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印刷媒介

论印刷媒介

论印刷媒介
论印刷媒介

报纸的前世今生

——论印刷媒介报纸的消亡与发展

姓名:梅宏跃

学号:1101020066

院系:文学院11级新闻系2班

一、目录

(一)报纸的起源与历史

1、中国古近代报业

(二)报纸的发展现状

1、《人民日报》现状分析

(三)报纸的消亡论与繁荣说之争

1、论点:报纸的前途

(四)报纸的优势与变身

1、论据:报纸优势与特点

(五)报纸的未来发展与意义

1、我的报纸观

在数字时代的电子媒介发展鼎盛的大背景下,报纸,正作为印刷媒介的带头者在受众的选择丛林中曲折前行,曾经的青少年步入中年,遭遇了顺流逆水,见证了时代的洪流奔腾而去。如今,报纸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众多电子媒介如电视、广播等发展势头正盛,印刷媒介呈现出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在竞争与改进中演变为受众眼中的“弱势媒体”。外国某某所谓学者专家提出了报纸消亡论,认为报纸终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退去百年以来雷打不动的位置,在下一个世纪结束之前留下惨淡的尾音。我认为,在现阶段,报纸不是消亡的节奏,只是它走到了一个过渡点,在这个点,报纸要做的就是通过改进自身谋求新的发展与出路。报纸走了百年,这个坎,它不是过不去,而是在等待创新后的厚积薄发。在我的论文中,不存在偏向与否,我将持公正的态度论述一回报纸的前世今生。

三、关键词

印刷媒介、报纸、消亡论

四、绪论

报纸,英文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报纸与杂志、书籍、邮递广告等同属于印刷媒介的范畴。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和印刷媒介三者平行表征,各无主次,为大众传播服务。但是随着数字技术,3G时代的发展,受众明显分出了亲疏远近关系,印刷媒介尤其是报纸被打入“冷宫。报纸真的不如以前受用了吗?亲爱的小孩,将何去何从?

(一)报纸的起源与历史

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凯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发生的事件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报纸。报纸变成印刷媒体的一份子是在1450年的欧洲,罗马第一使用了纸质印制的报纸报道新闻事件。1650年,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了世界第一份日报,报业开始了缓慢的成长过程。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它被认为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报,邸报又称“邸抄”,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中国古代邸报经历了唐代的《开元杂报》、宋代的手抄报,到了明代末期,人们开始把活字印刷术用于印刷邸报。中国古代的报纸,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办的小报,必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官方的邸报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下活动。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中国古代的报纸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会信息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摆脱统治阶级的掌握。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

中国近代报业,迎来了春天。1815年,新加坡发行了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902年,天津发行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报纸发行不断,近代报业在战争与压迫的大环境中得到了发展的契机。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

(二)、报纸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经过十几年来的市场化转型,我国报业已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完成了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经营的转化,涌现出了多家大型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也发生转移,从单纯的报业转移到出版、信息、发行等相关领域。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报纸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我国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有四:首先报纸的总数不断上涨,其次报纸的种类增加,信息得到了扩充,从报纸发行日期来看,日报、周报、周六周日增刊活跃报界,从报纸性质内容来看,党报、都市报、专业报等等。第三个特点报纸影响范围更加广泛,最后一点是,报纸提高了可信度。

报纸的现状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报纸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报道国内外大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人民日报》全年日均发行量基本稳定在230万份,2009年1月1日,《人民日报》收订量达235万余份。2007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实现彩色印刷。按照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初步建成以《人民日报》为主导,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为主体,以社属报刊为主体拓展的新闻传播格局,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

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繁荣发展的事业发展布局,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把人民日报社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际一流媒体奠定了基础。《人民日报》是当今报业发展很好的范例,报纸的沿革积累了足够的优势,但也不能忽视缺陷。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

(三)、报纸的消亡论与繁荣说之争

关于报纸的发展走向,最近比较火热的是“消亡论。伊瑞克·威尔伯格是挪威的媒体顾问,他从报纸发展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指出目前的报业正在走向衰落期。像任何产品一样,报纸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包括五个阶段,即发育期,成熟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欧洲报纸,特别是北欧报纸目前处于这个周期的第四阶段末期和第五阶段初期。与伊瑞克·威尔伯格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英国的罗伯特·皮卡德教授,他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

面对“报纸即将消亡”的论调,许多传媒研究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的立足点各不相同,但结论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报纸不会消亡!有的学者从报纸拥有自己独特的受众群的角度说明了报纸不会消亡,认为,报纸有自己不同于网络媒体的读者群,这些读者不仅通过阅读报纸获取资讯和新闻,而且将阅读报纸看成一种生活方式。这些读者群是报纸永存的生命之源!有的学者从各种传播媒体的优势互补角度说明了报纸不会消亡,认为,各种传媒各有优点同时又各有缺点,报纸的最大优势是其轻便、易于携带和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剖和分析——这些优势决定了报纸决不会被替代和消灭!有的学者通过对一些特定群体的调查说明报纸不会消亡,如对教师群体的调查发现,78%的教师认为报纸不会消亡, 12.2%的人表示说不清楚,只有9.28%的人认为报纸会被网络等新媒体取代。还有研究者认为,报纸最大的挑战者是报纸自己,报纸是否会消亡取决于报纸自己是否能够克服和解决近年来读者反映强烈的过度商业化、同质化、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抛开报纸自身的问题,单纯从介质层面谈论报纸是否会消亡,是没有意义的。报纸的消亡论与繁荣说之争,已经引发了报业的深思和担忧。

报纸不会消失,起码在以后的一百年中会发展的更好,现在冷却的报业只是在过渡期的反思,如果反思的透彻,调整报业的发展策略,总结种种求生设想,调整的得当,报业的第N个春天就在不久的明天!

