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

内容问题化设计

问题思维化导学

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读图,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20世纪90年的,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在教育、消费、就业、收入、医疗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学生课前预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教程讲授新课: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

决定及其重大意义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

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

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

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

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

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

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指出:“如果

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重要决定:

在邓小平领导下和老一辈革

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

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

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

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

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

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

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

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

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线的重要内容。会议坚决批判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

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把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

治路线。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

线。会议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

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

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

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

改革的任务。这就摆脱了“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的政治路线,

真正确立起正确的政治路线。

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

路线。组织路线是政党进行组织

阅读材料,理解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

要决定及其重大意义?

6

5

8

8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尝试、勇敢的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由点到面,从深圳等经济特区率先启动,扩展到东部沿海、沿江、沿边与中西部内陆地区;

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已进入由器物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即由商品、要素流动转变为以规则、制度开放为基础的新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材料: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为

政治路线服务,由政治路线确定。

会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

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

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

是非问题,恢复了党的正确的组

织路线。

重大意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起

步阶段。

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取得突

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

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对外开

放方面,1980年深圳、珠海、汕

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的进程分为

那三个阶段?

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年,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二个阶段是逐步深化阶段。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

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基本框架,改革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明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更加积极主动扩大开放重大举措,说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引进来方面,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吸引高素质人才。在走出去方面,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大国、对外投资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投资强国,以及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近年来,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始终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材P33-34“探究与分享”,说说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全

面开放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

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

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改革先锋身上体现了敢闯敢干、

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

开放的推进和成就正是基于这样

的精神追求和务实奋进所取得

的,体系了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

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

开放的力量源泉。

100名改革先锋在不同领域做出

了不同的贡献,都有一些共同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说

说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

的精神?

2.改革开放在我国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教材P34-35“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说说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

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

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

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

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

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风优良,赢得人们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

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

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

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

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

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

界的东方。

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

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

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坚持以

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

综合国力;坚持扩大开放,不断

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

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

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关系。

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实践充分

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说

说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

原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90年代,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 庭的“三大件”。 问题1:.结合材料和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吃穿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二、新课讲授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开启 材料一: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 清楚阐述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 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 法和措施。“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脚于向前看”,指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 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邓小平在讲话中批评了官僚

主义,指出“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接着特别强调改革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问题2:改革开放开启的时间及事件 学生:根据材料及阅读课本31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题3: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过渡】改革开放包含两方面内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件来了解一下对内改革。 材料二:小岗之夜惊天动地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外出乞讨。这年夏收分麦子,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全队18户,只有2户没有要过饭。队里严国昌等几个老人找到生产队长严俊昌商量: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办法就是不吃大锅饭! 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聚在村里一间屋里,他们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约。 到会的18人按了血红的手印。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契约,却预示着农村一场大变革的开始。对于这个冒着身家性命危险带头实行“大包干”的严宏昌来说:这是逼出来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安徽凤阳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而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979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1.5万多公斤猛增到6万多公斤。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农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上)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伟大的改革开放(上)教学设计 【课题】伟大的改革开放(上)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承接“中国站起来”,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使“中国富起来”。通过学习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前进中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让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知识有一定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史料详实,生动感人,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历程,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历史必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改革开放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坚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四个自信”。 科学精神: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改革开放。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历程;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历史必要性。【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历史必要性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改革开放的史实资料;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 编写教案: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学习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成果; 3.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和全球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内外形势变化 –环境条件对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 2.改革开放的意义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成果 1.经济改革与开放

–农村经济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外开放与涉外经济合作 2.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探索和成果 3.文化改革与社会变革 –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文化改革的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传播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对中国和全球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 –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的增加 2.对全球的影响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提升 –改革开放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教学方法与步骤: 1.导入:通过引入课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兴趣和 思考。 2.授课:分段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重大成果, 并结合案例和图片进行讲解。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和全球的影 响,并展示讨论成果。 4.总结:归纳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课堂内容。 5.课堂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 入研究。 教学资源: 1.教科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2.案例:有关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 3.图片:展示改革开放相关的图片素材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教学评估: 1.课堂讨论表现:倾听学生的讨论贡献,并评估其讨论的深度与广 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本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上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历史进程以及重大意义等知识点,情感上要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落实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行动上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改革开放历程、重大意义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掌握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理解,知道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3.学生通过在课后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 议题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议学活动:在课前,学生分小组搜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谈谈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面临哪些问题?然后选一组代表发言讲述。 设计意图:了解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中国困难重重,认识到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议题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议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以时间轴的形式画出改革与开放的进程,标注出关键时期的主要做法。小组合作完成,选代表展示成果。(4分钟)设计意图:从改革开放进程中感悟改革的实质,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实践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起步阶段:1978-1992: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3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3课第一框《伟大的改 革开放》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3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第3课讲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分两框展开: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两框的逻辑关系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框是互相衔接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二、教材分析。

