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单元导读】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4、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总体构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分四个模块完成: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整合阅读和拓展阅读。

基础阅读(一)

【学习内容】

五年级教材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内容,五年级丛书上(4)《生活是一本书》之“成功启迪”中《我相信》和“成长之痛”中的《心墙》。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会写课文生字,能正确抄写课文的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流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

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

(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

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

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高兴、兴奋……)(板书:得意)

齐读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们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深深吸引着我,我当然不愿意放。)

2、品析词语,感受钓鱼之不易

这条大鱼非常难钓?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体现大鱼难钓的词。

学生自由读,划。交流,品味。

(原来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难怪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有感情朗读句子。

三、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附:

四、阅读丛书文章,体会方法。

(借鉴: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填一填。)

1、品读《我相信》填入学习单(一)。

2、品读《心墙》填入学习单(二)。

五、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1、《生活的启示》阅读学习单(总)

2、快乐写作

“我”好不容易钓到这条大舻鱼,内心是那么兴奋,父亲为什么一定让我把它放了呢?我从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请你动手写一写)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 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 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 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 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 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内容。 1、学习字词 捕捞操纵乞求启示诱惑告诫鱼饵翕动鲈鱼皎洁沮丧 小心翼翼不容争辩筋疲力尽依依不舍道德抉择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 60 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 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 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docx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 学习目标: 路 (纠错1、我能正确认读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 栏) 心翼翼”等词。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 蒸、红烧或炖汤。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 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你不懂得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抄写课文中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哪些生字词是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并解决。 2、交流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 、()鱼()漪()( )闪闪小心()()()择 筋 ( )力()()动()()辉映()()不舍嘴()告()解释词语:涟漪: 翕动: 乞求: 抉择: 告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A、我能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积累。 B、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地父爱。 C、我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个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点: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3、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自主、合作、探究: 1、父亲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 理?不爱我吗? 2、精读课文,划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并 谈谈你的体会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得意__()—()---()-----() 4、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学习了本课明白了什么道理? 达标检测 1、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事情过去三四十年后,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学科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感悟和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1)班,全班40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感悟和思维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能力。 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题型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2.“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诗词、名言、词语、对联为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过程中,受到美熏陶和感染。3.“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关爱动物、画坛趣事、汽车王国、家庭辩论会、蹦跳汉字、电视访谈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快乐,享受成功愉悦。 三、教学目标: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质疑问难。