(四)报纸的优势与变身

报纸的优势体现在,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吸收报章的讯息。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虽然报纸的优势是大家显而易见的,但是消亡论仍然引起了不小风波。与众多反对“报纸消亡论”的学者一样,《“消亡论”余波下的报业市场培育研究》一书的作者同样认为报纸不会消亡,也同样认为报纸必须直面现存的问题,以求报纸“子孙万代”永生永存。然而,该书提出的应对困难与挑战的路径却是其他研究者

没有论及的。该书反对一味强调报纸数字化、一味强调媒体融和,认为,报纸固然应该“放下架子”,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新媒体虚心学习、靠拢乃至“融合”,但报纸有自身为其他媒体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大可不必未战先降。对当前的报纸来说,一方面要大胆学习和使用新的移动通信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如开拓手机报业务,使用二维码技术延伸报纸的功能等;另一方面应稍安毋躁,扬长避短,苦练内功,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心态应对危局。既然“报纸消亡论”所持的证据和报纸这些年所面临的情况均证明报纸的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有萎缩之势,那就从培育市场入手谋求危局之摆脱,包括培育受众市场,也包括培育广告市场!也就是说,读者流失了,报纸首先要想办法把他们“拉”回来;广告客户流失了,报纸也要首先思考如何重新赢得他们的心。另外,还要想尽办法培育和开发新的受众群和广告客户。总之,该书更重视从报纸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出发,谋求报纸的“子孙万世之福”。这种安身立命之根本就是“市场”;报纸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培育市场”。

新闻传媒领域,对市场的认识一直存在相当大的误区。误区之一是,视市场为受众数或广告客户数;误区之二是,将特定地区的受众数和广告客户数看成是“恒定”不变的;误区之三是,认为市场大小难以人为改变,难以主动培育。针对这些误区,《“消亡论”余波下的报业市场培育研究》一书认为,培育市场固然是报纸面对新媒体冲击和挑战的根本,但是要想培育报纸市场,前提条件是,正确认识市场,克服对市场的认识误区。该书认为,市场并非读者数和广告客户数,而是供求关系的总和;在这种供求关系中,需求是核心,因此可以说,“市场即需求”。既然市场即需求,而根据马克思和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的生长性与多层次性之理论可知,人的需求又是无限的,非“恒定”的,既然如此,市场也就决不是恒定的,而是无限的、无穷的了。既然市场是无限的、无穷的,培育市场,将潜在市场(需求)激活,也就是可能的了

由于市场即需求,包括读者对报纸及其信息的需求和广告客户对报纸版面与读者注意力资源的需求等,因此,培育市场即培育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培育需求的手段和方法非常多样,而最根本的是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用高质量的内容刺激读者对报纸的阅读需求,用富有实效的服务刺激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需求。过去新闻传媒领域一直强调“满足受众需求”,这是留住现有报纸读者和广告客户的重要一环,而要想拓展报纸市场,就必须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更重视“刺激需求”、“创造需求”和“培育需求”。因为,“适宜的供给往往能够自发地创造需求”!只要具备和运用“无穷的智慧”,便会刺激、创造和培育出“无限的市场”。总之,报纸不会消亡,相反,她完全有可能重新走向繁荣!然而,“报纸不会消亡”这一论断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便是,报纸必须苦练内功,积极、主动地培育自身市场

(五)报纸的未来发展与意义

在未来报纸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网络时代站稳脚跟并求得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报人面前的现实课题。网络的发展导致传统纸媒的受众流失严重,使报纸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这一观点已得到报纸经营者的普遍认同。同时,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把网络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人正逐渐增加,读者日益向网民转化。

特别是新闻时评,新闻网站第一时间发布的消息成为时评作者最大的素材库。这意味着,网络不仅以其快捷与传统报纸等媒体争夺受众,同时还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新闻信息源”,从而对报纸的原有地位构成威胁。报纸一直以“信息源”的身份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并把它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独特优势。成为“信息源”的重要条件是有四通八达、反应快捷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多年来,由于报纸的独特优势,这一地位一直没有被电视等媒体取代。

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地位已经受到网络的挑战,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从信息采集、传输、容量、互动等多方面具有报纸不可比拟的优势,每天发布的新闻多达数百上千条。可以说,从题材和形式上,报纸具有的新闻、评论等栏目,它们都具有;报纸不擅长的即时互动,它们最擅长。由此可见,报纸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不过,网络的发展也为报纸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趋势看,网络媒体对报纸新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报纸面对的是一个潜力十分巨大的市场,同时,网络的发展使新闻记者在采访和传输方面更加便利,使新闻记者与受众的交流更加及时,使新闻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大大提高传播效果。报纸终将会发展的更好!

报纸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印刷媒体,我喜欢阳光温暖的午后,陪着我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还要有一张报纸,刚刚好!

