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间环境要求与生产工艺要求

车间环境要求与生产工艺要求

生产焊装车间要求

一、电源

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

电压要稳定,一般单相AC220V(±10%,50/60HZ),三相AC 380V〔±10%,50/60HZ〕。

如果达不到要求,需配置稳压电源,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的一倍以上。例如贴片机的功耗2KW,应配置5KW电源。

贴片机的电源要求独立接地,一般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法。因为贴片机的运动速度很高,与其他设备接在一起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贴片机的正常运行和贴装精度。

二、气源

要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气源的压力,可以利用工厂的气源,也可以单独配置无油压缩空气机。一般要求压力大于7Kg/cm2 。要求清洁、干燥的净化空气,因此需要对压缩空气进行去油,因为管道会生锈。锈渣进入管道和阀门,严重时会使电磁阀堵塞、气路不畅,影响机器正常运行。

三、排风

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应根据设备要求进行配置排风机。对于全热风炉一般要求排风管道的最低流量值为500立方英尺/分钟。

四、照明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理想照度为800LUX~1200LUX。至少不能低于300LUX,低照明度时,在检验、返修,测量等工作区应安装局部照明。

五、工作环境

SMT生产设备是高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和工艺材料对环境的清洁度、温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工作环境有:

工作车间保持清洁卫生、无尘土、无腐蚀性气体。空调环境下,要有一定的新风量,尽量将CO2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CO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以保证人体健康。

环境温度:23±3℃为佳。一般为17~28℃。极限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0%RH。

六、静电防护

1、半成品裸露线路板需使用静电防护包装。

①静电屏蔽材料:防止静电穿透包装进入组件引起的损害。

②抗静电材料:使用中不产生静电电荷的材料。

③静电消散材料:具有足够的传导性,使电荷能通过其外表消散。

2、防止静电产生的方法.

①控制车间静电生成环境。方法有:车间温湿度控制、尘埃控制、地板和工作台

铺设防静电材料,并需要正确可靠接地。

②防止人体带电。方法有:焊装人员须佩戴防静电腕带,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和

衣帽。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

③材料选用: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桌垫、防静电服装、衣帽和鞋。防静电周转箱、

运输盘和周转车。

④静电防范措施。制定防静电操作工艺规程。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

3、减少和消除静电荷的有效措施

①接地。方法有:地板和桌椅、工作台垫进行正确可靠接地。人体接地。生产线、

工具和室内所用设备、一切都进行接地。

② 增湿。方法有:室内使用加湿器、人工喷雾器。采用湿拖檫地面或洒水等方式来提高带电体附件或者环境的湿度。

4、 典型防静电工作台图示。

要求:〔1〕.人员用防静电手环; 〔2〕.EOS 防护容器; 〔3〕.EOS 防护桌面; 〔4〕.EOS 防护地板、地垫; 〔5〕.建筑地面;

SMT 生产工艺要求:

一、锡膏选择: 1、锡膏粘度:

2、焊剂类型:

RMA 〔中等活动〕焊剂、RA 〔全活性〕、免清洗焊剂。 3、粒度:对于细间距的元器件,锡膏中的金属粉末粒度应更细。

4、 锡膏印刷工艺

2 2

2、锡膏覆盖每个焊盘的面积应在75%以上。

3、锡膏印刷后,应无严重塌漏,错位不大于0.2mm ,对间距位不大于0.1mm 。

4、工艺参数:

a 、刮板硬度:硬度60~90HS,一般为70HS 。

b 、刮板形状:平型、菱形、角型。

5〕

c、刮印角度:40~70度。

d、印刷间隙:网版或漏板与印刷板的间隙控制在0~2.5mm。

e、印刷压力:网版3.5*105Pa,漏板1.75*105Pa。

f、印刷速度:10~25mm/S。

5、影响锡膏特性的重要参数:

〔1〕粘度:

粘度是焊膏的主要性能指标,影响焊膏粘度的主要因素为合金焊料的含量、

锡膏颗粒的大小、温度和触变剂的润湿性能。

〔2〕合金焊料成份、配比和焊剂含量:

〔3〕锡膏颗粒的形状、大小和分布:

锡膏颗粒形状可分为球形和其它形状,球形颗粒具有良好的印刷性、有相对

小的外表积、含氧量低,因此能保证较好的焊接质量。

颗粒大小:一般颗粒直径约为开口尺寸的1/5,因此对于细间距的焊盘如

0.5mm间距,假设其模板开口尺寸为,则颗粒直径应分布在50μm左右。

〔4〕锡膏的熔点:

锡膏的熔点取决于合金焊料的成份和配比,熔点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回流

焊温度,而焊接效果和性能也各不相同。一般采用的Sn63Pb37成份的锡膏

熔点温度为183℃,回流焊的温度在208-223℃左右。

〔5〕触变指数和塌落度:

锡膏的粘度和触变性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印刷后的形状的保持特性。触变指数

高则塌落度小,触变指数低则塌落度大。

〔6〕工作寿命和储存期限:

工作寿命是指焊膏从被施加到PCB板至贴装元器件之前的不失效时间,一般

要求12-24小时。至少要有4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

储存期限是指焊膏从出厂至使用之前性能不降低的期限,一般规定在2-10℃

下保存1年,至少3-6个月。

6、锡膏的使用与保管:

