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作者:

-----------------------日期: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

的思考

摘要关于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为实际部门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回顾我国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变迁的过程出发对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现实矛盾进行了分析具体讨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既相对独立又保持一定粘连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确立“大统一、小分设”体制的方案相应给出了具体解决银行监管体制若干矛盾的思路对改进银行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也进行了展开分析

自从证券业监管和保险业监管从人民银行陆续分离出去以后人民银行虽然还负责着对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

司、租赁公司等的监管但银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监管职能因此人民银行的体制变动就成为银行监管体制的连名词1998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使人们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其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产生了新的争议和讨论争议的内容不外乎有三一是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的关系问题;二是银行监管的体制问题;三是银行监管的路径依赖和基础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经验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从国家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开始确立并不断发展应该说从1984年以来的18年间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调整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始终谨慎从事这与我国各方面对中央银行作用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有关同时中央银行的地位在不断调整之中中央银行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之中大致来说中央银行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4年开始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主要目标围绕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工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成为最主要工具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主要任务相应地这一时期的矛盾主要是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是讲北京话、还是地方话如何实现贯彻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统一成为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建与撤、权力的收与放大致围绕这一命题来进行

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证券市场的发育、信托机构等的存在银行和保险业的竞争尤其是宏观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人们对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金融监管是否一定要隶属于中央银行开始产生争议尤其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并从法律上确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后这一话题更引起人们重视

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局势和中国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我国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标志性的改革是建立跨省区的中国人

民银行分行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的分业监管相应地中国人民银行的内设改革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在这一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和金融业竞争的全面展开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被提到相应的高度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三大职能的地位开始凸现但金融监管的职能及其体制虽经频频调整始终未理顺

事实上只要我们回顾一下198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运作过程不难发现中国人民银行自从专司央行职能以来始终没有稳定过前期围绕是否设立县支行几经争论以后围绕要不要撤销又几多争论至于在人民银行上中层与证监会的权限划分及其人员分配保监会的设立及其权限划分等对中央银行权威性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即使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内设机构的调整与外汇管理局关系的梳理等方面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行、中心支行的权限划分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况且在这期间始终面临中国人民银行自办的三产脱钩问题自身投资举办的城市信用社、证券公司、融资中心脱钩问题更面临着与脱钩后的农村信用社的关系问题正因为这样中央银行的不成熟、不稳定、不规范是可想而知的在金融调控方面力度的有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威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中央银行体制的动荡和多变所产生的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必须澄清的是这大多不是中央银行自身所为而是我们在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体制时学费和教训在所难免但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面就中央银行及其银行监管体制作些分析

二、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本无必然联系但保持必要的体制粘连为好

从中央银行制度的历史发展看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其存在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票据交换与清算问题、政府融资问题以及银行支付能力的保证这实际上就是说就其客观性而言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支付清算与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责

但由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办理集中支付清算等方面具有垄断性和优势因此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具有天然的联系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具有“脱不开的干系”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也为了保持金融业的集中统一一般地让中央银行同时行使监管管理职能为好这实际上是说中央银行既是货币发行的银行、银

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又承担金融监督管理职责从我国实践看198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从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起一直是这样做的只不过是将保险业的监管职能和证券业的监管职能另行分出而已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从总体上来讲是合理可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将货币发行、货币调控和银行监管统一于中央银行的做法从实践上看有其优越性其主要好处在于一是信息共享因为由于中央银行统管货币政策又对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监管其两者所需要的信息具有共同性从而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功能互补因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监管才有可能清楚地知道它所制定的宏观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三是节省公共资源也可节省办公设施等方面的开支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效率节省公共资源

但我们也必须认真地看到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其纵向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银行监管各部门之间也有不协调的因素属地监管还是法人监管的问题多年来也纠缠不清不少人对中央银行监管效率产生极大怀疑也需要改进因此笔者主张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情况而言保持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粘连是合理而必要的但如何实施粘连则值得探

讨和研究三、在中央银行大体制内改进银行监管体制、梳理监管关系的思路

在明确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的粘连关系后我们就有必要探讨银行监管的体制问题关于金融监管体制的总体格局和中央银行的体制改革笔者曾有明确阐述这里仅就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梳理问题作一些分析笔者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梳理银行监管体制现阶段只需要在中央银行体制内改革即可目前尚缺乏彻底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大动作基础笔者的思考是