六、参考文献

1、樊亚平著《“消亡论”余波下的报业市场培育研究》经济日报社出版

2、《人民日报》2013年10月9日

3、《报纸的数据分析》2013年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

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 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施拉姆分析媒介的8个原则

施拉姆分析媒介的8个原则 施拉姆八个原则: 1、媒介所刺激的感官; 2、反馈的机会; 3、速度的控制; 4、讯息代码; 5、增值的力量; 6、保存信息的力量; 7、克服弃取的力量; 8、满足专门需要的力量。 1、媒介所刺激的感官 我们已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交流的。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有可能刺激所有的感官并使交流的对方同这种全身心的交流相呼应。只要在交流渠道中插进了中介物,感官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这样,无线电和电话只能通向耳朵,而印刷品只能触及眼睛(虽然我们切不可低估拿起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给人的触觉上的乐趣)。电视和有声电影可以进入眼睛和耳朵。因此,面对面的交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能够传达更多也更全面的信息,这一点看来是有道理的。能够同时同尽可能多的方面进行交流着来也是有利的。因此,视听媒介在传达一定题材、一定数量的信息上,要比单纯的听觉或视觉媒介要更为有利一些。 不过,尽管面对面的全身心交流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传播媒介在巧妙的制作与编排方面的长处。在看到同时向几种感官传达信息的优越性的时候,也应该看到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种感官的长处--例如听电话(特别是在必须十分注意才能听得清楚的情况下)或者是阅读(特别是在文字艰深必须聚精会神的时候)。在看到同时向听觉和视觉器官发出信息的优越性时。也应该考虑到布罗德本特、特拉弗斯等人提出的人的知觉只能通过一个渠道进行的理论。换句话说,感觉器官通向大脑的路径是只有一条车道的公略,不论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这条路径,只是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全部信息的某一组成部分必须在短暂的存储系统中等候轮到它的时候,因此一个人决不可能从通向两种感觉器官的传播获得双倍于只通向一种感官传播的信息量。不仅如此,现在已经有材料证明,在听觉与视觉两种通道上传播的信息之间往往发生干扰,因而视听传播渠道非但远不能获得双倍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不如只通向一种感官的传播渠道那样有效。 人们有理由认为各种单感官的传播渠道也是不尽相同的,因为有力的材料证明,眼睛吸收信息比耳朵快,嗅觉有一种突出的本领,能够唤起同气味相联的往事。 2、反馈的机会 面对面的交谈为迅速交换信息提供了最充分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双向的交流是易于做到的。因此,人们就有连续不断的机会来评判自己发出的符号的效果,加以纠正、解释、补充并回答反对的意见。随着面对面交谈的人数的增加,主持者只能注意其中少数人,而他的谈话时间也就不得不分为若干细小的片断。如果再加上中介物,反馈就减弱了,这样,电话对反馈的速度虽然并无影响,但却限制了它的数量。这是因为。除非你用的是可视电话,否则它无法表达任何有可能通过视觉传送的信息。大众媒介这种中介物则对反馈的速度与数量两者均有所限制,而且大众媒介的距离遥远与缺乏个人色彩也不利于反馈。如果大众传播机构认为反馈十分重要的话——例如在登载广告或者播出诸如《芝麻街》之类的(儿童)电视教育节目的时候——它们就事先把材料测试一下。请观众到录音间去当场观看,并作出安排以便迅速从课堂或市场上获得反应。 3、速度的控制 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提问,引导谈话的进程,并对它的速度加以某种控制。进行朗读的人可以确定它的速度,他可以停下来思索某个问题,也可以在自己认为有必要和有好处

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各种广告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一、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报纸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 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 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先读,哪些地方后读;阅读一遍,还是阅读多遍;采用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 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6、高认知卷入 报纸广告多数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了解广告内容,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集中精力,排除其它干扰。一般而言,除非广告信息与读者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读者在主观上是不会为阅读广告花费很多精力的。读者的这种惰性心理往往会减少他们详细阅读广告文案内容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报纸读者的广告阅读程度一般是比较低的。不过当读者愿意阅读时,他们对广告内容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彻底。 7、注意度不高 在一份报纸中,有很多栏目,也有很多广告,它们竞相吸引读者的注意。这样,只有当你的广告格外醒目时,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读者可能视而不见。 8、印刷难以完美,表现形式单一 报纸的印刷技术最近几年在高新科技的支持下,不断得到突破与完善。但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印刷成本最低的媒体。受材质与技术的影响,报纸的印刷品质不如专业杂志、直邮广告、招贴海报等媒体的效果。报纸仍需以文字为主要传达元素,表现形式相对于电视的立体、其他印刷媒体的斑斓丰富,显然要单调得多。 二、杂志 杂志也是一种印刷平面广告媒体,尽管与报纸广告相比,它明显地缺乏时效性,而且覆盖面有限,但由于它精美的印刷,具有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故深受特定受众的喜爱。由于杂志种类繁多,雅俗均有,而且出刊周期短的杂志种类最多,影响颇大,因此,它成为现代广告四大媒体之一。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步,以往的单纯平面设计模式不断被打破,新的设计形式不断出现,这都体现着杂志广告的广阔前景。杂志的主要特点有: 1、读者阶层和对象明确 杂志的读者不象报纸广大,但分类较细,专业性较强,这便于选择特定阶层的广告非常方便,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同类杂志的读者,在质的方面大体相同,因此,广告文案的制作也容易得多,反过来说,每一类杂志都拥有其基本的读者群,那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杂志。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杂志媒体,应该根据广告目标对象的。要求对能利用