〔1〕锡膏必须以密封状态在2-10℃下保存,温度过高合金与焊剂会发生化学反应,温度过低则焊剂中的松香成份会发生结晶现象。

〔2〕取出后必须在室温下回温,回温时间4-8小时。至少要有2小时。

〔3〕使用之前必须充分搅拌,使锡膏内合金粉颗粒均匀一致,并保持良好的粘度,搅拌时间一般为2-3分钟。

〔4〕锡膏印到PCB板上后,必须在4小时内过回流焊。

〔5〕锡膏印刷时最好在温度22-28℃、相对温度65%以下进行。

6 7、锡膏印刷过程的工艺控制:

〔1〕确定印刷行程:前后控制在至少20mm间距。

〔2〕印刷速度:最大印刷速度取决于PCB板上的最小引脚间距,一般设置在15-40mm/sec,引脚间距小于时,一般设置在20-30mm/sec。

〔3〕刮刀压力;

〔4〕模板别离速度:

二、贴装胶

1.贴装胶的使用与保管: 〔1〕存储温度2-10℃。

〔2〕工作环境温度20-25℃,湿度45-65%。

〔3〕暂时不用的红胶在工作环境温度下放置时,必须盖紧胶瓶的前后盖。 〔4〕摊放在网板上的胶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5〕从胶瓶取出的胶重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次。 〔6〕印上贴片胶的PCB ,必须在2小时内过回流焊机。 三、贴装位置要求: 1、矩形元件: 〔1〕纵向偏移:

〔2〕横向偏移:

〔3

2、小外形元件 〔1〕偏移:

a 不小于焊端高度的1/3为合格

b 小于焊端高度的1/3为不合格

a 小于0合格

b 大于或等于0不合格

a ≥元件宽度的一半。合格

a <元件宽度的一半。不合格

7

a ≥b/2 合格

a <b/2 不合格

元件焊端全部位于焊 盘上,且居中,合格

〔2〕旋转:

3、小外形集成电路

〔1〕横向偏移:

〔2〕旋转偏移:

四、回流焊温度曲线: 1.典型的锡膏温度曲线:

〔1〕曲线图:

〔2〕工艺要求:

a. 预热区:

引脚全部位于焊盘上,且对称居中,合格

有偏差,但引脚〔含趾部和跟部〕全部位于焊盘上。合格

有引脚位于焊盘之外的。不合格

有旋转偏差,但引脚全

部位于焊盘上。

合格

有引脚位于焊盘之外的。

不合格

元器件引脚趾部及跟部全部位于焊盘上,所有引脚对称居中,为优良 元器件引脚趾部及跟部全部位于焊盘上,引

脚宽度的一半以上在焊盘上为合格

元器件引脚趾部及跟部全部位于焊盘上,有旋转偏差,但引脚宽度的一半以上在焊盘上为合格

8

预热方式:升温-保温方式。升温速率:≤3℃/s 。

预热时间:视印制板上所装热容量最大的SMD 、PCB 面积、厚度以及焊膏性能而

定,一般为60-180S 。

预热温度:预热温度结束时一般为110-130℃,保温段结束时一般为140-160℃。

b. 回流区:

回流时间:一般为15-60S ,其中225℃以上时间≤10S ,215℃以上时间≤20S 。 峰值温度:210-230℃。 c. 冷却区:

降温速率:3-10℃/s 。冷却至75℃ 以下即可。 2.免洗锡膏的温度曲线:

3.贴片胶温度曲线:〔以富士W880C 红胶为例,主要有以下两种曲线〕

插件生产工艺要求:

16

时间〔S 〕

温度〔℃〕

T=120秒

〔一〕

120℃

时间〔S 〕

温度〔℃〕

T=90秒 〔二〕

150℃

一、自动插件机参数简介: 1、卧式插件机A VK2:

〔1〕适用印制板尺寸:X-Y 工作台面:MAX :508×381〔mm), MIN : 50×50 (mm) 上、下板机: MAX :330×250 (mm) ,MIN :50×50 (mm)

〔2〕插入间距: 5 ~ 26 mm

〔3〕插入方向: X 、Y 方向 (0,90,180,270〕

〔4〕PC 板厚度: 标 准: 1.6 mm ,可适用: 1.0 ~2.0 mm 〔5〕定位方式: 孔定位〔PC 板上的定位孔〕 〔6〕元件脚径: 0.4 ~ 0.8 mm

〔7〕插入元件本体直径: MAX : 4.4 mm 2、 立式插件机RHS2:

〔1〕适用PC 板的尺寸: X-Y 工作台面:MAX :508×381〔mm), MIN :50×50(mm) 上、下板机:MAX :330×250 (mm), MIN :50×50 (mm) 〔2〕插入间距:5 mm /

〔3〕插入方向:X 、Y 方向〔0,90,180,270〕

〔3〕PC 板厚度:标 准:1.6 mm ,可适用: 1.0 ~2.0 mm 〔4〕定位方式: 孔定位〔PC 板上的定位孔〕 〔5〕元件脚径: 0.4 ~

〔6〕插入元件本体: MAX : ф10×20mm 二、PCB 板边及定位孔标准:

说明:上下各留3mm 和8mm 的工艺边,定位孔的尺寸及位置要求如下图。

三、自动插件死区:

1、 板边死区:

左边定位孔

右边定位孔

5mm

5mm ※

5mm 5mm ※

Ф=

φ=4mm

Ф

4mm

1mm 左右 8mm

3mm

2、 定位孔周围的死区:

四、相邻元件的安全距离:

:两相邻元件的本体之间应间隔. 2.焊点面:元件脚与元件脚间不会短路。

五、PCB 板孔径:

PCB 板孔径由所插元件的引脚直径决定,其关系如下表:

引脚直径〔mm 〕

PCB 板孔径〔mm 〕

± ± ± ±

注:立式机台只能插0.6mm 引脚直径的元件。

六、检验标准:

1. 卧式插件检验标准:

11 11

-0

-0 -0 -0

19

〔1〕元件外观不可有破损裂痕,标识不清等现象。

〔2〕元件极性须正确。

〔3〕元件脚弯曲度:15°≤D≤30°

〔4〕元件脚长度:≤L≤。〔mm〕

〔5〕元件浮起高度:H≤2 〔mm〕

〔6〕不可有元件脚浮起和元件脚变形的不良。

2.立式插件检验标准:

〔1〕.元件外观不可有破损裂痕,标识不清等现象。

〔2〕.元件极性须正确。

〔3〕.元件脚弯曲度:30°≤D≤45°

30°≤D≤45°〔4〕.元件脚长度:≤L≤〔mm〕

〔5〕.元件浮起高度:H≤2 〔mm〕

〔6〕.不可有元件脚浮起和元件脚变形的不良.

七、波峰焊的工艺参数:

1、助焊剂比重:

预热温度:如下表。

印制板类别印制板焊接面的预热温度

单面板80-90℃

双面板90-100℃

2、波峰焊锡炉温度:取决于焊点形成合金层所需要的温度。一般在230-250℃之间。

3、印制板压锡深度:一般为板厚的1/2-3/4之间。

4、牵引角:牵引角对焊锡的接触与别离情况均有影响。其合理数值应控制在6-10

度之间。

5、焊接时间和传动速度。

焊接时间“T”应为3-4秒。传动速度“V”的大小影响预热效果、焊接时间和焊点与焊料的别离过程可按下公式计算:V=L/ t 〔其中L为波峰宽度,通常为60mm。t为焊接时间。V为传动速度〕

八、波峰焊切脚工艺要求:

元器件引脚伸出焊盘的部分不能出现以下情况:

1、减小电气间隙。

2、引脚的偏移产生焊接缺陷。

3、后工序手工操作时是静电防护封装被击穿。因此,对于引脚控制如下:

①引脚离印制板高度控制在2-3mm。

②机插引脚由于引脚弯曲后不得减小最小电气间隙。

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引脚长度应遵循工艺要求。

41

车间环境要求与生产工艺要求

生产焊装车间要求 一、电源 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 电压要稳定,一般单相AC220V(±10%,50/60HZ),三相AC 380V(±10%,50/60HZ)。 如果达不到要求,需配置稳压电源,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的一倍以上。例如贴片机的功耗2KW,应配置5KW电源。 贴片机的电源要求独立接地,一般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法。因为贴片机的运动速度很高,与其他设备接在一起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贴片机的正常运行和贴装精度。 二、气源 要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气源的压力,可以利用工厂的气源,也可以单独配置无油压缩空气机。一般要求压力大于7Kg/cm2 。要求清洁、干燥的净化空气,因此需要对压缩空气进行去油,因为管道会生锈。锈渣进入管道和阀门,严重时会使电磁阀堵塞、气路不畅,影响机器正常运行。 三、排风 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应根据设备要求进行配置排风机。对于全热风炉一般要求排风管道的最低流量值为500立方英尺/分钟。 四、照明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理想照度为800LUX~1200LUX。至少不能低于300LUX,低照明度时,在检验、返修,测量等工作区应安装局部照明。 五、工作环境 SMT生产设备是高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和工艺材料对环境的清洁度、温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工作环境有: 工作车间保持清洁卫生、无尘土、无腐蚀性气体。空调环境下,要有一定的新风量,尽量将CO2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CO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以保证人体健康。 环境温度:23±3℃为佳。一般为17~28℃。极限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0%RH。 六、静电防护 1、半成品裸露线路板需使用静电防护包装。 ①静电屏蔽材料:防止静电穿透包装进入组件引起的损害。 ②抗静电材料:使用中不产生静电电荷的材料。 ③静电消散材料:具有足够的传导性,使电荷能通过其表面消散。 2、防止静电产生的办法. ①控制车间静电生成环境。办法有:车间温湿度控制、尘埃控制、地板和工作台 铺设防静电材料,并需要正确可靠接地。 ②防止人体带电。办法有:焊装人员须佩戴防静电腕带,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和 衣帽。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 ③材料选用: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桌垫、防静电服装、衣帽和鞋。防静电周转箱、 运输盘和周转车。 ④静电防范措施。制定防静电操作工艺规程。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 3、减少和消除静电荷的有效措施 ①接地。办法有:地板和桌椅、工作台垫进行正确可靠接地。人体接地。生产线、 工具和室内所用设备、一切都进行接地。