中央银行内部体制的运作矛盾是当务之急也即“中央银行总行如何布置工作”(即给谁布置工作是给分行、省会中心支行还是省会城市监管办)“分行怎样落实分配工作”(因为在外汇管理、货币发行、经理国库、财务会计、支付清算等方面省会中心支行对一般地(市)中心支行有直接管理和管辖权省会城市监管办在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现场监管方面与支行具有不同地域划分)“一般中心支行怎样接受工作”(因为它要面对分行、省会中心支行和省会城市监管办的三重领导地方党政在地方性金融性机构方面也有与中央银行的协调问题)“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怎样安排工作”(对一般地市中心支行管事不管人、行政上是平行关系业务上怎

样实施领导关系)“县支行怎样做工作”(工作职责越来越模糊四统一后县支行职能弱化监管农村信用社如何定位等)对此必须进行界定梳理关系明确职责

至于中央银行与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关系从长远观点来看应该谋求相对统一也即建立一个“大统一、小分设、能协调”的机制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尚不完全稳定综合化经营虽有端倪但尚缺乏大面积推广条件分业监管尚有市场作更大的根本性的体制改造会造成折腾和波动因此根据先易后难有利于解决着急问题的办法先推进中央银行自身体制的改革是现实的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立足于中央银行体系内部防止出现外部负效应;保持队伍相对稳定防止出现社会震荡;立足于加强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和增强中央银行权威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成立相对独立的国家银行监管局(或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参照现国家外汇管理局模式与中国人民银行大统一、小分设;

(2)综合省会中心支行和监管办职能在省(市、区)设立银行监管分局实施辖区管辖管理组织现场检查;(3)大致在现中心支

行所在地设立银行监管办事处具体实施现场监督检查;(4)在分行所在地设立银行监管分局机构和人员从分行分离管理范围为本省(市、区)下属地市设立监管办事处;(5)调整明确地(市)中心支行管辖范围上属分行下辖县(市)支行避免多重领导;(6)建立人民银行各地后勤服务中心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监管分局(办事处)共同实施后勤社会化服务达到资源共享、节省支出的目的

四、完善银行监管体制、提高银行监管效率的具体政策

对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进行大的体制变动这对从根本上理顺货币政策、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关系提高银行监管的效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银行监管体制要真正发挥作用也有许多需要配套的措施

1.组建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形成人民银行负责对全国性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格局

这样做既可以确保中央银行监管体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确保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借

贷关系的真正确立更好地实施法人监管原则同时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解决长期来银行监管鞭长莫及顾此失彼的问题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在金融监管的权限上也要适当放权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银行监管局及其派出机构只负责全国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监管而对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则由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至于省及其以下的金融监管权限则完全可由省政府确定是再设派出机构一竿子到底还是继续分级层层设立

对设立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这在中国尚属创新笔者认为从实践上看北京、上海两市已设立了金融党工委意味着地方有专门的管理金融干部和事务的机构运行也比较正常;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拥有经济管理权限也应该拥有其自办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地方金融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不会对地方金融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地方金融风险自然应该由地方政府出面解决况且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已相对分离地方政府干扰货币政策、强迫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挽救地方金融机构已无体制可能

2.加快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改革

在现阶段可采取的措施有(1)取消国有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行政级别;(2)尽快改变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地域层层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3)减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参与地方政府党政事务的机会淡化其行政色彩增强其企业意识;(4)积极推进国有银行综合改革尝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因为从根本上说不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国有商业银行就不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不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设置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就不能真正实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不改变实施银行有效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也是一句空话

3.组建存款保险公司认真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承载问题

现阶段梳理银行监管体制适当推进监管地方化确保中央银行依法独立行使职责确保全国性银行机构稳健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当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其流动性由谁提供的问题在目前体制下唯有中央银行可以出面解决组建存款保险公司实行存款保险可以使小金融机构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的支

付困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消除地方政府和储户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也可以真正与存款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确立商业性融资关系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体制的健全和健康运行

4.以法人监管为基础改革银行监管运作模式提高监管效率

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中央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在不断加强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二大浪潮中金融监管被推到高潮重中之重就是一个代名词中央银行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如进行真实性大检查等等笔者认为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途径除了改革完善银行体制建立自律机制以外还必须搞清楚金融监管的宗旨和准则笔者认为金融监管的宗旨就是对存款人负责预防金融风险对社会稳定的冲击这里的基本准则就是法人监管其它监管均是为法人监管服务所有信息都是为法人监管而做各级监管分支机构的任务是对监管对象检查通告向上级法人监管主体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利于节省人、财、物力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 管》复习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摘要: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稳定又一次成为热点研究对象,本文从维护金融稳定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入手,描述了金融稳定的基本特征,进而对中央银行如何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对中国人名银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