媒介素养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精品作文

媒介素养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 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出学校和大众媒介是青少年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两大来源。有调查显示,现在青少年每天与媒介相处,如看电视、上网、使用手机的时间,已经超过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青少年尚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而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对青少年认知、人格发展正产生着深远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因为孩子沉迷网络、崇拜明星等问题而忧心忡忡。媒介素养教育应运而生。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生活中媒体的理解和有效使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则是培养人们拥有或提高这种能力的过程。 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如1989年,英国教育科学部正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公立中小学(5~16岁)的课程体系中。截至1999年,全美国50个州中48个州的课程中包含了一种以上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到2000年,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全加拿大中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的法定组成部分。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为数不多的学者也在进行简单的实验,但不系统,成效不佳,影响甚微。2000年以来,在专家们的努力下,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在大学出现,但受到师资力量、选课机制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真正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开辟独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抑或只是在现有课程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都非常困难。而让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的“媒介社会”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媒介素养教育的启动和目标 2007年,我校与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工作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紧密合作,参加“儿童参与媒介”的推广项目。在活动中,学校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成为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议题。2008年6月,“儿童参与媒介”媒介素养教育推广项目第二次走进我校。我校教师与主讲教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研究中心的张洁博士和她的团队 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校教师达成共识:媒介素养教育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既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符合我校课程建设的要求。双方详细讨论了在我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的可行性。最终,学校开启了“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 课题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小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解?Q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媒介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广告媒介分析

第一章 〖广告媒体绪论〗 行销、广告、媒体和消费者的基本关系 1-1、基本关系 ?行销。基于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4P组合,即商品、价格、渠道和促销。 ?促销。Promotion。促销的工具包括广告、销售促进(SP)、公关、事件行销、人员推销、直效行销和CI。广告是促销的一个环节和工具。 ?广告。由调查、策划、创意、制作和发布六部分组成。在发布环节,媒体是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 ?媒体。销售或者广告讯息传达至消费者的通道。包括媒体调查、媒体计划和媒体购买三个部分。媒体调查一般由专业调查公司提供,广告公司主要提供媒体计划和媒体购买方面的服务。 ?消费者。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是一切行销的起点,媒体计划中也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媒体偏好等。 ?竞争者。是媒体计划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竞争因素常决定着品牌传达何种讯息或者如何传达讯息。 1-2、广告的作用 1、A点:消费者目前对品牌的看法。 2、B点:广告活动之后,希望消费者对品牌的看法。 3、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标明了广告努力的程度。之间距离越大,需要广告投入越 多。在界定A点B点的矩阵中,通常用到下列的变项。 ?从消费者角度: 各个级别的知名度、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购买意愿、购买率等。 ?从企业角度: 广告占有率、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品项比例等。 ?从媒体角度: 到达率、频次、有效到达率、有效频次、总收视点等。 1-3、媒体的作用

?媒体是广告最终与消费者接触的渠道,广告因消费者的媒体接触而产生效果;媒体是广告作业的一部分,是行销的延伸 Ⅱ、界定媒体 媒体、媒体层次和媒体计划的初步概念 2-1、媒体的概念 1、媒体即信息传达的载体。 2、商业广告中的媒体,指能够承载商业广告的信息载体。 媒体性质: 1、大众性;2、可控制性;3、付费性。 2-2、媒体类别和媒体载具 1、媒体类别(media class) 第一个层级的划分,如电视、广播、网络、户外等。不同的媒体类别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功能,传播效果也有所不同。 2、媒体载具(media vehicle) 指在媒体类别下的特定媒体,比方说特定的电视或一份特定的报纸。各载具有不同的涵盖面和接触群,价格和风格也不同。 例如:杂志媒体有读者、女友、新周刊、时尚、瑞丽、ELLE等。电视有中央电视台1套、河北电视台卫视频道、河北2套等 3、媒体细则(media option) 指具体媒体载具属下的节目、栏目、版位等。如报纸媒体的第一版、报头版、外页版、内页版或者影视、财经、家庭、休闲版等。 在实际媒体操作中,广告片的秒数、报纸广告的尺寸在这个层次确定下来。 4、媒体刊播(media insertion) 指媒体刊播的时间位置。如电视广告,可以选择的是时段、窗口、支数或者三明治的广告片的出现做法。 2-3、媒体计划的内容 1、媒体计划。在特定的行销环境下,从媒体投资角度去思考,形成投资策略和执行方 案,提供最有效方式去接触消费者,以解决行销所要求的课题和建立品牌。包括媒体目标、媒体策略和策略执行三个部分。 2、媒体目标。设定媒体角色和所要达成的目标。 2、媒体策略。回答谁、何地、何时、多少量、什么载具、先后顺序等问题。 3、执行方案。媒体载具的选定和执行方案的评比建议。

海德堡印刷色彩管理

系统服务 印刷色彩管理 标准化、工艺校正、特征文件生成

印刷色彩管理 标准化 客户信息: 公司名称 城市 联系人 海德堡咨询人员 印刷机型 印刷机控制系统 系列号 生产日期 注意:请确保印刷机在进行印刷测试前已经按照海德堡公司的指导进 行了相关设定。