车间安全生产规范

车间安全生产规范 车间安全生产规范是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工厂安全的紧要措施。在车间安全规范中,需要考虑工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环境卫生和 设备安全的各个方面。为了充足这些要求,下面就车间生产规范进 行认真说明。 一、车间环境卫生规范 (一)车间卫生 车间的环境卫生是保证工人身心健康和生产质量的基本前提。 车间卫生规范应体现“三清”标准,即:清洁、乾净、清爽。车间 应当开展每日清扫工作,保持地面、机器设备和物品表面干净。各 类废弃物应当集中分类妥当处理。避开杂物杂草,保持车间的卫生 环境。 (二)通风换气 通风应依据车间工艺过程和物料性质,实行合适和有效的通风 方式。特别是对于有害物质处理和产生加热、烟雾、粉尘、异味的 车间,应当设置废气排放设备,以保证车间内空气的清爽和健康。 (三)物品摆放 每个车间都应有物品摆放规范,避开摆放过多物品,尤其是杂 物和不安全物品。物品摆放应有区域和标识,以便适时发觉和排出 隐患。 二、救援预案规范

应当依据不同车间的特点、工艺流程和不安全源分别编制相应 的救援预案。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体系、救援人员的数量、必要 的安全设备及配件等。同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和演习,以 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三、安全设备规范 (一)统一安全标志 车间中安全设备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各类设备的安 全标志应明确、醒目。安全标志的颜色、图形和文字应符合国家标准,便于工人快速判定和使用。 (二)安全防护器具 安全防护器具是车间必需配备的设备。如安全帽、健康口罩、 手套、耳塞、护目镜等。使用时应遵守订立的规范,定期检查和更 换防护器具,避开使用损坏的器具。 (三)不安全源设备 车间中存在的可能产生不安全的设备和机器应进行标识和安装 保护措施,如围栏和隔离。应依照国际、国内标准进行布置和设定,避开使用损坏或无法很好发挥作用的设备。 四、员工作业规范 (一)入厂培训 每个新员工应经过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车间环境、不安全标志、安全工具、不安全源等相关学问。另外,还应强调员工个人对 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以削减各种意外事故。 (二)员工工作岗位分工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 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是指对机械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在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中,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管理、噪音与震动控制、粉尘控制、化学品管理、温湿度控制、照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空气质量管理是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机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有害气体,如燃烧废气、有机溶剂挥发物等。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必须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要求在车间内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于空气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通风设备、更换有害气体过滤器等,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同时,噪音与震动控制也是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机械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高的噪音和震动,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求对机械生产设备进行噪音和震动的控制。首先,要选择具有低噪音和低震动的设备。其次,在机械生产过程中,要合理安放噪音隔离设备和防震设备,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传播。另外,对于超过国家标准的噪音和震动情况,要采取措施,如加装隔音罩、增加减震装置等,以确保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粉尘控制也是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要求。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求在机械生产车间内设置粉尘控制设备,如粉尘抑制器、粉尘收集器等。同时,还要定期对粉尘进行清理和清除,确保车间内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另外,对于易燃易爆粉尘的控制还需要特别注意,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风机、设置消防设施等,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化学品管理也是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油漆、溶剂、腐蚀剂等。这些化学品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要求在机械生产车间内对化学品进行储存和使用管理。首先,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识,并储存在专门的储存柜中,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其次,要求对使用化学品的员工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防护措施,以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此外,温湿度控制和照明管理也是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要求。机械生产过程中,要求车间内的温湿度在舒适范围内,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另外,在机械生产车间内还要求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确保员工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操作。对于温湿度和照明不合格的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空调设备、更换灯具等,以确保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机械生产作业环境管理要求包括空气质量管理、噪音与震动控制、粉尘控制、化学品管理、温湿度控制、照明管理等方面。只有对机械生产作业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机械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

生产工艺条件

生产工艺条件 生产工艺条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和要求,包括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环境条件等。 首先,技术条件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这包括工艺流程的确定、工艺参数的设定、工艺操作的控制等。例如,在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确定适合的工艺流程,确定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并确保这些参数能够稳定地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在制造工艺中,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如钣金加工的精度、焊接工艺中的焊缝质量等。 其次,设备条件是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设备和工具。这些设备和工具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工装夹具等。生产设备需要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如机床需要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精度和稳定性;检测设备需要具备对产品进行合格率检测的能力;工装夹具需要能够准确地夹持和定位产品等。设备条件也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要求,如设备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等。 最后,环境条件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满足的环境要求。这包括生产场地的净化要求、温度湿度要求、通风要求等。例如,在某些精密加工行业,如半导体制造,对生产场地的洁净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生产车间达到一定等级的洁净度,以确保产品质量。对于某些需要控制温湿度的生产工艺,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空调制冷设备和加湿设备来满足要求。 总之,生产工艺条件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和要

求,包括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生产过程才能进行顺利,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工艺设计和实施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条件,并合理安排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场地布局,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化工生产车间环境控制

