规范分析非法移民/外来务工人员下的受益者和受损者

32、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一、内在因素

(1)劳动者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 (2)职位的高低 (3)技术和训练水平

(4)工作的时间性 (5)工作的条件和环境 (6) 社会风俗习惯或惯例 (7)年龄和工龄

二、外在因素

(1)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状况 (2)劳动生产率及企业盈利状况 (3)劳动力市场

(4)物价对实际工资水平的影响 (5)所属地区、所属行业、所属职业的不同

(6)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7)产品需求弹性

33、请解释“工资不是生产率的结果,但生产率是工资的结果”这句话。

劳动者的生产率是浮动的,合理的工资制度具有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员工发挥最大生产力。工资制度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率的高低。

33、简述效率工资的要点。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生产率会得到提升。

(原因:(1)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 (2)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

(3)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 (4)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P237-238)

34、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工资制度设计?

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

(1)工资支付方式的选择:根据时间还是根据产出,或两者的结合?

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各自的有缺点和适用范围

(2)工资支付的顺序:生产率与终身工资支付顺序

先减额支付,后超额支付

(3)不同类型员工的工资设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制度,与生产人员有所不同。

35.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因所属人口群体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36、劳动力市场歧视表现类型有哪些?

一、按人口特征划分

(1)性别歧视 (2)种族歧视 (3)民族歧视 (4)年龄、宗教、地域、出身、外貌、残疾,等等

二、按劳动力市场领域划分

(1)工资歧视 (2)职业歧视 (3)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4)当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5)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37、为什么会存在雇主歧视、雇员歧视、顾客歧视?

雇主歧视存在原因:产品市场上的垄断性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的其他目标。雇员歧视存在原因:雇主面临失去有价值的有歧视偏见的员工,必须要留住他们。

雇员歧视增加了雇主的成本,但要摆脱,它们成本更高。顾客歧视存在原因:顾客更加偏好某类劳动者为自己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

另一类来提供服务。顾客歧视只与效用有关,与利润无关,

可能会永远存在下去。

38、谈谈你对统计性歧视的认识。

定义:将某一群体的典型或总体特征看作是该群体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该特征作为雇佣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特点:

一定的客观性。因为某一类劳动者总体的劳动能力可以用“平均数或方差”这样的统计量来表示。在当前的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普遍存在。

代价:当同一群体中的个体成员的特征与所在群体特征相似性越差时,运用群体信息作为甄选工具,甄选的正确率就越低,统计性歧视就越严重。

消除:(1)起诉。法院的判决对组织不利,导致组织人力资源成本变高了

(2)利用个人资料而不是群体资料进行甄选

(3)针对性别歧视:改善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环境,与男性相同。

等等。

39、如何理解可比价值理论?

定义:如果两种工作需要同等的技能水平,就应该获得同等的报酬;如果两种工作具有可比价值,即使它们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本身很不相同,也应当获得同等的报酬。

简单地说,根据工作的内在价值来支付工资,“同工同酬”。

应用:1)法院用于判定要求工资平等的案件。非市场力量导致的歧视……

2)薪酬专家,职位评价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 力供求。 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力数 量。 3.劳动力需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引发 的派生性需求。 4.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 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劳动力长期需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 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 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 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 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 关系。 19.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 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

导论 几个关键性概念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几个关键性概念 ?稀缺性:有限性;相对、绝对 ?机会成本 将稀缺的生产资源用于此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而损失的用于次佳用途所能获得的回报 ?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理性行为,亦称最大化行为,是指人们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人们总是选择能够为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一个。 研究对象 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伊兰伯格、史密斯) 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劳动投入决策‖。(赵履宽) 研究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研究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研究对象的具体表述 以劳动力的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各种劳动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涵盖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劳动力的投入与产出效率、劳动经济管理及其运作机制、劳动和谐关系的维护、社会劳动问题的处理等领域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学派 制度学派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 新古典学派 新制度学派 劳动经济科学在我国的建立 当代劳动经济学主流: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主义分析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工资差别 ∮大卫?李嘉图:工资性质、工资决定 ∮斯图亚特?穆勒:工资基金 ∮让?萨伊:市场法则论 特点: 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是相似的