The central bank in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role Abstract The subprime crisis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makes financial stability is again hot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involved several problems,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n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how to perform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theory analysis, and finally to Chinese of the bank to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dut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he central bank's,financial stability,function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金融稳定是一个广义概念,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协调。 维护金融稳定不仅是金融发展本身,更是促进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维护金融稳定也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方法有: 1.央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 中央银行承担维护金融稳定这一天职的原因在于其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首先, 中央银行是法定支付手段和即时流动性的唯一提供者,其次,中央银行是一国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维护者,再次,只有通过银行体系,货币政策才能通过超导机制发挥作用,并首先作用于实体经济,最后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直接相关, 当金融不稳定时,货币不稳定也会随之而来。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运用货币政策,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货币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相对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可以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货币不稳定的情况下, 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交易及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增加, 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此外,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 央行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可能导致信贷过度扩张, 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从而危及金融稳定。虽然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在多数情况下是互相促进的, 但中央银行可能会面临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目标相冲突的情况。如果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 当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 主要影响短期存款利率) 的方式来紧缩银根时,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较大的冲击, 增加金融不稳定因素。因此, 中央银行应尽量避免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冲突, 保持两者的长期一致性。 1、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奠定金融稳定基础。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因素。其次是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之一。在长期价格稳定的总体目标约束内,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灵活盯住通胀率的操作策略,将CPI增长控制在2%以内。第三是创新货币传导机制,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完善金融服务,促进全国支付清算体系的顺利运行,确保金融稳定。首先,央行有责任维持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稳定,并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科学地论证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设立范围,加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推广进程,防止一家银行的问题蔓延到整个支付体系,导致支付瓶颈和广泛的“多米诺效应”;其次应创新支付结算手段,加速资金流通,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 3、切实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发生危机时,央行对机构进行复查,分析危机产生原因,对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偿付能力的机构进行救助,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2.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金融稳定评估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货币银行学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姓名:李建 学号: 1215124188 分数: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现代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观的,金融自由早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传统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深化阶段,金融监管趋向于政府直接管制,强制力对利率进行严管,结果反而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存在,导致银行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引发银行体系危机、金融萧条,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本文主要从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原因、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监管,方法及措施等方面,对银行的监管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举措。建议侧重中国银行业,目的在于实现好金融监管的安全与效率兼顾。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危机;风险;金融监管 一、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金融监管 (一)现实原因:金融危机频发 2008年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至今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此次危机在给全球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同时,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和不足。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螺旋式复苏过程中再度面临减速风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再度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在高通胀背景下经济增速趋于降低。 警惕金融过度自由化。阿根廷在金融自由化之后经济获得了较快增长,但同时货币名义利率迅速上升,银行存款的上升远远低于贷款的上升,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放贷,不惜降低贷款发放标准,为投机性活动提供贷款的比重加大,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1] (二)银行存在信用风险 银行事实上是一个信心游戏。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 就整个市场而言,会有信息方面的问题,出借人对于借用人了解很少;也有动机的问题,看借用人是否愿意付高利息,而不是判断借用人是否有能力付利息,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银行面临中介风险问题。 我国自2010年以来,信贷资产总体质量上升,各机构不良贷款走向有所分化。但经济增速趋缓可能会使银行的信用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风险并未完全消除。[2] (三)银行存在较大的脆弱性 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这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网络,银行业比其他产业更加脆弱和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金融稳定就是一个广义概念,就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协调。 维护金融稳定不仅就是金融发展本身,更就是促进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维护金融稳定也就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方法有: 1、央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 中央银行承担维护金融稳定这一天职的原因在于其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首先, 中央银行就是法定支付手段与即时流动性的唯一提供者,其次,中央银行就是一国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维护者,再次,只有通过银行体系,货币政策才能通过超导机制发挥作用,并首先作用于实体经济,最后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直接相关, 当金融不稳定时,货币不稳定也会随之而来。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就是运用货币政策,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货币稳定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相对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可以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货币不稳定的情况下, 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交易及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增加, 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此外,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 央行采取过于宽松的 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可能导致信贷过度扩张, 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从而危及金融稳定。虽然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就是互相促进的, 但中央银行可能会面临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目标相冲突的情况。如果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 当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 主要影响短 期存款利率) 的方式来紧缩银根时,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较大的冲击, 增加金融不稳定因素。因此, 中央银行应尽量避免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冲突, 保持两者的长期一致性。 1、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奠定金融稳定基础。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因素。其次就是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之一。在长期价格稳定的总体目标约束内,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灵活盯住通胀率的操作策略,将CPI增长控制在2%以内。第三就是创新货币传导机制,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2、完善金融服务,促进全国支付清算体系的顺利运行,确保金融稳定。首先,央行有责任维持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稳定,并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科学地论证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设立范围,加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推广进程, 防止一家银行的问题蔓延到整个支付体系,导致支付瓶颈与广泛的“多米诺效应”;其次应创新支付结算手段,加速资金流通,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保证货币政策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