化工生产车间环境控制 化工生产车间是化工企业的核心部分,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的质量,合理的环境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探讨化工生产车间环境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 一、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化工生产车间环境控制对生产过程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首先,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对于一些需要特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环境参数的控制是确保反应过程的关键。同时,高温高湿或者低温低湿的环境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变差或者损坏。 其次,化工生产车间通常存在有害气体的排放和防护问题。化学物质的泄露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如安装通风设备和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等。 再次,噪音和振动是化工生产车间常见的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噪音和剧烈振动环境下可能对员工的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控制噪音和振动是保护员工健康的重要措施。 最后,化工生产车间还需要统一管理和监控工艺参数,以便实时调整生产过程。通过对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环境控制的方法

1. 温湿度控制 化工生产车间通常需要保持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加湿器和除湿器等设备实现温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可以监 测实际环境参数,并根据设定值进行调节。 2. 通风和排气 化工生产车间中常常产生有害气体,必须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来排 除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清新。通风系统应该能够保持车间内的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此外,针对特定的有害气体,还可以采用吸 附剂或催化剂进行处理。 3. 噪音和振动控制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和传播。可以安装隔音设备、减震装置和噪声屏障等,以降低噪音和振动的影响。 4. 自动化控制 针对化工生产车间的工艺参数,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实时 监测和调整。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处理和 控制,以保持工艺参数的稳定。 总结: 化工生产车间环境控制是化工企业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 措施。合理的温湿度控制、通风和排气、噪音和振动控制以及自动化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 ,是指对生产车间内的作业环境和工作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车间作业环境的要求、工作场所布局和设计、设备安全管理、职工培训和教育以及事故应急预案。 一、车间作业环境的要求 1. 温度和湿度控制:车间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过冷或者高湿度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2. 通风和空气净化:车间内应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减少有害气体或粉尘对员工的危害。 3. 光照条件:车间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确保员工有良好的工作视野,防止眼睛疲劳和事故的发生。 4. 噪音和振动控制:车间内的噪音和振动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范围内,避免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 防尘和防静电措施:车间内应采取相应防尘和防静电措施,减少粉尘对设备和员工的损害。 6. 危险品和毒物防护:对于含有危险品或毒物的车间,应建立合适的防护设施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的安全。 二、工作场所布局和设计 1. 地面和通道:车间内的地面应平整、干净,不得有明显凸起或坑洼,通道要畅通无阻,标示明确,加装防滑措施。

2. 工作台和工作台面:工作台的高度和大小要适合员工使用,工作台面要平整、光滑,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物料存放和堆放:物料的存放和堆放要合理有序,不得阻碍通道或存在倾斜、杂乱的堆放情况,防止事故的发生。 4. 卫生设施和洗手间:车间内应设置良好的卫生设施和洗手间,定期维护清洁,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三、设备安全管理 1. 设备的选用: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设备,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 设备的安装和摆放:设备的安装要稳固可靠,摆放要合理,不得阻碍通道和工作区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顺利作业。 3. 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员工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四、职工培训和教育 1. 安全培训和教育: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明确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应急救援培训: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火灾和防火培训:对员工进行火灾和防火知识的培训,提高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制药车间洁净区标准

制药车间洁净区标准 制药车间洁净区标准通常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根据药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将制药车间划分为不同的洁净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药车间洁净区标准和要求: 1. 洁净度级别:根据药品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将制药车间划分为不同的洁净度级别,如A级、B级、C级和D级。其中,A级为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B级为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为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 2. 空气洁净度:制药车间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通常采用洁净室(区)标准,即用悬浮粒子浓度这个主要指标,来划分洁净室(区)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的等级。这个标准通常由美国联邦政府洁净室标准委员会(FED)提出,并在ISO 14644-1中进行了修订。 3. 温度和湿度控制:制药车间洁净区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障药品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通常,洁净区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4. 照明和通风:制药车间洁净区需要保持良好的照明和通风。照明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通风系统则需要根据药品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设计,保证空气流通和防止交叉污染。 5. 设备和人员管理:制药车间洁净区需要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和物料管理。人员进出需要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物料进出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消毒程序。此外,制药车间洁净区的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

转。 总之,制药车间洁净区标准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严格的设备和人员管理,可以确保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和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车间标准

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车间标准 一、车间布局 1. 车间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工艺要求,合理布局,确保生产流程顺畅,减少交叉污染。 2. 应设置独立的洁净区域,如洁净车间、无菌车间等,以满足产品对环境洁净度的要求。 3. 车间内的区域划分应明确,标示清晰,防止不同洁净级别区域的交叉污染。 二、设备配置 1. 生产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需求进行选型,确保设备性能满足生产要求。 2. 设备应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3. 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生产出的医疗器械符合质量要求。 三、生产环境 1. 车间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指标应符合产品工艺要求。 2. 应定期监测车间的环境指标,记录并保存监测结果。 3. 对于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区域,应配置相应的环境控制设施,如空气净化系统、温湿度调节器等。 四、清洁消毒 1. 车间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2. 应制定清洁消毒规程,明确清洁消毒方法、周期和标准。