制度学派 代表人物 埃里?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 特点 一般不涉及正规模型或对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劳工运动的历史研究以及对当时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利用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市场运行的结果,是制度学派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 ⊙劳动价值论 ⊙价值、劳动二重性、生产价格理论 ⊙剩余价值论 ⊙利润、地租、工资理论 新古典学派 第一阶段(19世纪末)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经济学原理》强调市场性供求的竞争作用是形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 庇古:《财产与福利》工资、工时、劳动力职业分布、流动、教育、培训 希克斯:《工资理论》需求、供给概念,集体谈判模型 道格拉斯:把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 ?刘易斯:工会与工资决定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社会和个人受益率;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新制度学派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侧重于研究劳动力市场实际如何运行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 约翰?邓洛普;阿瑟?罗斯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 提出―二元的‖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强调工会和公司政策及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 米契尔?派尔雷;皮特?多林格尔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 在奥利弗?威廉姆森领导下,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它把旧制度学派的有限理性和新古典学派的竞争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融合起来,以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特征,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自由雇佣政策 劳动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比较 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派 ?强调市场机制及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理论之一: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本质-经济人;理性人;个人主义者 ?理论之二:关于市场本质与运作-劳动力市场虽有些特殊属性,但同样具有高度竞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的人)的学问。 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增加)。 2.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的是(劳动者)。 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14.工资率的变化能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当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将(增加)。4.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个体的工作时间为(减少)。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总额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则劳动供给(增加) 3.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无穷大)。 6.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较大)。 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8.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减少)。 20.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 A.增加B.减少 C.不变D.难以判定 9.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负)。 10.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正)。 11.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增加)。 17.封闭型蛛网的条件是(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12.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7.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农业剩余)。 13.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14.人力资源配置就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机制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的(管理)行为。 15.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员工)来支付。 10.特殊培训的成本通常由(企业)来支付。 16.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 1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 18.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19.集体谈判的双方为(雇主和工会)。 A.雇主和员工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 20.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浦斯曲线)。 1.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 ; . 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需求无弹性, 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2.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边际产量递增阶 段。第二,边际产量递减阶段。第三,总产量绝对减少。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 2. 工资刚性 3. 自然失业率 4. 就业弹性 5. 工资指导线 6. 统计性歧视 7. 家庭生产函数 8. 理性经济人 9. 劳动力生产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2. 劳动力参与率 13. 余暇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15. 职业流动率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18. 磨擦性失业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 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 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 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 +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1、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得学科。 2、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得可能性. 3、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得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得需求时得失业率。 4、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得关于工资增长比重得权威性建议。 6、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得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得失业比重. 7、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得相互关系得函数式. 8、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得经济主体. 9、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得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 10、内部劳动力市场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得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得一种调整机制. 11、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分析中,其她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得生产要素就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得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得相对数。 13、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得全部剩余时间。 14、非均衡分析 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得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得大致趋向与稳定状态得分析方法。 15、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得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补偿性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得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得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得一种职业间得工资差别。 17、就业结构 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得分布、构成与联系。 18、磨擦性失业 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与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得失业现象。 19、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指以国家与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得制度。 20、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得增长与产量得增加并不总就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二、判断题 1、劳动力交换就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得结合。正确 2、失业就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得必然现象.正确 3、内部劳动力市场得组织原理就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得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得倾向.错误 5、从劳动力供给得意愿性瞧,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得实际使用量。正确 6、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得收入越高,妻子得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7、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8、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得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9、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得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就是合乎理性得经济人。正确 10、我国所有得经济资源都就是稀缺性得,惟有劳动力资源就是相对过剩得。正确 11、对劳动力市场得一般分析,就是劳动经济学得逻辑起点。正确 12、劳动力得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得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与.正确 13、劳动力市场得供给方式就是其供给主体与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得劳动者。错误 14、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题库

劳动经济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限弹性 B.单位供给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2.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工会的() A.社会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C.经济性功能 D.心理性功能 3.政府为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手段是( ) A.扩大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D.减少政府投资 4.下列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A.学校老师和学校学生 B.作家和出版社 C.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D.餐馆老板和餐馆服务员 5.对于雇员而言,计时工资使其承担的风险较小,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的努力程度 B.完成产品数量的多少 C.工作的紧张程度 D.劳动时间的长度 6.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体现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 A.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B.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C.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D.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7.关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上只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 B.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越低

8.替代效应会使( ) A.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B.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 C.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 D.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 9.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中,当“蛛网不稳定条件”成立时,说明(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近 D.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变动在同一程度上变动 10.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失业是指( ) A.劳动力供求失衡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B.劳动力供求平衡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C.劳动力供求失衡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D.劳动力供求平衡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1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12.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13.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D.书籍费 14.一般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缺乏有关就业的信息或一时难以找到本人中意的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是( ) A.技术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5.下列假定中,( )不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A.“理性人”或“经济人”假定

完整版劳动经济学 试题及答案汇总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 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 B )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M劳动力参与率17.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劳动经济学计算题