本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及意义,从而让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包括两目:“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意义”。第一目阐述四层意思:****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铺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第二目阐述三层意思: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认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历史意义。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明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科学精神:能客观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探究导入法、正面讲授法、议题拓展法、实践教学法 六、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社会历史概念较多,有一定的教学难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梳理了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非凡成就,阐释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的发端;懂得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重要性;了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用身边实例说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3.通过对改革开放进程的学习,深刻领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历史发展中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的能够发展中国的唯一道路。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结合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党的决策的正确性,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改革开放的信心。科学精神∶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弘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明确改革开放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永无止境,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起点及发展进程中重要节点。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播放歌曲视频《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该歌曲视频反映的什么事件?学生回答,教师在引导中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改革开放的进程和重要意义。 新课讲授: 展示本节课核心素养,学生齐读,确定目标,加以感受。通过主议题:“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将本节课加以串联。综合探究一: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视频,结合史料联系教材,谈谈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及为什么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提示,引出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978-1992年,起步阶段对内改革:突破口:农村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 重点转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开放城市?在此期间,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一) 课程名称: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目标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分析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要政策与措施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过程 •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探讨改革开放中一些重要的政策与措施的实施与成效 教学难点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和影响 •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思想精髓 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教学过程 一、引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了解有哪些?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改革开放的背景 •通过讲解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讲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在调整国际关系、加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内容讲解(25分钟) 1. 改革开放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明确改革开放的含义,并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差异。2. 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要政策与措施 •以实例的形式介绍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改革举措,例如农村改革、经济特区的建设等。

四、深入思考(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的成功因素。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相关习题。 •收集并整理一些改革开放的案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课堂评价(10分钟) •进行课堂小测或讨论,检验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深度进行评价。 七、拓展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的后续发展和今天的成果。 •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新闻和文章,增加对改革开放的了解。

教学设计8: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①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②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2019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课的第一框题。上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阐述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相对于下一框题,本框题侧重从实践的角度阐释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因此,围绕议题采用“学生实践”的教学形式来展开。 二、学情分析 在了解了实行改革开放原因的基础上,以及日常时政氛围的熏陶下,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有一定的认知,但这个认知非常表面,对于改革开放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没有直观而深入的感受,因此也就很难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三、教学目标 基于前面部分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丰富成果,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向政治认同) 2.通过角色扮演,采访改革开放重大事件亲历者,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改变中国人民的面貌;搜集反映城市变迁的照片,从家乡的变革轨迹感悟改革开放给中国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从数据的对比中,解读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明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自觉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向政治认同、公共参与,也体现一定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教学难点: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议题式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同步教学练(统编版必修1)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案)-【议题式教学】2022-2023 学年高中政治同步教学练(统编版必修1)【教学目标】 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理解改革开放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掌握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改革开放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改革开放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改革开放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2. 总结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互动式教学。 3. 小组讨论。

一、导入(10分钟) 1. 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知。 2. 引入主题,简要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讲授(40分钟) 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改革开放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互动式教学(20分钟) 1.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展开讨论。 2. 学生代表发言,汇总小组讨论的结论。 四、总结(20分钟) 1. 总结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总结改革开放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总结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 1. 课件和讲义。 2. 相关资料和视频。 【教学评估】 1. 小组讨论的成果发言和汇总。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课标要求】 1.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 2.理解并掌握改革开放的意义。 政治认同:学习改革开放的进程,明确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科学精神: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弘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 二、改革开放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的决议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 (二)会议的意义 实现了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 新时期。 【知识拓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背景 政治上:“左”的错误依然存在;经济上: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国际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2.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5月11 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该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2)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4.意义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转折。 我国改革的实质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我国改革的目的 ,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第一阶段 1.改革方面 率先取得突破, 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 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 ,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开放方面 我国 、 、 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二)第二阶段 1.改革方面 (1)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 2020---2021高一年级 政治学案 总第(6)期 姓名 班级 学号 组编: 校对: 课题:第三课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统编版高中政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学案-含答案

3.1《伟大的改革开放》学案 一、思维导图 二、重难点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三、自查巩固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 1.1978年12月,党的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3.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 4.1984年,党的,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5.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 6.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省开辟为。