3. 清洁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对设备和产品造成污染。 五、生产过程管理 1. 应制定生产工艺规程,明确生产流程、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 2.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3. 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六、品质检验 1. 应设立品质检验部门,负责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 2. 应制定检验规程,明确检验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标准。 3. 检验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七、记录管理 1. 应建立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如工艺记录、检验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应及时填写和归档。 3. 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公司规定的要求。 八、安全与环保 1. 车间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与环保法规,确保生产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环保。 2. 应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环保设备,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废弃物处理装置等。 3. 应建立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环保监测,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九、员工培训与健康

玻璃制造车间环保要求

玻璃制造车间环保要求 玻璃制造车间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场所,其环保要求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玻璃制造车间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员工健康的风险。本文将从废气排放、废水 处理以及废弃物管理等方面来探讨玻璃制造车间的环保要求。 一、废气排放 玻璃制造过程中,熔化玻璃需要高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废气。为了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玻璃制造车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安装废气净化设备:车间应安装废气收集装置和废气净化设备, 如除尘器、脱硫装置等。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和有害气体,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 控制燃料选择:选择低污染的燃料来供应熔化玻璃所需的高温炉。使用清洁能源或者高效燃烧设备,可以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 质的产生。 3. 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车间内部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避免废气 在车间内滞留。合理设计车间的布局和通风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废气 的积聚和扩散。 二、废水处理

玻璃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玻璃制造车间应采取以下废水处理措施: 1. 设立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废水处理站,采用化学沉淀、生物处理等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或减少至达标排放要求,以保护周边水域质量。 2. 减少废水产生:优化工艺流程,尽量减少废水的生成量。通过合理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对清水的需求,降低废水的排放量。 3. 定期监测和检测:建立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对废水的排放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保护周边水环境的健康。 三、废弃物管理 玻璃制造车间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玻璃碎片、残渣、废料等,需要正确管理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分类收集和储存:将废弃物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收集和储存。分别储存和处理玻璃碎片、残渣和废料,确保其不会交叉污染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回收再利用: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将废玻璃重新熔化,用于再生玻璃的生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食品厂车间要求

食品厂车间要求 在食品行业,食品厂车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食品加工的核心区域,有着重要的生产任务。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加工的安全卫生和品质,食品厂车间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本文将就食品厂车间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车间环境要求 食品厂在生产期间,必须保证车间的卫生状况良好。车间地面必须平整、干燥,不得堆放任何杂物。车间墙、天花板和地面均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车间内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此外,车间应该严格控制室内飞尘、异味和异物的进入,确保车间的环境安全卫生。 二、设施设备要求 食品厂车间必须配备符合生产要求的设施和设备,包括自动化生产设备、贮存设备、消毒设备等。车间设备必须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卫生安全。此外,车间内的管道、暖通设备等也应经常进行维护,以确保设备安全高效地工作。 三、人员管理要求 食品厂车间的人员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环节。所有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工作衣服、工作帽、防滑鞋,且需严格遵守车间的卫生安全规定。车间工人必须经过培

训和考核,达到专业技能标准。此外,必须对车间内非生产员工加强管理,如停车规定、禁止大声喧哗等,以确保车间内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四、原辅料的管理 食品厂车间的生产原料和辅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规定。原辅料需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确保符合卫生健康标准。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辅料进行定期除尘和隔离,避免外界污染物污染食品。原辅料必须做到分类存放,避免混合造成交叉污染。 五、产品检测要求 食品厂车间的产品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每批产品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只有合格才能进行包装和发货。相关检测记录应该及时保存,以便产品问题的追溯及防控。同时,车间内应设立相应的检测装置和设备,以确保产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安全应急要求 安全是食品厂车间最重要的任务。车间内应设有适当的灭火器、急救包和安全通道。每个工人都必须参加安全培训,熟悉临床急救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每件生产任务都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以保障车间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厂车间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以上纲要之外,还要求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达到较高水准,以确保生产的顺畅和产品品质的安全。在此基础上,食品

工艺流程中的环保要求与措施

工艺流程中的环保要求与措施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环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随着环境污 染和资源浪费的加剧,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工艺流程中的环保要求 与措施。本文将探讨工艺流程中的环保要求,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环保 措施。 一、环保要求 1. 节约能源 能源是工艺流程中重要的资源之一。为了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和减少 能源消耗,工艺流程需要满足以下环保要求: - 设备高效运行:优化设备的设计和运行,确保设备的能源利用率 最大化。 - 采用节能设备:引入先进的节能设备,如高效的电动机、节能照 明设备等,降低能源消耗。 - 控制能源浪费: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能源浪费的问题,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 2. 减少废水排放 工艺流程中常常伴随有大量的废水产生,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和水污染的发生,环保要求如下:

- 废水净化处理:建立废水净化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之下,确保 排放的废水符合环保要求。 - 水的循环利用:对于能够进行循环利用的水资源,应进行相应处 理和回收,减少对淡水的需求。 -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按照国家 规定进行排放,不得超过限值。 3. 控制废气排放 工艺流程中的废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 废气的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环保要求如下: - 废气处理装置:建立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 法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和处理,以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 排放标准控制:严格控制废气排放的浓度和总量,确保企业排放 的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明显影响。 - 换热回收:合理利用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废气热量,进行换热回收,降低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 二、环保措施 1. 设备升级

