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风貌导则

成都风貌导则

成都风貌导则

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因其特色的建筑风貌、美食文化和悠闲的生活节奏而著名。以下是成都风貌的一些导则:

1. 建筑风貌:成都的建筑风格以川西民居为主,独具特色。传统的四合院和藏式建筑都可以在城市和郊区看到。在市区的成都老街区,可以欣赏到典型的青砖灰瓦、木结构和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

2. 街道特色:成都的街道宽敞、整洁,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川西风貌,如宽阔的巷子、庭院和传统的店铺。成都街头巷尾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贩,卖着热乎乎的小吃和特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3. 庭院文化:成都的庭院文化非常丰富,庭院是成都人喜欢的生活场所。传统的四合院庭院布局通常是一个院子中心,四周是房屋和花草树木,常见的藤蔓和鱼池也是四合院中的一道风景。

4. 美食文化:成都被誉为中国美食之都,拥有丰富的川菜文化。成都的传统川菜以麻辣而著名,经典菜品包括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鱼等。此外,成都还有独特的夜市文化和火锅文化,夜市上可以品尝到各种特色的小吃,而火锅则是成都人喜爱的聚餐方式。

5. 园林文化:成都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武侯祠、锦里等。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景观和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总之,成都的风貌体现了川西传统建筑文化和巴蜀人民的生活态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在成都,你可以尽情享受美食、探索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庭院文化,感受悠闲的生活节奏。

最新-建筑设计中的数学思考 精品

建筑设计中的数学思考 摘要分析成都市的地形地貌,调查人口密集程度,研究周边多种资源和市场,落实针对房屋高度及密度等细节,从而追求城市空间布局的美观与舒适,并尽可能地支持城市科技技术的培养和发展。 同时,贯彻《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中的中优战略思想,以数学思维探讨成都市的建筑设计,将成都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古今结合的国际化大都市。 关键词数学思考;分区管理;建筑高度;密度;发展特色0前言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其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同时,被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因发达的饮食文化和丰富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大批的人口在此地定居。 因此,如何将古风雅居与现代高楼巧妙地结合成为了成都市政建设的一大课题,既要兼顾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要结合当地的日照以及土壤等自然条件,还要考虑严肃的建筑学设计规律。 成都是四川盆地的主平原,由于海拔较低,气候湿润多雨,因此房屋的地基也就相应加深加固;同时,四川又处于欧亚地震带,时常有强弱不一的地震作用,因此,对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更要特殊对待。 1住房高度设计在2017年发布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中,政府明确指出中心城区新建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4。 中心城区包括锦江区、金牛区等11个行政区和天府新区等2个功能区,涵盖了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文化遗迹和春熙路、太古里等商业中心。 因此,周围的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如宽窄巷子内的房屋高度为5~8,与其道路宽度相似,视觉效果整体上便显得休闲舒适,体现出了老成都的生活情趣,也烘托出了此景点的主题风格。 正因如此,为了使景点能够很好地融入周围景色,周围建筑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3层,且类比黄金构图法,四周建筑不应杂乱排列,高度应尽量一致,前后不应太过密集,在凸显景点的同时切合自身商业需求,使其文化韵味得到升华。 而至于春熙路这类大型商业集中区,则应将建筑高度底线定在11左右,同时将道路拓宽。 作为成都的中心地区,建筑的恢弘大气则显示着城市的风气风貌;建筑的整

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小区)改造技术导则

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技术导则本文旨在介绍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技术导则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技术导则》,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技术导则》篇1 一、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成都市的一些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逐渐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形象。为了改善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成都市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 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标准。 二、改造对象和范围 《导则》规定,改造对象为成都市建成区内的城镇老旧院落 (小区),包括住宅楼、商住楼、办公楼等。改造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筑本体、公共空间、环境绿化等方面。 三、改造内容和技术要求 1. 基础设施改造 基础设施改造包括水、电、气、暖、通信、消防等方面。其中,