第一部分:设备状态预检查 印前 制版 印版生产率 自定例 CtP X CtF CtP 自定例 输出印版设备SupraSetter RIP版本Meta Dimension V6.0 印版类型/名称SuperDot 印版厚度0.3mm 印版控制条HD CtP Tools 加网类型(调幅/调频)AM-IS CMYK+7.5o 网形Smooth elliptical 网线175 网点还原阶调(1%,50%,99%) 1%,47%,99% 当前使用的PCA曲线Suprasetter_Ele_175 显影液的品牌 显影液的参数设定温度/速度/导电度/补 充 冲版机的过滤器功能 印前连接 连接类型 自定例 CPC32/印前接口V3.2 是否与印刷机连接 没有连接 Job Memory Card效用

CtF 自定例 照排机Signasetter RIP版本Meta Dimension V3.0 菲林类型/名称Kodak 2000/正片 菲林密度>4.0 菲林线性化曲线线性化 加网类型(调幅/调频)AM-IS CMYK+7.5o 网形Smooth elliptical 网线175 当前使用的PCA曲线Signasetter_Ele_175 显影液及定影液的品牌RA2000/RA3000 显影液及定影液的参数设定温度/速度//补充量 冲版机的过滤器功能 传统制版 自定例 晒版机赛克 二次曝光有 印版类型Kodak 2000/正片 菲林密度>4.0 网点还原(3%,50%,97%) 1%,45%,96% 加网类型(调幅/调频)AM-IS CMYK+7.5o 网形Smooth elliptical 网线175 当前使用的PCA曲线Signasetter_Ele_175 显影液品牌RA2000/RA3000 冲版机参数设定温度/速度//补充量 冲版机的过滤器功能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简介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80304 专业名称印刷媒体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印刷材料、印刷机结构、印刷质量检测等基本知识,具备印刷设备操作维修保养能力、印刷工艺设计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数据统计和信息处理能力、国内与国际印刷业务的推广组织与优化能力,从事印刷包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的生产、管理、服务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印刷包装行业,在印刷生产、印后加工、印刷设备维修与保养、印刷工艺设计与质量管理、印刷设备及耗材的销售与服务、印前操作等岗位群,从事印刷机操作、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客户服务、产品销售、图文制作与排版、采购与物流、装订、印品整饰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印刷材料知识,具备辨别印刷材料种类和适性测试的能力; 3.掌握印刷工艺设计、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按照生产工艺单完成各项印刷前准备工作的能力; 4.掌握印刷材料、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印版颜色鉴别、准确调配色墨的能力; 5.掌握印刷机结构、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熟练操作平版胶印机的能力; 6.掌握印品整饰技术、软包装印刷等知识,具备辨别各类印后加工品的能力;

7.掌握印刷质量检测、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熟练使用印刷品质量检测仪器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印刷材料、印刷机结构、印刷过程与控制、印品整饰技术、印刷质量检测、软包装印刷、印刷工艺设计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职业认知、印刷材料适性实验、印刷质量检测实验、印刷工艺实验、印刷标准化与环保实验等实训。 在包装印刷公司、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印刷公司、广告公司进行实习。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平版印刷工凹版印刷工柔版印刷工网版印刷工印品整饰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平面媒体印制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印刷工程包装工程

印刷厂宣传广告语

印刷厂宣传广告语广告语,印刷厂宣传广告语 1、印制瞬间xx,诚就百年满意。 2、照片变相册,就找“印了吗”。 3、印了吗——留住精彩,印出快乐。 4、印了吗,只为定格你的xx人生。 5、xx印象淡忘,印厂就在手上。 6、昨天很美好,今天更精彩,你印了吗? 7、相册随心印,方便更快捷。你印了吗? 8、印制相册,两天承诺。 9、穿“悦”相片,只需两天。 10、数码印相实惠,服务快捷加倍。 11、印了吗,让“印相”简单e点! 12、随你来印制,单本也便宜——印了吗! 13、印相随心而动,快捷实惠出众。 14、印了吗就是方便! 15、生活印你而精彩! 16、xx了吗,一点即xx,快递到家。 17、印了吗?想印就印? 18、定制印刷,一触即发。 19、来“印了吗”,一切由你主宰。