良好生产环境的车间管理要求

良好生产环境的车间管理要求 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们越来越重视车间生产环境的管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伤率并保护环境,企业需要在车间管理方面进行改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车间管理的要求。 一、清洁卫生 良好的车间生产环境,首先要求车间的清洁卫生达到一定的标准,确保车间的环境卫生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车间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车间每天的清洁工作得到落实,车间区域要保持清洁干净,工具材料要有规律地摆放,避免堆积杂乱。针对车间卫生,可以采用定制化的全自动洗地机械人,它能够自主规划路线并进行清洗,能够大大提高清洁效率,也能够减少人力成本。 二、优秀的空气质量 很多车间都存在着空气污染问题,例如废气排放过多或是粉尘过多,会使员工的身体不适,降低办公效率。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车间管理者应该减少日常工作中的废气、粉尘、以及机械油烟等污染物。在生产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换气设备,在每天的早晚高峰期间进行换气,同时也可以通过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提高空气质量,避免空气污染问题。 三、良好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对于企业车间生产环境来说,也非常重要。车间设备和机器的操作都需要员工进行,如果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或者设备本身没有得到好的维护,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因

此,车间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安全意识不强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车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对工作造成影响;加强对场地布局的规划,确保路径畅通,清晰明了,防止堆放杂乱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环保意识 环保是一个现在全球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保护环境是企业和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车间管理者要充分重视环保问题,并采取一些措施,如改变生产方式,使用环保材料,实现废品回收等。车间管理者也要鼓励员工对环保有更高的意识,并识别各种有害物质,防止它们被排放到环境中。通过环保意识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可以为企业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排放成本做出贡献。 总之,良好的车间生产环境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在每个工序和细节上予以落实。车间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环境因素、工作效率和资源浪费等维度,通过全面、细致的管理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全面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企业车间布置设计原则、内容及要求

企业车间布置设计原则、内容及要求 1、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 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 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 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 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 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 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

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 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 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 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 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 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⑥、在厂房的大门或楼梯旁布置设备时,要求不影响开门和行人出入; ⑦、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 ①、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 ②、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 ③、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 ④、尽量采用一般的土建结构; ⑤、设备的操作面尽可能与通道安排在同一侧。 (6)、车间布置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①、工厂车间卫生是正常生产的首要环节;

食品生产车间建设基本要求

1.保持生产场所环境整洁,周围无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无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各类污染源难以避开时应当有必要的防范措施,能有效清除污染源造成的影响 2.厂区布局合理,各功能区划分明显。生活区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防止交叉污染。 3.厂区道路应当采用硬质材料铺设,厂区无扬尘或积水现象。厂区绿化应当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当定期维护,防止虫害孳生。 4.车间保持清洁,顶棚、墙壁和地面应当采用无毒、无味、防渗透、防霉、不易破损脱落的材料建造,易于清洁(生产区域要吊顶、车间地面光滑洁净不起尘);顶棚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落,裸露食品上方的管路应当有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措施;门窗应当闭合严密,不透水、不变形,并有防止虫害侵入的措施(对外窗户安装纱网、车间各个传递口安装挡蝇帘、各直接对外门口内安装灭蝇灯及挡鼠板)。 5.库房整洁,地面平整,易于维护、清洁,防止虫害侵入和藏匿。必要时库房应当设置相适应的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 6.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应当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库房或分区存放。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料应当与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分隔放置。库房内的物料应当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并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物料堆放离墙离地) 7.室内排水应当由清洁程度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低的区域,且有防止逆流的措施。排水系统出入口设计合理并有防止污染和虫害侵入的措施。 8.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当标识清晰,不得与盛装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混用。(有废弃物的生产区域设置专用的有盖垃圾桶) 9.应当配备相应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的清洁设施,必要时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清洁、消毒方式应当避免对食品造成交叉污染,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10.生产场所或车间入口处应当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当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当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鞋靴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入口应当设置与生产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的非手动式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卫生间不得与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11.在暴露食品和原辅料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当使用安全型或有防护措施的照明设施。(生产区域安装防爆灯具) 12.应当根据生产的需要,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以及用于监测温度和控制室温的设施。 13.自行检验的,应当具备与所检项目相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设备。检验室应当布局合理,检验设备的数量、性能、精度应当满足相应的检验需求。(两名化验员能够熟练操作出厂检验项目,要有健康证)14.生产设备应当按照工艺流程有序排列,合理布局,便于清洁、消毒和维护,避免交叉污染。应当制定所需的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

原料药车间的环境保护要求

原料药车间的环境保护要求 一、污染预防 1.1 采取适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1.2 强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降低产品不合格率和返工率,从而减少浪费和污染。 1.3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废物分类和标识制度,防止混杂或错误处理。 二、废水处理 2.1 建立并运行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 2.2 对废水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记录并保存相关数据,确保废水处理效果。 2.3 优化废水处理工艺和设施,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耗。 三、废气处理 3.1 对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3.2 采用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如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等,确保废气处理效果。 3.3 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固废处理 4.1 对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4.2 对危险废物进行鉴别和标识,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 4.3 对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和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噪声控制 5.1 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原料药车间内的噪声水平。 5.2 在车间周围种植树木或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3 对车间内的噪声源进行定期监测和控制,确保噪声排放符合标准。 六、能源节约 6.1 优化原料药生产工艺,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6.2 实施节能管理措施,如能源审计、能源计量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3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七、资源利用