关于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思考-----------------------作者:

-----------------------日期: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 的思考 摘要关于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为实际部门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回顾我国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变迁的过程出发对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现实矛盾进行了分析具体讨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既相对独立又保持一定粘连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确立“大统一、小分设”体制的方案相应给出了具体解决银行监管体制若干矛盾的思路对改进银行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也进行了展开分析 自从证券业监管和保险业监管从人民银行陆续分离出去以后人民银行虽然还负责着对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

司、租赁公司等的监管但银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监管职能因此人民银行的体制变动就成为银行监管体制的连名词1998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使人们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其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产生了新的争议和讨论争议的内容不外乎有三一是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的关系问题;二是银行监管的体制问题;三是银行监管的路径依赖和基础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经验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从国家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开始确立并不断发展应该说从1984年以来的18年间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调整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始终谨慎从事这与我国各方面对中央银行作用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有关同时中央银行的地位在不断调整之中中央银行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之中大致来说中央银行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知识点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知识点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 两个基本前提 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 金融业的发展对此有客观需求:集中货币发行权、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管理金融业、国家干预。 2. 历程 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 英格兰银行成立晚于瑞典银行,但被公认为近代央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的演变过程是典型的央行的演变过程。 3. 三个途径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 专门设置的央行:美联储。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 界定:不能把中央银行看作一般的政府机构,但是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是应该在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之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2. 表现: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 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3. 独立性的模式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直接对国会负责,如美德。 独立性稍弱的模式:名义隶属于政府,实则独立性较大,如英日。独立性较小的模式:接受政府指令,如意大利。 知识点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常考的重要考点) 1. 发行的银行 2. 政府的银行 3. 银行的银行 4. 管理金融的银行 1. 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

求基本一致。 以稳定货币为前提,适时适度增加货币供给。适时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等,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 2. 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主要是预算收入的缴纳、划拨和留用,预算支出的拨付。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理国债发行等。 (3)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5)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6)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金融行政管理职能。 (7)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3. 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相互调剂准备金、增强清偿能力;机构稳定;为非现金结算创造条件。 存款人:保障资金安全。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控制全社会货币供给量;强化中央银行资金实力。 (2)充当最后贷款人:票据再贴现、票据再抵押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组织外汇头寸抛补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管理、稳定市场汇率。 4. 管理金融的银行 (1)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前提下谋求经济增长。 2)颁布金融法律法规。 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知识点3】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务有较严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对银行分支机构办理附属信托公司,并在事实上成为一种混业经营模式。XX年初银监会的成立,使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三大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其次,强调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对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创新业务的操作制度,防止金融创新的衍生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的时间较短,在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技术条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金融监管内容过于狭窄,其金融监管仍偏重于合规性监管,严格的管制极大地遏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

的风险性监管涉及不多;监管措施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违规处罚中缺乏严厉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有效性。其次是金融信息披露滞后,信息披露滞后于监管和外部市场约束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制观念不够,数据资料编报的随意性较大,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金融信息披露的范围小,内容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备,缺乏专门的金融信息开发和传播中介机构,使得金融信息在低水平上传播和利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利益约束机制,内部监管乏力,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需处置,同时,还面临着大量存款需找出路却又“惜贷、拒贷”的尴尬局面。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够;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金融监管措施不力;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等。 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就必须深入到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观念、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达到规避风险、维持安全的目的。要提高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认识,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充分发挥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着力于打破现有的银行业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银行运作机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8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一、填空题 1.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的特征。只有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___________的功能才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2.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_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核心。 3.从中央银行理论及各国央行的实践来看,所有国家都把__________作为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 4.FSAP通过三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了监测一个经济体中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与中央银行的( B )地位有关。 A.发行的银行 B.最后贷款人 C.政府的银行 D.银行的银行 2.金融稳定性评估框架中( C )是核心部分。 A. 当前金融市场条件的监督 B. 宏观金融联动效应监督 C. 宏观审慎监督 D. 宏观经济状况的监督 3.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职能是在( C )年。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4.以下( D )项属于广义协调但不属于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 A.中央银行 B.政府有关部门