20、超值实惠,你印了吗? 21、十分钟搞定,你的精彩相册。 22、添xx精彩,由你主宰。 23、印了吗,轻松定制你的印记! 24、实惠方便一站,印了吗体验。 25、生活点滴,一xx俱全。 26、印了吗——好相册随心印。27、印了吗,让你随时随地成为私“相”家! 28、印了吗,指定xx! 29、十分钟,几十元,专属相册定制完! 30、相册印刷之道,数码在线智造。 31、心心相印,随时约惠。 32、一站定xx,一册也xx,你xx了吗? 33、一站速印,两天定格。 34、网络订制十分钟,精彩相册送到家。 35、印了吗——印得好畅快! 36、印刷快捷便宜,服务随时随地。 37、相册印刷经典,在线数码首选。 38、一站定制,两天定格。 39、想印就印,印了吗。 40、信手印,转手心。 41、精彩瞬间,印了吗?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发表时间:2019-01-08T11:23:54.2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作者:班汉祥吴悦 [导读] 近年来,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快速增多的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00875;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02 信息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手机普及和智能化、文化娱乐化、自媒体盛行为特征的新阶段。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与媒介的联系越发加深了,人对媒介的依赖空前加重了。社会影响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也因而进一步凸显。但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发展则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融入语文学科、渗透进其他学科、专开校本课程三种形式,无法完全满足现实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快速增多的趋势。与实践相对应,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设置、媒介素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内容三个层面,试图为媒介素养正名,推动后者的教育实践。其中,课程设置研究试图证明媒介素养教育作为课程的合法性,为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校既有的课程体系中开辟出专门、独立的空间。这类研究最激进和彻底,难度和阻力也最大。媒介素养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试图为媒介素养融入、渗透进其他学科铺平道路,而不改变现有的课程。这类研究相对保守和稳健,在实践中的收效也更大。教学内容研究最为具体务实,主要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不仅可以为媒介素养专设课程所用,也为媒介素养教育渗透进其他学科提供了借鉴思路和有效抓手。 无论是课程设置研究,还是学科关系研究,实质上都是在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走向。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需要新的阐释角度和理论支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不纠缠于具体的课程教学,而从教育的终点——培养目标和教育成果层面立论,这值得媒介素养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什么?它和媒介素养是怎样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能得到确认和证明吗? 一、核心素养的特征、目标等方面与媒介素养存在共性 核心素养的概括性描述是“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词含义丰富,它们既是核心素养的限定特征,又是其现实目标,还是其未来作用:所谓核心素养,是能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为了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核心素养,就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媒介素养在这几个层面上与核心素养高度相似,同样对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当代社会,是媒介的社会,社会生活充斥着媒介并被媒介所影响。媒介素养教育所培养的认识、使用、理解、批判媒介的能力,正是今天社会生活所迫切需要的。其次,无论是否上学,学生终身都会接触媒介,因而媒介素养是终身受用的素养。学生们不但生活在实在的学校环境中,还生活在隐性的媒介环境中;学成毕业之后,学生将脱离学校环境,而暴露于更加丰富、冗杂的媒介环境之中。漫长的人生中,一直陪伴着人类个体的,不是学校、老师和同学,而是各式各样的媒介。面对和处理这种现状正需要媒介素养的支持。 今天的媒介已经渗透到时空的各个角落。正因如此,媒介素养便自然成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而在这两个层面上和核心素养相融相通。 二、“信息意识”是核心素养体系对媒介素养的专门定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体系,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信息意识”是核心素养体系对媒介素养的专门定位。 从宏观定位和上位概念来看,“信息意识”是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属于“自主发展”方面的“学会学习”素养。从具体内涵来看,“信息意识”指“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而学界对媒介素养的说法更加多样。如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于1992年的定义是:“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又如传播学者鲁宾所言,媒介素养包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对媒介信息受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等方面强制作用的理解;还包括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 比较以上两个概念可以发现,二者在时代背景、能力的作用对象、能力内涵等方面高度相似而略有不同。时代背景方面,二者都是在媒介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而信息意识更强调今天“互联网+”等现实具体的媒介发展趋势。能力作用对象上,二者都关注信息,而媒介素养更为关注信息的载体——媒介。能力内涵方面,二者都注重对信息选取、理解、运用等多层次的能力,推崇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批判的思维,同时兼顾媒介伦理和信息安全。 因此不难看出信息意识和媒介素养的关系:信息意识的定义更为具体,而媒介素养的概念范畴稍大,二者基本上是包含的关系——信息意识属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而相比其他十七个基本要点,信息意识又是最贴近、最契合媒介素养的一条。因此不妨说,作为“媒介素养”的近似概念和从属概念,“信息意识”是核心素养体系对“媒介素养”的专门定位。换句话说,“媒介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这一专门定位的设置,从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的立场上,确证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媒介素养又能辐射到核心素养的其他层面 核心素养体系中各个内涵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统一的。媒介素养既能立足于“信息意识”,在核心素养体系中据有一席之地,也必可以辐射到核心素养的其他层面。从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来看,媒介素养是随处可见的。 文化基础方面,人文底蕴,包括学生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媒介素养中,学会鉴别信息源的信度,就是学生学习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时重要的、前提性的能力之一,而这种能力,在今天“情怀”泛滥、理性不足的媒介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这和媒介素养所强调的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批判的思维不谋而合。 自主发展方面,学会学习,包括选择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信息意识就是其中的基本要点。今天的“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指如何利用媒介来学习,而不受困于“知识鸿沟”和“数据海洋”。健康生活,包括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媒介素养会教给学