水管网、电气管网、燃气管网等要进行更新改造,确保安全运行;对消防设施进行升级,增加消防栓、灭火器等设备,提高消防能力;加强安防设施建设,增加监控设备,提高安全保障。 2. 建筑本体改造 建筑本体改造包括外墙、屋面、楼道、电梯等方面。其中,外墙要进行清洗和粉刷,保证外观整洁;屋面要进行防水处理和保温改造,防止渗水和节能;楼道要进行修缮和亮化,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电梯要进行更新和升级,确保运行安全。 3. 公共空间改造 公共空间改造包括小区道路、绿化、停车场等方面。其中,小区道路要进行翻新和拓宽,提高交通便捷性;绿化要进行更新和美化,提高环境舒适度;停车场要进行规划和建设,解决停车难问题。 4. 环境绿化改造 环境绿化改造包括小区绿化、景观建设等方面。其中,小区绿化要进行更新和美化,提高环境舒适度;景观建设要考虑人文、历史等因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四、改造流程和组织 1. 制定改造方案 根据《导则》要求,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制定改造方案,经业主大会批准后实施。改造方案应包括改造范围、内容、时间、资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古城镇花牌村聚居点规划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区位及行政区划 古城镇位于成都西北部,郫县县城最北端,距郫县县城约9 千米,地处蒲阳河中游南岸,东与新都龙安镇相邻,北与新都利济镇隔河相望,南与郫县三道堰镇毗邻,西与郫县唐元镇接壤,全镇幅面积 17.8 平方千米,下辖 8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总人口占 16500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4500 人。 花牌村共有 14 个农村合作社,与三道堰镇相邻,距成都市区三环路 18 千米,距郫县县城8 千米,与古城镇的中平村、水梨村和三道堰的八步桥村、三堰村相邻。 二、自然资源 花牌村位于都江堰灌溉冲积平原地带,无山地地貌,平均海拔500 米,总的地貌特征为平坝型。 本区年均降水量为 745 毫米, 7、8 月降水占全年的 51%,12 月降水量至少。该区域是成都平原的上风上水地带,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居民饮用水多为打井取水,普通10 米深即可取水。岷江支流柏条河从花牌村南部流过,水量丰富,水质很好。浅层地下水源区大多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生态环境优越。 该区域土壤肥沃,土质以灰色水稻土为主,多为油沙田,能保温、保肥,土壤肥沃,宜种性广,为农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土壤条件。 花牌村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的特点,热量丰富,水量丰沛,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 15.8℃,无霜期 280 多天,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数为 1300 小时。 三、人口及经济状况 2022 年末,全村共有农户 852 户,人口 2776 人,劳动力 1769 人,全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农民人均纯收入 6327 元。目前村内社员仍以自然院落分散居住为主。 四、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郫县土地二次更新调查资料,花牌村土地总面积 314.16 公顷,其中农用地 252.32 公顷,建设用地 61.55 公顷,未利用地 0.29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80.32%、19.59%和 0.09%。 农用地中,耕地 244.57 公顷、园地 6.56 公顷、林地 0.03 公顷、其他农用地 1.16 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的 91.41%、2.60%、0.01%、0.46%。其中耕地中以水田为主。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 55.82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 5.73 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0.69%、9.31%。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面积52.55 公顷、建制镇用地 2.94 公顷、采矿用地 0.33 公顷。 未利用地中全部为河流水面用地,面积为 0.29 公顷,见表 1。