C.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D.金融行业公会 5.( A )对本国金融业实施伞式监管制度。 A.美国 B.德国 C.波兰 D.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 ADE )。 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 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 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 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E.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2.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 BCD )。 A. 宏观审慎监督 B. 金融稳健指标 C. 压力测试 D. 标准与准则评估 E. 巴塞尔协议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 ABCDE )等。 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 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 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 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 E.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 4.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 ACE )等。 A. 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 B. 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 C. 国际储备统计 D. 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 E. 对外投资统计 5.《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 ABCD )。 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 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E. 金融市场监测指标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财经管理学院论文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1.金融监管的定义 (2) 2.金融监管的对象与内容 (3) 3.金融监管的方式 (3) 4.金融监管的结构 (4) 5.金融监管的手段 (5) 6.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原则 (6) 7.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7) 8.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1)

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进入混业经营时期,国内金融业正面临更大挑战,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有效性更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析央行监管的效率,并提出对策建议。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造性地革新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金融监管主体中央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金融业监管机构微观运行机制金融监管问题 【引言】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如今, 在金融信息化、混业化不断加深, 金融自由化与深化不断推进, 金融创新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 金融风险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已成为十分必要的手段。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全面进入“后WTO过渡期”的加速调整阶段, 改革的速度和力度逐渐加快, 因此,通过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越来越成为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一.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