海德堡印刷机操作的一些经验之谈—尚品印网

海德堡印刷机操作的一些经验之谈—尚品印网 本文参考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63637164.html,/news/show-785.html 德国著名品牌“海德堡印刷机”凭借自身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印刷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业内人士对其大加赞赏。小编搜集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 用印霸PM74-4印刷大面积图案,吸气拉规时要注意调整风量 作为海德堡公司近几年研制出来的新产品,印霸PM74-4的飞达部位由原来的纸轮输纸板换成一条中央吸气皮带,可以更加平稳可靠地输送纸张,其拉规也从以前的拉规球改成吸气拉规。但在进行双面印刷时,第一面需要印刷大面积图案或者满版实地时,要特别注意吸气拉规的风量有时会把已印好的第一面图案划花,笔者就碰到过一次把印品第一面的拉规位置严重划花的现象,以致该批产品报废。其实在开机印刷第二面时,如果把吸气拉规的风量调到合适的值,就可以避免划花现象。 拆卸部件清洗后要及时复位 印霸PM74-4是低台吸纸,某操作人员在一次清洗最后一色组压印滚筒时,因压印滚筒后有一根横杆,清洗时很不方便,就拆了下来,当时由于某些原因,没及时再装上去。几天后,印刷定量为300g/m2的吊牌时,第一面印刷很正常,而印刷第二面时背面出现打花问题。工作人员把收纸台所有的地方都检查了,也找不到原因,后来才记得之前有一根横杆忘了装上去,抱着一丝希望装上去,开机后故障消失。据海德堡的工程师介绍:“印刷定量低的纸张时,这根横杆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印刷定量高的纸张时一定要安装上,否则会打花。” 定期检查与维护设备,提前发现潜在故障 某公司在用海德堡CD102-5+LCP2000印制一批高档烟包时,印张上在靠近叼口的部位出现一排细小的点,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停机检查各印版和橡皮布,均未见异常,靠版墨辊也没有问题,墨路和水路的压力也在要求范围内。查看水路,发现第3色组的传水辊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油墨,将该组的水辊全部拆下来清洗,发现该色组的靠版水辊上有许多细小的砂眼。众所周知,印刷时印版要先上水后上墨,即印版先和水辊对压后,再和墨辊对压,由于水辊上的砂眼部位与印版对压后,在版面上形成的不是一层水膜,而是细小的水滴或水珠。这些水滴或水珠经印版转移到橡皮布和承印物上,就出现了上述情况。经调换一根靠版水辊后,故障排除。

论印刷媒介

报纸的前世今生 ——论印刷媒介报纸的消亡与发展 姓名:梅宏跃 学号:1101020066 院系:文学院11级新闻系2班

一、目录 (一)报纸的起源与历史 1、中国古近代报业 (二)报纸的发展现状 1、《人民日报》现状分析 (三)报纸的消亡论与繁荣说之争 1、论点:报纸的前途 (四)报纸的优势与变身 1、论据:报纸优势与特点 (五)报纸的未来发展与意义 1、我的报纸观

在数字时代的电子媒介发展鼎盛的大背景下,报纸,正作为印刷媒介的带头者在受众的选择丛林中曲折前行,曾经的青少年步入中年,遭遇了顺流逆水,见证了时代的洪流奔腾而去。如今,报纸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众多电子媒介如电视、广播等发展势头正盛,印刷媒介呈现出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在竞争与改进中演变为受众眼中的“弱势媒体”。外国某某所谓学者专家提出了报纸消亡论,认为报纸终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退去百年以来雷打不动的位置,在下一个世纪结束之前留下惨淡的尾音。我认为,在现阶段,报纸不是消亡的节奏,只是它走到了一个过渡点,在这个点,报纸要做的就是通过改进自身谋求新的发展与出路。报纸走了百年,这个坎,它不是过不去,而是在等待创新后的厚积薄发。在我的论文中,不存在偏向与否,我将持公正的态度论述一回报纸的前世今生。 三、关键词 印刷媒介、报纸、消亡论 四、绪论 报纸,英文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报纸与杂志、书籍、邮递广告等同属于印刷媒介的范畴。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和印刷媒介三者平行表征,各无主次,为大众传播服务。但是随着数字技术,3G时代的发展,受众明显分出了亲疏远近关系,印刷媒介尤其是报纸被打入“冷宫。报纸真的不如以前受用了吗?亲爱的小孩,将何去何从?

广告文案写作

《广告文案写作》复习资料 ●单选题: 1、1880年,鲍尔斯是美国的第一位专业广告文案撰稿人。 2、写作目的达到的先决条件是实践性。 3、新闻写作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真实性。 4、广告文案写作的首要条件是把握广告策略。 5、广告文案能否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的最重要条件是对消费对象的对应。 6、被誉为广告的三大基本特质分别指:原创性、关联性和震憾力。 7、广告文案写作的最根本、最终极的原则是有效传播,它是广告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广告文案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8、广播广告媒体区别于其它电子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完全靠声音来发布和传播,具有一种强迫性、弥漫性和渗透性。 9、广告文案写作的工具是语言,它的表现类型有三种: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文学语言。 10、“味道好极了!”的修辞技法是感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修辞技法是引用;“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的修辞技法是拈连;“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的修辞技法有回环和反复;“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的修辞技法是对偶;玉人随香至,西施送兰来”的修辞技法是析字;“彩蝶纷飞,多姿多彩”的修辞技法是借喻。 11、广告文案的基本结构应该有五个部分:广告标题、正文、口号、附文、准口号。 12、广告中用得最多的标题结构形式是单句式广告标题。广告标题最广泛的表现形式是问答式广告标题。 13、复合标题由引题、正题、副题三个单句子构成,复合标题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正题+副题。 14、广告正文的写作结构包括一体结构和分体结构。 15、诗歌体形式的四大特征是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16、名人推荐体要抓住权威性和适人性两个方面下工夫。 17、报纸广告的表现三要素是版面空间、文案和画面。报纸广告版面运用中最常见的一种

媒介素养课心得体会

媒介素养课心得体会 篇一: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在生活、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狂潮。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但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就传播者而言,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没有地位尊卑之分,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使“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 (二)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级裂变的特征。拿微博举例,个人的微博被“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进而不断裂变式蔓延,呈几何级的速度进行传播。这