成都市小游园、微绿地设计及建设标准指导意见2017

附件 成都市小游园、微绿地设计及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2017.09 — 1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一般规定 (4) 第三章设计及建设分类标准 (5) 特色公共艺术设计要求 (5) 景观绿化工程要求 (6) 城市家具设计要求 (7) 道路铺装设计要求 (7) 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8) 第四章方案设计成果标准 (8) 第五章编制依据 (10) — 2 —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规划建设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的贯彻实行,规范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规划建设设计管理控制,明确建设标准细则,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1.2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成都市中心城区 “11+2”区域(“11”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郫都区11个行政区,“2”指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的小游园、微绿地建设的设计工作。 第1.3条本指导意见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设计、技术审查、施工标准及依据使用。 第1.4条指导意见编制结合自身及周边地块性质条件,充分考虑公众的行为活动,合理进行空间布局,设置相应的休闲场所和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市民可进入、可参与性。 第1.5条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建设必须与周边环境及需求相结合,高标准设计及建设,满足“一园一特色”的建设主题,具有高标准的审美品位及生活情趣。 第1.6条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项目方案设计应面向社会公开有偿征集,广泛吸取社会创意。 第1.7条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建设除结合本指导意见要求外,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成都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城市规划常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城市规划常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1

城市规划常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介绍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对地理、经济、建筑、交通、历史、美学、生态环境、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当前规划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更新很快,为保证自治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使用有效工具,自治区建设厅规划处、规划管理服务中心整理常见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主要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4.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6.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7.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 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9.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10.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2

11.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12.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13.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14.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 15.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16.城建监察规定: 1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1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21.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2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3

24.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25.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26.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二、常见城乡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CJJ/T97--- 2.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137---90 4.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 57---94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 83---99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 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 50298---1999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 10.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 1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98 1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 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 15.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4

成都道路黑化导则

成都道路黑化导则 近年来,成都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道路交通也随之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快速的道路建设,人们也不难发现,成都的道路环境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堪。乱停乱放、乱涂乱刻、乱开乱闯等不文明行为,使得成都城市道路环境愈加黑化,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都市交警部门近日发布了“成都道路黑化导则”,旨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规范的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风貌。 遵守交通标识规定,文明出行 首先,导则要求市民要遵守交通标识规定,不随意调换交通标识,不乱抓乱摸交通标识。同时也要求市民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礼让行人和其他车辆,文明驾驶,杜绝不文明开车行为,例如:乱变道、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特别是要杜绝酒后驾车行为,切勿为了一时方便而严重妨碍其他路面交通参与者的行驶。 维护道路整洁,遏制乱涂乱刻 其次,导则要求市民要一起维护道路整洁。这意味着,市民不应该在想涂什么就涂什么的墙面上乱画乱刻,更不应该乱扔垃圾和烟蒂。为此,导则细化了相关的行为规范,比如,在公共场所吸烟需选好吸烟区域,在广告牌等设施上不允许擅自贴广告,不予让任何广告标语破坏城市形象。 杜绝乱停乱放,共同规范道路秩序 最后,导则要求市民杜绝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共同规范道路秩序。市民的行为举止不仅关系到自身安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人的出行体验。为此,导则进一步规范了如何有序停放车辆的行为,以及整治各种闯红灯行为,促进道路的安全通行。 总之,这份导则意在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出行行为,让我们共同参与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提倡文明交通行为,不仅可以为我们进一步创造安全逸乐和 build more happiness 和谐社会,同时也能够将成都这座美丽城市的魅力传播出去,为全国作出示范和表率,是一项可喜的举措!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篇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二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灾区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努力建设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实现综合竞争力中西部领先。 第一章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导则,深化完善全域成都规划,规范空间开发,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以市域生态本底及现实条件为依据,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提升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二节构建田园城市生态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地节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重点镇为节点,以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和生态绿道等体系为依托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显山、亮水、露田”生态体系。

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结合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土地综合整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略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场镇改造等,努力将北新干道示范线、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等11条示范线,温江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4个整县推进示范县和龙泉驿区同安镇、青白江区城厢镇等24个整镇推进示范镇(乡、街道),打造成产业及形态上体现差异化、多样性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实样板。 专栏7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线路 1.北新干道示范线,建成北部现代商贸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线。 2.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建成国际物流及现代制造业示范线。 3.成龙路-东二路-成洛路示范线,建成现代汽车产业及休闲旅游综合示范线。 4.天府大道-东山快速路-双黄路示范线,建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示范线。 5.大件路示范线,建成现代产业与现代农村示范线。 6.邛崃示范线,建成古镇文化及生态旅游示范线。 7.光华大道-成温邛高速-大双路示范线,建成以休闲旅游及历史文化为特色主题的示范线。 8.龙门山沿线示范线,建历史文化及山地度假旅游示范线。 9.成青快速通道示范线,建成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示范线。 10.沙西线示范线,建成生态维育、世界遗产及现代农业示范线。 11.彭白路示范线,建成山水田林及灾后重建示范线。 专栏8 “十二五”时期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重大工程