四、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我国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是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 A.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B.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 C.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3.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 ①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③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极大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下列能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的是()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需要 ②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参与脱贫减贫、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 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达到30000公里,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覆盖超过80%的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中国高铁不仅遍布华夏大地,还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高铁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百姓享受出行便利B.带动所有产业发展 C.调整国际经济秩序D.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6.改革开放以来屡创“中国奇迹”,“神舟”飞天、“嫦娥”驻月、“蚊龙”入海、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举办冬夏两次奥运会城市……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B.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教案】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政治与法治对应章节第三课第一框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40分钟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题目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高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之初中历史就已经对改革开放的知识有所涉猎,因此,学生拥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度不大。 现实生活中学生能体会到的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具体事例较多,比如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已经通过家人、朋友、老师等有了初步了解,拥有较好的生活基础。 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伟大的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经济在疫情时代的突出表现,更增加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与认可,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并付诸实践拥有良好的时代背景。 【现实问题】 本框的知识学理性比较强,传统意义上来说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在基本概念理解,综合思考上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如何摆脱说教式的方法,让学生内心自觉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才是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解决办法】 采用课前预习——确定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第一框(前一框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后一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本框内容主要分两目: 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其逻辑结构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其逻辑结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改变了四个面貌、实现了三次飞跃)——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 2.本框内容在第三课中的地位:本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1.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是本课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准确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自然过渡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感悟改革开放伟大之所在,才能进一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通过学习对“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所了解,并学习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前两课特别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内容,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为本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能力状况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对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且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筛选、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一是高一初步了解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的意义已经有了思考的需求和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悟的需求,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二是学生可塑性较大,他们的感性思维强,需要从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感悟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因此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它特有的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设计余杭金名片,寻找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发展新标志,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寻余杭之困的原因到看余杭大发展,感悟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科学精神:学生通过观余杭之变,自主阅读并合作探究完成改革开放时间轴,掌握改革开放的进程,提升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分析能力。 3.公共参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改革开放给余杭带来的变迁,增强对家乡建设和祖国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做中国梦的见证者、开拓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是本框重点。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寻“杭州边角料”余杭之困的原因到设计余杭金名片、寻找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发展新标志,引导分析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 突破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改革开放给余杭带来的变迁,剖析从“杭州边角料”到“浙江第一区”的原因,得出结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议题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寻路追梦”为主题,把“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放到“中国共产党秉承初心使命,引领人民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坚定前行”的历史逻辑中。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主议题,围绕“改革开放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为什么要走?”、“改革开放是一条漫长的路,如何步步深入?”、“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路,到底好在哪里?”、“改革开放是一条没有完成时的路,新时代如何再出发?”四个议题,带领学生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入学习探究。 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重点,通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针对“改革开放”存在的疑惑点,如这条路必须走吗?会成为资本主义吗?还要继续走吗?。通过对改革开放进程的梳理,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在思辨中培养科学精神,充分释放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上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意义、趋势等知识点,情感上要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落实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行动上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改革开放方面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前一段时间对本课程的学习,其对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有了一定的把握,并深刻理解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是,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缺乏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除了运用视频、文字材料等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与长辈得交流,

高中政治必修一 2019-2020学年教案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教材“探究与分享1”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了20世纪末,我国已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如衣食住行的变迁: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食: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住:居住条件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交通条件较差→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我国的改革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5)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6)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我国的对外开放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2)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5)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6)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沿海开始的。( ) (2)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 提示:(1)×(2)×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材“探究与分享2” 提示 (1)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三十余载矢志不渝,三十多年隐姓埋名,忠诚于党的事业,勤于钻研,甘于奉献,不计得失,谦逊低调,方显共产党人本色。 (2)改革先锋,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一线不懈奋斗,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科技等领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设计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 “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二十世 纪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 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 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空调、电脑和摄像机, 轿车、房子和旅游。 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根本因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 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重点·政治认 同]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教材“探究与分享1”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了20世纪末,我国已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如衣食住行的变迁: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食: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住:居住条件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交通条件较差→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我国的改革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的第一框题。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后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学习,引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上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历史进程以及重大意义等知识点,情感上要坚定认同改革开放这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落实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行动上要自觉践行、主动参与。 2.本课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意义以及坚持改革开放,下设两目: 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教材以时间为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在“相关链接”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和中心议题,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础上的情感价值分析,简要表述了改革开放对我国面貌的重大改变、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以及坚持改革开放,从理论理解上升到意识形态上的认同。学情分析: 1.认识层面:新高考,新教材,新学生。高一学生对于家乡的变化有一定的

了解,此刻需要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本节课主要从家乡变化入手,树立制度自信。 2.情感层面:高一学生目前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党、政府发挥的作用,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本课学习,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岗村的发展历程看我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生巨变的原因,探究改革开放的背景、历程及重大积极作用,探究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同时体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实地研学等体悟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巨大变化,做中国梦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使青少年增强参与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