种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大众的媒体传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方式,这种裂变方式的传播更具快、易、广的优势。再加上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转发,这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传播阻力。 (三)互动模式的双向性 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只由媒体把控的现状。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创造力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资讯多如过江之鲫。新媒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度。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上使整个世界呈现“地球村”状态。网络既是一个娱乐的平台,同时也是学习的平台。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资源搜索和探索交流不再受限制,大学生可借助新媒体搜索大量的资源,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新媒体较传统媒体

印刷厂宣传广告语

印刷厂宣传广告语 广告语,印刷厂宣传广告语 1、印制瞬间美丽,诚就百年满意。 2、照片变相册,就找“印了吗”。 3、印了吗——留住精彩,印出快乐。 4、印了吗,只为定格你的美丽人生。 5、莫让印象淡忘,印厂就在手上。 6、昨天很美好,今天更精彩,你印了吗? 7、相册随心印,方便更快捷。你印了吗? 8、印制相册,两天承诺。 9、穿“悦”相片,只需两天。 10、数码印相实惠,服务快捷加倍。 11、印了吗,让“印相”简单e点! 12、随你来印制,单本也便宜——印了吗! 13、印相随心而动,快捷实惠出众。 14、印了吗就是方便! 15、生活印你而精彩! 16、印了吗,一点即印,快递到家。 17、印了吗?想印就印? 18、定制印刷,一触即发。 19、来“印了吗”,一切由你主宰。 20、超值实惠,你印了吗? 21、十分钟搞定,你的精彩相册。 22、添印精彩,由你主宰。 23、印了吗,轻松定制你的印记! 24、实惠方便一站,印了吗体验。 25、生活点滴,一印俱全。 26、印了吗——好相册随心印。

27、印了吗,让你随时随地成为私“相”家! 28、印了吗,指定印相派! 29、十分钟,几十元,专属相册定制完! 30、相册印刷之道,数码在线智造。 31、心心相印,随时约惠。 32、一站定印,一册也印,你印了吗? 33、一站速印,两天定格。 34、网络订制十分钟,精彩相册送到家。 35、印了吗——印得好畅快! 36、印刷快捷便宜,服务随时随地。 37、相册印刷经典,在线数码首选。 38、一站定制,两天定格。 39、想印就印,印了吗。 40、信手印,转手心。 41、精彩瞬间,印了吗? 42、相册印刷航向,在线数码点亮。 43、印像经典,简单快捷。 44、印了吗,有求必“印”。 45、印了吗,留住个性精彩。 46、想印就印,随便印。 47、印了么,从“相遇”到“相印”! 48、相册e订制,精彩在此时! 49、登录数码印了吗,下载相册温馨家。 50、印了吗——美丽,只印有你。 51、印完了,喜欢吗? 52、心心相印,一举成铭。 53、印了吗?您的专属便捷印制服务。 54、留住好印象,印厂在手上。 55、心心相印,一手掌控。

媒介素养概述 - 媒介素养研究所

媒介素养概述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回顾 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与媒介发展并不同步,直到电子媒介尤其是电影出现以后,媒介素养教育才开始起步。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佩恩基金会(民间慈善机构)资助的电影与青少年研究(1929-1932年),该研究开始了关于媒介对儿童影响的研究。随着以电影和广播为媒体的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它做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触和冲突。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斯发表了文化评论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该书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丹麦的一些教师开始倡导并尝试在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讲座。英国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开辟了文化教育的一个新领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都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的课程。然而,各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似乎都是为了保护人们尤其是儿童免受媒介的消极影响。对此,1998年,美国知名的媒介素养教育家瑞妮.霍布斯在美国《传播杂志》上表表了题为《媒介素养教育运动中的七大分歧》的论文,归纳分析了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分歧:1、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否在于保护儿童免受大众传播的消极影响? 2、媒介素养教育是否应该将媒介产品的生产、制作等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3、媒介素养教育应否以大众文化的文本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4、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应否设置更多的具有明显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的议题? 5、媒介素养教育应否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的教育对象? 6、是将媒介素养教育增设为一门独立的的教学科目,还是将其放在其它学科中讲授? 7、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或组织可否接收媒介产业的财政资助?霍布斯认为,人们对上述问题的争议与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未来走向与格局。与此同时,英国著名媒介教育专家——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卫.帕金翰博士也于1998年发表了一篇综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思潮更迭的论文。在这篇题为《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的论文中,帕氏提出从两种不同的倾向上理解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脉络。一种倾向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场更广泛的民主化运动的一部分。在这一运动中,学生的“校外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学校的课堂教育中获得合法的地位。另一种倾向则是一种保护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代表了教师试图保护学生,帮助学生抵制媒体不良、消极影响的努力。 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如今,媒介素养教育的外延不断扩大,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被认为是媒介素养教育,但这只是从媒介传播者角度触发的,关于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是始终未能引起重视。从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来看,中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于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的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论文的发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停留在教育观念的介绍和引入方面。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还处在“研究时间短,成果少,尚未引起充分、广泛的重视”,对其研究尚处于“定性分析多、定量调查少,媒介素养状况值得认真研究”阶段;至于应用,至今“仅限于理论研究和介绍,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有效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