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也 得到了快速升级。其中,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成都市轨道交通已经覆盖了众多城市核心区,场站规模也 在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成都市提出了“轨 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 一、建筑外观设计 轨道交通场站建筑的外观设计需要符合成都市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建筑的形式和造型应当贴合本地风情,同时 也需要体现现代感和科技感,塑造场站的品牌形象。 二、内部空间设计 场站内部空间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乘客对便利、快捷、舒适的需求,同 时也需考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内部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 到多种因素,例如舒适性、通行流线、空间透明度、业务分布等等。 三、场站利用设计 轨道交通场站的周边环境设计需要与城市的规划和用地结构相协调,

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改善城市环境。场站的周边利用设计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也需符合政策和市场的需求,达到最佳利用效果。 四、绿色生态设计 轨道交通场站绿色生态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绿化带的设置、植物的选择等等。在环保、节能、绿色的理念下,场站的建筑物和周边环境应当贯穿绿色元素,创造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绿洲。 五、人机交互设计 场站内的人机交互设计是为了让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乘客都能尽可能愉悦地使用场站的服务。人机交互设计的内容包括自动售票系统、车站导向标识、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准确,人机交互设计将更直接借助于这些信息化手段。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设计,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旨在打造一个高品质、高水平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加便利、舒适的乘坐体验。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探索—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风貌提升规划为例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探索—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风貌提升规划为例 摘要 通过对中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校园空间发展历程的研究后发现,围绕公共 空间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是大学校园空间的基本范式。最新的研究也揭示了校园公 共空间是促进“弱联系”的形成、激发“创新网络”产生的重要载体。“十三五”以来创新已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产业转型的第一动力,对我国高校老校区公 共空间的改造将成为未来校园更新的重要动力及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四川大学 望江校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从总体格局、街道空间、场所营造三个方面 搭建了校园风貌提升规划的策略框架。 关键词:校园规划;开放空间;场所营造 1 引言 如今,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新建时期已经结束,对既有校园空间的更新完善将 成为未来建设的主题[1]。在国家发展战略与学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共同推动下,四 川大学积极开展新的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的四川大学望江 校区校园公共空间在景观格局、街道空间以及场所营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 于校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单纯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编制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短期 见效”,却也可能因过于聚焦当前问题而难以形成“长效机制”[2]。 2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历史与更新趋势 2.1 各时期校园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自11世纪世界上出现大学以来,随着国家、区域及时代的相异,欧美国家 的大学校园空间可以概括为五类基本空间原型:从中世纪欧洲早期的大学模式到 中庭式“大学院落”,再到19世纪巴洛克宫殿式大学空间和北美以低密度、开