第八-十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练习与答案(第八/九/十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 一.判断题 1 金融监管伴随着近代银行的产生而开始,最初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上。(T) 2 按监管机构的划分,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我国目前属于分业监管体制。(F) 3 业务范围的限制属于金融监管的预防性管理。(T) 4 价格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F) 5 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是币值稳定。(T) 6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F) 7 我国银行体系中以商业银行为主体。(F) 8 从维护金融稳定角度看,在金融监管协调和稳定机制的制度设计中要确立中央银行为主的主协调制度。(T) 9.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与秩序、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 三方面。(F) 10.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地 位有关。(T) 11.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征。(T) 12.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来看,属于集中监管的模式。(F) 13.中国的台湾省目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F) 14.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T) 15.金融监管体制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可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元监管体制。(F) 16.金融监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预防性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和紧急救援等三方面。(T) 二.简答题 1. 简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出现问题,因此对金融业的监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金融机构,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融监管可以帮助管理者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 3 金融监管可以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4 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基本原则 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 依法监管的原则;3 “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 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5 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主要内容 1预防性管理;2 存款保险制度;3 紧急救援 目标 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的利益;3促进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竞争,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第八章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 本章主要讲解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的基本情况和目前体制下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基本分工,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监管职责和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性,掌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和法定权力,掌握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 一、1992年以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1.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全面行使金融监管职责。 2.1984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成为我国的货币当局和全面承担对金融各业监管职能的金融监管当局。一直到1992年底,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上属于集中单一型监管体制。 二、分业监管格局的逐步形成和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二十年来,金融监管体制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 1.1992年12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成立,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管理证券业。证券委是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的主管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经营机构的审批和归口管理。 2.1993年我国正式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作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明确规定。 3.1997年11月,国务院将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权划归证监会。 4.1998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证券委与证监会合并组成了新的证监会,全面负责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 5.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监管全国商业保险市场。至此,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监管的体制得以确立。 6.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现行体制下各监管主体的基本分工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1.填空 1、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支机构设置 p23 2、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 3、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 4、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 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p82 5、央行负债业务中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 而向金额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中央银行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特殊性: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而发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实施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P88 6、央行能否控制货币(货币供给是否是外生变量):p189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央行能否控制货币) 7、央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统计、景气调查 p156 8、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汇率)p202 9、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 P205 10、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P216 1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异同:(1)着眼点存在差异(2)运用的工具与手段存在差异p261 12、货币危机:是由货币严重贬值带来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危机通常演变为金融危机。 13、金融危机:主要指由银行支付危机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金融危机处理不当通常引发经济危机。 14、经济危机:是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企业大量破产,失业大幅上升,经济严重衰退,甚至濒临崩溃的一种恶性经济灾害。P199 2.单选 1、判断出不同央行制度优劣,并知道代表性国家 p18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大多数国家会采取的)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金融行业风险加剧, 金融危机时有爆发,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更值得警醒。金融危机的破 坏力和传染力之强,使我国必须谨慎处理各种危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据金 融资产的绝大部分。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把对金融业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作为重中 之重。 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 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目前最为普遍的分类是将银行监管分为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等几个 方面。 (1)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当局根据法律、法律的规定,对金融机构进入市场进行管制的一种行为。按照经济学的含义,一个行业机构数量的变化对行 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准入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构的审批,对注 册资本的审批,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对业务范围的审批。 (2)市场运营监管。市场运营的监管是指对银行机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活 动。目前,市场运营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概括起来说,市场运营监管的内容主 要包括:银行机构资本适度和资本构成、资产质量状况、支付能力和盈利状况等。 (3)市场退出监管。对有问题的银行进行兼并重组、救助,或者进行倒闭清算,对 经营管理问题的银行、发生支付危机、倒闭或破产的银行机构,监管机构就要采取一 定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措施有:资本约束监管、风险为本监管、法人公司治理 监管、激励相容监管。 资本监管就是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持有的最低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 部分。监管当局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制定并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标准、方法和行动称为 资本监管。资本监管成为当今对银行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运用风险预测、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 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 它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使风险最小;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使收益最 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这两个目标(收益目标和安全目标)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精选版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 习题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 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中央银行监管下的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监管下的金融稳定 班级:08级经济1班 姓名:徐玉霞 学号:20084083048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金融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从很多的经济现象中可以看得到现在的金融活动中经常出现无序甚至混乱的状况,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从事金融业的管理和监督,以使各项政策和规定能够得到贯彻实施,这也成为了中央银行产生的一个基本的经济因素。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它的三大职能主要是指“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它主要是充当“政府的职能”。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状态,即是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但并不是说任何金融机构都不会倒闭。“金融稳定”一词,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实务界尚无严格的定义。中央银行在专司货币政策职能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其更为明确和重要的任务。中央银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行使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一、需要具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收集机制 我们都知道,现在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危机也是层出不穷,金融危机的爆发能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有效地减轻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中央银行要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中央银行要通过各种渠道随时监控金融市场的运作,及时防治金融状况的出现,一旦发生可能影响经济运行的状况,中央银行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机构的有关信息,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实施救助以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展而殃及整个市场。只有掌握了市场上较为全面的信息,中央银行才能提高它的监管效率,从而在有效救助了经济的同时也能节约处置的成本。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金融监管报告(案例分析)

1.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案例分析 1.1案例内容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一、重要概念 1.金融稳定 答:金融稳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地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协调。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以下特征:①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②金融稳定具有动态性;③金融稳定具有综合性。 2.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 答: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结构与秩序、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 (1)在市场主体方面,要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2)在市场结构与秩序方面,金融业存在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等结构不均衡以及金融秩序不规范的情况,使金融业隐含着内在的不稳定性,极易产生较大的金融波动,进而通过市场间的关联和互动,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最终酿成金融危机。 (3)在金融调控与监管方面,要确立不同层次的制度安排来协调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政策工具,以促进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

(4)在市场支持保障方面,需要将保证支付清算体系的安全提高到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来认识。较好的市场保障制度是保持金融稳定的有力“缓冲器”。要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补偿机制,并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约束的力量。 (5)在金融风险处置方面,要按照依法合规、适度有限、权责对称等原则,构筑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架构来有效处置金融风险,以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3.金融安全网 答:金融安全网是指为保持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系统安全稳健运行而建立的危机防范和危机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安全网的主要目标,一是有效防范或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促使金融机构稳健运营;二是当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构成金融安全网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足中央银行有效行使“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二是中央银行及监管当局及时有效的审慎监管;三是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四是完善的征信体系;五是有效的反洗钱制度和工作体系。 4.FSAP 答:FSAP即“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防范金融危机,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的评估方法,对成员国和其他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经过几年的发展,FSAP目前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它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金融体系诊断工作方面的主要平台,75家中央银行、监管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和国际组织均参与了合作。 5.金融稳健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