钓鱼的启示课堂导学案设计

钓鱼的启示课堂导学案设计 钓鱼的启示课堂导学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

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春 课型: 精读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嘹的声母是边音。“酿”的声母是鼻音。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 鸟巢(c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五、板书设计: 春 迎春盼望着绘春草花风雨赞春新美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得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感受作业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详案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捕捞、鱼饵、小心翼翼”等词语。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鲈2 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3教学重点: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理解父亲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的理由。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预设)生:我兴奋极了!生:我当时特别高兴!生:我当时手拿鱼杆,眼睛紧盯着与鱼漂,心情很紧张。(出示钓鱼图,启发没钓过鱼的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有一天,他也钓上来一条特2别大的鱼,跟大家一样,他非常高兴!可是,爸爸却让他把鱼放掉,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齐读)我们就来学习第1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师: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拿起课本,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1)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习情况。 (1)师:大家读得都很投入,相信大家经过昨天的预习,刚才声情并茂的读书,一定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现在来考考大家。我从课文中挑出了一些词语,谁能准确地读出来? (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预设)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 .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3)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体会作者钓到大鱼的心情.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吗?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9老王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上课时習豊学习目标J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2 __ 、 重点难点3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1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②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炸。 ③ 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 我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看出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合作探究 1 ?默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伛(y u)荒僻(p i) 塌败(t a ) 髅(k 功(I cu) 翳(y i) 滞笨(zh i) 攥着(zu cn) 炸(ku i)(zu 0 2 ?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凑合:将就。 3 ?整体把握。 取缔(d i ) 干校(g C ) 骷 惶恐(hu m g) 镶嵌(qi C ) 愧 惶恐:惊慌害怕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愧炸:惭愧 攥住:用手握住。 1 ?读准字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基础阅读《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单元导读】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4、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总体构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分四个模块完成: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整合阅读和拓展阅读。 基础阅读(一) 【学习内容】 五年级教材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内容,五年级丛书上(4)《生活是一本书》之“成功启迪”中《我相信》和“成长之痛”中的《心墙》。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时教案第节总序第节课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共鸣,激发背诵兴起,背诵诗句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教学程序个人随笔一、揭示课题 1、阅读标题,猜一猜作者要给祖国妈妈说些什么样的悄悄话? 2、作者到底给祖国妈妈说了些什么悄悄话? 3、出示标题,学生读题。 4、让我们去听听作者的悄悄话吧!二、朗读诗句,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音,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通过诵读了解大概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1)交流字词情况,品读好词。 ①字音的辨析。 ②字形上的辨析。 ③书写要点。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并用新词练习造句。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自悟。 作者对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你读懂了哪些?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悄悄话?在诗旁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交流讨论,推荐班内汇报。 1 / 3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到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总结归纳一下吧!板书设计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亲昵德高望重遗著沐浴教学反思课时教案第节总序第节课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情感。 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教学程序个人随笔 一、回顾导入 1、听写生字。 2、辨析词组。 3、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称呼》前三句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写?写的是什么呢?最后一句又以什么身份来写?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我们如何去朗读才能产生共鸣?(1)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同桌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①前三句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我爸爸爷爷三代人都称呼祖国为母亲,祖国母亲有千千万万的儿女。 最后一句,则为自己是母亲最年幼的儿子感到无限光荣,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钓鱼的启示解读及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解读及教学设计 读《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题目,便可猜读出文章大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叙事,讲述钓鱼的经历;另一部分是感悟,讲述获得的 启示。由此看来,这是一篇叙事说理文。 一篇文章,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基本形成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最吸引读者眼球、吊起读者胃口的莫过于情节上的“突转”。《钓鱼的启示》中的“突转”,便是介于“钓鱼”与“放鱼”中那一句不引人注意的句子: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 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这也正是父亲让孩子必须放掉那条鲈鱼的唯一理由。由此,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必须把鱼放回湖中;人物心情发生了突转──由“得意”转为“急切”“难过”“乞求”“不舍”。直接影响孩子 心情的,便是父亲说的那两句话,父亲没有用“必须”而用“得”; 没有据理力争而是安慰孩子。这两处语言描写带给读者的是,同一 个意思──必须把鲈鱼放掉;同一种情感──自然地流露出了对孩子 的爱。这种爱既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孩子严格的要求──无论何时何 地何种境遇,都要无条件地遵守规则,还包含了他对孩子无尽的理 解与期待。父亲仅说的两句话,便成了全篇中最精彩的描写。 文中的孩子之所以如此不情愿地放掉鲈鱼,细细咀嚼文字,便会发现至少有四条理由──从未见过、来之不易、无人知道、只差两 小时。 难道说真的“无人知道”吗?文章中三次描写“月光”,多么美 的月夜!月光下抛竿、月光下垂钓、月光下欣赏鲈鱼、月光下放回鲈鱼。环境本身就是具体内容中的一部分,作者借助环境烘托人物心 理和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一举一动被美丽的月光紧紧 地注视了,这三次对月光的描写,也呼应了这篇文章的原题── 《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月光”所表现的意象,所传 达的意味,所起到的作用,耐人寻味。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有答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H uǒyàn zhàng peng dǎrǎo jiǎo jiàn ()()()() C hōng jǐng chān fú rán shāo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粽(zong zhong)坠(zuìzhuì)镰(lián nián)懦(luo nuo) 症(zhan zheng)侦(zhēn zhēng)徊(huái huí)魔(mo mú)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2分) 重要()要()求兴()奋兴()旺 四、找出错别字并更正。(3分) 夜暮降临()妙趣恒生()毫不忧豫() 联妹演出()五采斑斓()纯真毫爽() 五、组词。(3分) 掷()鉴()携() 腾()租()俯() 六、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大悟若即()蔚然() 人迹()素不()一干() 七、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3分) 1、马蹄溅起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2、我坐在田边,感到非常失望()。 3、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 八、选词填空。(6分) 安慰安排安定 1、搬家那天全家人忙活了好久才()下来。 2、这次考试小红没考好,老师来()了她。 3、搞卫生了,卫生委员()我们组去扫操坪。 灵感灵性灵活 4、小猴子很()地爬上了树。 5、马是有()的动物,它知道主人的意图。 6、看着窗外的雨丝,他突然来了(),写了一篇文章。 九、加标点。(3分) 随即邓世昌对全舰官兵庄严地说我们从军卫国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今天的事无非是一死报国而已 十、按要求写句子。(2分) 1、改成拟人句。 小溪的水哗哗地向东流去。 2、改反问句。 大象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 十一、修改病句。(2分) 1、奶奶常给我们讲她过去的往事。

语文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 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 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 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 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 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

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3、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谈谈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春》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景、赞美春天的古诗呢?(《春夜喜雨》《初春》《江南春》)。 2、这些古诗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赞美春天的美文。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多媒体情境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 3、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 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应和(ha) 嘹亮(liáo)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áo)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静默(mò) 抖擞(sǒu)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晕(yùn) 巢(cháo) 4、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绘春。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本文是关于《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为教师的所掌握,而且已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学生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已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爱提问题,敢于探索的好学风,对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如读中感悟,抓关键词理解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

“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课《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第1课《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昵”“龄”“敏”“遗”“沐”“躯”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一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在初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一首一首地进行理解体会。教师以引导、点拨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共鸣,激发背诵兴趣,背诵诗句;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交流讨论,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课前先从课外收集一些关于方志敏的遗著《可爱的中国》文章节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富含的情感。 2)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边读边想,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一首诗作为本课教学。 难点:以学习朴实有趣的语言,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与学生轻松地谈话,引入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而有一个人,我们大家都称呼她为“妈妈”,同学们这样称呼她,老师这样称呼她,爸爸妈妈这样称呼她,连爷爷奶奶也这样称呼她。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共同的妈妈——祖国妈妈。今天,我们学习李少白的一组诗——《说给祖国**的悄悄话》。 板书课题:1、说给祖国**的悄悄话 2、课题质疑:“你们猜猜作者要给祖国妈妈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自由思考自由发挥,揣测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全诗)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 ①、读生字,记字形。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亲昵、德高望重、遗著、沐浴。 ③、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到底对祖国妈妈说了什么悄悄话? (让学生利用3—5分钟的时间借助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及意义,并争取将课文读得准确通畅。)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教师从字音、字形、书写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比较认读生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