放空间为主体的“校园”(Campus)模式,以及1960年代以后基于现代主义建 筑理念形成的现代大学空间体系(吕斌,2002)。对五类基本校园空间原型进行 研究后发现,大学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正是以校园公共空间作为媒介,而公共空间 的聚合力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是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3]。 2.2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更新的趋势 我国早期的校园更新借鉴了城市更新的许多模式,如大规模拆建、蔓延扩张、异地疏散、内部填充、历史空间保护等[3]。过去十年,国内兴起了建设“大学城”、“新校区”的热潮,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高校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空间短缺之 间的矛盾,但是对于高校新校区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以及师生认同感的培育却 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对新校区,地处城市中心城区的高校老校区在文化氛围、历史文脉上底蕴深厚,但缺乏对校园文化深层次的挖掘与表达。建国之后我国高 校经历了多次院系间的调整合并,导致大多校园尚未形成系统连续的空间结构, 欧美发达国家所延续的以开放空间控制校园空间发展的设计范式也难以实现。 在世界创新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将成为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前 沿阵地。创新理论的研究也揭示了,对于高校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将成为近期校 园空间更新的重要抓手。高品质的校园公共空间具备系统的空间结构,活力的街 道空间、深厚的文化场景,这些特点将有效的促进高校“创新网络”的形成并进 一步加速校园物质空间更新的进程。 3 望江校区校园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3.1 景观格局—绿地相互割裂 如今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由原成都工学院与国立四川大学合并而成。以明德 楼为核心的原成都工学院轴线与杨廷宝大师规划的国立四川大学轴线及历史建筑 群并置,形成以文华大道为界的两区对分格局,呈现出拼贴城市的特征,中心连 接较弱。校园现状公共空间主要以各教学建筑、公共建筑附属绿地的形式存在, 并未形成较为连续与完整的绿地系统。 3.2 街道空间—流线组织混乱

《宜宾市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风貌指引导则》1

《宜宾市〃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风貌指引导则》 编制说明 (报批稿) -编制的必要性 2018 QE 1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衣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的方案》,目标是建立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美丽”村。2018年8月,四川省委办公厅和四川省政府办八厅联合印发《四川管我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前实施方案》,提出了目标任岩、工作重点和实施计划。2019年3月,《宜宾市多村振兴战略总优规划(2018-2022 QE)》印发,了防段性发展目标,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葫,同时明确未来的思伟发展目标。 在《宜宾市名村振兴战略忠体规划(2018—2022 EE)》中,提出了投照"党建引领、交通便利、产业成片、设施配套、龙头带司、文旅融合、风貌彰显〃的宜宾标准来推退&村振兴示范建设,可见〃风貌彰显〃是宜宾多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宜宾参个多村振兴示范点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或正在建设中,未来将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未来宜宾的多村振兴建设将全面铺开,为了更好的指导各类村庄的风貌建设,有必要以《宜宾市”村振兴战略思循规划(2018—2022年)》为上位指引,结合宜宾的地域情况和发展特色,综合已

规划或已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的优秀经验编制一部指导宜宾美丽夕风貌建设的导则,从而指导和提升宜宾美丽新村的建设水平和整仰形象,助归于宜宾乡村振兴和生态山水园神城市的建设。 二调研简况艮总结 (-)调研筒况 为了推进本导则编制工作的顺利Ia行,编织小组对宜宾已建成或开发的田园综合循、多村旅游示范基地、现代衣业园区、行政村等多村区域Ia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照片拍摄的方式收集了大量资料。 在编制过程中,编织小组同宜宾匠景规划设计有限小司艮四川同舟勘察建筑设计有限储司的M位高级工程师退行了交流,井借阅了M个乡村振兴规划示范点设计、片区风貌整治、新村聚居点规划等实践项目资料贸料,IS行了分析和研究。 此外,在本次编制过程中,项目组查阅了国家和四川省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收集和四川省、贵州省、成都市等区域关于幸福美丽多村建设的相关规范和导则文件,查阅了宜宾市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 调研总结 人居环境整治三库行前方案实施凶程也已经过半,宜宾市已建成和FF发的新村仰现了一定特色,开辟了新村聚居点,产业得到了融合发展,旧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置,F3用卫生厕所得到极大改造,生活污水得到高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

产业园区“成都东郊记忆产业园”规划设计解析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on Composite Maste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Behavior 成都东郊,曾有辉煌历史的老工业区,目前为西南规划面积最大的创意园区,工业遗址被完整保留,又以全新的理念、厚重的历史架构与浓郁的时代气象,变身为国内首家以音乐产业为主题的聚集区,并荣获“国家AAAA旅游景 区”称号。