7.1 采用资源节约型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 7.2 推广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再利用。 7.3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八、环境监测 8.1 对原料药车间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空气、水质、噪声等指标。 8.2 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体及成品进行环境安全评估。 8.3 对环保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其达到预期的环保效果。

食品加工车间设计规范及布局基本要求

食品加工车间设计规范及布局基本要求车间面积与生产相适应,布局合理,排水畅通;车间地面用防滑、坚固、不透水、耐腐蚀的材料修建,且平坦、无积水、并保持清洁;车间出口及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处装有防鼠、防蝇、防虫设施。 车间内墙壁、天花板和门窗使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洗的材料修建。墙角、地角、顶角应当具有弧度(曲率半径不小于3cm)。 车间内的操作台、传送带、运输车、工器具应当用无毒、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坚固的材料制作。 应当在适当的地点设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干手设备或用品,水龙头应当为非手动开关。根据产品加工需要,车间入口处应当设有鞋、靴和车轮消毒设施。应当设有与车间相连接的更衣室。根据产品加工需要,还应当设立与车间相连接的卫生间和淋浴室。 1、车间结构 食品加工车间以采用钢混或砖砌结构为主,并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在结构设计上,适合具体食品加工的特殊要求。 车间的空间要与生产相适应,一般情况下,生产车间内的加工人员的人均拥有面积,除设备外,应不少于1.5平方米。过于拥挤的车间,不仅妨碍生产操作,而且人员之间的相互碰撞,人员工作服与生产设备的接触,很容易造成产品污染。车间的顶面高度不应低于3米,蒸煮间不应低于5米。

加工区与加工人员的卫生设施,如更衣室、淋浴间和卫生间等,应该在建筑上为联体结构。水产品、肉类制品和速冻食品的冷库与加工区也应该是联体式结构。 2、车间布局 车间的布局既要便于各生产环节的相互衔接,又要便于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防止生产过程交叉污染的发生。 食品加工过程基本上都是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过程,即从非清洁到清洁的过程,因此,加工车间的生产原则上应该按照产品的加工进程顺序进行布局,使产品加工从不清洁的环节向清洁环节过渡,不允许在加工流程中出现交叉和倒流。 清洁区与非清洁区之间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便控制彼此间的人流和物流,从而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加工品传递通过传递窗进行。 要在车间内适当的地方,设置工器具清洗、消毒间,配置供工器具清洗、消毒用的清洗槽、消毒槽和漂洗槽,必要时,有冷热水供应,热水的温度应不低于82℃。 3、车间地面、墙面、顶面及门窗 车间的地面要用防滑、坚固、不渗水、易清洁、耐腐蚀的材料铺制,车间地面表面要平坦、不积水。车间整个地面的水平在设计和建造时应该比厂区的地面水平略高,地面有的斜坡度。 车间的墙面应该铺有2米以上的墙裙,墙面用耐腐蚀、易清洗消毒、坚固、不渗水的材料铺制及用浅色、无毒、防水、防霉、不易脱落、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细则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细则 1.目的 为了维护好工作环境,确保产量质量、平安生产及车间正常运作,特制定本制度对车间的环境管理工作进展规。2.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工作容;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车间环境管理; 3.职责 3.1工艺人员负责制定并修改本文件; 3.2所有车间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本文件; 3.3平安员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按文件要求对车间人员进展 检查、监视. 4.定义 无 5.过程 无 6.容 6.1车间生产运行要求 6.1.1车间应保持通道畅通;地面无积尘,无渗水、积水现象, 地面防滑,无烟蒂,纸屑等杂物; 6.1.2车间保持足够的通风〔过滤抽风机〕环境和采光照明; 6.1.3电力、机器布局和电线布置要符合平安规,消防通道无

堵塞,消防器材齐备; 6.1.4可根据工作环境需要,确定是否设置与生产要求相适应 的更衣室或更衣柜,并保持更衣室和更衣柜的清洁; 6.1.5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推车、原辅材料、半成 品应遵循整齐、存取方便的原则,分类放置指定地点; 6.1.6下班后各班组必须将杂物、垃圾清理出车间或置于指定 位置,并整理、清扫地面; 6.1.7每月生产人员须对车间进展彻底清理,如有必要可适当 增加频次; 6.1.8车间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每天不少于两次,并能及时对 车间的垃圾进展处理,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周围死角的清 洁卫生; 6.1.9各车间负责人须对新员工〔包括学习、代培人员〕进展 车间级平安环境教育和班组平安环境教育培训;对员工 进展经常性的平安环境意识、知识和技能教育;组织开 展各项平安环境活动,检查、催促、指导班组开展平安 环境活动。定期召开平安环境会议,及时解决平安环境 问题,处理员工提出的各种意见,建立完善车间平安环 境资料和档案。 6.2生产环境控制参数 6.2.1空气干净度要求 干净室及干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干净度等级应按表1。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