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2、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3、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4、情景交融: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5、情中见景:是营造"情景交融"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6、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十种常见的描写方法

十种常见的描写方法 大家在写作中要想把故事娓娓道来,就必须得遵循一定的描写方法。每种描写方法都能给文章增添灵动性和生动性。本文将对十种比较常见的描写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种描写方法是比喻法。比喻法不仅增加文章的色彩,而且能形象地将抽象概念表现出来。如:“他的脸色,就像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此外,还可以用比喻法表现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路就像是一条生命的小河”,这能让人对事物有新的认知。 第二种描写方法是排比法,排比是通过一句或者多句,以相同的或者近似的句式进行重复,突出强调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春雷匆匆,夏雨,秋风萧萧,冬雪瑟瑟”,这种描写方式不但能让人感觉到细腻感,还能加深读者对季节变换时的感受。 第三种描写方法是对比法,对比法通过把形容词或者副词放在句子前后,对比不同的情况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如:“夏日的阳光明媚又融和,冬日的阳光却又刺眼又尖锐”,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表现出季节的差异。 第四种描写方法是拟人法,拟人法把非人物比作人,表现出对某种现象或抽象概念的描绘。比如,“风像一只游荡在大地上的孩子,嬉戏着,偷偷地摸着花草”,通过这种方式向读者描述了风的活泼。 第五种描写方法是反问法,反问法常用于表达质疑、犹疑、讽刺等情感时,以较强的语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明明风和日丽,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绝望?”通过反问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那种孤独的感觉。 第六种描写方法是近比法,近比法是把事物的特征或行为,与比它更容易了解的事物相比,用来形象化描述。如:“雨如一只穿着一袭道袍,默默走过,温柔细腻”,这种描写方式 cur能使读者联想到一位贤淑的仙子直接从诗句中活灵活现了出来。 第七种描写方法是数量法,数量法则是在表达事物特征时,把具体的数量放在句子里,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震撼力。如:“空间里摆放着一排排的书架,一共有上百排,书籍摞得高高的”,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更能帮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书堆的磅礴之势。 第八种描写方法是拟物法,拟物法是把物体和动物、植物等比作,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他的嗓音像一只冰冷的老鹰,冷酷无情”,这种方式表达出他声音的冰冷、利害。 第九种描写方法是扩写法,扩写可以让文章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可以把故事的脉络和情节一步步的展开,让读者进入更深的境界,如:“空气里流动的是一串串细腻的音符,柔光流过水晶琴键,钢琴每个音节都在放射出一句神秘的话语,让谁都要去捕捉”,所有情节都被形象地充分表现了出来。 第十种描写方法是递进法,递进法是通过渐渐深入,一步一步形象地表达出境界,从浅至深,从粗至细,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如:“远处,雾气缭绕,渐渐向前蔓延,把河湾变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面,把整片江山染上一层神秘的迷雾”,通过这种形式,让读者对自然的魅力有着更加的感知。

古代诗词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词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词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分正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常用描写手法

常用描写手法 1.白描:纯用线条勾勒,不事雕琢,不加渲染烘托,不注重色彩。用简练的叙事性语言突出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2、象征:借助某具体形象,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两种,表达不同情感。 4.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通常以物(特定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5.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6、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7.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手法。 8.虚实结合: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回忆、梦境。 9、细节描写: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包括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心理。 10、其它 觉度(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角度(上、下、远、近),色彩。 常用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1.借景抒情: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5、对写:也叫主客移位或曲笔。 常考修辞手法 ①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②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5、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6、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7、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句子运用描写方法有哪几种手法

