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执教者上海南汇中学历史组邵秀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概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阅读分析来理解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原因。

通过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既传承又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辛亥革命前的理

想与革命后现实

的差距

通过新闻报道概括民国社

会现状

提问:通过新闻报道,民国四

年的社会现状如何?

得出民国是进步与落后并存的

时代,为实现真正的共和而开

展新文化运动。

用时事新闻的方

式拉近现实与历

史的距离

背景辛亥革命后政治

上的复辟帝制,

思想文化上的尊

孔逆流

复习旧知,了解民国初年的

社会习俗变革并没有实现

真正的民主共和,是因为中

国封建旧思想根深蒂固。

提问:民国成立后试图做出哪

些变化来改变人们的旧思想?

最后有没有实现?

回顾旧知,进行前

后线索的串联,培

养历史整体感

兴起新文化运动的时

间、代表人物及

主要阵地

阅读课本文字进行归纳

讲授《新青年》的创办,简介

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讲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

源地,《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阵地。

培养从教材中提

取相关信息的能

内容民主与科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知道民

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宣扬民主是为了

反对专制,宣扬科学是为了

反对迷信。

了解民主与科学的宣传使

人们质疑和反对封建礼教

提问:材料中“德先生”与“赛

先生”指的是什么?“民主”

和“科学”的提出是为了反对

封建思想中的哪些方面?

民主与科学的宣传给中国社会

带来了哪些变化?

培养学生的史料

分析能力

文学革命通过古诗与《兰花草》的对

比,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另一

项内容是进行文学革命,以

及进行文学革命的目的。

讲述胡适于北大课堂辩驳文言

文的故事,以及白话文的普及

表现。

通过讲授故事来

增加课堂趣味性

宣传马克思主义知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马克

思主义。

介绍一战后中国的迷茫,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带来

了希望。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

场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

通过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

人心目中崇拜对象的变化,

分析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影

响。

出示材料,提问:通过材料,

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思想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培养学生史料分

析能力

“打倒孔家店”

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学

会用多元视角评价历史问

题的方法。

提问: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出示材料,提问:两则材料分

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分别是从

什么角度阐述的?今天我们要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体会用辩证观点

和多元的价值观

看待中国传统文

五、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新旧思想在北京大学进行了激烈的交锋,陈

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北大的了青年学生首先受

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对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让我们铭记: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化。一批新青年,一个

新时代。四万万中国人将以崭新精神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六、作业布置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言的现代舞台。可是,我们真的

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第9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D 陈独秀在运动后期举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3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社会主义时代 4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无耻”,下列哪一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狂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该书成语五四运动以后 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儒家思想的虚伪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 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 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如果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你应该选择() A 《中外纪闻》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9、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解放了人们思想 C 维护了民族尊严 D 挽救了民族危亡 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 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 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1、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启发者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 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浙江文综·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考点】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解析】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材料讲的是20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科学看待读经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20世纪初的事情,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故B项正确;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材料主要观点是反对用古典做古文,提倡直接老实说出,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实说出,一目了然”,提倡的是白话文,故D项错误。【答案】B 2.(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考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 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以新课改下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贯彻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结构设计上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具体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深入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包括三部分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这一时期的基本脉络是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包括袁世凯统治时期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对内专制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相对统一状态;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黄金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本课内容处于近代中国探索史的范畴,政治民主化在此阶段遭遇挫折,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遇到逆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获得显著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本节课在整体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下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近代化步伐在缓慢前行,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生力量也在悄然孕育。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通过短期接触发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上喜欢思考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学习历史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思维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帮助,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中许多新概念、新名词会茫然无措、难以消化,为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内容让他们课下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融入历史、走进历史,在探究、探讨、交流中突破认知上的瓶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一、运动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社会: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的救亡道路。 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 ③思想文化:一方面袁世凯尊孔复古;一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2、兴起: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③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 ⑤核心思想:民主、科学 二、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内容) ①民主(“德先生”):指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②科学(“赛先生”):指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①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③原因: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④评价:积极方面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的偏激性。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①原因:新文学是民主科学的载体,有利于普及到大众中去。 ②标志:在《新青年》上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③内容: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④代表: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激烈,代表作《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 三、历史影响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文化革新运动; 2、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推动了思想觉醒、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技能:从背景、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 (2)阅读鉴赏:选读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的典范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抨击旧封建和旧文学,有力的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更多的进步人士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打破封建守旧思想的精神枷锁,挺身而出,大声疾呼。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观使得后人推崇。新一代要确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恰当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 三、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情况如何?由学生回答,老师完善。 (1)社会: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革包括剪辫子、易服饰、改称谓、变礼仪和倡女权等,这次变革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政局 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内因是小农经济为军阀生存提供物质条件,外因是帝国主义来华争夺利益培植代理人为军阀混战提供政治支持),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动荡的政局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思想文化层面拷问,掀起了一场动天地、泣鬼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那么,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呢?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帜民主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学会客观地评价新 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 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 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 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授课教师:王小光班别:高二(5)班【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情景表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 【学习内容】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政治根源: (3)思想根源:

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 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后期 2.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 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 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 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4.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 主张( )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争 D.反映出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 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 6.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 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8.“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 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对下列哪本(篇)著作的评价( )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C.鲁迅《狂人日记》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9.“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 A.君主立宪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还原历史的真实,体现出专制与反专制的斗争。 教师讲解袁世凯称帝史实和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与过程,同时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护国战争历程。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能力与思维逻辑。 教师提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 (1)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根本原因。 (2)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组织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贰、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军阀割据原因 教师讲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同时给出材料,提问学生总结出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特点。 材料二直皖战争前,皖系拥有3师4旅的兵力;直皖战争后,直系崛起,其嫡系兵力即有7个师、5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战争前直系兵力已近10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兵员增至36万余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材料三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总结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叁、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教师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材料五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学生总结得出: ①内部原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和教材阅读,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授该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 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 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 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 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 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精品文档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 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完美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一、历史背景 【探究学习】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二: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发展阶段影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下列要点。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教案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网络探究法 3.了解—理解—见解 教学流程: 导入: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了吧?好,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智慧问答题:(投影)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 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学生回答>对,是北大,2005年世界高校排名,北大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15位,可以讲,北大誉满全球,海内皆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我想,你们也向往北大吧!北大也是你们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们知道吗?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学生齐声说> 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今天,老师就借助网络带你们去看看1915年的中国。 板块一:新文化运动背景分析 (投影) Baidu:1915年中国(财经报告、社会花絮、发表评论) 设问一:通过财经报告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回答> 冠生园的发展问题,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典型,民族资本主义,意味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而民族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民主政治(联系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的日子一天天坏下去) 设问二:社会花絮说明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学生回答>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旧道德盛行。 设问三: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舆论导向? <学生回答>:袁世凯在大搞尊孔复古 尊孔复古实际上是在复旧的礼教、道德,这实际上就是复辟帝制的前兆。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的了激烈的冲突。 因此,1915年摆在中国人面前的迫切任务是什么:思想解放,开展一场思想运动来批判这股逆流。 (背景小结):1915年中国,一方面,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一方面专制统治盛行;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尊孔复古逆流出现,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就应运而生了。 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板块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然后一起来说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前期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心在那里?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投影)展示代表人物并做一简单介绍。 设问一:为什么中心在北大?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干将在北大 设问二:为什么到北大呢?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蔡元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进行了大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一个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油画展现)指出:既有西装革履、思想激进的新式学者,也有穿长马褂、流长辫的孔夫子之流,这些人在北大同台讲学,从而使北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局面。北大面貌焕然一新。表面上看,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 设问三: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初中学过的内容,那位同学能站起来回答:<学生回答>:三个提倡,三个反对.,那我们现在逐一讲解。 首先: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民主和科学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大家知道吗?德先生和赛先生 那么民主和科学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特别强调这两个内容,它不但是内容,还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