一、项目背景 1.地域背景 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位于成都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北临建设南路,西靠建设 南支路,南邻12米宽的规划道路及光明厂的空地,东边为20米宽的规划道路。 基地项目原址是原红光电子管厂厂区,园区占地约13.17万平方米,占原厂区总面积 约58.3%,利用旧厂房约13.2万平方米。建筑基本为低层或多层建筑。建筑类型 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 沉淀了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 物,厂区内高大的桉树和梧桐树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市场经 济初期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与环境 2.人文背景 解放前,成都工业仅有三根半烟囱(机械厂、火电厂和半歇业的染布厂)。解放后,成都东 郊工业有电子、纺织、航空、钢铁、仪表五大工业。21世纪初,由于工业污染、城市更新, 大部分东郊工业已搬迁或拆除。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 基地与周边的关系 史的工业建筑群。如果保留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群,就保留住了成都的城市特色,保留住了 成都现代工业的历史痕迹。

成都市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

成都市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 为了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幸福成都,成都市制定了《成 都市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该导则对提升农村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和规范,共包括八个方面的技术指导原则。 第一,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村庄基础设施是保障村庄正常运转和市民生活所必须的。 因此,导则首先提出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的原则,包括道路、排水、供电、通讯等方面。保 证村庄交通畅通,水土保持良好,供水供电质量稳定等,为村庄提供全面保障。 第二,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为了提升村庄的公共服务功能,导则提出了转变村庄为公 共服务中心的原则,将村庄打造成为绿色的休闲公共空间,加强组织、管理、服务等方面 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第三,提高建筑安全和品质。建筑是村庄的物质载体,因此提高建筑安全和品质是非 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导则规定了建筑的安全与品质的要求,提出了建筑风貌的统一性、建 筑造型的合理性、建筑结构的科学性等方面的原则,为村庄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第四,优化道路交通组织。道路交通的优化是村庄村容村貌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导 则提出了道路的规范性、交通组织的合理性、道路环境的美化性等方面的原则,为提高村 庄交通质量和市民出行体验提供技术指导。 第五,打造美丽村庄环境。美丽村庄环境是建设美丽幸福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则 提出了美丽村庄环境的原则,包括生态建设、景观设计、文化融合等方面,为村庄建设美 丽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第六,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的处理是村庄环境质量的直接体现。导则提出了垃圾 分类的原则,如尽量减少垃圾量、加强分类宣传教育、建立科学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在 垃圾处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促进综合治理。为了保障村庄正常运转和市民生活的安宁,导则提出了综合治 理的原则,包括环境卫生、公共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市 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八,强化组织与管理。程序决定结果,管理是成就的关键。导则提出了强化村庄组 织和管理的原则,优化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建设,为村庄提供有力的组织与管理保障。 成都市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的出台,为提高农村村庄的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在实施导则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 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广大市民落实村庄建设的方针。同时,还需要加强政

奔向未来,成就梦想,关于冬奥和大运会的内容

奔向未来,成就梦想,关于冬奥和大运会的内容 第24届冬奥会昨晚圆满落下帷幕,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用一次次突破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实现新跨越。带着中国式浪漫和“双奥情怀”,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风采,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之中。今年6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将迎来一场全世界最青春的体育比拼,向世界呈现一场“国际范、中国风、巴蜀味”的体育盛事。20天来,本报记者在北京见证了冬奥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相隔2000公里,成都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推进大运会筹备过程中,也正经历着类似的变化与发展。 办赛营城尽展文化魅力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冬奥会特许商品专卖店门口,抢购“冰墩墩”的人群,直到冬奥会闭幕依然络绎不绝。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浓浓的冬奥氛围让史上首座“双奥之城”散发着新的活力。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展示冰雪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舞台,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今年6月,成都大运会将接棒北京冬奥会。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将借着大运会的青春翅膀,又一次传遍全世界,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写下厚重的一笔。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结束冬奥会征程后已返回美国,但却开始想念在北京的生活,“我非常喜欢中国人和中国美食及文化。”在她的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照片。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很多外国运动员着迷。从北京冬奥会会徽、吉祥物、火种灯、奖牌、制服,到冬奥会场馆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着中国元素的魅力。