句子运用描写方法有哪几种手法 句子是语言中意思最小、最完整、最具表现力的单位,是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基本元素。在写作中,句子如同艺术家手中的画笔,通过不同的运用描写方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接下来,本文将介绍句子运用描写方法有哪几种手法。 一、形象描写 形象描写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声音等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形象描写要具备具体性、贴切性、感性和生动性等特征。例如: 夏天的树叶,粼粼发光,树影斑驳,一簇簇的叶片,嫩绿如翠碧色的明镜,仿佛晨曦中的花朵,摇曳欲坠。 二、比喻描写 比喻描写是通过比作、比拟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来说,比喻描写是紧密地结合着喻体和本体的特点,使本体更加鲜明突出。例如: 那个小男孩像一只调皮的猴子,在树上不停攀爬,欢快的嬉戏声响彻大街小巷。 三、拟人描写 拟人描写是指作者将非生命或非人类的东西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此来突出情感表达或愿景。拟人描写要创造出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心理上认同并理解。例如: 阳光在挣扎着穿过云层:脸上带着微笑,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四、象征描写 象征描写是通过用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事物来代表某种情感或思想,类似于比喻手法,其差别在于象征强调事物的抽象意义,比喻侧重于事物的比较。例如: 黄昏时分,金黄的夕阳如同一盏燃烧的火球,照耀着这座城市,仿佛报告着一天的工作已结束,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五、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指作者在叙述情节时夹带评价、思考、表达其立场等内容。这种表达法在情感和思想的叙述时通常使用,通过连续的叙事和议论交替,使文章富有情绪和感染力。例如: 她感到自己的心灵已经走出了迷雾,受到了最重要的启示:生命中最重要的成就不在于我们赚得多少钱或得到多少属于自己的荣誉,而在于如何让人生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解答疑惑:(1-4) 1.表現手法——(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2 什么是互喻? 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例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②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耘铧《桂美》)③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起,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勾起人心中的遐想了……(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 上面例①中先用“明星”(喻体)比喻“街灯”(本体),再用“街灯”(本体)比喻“明星”(喻体);例②中先用“水”(喻体)比喻“眼睛”(本体),再用“眼睛”(本体)比喻“水”(喻体);例③中先用“花”(喻体)比喻“云”(本体),再用“云”(本体)比喻“花”(喻体)。 这样互相比喻,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能加深人们的印象。 3 什么是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联觉”,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促织声尖尖似针”(贾岛《客思》)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注:通感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手法”,不同于比喻,但是在运用通感的时候,一般兼有“比喻”的修辞格。 4 什么是互文? 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下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

修辞手法解答疑惑:(1—4) 1。表現手法——(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2 什么是互喻? 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例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②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耘铧《桂美》)③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起,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勾起人心中的遐想了……(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 上面例①中先用“明星”(喻体)比喻“街灯”(本体),再用“街灯”(本体)比喻“明星”(喻体);例②中先用“水"(喻体)比喻“眼睛”(本体),再用“眼睛”(本体)比喻“水”(喻体);例③中先用“花”(喻体)比喻“云”(本体),再用“云"(本体)比喻“花"(喻体)。 这样互相比喻,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能加深人们的印象. 3 什么是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联觉”,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促织声尖尖似针"(贾岛《客思》)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注:通感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手法”,不同于比喻,但是在运用通感的时候,一般兼有“比喻”的修辞格。 4 什么是互文? 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下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表現手法——(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XXX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XXX,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 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2什么是互喻? 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例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XXX《天上的街市》) ②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

(XXX《桂美》)③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起,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勾起人心中的遐想了……(XXX《金泉女与小溪妹》) 上面例①中先用“明星”(喻体)比喻“街灯”(本体),再用“街灯”(本体)比喻“明星”(喻体);例②中先用“水”(喻体)比喻“眼睛”(本体),再用“眼睛”(本体)比喻“水”(喻体);例③中先用“花”(喻体)比喻“云”(本体),再用“云”(本体)比喻“花”(喻体)。这样互相比喻,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能加深人们的印象。 3什么是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联觉”,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XXX《玉楼春》)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促织声尖尖似针”(XXX《客思》)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XXX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