一、劳动力供给 ←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有一个人在某一大城市附近拥有一座小农场,并且必须决定是在农场工作还是到城里找一份工作。她的效用取决于她每天的收入()和配置到闲暇活动的时数()。 来自农场的每天收入为 ←=- ←式中,为在农场工作的时数。 ←来自城里的每天收入为= ←式中,为在城里工作的时数。 ←如果她能够在这两种工作中进行选择,但不能同时兼顾这两份工作,她会选择什么工作? ←、某一工作者的效用函数由()=*给定。于是,闲暇的边际效用为,消费的边际效用为。假设此人目前拥有每周美元的收入,并且每周享有小时的闲暇。需要额外增加多少美元才能吸引该工作者工作小时? 、你既可以乘公共汽车上班,也可以自己开车上班。公共汽车月票每周花费美元,而开车所引发的成本为每周美元(包括停车费、汽油费等支出)。开车上班比乘公共汽车单程节省半个小时,假设你的工资率是每小时美元,你偏好如何去上班?如果你的工资率上升到每小时美元,你所偏好的交通工具是否会改变?假定你每周工作天,并且你在乘公共汽车或者自己开车上所花费的时间并不直接进入你的效用。 ←、对于消费和闲暇的偏好可以表达为 ←()=(—)*(—) ←这一效用函数意味着的闲暇的效用函数为,而她的消费的效用函数为。在一周能够获得并且被工作与闲暇分占的时间为个小时。挣得的税后工资为每小时美元。她还接受价值美元的福利补贴,无论她工作多少小时。 ←()画出的预算线 ←()当=,且她位于自己的预算线上时,她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的保留工资是多少? ←()找出她的消费与闲暇的最优数量。 ←、在单身者中间,年龄在-岁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平均年工作时间为小时,平均工资为美元。如果平均工资增加到每小时美元,平均年工作时间为小时,那么该工作者群体的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多少? 二、劳动力需求知识点 ←假设某家羊毛衫生产厂现有员工名,每天生产羊毛衫件,现因工作需要,又招聘了一名员工,目前每天的产量是件,假设,每件羊毛衫的售价是元,试计算员工从人增加到人的边际收入是多少? 某航空公司原告雇佣飞行员名,每天每人支付元工资,如果雇佣人数增加到名,支付给每人每天的工资增加到元,试求该航空公司雇佣人数从名增加到名的边际成本。 ←、请考虑这样一个企业,该企业的生产取决于两种投入——劳动力和资本——劳动力价格和利率分别为和。起初该企业面临着=和=的市场价格。然后这些价格移动到=和=的水平。 ←()替代效应将会使得企业的雇用水平和资本存量向何种方向变化? ←()规模效应将会使得企业的雇用水平和资本存量向何种方向变化? ←()我们能否总结说,企业应当采用更多或者更少的劳动力?或是采用更多或者更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A )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C 为补偿职业收入的不稳定而给劳动者带来的负效用 D 为补偿某些季节性生产的不稳定收入 8、在一些落后地区,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常低于男孩,使得她们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这种劳动力市场歧视属于( B ) A 后劳动力市场歧视 B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C 个人偏见歧视 D 消费者歧视 9、劳动力需求右移与供给曲线左移时,会使( C ) A、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就业量减少 ( C、均衡工资率上升 D、均衡工资率下降 10、劳动者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目标是( D ) A、收益最大化 B、闲暇最大化 C、长期财富最大化 D、效用最大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基尼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 A 基尼系数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重点多选题

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A、人的劳动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原料、燃料 E、劳动资料 2、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三种形态,它们是()。 A、生产性劳动 B、非生产性劳动 C、潜在形态的劳动 D、流动形态的劳动 E、凝固形态的劳动 3、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有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 E、固定的过剩人口 4、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A、国民劳动强度不同 B、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所形成的商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C、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差异 D、不同国家名义工资的差别 E、各国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不同 5、对劳动经济理论论述最集中的是()。 A、劳动经济学 B、劳动经济学说史 C、人力资源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西方经济学 6、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 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 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 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 7、人的劳动与动物求生活动相比的特点有() A、人的劳动具有主动性 B、人的劳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 C、人的劳动具有创造性 D、人的劳动具有多层次性 E、人的劳动具有相依性 8、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相比的特点是()。 A、劳动的所有者是自然人 B、劳动的所有权不能转移 C、劳动的所有者既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D、劳动力在流动中具有一定主动性和决定性 E、在流动中劳动的所有权常发生转移 9、在农业、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就业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 B、忠于雇主,勤于劳动 C、具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D、身怀一技之长 E、具有业绩和知识 10、劳动报酬业绩化表明()。 A、谁年龄大、职务高、职称高、报酬也就高 B、谁工作时间越长,报酬就越高 C、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其报酬就高 D、劳动报酬与劳动业绩成正比 E、岗位工资制被业绩工资制所取代 11、马克思主义者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它们依次是()。 A、生存的需要 B、成就的需要 C、享受的需要 D、情谊的需要 E、发展的需要 12、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动机行为,另一种是动机行为,下列行为哪些是动机行为?() A、工作行为 B、本能行为 C、社交行为 D、情绪冲动时行为 E、学习行为 13、与物力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A、时限性 B、能动性 C、再生性 D、智力性 E、核心性 1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有()。 A、人口 B、劳动力参与率 C、社会制度 D、风俗习惯 E、教育 15、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 A、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 E、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16、当今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