北京冬奥会各个比赛场馆都有独特的文化印记。“雪如意”“雪飞天”“雪游龙”……这一个个场馆的名字凸显匠心独运的文化底蕴;冬奥赛场上,运动员服装和装备上展示着中国龙、山水画,这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冬奥会与农历春节相遇,赛场内外充满浓郁的年俗,很多运动员都学会了用中文说“新年快乐!”;在颁奖仪式上,礼仪人员的“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更是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中国风”几乎贯穿整个北京冬奥会的点点滴滴,运动之美与文化之美完美结合。 在赛场外,很多非注册记者活跃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他们逛故宫、爬长城、包饺子、感受传统的北京胡同生活,北京的独特文化魅力借着冬奥会又一次传向全世界。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成都大运会主题展览也亮相2022北京新闻中心。富含天府文化元素的火炬“蓉火”、吉祥物“蓉宝宝”受到追捧,成都非遗“五朵金花”让人赞不绝口,成都木偶戏变脸更让人大开眼界……这些都是成都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 今年6月,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成都后,将可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顶端发现“太阳神鸟”的踪迹。具有唐代风格的东安阁与体育场呼应,同样萃取了成都文化元素进行点缀。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蓉宝宝”已提前出圈,广受追捧, 此外,成都大运会众多特许商品都蕴含着天府文化特色,蜀锦、蜀绣、川茶等成都特色产品向全球展现着成都的生活美学。杜甫草堂、武侯祠、宽窄巷子、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文化地标早已是很多人来成都后必去的打卡地。同时,各文化旅游景点的“大运集市”将为八方来客提供非遗产品和大运文创……

成都市农村社区技术导则

成都市农村社区技术导则

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为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须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确保我市农村新型社区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设计和建设质量,根据农村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家有关村庄规划建设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导则。 建设思路: 1、以农村集中居住区为主,以旧村落(场镇)改造为补充,多种模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结合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归并,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 建设目标: 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用于重点乡村建设,把一批有条件的村庄改造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服务齐备、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积极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改圈,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生活在农村新型社区的农民不仅能够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而且能够继承农村和睦亲近的邻里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保留山水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现代的文明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田园牧歌式传统生活方式得到有机的融合。 建设质量目标: 建设质量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两个档次:

1、基本目标:要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社区功能和住宅功能基本完善,实现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集中供水、污水经处理后排放,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卫生、道路平整、缆线规范、环境生态化和田园化、生活舒适方便的基本目标。 2、提高目标:要求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做好内涵提升和历史文化、地方民族特色的挖掘工作,加强现代化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建设科技含量,强化乡村产业、旅游休闲功能,体现乡村建筑和环境特色。达到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休闲观光吸引力、促进农村经济与建设的互动发展的较高目标。 1 总则 1.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要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条件,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城市、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道路。 1.2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和设计。导则参照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作者:————————————————————————————————日期:

第一章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适用范围 1 1.4....................................................................................................................................... 修改 1 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 2.1............................................................................................................................. 总体目标 2 2.2............................................................................................................................. 控制原则 2 2.3.................................................................................................................... 重点控制地区 2 2.4.................................................................................................................... 专项控制要求 6 2.4.1 ...................................................................................................... 城市景观照明 6 2.4.2 .............................................................................................................. 建筑色彩 8 2.4.3 .............................................................................................................. 城市风貌 10 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 3.1.................................................................................................. 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 3.1.1 .............................................................................................................. 控制对象 11 3.1.2 .............................................................................................................. 总体要求 11 3.1.3 .............................................................................................................. 设计导则 14 3.2.........................................................................................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 3.2.1 .............................................................................................................. 控制对象 17 3.2.2 .............................................................................................................. 总体要求 17 3.2.3 .............................................................................................................. 设计导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